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稿--土地问题的政治经济学思考-副本共16页文档

合集下载

大国发展:地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大国发展:地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

陆铭、钟辉勇,2015,《大国发展:地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新政治经济学评论》,第28期,1-19页。

大国发展:地理的政治经济学分析陆铭钟辉勇*摘要: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其地理和政治(特别是地方政府间关系)是分析中国经济不可或缺的视角。

中国的经济分权与政治集权的制度安排虽然有效地激励了地方官员追求本地经济增长,但这种制度安排所产生的地方主义却与经济集聚发展的规律相矛盾,既导致了经济效率的损失,也难以持续地促进地区间的平衡发展。

再加上当前劳动力尚未充分流动导致地区差距巨大,同时又是一个有着统一货币的大国,使得中国经济面临在欧元区国家间已经出现的统一货币与地区间差异巨大的矛盾。

对于未来中国的大国发展道路,关键在于统一市场,促进生产要素(特别是劳动力)的自由流动,充分享受大国应有的国内市场规模经济效应。

关键词:大国发展,经济集聚,地方主义,生产要素自由流动1、引言对中国这样一个13亿人口,国土面积接近一千万平方公里的大国而言,如果不引入空间(地理)因素,那就无法分析国家内部巨大的地理差异对于经济发展的影响。

与此同时,在如今中国内部,生产要素的跨地区再配置遇到了巨大的制度障碍,并由此造成了不容忽视的效率损失,这与大国内部的央地关系和地方间关系(政治)有关。

然而,到目前为止,除了区域经济学这个学科之外,通常经济学对一个国家的研究大多是将其作为一个没有内部差异的点来对待,这样,国家层面的研究和国家内部的空间分析是脱节的。

而对于区域经济学研究来说,也大多假定在一个国家内部没有制度层面的生产要素流动障碍,从而忽视资源配置效率对经济持续发展的影响。

鉴于以上现实问题与研究进展的差距,我们认为在中国经济研究中必须将地理和政治的经济学分析结合在一起。

这种分析范式有两个基点:一是在经济地理学(economic geography)中的规模收益递增假设,二是在政治经济学(political economy)分析下所揭示的市场分割和生产要素流动障碍。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谈农村土地流转问题作者:王雪晴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25期【摘要】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公报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推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完善城镇化健康发展体制。

土地是农民生产生存的根本,让土地成为农民财产性收入的主要来源,对提高农民收入具有重大意义。

同时,土地的地租收益提高,极大地提升了农民的转出积极性,这有助于加快农村土地流转速度,为农业的现代化经营提供条件。

文章将从政治经济学的角度来讨论农村土地流转问题。

【关键词】农村土地流转;现状;启示“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

”在农业问题中,土地的经营权问题显得至关重要,即土地由谁经营,采取何种方式经营等等。

由于我国一直以来实行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土地经营模式,所以在现代农业的发展过程中,必然会遇到土地的流转问题。

土地流转问题牵涉面广,需要处理好方方面面的关系,兼顾各方的利益。

一、农村发展现状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指出:“农村工作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全国的现代化;没有农村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就没有全国小康社会的全面建设。

”农民是中国最广大的群体,却还在承受着最大的辛苦和劳累。

土地作为农民基本的收入来源,为农民提供了口粮以及基本的生活来源。

但同时,土地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农民从农业向第二、三产业转移的束缚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也在进一步的提高。

物价涨了,城市居民的工资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高了,然而农民的生活条件和生活质量却未得到较大的提升和改善。

要赡养老人,还要抚养孩子,农民的生活压力越来越大,为了补贴家用,农闲时节还要外出打工。

这就衍生出近年来比较热的“农民工”问题。

除此之外,老人的赡养问题,子女的教育问题等都困扰着身心俱疲的农民。

所有这些,也都是农村发展中无法避免的问题。

土地问题的妥善合理解决,将会给“三农”问题的解决提供一个良好的支点。

政治经济学课件-11地租

政治经济学课件-11地租
追加资本带来不同的生产率,而且社会 生产价格仍由生产率最低的资本所生产 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决定,那么生产率 较高的资本就会得到一个超额利润。由 它转化成的地租就是级差地租Ⅱ。
44
一.级差收益与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Ⅱ与级差地租Ⅰ的对比: 级差地租Ⅰ是投在等级不同土地上的不
同资本具有不同生产率产生的级差收益。 级差地租Ⅱ则是先后投在同一土地上的
政治经济学原理(资本主义部分)
南开大学经济学系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地租
第十一章 资本主义地租
本章研究在农业、矿业以及建筑业等 以土地为主要生产资料的经济部门土地 所有权的收入——地租——的性质、形 成原因、最终源泉、及占有方式等问题。 揭示在这些部门土地所有者、租地资本 家、雇佣工人三者之间的经济利益关系。 并阐明作为地租资本化的土地价格的运 动规律。
地租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利益上的实现。
8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农业资本家(租地资本家) 农业资本家租用土地所有者的土地,
通过在土地上投资经营农业生产(或其 它生产),使资本增殖以获取利润。
资本家是资本的人格化,利润是资本 的收入形式。
9
一.资本主义土地所有制
农业雇佣工人(或矿业等部门的雇佣工 人) 农业雇佣工人是通过出卖劳动力,与 农业资本结合,直接从事农业生产的劳 动者。他们同工业部门的工人一样,以 工资的形式获得自己的收入。
资本生产率高于劣等生产条件而产生的级 差收益。
45
一.级差收益与级差地租
级差地租的要点:不同资本有不同的 生产率,生产率较高的资本就能得到 级差收益,成为级差地租的来源。
46
一.级差收益与级差地租
追加投资为什么会产生超额利润? 追加的投资会改变土地的生产条件,

浅析政治经济学原理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浅析政治经济学原理对我国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启示
方 面的影 响,一方 面 ,农业生产 因劳动力得不 到及 时 产经验 ,掌握着 一定 的劳动技能和相关 的科 学知识。而物 的因素 般就 是指 生产资料、 ,也 就是人们 在进行 物质资料 生产过程 中 , 的补充 土地被荒 置 ,另一方 面 ,对 于城市来 说 ,农 民工更多是 一
. 3 生 产 力 是 耕 地 转 让 权 受 到 控 制 , 因 此 越 来 越 的农 民 开 始 进 城 务 工 ,农 业 2 生产 力 的构 成 ,有两 个主要 的因素 : 人 的因素 和物的 因素。 生产 的劳动力严 重不足 ,农村 土地大多被 荒废 ,土地 的荒废 与城 人 的因素是从事 物质资料生产 的劳动者 ,他们一般具 有一定的生 市工 作之 间 的相 互牵 制 ,使得农 民大多属 于城市 中的漂 泊人员 。
也就不 能产生反映生产关 系发展变 化的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
首 先 ,农业 生产 效率不 高 , 农 地市场 无法形成 。国 内的产权 这个角度 可以说 ,物 质资料生产是马克思政 治经 济学研究 的重要
机制 目前仍不完 善 ,产权 不明晰是很 常见的问题 。所有权 的模糊 , 理 论基 点 。 人类 的生存 与发展 ,总是首先从满 足物质上的需要开始 ,所 使得 这部 分产权 的经 济利用 效应 较为低 下 ,在市 场经 济体制下 , 土地产权并 不能实 现 自由的流转和使用 ,土地 资源也不能在 市场 以就需要满足对 于衣食住行等最基础 的物质 生活资料 ,这样人们 中得到最为优化 的配置 ,“ 公地悲剧”的出现就是如此。在市场还 才能够进行物质 资料 的生产 ,这是整个人类社会存在 和发展 的物
的土地 制度 出现一 些局 限性 ,在这样 的背景和条件 下 ,改革我 国农村 土地 制度有着 巨大的理论意 义和现 实意义 。马克 思政 治 经 济学原理是马克 思主义理论体 系的重要 组成部分 ,它是指导我 国农村 土地制度改革的重要理论基础之一 ,具有不容忽视 的

土地经济学完整版.doc

土地经济学完整版.doc

一绪论思考题:1.概念解释:土地、土地利用经济、土地经济学、土地价值。

土地是由地球陆地部分一定高度和深度范围内的岩石、矿藏、土壤、水文、大气和植被等要素构成的自然综合体。

2.简述土地的经济特性。

1.供给的稀缺性2. 利用方向变更的困难性3. 报酬递减的可能性4. 利用后果的社会性土地功能:承载功能,生产功能,资源(非生物)功能,观赏功能3.土地有哪些功能?说明土地的位置、质量和数量在不同生产部门中的意义和作用。

(P7)土地的功能(一)承载功能(二)生产功能(三)资源(非生物)功能4.土地经济学研究的对象是什么?土地经济学的对象可归结为两个方面,即土地利用中人与土地的关系和土地利用中形成的人与人的关系问题。

5.简述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

土地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包括三个方面,即土地资源利用、土地财产制度、土地资产流转。

二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概念与内涵一、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提出和早期表述(P50)二、近代土地报酬规律内涵的扩展土地报酬变化三阶段分析一、生产要素配合原理和生产函数的概念和内涵二、应用生产函数对土地报酬运动物质数量关系的阶段分析三、生产函数与技术进步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应用(P55)一、我国土地集约经营的必然趋势二、我国实行土地集约经营的客观要求及其途径三、我国城市化进程中经济发达地区的土地集约利用模式思考题:1.概念解释:土地集约利用、土地肥力、土地报酬递减规律。

土地集约利用是指在单位土地面积上合理增加物质和劳动投入,以提高土地收益的经营方式土地肥力,实际上指的是土地的经济肥力。

土地经济肥力是由土地自然肥力和人工肥力构成的综合体。

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是指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一种投入要素连续地等量增加,增加到一定产量后,所提供的产品的增量就会下降,即可变要素的边际产量会递减。

2.简述土地报酬递减规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人类对“土地报酬递减规律”的认识和实践发源于农业领域。

►早在18世纪70年代,法国重农学派代表人物杜尔阁首先提出了“报酬递减规律”的思想。

中国耕地资源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最新经济学论文】

中国耕地资源保护的政治经济学分析【最新经济学论文】
事实证明,我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聚会那天中午一起吃饭喝酒的时候,大家无话不说,最让我受益匪浅的是,有两个同学大
一一年利用空闲时间自己挣了不少工资,更重要的是他们藉此锻炼了自己在社会上闯
荡的能力,此外还有一个同学就在这个暑假办了一个补习班,收了五六十个即将上高中的学生,保守估计一个暑假下来净赚几千元。其间,“社会”一词必然成为话题的重中之重,彼此交流闯荡社会的经验、趣闻,以及个人对社会的认识,一顿饭的工夫,我觉得自己的思想已经相当落后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恐怕多半是纸上谈兵吧!因此,我自是沉默而少言,有同学禁不住问我这个暑假没出去打工?我如实诉说,不想同学竟帮我出主意,他们比较了解我的性格,有些内向,所以出的主意多半是要我突破自己,多和人打交道,说在社会上不会交际是不行的!最后,一同学说暑假有很多商场都在搞活动,恰好他姨市某大型超市的经理,说可以帮我问问她那要不要人。我欣然说好!不几天同学打来电话叫我去他姨在的那家超市工作,同时还有另一个同学和我一块。到那儿之后,工作并不是当售货员,而是这段时间超市在搞家电“以旧换新”的活动,也是顺应国
大学生论坛大学生交友
是会感到些许欣慰吧!不再多言,且说这个暑假我是如何度过的吧!
坦白说,本打算在暑假里到工厂找一份临时工作的,遗憾的是并没有找到,附近的工厂里都没有熟人,厂子里似乎也不缺人,远的工厂里就更不可能找到活干了(也许是不够远,后来听说许多同学都在外地打工,而没有回家,由此不免感到有些惭愧)。倒是在一开始找了一份在饭店端盘子什么的工作,不过离家较远加之还要上夜班,所以必须得住在那儿,后来让我给推辞掉了,因为那样一来几乎天天不能在家了,而我想多陪陪母亲。就这样一连十多天都闷在家里,没有找到任何工作。一天接到高中同学打来的电话,说是次日七八个同学小聚一下,心想也是,毕竟一旦开学而同学又不在同一个城市,连见面都不太可能,更别说弄一个小小的聚会了,遂决定参加聚会。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

(完整版)政治经济学

1.经济学下属学科编辑本义项政治经济学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分配的规律。

目录展开编辑本段概括及简史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原研究生产、购买及出售、以及法律、社会习俗惯例,以及政府之间的关系的一门独立学科。

起源于道德哲学,主要受到18世纪发展起来的政治,社会经济的影响。

十九世纪,“Economics”(经济学)一词代替了“Political Economy”(政治经济学)。

不过在1890年Alfred Marshall 的那本极具影响力的著作出版之前,一个倡导用数学模型解决经济问题的学者William Stanley Jevons,建议将这门学科独立,并成为一门科学。

今天,政治经济学并不是经济学的同义词,甚至两者的含义有很大不同。

应用于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包括马克思主义分析方法,源自芝加哥和维吉尼亚州学院产生的公共选择学说等等。

由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迅速发展,已经超出了以往模型的范围,人们开始愈发重视政治经济学,并加强了对于其理论的研究。

后来随着全球经济与政治关系的进一步加深,政治经济学终于正式成为一门重要的社会科学,并在各相关大学开设专门学科。

编辑本段概述政治经济学与一般经济学政治经济学是研究各个阶级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经济学。

由于政治经济学不可能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虽然有的政治经济学也标榜自己以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对象),所以政治经济学作为范式是前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是用对称的方法,五度空间的方法,系统论的方法,对人类经济活动中的各个因素与结构及其相互关系作逻辑的、历史的、现实的分析,从中揭示人类经济活动的一般规律的经济学。

只有以对称哲学为哲学基础、以人类社会经济活动的对称关系为自己的对象、出发点和建构体系的基本原则的对称经济学才是科学的经济学。

对称经济学是政治经济学的终结,科学经济学的开始。

编辑本段产生和发展政治经济学中的“政治”(Politics)一词,源于希腊文的politikos,含有“社会的”、“国家的”、“城市的”等多种意思;政治经济学中的“经济”(Economics)一词,来源于希腊文的oikonomia,最早使用这个词的是古希腊的色诺芬(约公元前430-前354)。

2010.1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答案要点(导论、第1--12章)

2010.12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答案要点(导论、第1--12章)

政治经济学(资本主义部分)思考题答案要点导论一、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如何创立的?19世纪中叶,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的基础上,在同庸俗政治经济学的斗争中创立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社会生产关系,是阐明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资料生产、交换、分配及消费的客观规律的科学三、政治经济学研究的目的是什么?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的目的是揭示人类历史发展的经济运动规律。

社会生产关系的运动,它的发生、发展和变化,是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互联系中实现的。

第一章一、什么是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二者的关系如何?商品的使用价值即物品的有用性或它能够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属性。

价值即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具体劳动它也称有用劳动,是人们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抽象劳动是撇开劳动的的具体形式的一般人类劳动或无差别的人类劳动。

商品二因素与劳动二重性的关系:具体劳动创造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因此说,商品的二因素是由劳动的二重性决定的。

二、为什么说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富的惟一源泉?具体劳动它也称有用劳动,是人们在具体形式下进行的劳动。

具体劳动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久性条件。

但具体劳动不是物质财富的唯一源泉。

因为物质产品的生产是自然物质和劳动两种要素的结合,因此,具体劳动与自然物质共同构成使用价值的源泉。

三、商品的价值量是如何决定的?它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如何?商品的价值量是由生产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

劳动生产率与商品价值量的关系:劳动生产率与商品的使用价值量成正比,而与商品的价值量成反比。

四、为什么说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1)私人劳动是指在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社会,商品生产者怎样进行生产,由他们自己决定,这就使生产商品的劳动具有私人性,属于私人劳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