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次月考复习指导

合集下载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复习(精编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复习(精编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第二次月考复习(精编版)班级:姓名: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题序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总分得分一、读拼音,写词语。

chūn lián là ròu zhì zào yuán gùgǎi shàn jǐng cháhūn dǎo kǒng bù二、用“√”标出加点字的正确读音。

散.步(sǎn sàn)入场券.(quàn juàn)弹.琴(tán dàn)尽管.(jǐn jìn)尽.力(jǐn jìn)主角.(juéjiǎo)三、辨字组词。

副(______)熟(______)若(______)叨(______)彩(______)福(______)塾(______)苦(______)叼(______)采(______)参(______)棍(______)编(______)爬(______)调(______)惨(______)混(______)遍(______)抓(______)雕(______)四、把词语补充完整,并选词填空。

粉墨(____)(____)(____)正(____)圆曲终(____)(____)有(____)有(____)1.梅兰芳的唱功_______令人佩服。

2.别看他年龄小,可做起事来总是_________,令人佩服。

3.有开始,就有_________的一天,但我不悲观,下一个开始,会在不远处等着我。

4.在人生大舞台上,人人都得_______,要勇敢面对,不必畏首畏尾。

五、选词填空我最行。

成绩成就成果1.在奥运会上,我国运动员取得了优异的(______)。

2.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______)辉煌。

3.少工委举办了科技小发明(______)展览。

回味品味4.李明说,他爸爸的朋友——小张叔叔是个很有(__________)的人。

月考考试前的复习方法集锦

月考考试前的复习方法集锦

月考考试前的复习方法集锦在书上记有关要点的关键的语句,课后再去整理,则能掌握所学内容的80%,是很有用的复习方法。

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月考考试前的复习方法集锦,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考考试前的复习方法(篇1)积累知识理清脉络有不少同学热衷于做题,深信熟能生巧,其实要想迅速提高能力,就必须多积累多归纳。

专项复习阶段,同学们必须耐心细致地把高考考纲要求的各方面知识进行全面积累。

积累的同时,还要善于总结,将知识梳理归类。

每进行完一个考点的复习,就要及时地将所涉及的知识进行整理归纳。

做到针对每一种题型都储存相应的知识仓库。

注重规律提高能力考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经过专项复习把高考的试卷结构烂熟于心,熟悉卷型、试题类型、分值分配,做到对每一类题型都胸有成竹。

同时还需要注重解题的方法和技巧,掌握一定的.解题规律。

尤其是主观题部分,同学们容易失分,更要注意发现规律,提高得分率。

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选材一般是文学作品,考查包括对重点语句的理解,对信息的筛选提取,对观点态度的分析,对作品语言和表达技巧的初步鉴赏等。

解答时应该注意遵循这样的步骤:第一,阅读第1页共12页全文,抓住关键语句(段首句、过渡句、段尾总结句),分层把握内容,理清思路,把握情感;第二,按序做题,阅读题干,题干中涉及的语句要读回到原文,依照原文做出准确判断,切忌凭自己的主观印象答题;第三,整理答案,使语句通顺,符合题干的要求,答案复杂的分层做答。

语言运用题是最为灵活多变的,除了掌握几种旧题型(句式变换、衔接题、仿写题)之外,还要注意高考的新动向。

做这种题一定要注意审题,所写句子要与设定内容有密切关系,尽量运用拟人、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

语言得体题越来越开放,其开放性越大,考查性就越强,难度也就越高。

注意查漏补缺常言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专项复习进行完了之后,就要利用综合复习专攻自己的弱项,在后面的复习中有的放矢查漏补缺。

所谓弱项就是考试失分较多或自己很发怵的题。

第二次月考计划

第二次月考计划

第二次月考计划
本次月考即将到来,作为学生,我们需要对考试进行充分的准备,以取得理想的成绩。

以下是我个人的月考计划,供大家参考。

首先,我会在考试前对所有科目的知识点进行全面复习。

我会
将每个科目的重点知识整理成笔记,然后逐一进行复习。

对于容易
混淆的知识点,我会特别留意,确保自己理解透彻。

其次,我会针对每个科目制定专门的复习计划。

比如,对于数
学和物理这类需要大量练习的学科,我会每天抽出一定的时间进行
题目练习,巩固基础知识。

而对于语文和英语这类需要大量阅读的
学科,我会每天保持一定的阅读量,提高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

除了对知识点的复习,我还会重点关注考试技巧和答题技巧的
训练。

我会找一些历年试卷进行模拟考试,以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并逐渐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准确率。

另外,我会注意调整自己的学习状态和生活作息。

保证充足的
睡眠时间,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良好的心态,不给自己过大
的压力,以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

最后,我会在考试前一天进行全面的复习和放松,以保证自己在考试当天状态最佳。

我会提前准备好考试所需的文具和考试准考证,以免临时慌乱。

总的来说,我的月考计划是全面的、系统的,旨在全面提高自己的学习水平和考试成绩。

希望大家也能制定出属于自己的月考计划,共同进步,取得优异的成绩!。

九年级第2次月考知识点

九年级第2次月考知识点

九年级第2次月考知识点复习九年级第2次月考即将到来,是一个对学生们学习情况进行检验的重要时刻。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复习,我将在本文中整理并介绍一些九年级下学期的重要知识点。

希望能够对大家的备考提供一些帮助。

一、数学知识点1.代数与函数代数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并用字母表示未知数。

在九年级的数学课程中,代数与函数是一个重点内容。

需要掌握如何解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等。

还需了解函数的概念与性质,如函数的定义域、值域、单调性等。

2.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计算平面几何是数学中另一个重要的分支,它研究平面图形的性质与计算。

在九年级的数学课程中,需要熟悉并掌握各种平面图形的性质,如三角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平行四边形的性质等。

还需要学会计算平面图形的周长、面积等。

二、物理知识点1.电路与电路元件电路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由电源、导线和电器等组成,用于控制电流的流动。

在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需要了解电路的基本原理,如串联与并联的概念与区别。

还需熟悉各种电路元件的特点与用途,如电阻、电容、电感等。

2.力学知识力学是物理学的基础,它研究物体的运动与力的关系。

在九年级的物理课程中,需要学习如何计算物体的速度、加速度等。

还需了解牛顿三定律的内容,如惯性定律、加速度定律等。

三、化学知识点1.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变化的科学,了解物质的分类与性质是学习化学的基础。

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需要了解元素、化合物、混合物等物质的概念与区别。

还需掌握不同物质的性质,如金属与非金属的特点等。

2.化学反应与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是物质发生变化的过程,化学方程式则描述了化学反应的过程。

在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需要了解如何编写化学方程式,并了解不同类型的化学反应,如酸碱中和反应等。

四、英语知识点1.语法知识英语语法是学习英语的基石,掌握好语法知识对于九年级的英语考试非常重要。

需要复习一些常用的语法知识,如时态、语态、被动语态等。

第二次月考考前复习

第二次月考考前复习

LOGO
复习目标
1 2
( 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重点和难点) 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 重点和难点)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
/379538905
LOGO
尿的形成和排出
/379538905
LOGO


/379538与! 感谢您的积极参与!
LOGO


• 本部分内容你记住了吗? 本部分内容你记住了吗?
• 还有哪些疑问? 还有哪些疑问?
齐心协力 共闯难关
• 一起共同研究一下
• 考一考:看谁记的知识点多 考一考:
/379538905
LOGO


解决本部分内容弄不懂的问题
抓重点
看实效
要效果
LOGO
复习目标
1 2 3 4
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重点和难点) 。 血液循环的途径,区别动脉血和静脉血。重点和难点)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尿的形成和排出过程。
(重点和难点) 重点和难点)
人体通过眼、耳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人体通过眼、耳等器官获取外界环境信息的情况。
说明人体各部分的协调动作主要靠神经系统的调节来实现
各小组长安排好展示、点评、 各小组长安排好展示、点评、小结的学生 点评的同学注意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点评的同学注意梳理知识之间的联系)
/379538905
LOGO
展示和点评
2、3、4、5组
展示
1.用图解的 用图解的 形式写出血 液的组成。 液的组成。 2.用“→”的形 用 ” 式写出体循 环的循环路 线。 3.尿的形成 尿的形成 主要包括哪 两个过程? 两个过程?

第二次月考复习重点

第二次月考复习重点

第二次月考复习重点:八上一、二、三单元1.“国际禁毒日”:虎门销烟(时间、人物、地点、意义)中国近代史的开端: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在位皇帝,侵略者,影响,败因,启示)中国近代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时间、内容)2.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宏大的一次农民起义:太平天国运动(领导人、性质、过程、影响、败因、启示、新特点)3.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根本原因,在位皇帝,侵略者,影响。

人类文明史上的一次浩劫:火烧圆明园(时间)签订《北京条约》:时间、内容(奕䜣:总理衙门、洋务运动)沙俄趁火打劫:割占中国东北和西北领土150多万平方千米。

最多的是《瑷珲条约》(1858),其次是《勘分西北界约记》(1864),然后是中俄《北京条约》(1860)。

4.学习西方的技术:洋务运动(时间、派别(阶级?)、代表人物、主张、根本目的、内容、败因(不足)、性质、评价、地位)洋务企业举例: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分清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的企业)洋务企业兴办与洋商争利,一定程度抵制了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扩张。

5.近代日本第一次侵华战争:中日甲午战争(爆发的时间、地点——第一次战役,败因,影响)首先爆发在黄海大东沟海域的战役:黄海海战,民族英雄——邓世昌(致远舰管带)。

日军攻陷辽东半岛,制造旅顺大屠杀。

洋务运动失败的标志:威海卫战役,北洋舰队全军覆灭。

签订《马关条约》:时间、代表、内容(瓜分中国狂潮?加重人民负担?侵略势力深入内地?危害最深,打击中国民族工业?侵略方式转为资本输出?)6.“具有群体意义的觉醒”:公车上书(时间、影响)严复译述《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只有实行变法维新,才能“自强保种”。

物竞天择,适者生存。

学习西方的制度:维新变法运动(目的、派别、代表人物、性质、影响、败因、启示)触犯了顽固派的利益1898年,光绪帝(不甘作亡国之君)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布变法:戊戌变法(百日维新)(内容)戊戌政变,变法失败。

化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知识点

化学九年级第二次月考知识点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结构、性质和变化规律的科学。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我们掌握了许多化学知识,这次月考将涵盖这些知识点。

让我们来回顾一下在这次月考中可能会遇到的一些重要知识。

1. 元素与化合物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可以用化学符号表示。

在元素周期表中,元素按照原子序数排列,每个元素都有不同的性质和用途。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更多种元素化合形成的纯净物质。

了解元素和化合物的性质是理解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基础。

2. 原子和分子结构原子是物质的最小单位,由质子、中子和电子组成。

不同的元素由不同数量的质子和电子决定。

分子是由两个或更多原子结合形成的。

了解原子和分子结构有助于我们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和化合物的形成。

3. 元素周期表元素周期表是有组织的、有序的元素集合。

它将元素按照原子序数和化学性质进行分类。

研究元素周期表可以帮助我们预测元素的性质,并了解元素之间的相互作用。

4. 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组成,化学方程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变化过程。

学习化学式和方程式的编写和理解可以帮助我们解释化学反应和物质变化的过程。

5. 酸碱中和和氧化还原反应酸碱中和是指酸和碱在适当条件下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过程。

了解酸碱中和的性质和条件有助于我们在生活中正确使用酸碱指示剂和调节酸碱平衡。

氧化还原反应是指物质失去或获得电子的反应。

了解氧化还原反应的特点和条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金属腐蚀的过程。

6. 物质的分离和提纯物质的分离和提纯是化学实验中常见的操作。

常用的分离方法包括过滤、蒸馏和结晶。

了解这些方法的原理和使用可以帮助我们分离和提纯不同的物质。

7. 反应速率和平衡反应速率是指化学反应发生的速度。

了解影响反应速率的因素和速率方程式可以帮助我们控制反应的速度。

反应平衡是指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达到一定比例后停止变化。

了解平衡常数和平衡位置有助于我们预测反应的方向和判断反应的进行。

8. 热化学热化学是研究物质在化学反应中吸热还是放热的科学。

高一第二次月考必考知识点

高一第二次月考必考知识点

高一第二次月考必考知识点高一第二次月考是学生们的一次重要考试,对于学习成绩和学习态度有着重要影响。

在准备考试的过程中,掌握必考知识点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重点介绍高一第二次月考的必考知识点,帮助同学们全面复习备考。

1. 数学数学作为一门要求逻辑思维和数学应用能力的学科,高一数学知识点繁多但重要性不一。

在第二次月考中,常见的必考知识点包括:- 函数与方程:包括一次函数、二次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幂函数等。

要求熟练掌握函数基本性质、函数图像的绘制以及解方程的方法。

- 三角函数:要求掌握三角函数的基本定义、性质,以及在角度和弧度制下的相互转换。

- 平面向量:要求理解向量的概念和性质,能够进行向量的加减、数量积和向量积的计算。

- 解析几何:要求掌握平面直角坐标系和空间直角坐标系中直线和曲线的方程及其性质。

2. 物理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和概念性都很强的学科,理解和掌握物理原理对于解题非常重要。

在第二次月考中,常见的必考知识点包括:- 运动学:包括一维运动和二维运动的描述、速度加速度的计算等。

要求熟练掌握运动的基本定律和相关的公式。

- 力学:包括牛顿运动定律、万有引力定律、动量守恒定律等。

要求理解力的概念和力的作用规律,能够计算物体的力和加速度。

- 光学:包括光的传播、折射、反射、光的波粒性等。

要求理解光的传播原理,能够根据光的入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计算折射角。

3. 化学化学是一门理论和实验相结合的学科,在学习化学知识时要注意理论与实际应用的结合。

在第二次月考中,常见的必考知识点包括:- 化学方程式与计算:包括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平衡、摩尔计算等。

要求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条件,能够进行摩尔计算。

- 元素周期表与化合物:要求熟悉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和元素的周期规律,能够认识常见的离子以及化合物的命名和计算。

- 酸碱中和反应:要求理解酸碱中和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反应规律,能够计算酸碱溶液的浓度和制备酸碱溶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类比法:类比法就是为了把要表达的物理 问题说明白,用具体的、形象的、人们熟 悉的事物来类比要说明的那些抽象的、无 形的、陌生的事物。 • 举例:发声体振动产生的声波跟水波的传 播相似。
• 归纳法:归纳法是先给出一些具体事实, 然后归纳这些事实共同特征,进而得出相 关的概念、规律。 • 举例: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这一问题时, 通过对一些发声体和不发声的物体的观察、 触摸和比较,感知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通过大量的实例,归纳出了“声音是由物 体的振动产生的”这一结论。
• 噪声在物理学中与环保角度的区别:在物 理学中把无规律的声音叫做噪声;而环保 上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工作、学习、生活、 休息的声音叫做噪声。 • 噪声的来源:交通噪声、工业噪声、生活 噪声。分别举出一个例子。 • 记住噪声三数据:90分贝以上影响听力; 70分贝以上影响工作学习;50分贝以上影 响休息睡眠。 • 超声与次声的速度问题:超声与次声的速 度在空气中相等,且都不能再真空中传播。 • 回声的产生:声音遇到障碍物发生反射。
• 百米赛跑问题:甲乙百米赛跑,每次总是甲到终点, 乙差10米,若乙提前10米比赛结果如何?甲退后10 米比赛,结果如何? • 比例问题: • 追及问题:追及者与被追者所用时间相同列方程。 • 相对速度:同向时相对速度等于速度之差,相向时 相对速度等于速度之和。 • 相遇问题:相遇时间等于相对距离与相对速度的比 值。 • 过车过桥问题:过桥时间等于桥长加车长与车速的 比值。车全部在桥上时间等于桥长减车长与车速的 比值。 • 火车相错的时间:火车相错的时间等于两车长与相 对速度的比值。
初中物理二三章研究方法
• 转换法:物理学中对于一些看不见摸不着的现 象或不易直接测量的物理量,通常用一些非常 直观的现象去认识或用易测量的物理量间接测 量,这种研究问题的方法叫做转换法。
• 举例:在研究声音是怎样产生的问题中,用乒 乓球靠近发声的音叉,在发声的鼓面或扬声器 上撒上碎纸片,把发声的音叉插入水中等。
• 敲击不同的物体发声,听者听到两次敲击声间 隔为t则: s s
t
v

1
v
2
• 山谷间声响,两次听到回声时间分别为t1、t2则 山谷宽s=v(t1+t2)/2
• 光源的定义及其如何判断一个物体是否为光源 • 光源的分类 • 光的直线传播是在多次实验的基础上归纳出来的, 物理学中还有这种研究方法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 的 • 光线的定义 • 注意:光线是不存在的是为了研究的方便而假想的, 但是光是实际存在的。 • 光的直线传播应用举例日食月食的形成、影子的形 成、站队、皮影、立竿见影、激光准直、植树、木 工吊线、打靶瞄准等 • 小孔成像的原理及其作图 • 夏日浓荫的树中行船来回时间比较问题:两码头船来回, 水不流动时用时t1,水流动时用时t2则t1 < t2 (船速不变) • 水中行船上下游打捞物体问题:在一水流动的 河中漂有一物,物体上下游100米处各有一船 以相同的船速靠近漂浮物,则谁先打捞到漂浮 物? • 上电梯的问题:某人上楼,电梯不动人需时间 t1,人不动电梯运行需时间t2,若人在运动的 电梯上上楼需时间 。 • 速度的物理意义:5m/s表示物体在1秒内通过 的路程(距离)为5米.
• 声纹锁记录的是音色。 • 电子琴、口技等出现模仿文字时是音色。 • 扩音机及音量旋钮,声音洪亮等意思说的是声 音的响度。 • 保温瓶内灌开水,水越多音调越高。 • 管乐器是管内空气柱振动发声。 • 弦乐器是弦的振动发声。 • 只要见到吹的物体,且空气柱长短改变,即改 变声音的音调。例如,吹吸管并剪断,吹水瓶, 吹哨子拉动活塞等。 • 吹敲物体的不同:水瓶,吹时水多音调高;敲 时水多音调低。 • 在空气中敲击铁轨、课桌等物体,耳朵离开物 体和贴着物体听声音效果不一样因为固体传声 效果好。
• 测量速度时的工具:刻度尺、秒表(或停表) • 匀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速度大 小不变的直线运动称为匀速直线运动。 • 变速直线运动的定义:在物理学中,把速度大 小变化的直线运动称为变速直线运动。 • 匀速直线运动的特点:在任何一段相等的时间 内通过的路程总是相等的。 • 理解匀速直线运动:一物体第1秒通过2米,第2 秒通过2米,第3秒通过2米则物体在3秒内 可能 (选填“可能”“一定”)做匀速直线运动。 • 平均速度的公式:v=s/t(注意路程与对应时间的 比)。
• 水流声为液体发声,传到我们耳朵的声音仍然 是空气传播的。 • 男生在生长的过程中发生的变声是音调变低。 • 回声测距离的公式:s=vt/2. • 超声与次声都属于声音,在15摄氏度空气中传 播的速度340米/秒。 • 用声(包括超声与次声)不能测量宇宙天体间 的距离是因为宇宙天体间是真空,声音不能再 真空中传播。 • 声音不仅传递能量,而且能传递信息。 • 空气作为传声的介质,空气越稀薄,听到的声 音越弱。例如:真空罩实验抽气的过程、放在 注射器内的音乐芯片在抽活塞的过程等。
你可以看一遍,你也可以把它抄写 下来。你也可以只记下你薄弱内容, 只要你对自己负责就行。
• 物理学的定义: • 科学探究的七个环节: • 机械运动的定义:
• 判断一种现象是否是机械运动主要看是否有物 体位置发生改变。
• 运动与静止的相对性内容:同一物体选择不同 的参照物,其运动情况可能是不同的。 • 相对静止的现象举例:接力赛的接棒、地球同 步卫星、宇宙飞船空中对接、飞机空中加油。 • 风洞实验中飞行员感觉飞机在飞是以流动空气 为参照物
• 熟记:一张纸的厚度大约40—90微米,头发丝 的直径大约50—80微米。 • 1.76×109nm可能是(人的身高、物理课本长 度、山的高度、篮球场的宽度) • 换单位记录不影响记录的精确度:例如物体长 度为360.0cm,若用米做单位应记为3.600m。 • 换用分度值不同的刻度尺再次测量时的记录例 如利用分度值为1毫米的刻度尺测出的值为 350.7毫米,此时换用分度值为1厘米的刻度尺 再次进行测量时应记录为351mm或35.1cm。 • 刻度尺的刻线刻画的很细目的是:减小测量误 差。
• • • • •
我们平时听到的声音是由空气传播的。 辨别歌手或谁在讲话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 响度指声音的强弱(不能用大小)。 音调指声音的高低(不能用大小)。 注意乐音与音乐的区别,注意写的时候容易把 音色误写成音乐。 • 乐器用不同的力敲打、吹奏;物体用不同的力 拨动等出现力的大小时改变的是响度。 • 物体拨动快慢、尺子露出的长短,声源振动的 快慢等出现快慢时,改变的是音调。 • 演奏同一乐曲时,所有的乐器音调相同。不同 种类的乐器音色不同。
• 交通标志牌的含义:圆牌中的60表示在该 路段中车速不允许超过60km/h。 方牌中 的上海120km表示从此标志牌到上海还有 120千米。 • 火车竖直冒烟的问题:行进的火车冒烟形 状竖直,则风与火车同向且速度相等。 • 数铁轨的问题:数铁轨计时测车速时注意 v=(n-1)l/t。 • 能否用通过某段路程所用的时间与通过的 路程的比定义为速度?说明理由?能,但 不方便因为数字越小表示物体运动越快, 不符合人们的习惯。
• 实验加推理法:科学推理法又称为理想实验法, 是指人们在现有认识水平,实验仪器等条件的 限制下无法直接去认知、验证某些物理特性和 物理规律时,在已有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对 未知的现象和规律作出的科学推理和预见,从 而得出结论,达到认识事物本质的目的。 • 举例:在研究声音传播的实验装置,我们实验 室现有的抽气设备很难将玻璃罩内抽成真空, 实验中逐渐抽出其中的空气,玻璃罩内的空气 越来越稀薄,我们听到的声音越来越弱,根据 这一实验现象,我们进一步推理:如果玻璃罩 内被抽成真空,将不能听到声音。由此得到 “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的结论。
• 阳光下在纸板上穿一个三角形洞,举起纸板地上的 光斑为圆形,注意小孔成的像与孔的形状无关 •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 • 利用光的反射测量天体间的距离S=vt/2 • 百米赛跑计时员应在何时计时准确?若在听到枪声 计时是多计了还是少计了多少时间? • 为什么雷雨天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 • 人通过纸板上的洞向外看,离纸板越近看到的范围 越大还是越小? • 光的反射定义 • 区别三句话:我们能看到物体是因为有光线进入我 们的眼睛;我们能看到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反 射的光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能从不同的位置看到 不发光的物体是因为物体发生漫反射的光进入我们 的眼睛。
• 声音反射举例:天坛回音壁、声呐导航定 位、蝙蝠导航等。 • 次声的产生主要是灾害;人类能熟练应用 的主要是超声。 • 飞机飞过天空,地上的家禽死亡现象是噪 声太大造成的。 • 解释现象时遇到蝴蝶飞过、挥动手臂、夏 天风吹电线以及夏天风吹柳条听不到声音 主要是他们发出的是次声,不在人耳的听 觉范围。
• 做出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时间图像: • 做出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时间图像: • 关于匀速直线运动公式中速度路程时间的 说法正误:通过路程越大,速度越大( × ) 所用时间越少,速度越大( × )速度与路 程和时间无关( √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 )路程与时间成正 比( √ ) • 前半路程后半路程问题:前半程平均速度v1, 后半程平均速度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前半时间后半时间问题:前时间平均速度v1, 后时间平均速度v2,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 。
• 控制变量法:当一个物理量与多个因素有 关时,为了研究某一变量与另一物理量的 关系我们总是要控制其它几个因素,而只 研究这一个变量。这种研究方法叫做控制 变量法。
• 举例:弦乐器的音调与哪些因素有关?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
• • • •
打雷处距离听着多远?S=vt 回声测距离:s=vt/2 汽车驶向山崖,鸣笛时距离为 s则2s=v车t+v声t 汽车驶向山崖,听回声时距离为 s则2s=v声t-v车t
• 测量长度时通常要多次的目的是:减小测 量误差。 • 刻度尺的零刻度线一般不从刻度尺的头开 始,而是留有一段距离为什么?答防止零 刻度线磨损。 • 刻度尺的分度值要求:测量玻璃时应选分 度值是(1mm)?测量跳远成绩时应选分 度值(1cm)?测量人的身高应选分度值是 (1cm)?测量操场的周长应选分度值是 (1dm)? • 张与页的区别:1张等于2页。测量纸张厚 度应注意张与页的区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