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

合集下载

老年心衰和缺血性心脏病PPT医学课件

老年心衰和缺血性心脏病PPT医学课件
ACEI是证实能降低心衰死亡率的第一类药 被公认是慢性心力衰竭治疗的基石
适应症和用药原则: (1)全部心力衰竭患者均需终生服用ACEI ,除非有禁忌证或不能耐
受 (2)老年人应以最小剂量开始,逐步加大到最大耐受量或目标剂量。 (3)应告知患者,症状改善常在给药后2-3月才出现,即使症状无
改善,也能防止疾病的进展。 禁忌症:
等,但不具有特异性。
37
此例患者心肌坏死标志物为何正常?
cTNI:起病3-4小时后升高,11-24小时达高峰, 7-10天降至正常。
CK-MB:6-10小时开始升高,12小时达高峰, 3-4天降至正常。
肌红蛋白:2小时内升高,12小时达高峰,2448小时恢复正常。
CK、AST、LDH:6-10小时开始升高,分别 3-4天、3-6天及1-2周内降至正常。
心浊音界:扣诊常比实际小(肺气肿) 心尖搏动:常受其他因素影响(胸廓、脊柱等) 心率:常表现为心律不快甚至心动过缓 肺部啰音:不一定是心衰的表现,应动态观察 水肿:心衰时可首发于骶部而非下肢。但周围性水肿不
是老年人心衰的可靠体征
9
老年人心力衰竭
并发症
心律失常:窦缓、房颤、传导阻滞等。 肾功能不全:肾灌注不足引起尿少、氮质血症 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失调
醛固酮有独立于AngⅡ和相加于AngⅡ对心肌重构 的不良作用。
循证医学证据在使用ACEI基础上加用小剂量螺内 酯,可减少死亡率及心衰住院率。
醛固酮受体拮抗剂适用于Ⅲ-Ⅳ心衰。 一旦开始应用醛固酮受体拮抗剂,应立即加用襻利
尿剂。 注意避免出现高钾血症。
18
老年人心力衰竭
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药(ACEI)
12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

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心源性猝死是指突然发生的自然死亡,往往是由于心脏运作失常造成的。

老年人是心源性猝死高风险人群之一,因为心血管疾病在老年人中非常常见。

下面将分析心内科老年患者治疗期间心源性猝死的临床病因。

其一,缺血性心脏病是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之一。

缺血性心脏病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包括稳定性心绞痛、非稳定性心绞痛和心肌梗死等。

老年人由于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多种心血管危险因素,加上老年人肝肾功能不佳以及心脏储备能力下降,心肌缺血的发生风险增加。

其二,心律失常也是导致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重要病因。

老年人常见的心律失常包括房颤、室性心律失常等。

在心内科治疗期间,应密切监测老年患者心电图变化和心率变化,及时发现和处理发生的心律失常。

其三,心肌病也是可能导致老年人心源性猝死的原因之一。

心肌病是指心肌结构或功能异常而引起的心脏疾病,例如扩张型和肥厚型心肌病等。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衰弱,心肺功能下降,这些心肌病的病程可能会迅速加重,导致心源性猝死。

其四,药物不良反应也可能导致老年人心源性猝死。

老年人由于身体机能下降,肝肾功能减弱,药物的代谢和排泄能力下降,容易发生药物不良反应。

例如,某些心脏药物如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等,可能导致低血钾、低血压、心律失常等不良反应,甚至诱发心源性猝死。

综上所述,老年患者由于身体机能下降、心血管疾病、心肌功能减退等原因,易发生心源性猝死。

心内科医生在治疗老年患者期间,需密切监测患者的心电图、心肺功能等生命体征,及时识别和处理可能导致心源性猝死的病因。

同时,加强老年患者的心脏康复和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减少心源性猝死的发生。

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老年缺血性心脏病的危险因素分析
断 标 准 为 收 缩 压 ≥ 1 . k a 10 8 6 P ( 4 mmHg 及 舒 张 压 ≥ ) 1k a 9 mmHg 。 血 清 胆 固 醇 > 5 9 mmo/ 【 P (0 2 ) .9 lI l 干
△ 与 非 疑 血 挂 ・ 脏 璃 相 比 P < 0 0 0 1
I 8 】 2 7~ 2 6 I 5: 7 9 g 9
现有脑 血管 痉挛 , 表现 为不 对称 的血流速 度增快 , 流速 非对称 指数 增 高 , 疗 组无 一 例 发 生 。提 示氟 桂 嗪能 治 扩张脑 血管 , 善脑血 流 的对称性 . 改 减少脑 继发 的局部 缺血性 损伤 , 而改善 预后 。本组 患儿 日龄均 在 L 小 从 2 时 内 . 院后尽 可能早地 给 予氟 挂嗪治疗 . 得 r较好 人 取
中 风 与 神经 缕 宿 杂 志 . 98 i :2 I9 . j3 ~
(0 1 0 8 稿 ) 2 0 一】 —1 收
老 年缺 血性 心 脏病 的 危 险因素 分析
何晓 红 张爱香 张 彩 霞
( 阳 安 4 50 ) 5 0 4 河 南省安 阳钢铁 集 目公 司职工 总 医院
缺血性 心 脏病是 老 年 人 的常 见病 和 多发 病 , 是 也
出 版杜 】 522 鲫 】
谱勒检 查 ( D) 表 现为 脑 血 流速 度 降低 . 力 指数 TC 常 I 氟 挂 嗪为钙 离子拮抗 剂 . 能解 除脑血 管痉 挛 , 改善
脑缺血 灶及 其 附近组 织 的脑 血流 , 轻脑 缺血 神 经元 减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的损伤 , 具有 神经 元保护 作用 , 增强神 经细胞 对缺血 能
维普资讯
・ 8 。 C n ̄l IisMetR J un1V) 9N 2 F b l 2 ̄2 e t Rn d I or a. P e c 【2 … . e n… : 0

稳定性冠心病(SCAD)诊断与治疗 诊断 实用总结全

稳定性冠心病(SCAD)诊断与治疗 诊断 实用总结全

稳定性冠心病(SCAD)诊断与治疗诊断实用总结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称冠心病也称缺血性心脏病95%以上病因为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其他病因:痉挛(冠脉功能性改变)、炎症、栓塞、结缔组织病、创伤、先天性畸形等。

(临床常用〃冠心病〃代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一:定义SCAD指包括三种情况: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缺血性心肌病、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

①慢性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在冠状动脉固定性严重狭窄基础上,因心肌负荷增加弓I起心肌急剧的、短暂缺血缺氧临床综合征,常为一过性胸部不适短暂胸骨后压榨性疼痛或憋闷感(心绞痛),可由运动、情绪波动或其他应激诱发。

(有心肌缺血证据但无症状时称为隐匿型冠心病或无症状性心肌缺血)②缺血性心肌病(心衰/心律失常):长期心肌缺血导致心肌细胞减少坏死,逐渐局限性或弥漫性纤维化致心脏扩大或僵硬,收缩或舒张功能受损,致心力衰竭/心律失常,也称心律失常和心衰型冠心病或心肌硬化型冠心病。

③ACS之后稳定的病程阶段(心梗后稳定阶段):无症状,表现为长期、静止、无典型缺血症状的状态。

二:病因和发病机制:(一)危险因素和诱因①有明确临床证据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包括:高龄、男性、吸烟、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早发冠心病家族史(一级亲属男性<55岁、女性<65岁发生冠心病)o②主要诱发因素包括:①增加心肌氧耗:感染、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快速性心律失常、高血压、主动脉瓣狭窄和肥厚梗阻性心肌病等;②减少冠状动脉血流:低血压;③血液携氧能力下降:贫血和低氧血症。

(二)发病机制稳定性冠心病的发病机制主要是冠状动脉存在固定狭窄或闭塞的基础上发生心肌需氧量增加。

当冠状动脉狭窄或闭塞时,其扩张性减弱,血流量减少,对心肌的供血量相对比较固定,如心肌的血液供应降低到尚能应付平时的需要,则休息时可无症状;在劳力、情绪激动时,尤其在饱餐、受寒及运动时一旦心脏负荷突然增加,使心率增快、心肌张力和心肌收缩力增加等导致心肌氧耗量增加,而冠状动脉的供血却不能相应增加以满足心肌对血液的需求时,即可引起心绞痛。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健康宣教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健康宣教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健康宣教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又称慢性心绞痛,是一种在劳累或情绪激动时出现的胸痛或不适感,通常由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

这种疾病对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健康状况有着重要影响。

通过正确的健康宣教和自我管理,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可以更好地控制疾病,改善生活质量。

病因与发病机制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主要是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

随着年龄的增长,动脉硬化、血栓形成等问题可能会导致冠状动脉狭窄,进而引起心肌缺血,出现胸痛、憋气等症状。

症状与诊断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症状包括胸痛、胸闷、憋气、疲劳等。

这些症状往往在劳累情绪激动时出现,但可以通过休息或服用硝酸甘油等药物缓解。

诊断主要依靠患者症状描述、心电图等检查手段。

生活方式管理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应该注意合理饮食,避免高脂肪、高糖、高盐的食物,多吃蔬菜水果,保持适量的运动,起居有节制,避免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等因素。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老年稳定型心绞痛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的药物包括硝酸甘油、β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等,这些药物可以帮助扩张冠状动脉,减少心肌缺血,缓解症状。

注意事项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防止感冒、肺炎等疾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定期复查,遵医嘱服药,避免用力过度,保持心情愉快等。

如有不适应及时就诊,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老年稳定型心绞痛虽然是一种慢性疾病,但通过正确的健康宣教和自我管理,患者可以很好地控制疾病,提高生活质量。

希望患者及其家人能够充分认识疾病,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共同应对这一挑战。

缺血性心脏病

缺血性心脏病
凝集物质如前列环素(PGI2),致 血栓形成; 2 风湿性及细菌性心内膜炎脱落 附壁血栓、梅毒性主动脉炎、原 发性主动脉炎、冠状动脉夹层动 脉瘤等。
冠脉流量绝对不足
冠状动脉痉挛
多发生在有粥样硬化病变的血管 诱因(剧烈运动、吸烟、强烈精神刺激、过量饮
酒等); 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交感神经异常兴奋; 粥样硬化病变的血管内皮产生血管松弛性物质
可 增加4-5倍。 2、心肌毛细血管密度大 心肌横断面上2500根毛细血管/mm2,与心肌纤
维比 例达1:1
3、心肌细胞含有丰富的肌红蛋白( myoglobin Mb)
每克心肌组织含有Mb1.4mg。
Mb是由一条肽链和一个血红素辅基 组成的结合蛋白,是骨骼肌、心肌 内储存氧的蛋白质,肌红蛋白的氧 解离曲线不同于血红蛋白,为双曲 线型,和氧可逆结合,与氧的亲和 力比血红蛋白大,可起到暂时储氧 作用。有利于心肌从血液中摄取大 量的氧(70%)。
均可使冠脉血氧含量下降,心肌供氧减少。
第三节 缺血对心肌的影响
1、缺血对心肌代谢的影响
(1)有氧氧化减少,ATP和磷酸肌酸含量 下降
心肌内氧张力下降,脂肪酸、葡萄糖
心肌
等氧化代谢受阻;
缺血
线粒体呼吸链受抑,ATP降解成ADP、
AMP和磷酸
(2)糖酵解增强,乳酸增加
酸中毒抑制糖酵解关键酶: 己糖激酶、 磷酸果糖激酶 3-磷酸甘油醛脱氢酶 缺血心肌的能源80%来自糖酵解
PGI2 和内皮源性舒张因子EDRF减少,致血小 板在病损处聚集,释放强烈缩血管物质TXA2 注射大剂量垂体后叶素
冠脉流量相对不足
当心肌耗氧量增加或冠状动脉血氧含量 减少时,心肌也可发生缺氧,此时冠脉流 量并不减少,有时甚至还有所增多,但仍 不能满足心肌对氧的需求,因而心肌供血 处于不足的状态。

老年人常见疾病防范知识

老年人常见疾病防范知识

老年人常见疾病防范知识2001年7月11日,WHO(业界卫生组织)对欧、亚、美洲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行健康抽样调查,该调查报告表明:57%的成年人患有不同程度的脂肪肝、高血脂、高血压、糖尿病。

这些疾病已经越来越普遍化,且有进一步蔓延的势头。

由于老年人脏器的组织结构和生理功能都有一定的退化改变,加之机体的免疫功能及抗病能力也有所减弱,因而出现慢性疾病较多。

老年病是指与衰老有关的疾病,现将老年常见疾病介绍如下:循环系统疾病:1、高血压病:是老年常见病,其患病率随着年龄增高而增加,另一方面,高血压又是老年人患冠心病,脑血栓病,心力衰竭,中风的主要病因。

同此诊治高血压病对于增进健康,延长寿命起到积极作用。

2、缺血性心脏病:又称冠心病,是一种与年龄有关的疾病,老年人发病率高,是由于冠状动脉与其粥样硬化引起心脏缺血所致。

心脏为需氧器官,需要充足的氧来供给心脏收缩所需要的能量,当心脏的耗氧量超过冠状血流所提供的血氧则产生缺血引起心绞痛。

心电图表现为T波流量,ST段下降,这就是典型的缺血性心脏病。

而引起动脉硬化除与年龄有关外,高压,胆固醇,糖尿病,吸烟及缺乏体力活动,肥胖等可以加速,加重动脉硬化的发生,发展。

3、肺心病:是由于肺部疾病增加右心负担而继发的心脏病。

80-90%的慢性肺心病是由慢性支气管炎合并肺气肿进一步发展而来,所以积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就可以预防肺心病的发生。

4、心律失常与传导阻滞:心脏能有节奏的跳动是因为它具有高度特殊功能的心肌细胞,能发出有节律博动的窦房结、房室结、能传导生物电的传导系统。

随着年龄的增长,各种老年性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等原因使心脏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改变都可出现心律失常和传导阻滞。

5、心力衰竭:在正常情况下,心脏舒缩平衡活动,使心脏排出和回收血液保持动态平衡,一旦平衡失调,则发生心力衰竭。

年龄使老年人心脏基本功能发生变化,心脏舒缩功能减退,排血量下降,冠状动脉供血减少,心脏蓄备功能降低,加上老年期易患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肺心病。

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

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随着全球老龄化趋势的加剧,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显得尤为重要。

老年人患有缺血性心脏病的风险较高,而抗血小板药物可以有效预防心血管事件的发生。

本文将重点讨论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的相关内容。

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特点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导致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等严重后果。

抗血小板药物被广泛用于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的治疗,以减少血栓形成,预防血管阻塞,保护心肌。

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它们通过不同的机制发挥作用。

阿司匹林是最常见的抗血小板药物,通过抑制血小板中的环氧化酶,减少炎症介质合成,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预防血栓形成。

氯吡格雷则抑制了血小板上的ADP受体,阻断了ADP信号通路,从而减少血小板的激活和聚集。

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需注意一些特殊的因素。

首先,老年人具有较高的出血风险。

由于老年人的血管易脆弱,治疗时需要权衡利弊。

对于患有高出血风险的老年人,应考虑降低药物剂量或者采用其他治疗策略。

而对于那些患有高栓塞性疾病的老年人,可以根据个体情况调整药物剂量,但仍需谨慎使用。

其次,老年人常同时患有其他疾病。

老年人患有多种慢性病的概率较高,因此,给老年人选择抗血小板药物时需要考虑他们的全身情况。

例如,对于患有胃病的老年人来说,阿司匹林使用时需注意可能导致胃溃疡和出血的风险。

此外,老年人的肾功能可能出现衰退。

抗血小板药物的代谢和排泄主要通过肾脏完成,老年人的肾功能下降可能导致药物代谢减慢,药物在体内的浓度升高,进而增加出血的风险。

因此,老年人的肾功能监测尤为重要,在给予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时需调整剂量。

最后,老年人的遵从性和药物相互作用需要特别关注。

老年人通常同时使用多种药物,这可能导致与抗血小板药物的相互作用。

应仔细审核老年人正在使用的药物,避免药物之间的相互干扰。

综上所述,老年人缺血性心脏病患者的抗血小板药物治疗要考虑到老年人的特殊情况。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稳定性缺血性心脏病(SIHD)参考《2012 ACCF/AHA/ACP/AATS/PCNA/SCAI/STS美国SIHD诊治指南》1SIHD的诊断1.1胸痛的临床表现:1.1.1典型心绞痛(定义)1.1.1.1胸骨后胸部不适,具有典型特征和持续时间,即1.1.1.2由于用力或情绪紧张而激发,1.1.1.3经休息或用硝酸甘油可缓解;1.1.2不典型心绞痛(可能)满足以上2项特征;1.1.3非心源性胸痛没有或只满足1项典型心绞痛特征。

1.2ECG1.2.1对不明显的、非心原性胸痛的患者,推荐做一份静息ECG。

1.2.2对于有可判断的ECG、预测IHD可能性为中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推荐行标准的运动ECG检测。

1.2.3对于ECG不能判断、预测IHD可能性为中度到高度且至少有适度的体能或没有致残合并症的患者,推荐行运动负荷核素MPI或UCG检查。

1.3冠脉CT:对于至少有适度生理功能或没有致残性合并症、预测IHD的可能性为中度的患者,冠脉CT成像(CCTA)可能是合理的。

1.4UCG:对于确实需要检测、预测梗阻性IHD可能性低的患者,标准的运动负荷UCG可能是合理的,只要患者有一份可判断的ECG且至少有适度的生理功能或没有致残性合并症。

1.5不能运动的患者对于预测有中度到高度IHD可能性、没有适度生理功能或有致残性合并症的患者,推荐行药物负荷核素MPI或UCG。

1.6冠脉造影1.6.1已生还的心脏性猝死或有潜在的威胁生命的心室性心律失常的SIHD患者,应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来评估心脏风险。

1.6.2对发生了心衰症状和体征SIHD患者,应该进行评价以确定是否应进行冠状动脉造影来评估风险。

1.6.3对于临床特征和无创检查结果表明有严重IHD高度可能性的SIHD患者,和被认为获益大于风险时,推荐冠脉造影。

1.6.4有LV功能降低(EF <50%)和无创检查证实心肌缺血达中度危险的SIHD患者。

1.6.5在无创检查后预后信息不确定的SIHD患者或无创检查有禁忌或不适当的患者,为进一个步评估风险。

1.6.6对由于心绞痛生活质量不满意、保留左室功能(EF>50%)和无创检查达中危的SIHD患者。

2治疗:2.1患者教育2.1.1关于为处理症状和延迟疾病进展坚持服药重要性的教育;2.1.2以尊重患者的理解水平、阅读能力和种族的方式,解释药物治疗和降低心血管病风险的策略;2.1.3全面解释所有的治疗选择;2.1.4描述一种适当的运动水平,鼓励维持推荐的日常体力活动水平;2.1.5介绍自我监测技巧和关于如何识别心血管症状加重并采取适当行动的信息。

2.1.6应当教育SIHD患者遵守可能影响预后的生活方式要点:控制体重、保持BMI在18.5到24.9 kg/m2之间、并保持腰围男性小于102 cm 和女性小于 88 cm(小于相应人种的数值);血脂管理;血压控制;戒烟并避免接触二手烟;和对糖尿病患者个体化的用药、营养和生活方式改变,互补的糖尿病治疗目标和教育。

2.1.7与文化和种族相结合,坚持低饱和脂肪酸、低胆固醇和低反式脂肪酸;多鲜果、多全谷物和多蔬菜的饮食,并减少钠摄入;2.1.8全面的管理压力和抑郁。

2.2药物治疗2.2.1改变危险因素2.2.1.1血脂管理2.2.1.1.1对所有患者的饮食治疗包括减少饱和脂肪酸(小于总热量的7% )、反式脂肪酸(小于总热量的1%)和胆固醇(<200 mg/d)的摄入。

2.2.1.1.2在没有禁忌症和已证实了的不良反应的情况下,应当开处中到大剂量的他汀治疗。

2.2.1.1.3对于不能耐受他汀的患者,用胆酸鳌合剂、烟酸或两者联合行降低LDL-C治疗是合理的。

(注:*当甘油三酯≥200 mg/dL时,胆酸鳌合剂的使用是相对禁忌的;而当甘油三酯≥500 mg/dL时,胆酸鳌合剂是禁用的。

不要用饮食补充烟酸替代处方用烟酸。

)2.2.1.2血压管理2.2.1.2.1改变生活方式:控制体重;增加体力活动;饮酒适量;减少钠盐、并强调多吃水果、蔬菜和低脂乳制品。

2.2.1.2.2对于血压140/90 mm Hg 及以上的SIHD患者,除了生活方式改变外或试行生活方式改变后,应启动降压药物治疗。

2.2.1.2.3用于治疗高血压的特殊药物,应当基于患者的特点,可包括ACEI和B-阻滞剂,如果需要达到目标血压小于140/90 mm Hg,还要加其他药物如噻嗪类利尿剂或钙通道拮抗剂。

2.2.1.3糖尿病管理2.2.1.3.1对于选定的个体患者,例如糖尿病病程较短和预期寿命较长的患者,目标 HbA1c小于7%。

2.2.1.3.2根据年龄、低血糖史、存在微血管或大血管并发症或并存的医学情况,对某些患者HbA1c目标在7%到9%之间是合理的。

2.2.1.3.3对SIHD患者不应启动罗格列酮治疗。

2.2.1.4体力活动:每天进行30-60分钟中等强度的有氧运动,如快速步行,每周至少5天、最好7天,辅以增加日常生活方式活动(如在工作时间断步行、做园林工作和家务),以增进心肺健康,并使患者走出活动最少、健康最糟和风险最高的人群(最差的20%)。

2.2.1.5体重管理:要求保持或达到BMI在18.5至24.9kg/m2和腰围男性小于102cm、女性小于88cm(小于相应种族的数值)时,应当始终鼓励通过生活方式、体力活动、结构性运动、热量摄入和正式的行为计划,以适当平衡来保持或减轻体重。

减肥治疗的最初目标应当减少基线体重的大约5%到10%。

随着成功,如有指征可尝试进一步减肥。

2.2.1.6戒烟咨询2.2.1.7心理因素的管理:筛查抑郁症是合理的,抑郁症的治疗尚未显示可改善心血管病预后,但由于其它的临床获益,治疗可能是合理的。

2.2.1.8饮酒:非妊娠妇女一天可饮1杯(118毫升的葡萄酒,354毫升的啤酒,或29毫升的烈酒)、男士一天可饮1、2杯,除非对酒精有禁忌(如有酒精滥用或依赖史或有肝脏疾病的患者)。

2.2.1.9避免暴露于空气污染2.2.2其他预防心梗和死亡的药物治疗2.2.2.1抗血小板治疗2.2.2.1.1对没有禁忌症的SIHD患者,每天用75-162 mg阿司匹林治疗应当无限期地继续下去。

2.2.2.1.2当阿司匹林属禁忌时,用氯吡格雷治疗是合理的。

2.2.2.1.3对某些高危的SIHD患者用阿司匹林75 -162 mg 每天和氯吡格雷75 mg每天可能是合理的。

2.2.2.1.4对SIHD患者不推荐双密达莫作为抗血小板治疗。

2.2.2.2B-阻滞剂治疗2.2.2.2.1对心梗或ACS后左室功能正常的所有患者,应当启动B-阻滞剂治疗并持续3年。

2.2.2.2.2对有心衰或既往心梗有左室功能不全(EF≤40%) 的所有患者,都应当用B-阻滞剂治疗,除非有禁忌症。

(应限于使用已经被证明可降低死亡风险的卡维地洛、琥珀酸美托洛尔或比索洛尔)。

2.2.2.2.3对有冠脉或其它血管病变的所有其他患者,可考虑B-阻滞剂长期治疗。

2.2.2.3ACEI/ARB2.2.2.3.1对所有伴高血压、DM、 LVEF ≤40%或慢性肾病的患者,都应当用ACEI治疗,除非有禁忌症。

2.2.2.3.2对有高血压、DM、左室收缩功能不全或慢性肾病并有ACEI适应症但对ACEI不耐受的SIHD患者,推荐用ARB。

2.2.2.3.3对SIHD和其它血管疾病患者,用ACEI治疗的合理的。

2.2.2.3.4对不能耐受ACEI的其它患者用ARB。

2.2.2.4接种流感疫苗2.2.2.5其他降低心梗和死亡风险治疗2.2.2.5.1对绝经后的SIHD妇女,不推荐企图降低心血管风险或改善临床预后而用雌激素治疗。

2.2.2.5.2不推荐企图降低心血管风险或改善临床预后而补充维生素C、E和B-胡萝卜素。

2.2.2.5.3不推荐企图降低心血管风险或改善临床预后而用叶酸或维生素B6和B12治疗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2.2.2.5.4不推荐用大蒜、辅酶Q10、硒或铬治疗来企图降低心血管风险或改善临床预后。

2.2.3缓解症状的药物治疗2.2.3.1抗心肌缺血药物的使用2.2.3.1.1为缓解SIHD患者的症状作为初始治疗应开处B-阻滞剂。

2.2.3.1.2当B-阻滞剂属禁忌或引起了不能接受的副作用时,为缓解症状应开处钙通道拮抗剂或长效硝酸酯。

2.2.3.1.3当用B-阻滞剂初始治疗不成功时,为缓解症状应当开处钙通道拮抗剂或长效硝酸酯与B-阻滞剂联用。

2.2.3.1.4为及时缓解SIHD患者的心绞痛,推荐舌下含服硝酸甘油或硝酸甘油喷雾。

2.2.3.1.5为了缓解SIHD患者的症状,作为初始治疗用长效非二氢吡啶类钙通道阻滞剂(维拉帕米或地尔硫卓)替代B-阻滞剂治疗是合理的。

2.2.3.1.6为了缓解SIHD患者的症状,如果用B-阻滞剂初始治疗引起了不能接受的副作用或无效或有禁忌症,作为B-阻滞剂的一种替代,开处雷诺嗪可能是有效的。

2.2.3.1.7为了缓解SIHD患者的症状,当用B-阻滞剂初始治疗无效时,开处雷诺嗪与B-阻滞剂联合可能是有效的。

2.2.3.2缓解难治疗性心绞痛患者症状的替代治疗2.2.3.2.1增强的体外反搏(EECP)。

2.2.3.2.2脊髓刺激。

2.2.3.2.3经心肌血运重建设术(TMR)。

6. 患者随访: 症状和抗心绞痛治疗的监测——推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