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诊疗指南
白癜风 病情说明指导书

白癜风病情说明指导书一、白癜风概述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黏膜疾病,临床表现为白斑或(和)白发,可发生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严重时可影响容貌美观。
任何年龄均可发病,肤色深人群比肤色浅人群发病率高。
本病具体病因尚不完全清楚,可采用药物治疗、光疗、移植治疗、脱色治疗等方法医治。
英文名称:vitiligo其它名称:无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 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遗传有关发病部位:皮肤常见症状:白斑、白发主要病因:黑素细胞被破坏引起色素脱失所致检查项目:体格检查、自身抗体检测、病理学检查、Wood 灯检查、皮肤镜检查、皮肤共聚焦显微镜检查重要提醒:部分白癜风患者,病情顽固,治疗存在困难,部分患者治疗后还可出现病情反复或疾病复发等情况。
临床分类:根据皮损范围和分布将本病分为节段型、非节段型、混合型及未定类型4型。
1、节段型具有儿童易发、早期毛囊受累及白发形成、病情在进展后期相对稳定的特点。
白斑多沿某一皮神经节段单侧分布,完全或部分匹配皮肤节段,少数呈双侧或同侧多节段分布。
2、非节段型是最常见的白癜风类型,白斑通常对称出现在身体两侧,常见部位包括手背、手臂、膝盖、肘部、足部及眼周和口周皮肤等。
包括散发型、泛发型、面肢端型和黏膜型。
(1)散发型:白斑≥2片,面积为1~3级。
(2)泛发型:白斑面积4级(>体表面积的50%)。
(3)面肢端型:白斑主要局限于头面、手足,尤其好发于指(趾)远端及面部腔口周围,可发展为散发型、泛发型。
(4)黏膜型:白斑分布于2个或以上黏膜部位。
3、混合型1~2年内出现节段型与非节段型并存。
4、未定类型单片皮损,白斑面积小于体表面积的1%,就诊时不能确定为节段型或非节段型。
二、白癜风的发病特点三、白癜风的病因病因总述:黑素细胞可产生黑色素,而黑色素可赋予皮肤、头发和眼睛颜色。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
白癜风是一种与色素细胞损伤有关的慢性皮肤病,其治疗方法多样,包括药物治疗、光疗和手术治疗等。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局部激素治疗:在患处涂抹液体或霜状激素药物,可以抑制炎症反应,促进色素沉着。
2. 光疗:包括暴露于日光下、紫外线B(UVB)治疗和窄带紫外线B(NB-UVB)治疗等,可刺激色素细胞活性,促进色素沉着。
3. 光敏剂治疗:通过口服或外用光敏剂,再在患处照射特定波长的UVA光,可激活色素细胞。
4. 外用制剂:如角质软化剂、色素修复剂等,可改善皮肤状态,促进色素生成。
5. 手术治疗:包括皮肤移植、激光治疗、微针刺激、色素植入等,可在一定程度上恢复色素细胞功能。
6. 中医中药治疗:中医药治疗白癜风已有悠久历史,其中包括中药内服和中药外用等方法。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病情和治疗效果可能不同,因此最好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选择适合自己的治疗方法。
而且,白癜风是一种慢性疾病,治疗过程可能需要时日,患者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同时做好日常皮肤保护工作。
新版白癜风诊疗指南解读及应用_概述及解释说明

新版白癜风诊疗指南解读及应用概述及解释说明1. 引言1.1 概述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色素脱失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关于白癜风的诊断和治疗也在不断更新。
本文旨在解读和应用最新版本的白癜风诊疗指南,对指南内容进行概述和解释说明。
通过了解新版指南以及其中提到的治疗方法、检查手段等,我们能更全面地认识白癜风,并落实到临床实践中。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按以下结构展开讨论:第2部分:新版白癜风诊疗指南解读及应用- 解读新版指南:介绍如何理解和阅读最新版本的白癜风诊疗指南。
- 指南内容概述:总结新版指南中所包含的主要内容,包括叙述病因、分类特征等方面。
- 指南的重要意义:探讨新版指南对临床实践以及对患者健康管理带来的意义。
第3部分:白癜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白癜风的病因与发病机制简介:介绍引起白癜风的可能原因和发病机制,为后续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白癜风的临床表现与分类特征:详细描述患者在皮肤、毛发等方面出现的临床特征,并对其进行分类与鉴别。
- 白癜风的辅助检查与鉴别诊断方法:列举常用于辅助判断和明确诊断的检查手段以及其他可能存在的类似皮肤疾病,以避免误诊。
第4部分:新版指南对白癜风治疗方案的更新和解析- 医学治疗方法的综述及更新点简介:总结医学领域目前可用于治疗白癜风的主要方法,并强调新版指南在这方面有哪些更新内容。
- 外用治疗药物推荐与使用技巧分析展望:评估和建议外用药物在治疗过程中的应用方式、适应人群等方面。
也对未来外用药物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 内服治疗药物推荐与使用技巧分析展望:分析内服药物在白癜风治疗中的应用情况,并对其优势、不良反应等进行评估。
同时,对未来该领域的发展提出展望。
第5部分:结论- 对新版指南进行总结归纳:概括新版指南所阐述的重点内容和观点。
- 对于新版指南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和展望:探讨如何将新版指南运用到实际临床工作中,为患者提供更准确、有效的诊断和治疗方案。
治疗白斑方案

治疗白斑方案第1篇治疗白斑方案一、背景白斑病,又称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色素脱失性皮肤病。
病因为黑色素细胞功能减退或丧失,导致皮肤、毛发、粘膜等部位出现色素脱失。
为帮助患者有效治疗白斑,提高生活质量,依据相关法规和临床实践,特制定本治疗方案。
二、目标1. 缓解患者白斑症状,促进色素再生。
2. 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心理负担。
3. 遵循合法合规原则,确保治疗方案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三、治疗原则1. 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病情、合并症等因素,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2. 综合治疗:采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等多种方法,提高治疗效果。
3. 规律治疗:患者需遵循医嘱,按时按量用药,定期复诊,确保治疗效果。
四、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1)内服药物:补充微量元素、维生素及调节免疫等药物,如硫酸锌、叶酸、维生素B群等。
(2)外用药物:使用激素类、钙调磷酸酶抑制剂、光敏剂等药物,如曲安奈德、他克莫司、补骨脂素等。
(3)中药治疗:根据患者体质和病情,选用具有养血润燥、活血化瘀、疏风解毒等作用的中药。
2. 物理治疗:(1)光疗:采用窄谱紫外线B(NB-UVB)照射,每周2-3次,根据患者皮肤类型调整照射剂量。
(2)激光治疗:采用脉冲染料激光、Q开关激光等,刺激黑色素细胞生长。
(3)其他物理治疗:如308准分子激光、红外线治疗等。
3. 心理治疗:(1)开展健康教育,让患者了解白斑病的基本知识,消除恐惧和焦虑心理。
(2)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患者建立良好的心态,积极配合治疗。
(3)鼓励患者参加社交活动,增强自信心,提高生活质量。
4. 生活方式调整:(1)保持良好的作息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
(2)合理饮食,多摄入富含微量元素、维生素的食物,如坚果、绿叶蔬菜、水果等。
(3)避免暴晒,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
(4)戒烟限酒,减少对皮肤的刺激。
五、监测与评估1. 定期复诊,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2. 评估治疗效果,包括症状缓解、色素再生、生活质量等方面。
白癜风的诊疗及护理

白癜风的诊疗及护理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后天性皮肤黏膜色素脱失性疾病。
病因不明,一般认为与自身免疫、遗传、表皮黑素细胞异常等有关。
男女均可发生,年龄不限,15~30岁尤为多见,全身任何部位均可发生,暴露部位如头面部、手背,以及受摩擦部位如腰带部位较易发生。
本病不影响患者身体健康,但影响容貌,可造成心理和精神巨大负担。
【主要表现】主要表现为局部皮肤色素脱失,呈乳白色,从数毫米至几十厘米不等,形态不一,常为圆形、椭圆形、不规则形等;数目不等,可单个或多发性皮损,白斑境界清楚,有的白斑中可见到正常皮岛。
白斑处毛发也可变白,黏膜部位,如口唇、gui 头等可累及。
部分患者有明显的季节性,春末夏初明显加重,冬季可静止或减轻,有的皮损可有发展期和静止期交替。
皮损一般无任何自觉症状,极少数患者可有局部瘙痒。
【治疗与护理】(1)光治疗:补骨脂素内服或外搽后用长波紫外线或日光照射,可增加黑素细胞密度,使黑素合成增加。
一般可口服8-甲氧补骨脂素,初始成人剂量10毫克/次,1次/日,渐增至20~40毫克/日,口服2小时后,照射日光或用长波紫外线照射,初照10~15分钟,然后根据皮肤耐受能力每次增加5分钟,直至30分钟,最多不超过1小时,每周治疗2~3次。
巩固治疗期间每周1次,照射时间为30分钟。
(2)局部治疗:可选用8-甲氧补骨脂素酊或0.1%补骨脂素酊,外涂白斑,1~2小时后日光或长波紫外线照射,初照30秒钟至1分钟,然后每周增加1分钟,出现慢性红斑反应时,不再增加照射时间。
(3)中成药治疗:可用白驳丸,成人剂量5克/次,2~3次/日,口服;或消斑丸6克/次,2~3次/日,口服。
(4)手术治疗:局限性病变可进行表皮移植,效果尚可,但有再生色素颜色不均匀现象。
方法有钻孔移植、小片移植、负压吸引水疱移植等。
(5)护理措施:①注意保护皮肤,避免外伤及日光直射。
②保持精神愉快,避免精神紧张,合理调节饮食。
白癜风治疗方案

白癜风治疗方案白癜风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病,特征是皮肤出现无色或白色斑块。
它是由于皮肤中的黑色素细胞减少或缺乏而导致的。
白癜风不会引起身体不适或其他身体健康问题,但它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对于白癜风的治疗方案,既需要控制病情的进展,又要关注患者的心理健康。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白癜风治疗方案:1. 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白癜风常用的治疗方法之一。
目前常用的药物治疗包括外用药和口服药。
外用药主要是通过涂抹在患处来恢复皮肤的黑色素细胞功能。
常用的外用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免疫调节剂、维生素D类药物等。
口服药物则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功能来治疗白癜风。
常用的口服药物包括免疫抑制剂、免疫调节剂等。
需要强调的是,药物治疗需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并密切观察并报告任何副作用。
2. 光疗治疗光疗是利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患者的皮肤,以刺激黑色素细胞功能的恢复。
常用的光疗包括紫外线A疗法(PUVA)和窄波紫外线B疗法(NB-UVB)。
这些光疗方法通常需要在医院或诊所进行,且需要多次疗程以达到最佳疗效。
光疗的副作用可能包括晒伤、皮肤干燥和敏感等,因此在进行光疗前应咨询医生并注意防晒措施。
3. 外科治疗外科治疗是一种治疗白癜风的手段,在暂时没有明确疗效的情况下,可能是最有效的方法之一。
外科治疗包括皮肤移植、植皮法和纹身法等。
这些方法需要通过手术将健康的皮肤移植到患处,以促进色素的生成。
外科治疗风险较高,需要在充分考虑后由医生决定。
除了以上几种治疗方案,一些辅助治疗方法也可以帮助患者改善病情:1. 营养调理合理的饮食对白癜风的治疗非常重要。
患者应注意摄入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尤其是维生素B12、叶酸和铜的摄入对于皮肤色素的生成起着重要作用。
此外,一些食物可能会对患者产生负面影响,如某些海鲜和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患者需避免食用。
2. 心理治疗白癜风可能会对患者的心理和情感状态产生负面影响,因此,心理治疗对于改善患者的心理健康非常重要。
白癜风最有效治疗方法

白癜风最有效治疗方法
白癜风的治疗方法因个体情况和病情的不同而有所差异,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治疗方法:
1. 局部药物治疗:常用的局部药物包括激素类药物和免疫调节药物。
例如,可使用顺应性激素、外用类固醇药膏、光敏剂等。
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恢复患处的色素。
2. 光疗:光疗是使用特定波长的紫外线照射治疗,有助于激活色素细胞功能和增加黑色素的产生。
常见的光疗包括紫外线B疗法(UVB)和窄谱紫外线B疗法(NB-UVB)。
3. 激光治疗:激光治疗可以选择性地破坏患处的色素细胞,促进新的色素细胞生成。
常见的激光治疗包括激光硬化和激光脉冲。
4. 联合治疗:有时,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情况综合使用多种治疗方法,以增加治疗效果。
例如,将局部药物治疗与光疗或激光治疗结合使用。
5. 免疫调节剂:对于一些严重病情或广泛分布的白癜风,医生可能会考虑使用免疫调节剂,如口服免疫抑制剂或免疫抑制药物,以抑制患者的免疫系统,减少色素细胞的破坏。
6. 手术治疗:在一些特殊情况下,如不适宜其他治疗方法或治疗无效时,可能会考虑手术治疗,如皮肤移植术、植皮术等。
重要的是,白癜风的治疗需要个别确定,因此请咨询专业医生以获得最恰当的治疗建议。
白癜风诊疗指南2014

白癜风诊疗指南2014本指南以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制订的白癜风治疗共识(2009版)为基础,经色素病学组、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白癜风研究中心部分专家及国内相关专家讨论制定。
白癜风治疗目的是控制皮损发展,促进白斑复色。
一、选择治疗方法时主要考虑因素:1•病期:分进展期和稳定期。
进展期判定参考白癜风疾病活动度评分(VIDA)积分⑴、同形反应、Wood灯。
①VIDA积分:近6周内出现新皮损或原皮损扩大(+4分),近3个月出现新皮损或原皮损扩大(+3分),近6个月出现新皮损或原皮损扩大(+2分);近1年出现新皮损或原皮损扩大(+1分);至少稳定1年(0 分);至少稳定1年且有自发色素再生(-1分)。
总分>1分即为进展期,》4分为快速进展期;②同形反应:皮肤损伤1年内局部出现白斑。
损伤包括物理性(创伤、切割伤、抓伤)、机械性摩擦、化学性/热灼伤、过敏性(接触性皮炎)或刺激性反应(接种疫苗、纹身等)、慢性压力、炎症性皮肤病、治疗性(放射治疗、光疗)。
白斑发生于持续的压力或摩擦部位,或者是衣物,饰品的慢性摩擦部位,形状特殊,明显由损伤诱发:③Wood灯:皮损颜色呈灰白色,边界欠清,Wood灯下皮损面积大于目测面积,提示是进展期。
皮损颜色是白色,边界清,Wood灯下皮损面积w目测面积,提示是稳定期。
以上3条符合任何一条即可考虑病情进展:④可同时参考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简称皮肤CT0和皮肤镜的图像改变,辅以诊断。
2. 白斑面积(手掌面积约为体表面积1%): 1级为轻度,V 1%; 2级为中度,1%〜5%; 3级为中重度,6%〜50%; 4级为重度,〉50%。
白斑面积也可按白癜风面积评分指数(vitiligo area scoring index ,VASI)来判定。
VASI=2身体各部占手掌单元数)>该区域色素脱失所占百分比,VASI值为0〜100[3]。
3. 型别:根据2012年白癜风全球问题共识大会(VGICC)及专家讨论,分为节段型、非节段型、混合型及未定类型白癜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祥云集团《白癜风诊疗指南》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常见多发色素性皮肤病,该病以局部或泛发性色素脱失,形成白斑为特征,周围皮肤的色素增多或正常,患处毛发可以变白。
世界各地均有发生,印度发病率最高,我国约有1200万人发病,本病可以累及所有种族,男女发病无显著差别。
近年白癜风发病率逐年上升,引起人们的普遍关注。
为规范白癜风的治疗,避免医源性伤害的发生,在循证医学原则的指导下,根据中国国情,借鉴国外白癜风治疗指南,祥云集团制定白癜风诊疗指南。
祥云集团专家组将不断地根据临床研究成果的依据,定期对《指南》加以修改完善,来适应临床的需要,为病人提供最佳的医疗服务,从而最大程度地提高白癜风患者的生活质量。
本《指南》只是帮助医生对白癜风诊疗和预防作出正确决策,不是强制性标准;也不可能包括或解决白癜风诊治中的所有问题。
因此,临床医生在针对某一具体患者时,应充分了解本病的最佳临床证据和现有医疗资源,并在全面考虑患者的具体病情及其意愿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制定合理的诊疗方案。
一、概述白癜风(Vitiligo)是一种由于黑素细胞特发性损害而致色素脱失的获得性皮肤病。
我国古代医家隋•巢元方(公元610年)在其《诸病源候论》中记载:“面及颈身体皮肉色变白,与肉色不同,亦不痒痛,谓之白癜”。
vitiligo这个词来源于拉丁语,“viti”来源于拉丁语的“vitium”,意思是损伤,瑕疵。
“ligo”是拉丁语里表示原因的常用结尾。
Vitiligo 就是“产生瑕疵或者损伤”病程慢性进行,病因不明。
局部色素脱失,影响美容,易诊难治。
白癜风是一种相对普遍的皮肤病。
患病率:在美国居民中估计患病不少于1%,丹麦一岛中调查,白癜风的患病率为0.38%,其中男性为0.36%,女性为0.40%。
我国居民中较欧美为低。
根据苏北地区一些农村调查,患病率为0.09%~0.15%,而城市中患病率较高,约为0.29%。
二、症状皮损是边界清楚的色素脱失斑,边界附近的皮肤正常,或是色素增多。
患处没有萎缩、鳞屑、发红或是其他任何改变,也没有痒、痛等任何自觉症状。
有时早期是淡白斑,以后变成乳白色。
白斑处没有炎症,有炎性红色边缘的极为罕见。
白斑的大小及形状不定,数目也不定,相邻的可以互相融合,不规则地分布于任何部位,尤其常见于面部、颈部、臂部、手臂、阴茎、包皮、女阴部位等处,有时多多少少地两侧对称,毛发可以变白。
在春夏季节,日光只把患处附近的皮肤晒黑,但不能使患处皮肤的色素增加,因而白癜风更加明显。
由于患处缺少黑色素的保护作用,强烈日晒容易引起日光性皮炎,对紫外线也较敏感。
病程不定。
有的扩展较快,新损害陆续出现。
有的只有长期不变的1-2片白斑,或是在皮疹发展到一定程度后,自然停止发展而固定不动。
少数病人的白斑逐渐缩小,或是先在成片白斑中出现一些褐色斑点,以后这些色素小点逐渐扩大及融合,终于皮肤完全恢复正常。
约有10%-15%的患者可自然痊愈。
三、临床表现既往白癜风的分型比较乱,临床上常按照白斑的形态、部位、色素脱失的不同程度等分成许多不同的分型。
1994年全国色素病组讨篓制定的白癜风临床分型(草案),将白癜风统一分为二型、二类、二期。
二型1、寻常型(1)局限性:单发或群集性白斑,大小不一,局限于某一部位。
(2)散在性:散在、多发性白斑,往往对称分布,白斑总面积不超过体表面积的50%。
(3)泛发性:多由散发性发展而来,白斑多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而累及体表面积的50%以上,有时仅残留小片岛屿状正常肤色。
(4)肢端性:白斑初发于人体的肢端,如面部、手足指趾等部位,而且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少数可伴发躯体的泛发性白斑。
2、节段型:白斑为1片或数片,沿某一皮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区域走向分布,一般为单侧。
二类1.完全性白斑白斑为纯白色或瓷白色,白斑中没有色素再生现象,白斑组织内黑素细胞消失,对二羟苯丙氨酸(DOPA)(多巴)反应阴性。
2.不完全性白斑白斑脱色不完全,白斑中可见色素点,白斑组织内黑素细胞数目减少,对二羟苯丙氨酸(多巴)反应阳性。
二期1.进展期:白斑增多,原有白斑逐渐向正常皮肤移行、境界模糊不清。
2.稳定期:白斑停止发展,境界清楚,白斑边缘色素加深。
临床分期白癜风临床分为两期,进展期和稳定期。
所谓进展期就是指皮损不断扩大,而且有新发皮损,同形反应阳性(就是外伤或其他皮肤病的基础上形成新的白斑)。
稳定期指皮损不再扩大,没有新发皮损。
四、病因病因不明,有如下学说:1 自身免疫学说支持点如下:患者及其亲属多伴有其他自身免疫性疾病,常见有甲状腺疾病(甲亢或甲减、甲状腺瘤)、慢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恶性贫血、晕痣、斑秃、糖尿病、萎缩性胃炎、溃疡性结肠炎;眼色素膜炎、局限性硬皮病、干燥综合症等;患者血清中多种器官特异性抗体;患者血清中有黑素细胞抗体;外周血T淋巴细胞及其亚群有异常改变;免疫病理的异常等。
近期的研究使人们更加关注细胞免疫现象在黑素细胞破坏中的作用,研究观察表明,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及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在黑素细胞破坏方面可能起关键性的作用,皮肤淋巴细胞相关抗原(CLA)是一种淋巴细胞的皮肤归巢受体,与淋巴细胞定居于皮肤密切相关联,“只有当CTL表达CLA,淋巴细胞有可能归巢至皮肤,并在局部破坏黑素细胞”。
2 精神神经化学学说支持点如下:约定俗成2/3病例起病前或皮损发展阶段有精神过度紧张情况;患者常伴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白斑边缘部位神经结构有变化;用胺氧化酶抑制剂——烟肼酰胺治疗按皮节分布、伴出汗功能紊乱的白斑有效。
3 黑素细胞自毁学说该学说认为本病发生是由于其表皮黑素细胞功能亢进,促使其耗损而早期衰退所致。
某些化学物质如硫醇、酚化合物、儿茶酚胺与儿茶酚胺衍生物、硫基多胺和数种醌类化合物它们在黑素细胞内的聚集可损害和杀伤细胞。
黑色素细胞有选择性的破坏作用,使皮肤脱色。
最早的报告是氢醌单苯醚,它常用作橡皮手套中的抗氧化剂,工人接触后可引起手和上肢皮肤色素脱失。
4 酪氨酸、铜离子相对缺乏学说认为本病由于缺乏酪氨酸、铜离子所致。
5 遗传学说可能是伴有不同外显率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也有支持属于多基因遗传,阳性家族史国外报告为18.75%~38%不等,我国统计患者家族中有同病者占 4.9%~15.6%,低于国外的报告。
6 其他学说如黑素细胞粗面内质网结构及功能固有缺陷学说,自由基损伤学说等。
五、组织病理白癜风皮肤显示表皮基底层黑素细胞减少或消失,表皮黑素颗粒缺乏。
基底层往往完全缺乏多巴染色阳性的黑素细胞。
但外毛根鞘处黑素细胞常有所保留,若在毛囊处黑素细胞缺失导致白癜风,则色素恢复希望不大。
六、诊断及鉴别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皮肤性病专业委员会色素病学组1994年制定的白癜风临床分型(草案)于2003年12月在深圳讨论、修订如下:白癜风分为二型、二类、二期。
(一)二型:1.寻常型1)局限性:单发或多片白斑,局限于某一部位;2)散在、多发白斑,常呈对称分布;3)泛发性:多由散在性发展而来,白斑多相互融合成不规则大片,有时仅残留小片岛屿状正常肤色;4)肢端性:白斑初发于人体的肢端,而且主要分布在这些部位。
2.节段型:白斑为1片或数片,沿某一皮神经节段支配的皮肤区域走向分布,一般为单侧。
(二)二类:1.完全性白斑:白斑为纯白或瓷白色,白斑中没有色素再生现象,白斑组织内黑素细胞消失或功能完全丧失,对二羟苯丙氨酸(多巴)反应阴性。
2. 不完全性白斑:白斑脱色不完全,白斑中可见色素点,白斑组织内黑素细胞数目减少或功能损伤,对二羟苯丙氨酸反应阳性。
(三)二期:1.进展期:白斑增多,原有白斑逐渐向正常皮肤移行、扩大,境界模糊不清,易发同形反应。
2.稳定期:白斑停止发展,境界清楚,白斑边缘色素加深,没有新的白斑出现。
疗效标准:(一)痊愈:白斑全部消退,恢复正常肤色;(二)显效: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恢复正常肤色的面积占皮损面积好转无效≥50%;(三)好转:白斑部分消退或缩小;(四)无效:白斑无色素再生或范围扩大。
国内外对分型略有差异,如美国学者Taneja(2002年)将本病分为:(1)局限型;(2)节段型;(3)泛发型;(4)全身型等4型。
日本学者荒濑诚治(2003年)则将其分为:(1)泛发型;(2)局限型;(3)节段型。
需与花斑癣、麻风、贫血痣鉴别。
七、检查检查是治疗白癜风的首要步骤,所以在选择治疗方案之前要进行全面的检查。
一般的常规检查有:1、电解质及无机元素检测2、血常规及分类、肝功能、肾功能3、尿常规4、甲状腺功能检测5、代谢物检测针对白癜风的发病机理做一些特色诊断:1、抗黑素细胞抗体检测:检测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抗体并分析其与疾病活动性及发病类型的关系。
方法:通过体外黑素细胞培养,采用问接免疫荧光技术测定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抗体。
结果:进展期白癜风患者抗黑素细胞抗体水平明显高于稳定期及正常人,进展期寻常型白癜风中泛发性患者抗体滴度明显高于局限性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白癜风患者血清中抗黑素细胞IgG抗体与疾病的活动性及发病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支持白癜风与自身免疫有关。
2、微循环障碍检测:荧光显微技术(突破微血流状态、血管通透性以及组织灌流量等无法观察的局限性)部位:外周微循环检查的部位很多,甲襞、球结膜、舌尖、唇、牙龈等处均可采用,其中以手指甲襞微循环检查和球结膜微循环检查较为常见。
下面详细介绍甲襞微循环检测方法。
3、黑素细胞缺失程度检测:用原子力显微镜观察人表皮黑素细胞(MC)、角质形成细胞(KC)单独培养和共培养的表面形态以及α-促黑素(α-MSH)对细胞表面形态的影响。
方法:分别纯化培养来自人包皮的表皮MC和KC,MC以自配的添加MC生长物质的MCDB153培养基培养,KC以KC无血清培养基(K-SFM)常规培养。
传第2代后以1:10的比例将两细胞接种到3Cm×3Cm的小培养皿中,以K-SFM培养基继续培养,单独或混合培养的细胞经添加含或不含100nMα-MSH的培养基干预3天后,0.5%戊二醛固定10min,原子力显微镜常温常压下,触摸式扫描。
结果:正常人表皮MC有3个树突,每个树突有明显的二级分枝,除主干和分支见到膨出的颗粒物质,我们在树突的侧缘底侧和顶端还发现有丝状伪足结构,经α-MSH刺激后树突明显变长、变细,主干和分支表面膨出颗粒物质更为密集,许多已脱离枝干,丝状伪足则未有明显变化。
表皮KC表面可见许多片状或钩状突起。
共培养后,KC与MC接触部位可见明显的丝状伪足样结构,未连接部位则未见到丝状伪足样结构,添加α-MSH后,两细胞连接处的丝状伪足样结构明显增多。
结论:通过胞吐和丝状伪足输送可能是黑素小体从MC向KC传递的两种主要方式,α-MSH可能通过促进这两种结构的发生而发挥促黑素传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