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

合集下载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形式审查条件要求申报项目如不符合下述任一条件要求,将不能通过形式审查。

1. 推荐程序和填写要求(1)由指南规定的推荐单位在规定时间内出具推荐函。

(2)申报单位同一项目须通过单个推荐单位申报,不得多头申报和重复申报。

(3)项目申报书内容与申报的指南方向基本相符。

(4)项目申报书及附件按格式要求填写完整。

2. 项目及下设任务(课题)负责人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申报项目当年不超过60周岁(1955年1月1日以后出生)。

(2)具有高级职称或博士学位。

(3)为本项目工作时间每年不得少于6个月。

(4)具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或是受聘于内地单位的外籍科学家及港、澳、台地区科学家可作为试点专项的项目负责人,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提供全职受聘的有效证明,非全职受聘人员须由内地受聘单位和境外单位同时提供受聘的有效证明,并随纸质项目申报书一并报送。

(5)限申报一个项目,973计划、863计划、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国际科技合作专项、国家重大科学仪器开发专项、公益性行业专项(以下简称改革前计划)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项目;项目主要参加人员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申报项目和改革前计划在研项目总数不得超过两个;改革前计划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负责人不得因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项目而退出目前承担的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计划任务书执行期到2016年6月底的在研项目(含任务或课题)不在限项范围内。

(6)特邀咨评委委员及参与6个试点专项咨询评议的专家,不能申报本人参与咨询和论证过的试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参与试点专项实施方案或指南编制的专家,不能申报该试点专项项目(含任务或课题)。

(7)在承担(或申请)国家科技计划项目中,没有严重不良信用记录。

3. 申报单位应具备的资格条件(1)是在中国境内登记注册的科研院所、高等学校和企业等法人单位。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18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立项和经费安排的通知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18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立项和经费安排的通知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2018年度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环境污染治理项目立项和经费安排的通知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期刊名称】《海南省人民政府公报》
【年(卷),期】2018(000)019
【摘要】琼科[2018]360号各有关单位:2018年海南省重点研发计划农业环境污
染治理项目经公开征集申报、省政务中心受理、形式审查、专家评审、征求相关单位意见、行政决策和立项公示等程序,决定立项''荔枝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究与示范''等6个项目,安排经费980万元(详见附件)。

【总页数】2页(P38-39)
【作者】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作者单位】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X322
【相关文献】
1.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新技术、现代农业、社会发展方向)申报指南的通知 [J],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2.海南省科学技术厅关于发布2019年省重点研发计划科技合作方向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 [J], 海南省科学技术厅;
3.广东省科学技术厅广东省财政厅广东省审计厅关于印发《广东省重点领域研发
计划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粤科规范字[2020]1号) [J],
4.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智能机器人”重点专项2018年度拟立项目公示 [J], 科技部高技术研究发展中心
5.《科技部关于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战略性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8年度联合研发与示范项目申报指南的通知》摘要 [J],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诺普信将参与四个国家级重点专项实施

诺普信将参与四个国家级重点专项实施

贡 献 度 。今 后 ,诺 普 信 将 继 续 以科 研 创 新 ,献 力 产 业 兴 旺 ,助 推 乡村 振 兴 , 全 面 践 行 企 业 的 伟 大 愿 景一一 “农业 不 再落 后 ,农 民无 比幸 福 ”。
lI clIl川 lIllllllIJIlIllIIl『Jf『IIlIIlIIllllll川 … llJlllllIIllI{I『IllllI_IlI}lllllllll】IlIIlllllIlllJllIlllIlllIllJ¨lllJIllllJlllJIIlllIlIlllJlIlllJlIlllIlllJIlJlIIlIJlIIllJlIfllIllfJlI… IJlJll川 ll IlllIlIllIllllIllJljIlI… lJllIlIJIIIllJIlllIIlllllllllllllJIllJI I

集 成 研 究 与示 范
7 苹 果 化 肥农 药 减 施增 效 技 术集 成 山东农业 大学
星牌 (孑公司) 2O16

研 究 与 示 范
如 上 图,截 止 目前 , 诺 普 信 累 计 参 与 的 国 家 双 减 项 目 已有 7个 。这 不 仅 彰 显 了诺 普 信 的 科 研 综 合 实 力 ,加 快 了对 于 新 产 品登 记 和 新 技 术 应 用 技 术 研 究 , 同时 也 提 升 了企 业 对 农 业 科 研 领 域 的
4 北 方 水 稻 化 肥 农 药 减 施 技 术 集 成 辽 宁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研 究与 示 范
诺 普 信 20l8
:3
5 高 效 低 风 险 种 子种 苗 处 理 新 技 术 中国 农 业 科 学 院植 物 保 护 研 究 所 诺 普 信 20l7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国家科技部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国家科技部

附件5“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

附件 5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2016年度第一批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研发相对落后,施肥施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薄弱,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2015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试点专项“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资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资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

、 J, f,j1 -化 料 _}收 砘端效 技 _ 求研 发” 岫 肆&噎{ 增效剥拽创 ”重点 专礁管瑚专家善 吴会201 7奸度 泣.【 绪 “保 缔粮忙矗葺、 }。 。 柏煦 盼 I托、 j}镰 雕 B体母


鹋娃 娃 ” “}重柱 1物岛 创建” 新 增干亿 斤粮食 生产托 ’等丰置任务,总 2个专项2州 6年度寅施进摧 .RB篱r ]1 ≈懂- 【¨ 一舛 0寸 舯 纠 JP、 刊j* J I
其 中 化 肥 农 药高 效 利 用 机 理 与 限 量 标 准 部 分 主 要 任 务 有3个 (含 9个项 目) ,即化 肥 氮 磷 减 施 增 效 机理 与 调 控 途 径 、 农 药 减量 控 制 机 理 与 调 控途 径 、耕 地 地 力 影 响化 肥 农 药 高效 利 用 的 机 制 。

:自
春季 幺 ¨1壹趟 敬 、 揶种植 、m管
扳曾饥糟 坞,项 F1 兜舞着重套 j目{领性 对 肚 堡舟 题 导向 切 荆挟 、}j 发艘 帧问撕 r ∽ … 虫砒帅 ¨_
一 ·¨1 埘 走 恤舯
W■ mI I 辨 J 努f 时 极捌枣专?项 话胖们制俐新+ 笔 成 立 J : 专: 项 管i里专


]17年4月 ,“化学肥料 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和 “粮食丰产增效科技创新 ”重 点专项管理专家委员会2O17年度 T作会 议在北 京顺利召开
g { 靛 女:t聿 0 _翊 L童l #
农业部要求重点专项确保研究成 果落地生根
日期 :2_I1 7 f/4 26 来 源 : 中 国 农 业 信 息 刚
:汇 聚 相 关领 域 知 名 的 科研 及 管 理 类专 家 组 成 专项 管 理 专 家委 员 会 ,在 专 项 的概 算 编 制 、立 项 建议 、对 接 产业 、 中期 检查 等 阶 段 组织 开 展 评 估监 督 ,提 升项 目实 施对 农 业产 业 发 展 的贡 献 度 、关联 度 与创 新 度 。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8〕65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8〕65号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的通知正文:----------------------------------------------------------------------------------------------------------------------------------------------------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西安市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的通知市政办发〔2018〕65号各区、县人民政府,市人民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机构:《西安市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已经市政府研究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西安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18年6月27日西安市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为深入贯彻国务院《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陕西省水污染防治工作方案》《陕西省水污染防治2018年度工作方案》任务要求,大力推进西安市水污染防治工作和河湖长制工作落实,坚决打赢水污染防治攻坚战,制定本方案。

一、水质目标渭河新丰桥、灞河三郎村、护城河小北门断面达到Ⅴ类水质;渭河天江人渡、渭河耿镇桥、灞河灞河口断面水质不低于现状;涝河入渭、沣河出西安境断面达到Ⅳ类水质;黑河入渭、泾河入渭断面达到Ш类水质;氵皂河、新河、临河、漕运明渠、幸福渠、玉川河水质达到省考要求。

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全部达到或优于Ⅲ类,黑河水库水质达到Ⅲ类,昆明池、渼陂湖主要指标不低于现状水质。

地下水质量考核点位水质稳步提升。

二、重点工作(一)工业水污染防治。

1.强化“10+3”小企业整治。

继续加强对重污染“10+3”小企业的排查整治,严格杜绝不符合产业政策的重污染“10+3”小企业死灰复燃。

(市工信委、市环保局牵头,市公安局、市国土局、市发改委配合,各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

以下各项任务均需区县政府、开发区管委会落实,不再列出)2.专项整治重点行业。

加快水污染重点行业清洁化改造,继续实行新(改、扩)建重点行业项目主要污染物排放等量或减量置换,从源头控制或减少污染物产生。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237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237号建议的答复

农业农村部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237号建议的答复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农业农村部•【公布日期】2018.09.17•【文号】农办议〔2018〕116号•【施行日期】2018.09.17•【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农产品质量安全正文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第1237号建议的答复农办议〔2018〕116号魏后凯代表: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化肥、农药减量行动计划的建议收悉。

经商财政部,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分梯次推进,实行“双减双控”推进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是促进农业绿色发展的重要措施。

2015年以来,我部组织实施“到2020年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行动”,加大工作力度,加强分类指导,强化措施落实,提高化肥、农药利用率,促进农业持续发展。

一是科学制定“双减”目标。

化肥减量,突出提高化肥利用率,制定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畜禽粪污和秸秆还田率、机械施肥占比和水肥一体化应用面积等指标体系。

农药减量,突出绿色防控、统防统治和科学用药三个重点,制定病虫绿色防控(包括理化诱控、生物防治等)覆盖率、专业化统防统治覆盖率、农药利用率等指标体系。

二是分区分类推进落实。

化肥减量,根据耕地土壤质量、作物布局等,分6个大区确定施肥原则和主要措施,推进测土施肥、机械施肥。

农药减量,突出主要作物和重大病虫,分7个大区制定防控技术路径,推进绿色防控、统防统治。

在水稻、玉米、小麦主产区,重点推进病虫专业化统防统治和肥料统配统施,提升社会化服务水平。

在果菜茶优势产区,开展有机肥替代化肥、病虫全程绿色防控试点,集成推广绿色生产模式。

三是着力构建长效机制。

坚持绿色导向,推广绿色技术模式,形成绿色生产方式。

加强政策引领,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和农民使用新技术、新产品,实现大面积应用。

强化农企合作,依托产学研创新联盟,研发绿色技术,打造绿色品牌,推进产业融合。

2017年,我国化肥利用率达37.8%、比2015年提高2.6个百分点,农药利用率达到38.8%、比2015年提高2.2个百分点,提前3年实现化肥农药使用量零增长目标,取得了初步成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重点专项2018年度项目申报指南我国化学肥料和农药过量施用严重,由此引起环境污染和农产品质量安全等重大问题。

化肥和农药过量施用的主要原因:一是对不同区域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农药损失规律和高效利用机理缺乏深入的认识,制约了肥料农药限量标准的制订;二是化肥和农药的替代产品落后,施肥施药装备差,肥料损失大,农药跑冒滴漏严重;三是针对不同种植体系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的技术研发滞后,亟需加强技术集成,创新应用模式。

因此,制定化肥农药施用限量标准,发展肥料有机替代和绿色防控技术,创制新型肥料和农药,研发大型智能精准机具,以及加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是我国实现化肥和农药减施增效的关键。

按照 2015 年中央1号文件关于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部署,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精神,组织实施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旨在立足我国当前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战略需求,按照《全国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特色农产品区域布局规划》,聚焦主要粮食作物、大田经济作物、蔬菜、果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任务,按照“基础研究、共性关键技术研究、技术集成创新研究与示范”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强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解决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重大关键科技问题,为保障国家生态环境安全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推动农业发展“转方式、调结构”,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的科技支撑。

本专项主要通过化学肥料和农药高效利用机理与限量标准、肥料农药技术创新与装备研发、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研究,构建化肥农药减施增效与高效利用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到 2020年,项目区氮肥利用率由33%提高到43%,磷肥利用率由24%提高到34%,化肥氮磷减施20%;化学农药利用率由35%提高到45%,化学农药减施30%;农作物平均增产3%,实现作物生产提质、节本、增效。

本专项围绕化肥农药减施增效的理论基础、产品装备、技术研发、技术集成、示范应用等环节,对专项一体化设计,设置基础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技术集成与示范三大任务。

2016年和2017年度共启动了34个项目,主要集中在化肥农药减控基础与限量标准研究,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以及部分作物化肥农药减施增效技术集成与示范应用。

在2016年和2017年度项目启动基础上,根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综合技术研发”试点专项实施方案的内容要求和新形势下化学肥料和农药减施增效技术的迫切需求,2018年拟发布15个项目的指南,其中项目1-14为技术集成创新与应用任务方向,项目15为重大技术、产品及装备研发任务方向。

拟安排国拨经费7.5亿元。

项目实施周期为2018年1月1日至2020年12月31日。

一、技术集成与示范1. 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北方稻区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河北、河南、山东等为研究区域,基于水稻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耦合、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北方稻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北方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北方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7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7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7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6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水稻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15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4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2. 华南及西南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广东、广西、海南、福建、云南、贵州、四川、重庆稻区为研究区域,基于水稻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水稻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耦合、精准施药、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华南及西南稻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华南及西南水稻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华南及西南水稻化肥农药减施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8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8个;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8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水稻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模式辐射19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项3. 北方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北方小麦分布区陕西、山西、甘肃、宁夏、内蒙古、黑龙江、新疆等为研究区域,基于小麦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小麦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北方小麦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北方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北方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8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8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8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8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小麦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9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4. 长江流域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长江流域冬小麦分布区的江苏、浙江、湖北、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为研究区域,基于冬小麦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冬小麦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长江流域冬小麦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南方冬小麦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南方冬小麦化肥农药减施技术7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7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7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7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小麦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7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55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20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5. 黄淮海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黄淮海夏玉米分布区山东、河北、河南、北京、天津等为研究区域,基于玉米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夏玉米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黄淮海夏玉米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黄淮海夏玉米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黄淮海夏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9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9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9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9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玉米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21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6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6. 南方山地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南方山地玉米分布区四川、云南、贵州、福建、江西、广东等为研究区域,基于玉米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玉米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绿肥、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南方玉米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通过基地示范、新型经营主体和现代职业农民培训,在南方玉米主产区大面积推广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提出南方山地玉米化肥农药减施技术9项;集成区域性化肥农药减施综技术模式9个、制定配套技术规程9个; 综合技术模式推广示范600万亩,示范区肥料利用率提高8%、化肥减量17%,化学农药利用率提高11%、减量30%,玉米平均增产3%,其中化学肥料减施增产 1%,化学农药减施增产 2%。

【预期性指标】综合技术模式辐射1200万亩,培训农技人员5000人次,新型职业农民15万人次。

执行期限:2018~2020年拟支持项目数:1-2 项7. 马铃薯化肥农药减施技术集成研究与示范研究内容:以北方马铃薯产区内蒙古、黑龙江、甘肃、青海、陕西、山西、河北和南方马铃薯产区广东、福建、江西、湖南、湖北、云南、贵州、四川为研究区域,基于马铃薯养分需求特性与限量标准、有害生物防治指标与化学农药限量标准,针对马铃薯种植不同耕作制度,集成配套与区域生产相适应的高效新型肥料、高效安全农药新产品、智能化化肥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地面高杆喷雾、航空植保等先进专业化统防统治技术,优化与融合畜禽粪肥利用、秸秆还田等化肥替代技术,及物理防控、生物防治等绿色防控技术,结合养分高效品种和高产栽培技术,形成我国马铃薯优势产区化肥农药减施技术模式,并建立相应技术规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