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合集下载

自然界中的水

自然界中的水

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水的组成1.小洁和小星两位同学,共同做了水的电解实验,并验证了两极的气体,有下列对话,其中正确的是( ) A.小洁说:“正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负极多。

”B.小星说:“负极产生的气体体积比正极多。

”C.小洁说:“正极产生的气体能够被点燃。

”D.小星说:“负极上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2.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矿泉水是纯净物B.冰水混合体是纯净物C.水蒸气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D.水能溶解自然界中的所有物质3.下列变化中,水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 A.白糖溶解在水中,水变甜B.植物利用吸收的水进行光合作用C.秋冬季节出现霜降D.植物进行的蒸腾作用4.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电解水生成氢气和氧气,说明水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的B.氢气和氧气反应生成水,说明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的C.海水、湖水是混合物,氢气燃烧生成的水是纯净物D.氢气燃烧生成水是化合反应,水电解生成氢气和氧气是分解反应5.有关水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水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水电解时生成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1︰2C.水能溶解许多物质,因此自然界几乎不存在纯净的水D.只要水是澄清、透明、无异味,就可以饮用6.用右图所示装置电解水,反应一段时间后,对有关现象和结论描述正确的是( )A.甲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能支持燃烧B.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质量比为2︰1C.甲、乙两试管中收集到的气体体积比为2︰lD.水是由氢元素、氧元素组成的混合物7.下列关于水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纯净的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透明液体B.水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所以无论什么物质着火都可以用水来灭火C.没有水就没有生命D.地球表面被水覆盖的面积约占7 l%,所以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8.日常生活中人们常喝纯净水,市场上出售的纯净水有一些是蒸馏水。

对于这一类纯净水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蒸馏水的导电能力很强B.它含有人体所需的矿物质和多种微量元素C.它清洁、纯净,但长期饮用对健康无益D.它绝对纯净,不含任何化学物质9.电解水时生产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但实验所得数据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略大于2︰1。

九上化学课件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九上化学课件第二章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

典例精讲 例5.关于电解水实验的叙述错误的是( B )
A.a连接的是电源的负极 B.左端试管中的气体能使带火星的木条复燃 C.产生的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 D.发生反应的表达式为:水 通电 氢气+氧气
达标检测
1.下列对于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B ) A.氢气在空气中燃烧时,发出淡蓝色火焰 B.氢气燃烧时会产生浓烈的刺激性气味 C.氢气燃烧时会放出大量的热 D.氢气燃烧属于化合反应
水可以分解产生氢气,开发氢能.
典典例例精精讲讲 例1.(2022福建·泉州鲤城北大培文学校九年级期中)水分子分解的 微观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错误的是(B )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水分子中含有氢分子和氧分子 C.在一定条件下,水能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D.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3.氢气验纯方法
发出尖锐的爆鸣声表明氢气不纯,声音很小则表明氢气较纯。
新课讲解 【实验2】
在空气中点燃纯净的氢气,并在火焰上方罩 一只干燥的冷烧杯,观察实验现象
注:氢气在点燃前必须验纯
新课讲解
氢气纯度的检验
归纳总结 实验结论
1.水在通电的情况下分解生成氢气和氧气
通电 水 H2O
氢气 + 氧气
H2
达标检测
2.(2022全国·九年级单元测试)在电解水的实验中,可以 直接观察到的现象是( C ) A.与正极相连的玻璃管内产生的是氧气 B.有氢气和氧气产生,且体积比约为 C.在两个电极上均有气泡产生,且与负极、正极相连的两个 玻璃管内收集的气体体积之比约为 D.每个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构成的
沪教版 化学(初中)
同步课堂
课题1第3节物质自的然变界化中和的性水质 (第1课时 水的组成)

2.3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助学案

2.3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助学案

九(上)化学助学案课题:2.3自然界中的水(第1课时)【助学目标】1、了解水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知道水的物理性质;2、认识水的组成,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中分析水的组成。

【助学重点、难点】认识水的组成,能从水的分解和水的合成两种变化过程中分析水的组成。

【助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器材】电解水的实验装置助学过程:情境引入:水是大家都很熟悉的物质,但又是陌生的,说其陌生,是我们还没有从化学角度去认识水的组成和性质。

【自助互助】同学们自助下列内容:小组的每位同学自助结束,进行小组互助,教师巡视、参与。

自助内容:1、下列有关水的描述中,说法正确的是①水是生命之源,离开了水,人类和动植物就无法生存;②水是一种宝贵的自然资源,我们要节约用水,做到一水多用,保护水资源;③水是一种无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液体,在1标准大气压下,沸点为100℃,凝固点为0℃,在4℃时,水的密度最大,为1g/cm3;④无色透明的自来水是纯净物。

2、实验探究---水的电解实验①、接通直流电,观察到两玻璃管内都会出现,且正极和负极中气体的体积比大约为。

②、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在与电源正极所连接的气体出口,打开活塞:观察到,说明正极产生的气体是。

③、将一根燃着的木条放在与电源负极所连接的气体出口,气体被,产生色的火焰,用一只干而冷的烧杯罩在火焰的上方,烧杯内壁出现,说明反应生成了,写出该气体燃烧的文字表达式并指出反应的类型()类型。

说明该气体具有性。

归纳总结:①水在通电的情况下,被分解生成了和;文字表达式:;反应类型属于反应。

②通过和实验,可以说明水是由元素和元素组成的;自助展示:学生依据助学稿展示自助情况(1)第组展示“1题”的内容,其他组补充、说明(2)第组展示“第2题”的内容,其他组补充、质疑,(3)第组展示“第2题”的内容,其他组补充、质疑,【互助、求助】【补助】1、运用实验或视频的方法,让学生认识水的电解反应,了解生成物及其检验方法。

《化学式与化合价》自然界的水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化学式与化合价》自然界的水PPT教学课件(第1课时)
符号前面的数字:表示微粒的个数,可以改变。 符号右下角的数字:表示1个分子中原子的个数,不能变动。
H
2H
H2
2H2 2H+
表示微粒的个数 可以改变
表示分子中原子的个数
不能变动
8
3.化学式的书写 (1)单质化学式的书写
金属、稀有气体及大多数固态非金属通常用元素符号表示。 铁—Fe、汞—Hg、氦气—He、碳—C、硫—S、磷—P等。
2Ca
(2)4个氢原子
4H
(3)4个二氧化硫分子 4SO2
(4)氢元素
H
(5)氧气
O2
(6)氯化钾
KCl
20
2.指出下列各物质中氯元素的化合价。
-1 +1
+5
+7
0
KCl HClO KClO3 HClO4 Cl2
3.确定下列物质中原子团的化合价。
-1
-2
-1
-2
Mg (NO3)2 Ba(SO4)2 Ca(OH)2 Na2CO3
常见非金属气体的分子由2个原子构成,其化学式分别表示 为:氧气—O2、氢气—H2、氮气—N2、氯气—Cl2等。
9
(2)化合物化学式的书写 氧化物的化学式总是氧在后,其他元素在前,如
Al2O3、SO2等;
金属与非金属形成的化合物,其化学式总是金属 在前,非金属在后,如NaCl、MgCl2等。
10
3.化学式的读法
+1价:
+1 NH4
–1 –1 –1价: OH NO3
–2 –2 –2价: SO4 CO3
15
4.常见元素化合价口诀 一价钾钠氯氢银,二价氧钙钡镁锌; 三铝四硅五氮磷,二三铁、二四碳; 二四六硫都齐全,铜汞二价最常见。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

2024年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

课题1水资源及其利用第1课时水资源及其保护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本课题内容属于《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一级学习主题“物质的性质与应用”中的“物质的多样性”以及“常见的物质”的内容。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单元的知识内容围绕“水”从学科到人文,从生活到技术,多方位、多视角地带领学生认识水资源,学习利用和保护水资源的方法。

本课题作为单元的开始,从宏观上介绍了水资源的特征,以较多的图表内容直观地展示了人类对水资源的利用和水资源保护现状,补充学生的感性认知,具有较强的感染力、震撼力。

通过学习本课题,可以强化学生的爱水、节水意识;使学生了解关于节水和水污染问题的最基本、最主要的概念和思想,在课内外的一些活动中进行更深入的探究。

学情分析在八年级的地理课程中学生已经对我国的水资源概况有所了解,但由于各地水资源分布不均,水体污染程度也各有差异,学生对水资源的缺乏和水体污染的认识不够全面,所以本课应重点引导学生从化学角度认识、思考关于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的相关问题。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理解水对生命活动的重大意义,认识水是宝贵的自然资源。

2.过程与方法:通过统计调查水资源和水体污染的状况,培养搜集、处理信息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保护水资源、珍惜水资源、节约用水的责任意识。

核心素养1.使学生理解科学、技术、社会、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2.培养学生解决真实情境问题和完成综合实践活动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对生活及社会实际问题做出判断和决策的意识,形成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习惯,树立生态文明的理念。

重点难点重点:通过对水资源状况的分析,用辩证的方法看待水资源的丰富与有限。

难点:节约用水和水体污染的防治。

教学过程续表教学反思第2课时水的净化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了解沉降、过滤、吸附和蒸馏等净化水的操作;了解水的处理方法及活性炭、明矾等净水剂的作用;了解硬水和软水的区别。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学生在学习了常见的气体后开始学习生活中常见的液体物质——水,体现了知识间的连贯性。

自然界中的水1

自然界中的水1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实验增强学生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和探究欲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电解水实验的意义和基本操作过程
教学难点:通过水的分解与合成探究水的组成,渗透质量守恒定律的初步内容
教学方法:
实验准备:
仪器:电解水装置、烧杯、火柴等
药品:氢氧化钠等
教学过程:
引入
问题情景
学生交流
新课引入
活动探究
氢气的燃烧:氧气(O2)+氢气(H2)水(H2O)
产生淡蓝色的火焰。烧杯内壁有水蛛产生。
小结: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中根据它的组成情况写成H2O
教学后记:
③抑制水中所有动植物的生长;④生活污水净化后再排放
A.②④B.②③C.①④D①③
7)2004年5月11日~17日是全国城市节约用水宣传周。南昌市有关部门呼吁南昌市民“像北方缺水城市一样珍惜水资源”。下列做法中有利于节约用水的是
A.洗脸,刷牙是,不间断地放水B,洗澡擦肥皂时不关喷头,任水流淌
C.任由水龙头漏水而不及时修理D.洗菜,淘米的水用来浇花,冲厕所
8)下列有关氢气的化学性质的描述,正确的是
A.能支持燃烧B.混有空气的氢气,点燃会安静燃烧
C.具有可燃性
D.在点燃的条件下,氢气能与氧气发生化合反应生成水
同步练习
附:板书设计第四节自然界中的水(1)
一.水的组成
电解水:水(H2O)氧气(O2)+氢气(H2)
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正氧负氢),它们的体积比是1:2。
氧气(O2)+氢气(H2)水(H2O)
以上文字表达式说明水是由什么组成的?
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化学中根据它的组成情况写成H2O
注意:

课题2 水的组成(第1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课题2 水的组成(第1课时)九年级化学上册教学设计(人教版2024)

第四单元《自然界的水》教学设计课题2 水的组成第1课时水的组成的探究【新课导入】从宏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认识物质的微粒构成是化学研究的重要内容,那么如何探究物质的组成和结构呢?我们就从水这种熟悉的物质入手,认识探究物质组成的一般思路和方法,同时也从更多的角度认识水。

【化学史】在学习元素的概念时我们了解到,古人曾认为水是一种“元素”,是不能再分的。

如我国古代的“五行说”中就有“水”,西方的“四元素说”中也有“水”,而随着人类的不断探索和科学家的实验发现,“水”不是一种“元素”。

【师生总结】科学解密水的组成:1.18世纪末,英国化学家普里斯特利把“易燃空气”(氢气)和空气混合后放在干燥、洁净的玻璃瓶中,当用电火花点火时,发出震耳的爆鸣声,且玻璃瓶上出现了液滴。

2. 不久另一位英国的化学家卡文迪什用纯氧代替空气进行上述实验,确认所得液滴是水,并确认大约2份体积的“易燃空气”与1份体积的氧恰好化合成水。

上述实验实际已经揭示水不是一种元素,可惜两位科学家受当时错误观念的束缚,没能认识这一点,反将其解释为两种气体里都含有水。

【实验重现】“易燃空气”即氢气,仿照科学家的实验,探究氢气的燃烧。

【实验4-4】教师演示实验或播放实验视频,学生观察并描述实验现象。

【学生展示】氢气燃烧的现象。

【总结】氢气燃烧的实验现象:产生淡蓝色火焰,放出大量热,烧杯内壁凝结有水雾。

【教师引导分析】进一步的实验证实生成的无色液滴就是水。

写出上述反应的文字表达式:氢气 + 氧气 →点燃水。

【思考与讨论】氢气由氢元素组成,氧气由氧元素组成,那么根据上述反应你能否推导出水的元素组成呢?氢气 + 氧气 →点燃 水氢元素 氧元素 氢元素和氧元素【总结】根据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该实验已经证明了水是由氢、氧两种元素组成。

【思考】两位科学家虽然有了新发现,但未能打破传统观念的束缚,【过渡】通过氢气在空气中燃烧的实验已经证明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水资源及其利用》自然界的水PPT课件(第1课时)

《水资源及其利用》自然界的水PPT课件(第1课时)

探究新知 我国各地区人均水资源量

探究新知
我国的水资源特征
•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为3.0×1012 m3,但人均水资源量只 有2.1×103 m3,且低于差距很大。
• 我国水资源南丰北缺,人均水资源量少,特别是华北 和西北地区,缺水最为严重。
• 我国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夏秋季我国大部分地区降 水丰沛,水资源较为丰富,但容易造成洪涝灾害;冬 春季降水少,水资源相对不足。
第四单元 自然界的水 课题1 水资源及其利用
第1课时 水资源及其保护
思维导图
学习目标
1.了解地球上的水资源状况;了解中国水资源现状。 2.了解保护水资源的措施。
探究新知
一、人类拥有的水资源

海洋水 湖泊水

河流水

地下水 大气水
生物水
探究新知
全球海水、陆地水储量比
海水 96.53%
淡水 陆地咸水 2.53% 0.94%
探究新知
二、保护水资源
1.合理利用水资源。 2.防治水体污染。
应用新技术、改进工艺、 改变用水习惯。
探究新知
我国的水利工程
都江堰
南水北调
探究新知
水污染的危害
影响工农业 破坏水生生态系统 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探究新知
防治水体污染
工业:重复使用, 污水分级处理。
探究新知 农业:改漫灌为喷灌或滴灌。
探究新知
生活: 节约用水, 一水多用。
课后作业
完成 练习与应用 4~6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蒸发
海水、土壤、植物、 冰雪
汇集
江河湖海
扩散

降水
雨雪
6
水的天然循环的意义
自身净化
实现了水的自身净化
重新分配
完成了水资源的重新分 配,为地球动植物补充 淡水资源。
7
练习
下列关于有关水的天然循环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在这个过程中水分子间的间隔发生了改变 B. 这个是化学变化 C. 该过程中水分子的能量不断变化 D. 太阳为水的循环提供了能量 E. 因为水的天然循环,所以淡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 F. 水蒸发时,分子失去能量;水结冰时,分子获得能量
8
天然水质
混合物 纯净物
不溶性杂质
泥沙
可溶性杂质

微生物
细菌
11
天然水人工净化的方法:实验室
沉降
静置、明矾
吸附
活性炭
过滤
一帖两低三靠
蒸发
加热蒸发
结晶
演技结晶而出
蒸馏
蒸馏水
12
13
天然水人工净化的方法:实验室
沉降
静置、明矾
吸附
活性炭
过滤
一帖两低三靠
蒸发
加热蒸发
20
练习
水的天然循环为我们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淡水,有同学取一烧杯天然水样, 欲对水样进行净化,观察发现水样略带颜色并呈现浑浊,首先,向水样加 入少量明矾,搅拌、静置一段时间后,这个过程叫做_________。水样的 净化过程中,同学们还要向取得的上方清水里加入一包活性炭,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然界中的水1
水的天然循环
2018年10月
学习目标 1. 水的天然循环的实质和意义
2. 天然水的人工净化 3.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 4. 纯净物和混合物
水的天然循环
Natural water recycling system
动力
太阳能
水通过三态变化,实现自身的天然循环
方式
三态变化
5
水的天然循环过程
结晶
蒸馏
演技结晶而出
蒸馏水
阅读《教材搭档》p14~15
17
练习
练习
下列物质中,属于混合物的是( ) A. 蔗糖 B. 氧气 C. 铜 D. 生理食盐水 E. 空气 F. 河水
① 直接说化学成分的,是纯净物 ② 自然界中基本没有纯净物 ③ 俗称是混合物
19
练习
下列各图中的○和●分别表示不同的原子。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
21
Thanks
I can do it better!
姜永斌
高外初中部理综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