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脾气暴躁怎么办
抖音文案 脾气暴躁的孩子,家长得先自反省

1、标题:脾气暴躁的孩子,家长得先自反省
所有脾气暴躁的孩子
很大一部分原因
是家里主要成员脾气暴躁
孩子有脾气的问题
一定是家长情绪的问题
只有大人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才能影响到孩子
1、不论家长遇到什么生气的事情
先深吸一口气
数十秒钟在说话
2、学会用微笑面对孩子
不要用苦瓜脸面对孩子
3、真心认识到
是因为自己脾气暴躁
想象一下当孩子发脾气时候
妈妈就说:
发什么脾气,本来就是你的不对
爸爸也在旁边说教:
发脾气本来就不对,你不要哭了
爸爸妈妈说完之后
孩子反而哭得更厉害
爸爸妈妈只能用暴力和威严强行让孩子安静下来
看似解决了问题
其实只是把问题留给未来
当以后孩子不怕家长的威信
脾气将会变得更加不可控制
所以当孩子发脾气时
家长可以说
宝宝我很明白你的感受
处理问题的方法有问题
才导致孩子脾气不好
如果家长不该
那就很难让孩子拥有掌握情绪的能力
2、标题:3个妙招教你帮孩子改掉暴脾气
孩子为什么会发脾气的呢
一般来讲有三个原因
第一是为了达到目的使得小性子
第二是为了摆脱压力宣泄情绪
第三为了回避消极感受
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
家长应该做些什么呢?
也有三个小妙招很管用
第一招
让孩子单独待一会
冷静下来
允许孩子哭泣、发怒
但家长千万不要跟着发脾气气的原因
对症下药
陪孩子一起解决问题
第三招
在孩子犯错误时
父母双方要有一致的态度
千万不能一方在训斥
而另一方在哄孩子
这会让孩子认识不到错误的严重性
新生儿脾气急躁怎么办

新生儿脾气急躁怎么办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性格,并且都是不一样的。
很多的孩子从出生就能看出来是比较活泼好动的,有的孩子从出生就能看出来性格比较内敛。
妈妈们在宝宝小的时候就要慢慢的引导宝宝,培养好的性格。
那么新生儿脾气急躁怎么办?一起来了解一下。
新生儿脾气急躁怎么办1、当父母正要和朋友交谈时,不妨给孩子一个他平时没有见过或者不怎么让他玩的小东西转移他的注意力。
当孩子弄明白那是一件什么东西时,或是他能用那玩意儿做什么的时候,你已经结束谈话了。
2、如果父母在路上碰到熟人需要交谈几句,此时孩子想要得到关注,可以事先训练他与父母的默契。
譬如让孩子把手放到父母的手上,父母握住他的手,以此告诉他:我知道你的要求,我会尽快满足你。
这种方式可以在和孩子沟通的同时不必中断与人的谈话。
3、对孩子欲望的满足分为延迟满足、适当不满足、超前满足、即时满足、超量满足五种。
好的教育提倡“延迟满足”和“适当不满足”。
脾气急躁的人如何控制脾气1、当有某件事情令你心情很不爽,特别想发火的时候,尽量的克制自己不要想这件事情,将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能够令自己心情愉悦的事情上,比如听听音乐,这样也可以有效的控制暴躁脾气的爆发。
2、当感觉到自己情绪糟透了想要对身边人发火的时候,一定要在心里告诫自己控制住,不要把坏脾气爆发出来,尝试成功自我控制几次之后,以后再遇到类似的情况就可以很好的控制自己的脾气了。
3、当脾气即将爆发的时候,可以让自己先冷静下来,尝试一下深呼吸,深呼吸运动可以有效的起到放松情绪的效果,让自己的快速稳定下来。
通过上文相信各位妈妈都已经了解到了新生儿脾气急躁怎么办和脾气急躁的人如何控制脾气这两个问题,孩子的脾气除了是天生的意外,还有很大一部分的因素是爸爸妈妈教育的结果。
所以要想让宝宝有好的性格一定要注意在平时的生活中教育孩子。
牛脾气小孩教育方法

牛脾气小孩教育方法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有些孩子可能会展现出脾气暴躁、倔强的特点,这给父母的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惑和挑战。
然而,作为父母,我们需要寻找适合牛脾气小孩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培养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和社交技巧。
本文将介绍几种适合牛脾气小孩的教育方法,帮助他们健康成长。
1. 理解和倾听牛脾气小孩通常内心敏感,需要被理解和倾听。
作为家长,我们应该主动与孩子交流,关注他们的感受和想法。
当孩子情绪激动时,我们应该冷静地倾听他们的发泄,并尽量理解他们的情绪背后的原因。
通过倾听,我们能够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和关爱。
2. 借助爱的引导对于牛脾气小孩,给予他们足够的爱和关怀是至关重要的。
爱是最好的引导方式。
无论孩子在何种情况下发脾气,我们都要保持冷静,耐心地关心他们,并予以适当的安抚和鼓励。
通过表达爱,我们能够帮助孩子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以积极的方式来表达和处理。
3. 培养情绪管理能力牛脾气小孩往往难以控制自己的情绪,对于这一点,我们应该帮助他们学会合理地管理情绪。
可以通过教授他们一些冷静下来的方法,例如深呼吸、数数等。
同时,我们还可以鼓励他们找到适合自己的情绪释放方式,例如绘画、写日记或者锻炼等。
通过不断的练习和引导,他们可以逐渐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并获得更多的内心平静与坚韧。
4. 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牛脾气小孩常常因为情绪激动而导致沟通困难。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良好的沟通技巧,我们可以以身作则,模范正确的言行举止,并在适当的时候进行示范和指导。
此外,鼓励孩子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避免情绪压抑,帮助他们找到适当的表达方式。
通过培养良好的沟通技巧,他们能够更有效地与他人交流,解决问题,提升人际关系质量。
5. 设定明确的规矩和界限牛脾气小孩往往需要明确的规矩和界限来引导他们的行为。
为了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行为习惯,我们应该设定明确的家规和纪律,并且严格执行。
此外,及时地给予表扬和奖励,让孩子明确知道在特定行为上的良好表现会得到认可和回报。
宝宝脾气暴躁怎么办

宝宝脾气暴躁怎么办
很多的家长会有的时候是因为先天性造成的,有的时候是因为在后天的一些生活还有各种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所以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家长都非常的苦恼,不知道如何科学有效地去解决,下面就一起详细去了解一下宝宝脾气暴躁怎么去处理?才可以
有效地帮助,它们解决这种问题。
很多家长在遇到宝宝脾气非常暴躁的时候, 一般会选择用
呵斥甚至打骂的方法,其实这样的教育方式是不正确的,而且还可能会影响到宝宝的一个身心健康问题,所以说希望大家在面对这种问题的时候千万不能够粗暴对待。
冷处理是最有效的办法。
似乎有小子天生就会发脾气,傻赖,坐地上,这时大人一定不要着急,更别责骂,也不要去理会,先走开。
孩子见没人理会,过一会自然就好了,这时大人再加以正确引导,讲讲道理。
这种坏习惯最怕是老人惯的,它们一看到孩子生气,就会马上去哄,一坐地上,就会马上去抱,要什么就给什么,那就会促成孩子坏脾气的养成。
吃饭也尽量别追着,就算孩子走远了,大人尽量想法让它自己走过来再继续吃。
以上就是关于宝宝脾气暴躁的一些处理方法介绍,针对这种问题,希望每一个家长都应该关注,当然我们都希望宝宝可以健康快乐的成长,可是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我们也不能够盲目对待。
宝宝现在脾气特别大,该怎么办[004]
![宝宝现在脾气特别大,该怎么办[004]](https://img.taocdn.com/s3/m/9e84d36d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c8.png)
宝宝现在脾气特别大,该怎么办宝宝的脾气大可能会是许多父母头痛的问题。
特别是当宝宝无法自我控制情绪时,这可能会导致一些不良行为和健康问题。
宝宝的脾气大可能会有许多原因,如生理、心理和外部因素等,因此针对脾气大的宝宝治疗方法也将因孩子的不同情况而异。
本文将就宝宝脾气大的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进行阐述和探讨。
一、诊断宝宝的脾气大在治疗宝宝脾气大之前,首先需要完成一些必要的诊断步骤以确定孩子的状况。
最好让医生检查孩子的身体状况,以确保该问题不是由某种疾病、疼痛或不适引起的。
还可以与幼儿园老师、家庭医生或儿科医生交谈,了解孩子的行为表现是否与其他儿童相似。
请注意,脾气大只是大多数宝宝正常的行为之一,但如果孩子的情绪控制问题严重影响到其日常生活,这可能表明宝宝可能患有其他表现精神疾病,这是需要正式的医学评估和治疗的。
二、对宝宝的情绪和行为做出积极回应当宝宝的情绪和行为变化时,他们需要成人的支持和理解。
意识到孩子的感受并帮助他们学会处理情绪是非常重要的。
尽可能保持冷静,避免惩罚、挖苦或忽略孩子的情感。
当孩子试图表达自己的情感时,请告诉他们您关心他们的感受,并努力理解他们在表达自己的情感。
鼓励孩子正面表达情感,让他们说出自己的感受并给他们一个表达的平台。
当孩子表现出积极和合适的行为时,请赞美和奖励他们,这会帮助他们建立积极、健康的行为习惯和情感表达方式。
三、建立稳定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规律稳定的日常生活和睡眠规律是帮助孩子培养健康情感和体力的重要因素。
让孩子在家庭和学校中感受到一种稳定、可预测的环境,并且让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获得足够的身体锻炼和休息,有助于保持孩子情感和行为的稳定。
四、让孩子学会放松和自我控制通过让孩子学会放松和自我控制,有助于控制孩子在面对挫折和不满时的情感和行为反应。
为孩子提供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和冥想,教导他们如何管理情绪,使他们不会对外部刺激做出过度反应。
五、减少刺激刺激是导致许多宝宝脾气暴躁和情感稳定性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
孩子脾气暴躁家长应该怎么处理

孩子脾气暴躁家长应该怎么处理孩子脾气暴躁家长应该怎么处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情绪,而脾气暴躁也是一种正常的情绪,很多人会问孩子脾气暴躁怎么办?甚至还会问脾气暴躁是抑郁症吗?其实我们要做的不是担心这些问题,而是应该去寻找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然后对症下药。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孩子发脾气其实是一种心理需求的表现,他们对事物的认知不像成熟大人那样理性,他们只是凭借自己的情绪和兴趣来决定。
因此,当宝宝遇到挫折或是不舒服的时候,很自然的就通过发脾气来表达,比如摔东西或是拉妈妈的头发。
但是这样的行为只能是偶尔出现的情况,并不能作为宝宝惯有的一种习惯。
2岁、7岁、青春期前这三个年龄阶段的孩子脾气大两周岁左右的宝宝普遍存在一个心理成长过程,其表现为以自我为中心、有什么不顺心的事就发脾气、摔玩具,和小朋友闹别扭就挥起小拳头。
其实这些都是正常的,因为这是孩子在心理上的第一个反抗期,是几乎所有的宝宝在两周岁左右都会必经的一个成长过程。
只是有些宝宝表现的明显,有些不明显而已。
宝宝一点一点的长大,而随着他的成长,他受挫折的次数也逐渐的增多,宝宝乱发脾气的现象会逐渐的改善。
但是当孩子七八岁的时候坏脾气又来了。
其实孩子七八岁的时候是好奇心最强的阶段,他喜欢拆闹钟,近乎偏执地刨根问底,只是源于他内心强烈的求知欲。
青春期前的孩子,女孩在10~12岁左右,男孩在14~15岁左右,情绪波动也很大,往往会表现出易怒、抑郁、焦虑。
缺少爱的孩子脾气也大宝宝的成长环境也是一个重要的因素。
父母是宝宝的第一老师,爸爸妈妈的性格较暴躁、易怒,经常发生家庭战争,这些会给宝宝的心灵上造成伤害,也会使宝宝因为没有榜样作用而感到苦恼,在潜移默化中也会像爸爸妈妈一样在遇到困难、处理问题时采用简单暴力的方法。
在情感上感到饥饿的孩子,与他人沟通的能力都比较弱。
明明是想和小朋友表示友好,却不知怎么表达。
有的孩子为了引起爸爸妈妈和其他小朋友的注意,会故意做出一些表现异常现象,像咬人、打人、撒谎、哭闹等行为。
孩子犟嘴脾气暴躁怎么管教

孩子犟嘴脾气暴躁怎么管教1、孩子犟嘴脾气暴躁,最主要是因为孩子已经到了渴望得到尊重的年龄,但如果孩子的要求却经常不被允许,总是被家长说“不行”、“不可以”、“不能那样”,基于这个孩子会因得不到尊重而情绪不稳定,出现故意与家长作对、不听话的情形。
对于这个问题,您要理解孩子的成长特征,也要注意与孩子的沟通方式和情绪。
2、认真听完孩子的解释,作出积极引导。
家长不要采取高压政策,而是要对孩子有耐心,引导孩子用正确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而不是一味的“犟嘴”。
只有这样,才能让孩子感到“犟嘴”是一件很不好的事情,自己就会慢慢改进。
3、家长不要经常在孩子面前重复他犟。
有些孩子他在家长面前特别犟的时候,有些时候就是家里有很多人,然后孩子突然犟起来了,这个时候家长就会为了摆脱自己的尴尬,然后就喜欢和别人说“这个孩子就是这么犟,没有办法。
”但是家长说这样的话,不仅是没有让孩子改变,反而会让他更加坚持,而且这样时间长了。
孩子也会觉得他自己特别犟,长大以后他就会觉得这是他自己的样子,就不会想着去改变了。
4、家长们在平时尽量少对孩子发脾气,很多时候孩子的性格都是受到了家长的影响。
如果家长们总是发脾气的话,孩子们就会学家长。
所以,爱发脾气的家长们要改正。
孩子犟嘴脾气暴躁的原因1、打骂教育很多父母针对孩子的教育都很直接了当,孩子不听话总犟嘴?没关系,打一顿就好了,孩子学习成绩不好,总撒谎?没事,打一顿就好了,并且对于没有耐心的父母来说,更容易情绪失控,就会选择很极端的打骂教育。
2、家长的宠溺现在的社会中,独生子女太多了,这对于想要孩子的家庭来说,孩子就成了掌上明珠,家长对孩子的宠溺程度也没有了底线,不管孩子想要什么,家长一定会给孩子弄过来,如果家长没有满足孩子的要求,那么孩子就会一直无理取闹。
孩子喜欢跟家长顶嘴怎么办1、批评教育孩子切忌唠叨父母对孩子的不当言行,有责任作必要的提醒、忠告,乃至严肃的批评,但必须言简意赅,切忌一味重复,喋喋不休。
孩子叛逆暴躁怎么办?

孩子叛逆暴躁怎么办?1、找出孩子脾气暴躁的原因当孩子出现情绪不良的情况时,家长一定不能用打和骂的方式来处理,要多与孩子沟通,了解孩子发脾气的原因,耐心的与孩子解释这种做法的错误性,正确的引导孩子应该怎么做,这种教育方式比打和骂更加有效。
2、父母正确引导孩子多鼓励孩子,不要打骂孩子。
当孩子暴躁的时候,家长如果还打骂孩子,孩子的情绪受到刺激,情绪波动更大。
这个时候家长要换位思考,温柔开导孩子,鼓励孩子,安抚孩子的情绪,然后再给孩子讲道理,让孩子慢慢改变。
3、家长要加强自身修养的培养爸妈要教育孩子开阔心胸,心态平和,保持头脑冷静,不要斤斤计较,学会大度,忍让,同时爸妈也要给孩子做榜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
如果遇到事情爸妈也是急躁,沉不住气而发火,也会给孩子带来负面影响。
4、教孩子冷静、解决问题的能力生气了并没有什么用,生气了我们也要教孩子冷静,让孩子冷静下来才能去解决问题。
这句话相信很多人都懂,最好在孩子很早的时候就对他进行这方面的教育,早早地打预防针。
孩子叛逆暴躁的原因:1、青春期生理迅速发展孩子青春期时期,大脑结构和技能已趋于成熟,思维方式或视角已经超越童年期单一化的正向思维,向逆向思维、多向思维或发散思维等方面发展:性别意识、性意识的逐渐强化和建立,没劲儿逐渐形成了强烈的个性意思、独立意识和成人意识。
2、家长太唠叨中国家长总是给孩子立下许多规矩,一旦孩子触碰到自己的底线,就会无穷无尽地数落孩子,一次两次还是可以接受的,但是唠叨成为常态之后,孩子也会产生疲倦。
最终这样的唠叨只会毫无效果,因为孩子已经对父母的唠叨产生了免疫力,而且还出现了厌烦情绪,导致他们越来越不听话。
3、家长过于强势有些家长在进行教育的时候,总是会认为自己比孩子高人一等,凭借了自己丰富的人生经历,证明自己的观点都是正确的,所以总会告诉孩子应该做什么和不应该做什么,他们并没有走进孩子的内心,了解孩子的真正需求。
4、不相信孩子的能力孩子的成长是循环渐进的,不管是心智还是身体,他们在经历一些事情的时候总会面对困难,而父母担心他们无法完成任务,总是在一旁叮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宝宝脾气暴躁怎么办?宝宝爱发脾气是缺乏耐心的体现,而宝宝的耐心并非与生俱来。
婴儿没有多少耐心,这不仅正常,而且对他们的生存来说十分必要。
因为没有耐心,他才能及时向父母传达自己的信息,解决自己的各种需求。
只有在理解了因果关系之后,宝宝才能学会忍耐,而因果思维依赖于宝宝掌握时间与秩序之间的关系。
对婴儿来说,忍耐也许仅仅意味着等待2-3分钟,如果2-3分钟后他的需要还不能得到满足,他的哭声就会越来越大。
从儿童发展的角度看,婴儿期各种需要得不到满足可能给宝宝带来很多不良情绪,导致宝宝变得脾气暴躁。
到了2岁左右,宝宝开始逐步意识到自己的需要和主张,进入第一个“反抗期”。
这个阶段的宝宝汪汪让父母觉得特别有主意,好发脾气。
如果父母能够认识到他需求自我权利的需要,根据特定的情况给予宝宝适当的自由,同时制定明确而合理的行为规则,那么宝宝的反抗期就会顺利度过,宝宝的自我意识与独立能力也能得到顺利发展,亲子关系因此进入新的格局。
宝宝脾气大,个性强,这既可能是他心里发展的阶段性特征,也可能是他先天的行为倾向,还可能是父母和宝宝互动不良的体现。
主要起因于一下的原因:1、宝宝属于胆汁质气质有的宝宝由于先天神经系统的反应存在冲动、易激怒、活动水平高、不易转移等特点,因此也往往先得比别的宝宝更易发脾气。
爱发脾气的宝宝可能属胆汁质气质,即神经系统兴奋性很高,很热情,态度比较直率,精力旺盛,但是也很容易泄气。
这种气质类型的宝宝,在后天环境的影响下,如果收到良好的教育引导,会成为一个积极进取,开朗热情,蓬勃向上的人。
如果引导不当,也可能发展成急躁任性、爱发脾气的人。
2、父母教养方式欠妥当过分的溺爱也可能导致宝宝爱发脾气。
比如,当宝宝偶然发脾气时,父母可能因为宝宝还小,发脾气的小模样很可爱而表现出某种欣赏态度,那么宝宝发脾气的行为不仅得不到遏制,反而会因此一天天的滋长,并形成恶性循环。
一味地溺爱宝宝,无条件地满足他所有的要求(包括合理和不合理的要求),都会使宝宝形成“唯我独尊”,“我说了算”的心态。
一旦某一次要求没有得到满足,宝宝就会大哭大闹,而父母则往往在疼爱宝宝的心情中败下阵来,并作出妥协让步,从而更加助长了宝宝发脾气的行为习惯。
3、父母和宝宝之间的互动出现问题孩子“脾气坏”、难于控制也是父母与宝宝互动不良的表现。
触摸、摆弄、甚至用嘴尝尝喜欢的东西,这对于宝宝来说都是极为自然的行为,也是他们探索外部世界的主要方法之一。
出于对宝宝安全、健康等方面的考虑,父母可能会对宝宝的这种自然探索行为进行限制,如果父母处理的方式不正确,就会引发父母与宝宝之间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使宝宝的小脾气爆发出来。
4、父母的言行影响了宝宝无论宝宝多小,他的心也会极为敏感。
因此,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宝宝内心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
模仿是宝宝的天性,而父母是宝宝的第一任老师,因此,父母的言语、举止、性情、脾气、动作等等都会对宝宝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解决策略:1、用冷处理调控宝宝的坏脾气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一旦宝宝发脾气,立刻撤回对他的所有注意,并将宝宝抱到一个单独的房间或安静无人的角落,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独自哭闹或生气。
在宝宝停止哭闹或生气之前,任何人都不要理睬他,同时还要避免跟他有任何目光和身体的接触。
这种冷处理的方式可以让宝宝因为无趣而停止自己的行为。
2、引导宝宝逐步发展行为控制能力父母首先要为自己设定一个控制宝宝行为的范围,既避免放任自流,也要避免控制过多、过频,适当给予宝宝决定自己行为的机会。
父母可以给宝宝的日常行为制定一些明确、合理的规则,当宝宝能较好的遵守规则时要及时表扬和鼓励宝宝,而当宝宝出现消极行为时可采取处理或适当处罚的方法让他明白自己的错误。
父母还可根据宝宝的情况制定每日活动计划。
为他提供足够的认知、社会性想、刺激与活动的机会,减少宝宝违反规则或与父母发生冲突的机会,避免亲子消极互动的重复模式对宝宝产生不良影响。
3、控制自身情绪,给宝宝正面影响如果父母本身脾气比较暴躁,那就应该在宝宝面前尽力控制自己的暴躁情绪,避免当着宝宝的面大声争论或争吵,尽量以良好的行为方式给予宝宝一些正面的影响。
另外,父母对宝宝的态度要保持一致,当宝宝发脾气时,父母本身不要失去控制而与宝宝对着发脾气。
4、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父母平时要多关心宝宝,经常用抚摸、亲吻、微笑等来安慰宝宝,给予宝宝足够的安全感。
一旦宝宝明白父母对他的爱十分深厚,他就不会因为失去安全感而变得脾气暴躁,行为不可控制。
5、帮助宝宝理解时间,学会等待等宝宝稍微长大,能正确理解父母意图后,可以给他提供一些具体的线索,帮助他理解时间的概念,这样他就不会因为自己的要求没有及时得到满足而动怒。
比如,对宝宝说:“我们看完这本书,然后就去玩滑梯。
”这样宝宝就有了判断时间的标准,而不是依赖那些抽象难懂的几点钟来判断时间。
6、不要变相地助长宝宝的坏脾气当宝宝发脾气时,父母切忌反复用“别发脾气行吗?”“我们好好说,好不好?”等请求式的语言来哀求宝宝。
更不能为了及时制止宝宝发脾气的行为许下不合理的承诺。
这些做法可能在短时间内缩短宝宝不愉快的时间,但是同时也错误的强化了宝宝通过发脾气控制成人的行为倾向。
父母对宝宝发脾气行为的调控应该按照宝宝身心发展的水平提出要求,既不能因为要求过高而引发亲子冲突,也不能为了避免冲突而一味地迁就宝宝。
教育宝宝一定要坚持固有的原则,即便宝宝不停地哭闹、在地上打滚或者抓挠大人,父母也要硬下心来坚持到底,对宝宝发脾气的行为不予理睬,等宝宝情绪平静下来后,再给他将道理。
坚持几次,宝宝就会聪明地意识到发脾气确实毫无用处。
7、转移宝宝注意力当小宝宝发脾气的时候,因为他还不懂道理,因此,父母可以尝试用各种方法转移宝宝注意力,比如给宝宝新鲜的玩具、用品,和宝宝一道做些小游戏(蒙上脸藏猫猫等),当宝宝像小老虎一样吼叫时,妈妈可以学猫咪(或其他)叫,不仅可以吸引宝宝的注意,还能使宝宝多学一些本领。
还可以将宝宝抱到另外一个环境,变化的环境可以有效地吸引宝宝注意力,让他从恶劣没得情绪里挣扎出来。
8、柔滑宝宝性格个别宝宝属于天生的“怪脾气”,性格生来就比较火爆。
对这类宝宝,父母平时可以故意用较慢的速度和他说话,经常哼些缓慢柔美的曲调给他听,以达到柔化宝宝性格的目的。
需要注意的是,无论如何父母都不能以急对急,火上浇油。
这样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导致宝宝的脾气越来越坏。
9、分清原因区别对待宝宝的坏脾气宝宝发脾气的原因可能很多,有的时候可能因为宝宝身体原因,比如宝宝总是在饭后或是从睡梦中惊醒而哭闹、发脾气,那说明宝宝可能存在健康方面的原因,应该尽早带宝宝去看医生确诊。
暴躁行为一:喜欢打人心理分析:这是孩子成长中的必经阶段,通常在两岁左右开始出现。
但是,虽然这是正常现象,我们却不能忽视他们在这种行为中表现出来的攻击性和侵略性。
我们应该告诉孩子打人是不对的,并且帮助他学会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绪。
不当处理:为了当即制止他的打人行为,我经常对他说:“如果你再打小朋友,我们现在就走,不让你在这儿玩了!”但是后来我发现,类似的话就相当于告诉他下一次遇上麻烦的时候还是可以这样做。
因为在孩子听来,我好像再说:“继续吧,直到你被妈妈带走为止”,但这并不是我想要的结果。
更好的处理办法:首先,决不让孩子逃脱打人应该受到的惩罚。
当他打小伙伴或者是打我的时候,我马上就把他拉开,并且告诉他:“不许打人!打人很疼!”然后重申关于不许打人的规则,并且带他离开当时的情境。
比如说,如果我们会马上离开活动场,或者把孩子从这个房间领进另一个房间——也许是走廊。
重要的是,打人的事件到这里并没有结束。
如果他是为了争抢一个玩具而打小朋友,我就会把那个玩具还给对方。
让孩子明白,打人并不能实现目的。
如果他希望玩小朋友的玩具的话,最好通过平和的表达方式。
暴躁行为二:哭哭啼啼心理分析:孩子之所以哭哭啼啼,因为这一招确实奏效。
因为每个父母都会对孩子的啼哭很紧张,所以孩子也就越发善于使用这个独门武器——在他们需要的时候,通过啼哭来引起我们的注意。
不当处理:当孩子以普通的音量、平和的方式表示意愿的时候,如果我当时很忙、很累,或者必须处理其他更着急的事情,我通常就当听不见或者索性拒绝他。
但是那样做的后果,基本都是他接下来的大声啼哭。
于是,我只能暂停所有的事情,去看看他到底怎么了。
更好的处理办法:简单地告诉你的孩子:“我不听哭声。
如果你好好说话,我可以考虑满足你的要求。
”我这样说,也会真的按照自己说的,好好去听孩子的需求,然后再好好考虑一下同意或者拒绝他的理由。
如果确实应该拒绝,我还会简要地告诉他为什么,这样既能让他明白原因,也让他感觉到大人没有应付他。
那样,虽然他还是会不高兴,但是至少不会再啼哭了。
暴躁行为三:发脾气心理分析:两三岁的小孩子很难用语言表达他们的不满,所以当他们感觉到愤怒、恐惧或者有什么令他不满意的时候,他们就会通过愤怒、喊叫或者其他的过激行为表达自己的感受。
等到再长大一些,到了四五岁,孩子们就通常是有所图谋地使用发脾气这个手段了,当他们的某种愿望得不到满足的时候,发脾气是表达不满的最淋漓尽致的方式。
当然,在孩子累或饿到极点的时候,他们也会借题发挥地闹一闹。
不当处理:每到这种情况发生的时候,我经常一下子就被孩子激怒。
于是我可能会回馈给他同样的喊叫、推搡,甚至把他夹在胳膊下面狠狠地在他屁股上打几巴掌。
现在看来,越到这种剑拔弩张的时候,我的反应越应该相反——尽最大可能保持平静和常态。
因为事实是如果在他发脾气的时候我也跟着大声吼叫,等于就是在手把手地教给他这种不好的行为。
所以到了后来,我基本能够要求自己发现情绪有些失控的时候,就让自己深呼吸,默默数数,要求自己冷静下来。
更好的处理办法:当孩子死活不愿意做某件事,或者是因为被我拒绝而显得十分沮丧的时候,我总是尝试着带上一些感情跟他说话。
比如说他因为我不允许他在饭前吃曲奇而暴跳如雷的时候,我会耐心等待他安静下来,然后温和地对他说:“妈妈知道你特别想吃,也知道你现在很不高兴。
但是因为我们马上就要吃饭了,我曾经说过,饭前半小时之内不可以吃点心。
其实妈妈已经在饭后准备了好吃的蛋挞,如果你好好吃饭的话,到时候就能多吃一个。
”我发现,这是一种能够控制情绪的说话方式.采用适当的教育方法一、移情教育。
所谓的移情教育就是设身处地地为别人着想。
日常生活中,爸爸妈妈要做好典范作用,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
比如让宝宝体验小朋友拿到最小苹果时的心情。
移情教育能让宝宝在与同伴的交往中变得更友好,更谦让。
二、阳性强化法。
阳性强化法认为在一种行为之后马上给予奖赏强化,这种行为就会增强。
当孩子关心别人做出谦让的时候,家长要及时给予表扬,认同宝宝的表现。
采取多赞扬的方法,让他体验其中的快乐。
三、消退法。
消退法是对某些强化不良行为的因素予以消除,以达到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