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实验课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精品医学课件

标本采集
1.骨髓取材部位
骨髓标本常采用穿刺法吸取,以髂骨首选,也可 选胸骨或棘突等,2岁以下小儿主张用胫骨粗隆穿刺。 穿刺部位不同,细胞的数量和组成有一定差异,病变 呈局灶性分布的疾病差异更明显,故必要时应多部位 取材,以全面了解骨髓的造血情况。
2.骨髓穿刺方法
(1)穿刺部位的选择 骨髓腔中红髓丰富;穿刺部位表
3.骨髓质量保证
(1)无菌穿刺,预防感染。 (2)初诊者于治疗前做骨髓穿刺利于明确 诊断。 (3)动作应缓慢,避免稀释。 (4)多部位穿刺,提高阳性率。
4.干抽
干抽(dry tap)是指非技术原因多次、多部位 穿刺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常见于:
1.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2.骨髓极度增生,细胞过于紧密结实,如白血病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等。 3.骨髓增生减低,如再生障碍性贫血。 4.肿瘤骨髓浸润,包括恶性淋巴瘤、多发性骨髓 瘤、骨髓转移癌。
观察血片
组织化学染色
填写骨髓图文结果报告单 (骨髓细胞特征 血片细胞特征 组化特征 )
骨髓片存档保存
正常骨髓象条件 正常骨髓象特征
一、正常骨髓象应具备四个条件 1.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2.各系、各阶段细胞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大致在
正常参考范围内。 3.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无明显异常。 4.无特殊病理细胞及血液寄生虫。
表现,可提出检查意见;
可疑性诊断
排除性诊断 形态学描述
骨髓有部分变化或有少量异常细胞,可 能为某种疾病的早期、前期或不典型病 例。提出进一步检查或动态观察; 临床怀疑某种疾病,但骨髓象不支持; 提不出诊断意见,可简要描述骨髓象特 征,临床诊断多属于此种。
×××××××
200915410
张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用于评估骨髓细胞形态和功能的实验室检查。
该检验通常通过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获取骨髓样本,并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性质以及细胞内的包涵体等结构。
这些观察可以帮助医生判断骨髓病变、白血病、贫血等疾病的类型和严重程度。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通常包括以下步骤:
1. 骨髓样本获取:通过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获取骨髓细胞样本。
2. 样本处理:将骨髓样本制作成薄片,并进行染色处理,通常使用的染色方法有涂片染色和石蜡切片染色。
3. 细胞观察:在显微镜下观察骨髓细胞的形态、大小、染色性质以及细胞内的包涵体等结构。
4. 细胞计数和分类:根据骨髓细胞的特征,对其进行计数和分类,包括髓细胞、原始髓细胞、幼稚髓细胞和成熟髓细胞等。
5. 异常细胞的识别:识别任何异常的骨髓细胞,例如白血病细胞或恶性淋巴瘤细胞等。
6. 结果分析和报告:将观察到的骨髓细胞形态学特征进行分析,并撰写检验报告,提供给医生进行进一步诊断和治疗。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验是一种常用的骨髓疾病诊断方法,能够提供关于骨髓细胞形态和功能的重要信息,对于骨髓病变、白血病、贫血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通用课件

再生障碍性贫血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观 察到骨髓造血功能低下, 红系、粒系和巨核系细胞 增生减低。
白血病诊断
急性白血病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观察到原 始和幼稚细胞大量增生,抑制正 常造血,导致贫血、感染和出血 等症状。
慢性白血病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可观察到白 血病细胞不同程度的增生,但以 成熟细胞为主,病程进展缓慢。
这些异常表现有助于诊断急性 白血病,并可进一步指导治疗 方案的选择和预后评估。
慢性白血病
01 总结词
慢性白血病是一种进展缓慢的 恶性血液肿瘤,表现为骨髓中 异常白细胞大量增殖,并逐渐 浸润其他组织器官。
02
详细描述
慢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形 态学检查可见成熟或幼稚的白 细胞大量增生,同时伴有正常 造血细胞的抑制。这些异常白 细胞形态相对单一,染色深浅 不一,核分裂象较少。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肿 瘤,表现为骨髓中异常白细胞 大量增殖并浸润其他组织器官。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形 态学检查可见原始和幼稚白细 胞大量增生,同时伴有正常造 血细胞的抑制。这些异常白细 胞形态各异,染色深浅不一, 核分裂象多。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细胞形 态学检查异常表现还包括细胞 核分叶过多或过少,胞质内颗 粒增多或减少等。
监测治疗效果
协助诊断其他疾病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也可以协助诊断 其他疾病,如恶性肿瘤骨转移等。
通过定期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可以监测治疗效果,评估病情进展和 预后。
检查方法
骨髓穿刺
在无菌操作下,使用骨髓穿刺针采集一定量的骨髓液,涂片后进 行显微镜检查。
骨髓活检
通过手术切取一小块骨髓组织,进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更全面地了 解骨髓结构和细胞分布。
《实验诊断学》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PPT课件

多发性骨髓瘤
骨髓转移癌
霍奇金病 R-S细胞 NHL骨髓浸润
戈谢( Gancher )病 尼曼-匹克病 疟疾 黑热病
⒉辅助诊断某些造血系统疾病 骨髓造血功能改变为主 溶血性贫血(HA)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 骨髓增殖性疾病(MPD) 真性红细胞增多症(PV) 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ET)
为0.1-0.2ml ?多部位穿刺:可提高某些疾病诊断率
骨髓取材满意的指标
?抽取时病人有短暂的疼感 ?骨髓液中可见到淡黄色骨髓小粒或油滴 ?涂片检查有骨髓特有的细胞 ?含大量幼稚细胞,杆状核多于分叶核
干抽
?概念:是指非技术错误或穿刺位置不当 而抽不出骨髓液或只抽到少量血液。
?原因: ?原发性和继发性骨髓纤维化症 ?骨髓极度增生 ?骨髓增生减低 ?肿瘤骨髓浸润
?无异常细胞及寄生虫?正常骨髓象应具备的条件?有核细胞增生活跃?各系各阶段细胞所占有核细胞的比例大致在正常参考范围?各系各阶段细胞形态上无明显异常?无特殊病理细胞及血液寄生虫贫血anemia增生性贫血hyperproliferativeanemia??溶血性贫血hemolyticanemia??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anemia??失血后贫血posthemorrhagicanemia??巨幼细胞性贫血megaloblasticanemia增生低下性贫血hypoproliferativeanemia??再生障碍性贫血aplasticanemia增生性贫血再再障白血病leukemia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amlfabclassificationwhoclassification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fagotauerbodiesaplchronicmyelocyticleukemia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和细胞遗传学分析?急性白血病的免疫学分型?急性白血病的细胞遗传学分型骨髓活检?骨髓活检的临床意义?正确判断血细胞减少患者骨髓增生程度及其病因?判断骨髓的铁储存?对某些疾病及化疗后骨髓抑制程度有明确诊断意义?可发现骨髓穿刺检查不易发现的病理性变化?对各种急慢性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有确诊化疗效果判断及判定预后的意义?可诊断慢性骨髓增生性疾病?可明确干抽的原因?骨髓活检适应症?多次骨髓穿刺取材失败?血象显示全血细胞减少?某些贫血原因不明的发热脾或淋巴结肿大骨髓涂片检查不能确诊者?需要进行骨髓抽取物涂片检查的所有血液病某些内科病恶性肿瘤和骨病患者方法简介
实验诊断学课件-骨髓的细胞学检查

原始浆细胞 胞体:直径14-18μ 胞核:较大,约占细胞2/3,圆或椭圆形,常偏于一侧;染色质细致、呈 颗粒状,均匀分散或呈细网状。 核仁:2-5个,淡蓝色,不显著。 胞浆:较其它原始细胞为多,深蓝而不透明,近核处着色较浅,无颗粒, 偶可见到空泡。
幼浆细胞:直径12-16μ;核圆或椭圆形,占细胞1/2左右,位于细胞 中央或偏于一侧,染色质较原始阶段粗而密,开始有浓集现象。核 仁1-2个,不清晰。胞浆深蓝色或呈多染性,近核部分常有呈半月状 的淡染区,偶尔可见到有空泡。
缺点
1.造血组织的天然结构已遭破坏,无法 判断红髓、黄髓比例
2.若抽吸过猛,导致血窦血的稀释
3.若遇“干抽”不能分析
1.有核细胞群集,不易区分原、幼细胞的类型 2.难以观察细胞内的微细结构 3.细胞化学染色结果难以量化
3. 骨髓涂片的显微镜检查
(1)低倍镜检查
1) 观察制片质量(包括取材、制片及染色)好片应符合下列条 件:
血细胞发育形态演变规律要点
胞体: 胞核:
形态 染色质 色 核仁: 胞质: 量 色 颗粒
原始 大 大 圆 疏松细致 淡紫色 可见 少 深蓝 无 非特异性
成熟 小 小
不规则(或消失) 紧密粗糙 深紫色
消失 多
浅蓝或灰(红) 有
特异性
胞体:血细胞随着分化发育其体积逐渐变小
(巨核细胞系除外)
成熟红细胞
早期红细胞
浆细胞:直径8-15μ;核较小,占细胞的1/2以下,多偏于一侧,偶可 见双核;染色质粗密、聚集成堆、常染成紫丁香色、不均匀,在近 核处一边常伸出半月状淡染区;浆中偶见有空泡或有泡沫感。
原始巨核细胞 胞体:15-30μm,圆形或椭圆形 胞核:圆形或椭圆形,有凹陷,折叠,染色质暗深紫红色,粗大 颗粒,排列紧密 核仁:1-2个 胞浆:量少,深蓝色,无颗粒。
最新2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

2、观察细胞形态 仔细观察各系列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包括 注意成熟红细胞的形态有无异常,有无特殊 异常细胞出现,必要时还需注意有无寄生虫。
量质稍原呈约多红细占,砂(细不状no胞透或rm的明细ob1深粒l中/2a蓝状。,st色,染占),较色细有原质胞时粒凝的胞细1/质2胞以着着下色色。较深原而红粗密。 更粒核胞胞深。早 中仁质质的集车,幼 幼1量内~淡成轮仍少不红 红 5个染团状可,含( (,区块排见不颗bp呈域ao状列瘤透粒sl暗。oy核固黑或,状明。pc蓝胞hh染缩色粗其突,ir色质lo色成。索间起深im,量ca质团胞状有及蓝t界较凝,质ni,明核色oc限多聚呈量r似显周,mn不,成紫多淡oo有br甚大褐,染lm时ao清块色呈区核sb晰tl状或均,周a),s或紫 匀不形t常)含成很颗淡快染消区失,。 晚因幼内红含(血o红rt蛋h的o白c淡h逐r红o渐色ma增或ti多极c ,淡no的rm灰ob紫la色st。)
4、注意有无异常细胞 如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异常组织细胞、转移癌细胞、 Gaucher细胞、Niemann-Pick细胞等。注意观察有无散 在或成堆分布的体积较大、形态特殊的异常细胞出现,尤 其应注意涂片尾部、边缘及骨髓小粒周围。 发现可疑异常细胞,应在油浸镜下观察加以确认。
油镜检查内容
选择有核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着色良好 的涂膜体尾交界处部位作油浸镜检查。
骨髓血细胞的发育规律
体积 外形
核浆比 核形 核仁
核染色质 胞浆
原始 大 圆(椭圆)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操作流程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操作流程
介绍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种用于检测血液病变、恶性肿瘤以及其他疾病的关键检查方法。
它涉及到一系列化学、显微镜等技术操作,需要在实验室有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知识。
本文将介绍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操作流程。
检查前准备
收集细胞样本
在进行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之前,需要先收集骨髓细胞样本。
样本可以从骨髓穿刺或骨髓活检中得到,并使用有机溶剂将其涂片。
样本处理
涂片后,需要对样本进行染色。
通常会使用伍氏染色和胶原染色进行处理,以便于观察细胞形态和特征。
处理后需要用凝胶封闭,防止干燥和受污染。
检查过程
样本对比
在开始细胞形态学检查之前,需要先观察对比正常样本。
这可以帮助确定患者细胞样本中的异常情况。
显微镜观察
在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样本时,需要调节镜片和光源,以便得到清晰的图像。
观察时需要仔细寻找异常细胞,并识别它们的形状、大小、染色和其他特征。
图像记录
在观察细胞样本时,需要将有标记的细胞进行记录,以便进一步分析。
在完成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后,需要对观察到的细胞特征进行和分析。
这些信息可以用于确定是否存在血液病变或其他疾病,以及确定哪些治疗方法最为适合。
骨髓细胞形态学检查是一项重要的检测方法,需要结合样本处理、显微镜观察和图像记录等步骤。
只有通过正确操作流程,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并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

实验十一骨髓涂片细胞形态学检查Morphologic examination of bone marrow smear 试剂器材正常骨髓涂片、光学显微镜、香柏油、擦镜纸、镜头清洁液。
实验内容一、粒系细胞形态观察(一)粒系细胞形态的总特征1.胞体规则。
2.胞核有明显的变化规律(圆形→椭圆形→一侧偏平→肾形→杆状→分叶) 1.胞质中的颗粒也有明显的变化规律(无颗粒→非特异性颗粒出现→特异性颗粒出现→特异性颗粒增多、非特异性颗粒减少→特异性颗粒)。
(一)粒系各期细胞形态1.原始粒细胞:圆形或椭圆形,直径10μm~18μm左右。
胞核大,呈圆形或椭圆形,可以有浅的凹陷。
有2至5个较小而清楚的核仁,染色质呈淡紫红色,细致均匀平坦,如一层薄纱。
胞质少,无颗粒或少量嗜天青颗粒(称副原粒),胞质均匀透明,染天蓝或深蓝色核周常无淡染区。
2.早幼粒细胞:较原粒细胞大,直径12μm~25μm左右。
外形与原粒细胞相似,平均直径可达15μm。
胞核较原粒细胞略小,圆形或椭圆形,随细胞发育逐渐出现凹陷,核内常染色质仍占优势,但异染色质在核周的凝集较原粒细胞明显,核仁常见。
胞质比原粒细胞丰富,胞质内开始出现一些紫红色非特异性嗜苯胺蓝颗粒,大小、形态不一,分布不均,可盖于核,染浅蓝色。
3.中性中幼粒细胞:比早幼粒细胞小,直径10μm~18μm左右。
外形呈圆形或椭圆形,有时外形较不规则。
胞核较早幼粒小,可有凹陷,核内常染色质相对减少,异染色质在核周凝集进一步增加,并逐渐向胞核中央发展,两种染色质的比例相近,核仁少见。
胞质更丰富,胞质内常出现很多特异性颗粒,可分为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颗粒。
中性颗粒呈淡红色,非常细小、均匀而密集,如粉末状;嗜酸性颗粒较粗大,形如小珠,橘黄或土黄色,分布均匀,充满胞质;嗜碱性颗粒呈深紫蓝色,大小不规则,排列凌乱,常盖于核上,以致核形不易看出,胞膜也常常显得不完整。
胞质呈浅红色或浅蓝色,常被特异性颗粒掩盖了颜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