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与道德
道德和爱情文案浪漫的句子

道德和爱情文案浪漫的句子1. 道德是爱的基石,爱情里最美的花朵,需要道德浇灌。
2. 没有道德作基础,再热烈的爱情也难以长久。
3. 爱情最美好的果实,源自道德的灌溉。
4. 爱情的花朵需要道德的果实来结果,道德的根基让爱情屹立不倒。
5. 道德植根爱情,爱情结果道德,正是因为有了道德的指引,爱情才会长久不衰。
6. 爱情是道德最美的花朵,道德供养爱情成长,让爱的花开满枝。
7. 道德之树结果爱情之花,爱情之河汇入道德之海。
道德指引爱情方向,爱情体现道德价值。
8. 爱情里最动人的音符,来自道德的Ticksong板。
道德之舟,渡我的爱情,到永恒的彼岸。
9. 道德立身处世做楷模,爱情因真诚打动人心。
道德栽爱情之花,爱情传道德香气。
10. 道德供养爱情长久,爱情反哺道德甜蜜。
携手并进,爱恨分明,方得道德爱情双丰收。
11. 爱情不离道德根基,犹如春不离花朵。
道德树开爱情花,爱情果实香气四溢。
12. 道德爱情相得益彰,真诚之爱永不衰。
道德立身爱情永恒,携手同行皆大欢喜。
13. 爱情最动人乐章,演奏在道德的琴弦。
道德树结果爱情花,爱情反哺道德果实。
14. 道德浇灌爱情长存,爱情体现道德精神。
道德之光爱情映射,天长地久两相守。
15. 道德树开爱情花,爱情树结果道德果。
道德为爱Addsweet味,爱情因德而芬芳。
16. 爱情最动人的音符,奏响在道德的琴弦。
道德指引爱情方向,爱情体现道德精神。
17. 道德立身处世楷模样,爱情因真诚感动你我。
道德之树爱情开花,香飘四溢爱无疆。
18. 爱恨分明不是爱情本质,宽容待人使爱永恒。
爱中有德方长久,德存爱中爱更真。
19. 道德水培爱情花,爱情树结德之果。
爱德并重方得始终,携手共行不负韶华。
20. 道德树开爱情花朵,爱情树结果道德果。
德爱相生相辅相成,道德感化爱情甜蜜。
21. 道德立身处世表率先,爱情费尽心机感天动。
德为爱之本,爱生德之华,德爱交融美满圆。
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

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众多且多样,不同的哲学家和文化传统对其有不同的解读和探讨。
以下是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观点:1. 爱情的本质:亚里士多德认为爱情是对美的追求和欣赏,但现实中的爱情还包括情感的共鸣、心灵的相通和性的吸引等方面。
爱情既是一种情感体验,也是一种行动,涉及到生理、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面。
2. 爱情与道德:柏拉图将爱情视为一种精神上的追求,超越了肉体的欲望和个人的利益,体现了对理念的追求,并认为爱情是一种道德的力量。
然而,康德则持有相反观点,他认为爱情不能成为道德的标准,因为它过于专一和情感化,缺乏普遍适用性和理性。
3. 爱情与自由:哲学家们普遍认为爱情必须建立在自由的基础上,双方都需要自愿地参与其中。
如果爱情存在于强迫和控制之下,那它就失去了本质和意义。
同时,爱情也可以成为实现自由的一种手段,通过彼此信任和尊重,双方可以摆脱束缚和压迫,真正实现自我和他人的自由。
4. 爱情与生命意义:很多哲学家都认为爱情对于人类生命意义的贡献是不可忽视的。
爱情可以使人生命更加有意义,给人带来无尽的快乐和满足,但也可能带来痛苦和挣扎。
有些哲学家认为在爱情的过程中,人们可以发现自我和他人的真实,获得更为深刻而全面的人生体验。
5. 爱情与自我实现:爱情激发着人的内在力量和创造力,能够满足个体对自我实现和价值的追求。
爱情使人感受到自我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此外,还有一些哲学家对爱情进行了独特的阐述。
例如,黑格尔认为爱情是一种自我意识与他人意识的统一;尼采则主张“爱是一种伟大的自私”,强调爱情中的独特性和占有欲;马克思则认为真正的爱情应该是含蓄的、谦虚的甚至羞涩的。
总的来说,关于爱情的哲学观点是多元且复杂的。
不同的哲学家从不同的角度对爱情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解读,为我们理解这一复杂而又普遍的人类情感提供了丰富的思想资源。
爱情与道德观念的冲突

爱情与道德观念的冲突爱情与道德观念的冲突是人类社会中一直存在的热门话题,它涉及到个体情感和社会伦理的平衡。
在过去的几个世纪中,人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规范一直在不断演变,与此同时,爱情也在不断发展和改变。
本文将探讨爱情与道德观念之间的冲突,并分析其根源和解决方法。
一. 爱情和道德观念的定义与理解1.1 爱情的定义爱情是人类情感中最强烈、最深入人心的情感之一。
它表现为对他人的深厚感情、渴望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的欲望,具有持久、稳定的特点。
1.2 道德观念的定义道德观念是人们对于善恶、对错的价值判断和行为准则。
它来源于宗教、传统、法律等各种社会、文化和个人因素,用于引导个体的行为及社会秩序的维护。
二. 爱情与道德观念的冲突表现2.1 婚姻与出轨婚姻是一种法律和道德约束下的伦理关系,其中忠诚与责任感是婚姻的重要组成部分。
然而,在人际关系中,爱情可能使双方对婚姻中的道德规范产生动摇,导致出轨和不忠行为的发生。
2.2 禁恋与家庭禁恋是指在社会道德观念和法律法规等规定下,存在着家庭、利益及其他各种限制的对象间的爱情关系。
这种关系会对双方的生活和社会地位产生负面影响,引发道德冲突。
2.3 个人与社会压力个人生活的决策和行动往往会受到社会道德观念的影响。
当个人的爱情选择与社会道德观念相冲突时,个体将面临道德和心理的困扰。
例如,婚外情、同性恋等,这些选择可能被视为违背社会道德观念的行为。
三. 爱情与道德观念冲突的根源3.1 个体需求和社会期望的冲突爱情和道德观念的冲突往往源于人们对于自身需求和社会期望的矛盾。
个体在追求个人幸福、满足爱情需求的同时,也面临着要遵守社会规范和道德准则的压力。
3.2 文化和时代差异不同的文化和时代具有不同的道德观念,这导致了不同地区和时期对于爱情与道德观念的定义和界定存在差异。
这种文化和时代因素增加了爱情和道德观念的冲突可能性。
四. 解决爱情与道德观念冲突的方法4.1 自我认知与坦诚沟通个体应该对自己对爱情需求和价值观进行自我认知,清晰地认识自己对于爱情和道德观念的看法。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与道德的交锋

《安娜卡列尼娜》:爱情与道德的交锋安娜卡列尼娜是俄国作家托尔斯泰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世界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
这部小说以19世纪俄国贵族社会为背景,通过描写主人公安娜与她的爱情故事,探讨了爱情与道德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分析安娜卡列尼娜中爱情与道德的交锋。
爱情的力量与束缚安娜卡列尼娜是一个充满魅力和矛盾心理的女性形象。
她在与丈夫卡列宁的婚姻中感到空虚和不满,而在与军官弗朗西斯科相遇后,她陷入了一段热烈而禁忌的爱情。
安娜对弗朗西斯科的爱情是真挚而深沉的,但这段禁忌之恋也成为了她内心道德挣扎的源头。
在19世纪俄国社会中,道德观念非常重要,婚姻被视为一种神圣的契约,而外遇则被视为道德败坏的象征。
安娜的爱情使她陷入了道德与情感的冲突之中。
她渴望追求自己内心真实的感受,但又无法摆脱社会对于道德规范的束缚。
这种内心的矛盾和挣扎最终导致了安娜的悲剧结局。
社会对爱情的压抑与扭曲安娜卡列尼娜中还揭示了19世纪俄国社会对爱情的压抑与扭曲。
在这个封建社会中,男女之间的婚姻往往是基于家族利益和社会地位的考量,而不是真正的爱情。
这种婚姻观念使得许多人在婚姻中感到不幸和困扰。
小说中的列文和卡列宁就是两个典型的例子。
列文是一个理想主义者,他对于爱情有着追求真实和纯粹的向往,但他最终选择了一个合乎社会规范的婚姻。
卡列宁则是一个务实的人,他对于婚姻抱有现实主义的态度,但他的婚姻却缺乏真正的爱情。
这些角色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爱情的扭曲和压抑。
爱情与道德的冲突与和解安娜卡列尼娜中,爱情与道德之间的冲突贯穿始终,但同时也展现了一种可能的和解方式。
小说中的列文和卡列宁最终都通过对自己内心的反思和成长,找到了一种平衡点。
列文在经历了一段痛苦的婚姻后,意识到了自己对于爱情的扭曲和错误。
他通过与卡琳娜的相遇,重新审视了自己对于爱情和道德的看法,并最终选择了追求真实和纯粹的爱情。
卡列宁则在经历了安娜背叛后,通过对自己内心的反思和成长,重新找到了生活的意义和幸福。
爱情中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

爱情中的伦理道德与价值观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它是一种深沉而复杂的感情体验,涵盖了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等多个层面。
在爱情关系中,个体的伦理观念、道德行为和价值取向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爱情中的伦理道德和价值观的影响,以及如何在爱情中平衡个体的情感需求和道德准则。
一、伦理道德伦理道德是人们对于什么是对与错、好与坏的理解和判断。
在爱情中,伦理道德决定了我们对待他人的态度和行为,关乎着我们是否能够建立健康、稳定的感情关系。
首先,伦理道德在爱情中存在着忠诚与诚实的问题。
忠诚是指在感情关系中对伴侣保持忠诚、不背叛的原则。
爱情基于互信,而忠诚是互信的基石。
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下,我们应当对伴侣忠诚,并在面对诱惑时坚守底线。
与此同时,诚实也是爱情中不可或缺的要素。
我们应当坦诚相待,不隐瞒伴侣的事实,分享彼此的内心感受。
其次,伦理道德还包含了尊重与公平的原则。
爱情关系中,我们应当尊重对方的意愿、利益和自由。
尊重是建立健康、平等感情关系的前提,需要我们尊重对方的隐私、自我决定权和个人空间。
同时,公平也是伦理道德的核心价值观,意味着彼此应该平等地分担责任,互相扶持,保持感情关系的平衡。
最后,伦理道德要求我们对于感情关系中的冲突和分歧进行妥善地处理。
在冲突和分歧出现时,我们应当以理解和宽容的态度面对问题,要善于沟通和协商解决,避免对伴侣进行伤害和攻击。
这需要我们在爱情中保持良好的情绪管理和冷静思考的能力。
二、价值观价值观是人们对于美好生活和目标的观念和追求,它紧密关联着爱情关系中的目标与追求。
在爱情中,个体的价值观念对于关系的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首先,价值观在爱情中与婚姻观念息息相关。
婚姻是大多数爱情关系的目标之一,它代表了长期承诺和责任。
个体的价值观在选择婚姻对象时起着关键的作用,决定着是否愿意承担家庭责任、维持家庭稳定和付出牺牲。
其次,爱情中的个体价值观还影响着性观念和道德准则。
对于性的看法和态度在伦理道德的约束下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爱情与道德的抉择

爱情与道德的抉择无题爱情与道德的抉择爱情和道德是人类生活中的两个重要方面,在很多情况下,它们彼此交织在一起,要求我们作出抉择。
爱情让人们心动,而道德则是对操守和伦理的要求。
当这两个方面发生冲突时,我们就面临着艰难的抉择。
本文将探讨爱情和道德的关系,以及在面临抉择时应该如何取舍。
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需求之一,它可以让人感到幸福和满足。
当爱情降临时,我们会沉浸其中,无法自拔。
爱情的力量是如此强大,以至于有时我们会为了爱情而放弃一些道德原则。
例如,在一段婚外情中,双方可能会忽视自己的婚姻道德责任,选择与情人相守。
在这样的情况下,爱情战胜了道德,成为了主导因素。
然而,道德也是社会规范和价值观的核心。
道德给予我们行为的准则和规范,使我们能够在社会中和谐共处。
在某些情况下,道德要求我们放弃个人的欲望和爱情,追求更高尚的道德标准。
例如,当我们发现自己陷入了一个不道德的关系时,我们可能会做出自我牺牲的决定,与心爱的人分开,选择坚守婚姻的道德底线。
面对爱情和道德的抉择,我们需要考虑诸多因素。
首先,我们应该清楚自己的价值观和伦理准则。
只有了解自己对道德的追求和看法,我们才能更好地做出决策。
其次,我们要考虑到所有相关人员的感受和权益。
我们的决定可能会对配偶、家人、朋友等产生影响,因此我们需要衡量决策的利弊,尽量减少对他们的伤害。
此外,我们还应该考虑社会的态度和评价。
虽然道德标准在不同社会中有所不同,但我们不能忽视社会对我们决策的观点和批评。
在做出决策时,我们还需要深入思考和慎重考虑可能的后果。
有时,短暂的幸福可能会掩盖住长久的痛苦。
我们需要权衡我们的选择是否真正值得,是否能够带来持久的幸福。
此外,我们还需要考虑自己的良知和内心的声音。
道德虽然是社会给予的准则,但我们的内心也有对错的判断力量。
只有听从内心的声音并按照良知的指引行事,我们才能和解自己的内心与道德之间的矛盾。
总之,爱情和道德是两个相互关联但有时又相互冲突的方面。
爱情与社会道德的边界与逾越

爱情与社会道德的边界与逾越爱情与社会道德,是每个人在生活中都会面临的两个复杂而又关联紧密的概念。
社会道德准则广泛适用于人际关系、家庭关系以及社会交往中,而爱情是个人内心情感的外化与表达。
然而,当两者产生冲突时,究竟应该如何处理?本文将对爱情与社会道德的边界与逾越进行探讨。
一、边界的界定爱情以及社会道德都包含了一系列的价值观、准则和规范,而两者之间的边界并不是固定不变的,也不是清晰可见的。
爱情是个体内外在各种因素的综合体现,涉及到个人情感、道德观念、社会期望、文化传统等多方面因素。
社会道德是社会共同认可的规范和价值,其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爱情与社会道德的边界,在每个人的心中都有所不同,也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变而演变。
二、社会道德对爱情的制约虽然爱情可以使人们体验到无尽的甜蜜和幸福,但社会道德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予了爱情必然的约束和制约。
举例来说,婚姻制度是社会道德的体现,对于已婚人士而言,外遇则被视为不道德行为,甚至是违法的行为。
此外,爱情关系中的权利义务、个人自由与责任等问题,也可以被社会道德观念加以评判和制约。
因此,社会道德在爱情中充当了一种约束和规范的角色。
三、爱情对社会道德的挑战然而,爱情有时也会对社会道德提出挑战,甚至逾越其边界。
爱情激发的强烈情感和个人追求,有时会使人产生对社会道德的置之不理。
比如,在一些非婚生子女问题上,个人的爱情追求可能与社会道德的期待背道而驰。
此外,包括性别平等、同性恋婚姻在内的一系列争议,也是社会道德与爱情边界冲突的集中体现。
四、寻求平衡与和谐在爱情与社会道德的边界与逾越之间,寻求平衡与和谐是关键。
作为个体,我们既需要尊重和维护自己的爱情权益,也需要遵守社会道德准则。
对于爱情而言,它的边界应当建立在尊重他人、尊重法律和伦理道德之上。
而社会道德的规范,则可以通过包容与接纳不同的爱情形式,来适应社会发展和个人追求的变化。
五、个人与社会的互动爱情与社会道德的边界与逾越不仅是个体行为层面的问题,也涉及到社会层面的意义。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关于爱情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关于爱情引言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培养大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础课程。
在这门课程中,我们涉及到了许多关于爱情的伦理和法律问题。
爱情是每个人都会经历的重要情感,但它并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私事,也涉及到了社会道德和法律规范的问题。
本文将从大学思想道德和法治角度探讨爱情的相关议题。
爱情的伦理价值爱情是人类最基本的情感之一,它可以促进人们的成长和发展。
在大学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强调了爱情的伦理价值。
爱情可以激发人们对他人的关怀、尊重和支持,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人际关系。
在恋爱关系中,人们可以互相扶持、理解和包容,共同成长。
同时,爱情也可以让人们更加关注他人的需求和利益,学会付出和奉献。
这些都是大学思想道德所倡导的道德情操和品德修养。
爱情的伦理责任然而,爱情也不仅仅是个人感受的表现,它还涉及到一定的伦理责任。
爱情关系是建立在个人之间的信任和承诺之上的,需要双方共同付出和维护。
在大学思想道德教育中,我们强调了爱情的忠诚和责任。
双方需要尊重对方的人格和权利,遵守承诺,保持忠诚和诚实。
同时,爱情关系还需要根据法律规范来进行,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和法律法规。
大学生应当正确认识自己作为爱情的参与者所承担的道德责任,以及爱情所需要遵循的法律规范。
爱情的法律规范在爱情关系中,法律规范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婚姻法是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与爱情关系最为相关的一部法律。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强调了尊重法律法规,无论是在爱情关系中还是其他方面。
在恋爱关系中,大学生应当了解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包括结婚的条件和程序、夫妻之间的权利和义务等。
同时,大学生也应当了解保护个人权益的法律法规,避免遭受爱情关系中的侵权行为。
爱情与社会道德爱情关系不仅仅是个人之间的事情,它还涉及到社会道德的问题。
大学思想道德与法治教育鼓励大学生以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标准来看待爱情关系,并积极参与社会道德的建设。
例如,大学生应当遵守社会公共道德,尊重他人的感受和人格,不以自我为中心,不侵犯他人的合法权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外国文学
院-系:国际学院
专业:对外汉语
年级: 2009级
学生姓名:詹雅雯
学号: 200911050136
当爱情遇到道德交点时,怎样抉择?
看完《安娜·卡列琳娜》,我们都会为她的美为她的丰富活跃的精神世界所吸引,安娜的美不仅溢于言表,更富于内心,她心地善良,单纯自然,感情热烈真挚,对不幸的人怀着深厚的同情。
她对受了欺骗的杜丽表现了无限的关切、温柔、真挚、善良和友爱的感情。
安娜对真挚爱情的追求与上流社会虚伪腐败的道德观念之间的不可调和的冲突,是安娜悲剧的主要原因。
如此一个优美动人的女性,她的要求不过是真挚的母爱与情爱,这个正当的生活权利,却被冷酷无情的贵族社会分裂并对立起来,成了一个不可能实现的奢想。
爱情的幻灭是悲剧的直接原因。
为了爱情,安娜几乎牺牲了一切,换来的结局却是失望与憎恨。
安娜企图通过爱情摆脱“虚伪与欺骗”的上流社会,渥伦斯基却使她陷入了另一个新的更虚伪更欺骗的处境中,他以自己的方式显露了贵族资产阶级的虚伪,自私与冷酷无情,这个罪恶的社会就是通过他,最后把安娜逼上悲剧的绝境。
安娜的命运,很值得同情,更值得我们认真的思索。
她被逼上绝路,是社会的罪过;她的死,更是对黑暗社会的一个反抗,她对自由爱情的追求,对真挚诚恳的向往,对自身人格解放的渴求,都是值得我们学习的。
特别是在今天要求妇女解放的时代,这一种悲剧给我们的启示,更是深远而恒久的。
可是现在的我们面对爱情与道德相遇时,该怎样抉择呢?
无论是现代社会还是古代,我们都看过许多兄妹相爱的例子。
古代最著名的要数大观园里的林黛玉和贾宝玉了,他们俩是表兄妹的关系,最后还是相恋了。
他们的关系没有遭到阻碍,反而在得到允许的情况下还赢得了后世的追求与向往。
大家都知道在古代表兄妹之间成婚是不符合人类进化原则的,对于后代百害而无一利,可是那时的人们为了所谓的“亲上加亲”而一再鼓励近亲结婚。
所以我觉得古代的表兄妹等近亲应该感到庆幸,因为他们的爱情遇到道德时,道德已经在封建思想下提前输了。
而在现代,人们因为对现代科学的理解,所以在兄妹之间恋爱的减少不少。
即使兄妹或者表兄妹相爱,双方结婚后为了自己的后代会选择不要孩子。
所以对于这种乱伦的爱情也渐渐得到了人们的认可,人们已经不再考虑道德,因为在这个事情上已经逐渐无关道德了。
当然有些家长是不会认同的,在他们看来这是有伤大雅的乱伦,为了自己孩子的前途和后代,强制拆散了对对恋人。
如果你够决绝,那么带着她远走高飞,如果不行,那么你们的爱情在道德面前只得低头。
对于另外一种爱情与道德相遇的情况.像安娜一样,有妇之夫或者有夫之妇有了外遇,爱上了其他人。
这个情况就严重了,在古代未出阁的女子和有妇之夫有了恋情,一旦被发现,可能会有两个结果,一是男子收其做小妾,即使他足够爱她,可以保护她,这难免要受到原配妻子以及婆婆的冷眼和折磨吧;二是遭到男子的抛弃,而这个女子也无脸做人,不是郁郁而终就是在舆论的压力下被迫自杀。
这样的爱情无论是什么结局,大约都是悲剧。
其二,如果是有夫之妇爱上了一个英俊而满腹才华的教书先生或者勇敢无畏的侍卫长,一旦被发现,也有两个结果,一是双双逃亡或者双双死亡;二是这位夫人遭到无比的唾弃,她,不守妇道,违背伦理,一封休书后无尽凄凉。
在中国古代这个男权的封建社会里,女子是不允许这样的,在爱情
和道德面前她们只能选择道德,她们的爱情必须自己亲手扼杀在摇篮状态,否则,她们将面临对于一个在古代生活的女子无法承担的后果。
如果是互相偷情的话,双方都会遭到社会舆论的谴责,活得痛苦。
在现代社会里,也会出现古代的这几种情况,结果大多是相同的,只有一点:那男子不可以要那女子做小妾了。
这个话题不得不提到一个当今流行词“小三”。
小三的出现破坏的是一个个家庭。
确实这种爱情是得不到社会支持的,就算他们再相爱也是不被允许的,因为他们的结合就意味着有个家庭的破碎,在道德面前爱情已经微乎其微。
就像安娜一样,她在母爱与情爱之间的取舍抉择,她一生只爱两个人--谢辽沙与阿克历赛,邂逅渥伦斯基之前,她把所有的爱都倾注在儿子谢辽沙的身上,儿子曾经是她生活的全部意义,她全身心地爱着谢辽沙,甚至连离开他一刻都不行。
爱情与母爱乃是一个女子正当的生活权利,冷酷无情的社会却把它们分裂并对立起来,作为陷害安娜的工具,逼她走上悲剧的绝路。
这告诉我们,再伟大的爱情,背叛了丈夫和亲人都是不可原谅的。
对于现在的我来说,我在爱情与道德之间我选择了道德。
因为我认为道德的谴责比起没有爱情来说会更痛苦,没有了爱情你有亲人的爱护和朋友的陪伴,而且你可以选择一个在道德范围内的恋人。
可是面对道德的谴责时,你的亲人和朋友都离你而去,况且那个让你用一切去换来的恋人,他是否也如你爱着他那般爱着你呢?安娜曾对渥伦斯基说:“你要明白,自从我爱上你以后,在我一切都变了。
在我只有一件东西,一件东西----那就是你的爱!”“一切都完了,我除了你以外甚么都没有了。
请记住这个吧!”,她活着的一切都是为了爱情,爱情倒了她就跨了。
安娜爱得愈深便愈没有安全感。
到了最后,她甚至被迫使用一般上流妇女使用的靠姿色与服装去吸引渥伦斯基的视线。
企图牵住他日益冷淡的爱情。
这样的爱情还有意义吗?它已经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如果是这样的话,你为何要去选择爱情呢?
也可能是我没有刻骨铭心的爱过的关系吧,可我是相信爱情的。
记得哲学与人生的老师讲过:“世界上有两万个适合你的伴侣。
”所以在道德范围总会有个人爱着你,陪着你,同样的,你也爱他,执子之手,与子偕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