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殖民主义 外国文学教案 ppt

合集下载

后殖民主义PPT课件

后殖民主义PPT课件
2021/3/25



主 义
授课:XXX
1
▲ 社会历史背景 ▲ 思想来源 ▲ 基本特征 ▲ 主要内容 ▲ 代表人物 ▲ 评价
内容
2021/3/25
授课:XXX
2
殖民主义发展的三个阶段
殖民主义
前殖民主 义阶段
新殖民主 义阶段
后殖民主 义阶段
2021/3/25
授课:XXX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后殖民主义
▲ 后殖民主义,是多种文化政治理论和批评方法的集合性 话语。后殖民主义之“后”(post),与其他后学一样, 既有时间上的意义,也有价值取向和批评策略上的“反” 之意。简言之,后殖民主义就是反思批判殖民主义之后 的全球文化状态。
▲ 代表人物:
▲ 艾梅·赛萨尔《殖民主义话语》
▲ 弗朗兹·法农《黑皮肤,白面具》《地球上不幸的人们》 《走向非洲革命》
▲ 希努亚·阿契比《崩溃》《后殖民主义批评》
2021/3/25
授课:XXX
9
2. 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
▲ 马克思对殖民主义历史的批判性思考 , 《 不列颠在印度 的统治》和《不列颠在印度统治的未来结果》对后殖民 理论家产生重大影响。
界 ▲ 3. 冷战结束后民族主义重新崛起 ▲ 4. 经济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对民族文化独立性的追

2021/3/25
授课:XXX
7
思想来源
▲ 1. 非洲的殖民主义批评话语 ▲ 2. 马克思主义的帝国主义理论 ▲ 3.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 ▲ 4. 福柯的权力话语理论
2021/3/25
授课:XXX
授课:XXX
14
2. 文本分析的研究方式

后殖民主义 外国文学教案 ppt

后殖民主义 外国文学教案 ppt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内退却宗主国已经无力左右殖民地在世界范围内退却宗主国已经无力左右殖民地或半殖民地的政治事物的时候这种优越意识却或半殖民地的政治事物的时候这种优越意识却并入文化的领域通过借助驯服的力量而日益强并入文化的领域通过借助驯服的力量而日益强大起来这也就是后殖民理论兴起的主要原因之大起来这也就是后殖民理论兴起的主要原因之文化的力量由于久已有之的原因常常容文化的力量由于久已有之的原因常常容易同政治的或经济的因素区分开来进行论易同政治的或经济的因素区分开来进行论述而事实却早已证明并不存在任何超述而事实却早已证明并不存在任何超越了时代政治或经济因素的文化作为一越了时代政治或经济因素的文化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的文化本身就只可能产生于种意识形态的文化本身就只可能产生于一个与之对应的特定的社会之中
后殖民主义
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文学研究在当代的重要转向,即向文化研 究的转向,是后殖民主义出现的重大理论 背景。 1964年,在英国的伯明翰大学成立了‚当 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CCCS),以 及随之出现的‚伯明翰学派‛,标志着文 化研究的正式出现。

在当代文化研究和后殖民批评中,identity具有两 种基本含义:一是指某个个人或群体据以确认自 己在一个社会里的地位的某些明确的、具有显著 特征的依据或尺度(性别、阶级、种族),在这 个意义上可以用‚身份‛这个词语来表示;另一 方面,当某个人或群体试图追寻、确证自己在文 化上的‚身份‛时,它也就可以被理解为认同。 换言之,就是一个人在理论上追问自己在社会和 文化上是谁(身份),以及如何及为什么要追问 是谁。

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或称‚文化领导权‛、‚领导权‛, 指来自于别的国家的统治,到了19世纪以后才被 广泛用于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政治支配或 控制,到了葛兰西(前意共领导人,1891-1937 ) 手中,这个词开始被用来描述社会各个阶级之间 的支配关系。而这种支配关系并不局限于直接的 政治控制,而是试图成为更为普遍的支配,包括 特定的观看世界、人类特性及关系的方式。由此, 领导权不仅表达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还渗透到 大众的意识之中,被从属阶级或大众接受为‚正 常现实‛或‚常识‛。

《殖民与后殖民》课件

《殖民与后殖民》课件

强调本土文化和传统的重要 性
反映殖民地独立后的社会和 文化变迁
对欧洲文明和现代性的反思 和批判
后殖民文学的代表作品和人物
加勒比地区
V.S.奈保尔、乔治·奥威尔等
非洲地区
阿契贝、索因卡等
南亚地区
拉什迪、奈保尔等
拉丁美洲
加西亚·马尔克斯、巴尔加斯·略萨等
PART 04
殖民与后殖民文化
殖民时期的文化特点
后殖民主义理论关注的是权力、身份认同、文化 交流和全球化等问题。
后殖民主义的理论基础
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理论
后殖民主义理论家继承了结构主义和后结构主义的理论,强调了 文本和话语在构建社会现实中的重要性。
文化研究
后殖民主义理论家关注文化在构建身份认同和权力关系中的作用, 对文化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政治经济学
后殖民主义理论家也关注了政治经济学在构建殖民地和后殖民社会 中的作用。
后殖民主义的主要观点
文化帝国主义
后殖民主义理论家认为,西方文 化是一种帝国主义的力量,它试 图通过文化手段来控制和同化其 他文化。
文化相对主义
后殖民主义理论家强调尊重不同 文化的相对性,反对以西方为中 心的文化普遍主义。
多元文化主义
文化多样性与文化交流
文化多样性的价值
文化多样性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能够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文化间的相互理解和 交流。
跨文化交流的挑战与机遇
在文化交流过程中,由于文化差异和语言障碍,可能会遇到各种挑战,但同时也能带来新的机遇和创 新。
未来的研究方向和展望
后殖民理论的发展方向
随着全球化和文化交流的深入发展, 后殖民理论将进一步深化对文化差异 、权力关系和文化认同的研究。

思潮课件-第五讲 后殖民主义(09版)

思潮课件-第五讲 后殖民主义(09版)
第五讲 后殖民主义
后殖民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萨义德出版 的《东方学》一书为标识。
后殖民主义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则是在20世 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 后殖民主义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文化问题。后殖民主 义创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研究模式,并产生了广泛 的社会效应。
“后殖民”概念的所指
后殖民主义过多地停留在学术研究的层面,
缺乏社会研究和历史研究的科学性。
⒉常常自觉不自觉地陷入文化决定论
后殖民主义着重从文化方面批判欧洲中心主义,
在客观上往往转移了对全球政治、经济霸权的
关注,从而也就间接地维护了欧洲中心主义的
文化霸权。●
二、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研究
⒈文化身份的内涵
⒉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扭曲和重建
⒈文化身份的内涵
所谓文化身份,牵涉三个方面的内容:角色
定位;自我的认同;他人的承认。这三个环
节相辅相成,构成了现实的、具体的文化身
份。
⒉东方民族文化身份的扭曲和重建
⑴扭曲:
观点:殖民者认为东方民族是次等的、不开化的原始 人,不具有自我理解、自我阐释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西方人要代替殖民地人民发言,殖民地人民应被动接 受西方人给其确定的角色,西方人要用西方的思想方 法理解东方,东方人也应该如此。 原因:西方代表现代,东方则代表传统。 结论:东方人除了重复西方,别无它途。
第五讲 后殖民主义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的兴起
第二节 后殖民主义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对后殖民主义的基本评价
第一节 后殖民主义的兴起
一、社会历史背景
二、理论来源
三、基本特征
总的说,社会历史背景概言之就是西方对东方的殖民及其后果。

后殖民主义PPT精选文档

后殖民主义PPT精选文档
▲ 在一些后殖民批评家看来, 列宁的 《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 义的最高阶段 》 是迄今对帝国主义阐释最为透彻的经典 著作。
10
3. 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
▲ 后殖民理论家分析帝国主义文化霸权的基本模式,主要 就是源于葛兰西的文化霸权思想。
▲ 葛兰西认为,所谓文化霸权,就是指在资本主义统治中, 文化领域的控制具有重要地位,而且 ,统治者对文化和 思想观念的全面控制 , 不是通过外在强制而是通过被统 治者的自觉认同来实现的。
▲ 后殖民主义关注的中心问题是文化问题。后殖民主义创 造了一种独特的文化研究模式,并产生了广泛的社会效 应。
5
▲ 后殖民主义研究对象: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及其造 成的后果。
▲ 涉及学科:哲学、历史学、文学、人类学、心理学、文化 学
▲ 主要问题: ▲ 1. 文化与帝国主义 ▲ 2. 殖民话语与西方对东方的文化在现 ▲ 3. 全球化与民族文化身份 ▲ 4. 种族、阶级、性别间的关系 ▲ 5. 冷战之后的全球关系展望
▲ 后殖民主义与后现代主义相呼应,在后现代主义消解中 心、消解权威、倡导多元文化的潮流中展露头角,并以 其意识形态性和多文化批评性纠正了本世纪上半叶的纯 文本形式研究的偏颇而具有更广阔的文化视阈和研究策 略。
4
▲ 后殖民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末,以萨义德的《东方 学》为标志。
▲ 后殖民主义成为一种广泛的社会思潮,则是在20世纪80 年代末90年代初。
▲ 其二,东方学又是一种思维方式,它以“东方”(the Orient)与“西方”(the Occident) 二者之间“本体论和 认识论意义上的区分为基础”。
▲ 其三,东方学归根结底是一种权力话语或文化霸权,它广 泛分布于西方生活各个方面,如文学历史学、政治学、语 言学、生物学等学科,以及学校、图书馆、博物馆、殖民 政府、外贸公司、教会、军队等各种机构。

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PPT课件

殖民地时期美国文学PPT课件

9. The Post-war Scene
Saul Bellow Salinger
Poetry: Confessional Poetry Black Mountain Poets San Francisco Renaissance The Beat Generation The New York Poets
from Europe, esp. from England.
2. early history: ▪ 1) America was first discovered by Columbus at
the end of the 15th century. ▪ 2) In 1607, Captain John Smith led some
Englishmen across the ocean (Jamestown, Virginia) ▪ 3) In 1620, 102 passengers sailed on the ship Mayflower across the sea and settled on the new continent “New England”. (Plymouth, Massachusetts)
* God’s chosen people * To seek a new Garden of Eden * To build “City of God on earth”
5. What is the Puritanism?
Puritanism is a religious and political movement that developed in England about the middle of the 16th century and later spread influence into the New England in America. Puritanism was a logical aftermath of the Renaissance, the Reformation, the establishment of the Church of England, and the growth of Presbyterianism (a.[宗]长老会(制)的). Through these movements, one sees emerging the right of the individual to political and religious independence.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PPT课件

后殖民主义批评理论PPT课件
23
• 葛兰西主要是围绕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 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斗争来探讨文化问 题的重要性的,而且,他的着眼点是民族国家 内部的文化斗争 。
24
• 后殖民理论家将葛兰西的文化领导权思想 推演到世界范围,认为文化霸权贯穿于殖民 主义的整个过程 ,在后殖民时代, 文化控制仍 然是帝国主义在当今的重要表现形式, 因此 , 殖民地人民在争取民族独立的过程中 ,把帝 国主义文化霸权转换为自己对于文化的领 导权是非常关键的。
代表人物及其贡献?当代后殖民研究的先驱詹姆士?当代后殖民研究之父佛朗茨法农?圣三位一体爱德华赛义德佳亚特里斯皮瓦克霍米巴巴当代后殖民研究的先驱詹姆士cyrillionelrobertjames19011989生于英属特立尼达1938年去美国因参加过共产党被迫在1953年离开美国去英国1969年重回美国任教在体育批评文学批评加勒比史泛非运动和马克思主义哲学等方面著述颇丰
19
文化霸权理论
• 葛兰西 Antonio Gramsci(18911937) 意大利共产党领袖。他的文艺 理论著作大多写于狱中,战后 得到广泛的传播和研究。葛兰 西奠定了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文 艺理论的基础。 主要著作:《狱中札记》 《狱中来信》 《葛兰西文集》
20
文化霸权( cultural hegemony ),或称“文化 领导权”、“领导权”。 这个词最初来自希腊文, 指来自于别的国家的统治, 到了19世纪以后才被广泛 用于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 国家的政治支配或控制,
萨义德《东方主义》的发表则标 志着后殖民主义的形成。 斯皮瓦克揭露殖民主义和男性中心 的权力话语对于第三世界女性的遮蔽 和歪曲。 巴巴的批评理论代表了当代西方后殖 民主义理论批评发展的最新阶段 ,即 全球化时代的后殖民批评。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PPT课件2 川教版

殖民扩张与反殖民斗争PPT课件2 川教版

• 章西女王: • 7岁就学会骑马,聪颖,勇敢。 • 17岁嫁给比她大二三倍的章西王公甘加达 尔·拉奥,成了章西王后 。 • 1853年丈夫去世后,因无子嗣,以养子监护人身 分登基。 • 1854年,英国殖民当局以“绝嗣丧权”为由兼 并章西王国。 • 1857年印度民族大起义爆发后,于6月4日在章 西发动起义。 • 1858年3~4月指挥起义军保卫章西。她身先士 卒,浴血奋战。
1.17世纪中叶以后,哪一个国家成为最大的黑奴 贩子?( ) A A.英国 B.西班牙 C.法国 D.荷兰 2、拉丁美洲独立革命中,被誉为“拉丁美洲 解放者”的是( ) B A.伊达尔哥 B.玻利瓦尔 C.圣马丁 D.加里波第
3.近代英国成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决定因素是 ( ) A.优越的地理位置 B.掠夺殖民地财富 C.较早地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 B D.大机器生产取代了工场手工业
南美各国足球联赛冠名 南美国家玻利维亚 ,就 “解放者杯”,也是为 是为纪念玻利瓦尔的功 纪念玻利瓦尔 绩而命名的
小结
殖民扩张:一方面为欧洲资本主义发展 提供了条件(资本),另一方面 给殖民地人民带来了深重的 灾难. 反殖民斗争:为殖民地人民推翻殖民统 治、建立自由的国家树立 了榜样
一.选择
练习


西

二.英国的殖民掠夺 1.英国的殖民争霸: 18世纪中叶成为海上霸主 2.“日不落帝国” ①北美: ②非洲; 1757年开始沦为 ③亚洲: 英国的殖民地 ——印度 19世纪中叶完全 沦为英国的殖民地
1775—1858年
孟加拉(1757)
说一说:英国殖民者是 怎样抢劫印度的? ?
1.侵占印度土地 2.洗劫各邦源自库 3.征收高额税赋1760年,克莱 武回到了英国,他 的资产超过了100 万镑,国王为这个 殖民强盗赐了爵号, 授以他普拉西男爵 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这种权力观正是后殖民主义汲取营养的重 要土壤,一种构建在西方殖民霸权之上的、 对于殖民地与半殖民地的话语暴力,不仅 使殖民地文化殖民化,更重要的是,构建 在西方叙事上的文化观念使被殖民的民族 产生一种被强制的文化认同感,后殖民主 义就是试图解构这一建构在不平等话语上 的权力──知识体系。
后殖民主义关键词之“身份(认同)”

文化霸权

“文化霸权‛,或称‚文化领导权‛、‚领导权‛, 指来自于别的国家的统治,到了19世纪以后才被 广泛用于指一个国家对另一个国家的政治支配或 控制,到了葛兰西(前意共领导人,1891-1937 ) 手中,这个词开始被用来描述社会各个阶级之间 的支配关系。而这种支配关系并不局限于直接的 政治控制,而是试图成为更为普遍的支配,包括 特定的观看世界、人类特性及关系的方式。由此, 领导权不仅表达统治阶级的利益,而且还渗透到 大众的意识之中,被从属阶级或大众接受为‚正 常现实‛或‚常识‛。

正如萨义德所说,‚东方是非理性的、堕 落的、幼稚的、‘不同的’(‘不正常 的’);因为西方是理性的、道德的、成 熟的、‘正常的’,而且西方以这种独裁 的架构来围堵、再现东方‛,正是通过这 种方式,世界一体化的进程似乎就成为一 种‚文明‛与‚野蛮‛的冲突构成的历史, 而叙述者绝对是站在所谓‚文明‛一方的。

3. 后殖民主义否认一切主导叙述(Masternarratives),认为一切主导叙事都是欧洲 ‚现代性‛为基础的发展观念的质疑和批 判是其重要特点之一。 4. 后殖民主义对全部的‚基础的‛历史写 作予以否定,认为一种基础的视角总是通 过一种‚同一性‛而压制了‚异质性‛, 否定了当代资本主义的世界结构。

西方中心主义还从时间上设定了一种目的 论的历史叙事,即世界的历史就是西方的 历史,作为‚世界中心‛的西方享有对历 史的唯一叙述权利。从古希腊的民主政体, 罗马帝国,黑暗的中世纪经文艺复兴,宗 教改革到资本主义发展史,这个叙事开始 并终结于西方的经典文化,西方成为‚上 帝的选民‛,整个世界被归入没有自己的 历史的奴隶性状态。

这种积极的权力还表现在知识的生产,权 力同知识结成同盟,互相促进,权力操控 着知识的生产,知识反过来又帮助权力加 强和扩展社会控制。因此,没有中立的、 完全客观的知识,知识无不受到权力的浸 染。所谓的‚真理‛实际上是权力的产物。

福柯突破了从宏观上分析权力的传统,转 而从微观的角度对权力的性质、功用和运 作方式进行了剖析,而这种微观的、弥散 的权力并非无所不能,不能加以反抗,恰 恰相反,福柯认为:‚哪里有权力,哪里 就有反抗。‛

关键词之“自我/他者”
对身份和认同进行讨论,必然会引出一个关于 ‚我‛(我们,主体)与‚他‛(他者,他们, 客体)的关系问题。文化身份的建构,始终都与 建构者(叙述者‚我‛)和被建构者(被叙述者 ‚他‛)密切相关。 在一个后现代的语境中,关注自我/他者的问题, 通常都是在一种二元对立的关系中进行讨论。对 于自我/他者关系的研究,实际上是通过文化研究 进行社会批判、政治批判和意识形态批判,并由 此解构和消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中某些既定的概 念与偏见。

这个叙事方式不仅模糊了西方文明内部的 混杂性,而且还最大限度地淡化了殖民主 义与霸权主义之间的一种必然联系。从这 种叙事中所能得到的必然推论是:西方的 进步完全源于其内在的特质:科学理性、 新教伦理,工业革命,议会民主,市场经 济等,对于殖民主义在西方发展史上并不 光彩的作用只字不提。
西方中心主义的种族优越论
后殖民主义
文学研究的文化转向
文学研究在当代的重要转向,即向文化研 究的转向,是后殖民主义出现的重大理论 背景。 1964年,在英国的伯明翰大学成立了‚当 代文化研究中心‛(Centre for Contemporary Cultural Studies, CCCS),以 及随之出现的‚伯明翰学派‛,标志着文 化研究的正式出现。
世俗关怀
“文化研究‛始终与社会、政治、意识
形态以及历史紧密结合,在注重理论 进展的同时保持世俗的关怀。而伯明 翰大学的‚当代文化研究中心‛也在 报纸、广告、电视节目以及工人阶级 文化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研究成果, 并培养了许多此领域的学者。
西方中心主义的话语霸权

西方中心主义是从一种特定的特权视角来 审视这个世界的。通过把世界从空间上划 分为作为世界中心、唯一意义源泉的欧美 与‚笼罩在黑暗愚昧的阴影之中‛的、 ‚成为恐怖、毁灭、邪恶、乌合的野蛮象 征‛的其他地区。通过运用一套复杂的语 言与修辞策略设置了一系列二元对立,如 文明与野蛮、理性与非理性、先进与落后、 科学与迷信等,并以此描述世界。

在当代文化研究和后殖民批评中,identity具有两 种基本含义:一是指某个个人或群体据以确认自 己在一个社会里的地位的某些明确的、具有显著 特征的依据或尺度(性别、阶级、种族),在这 个意义上可以用‚身份‛这个词语来表示;另一 方面,当某个人或群体试图追寻、确证自己在文 化上的‚身份‛时,它也就可以被理解为认同。 换言之,就是一个人在理论上追问自己在社会和 文化上是谁(身份),以及如何及为什么要追问 是谁。

5. 后殖民主义把批评的注意力由‚民族起 源‛(national origin)转向‚主体位 置‛(subject position)。它的着眼角度在于 主体形成过程中‚自我‛与‚他者‛之间 相互依存、相互扭结的错综复杂的关系, 这样,对它来说,混杂性的重要程度远高 于差异性。 总体而言,后殖民主义文化理论把现代性、 民族国家、知识生产和欧美的文化霸权都 同时纳入自己的批评视野,从而开拓了文 化研究的新阶段。

通俗化、平民化、大众化

伯明翰学派认为,文化是‚一种整体生活 方式‛,而文化研究就是对这种整体生活 方式完整过程的描述。这一学派所坚持的 平民主义倾向使得他们把研究对象从高雅 文化及传统的文学经典中解放出来,注重 对通俗文化、大众传媒的研究,大众文化 现象从此登上了学术的‚大雅之堂‛。这 就抛弃了旧的学院体制对"文化"的狭隘的、 固步自封的立场,更加深入到人们的新的 文化经验之中。

西方中心主义还抱有西方文化的普遍化情结,它 时而利用种族优越性把自身作为规范强加于内部 及外部的‚他者‛,时而又掩盖其种族优越性使 自身成为一种隐形规范。在西方的强势文化面前, ‚东方‛失去了古老神奇迷人的光环而沦落为现 代‚灰姑娘‛。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殖民主义 在世界范围内退却、宗主国已经无力左右殖民地 或半殖民地的政治事物的时候,这种优越意识却 并入文化的领域,通过借助驯服的力量而日益强 大起来,这也就是后殖民理论兴起的主要原因之 一。
知识——权力

“知识──权力‛是法国哲学家福柯哲学的 核心之一。在福柯看来,权力是一个庞大 的网络,是各种力量关系的综合。福柯的 权力不是某个集团、某个主体的所有物, 权力永远是关系中的权力,只有在和另外 的力发生关系时才存在。在《事物的秩序》 (The Order of Things)中,福柯表明,人 仅是一种由话语生产出来的形式。
巨大的话语场
后殖民主义不是一种铁板一块的僵化的理 论,自诞生之初它就常常变化,以适应不 同的历史时刻、地理区域、文化身份、政 治境况、从属关系以及阅读实践。 但所有的话语实践都基于这样一个历史事 实,即‚基于欧洲殖民主义的历史事实以 及这一现象所造成的种种后果‛。

后殖民主义的理论特质
1. 后殖民主义话语主要是关于文化差异的理 论研究。这里的差异主要是指原宗主国与 殖民地、第三世界之间不同于殖民主义的 复杂关系。 2. 后殖民主义特别倚重福柯关于‚话语‛ 和‚权力‛关系的学说。按照这样一种学 说,世界上的任何‚知识‛,归根结底都 是一种‚话语—权力‛的较量。

文化霸权的实现必须借助于政治与文化的 力量,超越自身经济的局限性,体现为一 种精神和道德的统治。因此,文化霸权是 一项全面的统治工程,既是一个文化或政 治的问题,也是一个经济的问题。尽管直 接的政治控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二 十年之内基本结束,但是其对于殖民地人 民的经济与文化掌控从来就没有停止过。 这也是后殖民主义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 即西方对东方的继续统治。

文化的力量由于久已有之的原因,常常容 易同政治的或经济的因素区分开来进行论 述,而事实却早已证明,并不存在任何超 越了时代政治或经济因素的文化,作为一 种意识形态的文化本身,就只可能产生于 一个与之对应的特定的社会之中。
后殖民主义概述

后殖民主义(postcolonialism)又叫后殖民批 判主义(postcolonial criticism)。 后殖民主 义是20世纪70年代兴起于西方学术界的一 种具有强烈的政治性和文化批判色彩的学 术思潮,它主要是一种着眼于宗主国和前 殖民地之间关系的话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