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及趋势
建筑材料行业发展回顾

建筑材料行业发展回顾近几十年来,建筑材料行业经历了快速的发展和重大的变革。
随着全球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建筑需求不断增长,建筑材料行业逐渐成为支撑城市建设和发展的重要产业。
本文将回顾建筑材料行业的发展历程,并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和未来趋势。
一、行业起步与初期发展建筑材料行业的起步可以追溯到人类文明的诞生。
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早期阶段,人们开始使用石头、木材和土壤等自然材料进行简单的建筑活动。
随着冶炼技术的发展,金属材料如铁和铜逐渐被运用于建筑领域。
然而,直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建筑材料行业才真正开始迈入现代化阶段。
当时,水泥和钢铁等新型建筑材料的出现极大地改变了建筑行业的面貌。
二、现代建材的崛起与应用20世纪初,水泥和钢铁被广泛用于建筑领域,促进了新型建筑材料的研发和应用。
随着科技和工业的发展,建筑材料行业蓬勃兴起。
例如,玻璃幕墙技术的应用使建筑外观更加美观大方,并提供了更好的采光效果。
同时,环保建材逐渐受到重视,推动了绿色建筑的发展。
在20世纪后期,建筑材料行业又迎来了一次技术革命。
新型材料如高性能混凝土、复合材料和新型保温材料等开始逐渐应用于建筑物的结构和保温系统中。
这些材料具有轻质、高强度和耐候性能,不仅提高了建筑物的质量和安全性,还推动了建筑工艺的革新。
三、发展中的挑战与问题尽管建筑材料行业取得了巨大的发展,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行业的快速发展导致建筑材料的供需紧张,价格波动不断。
其次,低品质和假冒伪劣建筑材料的存在给市场带来了安全隐患和消费者信任的问题。
同时,在资源和能源日益紧缺的情况下,建筑材料的节能环保性能仍需进一步提升。
此外,随着智能建筑和可持续发展的兴起,建筑材料行业还需顺应时代潮流,积极转型升级。
四、未来发展趋势展望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建筑材料行业仍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首先,随着城市化进程的继续推进,建筑需求将持续增长,带动建筑材料市场的扩大。
其次,随着科技创新的加速,建筑材料行业将迎来更多高性能和功能性材料的应用,为建筑物提供更好的性能和体验。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

2、干燥硬化、结晶硬化、碳酸化硬化 不宜用于长期处于潮湿或反复受潮的地方? 使用时,掺入填充材料,如砂、纤维材料?
三、石灰的技术要求:
1、评定其质量标准: 活性氧化钙和氧化镁含量的高低、欠火 石灰与过火石灰及其他杂质含量的多少
2、三个等级的划分: 优等品、一等品、合格品
❖ 提高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1. 选择合适品种的水泥; 2. 控制混凝土的最大水灰比和最小水泥用量; 3. 选用优质骨料,改善骨料级配; 4. 掺外加剂; 5. 严格控制施工质量,保证混凝土的均匀、密
实。
第五节 混凝土外加剂
一外加剂的掺量: ——不大于水泥质量的5%
二、外加剂的种类及功能: 减水剂、早强剂、引气剂、缓凝剂、膨胀
2,行业标准
——分为: 建筑材料(JC) 建筑工程(JGJ) 石油工业(SY) 冶金工业(YB)
六,学习方法
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 是学习其他课程:结构、施工、预算等
专业课程的基础。 学习的主线:成份------组成------性质和
特征------性质的影响因素------应用 应用(检测、验收、选用)
料的性质(合理砂率、最佳砂率)
3、改善砼拌合物工作性的措施
1) 在水泥浆不变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水泥 浆的用量。
2) 选用合理的砂率。 3) 改善砂石的级配,采用连续级配。 4) 调整砂石的粒径。 5) 掺加外加剂,改善工作性。 6) 尽量缩小新拌混凝土的运输时间。
第四节 硬化砼的技术性质
一、混凝土的强度 抗压强度:脆性材料;判定质量的标准 1、普通混凝土受压破坏的特点: 2、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及强度等级: ——据立方体抗压强度,划分为12个强
度等级,以C表示,从 C7.5,C10,C15,C20……C50,C55,C60 ——轴心(棱柱体)抗压强度
东西方建筑材料发展

18世纪下半叶,工业革命爆发。由于社会生产力的大幅提升,促使材料研发有了很大进步,把金属作为建筑材料在工业革命之前就已经存在,至于大量运用,特别是以钢铁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则始于18世纪,而且伴随大面积玻璃的出现,钢铁骨架玻璃蒙皮的形式既满足了大空间的构造要求,又满足了大面积采光要求。
6.现代主义建筑
图案建筑——文艺复兴到近现代 文艺复兴到近现代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主义、洛可可、古典复兴、浪漫主义、折衷主义。15世纪初~18世纪中叶,由于对新材料的开发不够,建筑师没有深入研究运用新材料的可能性,只是沉醉于玩弄比例、对称、均衡等图形游戏中,这时的建筑形式趋于教条或者又过于繁琐的图案化。
5.工业革命以后
吸取了从18世纪开始逐渐成熟的钢铁桥梁技术和温室大棚技术,继任者密斯·凡德罗更是把钢材与玻璃使用得那么恰当,钢材生来就是向上生长的,它组成了巨人的骨架,而玻璃就是它晶亮的皮肤;另一边,混凝土起初常被作为铁梁中的填充物,后来进一步发展了用混凝土浇筑楼板的新技术,进而开创了高层建筑时代。
”
要求:1.针管笔线稿及简单上色。
20世纪30年代末到40年代末
从1937年到1949年,中国陷入了持续12年之久的战争状态,近代化进程趋于停滞,建筑活动很少。
非钢质材料替代钢质材料的发展。
非木质材料替代木质材料的发展。
多功能污染建筑材料的发展。
开发任何项目,投资任何产品的先决条件是:一要符合国家政策,二要符合社会需求,三要有市场前景,否则将是劳民伤财,得不偿失。
2商周春秋时期
商代宫殿的缩影--偶方彝
进入阶级社会以后,在商代,已经有了较成熟的夯土技术,建造了规模相当大的宫室和陵墓西周及春秋时期,统治阶级营造很多以简单的木构架,经商周以来的不断改进,已成为中国建筑的主要结构方式。 。
建筑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建筑技术的发展历史与趋势建筑技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为我们提供居住和工作的空间,还承载着文化、历史和社会意义。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需求的日益增长,建筑技术也在不断创新和发展。
本文将从建筑技术的发展历史出发,探讨其当前的趋势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一、建筑技术的历史发展1. 古代建筑技术在人类社会初期,原始的建筑技术主要是以自然材料为主,如木材、石头和黏土等。
古埃及和古希腊的建筑以石头为主,采用柱式结构和拱顶等技术手段,创造出宏伟的金字塔和古罗马竞技场等建筑奇迹。
2. 中世纪建筑技术中世纪的建筑技术以宗教建筑为主,尤其是高耸的教堂和大教堂。
哥特式建筑风格通过采用尖拱和飞扶壁等结构,使建筑物能够更高更宽敞。
3. 工业革命与现代建筑技术随着工业革命的兴起,建筑技术得到了革命性的变革。
钢铁结构、电梯和中央供暖系统等工业化的技术手段被应用于建筑领域,大幅提高了建筑的高度和规模,并改变了人们的居住方式。
二、建筑技术的当前趋势1. 可持续建筑随着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可持续建筑变得越来越重要。
可持续建筑技术注重环保、节能和资源利用,例如利用太阳能进行供暖和照明,使用环保材料和节水系统等。
此外,建筑中心化和生态建筑也成为当前的热门趋势。
2. 智能建筑智能建筑利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控制,实现建筑的智能化管理和运营。
通过纳入智能温度控制、安全报警和能源管理等系统,智能建筑提供更舒适、安全和高效的居住和工作环境。
3. 3D打印技术3D打印技术在建筑领域的应用也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
通过3D打印技术,建筑师可以将复杂的设计概念转化为现实,实现更快速、成本低廉和灵活的建筑施工。
4. 建筑信息模型(BIM)建筑信息模型是一种集成了建筑设计、施工和运营各个环节的三维模型。
BIM技术使得建筑各个环节的信息可以实现共享和协同工作,提高了建筑项目的效率和准确性。
三、建筑技术的未来发展方向1. 绿色和生态建筑未来建筑技术将更加注重绿色和生态建筑的发展。
建筑材料的发展

建筑材料的发展建筑材料是建筑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科技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建筑材料也在不断更新换代,以适应不断变化的建筑需求。
在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中,人们不断追求更加环保、耐久、美观和节能的材料,以满足建筑结构的需要。
本文将从建筑材料的分类、发展历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探讨。
首先,建筑材料可以分为传统材料和新型材料两大类。
传统材料如砖、木材、水泥等,在建筑领域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稳定性和可靠性得到了广泛认可。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们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提高,新型材料也逐渐崭露头角。
例如,钢结构、玻璃幕墙、复合材料等新型材料的应用,为建筑设计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同时也提升了建筑的整体性能和美观度。
其次,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代的石器时代,人类利用石头、木头等天然材料搭建简单的住所。
随着冶金技术的发展,人们开始使用金属材料,如铁、铜等,来构建更加坚固耐用的建筑。
工业革命后,混凝土、钢铁等材料的广泛应用,使得建筑结构得到了革命性的改变。
而今,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建筑材料的种类和性能也在不断提升,如新型隔热材料、自清洁材料、智能材料等的涌现,为建筑行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最后,展望未来,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将更加注重环保、节能和可持续发展。
新型建筑材料将更加注重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同时,智能化、数字化也将成为建筑材料发展的重要方向,例如智能玻璃、光伏材料等将会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另外,建筑材料与建筑设计、施工技术的融合将更加紧密,以实现建筑结构的更高效、更安全、更美观。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的发展是与时代的发展息息相关的,它不仅是建筑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建筑文化的重要载体。
未来,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建筑品质要求的提高,建筑材料将会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建筑行业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建筑材料的发展,将为人们创造更加美好、舒适的生活空间。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一)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一)建筑材料的发展史(一)在人类社会发展的进程中,建筑材料的使用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
本文将从人类最早使用的原始材料开始,系统地介绍建筑材料的发展历程,以及其中的关键节点和重要发明。
1. 原始材料时代1.1 石器时代在人类进入新石器时代之前,石器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
人们通过石块的堆叠和石器的切削加工,构建简单的住所、墓葬等。
1.2 木材时代随着人类掌握了火的使用,木材成为了更加重要的建筑材料。
人们使用原木、树皮等制作简易的房屋和桥梁,大大提高了建筑的稳定性和耐久性。
1.3 粘土时代粘土的发现和应用标志着人类进入了粘土时代。
人们使用粘土制作砖块,并通过太阳的照射或烧制的方式加固砖块,形成了更加稳定的建筑结构。
2.1 石材时代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工艺的改进,人们开始使用大型石块进行建筑。
像埃及的金字塔、中国的长城等都是采用巨大的石块垒砌而成,这些石块大都需要大量的人力和机械设备来运输和安放。
2.2 砖石时代砖石的制造和使用,标志着建筑材料更加规模化、标准化的发展。
人们利用石灰石和石膏等原料制作砖块,并通过砌筑技术形成结构稳定的建筑物。
这一时期,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建筑艺术达到了巅峰,留下了许多经典的建筑遗迹。
3. 中世纪至现代的建筑材料时代3.1 混凝土时代混凝土的发明和应用标志着建筑材料的一次革命。
人们通过将石灰、石膏、沙子和水混合,形成了更加坚固耐用的混凝土材料,大大拓宽了建筑的可能性。
3.2 钢铁时代工业革命的到来,带来了钢铁时代的发展。
人们开始使用钢材作为建筑结构的主要材料,大型的钢结构框架和钢筋混凝土成为了现代建筑的主要特征。
随着科技的进步,新型材料也不断涌现。
如玻璃纤维、复合材料等,它们具有轻质、高强度、导热性能好等特点,在建筑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本文所涉及附件如下:1. 石器时代的石器工具照片;2. 木材时代的原始森林照片;3. 粘土时代的粘土砖样本。
本文所涉及的法律名词及注释:1. 建筑材料:指用于建筑结构、装饰和维修的各种材料。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

建筑材料的发展史建筑,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象征,其发展历程与建筑材料的不断演进息息相关。
从远古时期的简单天然材料到现代高科技的新型材料,建筑材料的进步不仅改变了建筑物的外观和性能,也深刻影响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社会发展。
在远古时代,人类居住在洞穴或简单的窝棚中,建筑材料主要来源于自然界的现成物质,如树枝、树叶、石头和泥土。
石头是最早被广泛使用的建筑材料之一,因其坚固耐用的特性,被用于建造简单的墙壁和基础。
泥土则经过简单的加工,如揉捏和晒干,制成土坯,用于建造房屋的墙体。
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进入了古代文明时期,建筑材料有了显著的进步。
在古埃及,人们开始使用石头建造宏伟的金字塔和神庙。
这些石头经过精心的切割和堆砌,展现出了高超的建筑技艺。
而在古希腊,大理石成为了主要的建筑材料,用于建造精美的柱式建筑,如帕特农神庙。
古罗马时期,发明了混凝土,这是一种由石灰、沙子和碎石混合而成的材料,使得建筑的规模和形式更加多样化,如罗马的万神殿就是混凝土建筑的杰出代表。
中世纪的欧洲,建筑材料的发展主要体现在砖石结构的广泛应用。
哥特式建筑以其高耸的尖顶和精美的花窗玻璃而闻名,这些建筑大量使用了石头和砖块,通过巧妙的结构设计和精湛的施工工艺,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在中国古代,建筑材料也有着丰富的发展历程。
木材一直是主要的建筑材料之一,从宫殿到民居,都能看到木构架建筑的身影。
中国古代的工匠们通过巧妙的榫卯结构,将木材拼接成坚固的建筑框架。
此外,砖石也在城墙、桥梁和塔等建筑中得到了应用。
进入近代以来,工业革命带来了建筑材料的重大变革。
钢铁的大规模生产使得钢结构建筑成为可能。
1851 年伦敦的水晶宫,就是一座以钢铁和玻璃为主要材料的建筑,展示了新材料在建筑中的巨大潜力。
同时,水泥的发明和广泛应用也为现代建筑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水泥与沙子、石子等骨料混合,可以制成坚固的混凝土,其强度和耐久性大大提高,被广泛应用于各类建筑的基础、梁、柱等结构中。
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与趋势

目录:一. 摘要............................................................................................................................................ .. (3)二.建筑材料概述 (4)四. 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 (5)1.建筑材料的三个发展阶段........................................................................................................ .51.1 天然材料发展原始雏期 (5)1.2 人工材料成形期 (7)1.3 人工合成材料繁荣期 (9)2.砖、木建筑结构的优良性能 (13)3.现代建筑材料 (12)3.1建筑材料的分类 (12)3.2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3)五. 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14)本篇论文,着重解说了建筑材料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的建筑材料发展历史,以及,建筑材料对建筑结构发展的正面推动作用,绿色、可再生、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的发展是现今时代对建筑材料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中国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是指构成建筑物本体的各种材料。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
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创新与建筑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分割的联系,许多建筑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往往是新建筑材料产生的结果,而新的建筑材料又促进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也使建筑物各种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因而建筑材料的发展创新对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建筑材料:我国古代建筑一土木建筑为主,经过石器时代、奴隶社会时代——雏形期、秦汉时期——成形期、成熟封建社会时代——融合、繁荣,三大建筑文明发展时期的发展,到唐代时已形成了集合烧土材料(砖、瓦)、天然材料(木材料)为主,以金属材料、砂石材料、胶凝材料为辅的建筑建造材料使用体系,并一直沿用至近代大规模建筑建造工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目录:一. 摘要 (3)二.建筑材料概述 (4)四. 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 (5)1.建筑材料的三个发展阶段........................................................................................................ .51.1 天然材料发展原始雏期 (5)1.2 人工材料成形期 (7)1.3 人工合成材料繁荣期 (9)2.砖、木建筑结构的优良性能 (13)3.现代建筑材料 (12)3.1建筑材料的分类 (12)3.2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 (13)五. 建筑材料的发展趋势 (14)本篇论文,着重解说了建筑材料从石器时代到现代社会的建筑材料发展历史,以及,建筑材料对建筑结构发展的正面推动作用,绿色、可再生、环保、节能建筑材料的发展是现今时代对建筑材料发展的需求和趋势。
中国建筑材料概述建筑材料是指构成建筑物本体的各种材料。
建筑材料是建筑工程的物质基础。
建筑材料的发展与创新与建筑技术的进步有着不分割的联系,许多建筑工程技术问题的解决往往是新建筑材料产生的结果,而新的建筑材料又促进了建筑设计、结构设计和施工技术的发展,也使建筑物各种性能得到进一步的改善。
因而建筑材料的发展创新对经济建设起着重要的作用。
古代建筑材料:我国古代建筑一土木建筑为主,经过石器时代、奴隶社会时代——雏形期、秦汉时期——成形期、成熟封建社会时代——融合、繁荣,三大建筑文明发展时期的发展,到唐代时已形成了集合烧土材料(砖、瓦)、天然材料(木材料)为主,以金属材料、砂石材料、胶凝材料为辅的建筑建造材料使用体系,并一直沿用至近代大规模建筑建造工程。
直到新中国建立,城市规模日益扩大,砖混结构开始在在中国广泛应用。
现代建筑材料:砖混结构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了现代建筑材料的发展,水泥、混凝土、钢筋开始在民用建筑中大规模应用,炼钢业开始兴起,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也应运而生。
近年来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国的建筑材料品种齐全、质量稳定、产量充足、各种新型材料品出的繁荣局面。
建筑材料的发展历史1.建筑材料的三个发展阶段1.1 天然材料发展原始雏期早在五十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中国原始人就已经知道利用天然的洞穴作为栖身之所,、辽宁、、、、浙江等地均发现有原始人居住过的崖洞,但这是受生产资料的匮乏和生活条件限制人们并不对原始洞穴进行改造,天然洞穴就是唯一的建筑材料。
到了新石器时代,黄河中游的氏族部落,利用黄土层为墙壁,用木构架、草泥建造半穴居住所,进而发展为地面上的建筑,并形成聚落。
长江流域,因潮湿多雨,常有水患兽害,因而发展为杆栏式建筑。
对此,古代文献中也多有「构木为巢,以避群害」、「上者为巢,下者营窟」的记载。
据考古发掘,约在距今六、七千年前,中国古代人已知使用榫卯构筑木架房屋(如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黄河流域也发现有不少原始聚落(如西安半坡遗址、临潼姜寨遗址)。
这些聚落,居住区、墓葬区、制陶场,分区明确,布局有致。
木构架的形制已经出现,木构架的出现是中国最早的非天生材料建筑材料,黄土层和草泥已经可以称之为初步人工建筑材料。
西元前二十一世纪夏朝建立,标志着原始社会结束,经过夏、商、周三代,而春秋、战国,随着生产资料的增加、生产技术以及建筑材料的人工合成效率的提高,在中国的大地上先后营建了许多都邑,夯土技术已广泛使用于筑墙造台。
如河南偃师二里头早商都城遗址,有长、宽均为百米的夯土台,台上建有八开间的殿堂,周围以廊。
此时木构技术较之原始社会已有很大提高,已有斧、刀、锯、凿、钻、铲等加工木构件的专用工具。
木构架和夯土技术均已经形成,并取得了一定的进步。
西周兴建了丰京、镐京和洛阳的王城、成周;春秋、战国的各诸侯国均各自营造了以宫室为中心的都城。
这些都城均为夯土版筑,墙外周以城濠,辟有高大的城门。
宫殿布置在城内,建在夯土台之上,木构架已成为主要的结构方式,屋顶已开始使用陶瓦,而且木构架上饰用彩绘。
这标志着中国古代建筑已经具备了雏形。
在这一阶段出现的建筑材料的还较为原始,建筑主要材料依然只是土、木材,但是陶瓦的出现已经是建筑材料的一大进步,人们摆脱了建筑材料完全依赖于天然产生。
建筑材料的制造与运用,色彩、装饰的使用,都达到了雏形阶段。
这是中国古代建筑以后历代发展的基础。
也就奠定了中国建筑材料的使用基础,在此之后,夯土、木材、烧陶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是中国建筑材料的主流。
1.2 人工材料成形期西元前221年,秦始皇吞并了韩、、、楚、燕、齐六国之后,建立起中央集权的大帝国,并且动用全国的人力、物力在修筑都城、宫殿、陵墓。
今人从阿房宫遗址(有待考证)和始皇陵东侧大规模的兵马俑列队埋坑,可以想见当时建筑之宏大雄伟。
此外,又修筑通达全国的驰道,筑长城以防匈奴南下,凿灵渠以通水运。
但是由于生产资料的不成熟、建筑材料的单一性,这些巨大工程,动辄调用民力几十万,几乎全部是以人力和黄土、原始、原木堆积而成,建筑规模和建筑材料发展不成正比例导致人力资源的极不合理调配,几乎都是同时并进,秦帝国终以奢欲过甚,穷用民力,二世而亡。
汉代继秦,经过约半个多世纪的休养生息之后,又进入大规模营造建筑时期。
汉武帝刘彻先后五次大规模修筑长城,开拓通往西亚的丝绸之路;又兴建长安城内的桂宫、光明宫和西南郊的建章宫、上林苑。
西汉末年还在长安南郊建造明堂、辟雍。
东汉光武帝刘秀依东周都城故址营建了洛阳城及其宫殿。
总秦、汉五百年间,由于国家统一,国力富强,中国古建筑在自己的历史上出现了第一次发展高潮。
其结构主体的木构架已趋于成熟,重要建筑物上普遍使用斗栱。
屋顶形式多样化,庑殿、歇山、悬山、攒尖、囤顶均已出现,有的被广泛采用。
制砖及砖石结构和拱券结构有了新的发展。
木梁、烧土砖、条石已成为建筑主要架构材料。
两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一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此期间,传统建筑持续发展,并有佛教建筑传入。
东汉时传入中国的佛教此时发展起来,南北政权广建佛寺,一时间佛教寺塔盛行。
据记载,北魏建有佛寺三万多所,仅洛阳就建有一千三百六十七寺。
南朝都城建康也建有佛寺五百多所。
在不少地区还开凿石窟寺,雕造佛像。
重要石窟寺有云冈石窟、敦煌莫高窟、天水麦积山石窟、洛阳龙门石窟、天龙山石窟、峰峰南响堂山和北响堂山石窟等。
这就使这一时期的中国建筑,融进了许多传自印度(天竺)、西亚的建筑形制与风格。
炀帝大业年间(605~618年),名匠李春在现今河北赵县修建了一座世界上最早的敞肩券大石桥安济桥。
石质建筑材料成为这一时代中国建筑材料的发展主流。
这一时期,由于各式宫殿、寺庙的建造,建筑材料的使用已经趋于稳定,以夯土、烧土砖、陶瓦、木梁、条石为主建筑材料的建筑材料体系已经形成。
1.3 人工合成材料繁荣期唐代在都城和地方城镇兴建了大量寺塔、道观,并继承前代续凿石窟佛寺,遗留至今的有着名的五台山佛光寺大殿、南禅寺佛殿、慈恩寺大雁塔、荐福寺小雁塔、兴教寺玄奘塔、千寻塔,以及一些石窟寺等。
此期间,建筑技术更有新的发展,木构架已能正确地运用材料性能,建筑设计中已知运用以「材」为木构架设计的标准,朝廷制定了营缮的法令,设置有掌握绳墨、绘制图样和管理材料营造的官员,在此之前出现的优秀建筑材料更加合理的事由,大大提高了建筑建造水平。
从晚唐开始,中国又进入三百多年分裂战乱时期,先是梁、唐、晋、汉、周五个朝代的更替和十个地方政权的割据,接着又是宋与辽、金南北对峙,因而中国社会经济遭到巨大的破坏,建筑也从唐代的高峰上跌落下来,再没有长安那么大规模的都城与宫殿了。
由于商业、手工业的发展,城市布局、建筑技术与艺术,都有不少提高与突破。
譬如城市渐由前代的里坊制演变为临街设店、按行成街的布局。
在建筑技术方面,前期的辽代较多的继承了唐代的特点,而后期的金代,建筑上则继承辽、宋两朝的特点而有所发展。
在建筑艺术方面,自北宋起,就一变唐代宏大雄浑的气势,而向细腻、纤巧方面发展,建筑装饰也更加细致建筑材料也更加的讲究。
北宋崇宁二年(1103年),朝廷颁布并刊行了《营造法式》。
这是一部有关建筑设计、施工和建筑材料使用等级、规格的规范书,是一部完善的建筑技术专书。
颁刊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对宫殿、寺庙、官署、府第等官式建筑的管理。
书中总结历代以来建筑技术的经验,制定了「以材为祖」的建筑模数制。
对建筑的功限、料例作了严密的限定,以作为编制预算和施工组织的准绳。
这部书的颁行,反映出中国古代建筑到了宋代,各种新的建筑材料——琉璃瓦、琉璃、石刻、陶瓷、金属构件、金属饰品的制造和使用已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水平。
2.砖、木建筑结构的优良性能中国古代建筑惯用木构架作房屋的承重结构。
木构结构大体可分为抬梁式、穿斗式、井干式,以抬梁式采用最为普遍。
抬梁式结构是沿房屋进深在柱础上立柱,柱上架梁,梁上重叠数层瓜柱和梁,再于最上层梁上立脊瓜柱,组成一组屋架。
平行的两组构架之间用横向的枋联结于柱的上端,在各层梁头与脊瓜柱上安置檩,以联系构架与承载屋面。
檩间架椽子,构成屋顶的骨架。
这样,由两组构架可以构成一间,一座房子可以是一间,也可以是多间。
斗栱是中国木构架建筑中最特殊的构件。
斗是斗形垫木块,栱是弓形短木,它们逐层纵横交错叠加成一组上大下小的托架,安置在柱头上用以承托梁架的荷载和向外挑出的屋檐。
到了唐、宋,斗栱发展到高峰,从简单的垫托和挑檐构件发展成为联系梁枋置于柱网之上的一圈「井」字格形复合梁。
它除了向外挑檐,向内承托天花板以外,主要功能是保持木构架的整体性,成为大型建筑不可缺的部份。
宋以后木构架开间加大,柱身加高,木构架结点上所用的斗栱逐渐减少。
到了元、明、清,柱头间使用了额枋和随梁枋等,构架整体性加强,斗栱的形体变小,不再起结构作用了,排列也较唐宋更为丛密,装饰性作用越发加强了,形成为显示等级差别的饰物。
木构架的优点是:第一、承重结构与维护结构分开,建筑物的重量全由木构架承托,墙壁只起维护和分隔空间的作用。
第二、便于适应不同的气候条件,可以因地区寒暖之不同,随宜处理房屋的高度、墙壁的厚薄、选取何种材料,以及确定门窗的位置和大小。
第三、由于木材的特有性质与构造节点有伸缩余地,即使墙倒而屋不塌,有利于减少地震损害。
第四、便于就地取材和加工制做。
古代黄河中游森林茂密,木材较之砖石便于加工制做。
3现代建筑材料3.1建筑材料的分类0-1按化学成分分类3.2建筑材料在建筑工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一.保证建筑工程质量建筑材料是保证建筑工程质量的重要因素,事实表明,国内外建筑工程上的重大安全事故,90%以上与建筑材料的质量不合格和使用不当有关,在工程项目中,材料的正确选择和恰当使用是保证建筑物安全的基础保障。
二.影响工程造价在一般工程总造价中,建筑材料的费用占工程总造价的50%以上,某些工程甚至高达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