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

合集下载

和平崛起,硬实力VS软实力更重要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和平崛起,硬实力VS软实力更重要辩论赛 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

和平崛起,硬实力VS软实力更重要辩论赛反方辩词一辩、二辩、三辩、四辩发言稿反方辩词一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

本次辩题是“和平崛起,硬实力VS软实力更重要”,我们反方认为硬实力更为重要。

首先,硬实力是国家安全的基石。

没有足够的军事实力,就无法保障国家的安全。

世界上的一些国家就是因为缺乏军事实力而被侵略和掠夺。

硬实力是国家安全的保障,是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重要手段。

其次,硬实力是国家发展的基础。

没有足够的经济实力,就无法支撑国家的发展。

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越强大,就越能够在国际上占据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

而这种实力的积累需要靠硬实力的支撑,只有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才能够保护国家的经济和财富安全。

最后,硬实力也是国际关系的基础。

在国际关系中,实力是决定一切的因素。

只有拥有足够的实力,才能够在国际上占据更多的话语权和利益。

而这种实力的积累需要靠硬实力的支撑,只有拥有足够的军事力量和科技实力,才能够在国际上占据更多的优势。

综上所述,我们反方认为硬实力更为重要,因为它是国家安全、国家发展和国际关系的基础。

谢谢。

反方辩词二辩:尊敬的评委,各位辩手,大家好。

作为反方的第二位辩手,我认为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很重要,但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软实力更为重要。

首先,软实力是国家形象的体现。

一个国家的形象对于国际关系的发展至关重要。

软实力可以让人们对一个国家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接受这个国家。

而硬实力只是让人们害怕这个国家,却无法让人们真正理解和认同这个国家。

其次,软实力是国际合作的基础。

在国际合作中,软实力是更为重要的因素。

只有拥有足够的软实力,才能够与其他国家建立更为稳固的合作关系。

而硬实力只是用来威慑和施压其他国家,却无法建立真正的合作关系。

最后,软实力也是国家发展的动力。

在和平崛起的过程中,软实力可以让其他国家更加愿意与你合作,从而促进国家的发展。

而硬实力只是用来保护和维护国家的安全和利益,却无法真正促进国家的发展。

职场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辨析

职场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辨析

职场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辨析在当今的就业形势下,能够在职场获得一席之地,不仅要有硬能力,同时也要具备软能力。

俗话说“黄金有价玉无价”,在职场硬能力是“金”,软能力则是“玉”。

软能力是相对硬能力而言的。

后者是可定量的专业能力,是你从事某职业所必需的工作技能。

如果你是医生,你的医学院毕业证书和医生执照,都是硬能力的指标;你治好了或救活了多少病人,这种业绩可定量来显示你的硬能力。

如果你是学生,你的学习能力就是硬能力,它可用你的每科目成绩和学历来定量。

既然是相对而言,有些软能力对某些人却是硬能力。

比如大众言说能力对节目主持人属于专业能力,故是硬能力,可对我们大多数人来说它是软能力。

不言而喻,体育运动能力是运动员的硬能力。

软能力是社会心理学术语。

它们跟人的情商很有关系。

它们是人格特质、社交礼仪、语言沟通能力、个人习惯、品德和乐观态度的体现。

它们把我们个人与同等硬能力的他人区别开来。

而硬能力是职场上对专业技术的要求,更多的是智商的体现。

12年前,中国留学生魏力和美籍华人汤姆,一起从美国一家常春藤名校物理系毕业。

当时一家顶尖美国银行正在筹备亚太部,他们经过层层考核,一起进入这家银行。

魏力拥有常春藤名校物理博士学位,眼睛深度近视,有严重的鼻炎,性格内向,给人的第一印象不佳。

他的英文相当好,但是当众言说能力差。

公司雇佣他,是因为他数学很好,帮银行搞信用风险模型。

在这里,博士学位和出色的英语水平,是魏力的硬能力。

银行在2轮面试后就给了他正式的OFFER。

虽然当时有面试官对于其交流能力提出了质疑,但是他有一流的建模能力,属于当时银行亟需的人才。

出色的硬能力,让魏力得到了他梦想的工作。

汤姆是本科生,美国土生土长的华人。

因为受家庭传统的华人文化影响,他身上很好的融合了美国人的自信和中国人的谦逊。

他数学远不及魏力,但却很自信,当众言说能力很棒,中文也不错,发音很标准,谈笑风生幽默,很阳光,精力充沛,很有魄力,这些都是非常出色的软能力。

中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辩证关系

中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辩证关系

中国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辩证关系随着世界经济和政治的飞速发展,和平和发展渐渐成为各国发展的主题。

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的竞争主要是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竞争。

各国在加紧对硬实力建设的同时,也将软实力的建设提上日程。

硬实力与软实力的辩证关系是对立统一的,二者既相互区别又相辅相成,相互转化。

硬实力主要是由一国的国土、人口、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自然资源等物质要素组成,是国家实力的基础。

软实力主要是从国民或民族价值观、伦理观、文化观等精神领域影响着一个国家和民族的品性,使软实力具有意识性。

我觉得硬实力要注重多方面的发展,如果一个国家只注重发展经济建设,导致软实力建设落后于其发展的步伐,就会表现出金钱第一、未富先奢的处世和生活作风,犹如“暴发户”。

而软实力会遏制“暴发户”的心态。

所以不仅要注重硬实力的多方面发展,也要注重软实力的建设。

中国的硬实力仅从军事实力来说现在还不能与美国这样的大国相匹敌。

中国的核力量少是让美国对中国的恐惧远远少于对俄罗斯恐惧的重要原因,中国被西方称作世界三大国之一,中国的软肋就在于核弹数量与美俄的不匹配,也与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国力不匹配,与中美俄三大力量的重量级对比不匹配。

对于其他大国的军事实力来说,他们也并没有做到很好,但是他们能立足于世界就说明他们有自己的杀手锏,足以让其他国家有所畏惧。

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只排在世界第十,俄罗斯没有一样可拿的出手的民用高科技产品,但几十年来仍雄踞世界超级大国地位,让美国在苏联解体20多年后仍对俄罗斯心存畏惧的关键原因就是俄罗斯的核导弹数量。

所以即使现在中国海陆空的装备都与俄罗斯接近或达到了同一量级,甚至在一些武器的技术指标上还超越了俄罗斯,也不能与美国这样的大国匹敌。

中国增加核导弹数量才最能对美国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

所以中国未来武器系统中得杀手锏最重要的是研发能穿透美国反导体系的核导弹系统,能远航世界各大洋的弹道导弹核潜艇,要有和美国核潜艇一样的远航战备执勤能力。

论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关系及意义

论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关系及意义

论软实力与硬实力的辩证关系及意义
软实力和硬实力是国际关系中两种重要的力量,它们的关系是辩证的。

软实力是指通过文化、价值观、道德、外交手段等方式影响别人的能力,硬实力则是指通过军事、经济、科技等手段直接控制别人的能力。

虽然硬实力在特定情况下可以产生直接的影响,但长期来看,软实力更为持久和稳定。

因此,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辩证关系表现为,软实力可以增强硬实力的效果,而硬实力则可以为软实力创造条件。

在国际竞争中,软实力的重要性逐渐增加。

通过文化交流、教育合作、人文交流等方式,国家可以吸引外国人才、加强国际合作、提升国际形象。

例如,中国在全球推广汉语、建立孔子学院、举办春晚等方式,提升了中国的软实力。

相反地,如果国家只依赖硬实力,容易引起其他国家的反感和抵触,导致国际形象下降,甚至会导致国家间的紧张和冲突。

因此,正确处理软实力和硬实力的关系,既能够增强国家的实力和影响力,又能够维护国际和平与稳定,具有重要的意义。

需要强调的是,软实力和硬实力并不是对立的,而是可以相互促进的。

只有综合运用软实力和硬实力,才能更好地应对国内外各种挑战和机遇,提升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地位。

- 1 -。

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

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

第二章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研究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之间的关系重要目的在于,一国在构建本国综合国力时注重硬、软实力建设的平衡性,不至于顾此失彼。

本章试图从国家硬软实力的联系、区别、软实力与经济、军事实力的关系以及硬、软实力协调使用等角度来论述两者之间的关系。

第一节国家硬实力与软实力联系1、国家实力资源带概念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都属于国家实力,他们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要研究国家实力,就要了解实力来源于何处。

国家实力来源于一系列的实力资源。

这些资源大致包括以下几种:军事、经济、政策、文化、价值观、制度、国民素质等,它们形成了一条国家实力资源带(如图所示)。

把这些资源排列并同置在一起所形成的国家实力资源带,旨在全面地表明国家实力资源的来源,展示各资源因素的特征及其力量性质,从而为国家实力建设和使用指明方向。

图表2-1:国家实力资源带军事资源实力表现形态是武力打击或威胁,经济资源则是诱惑、贿赂或制裁,这两种资源表现的实力形态为硬实力,即通过看得见、摸得着的物质力量强制或支配他人。

这是从狭义角度说明军事、经济资源的实力表现形态;从广义上看,它们具有国家硬软实力表现形态的双重性,即也能成为国家软实力的源泉。

(此观点将在本章第三、四节阐述)政策资源实力表现形态是设置政治议程,“让别人感到自身的目标不切实际而放弃表达个人愿望的能力”①;文化、价值观、制度、国民素质等资源实力表现形态是纯粹的智慧吸引力。

这两种资源表现的实力形态是软实力,即通过看不见、摸不着的无形吸引力左右他人的愿望。

从这里可以看出,军事和经济资源硬软实力双重资源,而政策、文化、价值观、制度和国民素质等是纯软实力资源。

政策是国家实力资源带的特殊因素,它是国家软实力资源,也是连接、整合硬实力和其他软实力资源的要素。

政策制订是基于国家硬软实力资源上的国家意图的综合反映,它是一国国民尤其是领导人的智慧资产,故拥有国家软实力属性。

从这个意义上讲,政策资源是国家硬软实力资源联系的纽带。

国际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之争

国际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之争

国际中的软实力与硬实力之争在国际关系中,软实力和硬实力经常是两个相互竞争但又相互依存的概念。

软实力指的是通过吸引力和说服力来影响他国或他民众的能力,包括文化、价值观、国际形象等方面;而硬实力则指的是通过军事、经济、科技等方面的实际力量来影响他国或他民众。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来探讨国际中软实力与硬实力之间的竞争。

首先,软实力在国际关系中起着愈发重要的角色。

以文化为例,中国的传统文化、韩国的流行音乐、美国的好莱坞电影等,都是各国主动推广的软实力手段。

通过弘扬自己的文化,国家可以让外国人更深入地了解和接受自己,从而获得友好合作的机会。

另外,一个国家的国际形象也是其软实力的表现。

如果一个国家能够在国际舞台上展示强大和和平的形象,为世界做出积极贡献,那么它的软实力将能够获得全球的认可。

然而,硬实力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

作为软实力的补充,硬实力可以增加一个国家的实际影响力。

军事力量是硬实力的代表,拥有强大军力的国家往往能够在国际舞台上更好地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

除此之外,经济实力也是硬实力的体现。

一个国家如果在经济方面拥有强大的实力,能够带动全球贸易和投资,进而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影响力。

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竞争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

软实力可以为硬实力提供合法性和道义支持,而硬实力可以为软实力提供保护和支持。

一个国家要在国际中获得更多的软实力,离不开硬实力的支撑;同样,硬实力的发展也需要软实力的辅助。

只有在软实力和硬实力相互配合的基础上,一个国家才能在国际中取得更好的地位和影响力。

当然,软实力和硬实力也存在着一些争议。

在一些国际关系领域,有人认为软实力的影响力更重要,认为通过软实力可以赢得更多的友好合作;而另一方则认为硬实力才是最根本的因素,认为只有拥有强大的军事和经济实力,才能在国际中立足并取得更多的收益。

可见,软实力和硬实力之间的争议不可避免。

综上所述,软实力和硬实力在国际关系中常常形成一种相互竞争但又相互依存的关系。

“软实力”与“硬实力”关系研究

“软实力”与“硬实力”关系研究

“软实力”与“硬实力”关系研究“软实力”这一概念自从其提出之日就成为学术界孜孜不倦讨论的课题之一,探讨“软实力”的问题,自然无法抛却与之息息相关的“硬实力”,关于二者之间的关系的界定,目前学术界尚无定论。

从二者的内涵出发对其关系进行梳理,认为两者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相辅相成,不可分割。

标签:软实力;硬实力;关系1 “软实力”的概念界定2007年10月,“软实力”一词首次被写入中国共产党十七大的报告中,构建当代中国软实力已经被提到国家战略的高度予以充分重视。

“软实力”究其定义,目前比较普遍的理解是指一个国家以非强制方式运用全部资源以争取他国自愿理解、认同或合作的能力。

其实,智慧的中国古代人民很早就有了关于软实力的中国式表述。

《孙子兵法》(谋攻篇)曾提到“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孙子认为“不战而屈人之兵”是为上策,武力攻城则为下策,而最佳的战略是“不战而屈人之兵”,它是一种“攻心”软策略,倾向于精神、文化、思想、意识形态等方面的影响力—即我们今天所谓的“软实力”来实现。

《道德经》中也这样论述过:”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无有入无间”、“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因此,老子认为“至弱”者方能“至坚”,方可有驰骋天下之力,弱可胜强,柔能克刚。

在中国古代治国理念中,曾有“霸道”与“王道”之说,持“霸道”者主张“攻身”,持“王道”者主张“攻心”,这两种理念与今天的软实力概念有异曲同工之处,表现出了从古至今人们对于软硬两种实力运用方式的不同价值取向。

自从约瑟夫·奈在20世纪80年代末提出“软实力”这一概念以来,人们就对“软实力”及其相关问题的探讨报以日益高涨的热情。

传入中国之后,它获得了“软权力”、“软力量”和“软实力”三种对应的形式。

而笔者最认同的并且也是在学术界最流行的叫法还是“软实力”,从合法性角度来看“软实力”的行为体的实力一般不涉及合法与非法的问题,行为体的实力大多是其与自身的资源多少有关;从行为体的相互关系上看,权力意味着权力拥有者与权力对象间的一种特定的相互关系,而实力则比较单纯,多指两个或多个行为体间的一种普遍意义上的简单对比关系,指行为体相对实力的大小,并不表示行为体之间具有特定的相互关系;从目的性和意向性上来看,实力仅表示具有影响他人行为或态度的能力,至于是否有运用这种能力的目的或意向并不明确;从强制性和有效性上看,实力不一定具有强制性,更不必然具备有效性,只有当实力运用成功时,才会具有强制性和有效性。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一.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含义软实力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美国前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奈于1990年代提出。

虽然在此之前也有学者对于软实力曾做过一定分析和预测,但是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思想是最清晰、最明确的。

他认为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凭借其可以实实在在使用的诸如人口、领土、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的强制性、支配性能力而强迫其他国家服从自己领导、指挥的力量和权利。

相对应的,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

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

[1]我认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特点可以分别被简单概括成:强迫力、支配力和吸引力、同化力。

二.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1.相互区别首先,硬实力和软实力有非常明显的性质上的区别。

硬实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比如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拥有资源储备的多少,军事力量的现代化与否,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

这些构成硬实力的要素,简单来说,是可以被测量和估算的。

美国截止2012年部署有1737枚核弹,比俄罗斯多将近30%;美国经济总量约15万亿美元,全球第一;美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储量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一。

通过这些简单的数字,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美国的硬实力情况。

但是,软实力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它更像一种精神力量。

通过这种精神力量来彰显本国的优势,从而使得他国自然而然的模仿,聚拢,追随。

软实力的主要来源是一国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家政策、社会体制,这些要素都很难量化和测量。

其次,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获得方式不同。

硬实力的获取和强弱建立在有形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耗费上。

构成硬实力的要素,诸如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因此,硬实力的发展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提升。

但是,软实力的获取和发展则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看见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
一.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含义
软实力最早是由美国哈佛大学肯尼迪政治学院院长、美国前国家情报委员会主席约瑟夫·奈于1990年代提出。

虽然在此之前也有学者对于软实力曾做过一定分析和预测,但是约瑟夫·奈关于软实力的思想是最清晰、最明确的。

他认为硬实力是指一个国家在国际事务中,凭借其可以实实在在使用的诸如人口、领土、自然资源、经济实力、军事实力、科技实力的强制性、支配性能力而强迫其他国家服从自己领导、指挥的力量和权利。

相对应的,软实力是通过吸引而非强迫或收买的手段来达己所愿的能力。

它源于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观念和政策的吸引力。

[1]我认为硬实力和软实力的特点可以分别被简单概括成:强迫力、支配力和吸引力、同化力。

二.硬实力和软实力的辩证关系
1.相互区别
首先,硬实力和软实力有非常明显的性质上的区别。

硬实力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比如说,一个国家的经济增长速度,拥有资源储备的多少,军事力量的现代化与否,科技创新能力的高低。

这些构成硬实力的要素,简单来说,是可以被测量和估算的。

美国截止2012年部署有1737枚核弹,比俄罗斯多将近30%;美国经济总量约15万亿美元,全球第一;美国矿产资源丰富,矿产储量潜在总值居世界第一。

通过这些简单的数字,我们就可以比较清楚的了解美国的硬实力情况。

但是,软实力则是看不见摸不着的。

它更像一种精神力量。

通过这种精神力量来彰显本国的优势,从而使得他国自然而然的模仿,聚拢,追随。

软实力的主要来源是一国的思想文化、意识形态、价值观念、国家政策、社会体制,这些要素都很难量化和测量。

其次,软实力和硬实力的获得方式不同。

硬实力的获取和强弱建立在有形资源和对这些资源的耗费上。

构成硬实力的要素,诸如资源、军事力量、经济力量和科技力量,可以在短时间内得到较大程度的提高。

因此,硬实力的发展可以在一定时间内得到明显的提升。

但是,软实力的获取和发展则很难在较短时间内看
见效果。

“软实力并非某个竞争主体与生俱来的先天优势,而是竞争主体自我积累的结果,是一种后发的优势。

单纯依赖硬实力要素的投入,或者依赖某种外力的支持,在短期内无法形成具有优势的软实力。

”[2]根据约瑟夫·奈的定义,软实力来源于文化、政治价值观以及外交政策。

这些构成要素需要几年甚至几十年才能彰显出自身优势,从而产生影响。

最后,软实力和硬实力的作用方式不同。

虽然,软实力需要较长时间才能体现出影响力,但是这种影响力更加潜移默化和长久。

梵蒂冈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少、面积最小的主权国家,却在政治和文化等领域拥有世界性的影响力。

硬实力发挥总用主要是依靠强制力和威慑力来逼迫他国。

相对弱小的国家对于拥有强大硬实力的国家是不敢不从而非心甘情愿的追随和支持。

2.相互联系
硬实力和软实力作为一组相对应的概念,是无法分割开来的。

硬实力是软实力的形成和发展的基础。

软实力要想发挥影响力必须要以硬实力作为先决条件。

一个经济衰退,军事疲软的国家在国际上很少有强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强大的军事实力和雄厚的经济实力能够在国家内部形成巨大的凝聚力,在国际社会形成强大的影响力,为软实力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经济、军事、科技等具有优势的国家相对于弱势国家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容易形成一种效仿行为,这便形成了强国的软实力资源,使强国的战略目标更容易实现。

”[3]硬实力对于软实力的作用还体现在硬实力的发展实际上可以推动软实力的进步。

比如,媒体通讯技术的发展使得一国的的对外政策和治国理念能得到更好的宣传,增进别国对于自身的了解和认同。

从而,提升自身的国际形象,扩大国际影响力,也就是提高了软实力。

软实力和硬实力的界限一直就很难确定,在当今国际社会中,这个界限就更加模糊了。

2004年,印尼发生8.7级地震,引发大海啸。

中国捐赠了5亿人民币,上百吨的物资,还组织派遣了一队35人的中国国际救援队。

这不仅仅是中国硬实力的体现,也是中国软实力在发挥作用。

这促进了中国和印尼的关系,也让世界看到了一个崛起的友善的中国。

三.硬实力和软实力对于国家权力的作用
概括来说,国家权力就是对内的强制性,对外的主权性。

国家硬实力和软实力的发展可以增强一国国民的民族自信心,从而自觉自愿的追随本国政府的统治。

相反,一个积贫积弱,任人凌辱的国家很难让人产生民族认同感。

“国家可以凭借硬实力的优势,将本国的战略意图、国家利益上升到国家机制的建设层面,并取得其他国家的认同,使其硬实力在国际社会中运用具有合法性,其行动可以更加自如。

”清朝末年开始,由于吏治腐败、闭关锁国等原因导致中国各方面的硬实力都同西方产生了巨大的差距。

因此,经受了西方列强的侵略和欺辱。

当新中国建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改变了积贫积弱的状况,经济腾飞,军备强大。

这不但改变了中国“东亚病夫”的国际形象,而且极大的提高了中国的国家话语权,使得中国在国际社会上拥有了一席之地。

但是,单方面发展硬实力也可能对国际权力产生负面作用。

比如,日本作为一个科技和经济强国,却在国际舞台上处处受到冷遇和孤立。

部分原因就是日本不当运用软实力,在国际交往中表现拙劣。

所谓的“中国威胁论”也是一个例子。

由于硬实力本身所带有的强制性,威慑性的特点,使得它有着明显的目的性。

单边主义,非正义战争,从某种程度来说都是片面发展硬实力的负面效果之一。

因此,要重视软实力的作用。

软实力可以为硬实力提供合法性的解释,开拓硬实力的战略空间,赢得国家社会的支持和谅解。

参考文献
[1] 约瑟夫·奈,硬权力与软权力[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
[2] 张勇,王树林.软实力与硬实力:竞争力评价的一个新理论框架[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9,(4)
[3] 胡南,硬实力与软实力的正反向关系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0,(2)
[4] 项久雨,硬实力与软实力的关系之辨[J].武汉大学学报,2010,(6)
(范文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

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