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概论

合集下载

环境生物学概论

环境生物学概论

酸雨
一般将pH小于5.6的降雨称 为酸雨。 酸雨的成因? 酸雨的危害?
被严重腐蚀的建筑物
有毒物质污染
有毒物质污染是指对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有毒害作 用的物质排放到环境中而引起的危害。这些物质都 是生产和生活过程中的产物,如废水、废气和固体 废弃物、农药、化肥和放射性物质等。
生态环境破坏
环境生物学的形成和发展
3.2 环境生物学的任务与研究内容
任务 阐明环境污染的生物学或生态学 效应 研究内容 环境污染的生物效应
探索生物对环境污染的净化原理
环境污染的生物净化
探讨自然保护生物学和恢复生态 学、 保护生态学的原理与方法
保护生态学
3.4 环境生物学的研究方法
野外调查和试验 实验室试验
环境问题
环境问题的概念 指由于人类活动作用于人们周围的环境所引起的环境质量变化,以 及这种变化反过来对人类生产、生活和健康的影响问题。 其产生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类与环境矛盾激化的产物。 其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 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 的不协调。 环境问题的分类 环境污染 生态破坏 重大的环境问题 温室效应和气候变暖 臭氧层的破坏 酸雨 有毒物质污染
生态环境破坏是由于对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和利用而引起的。 例如:
中国科学院发布的一份国情报告: 中国在90年代的沙漠化速度是每年2100km2,相当于两个半香港, 或30个北京城。而2000年已达2460 km2,2003年已超过3000 km2。 遥感普查数字表明: 中国水土流失面积已达367万km2,约占国土面积的38 %,总量达 每年 50 亿吨,相当于全国的耕地每年被剥去 1cm 的肥土层,损失 N.P.K肥4000多万吨,相当于全国1年生产化肥的总和。 地球土层的平均厚度18cm ,在温带地区的自然条件下, 每形成 1cm 的表土需100-400年,即使管理极好,也需20年。 此外,黄河断流,塔里木河断流,罗布泊消失,长江危机,长江每 年表土流失24亿吨,5亿吨流入东海。 还有,滥用化肥和农药,造成土壤退化,我国中低产田已由原来的 60%上升到80%。

第01章 保护生物学概论

第01章  保护生物学概论



1978年,第一届国际保护生物学大会在美国圣地亚 哥动物园召开。 1980年Soule和Wilcox 主编出版了《保护生物学: 进化的和生态学的观察》,标志这一学科开始发展。 1985 年保护生物学会成立,现在保护生物学会成 为北美会员人数增长最快的一个学会(Primack 1993)。 1987年“Conservation Biology”杂志创刊,标志 着这门科学逐渐走向成熟。 1990 年开始,北美的许多大学设立了保护生物学 专业。
保护生物多样性
1.8 保护生物学的目标
人口过度增长对多样性影响
资源过度消耗对多样性影响
遏制并扭转由人 类造成的生物多 样性下滑的趋势
资源分配不均影响
1.9 保护生物学的热点
查明现状
保护区理论 生物技术应用 热点地区划分 多与稳关系 关键种 功能群 价值估价补偿体系 立法与公众教育
恢复生态学
关键种保护
上世纪70 年代,科技界和许多国家开始重视人类经济活 动对环境的污染和野生物种的生存危机。

1937年Errington and Hamestrom提出了“conservation biology”一词; 1969年不列颠生态学会(British Ecological Society)创办 “Biological Conservation” 杂志;现已出版到第130多卷。 1970年不列颠生态学会于1970年以“保护的科学管理”召开 了第十一次学术讨论会(周开亚 1992)。
保护(生物 及其环境)
研究 机理
摸清
现状和丧失原因
观念、认识
生物多样性 生物+环境+生 态过程
三个层次
就迁恢
遗传、物种、生态

生物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

生物学概论课程教学大纲*学习目标(Learning Outcomes)1.了解并认识生物学的基本知识(A5.4.1,B9)2.了解基本生物学知识与其它学科的关系(A5.5.1, A5.5.2,B3)3.了解生物科学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A5.6.2,B7,C6)*教学内容、进度安排及要求(Class Schedule& Requirements)教学内容学时教学方式作业及要求基本要求考查方式1.绪论2讲授作业考试2.生命的物质基础3讲授3.生物体的结构基础4讲授作业4.生物的新陈代谢4讲授作业5.遗传与变异5讲授作业学生小专题分组讨论报告7期中考试36.生物信息传递-神经内分泌3讲授7.免疫应答2讲授8.生物多样性-微生物3讲授9.生物多样性-植物界4讲授10.生物多样性-动物界3讲授11.生物进化2讲授12.生物与环境3讲授*考核方式(Grading)考勤和课堂表现:30%;八次课堂测验成绩:40%;期末考试:30%*教材或参考资料(Textbooks & Other Materials)生物学概论(ISBN:978-7-04-032450-1),作者:李堃宝、褚建君、缪晓玲;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6其它(More)备注(Notes)备注说明:1.带*内容为必填项。

2.课程简介字数为300-500字;课程大纲以表述清楚教学安排为宜,字数不限。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第一章 生命系统

生物医学工程概论 第一章 生命系统
第一章
生命与工程
一、生命及其要素

生物化学定义:包含储藏遗传信息的核酸和调节代 谢的酶蛋白的系统(生命的基础)。 遗传学定义: 通过基因复制、突变和自然选择而 进化的系统(生命的过程)。 生理学定义:具有进食、代谢、排泄、呼吸、运动 、生长、生殖和反应性等功能的系统。 新陈代谢定义:具有界面,与外界经常交换物质、 能量与信息,自身性质保持稳定。 热力学定义:是个开放系统,它通过能量流动和物 质循环而不断增加内部秩序。
神经细胞长 → 神经信号传导 卵细胞体积大 → 存放营养物质?

动物体积与细胞数目有关
新生儿约有2×1012 成年人约有6×1013
3.2 细胞的物理行为

细胞力、热、光、电磁现象 单细胞与多细胞生物
(生存、适应、服务)

生命的物理描述
3.3 生命的物理规律

物质、能量与信息是生命的基础 生命过程存在节律 单细胞生物通过基因表达调控;机体通过 大脑调控。 生命是比较完美的,但也存在缺陷 是一个远离平衡态的非线性开放系统
参考书目



细胞的物理生物学,涂展春等译,菲利普 斯编著,科学出版社,2012 L.H.奥佩,高天祥等译,心脏生理学,科 学出版社,2001 Nicholls JG等,杨雄里等译,神经生物学 ,科学出版社,2002
下节课内容

电磁场 生物电与生物磁 生物电磁效应
贝纳特流
分形(Fractal)

英国海岸线的长度
L(r ) = r D

标度不变性与自相似性 结构的描述:维数
Kouch曲线
二、心、脑系统中的工程问题
1、心脏及其功能
输送血液至相关组织器官 如何输送? 如何按需输送? 有哪些主要疾病影响其功能?

生物技术概论期末总结

生物技术概论期末总结

生物技术概论学习心得体会现代生物技术(生物工程)是指对生物有机体在分子、细胞或个体水平上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进行设计操作,为达到目的和需要,以改良物种质量和生命大分子特性或生产特殊用途的生命大分子物质等。

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其中基因工程为核心技术。

由于生物技术将会为解决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如粮食、健康、环境、能源等开辟广阔的前景,它与计算器微电子技术、新材料、新能源、航天技术等被列为高科技,被认为是21世纪科学技术的核心。

世界各大医药企业瞄准目标,纷纷投入巨额资金,开发生物技术,展开了面向21世纪的空前激烈竞争。

在写学习心得的时候我想了很多,主要是不知道怎么写,从哪里开始写,对于这门课我没有学习多久,对于这本书我的了解也不是很多,我只能凭着自己在学校里学习的记忆来写一些自己的感受。

拿到这本书后随便翻看了一下,其中很多内容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深入的学习过,刚开始觉得这门课程没必要开,后来学习一段时间以后觉得对以前的课程有归纳总结的作用,觉得不错,但是我认为应该在大一上才好,当时觉得应该上一点关于专业课程设置和发展方向的课程。

这是我的一点看法现将一些心得体会总结如下:一,在学习方法上对于这门课程,在我来看应该是一门综述类型的科目,内容繁杂但是相对来说都比较浅不会在每个点上点的太深,所以针对这个特点,我觉得一概在上课的时候跟老师很好的互动这样就够了,学习之余可以试着写一个章节提纲,或者画一张各个知识的关系图谱,记得我在学习生物化学的时候做过一张个中循环之间的一个结构关系图,复习的时候可真派上大用场了,关于记笔记我该说几句,如果要的高分还是乖乖的记笔记,但是我习惯上课看书再听听老师讲课这样比较好,如果记笔记我可就不能专心了,不过我的笔记还是记了——-课后的功劳啊。

但是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还是很茫然,现在让我回忆一下上课万老师给我们讲了什么?说实在的我什么都不记得了。

不是说万老师讲的不够好或者说讲的不够仔细,主要是自己就是提不起兴趣每次自己都想认真的去听,但是每次都坚持不到几分钟自己的思维就不知道飘到哪里去了。

临床微生物学概论

临床微生物学概论
8
伤寒沙门菌
痢疾志贺菌
9
三、临床微生物学及检验
10
---是医学微生物学、临床微生物学与微生物学技术密切 结合的一门新兴学科。
利用微生物学的基础理论与技能和临床微生物学的基 本知识,掌握各类与临床有关的微生物特性,通过系统的 检验方法,及时并且准确地对临床标本作出病原学诊断和 抗菌药物敏感性报告,为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治疗和 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研究病原生物与人体相互作用规律的科学,主要包括病原生 物的生物学特性、感染与免疫机制、致病机制、分布与流行规律 、特异性诊断和防治方法等。
----在这些病原微生物中,有一些是有致病性的,例如伤寒沙门 菌、痢疾志贺菌;而还有一部分是正常寄居于人体内,通常情况 下无致病性,只有在人体免疫力降低(肿瘤、疲劳)或微生物进 入非正常寄居部位时(手术后)才会引起疾病,称为机会致病微 生物或条件致病微生物。
22
临床微生物及检验的研究热点:
1、新出现的感染性疾病 2、致病菌的耐药性监测 3、实验室的生物安全 4、警惕、研究和防止生物恐怖
23
5、病原生物学检验的自动化 6、病原生物的分子诊断 7、病原生物学检验的全面质
量控制 8、病原生物学检验的标准化
和规范化
24
四、细菌的命名和分类
25
命名原则:
3
微生物的特点:
1、个体微小 2、结构简单 3、种类多 4、分布广 5、繁殖快 6、易变异
4
根据微生物有无细胞结构、细胞器等结构特点,可以将 微生物分为三个大类:
1、非细胞型微生物:是最小的一类,无典型的细胞结构,只能存活 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主要包括病毒,例如:疯牛病的朊病毒、 艾滋病病毒等。
16
主要研究内容

微生物学概论pdf

微生物学概论pdf

微生物学专业(理学硕士、博士) 微生物功能蛋白 植物病理学专业(农学硕士、博士) 植物病原物相互作用 分子植物病理学微生物学是生命科学中一门极其活跃、生命力强 大的学科,既是基础学科又是应用学科。

微生物学的 发展,促进了生命的自我复制、生命进化,生命分子 构成等重大理论研究。

生命科学的许多重大研究成果 都是以微生物为研究材料的。

由于微生物学的许多重 大发现,包括质粒载体、限制性内切酶、连接酶、反 转录酶等,才导致了DNA 重组技术和遗传工程的出 现,使整个生命科学翻开了新的一页。

微生物学在生 命科学中占有重要地位,对整个生命科学的发展做出 了巨大贡献,在生命科学的发展中起着先锋和奠基的 双重作用。

本课程为植物保护专业微生物方向的专业必 修课。

通过学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 生长繁殖、遗传变异、生态分布、传染免疫、分 类鉴定以及微生物与其他生物的相互关系及其多 样性,以及在工、农、医等方面的应用,使学生 牢固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 技能,了解微生物的基本特征及其生命活动规 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为学生今 后的学习及工作实践打下宽厚的基础。

微生物学的教学环节主要采用课堂讲 授方式授课,辅以辅导答疑和考试。

同时 开设实验课,使学生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 实 验 技 术 。

做 到 课 堂 讲 授 与 实 验 操作 并 重,以保证教学质量。

总学时:88; 授课:58; 实验:30 教 材: 李阜棣,胡正嘉《微生物学》(第六版) 中国农业出版社 参 考 书: 周德庆《微生物学》(第二版)1绪论 原核微生物 真核微生物 病毒 微生物营养 微生物营养、代谢 微生物生长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遗传与变异 微生物生态、应用 微生物传染与免疫 微生物进化、分类鉴定4 8 6 8 2 4 4 4 2 8 4 2王振中 卓侃 王新荣 阮小蕾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 王新荣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生命活动规律的 科学。

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概论课件

古生物学第一章古生物学概论课件
氧化环境中有机质易腐烂 • 生物条件 • 如食腐生物和细菌常破坏生物尸体
2.2.3 埋藏条件
• 与埋藏的沉积物性质有关: 圈闭较好的沉积物易于保存,如化学沉积物、生物成因的
沉积物 一些特殊的沉积物还能保存生物软体部分,如松脂、冰川
冻土等。 具孔隙的沉积物中的古生物尸体易被破坏 基底上的内栖生物,以及一些表栖生物也能破坏沉积物内
方式及生活环境具有重要意义。
• 2.3.4 化学化石(chemical fossil) • 也称为分子化石(molecular fossil)
生物遗体虽被破坏,但组成生物的有机成分 经分解后形成的物质仍可保存在地层中,虽其 无形,但具有一定的化学分子结构,如各种有 机质,氨基酸等
• 2.3 化石的保存类型
的生物遗体
2.2.4 时间条件
• 埋藏前的暴露时间 • 及时埋藏有利于形成化石 • 埋藏后不被再发掘出来 • 石化作用时间 • 经过地质历史时间的成岩石化作用 • 短暂、近期内的生物埋藏不成为化石
2.2.5 成岩石化条件
• 埋藏的尸体与周围的沉积物一起,在漫长的地史 成岩过程中,逐步石化,形成岩石的一个部分。 石化作用petrifaction 埋藏在沉积物中的生物体,在成岩作用中经过 物理化学作用的改造而成为化石的过程。 沉积物固结成岩过程中的压实作用和结晶作用 都会影响化石的石化作用和化石的保存
3 本节要求
• 本节掌握: • 石化作用及其类型; • 印模化石和印痕化石如何区别; • 化石形成的条件; • 化石的类型
• 课下自学掌握: • 化石的埋藏学
化石的类型
不完整性
化石的形成
化石的定义
本节小结
实体化石 模铸化石 遗迹化石 化学化石
形成条件 形成过程 生物体与生物群的变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技术概论复习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1、生物技术:是指人们以现代生命科学为基础,结合先进的工程技术手段和其他基础学科的科学原理,利用生物得体或其体系或它们的衍生物来制造人类所需要的各种产品或达到某种目的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的学科。

2、基因工程:是指在基因水平上的操作并改变生物遗传特性的技术。

即按照人们的需要,用类似工程设计的方法将不同来源的基因(DNA分子)在体外构建成杂种DNA分子,然后导入受体细胞,并在受体细胞内复制、转录和表达的操作,也称DNA重组技术。

3、细胞工程:是指在细胞为基本单位,在体外条件下进行培养、繁殖或人为地使细胞某些生物学特性按人们的意愿发生改变,从而达到改良生物品种和创造新品种的目的,加速繁育动植物个体,或获得某种有用物质的技术。

4、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的品质(色、香、味)以及有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到食品中的化学合成物或天然物质。

5、湖泊的富营养化:由于环境的污染,象农业上的化肥、工业废水等大量排放使水中含有大量的营养元素象氮磷钾等非常丰富,使微生物生长迅速,造成富营养化。

6、生物反应器(bioreactor):主要包括微生物反应器、植物细胞培养反应器,动物细胞培养反应器以及新发展起来的有活体生物反应器之称的转基因植物生物反应器,转基因动物生物反应器等。

7、转基因植物:是指通过体外重组DNA技术将外源基因转入到植物细胞或组织,从而获得新遗传特性的再生植物。

8、细胞融合:是指促融因子的作用下,将两个或多个细胞融合为一个细胞的过程。

9、抗原:凡能刺激机体免疫系统发生免疫应答的物质均称为抗原。

10、组织培养:指在无菌和人为控制外因(营养成分、光、温、湿)的条件下,培养研究植物组织、器官,甚至进而从中分化发育出整个植株的技术。

11、原生质体培养:是关于原生质体分离,原生质体纯化、原生质体培养、原生质体胞壁再生,细胞团形成和器官发生,等技术。

12、有益微生物:指对人类有帮助,能满足人们需求的某些微生物。

13、供体:提供一些手续操作需要的东西地生物体或器官等总供体。

14、受体:接受操作的生物体或器官、组织或细胞。

15、胚胎干细胞:是指从早期胚胎的内细胞团或原始生殖细胞培养分离出来的多潜能干细胞系,它具有与胚胎细胞相似的分化潜能,在饲养层上或含有分化抑制因子的培养基中培养时,可保持未分化状态,但在适当条件下,又可被诱导分化。

二、选择题1、生物技术是主要源于生命科学与相结合的一类技术体系。

②①实验设计②工程技术③信息技术④计算机技术2、基因工程和是生物技术的核心基础④①酶工程②遗传工程③发酵工程④细胞工程3、是生物技术产业化,发展大规模生产的最关键环节。

④①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②细胞工程和酶工程③基因工程和酶工程④酶工程和发酵工程4、基因工程是利用技术,定向地改造生物的技术体系。

③①细胞培养②无性繁殖③ DNA体外重组④细胞融合5、在基因工程中,要将一个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生物中,常需要作为媒介来实现。

①①载体②质粒③噬菌体④动植物病毒6、为了确定载体是否导入了某一受体中,因而载体上必须具有的性状①①选择性标记②非选择性标记③易导入④不易导入7、利用化学合成法合成基因工程所需的目的基因,最有效的是合成的目的基因。

①①已知核苷酸序列②未知核苷酸序列③转录活性强的④前三者都不是8、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与受体DNA连接起来的过程叫作DNA的过程。

③①再生②非再生③重组④创造9、分子生物学上的PCR技术是一种对目的基因片段进行的技术。

②①减少②扩增③筛选④区别10、植物细胞培养与动物细胞培养不同,它能诱导出完整的植株,这是由于植物细胞具有的特性。

④①继续分裂的能力②不能继续分裂的能力③不可再生的能力④全能性11、不同物种的动物细胞融合后,在合适的生长条件下,融合细胞将会发育成。

①①新的物种②亲本种之一③细胞系④单倍体种12、酶工程中,人们把酶固定的目的是。

④①易与反应物分开②易与产物分开③易反复使用④①、②和③13、近代科学研究表明,发酵现象是活动的结果。

④①生物腐坏②生物物理③生物相互作用④微生物生命14、在生物技术中运用技术可以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性障碍。

②①细胞培养②细胞融合③组织培养④原生质体培养15、在植物生长过程中,一般是病毒不易感染的。

④①根②径③叶④生长点16、生物技术中的体外授精后的胚胎由于要经过体外培养,再移植到代理母亲中,产下的后代在动物医学上称为。

③①体外动物②培养动物③试管动物④人工动物17、在未来人类和动物疾病诊断中,可用的生物技术亲本所携带的遗传病(隐性基因控制),避免传递给后代,从而优化群体结构。

③①蛋白质探针② RNA探针③ DNA探针④酶联反应18、基因工程在医药工业上取得突破是在1977年,在这一年,科学家们首次用基因工程方法获得了由大肠杆菌生产的一种人脑激素,该激素的生物学名称叫。

①①生长素②生长素释放抑制因子③胰岛素④干扰素19、细胞工程在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主要是技术。

④①细胞培养②核移植③细胞器移植④单克隆抗体制备20、紫草色素是一种复杂的蒽醌化合物,无法化学合成,而利用生物技术中的可人工大规模生产。

①① DNA重组技术②酶法合成③微生物发酵④细胞培养21、单细胞蛋白是人类食品与饲料的又一新来源,它是从中获取的蛋白质。

③①动物②植物③有益微生物④病毒外壳22、柑橘类有一种苦味,它是由橘子中的柠檬苦味素引起,影响加工和口味,利用生物技术中的固定化柠碱酶即可消除苦味。

③①基因工程②细胞工程③酶工程④发酵工程23、工业废水的传统处理方法,,已经经历了近100年的历史,现在还是工业废水处理的主要方法之一。

①①活性污泥法②流水冲洗法③过滤法④静置法三、简答题1、生物技术的技术范畴或内容有哪几方面(部分)?答:生物技术主要包括基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发酵工程和生化工程(蛋白质工程)5项工程(技术)。

2、限制性酶内切在生物技术上应用?答:①构建重组的DNA分子;②探针的制备;③DNA物理图谱构建;④DNA的甲基因化分析3、简述基因工程基本步骤?答:①获得目的基因;②载体与目的基因重组;③转化受体细胞;④重组体筛选4、在酶工程中利用固定化酶或细胞设计生物反应器时应考虑的因素主要有哪些?答:底物的酶促反应动力学以及温度、压力、pH值等操作参数对此特性的影响;反应器的类型和反应器内流体的流动状态及传热特性;需要的生产量和生产工艺流程。

5、简述发酵工程在现代食品工业中的作用?答:食品和饮料的发酵是通过微生物或酶对农产品原料的作用,发生相关的化学反应,产生更有营养、更易消化、口味更好,无病原微生物,无毒害的产物,如:酒精饮料,用糖类物质和淀粉类物质与适当的微生物一起酝酿,提供出酵条件,最终得到含有多种成分,酒精含量从百分之几到更高的酒,②奶制品,乳酸杆菌在奶中生长时,将乳糖变为乳酸,及其他反应,使奶制品具有独特的口味和外观。

③水果和蔬菜可以用盐和酸保存,而酸主要是细胞产生的乳酸;④谷类发酵食品是面包。

6、生物技术在农业植业中的意义或作用是什么?答:(1)培育抗逆的作用优良品系;(2)植物种苗的工厂化生产;(3)提高粮食品质;(4)生物固氮,减少化肥使用量。

7、植物离体培养条件下的器官发生有哪些方式?各有何特点。

答:第一种是在外植体上直接分化出芽,即直接芽分化是指在外植体上直接分化出芽或根的方式。

第二种是在外植体上先形成愈伤组织,再进行芽分化或形成胚状体。

第三种是外植体上的组织细胞直接分化出胚状体。

8、基因工程中,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后,对摄入重组DNA分子的转化细胞进行筛选和检测的方法有哪些?答:(1)根据载体选择标记基因筛选转化子;(2)根据报告基因筛选转化子;(3)根据形成的噬菌斑筛选转化子。

9、什么是细胞培养,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因素是什么?答:(1)细胞培养就是使动、植物和微生物细胞在体外无菌条件下的保存和生长。

(2)细胞培养成功的关键因素有两个方面:一是营养,包括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二是生长环境,如一定的温度、湿度、光照、培养液的酸碱度和无菌条件等。

10、基因工程中,把外源基因(目的基因)分离出来的方法主要有哪些?答:(1)利用限制性内切核酸酶酶切法直接分离目的基因(鸟枪法);(2)利用PCR直接扩增目的基因;(3)目的基因的化学合成;(4)通过构建基因组文库或cDNA文库分离目的基因。

11、基因工程常用的工具酶和载体有哪些?答:(1)常用的工具酶有:限制性内切酶、DAN连接酶和DNA末端修饰酶;(2)基因工程常用的载体有质粒载体、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载体。

12、简述单克隆抗体产生的技术原理。

答:将能产生单一抗体的淋巴细胞与有增殖能力的骨髓瘤细胞进行融合,形成杂交瘤细胞。

由于杂交瘤细胞继承了双亲细胞的遗传物质,因此它们既能表现出淋巴细胞分泌单一抗体的能力,又能表现出骨髓瘤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大量繁殖的能力,从而可通过大规模培养杂交瘤细胞来生产单克隆抗体。

13、什么是发酵工程,发酵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答:(1)发酵工程是指给微生物提供最适宜的发酵条件生产特定产品的一种技术;(2)发酵工程的基本原理是单一菌种在培养基中的纯培养。

14、胚胎分割在动物遗传育种上的重要意义是什么?答:(1)可以成倍地增加胚胎数量,有利于良种扩群,可培育出相同遗传性状的同卵孪生动物,为药物学、医学、生物学研究生产理想的动物;(2)便于深入研究胚胎单个卵裂球的发育能力及其全能性,间接控制性别;(3)对进行后裔测定,诱导母牛产双犊等都有重要意义。

15、与传统的技术相比,生物技术有什么优越性?答:(1)不可取代;(2)快速、精确;(3)低耗、高效;(4)副产物、副作用小,安全性好。

四、论述题1、为什么说工农业生产的发展、人类医疗水平的改善和环境的保护都有赖于生物技术的发展?答:生物技术的发展对经济社会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1)改善农业生产,解决食品短缺①培养抗逆的作物优良品质;②植物种苗的工厂化生产;③提高粮食品质;④生物固氮,减少化肥使用量;⑤动物的大量快速无性繁殖⑥培育动物的优良品系。

(2)提高生命质量,延长人类寿命①开发制造奇特而又贵重的新型区品②疾病的预防和诊断③基因治疗④人类基因组计划;(3)环境保护①用生物技术方法来进行化学工业生产可节约能源和避免环境污染;②可利用微生物净化有毒的化合物、降解石油污染、清除有毒气体和恶臭物质,综合利用废水和废渣、处理有毒金属等作用,达到净化环境、保护环境、废物利用并获得新产品的目的。

2、试述现代生物技术在养殖业中的应用及意义。

答:(1)动物疾病防治:应用核酸探针技术、单克隆抗体技术和基因工程疫苗有效地防治动物疾病。

(2)培育优良的动物品种:利用转基因技术将与动物优良品质有关的基因转移到动物体内,使动物获得新的品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