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患者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手术室患者手术后管理制度

手术室患者手术后管理制度

手术室患者手术后管理制度
1.手术结束后,手术室护士对实施麻醉的所有病人进行术后患者管理,根据病人情况随访。

2.护士密切观察患者术后的病情变化,根据术后医嘱将护理要点和护理情况准确、及时、客观记入护理记录中。

注意是否有并发症发生,若发生应及时报告医师积极处理,并记录。

若发生术后并发症,医护人员除及时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外,应及时报告病人及家属,取得理解和配合。

3.如病人需送至病房或重症监护室,巡回护士和麻醉医生共同与病房或重症监护室的医护人员进行床旁交接,包括患者的生命体征、输液的情况、术中动静脉穿刺部位情况、其他管道的标识及管理情况、伤口情况及患者皮肤情况,神志情况、确认患者苏醒并记录。

同时与病房值班护士交接引流物和其它放置物(填塞物)的名称,放置部位,并提醒交待术后注意事项。

4.手术室护士在术后1-3天对手术患者进行术后随访。

针对患者生命体征、手术切口情况、各类导管情况、全身皮肤情况及活动情况做术后评估并记录,必要时与管床护土沟通,并进行术后健康宣教、康复指导等。

【流程】。

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

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

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手术室管理及规章制度「篇一」手术室消毒隔离制度1.手术室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各区域间标志明确,贴合功能流程。

2.进入手术室要换工作衣,戴帽子、口罩、换鞋,外出时必须更换外出衣及外出鞋。

3.手术器具及物品必须一用一灭菌,能压力蒸气灭菌的应使用高压蒸汽灭菌;油、粉、膏等首选干热灭菌;不耐热物品如:各种导管、精密仪器、人工移植物等可选用低温灭菌法。

4.麻醉用具应定期清洁、消毒,接触病人的用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严格遵守一次性医疗用品的管理规定。

5.洗手刷应一用一灭菌。

6.医务人员必须严格遵守消毒灭菌制度和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7.严格执行卫生、消毒制度,必须湿式清洁,每周固定卫生日。

8.严格控制参观人员,手术间尽量减少流动人员,减少手术间开关门的次数。

9.隔离病人手术通知单上注明感染情景,严格隔离管理,术后器械及物品双消毒,标本按隔离要求处理,手术间严格终末消毒。

10.手术废弃物品放入黄色垃圾袋内,封闭运送,无害化处理。

供应室消毒隔离制度1.布局合理,污染区、清洁区、无菌区三区划分清楚,路线及人流、物流由污到洁,强制经过,不得逆行。

2.根据各房间的功能、大小等特点,选用有效的消毒方法,确定消毒时间,同时要做好消毒效果的监测。

3.无菌区工作人员应严格遵守无菌规则,室内门窗及无菌柜要洁净无尘,每一天上班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物体表面和地面,然后空气消毒,定期做空气培养,记录监测结果。

4.灭菌合格物品应有明显的灭菌标志和日期,专室专柜存放,在有效期内使用。

一次性使用无菌医疗用品,拆除外包装后,方可移入无菌物品存放间。

5.下收下送车辆,洁污分开,每日清洗消毒,分区存放。

6.洗涤间工作完毕后,将洗涤池内外刷洗干净,清理滤水杂物,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池内外,地面及近地墙面。

7.各区域清洁用具应区分,用后消毒处理后备用。

产房消毒隔离制度1.产房非限制区、半限制区、限制区划分明确,标志明显。

2.所有人员进入产房必须穿工作服,戴工作帽、口罩及换鞋。

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管理制度为了确保手术患者的护理安全,提高护理质量,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特制定本制度。

一、护理安全管理组织1. 成立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由护士长担任组长,负责组织、协调和监督护理安全管理工作。

2. 小组成员包括各病区护士长、护理骨干及相关部门人员。

3. 护理安全管理小组的主要职责:(1)制定和实施护理安全管理制度;(2)定期组织护理安全培训和教育;(3)开展护理安全自查和隐患排查;(4)对护理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5)提出护理安全改进措施和建议。

二、护理安全管理内容1. 患者身份识别(1)在患者入院时,由责任护士负责核对患者身份信息,确保患者信息的准确性;(2)在手术过程中,护士需多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包括床号、姓名、住院日期等;(3)在给药、输液、输血等治疗过程中,护士需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4)使用手腕带、床头卡等工具,方便护士随时核对患者身份。

2. 手术安全(1)护士需在手术前与手术医生、麻醉师共同核对患者信息,确保手术安全;(2)护士需在手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护士需在手术后与病房护士共同交接患者,确保患者安全返回病房。

3. 用药安全(1)护士在给药前需再次核对患者身份信息、药物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等;(2)护士需在给药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护士需在给药后记录用药情况,包括患者反应、给药时间等。

4. 输血安全(1)护士需在输血前核对患者血型、交叉配血结果等;(2)护士需在输血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3)护士需在输血后记录输血情况,包括患者反应、输血时间等。

5. 设备安全(1)护士需定期检查医疗设备,确保设备正常运行;(2)护士需在给患者使用设备前,向患者解释设备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3)护士需在患者使用设备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反应,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三、护理安全管理措施1. 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教育,提高护理人员的安全意识;2. 定期开展护理安全自查和隐患排查,及时发现和整改安全隐患;3. 建立护理安全事件报告制度,对护理安全事件进行调查和处理;4. 建立护理质量监控体系,定期对护理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5.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提高患者对护理安全的认知。

手术室患者管理制度

手术室患者管理制度

手术室患者管理制度
一、目的
帮助手术患者解除思想顾虑,使手术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手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各临床手术科室、手术室。

三、职责
1、临床科室护理人员术前一日按医嘱进行手术野皮肤准备。

2、临床科室护理人员负责送患者到手术室。

3、该患者的巡回护士负责接待手术患者。

4、手术中,巡回护士负责监护患者,防止患者坠床,以及术中治疗、护理。

5、手术完毕后,巡回护士负责患者伤口包扎、保暖,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及麻醉师连同手术医生一起送回病房。

四、工作程序
1、手术前由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做好备皮和清洗工作(注意勿损伤皮肤,勿使患者受凉),按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如插胃管、灌肠、停留尿管等。

有假牙者卸下假牙,入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小便,备齐病历、X光片,特殊用药、用物随患者一起送入手术室。

2、全麻及神智不清的手术患者或儿童,应束缚在手术台上,防止发生坠床,根据手术需要固定好体位,使手术野暴露良好。

注意手术患者舒适,避免受压部位损伤
3、手术中,巡回护士负责监护患者,注意手术患者输液是否通畅,衔接好术中所用的电器,及时供应术中需要的特殊器械,在关闭体腔前与洗手护士仔细清点纱布、器械、缝针等,与术前数目完全相同后,才能关闭体腔。

4、手术完毕后,巡回护士负责患者伤口包扎、保暖,由手术室护工、麻醉师、手术医师送回病房。

门诊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4篇)

门诊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4篇)

门诊手术室工作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为了提高门诊手术室的工作质量和效率,提升医院门诊手术服务的水平,制定本管理制度。

本制度适用于医院门诊手术室的所有人员。

第二章门诊手术室的职责1. 门诊手术室的主要职责是承担医院的门诊手术工作,对需要进行小型手术的患者提供手术服务。

2. 门诊手术室要保障患者的手术安全,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确保手术的顺利进行。

3. 门诊手术室要积极与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做好手术的前后工作。

第三章门诊手术室的管理人员1. 门诊手术室的管理人员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护士长等。

2. 主任医师负责门诊手术室的日常工作管理,包括手术的安排和监督。

3. 护士长负责门诊手术室的护理工作管理,包括患者的护理和术后恢复。

第四章门诊手术室的工作流程1. 门诊手术室接到病人手术申请后,将进行病人的初步评估,并安排手术时间。

2. 手术前,门诊手术室将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包括准备必要的手术器械和药品等。

3. 手术时,门诊手术室将根据手术需要,配备必要的医护人员,并确保手术的安全进行。

4. 手术后,门诊手术室将做好患者的术后护理和康复工作,确保患者能够尽快康复出院。

第五章门诊手术室的工作要求1. 门诊手术室的医务人员要具备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够胜任各种门诊手术工作。

2. 门诊手术室的护理人员要具备扎实的护理知识和技能,善于与患者沟通,能够提供良好的护理服务。

3. 门诊手术室的管理人员要具备良好的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合理安排手术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4. 门诊手术室的所有人员要遵守行业的职业道德和规范,保护患者隐私,严守医疗纪律。

第六章门诊手术室的质量控制1. 门诊手术室要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定期对手术工作进行评估和改进。

2. 门诊手术室要与医院其他相关部门合作,开展医疗质量的监测和评估工作。

3. 门诊手术室要积极参加相关学术研讨会议和培训活动,不断提高医疗技术和管理水平。

第七章门诊手术室的安全管理1. 门诊手术室要加强手术现场的管理,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

手术患者管理制度

手术患者管理制度

手术患者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目的和依据为了规范手术患者的管理,提高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的安全和权益,依据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医院的管理要求,订立本手术患者管理制度。

第二条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医院内的全部手术科室和手术室,以及参加手术患者管理工作的医务人员和相关工作人员。

第三条定义1.手术患者:指需要进行手术治疗的病患。

2.手术科室:指负责手术患者的手术前评估、手术布置和手术后管理的科室。

3.手术室:指负责手术患者手术操作的特殊区域。

第二章手术患者管理第四条术前评估1.手术科室应对每位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前评估,包含病史、体检、试验室检查等内容,以确保手术患者的手术适合性和手术风险评估的准确性。

2.手术科室应建立手术患者病历档案,并将相应的评估结果和相关医嘱进行记录和归档。

第五条手术布置1.手术科室应依据手术患者的病情和手术紧急程度,合理布置手术时间和手术室资源,确保手术患者的既定手术计划能够及时进行。

2.手术科室应将手术布置通知患者和家属,并告知有关注意事项和准备工作。

第六条手术准备1.手术科室应依照手术布置,提前做好手术准备工作,包含术前洗净、手术器械准备、手术室消毒等,确保手术环境卫生和手术器械的无菌状态。

2.手术科室应确保手术室设备的正常运行,并定期进行巡检和维护,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第七条手术操作1.手术室应依照手术操作规范,进行手术操作,确保手术过程的安全和有效。

2.手术室应加强手术操作的监控和记录工作,包含手术器械使用情况、麻醉药品使用情况等,以备案和追溯使用情况。

第八条术后管理1.手术科室应对手术患者进行全面的术后管理,包含术后察看、药物治疗、伤口护理等,以确保手术患者的术后恢复和安全。

2.手术科室应定期进行术后随访,并依据术后复查结果,及时进行再次评估和治疗。

第九条术后报告1.手术科室应依照医院相关制度和要求,对手术患者的手术情况进行及时的报告和记录。

2.手术科室应将手术患者的术后病历档案进行整理和归档,确保病历档案的完整性和安全性。

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

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制度1、明确手术患者安全管理内容和职责,制(修)定患者安全管理制度、规范、应急预案标准并适时更新;制定落实手术患者年度安全目标。

2、手术室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加强联系,密切合作,以患者为中心,保证患者围手术期各项工作的顺利进行。

3、建立手术安全核査、切口标识、患者身份识别、患者交接制度,与临床科室等有关部门共同实施,确保手术患者、部位、术式和用物的正确。

4、加强手术患者体位安全管理,安置合适体位,防止因体位不当造成手术患者损伤。

5、建立并实施手术中安全用药制度,落实《临床输血技术规范》,加强特殊药品的管理,指定专人负责,防止用药、输血出现差错。

6、建立并实施手术物品清点制度,防止异物遗留于病人体腔,保证患者安全。

7、加强手术室感染管理,落实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规章制度和工作规范,并按照医院感染控制原则设置工作流程,降低发生手术室感染的风险。

8、手术室使用仪器设备应当严格遵照产品使用说明书、操作规范,防止意外造成患者损伤。

9、做好手术、麻醉意外抢救应急预案,确保抢救设备、药品处于完好备用状态。

10、注意环境安全,妥善保管和安全使用易燃易爆设备、设施及气体等,做好火灾防范与应急预案,定期组织学习消防安全知识,确保人人能正确使用消防器材,掌握消防安全知识。

11、监督手术团队人员严格按照手术分级管理制度实施手术。

12、严格按照病历书写规范书写医疗、护理文书。

13、建立手术标本管理制度,规范标本保存、登记、送检流程,有效防止标本差错。

14、营造积极的医疗安全文化,将构建手术患者安全文化纳入科室发展建设总体目标,统筹规划,营造积极的患者安全文化氛围。

15、应用新技术、新方法提高患者安全管理水平,为患者安全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16、鼓励患者参与自身的安全活动,加强医患合作,引导患者及家属主动咨询和报告自身情况。

手术室患者手术中管理制度

手术室患者手术中管理制度

手术室患者手术中管理制度1.患者进入手术间后,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共同对患者实施核查,按照《手术安全核查表》依次核对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病案号)、手术方式、知情同意情况、手术部位与标识、麻醉安全检查、皮肤是否完整、术野皮肤准备、静脉通道建立情况、患者过敏史、抗菌药物皮试结果、输血备血情况、假体、体内植入物、影像学资料等内容,填写《手术安全核查表》。

2.巡回护士配合麻醉医生实施麻醉,根据手术需要建立静脉通道,根据手术需要及患者舒适原则安置适合的手术体位。

器械护士开启无菌包及所需用物,提前洗手上台,铺好无菌器械桌。

巡回、器械护士共同清点器械、纱布、缝针、物品等,及时准确记录,并签名。

3.手术开始前,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共同核查患者身份(姓名、性别、年龄)、手术方式、手术部位与标识,并确认风险预警等内容。

巡回护士与器械护士共同向手术医生、麻醉医生报告手术物品核查情况。

4.巡回护士协助手术人员消毒铺巾,调整灯光,穿好手术衣,做好手术准备。

5.准备切开皮肤前,手术医生、麻醉医生、巡回护士共同遵照“手术风险评估”制度规定的流程,实施“timeout",再次核对患者身份、手术部位、手术名称、麻醉分级等内容,正确记录。

6.器械护士主动配合手术医生进行手术,监督术中无菌操作情况,及时补充术中所需,管理台上器械及物品,确保术中用物清点无误,防止异物遗留体腔,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巡回护士密切观察病人生命体征,及时处理各种紧急情况,满足术中所需,做好手术记录。

7.关闭体腔前、后,手术结束前,巡回护士与洗手护士共同清点用物,及时记录。

巡回护士协助手术医生包扎伤口,完善手术记录。

8.患者离开手术室前,巡回护士、手术医生、麻醉医生三方共同核对患者身份、手术方式,术中用药、输血,清点手术用物,确认手术标本,检查皮肤完整性、动静脉通路、引流管,确认患者去向等内容,准确记录,并签名。

9.手术结束后,巡回护士与麻醉医师送患者回病房或ICU,对患者一般情况、各种引流管、皮肤情况和患者物品等进行交接,签字确认后方可离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手术室患者管理制度
一、目的
帮助手术患者解除思想顾虑,使手术患者能很好地配合手术,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二、适用范围
各临床手术科室、手术室。

三、职责
1.临床科室护理人员术前一日按医嘱进行手术野皮肤准备。

2.临床科室医护人员负责送患者到手术室。

3.该患者的巡回护士负责接待手术患者。

4.手术中,巡回护士负责监护患者,防止患者坠床,以及术中治疗、护理。

5.手术完毕后,巡回护士负责患者伤口包扎、保暖,由手术室护理人员及麻醉师连同手术医生一起送回病房。

四、工作程序
1.手术前由临床科室护理人员做好备皮和清洗工作(注意勿损伤皮肤,勿使患者受凉),按需要做好术前准备,如插胃管、灌肠、留置尿管等。

有假牙者卸下假牙,入手术室前嘱患者排空小便,备齐病历、X光片,特殊用药、用物随患者一起送入手术室。

2.全麻及神智不清的手术患者或儿童,应束缚在手术台上,防止发生坠床,根据手术需要固定好体位,使手术野暴露良好。

注意手术
患者舒适,避免受压部位损伤。

3.手术中,巡回护士负责监护患者,注意手术患者输液是否通畅,衔接好术中所用的电器,及时供应术中需要的特殊器械,在关闭体腔前与洗手护士仔细清点纱布、器械、缝针等,与术前数目完全相同后,才能关闭体腔。

4.手术完毕后,巡回护士负责患者伤口包扎、保暖,由手术室护士、麻醉师、手术医师送回病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