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地黄怎么吃最好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下文是为大家提供的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生地黄百科生地黄,别名:地髓、原生地、干生地、地黄、生地、苄、芑、牛奶子、婆婆奶,玄参科、地黄属植物,地黄的块根,多年生直立草本。
喜温和气候及阳光充足之地,怕积水,为清热凉血药。
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身热口干、舌绛或红等症状?有清热生津滋阴,养血的功效。
中国各地均有生产。
生地黄的功效: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性味归经:生地黄味甘、苦,性寒。
归心、肝、肺经。
生地黄的作用:地黄中含有有效成分(R-BP-F),经过实验研究证明,对于患有糖尿病的患者可以起到降低血糖的作用;生地黄还含有止血的作用,经过实验研究证明,生地黄能够缩短血液凝固所需要的时间,从而达到止血的功效;生地黄有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有抗凝血酶的作用,以此来产生抗血管内凝血的功效;生地和熟地的区别中药地黄为玄参科植物的根茎,晒干即成生地,将生地以砂仁、酒、陈皮为辅料,反复蒸晒至颜色变黑,质地柔软即为熟地。
生地与熟地药理作用是不同的,切不可将两药互相替用。
外形区别:生地黄:多呈不规则的团快状或长圆形,中间膨大,两段稍细,长6~12cm,直径3~6cm,有的较细,长条状,稍扁而弯曲。
表面棕黑或棕灰色,极皱缩,具不规则的横曲纹。
体重,质较软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棕黑或乌黑色,有光泽,具粘性。
味微甜。
熟地黄:为不规则的块片、碎块,大小、厚薄不一。
表面乌黑色,有光泽,粘性大。
质柔软而带韧性,不易折断,端面乌黑色,有光泽、味甜。
药效区别:生地黄:性寒,功能凉血清热、滋阴补肾、生津止渴,常用于治疗热入营血、骨蒸痨热、咽喉燥痛、痰中带血等症。
中药养身解养肝的良方地黄

中药养身解养肝的良方地黄地黄是一种在中医学中被广泛使用的草药,被誉为“肝脏的养草”。
它具有滋阴补肾、滋养肝脏、调节肝气等功效,可以帮助我们解养肝,保护肝脏的健康。
下面将介绍一些关于地黄的养肝方剂及其使用方法,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地黄的主要功效地黄,又名生地、黄精,味甘、苦,性凉。
它具有滋阴补肾、滋养肝脏、益精血、调节肝气等多种功效。
在中医药中,地黄被广泛应用于治疗肝肾阴虚、肝气郁结等肝脏相关疾病。
其中,地黄的滋阴补肾作用是最为明显的,它可以帮助肝脏排毒、养肝补肾、改善肝功能。
二、地黄的养肝方剂1. 地黄炖猪肝材料:生地黄15g,猪肝适量,生姜适量。
做法:将生地黄洗净切片,猪肝切片,生姜切片。
将以上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煮30分钟左右。
食用前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适应症:适用于肝肾阴虚、肝气不舒的人群,具有养肝补肾、滋阴清热的功效。
2. 地黄煮鸡蛋材料:生地黄15g,鸡蛋适量。
做法:将鸡蛋煮熟后剥壳备用。
将生地黄洗净切片,加入适量清水,煮沸后加入煮熟的鸡蛋煮10分钟左右。
食用时去掉鸡蛋壳,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适应症:适用于肝肾阴虚、肝火旺盛的人群,具有清热滋阴、养肝健肾的作用。
3. 地黄炖乌鸡材料:生地黄15g,乌鸡1只,生姜适量,红枣适量。
做法:将生地黄洗净切片,乌鸡宰杀后处理干净,生姜切片,红枣去核。
将以上材料放入锅中,加入适量清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2小时左右。
食用前加入适量食盐调味即可。
适应症:适用于肝肾阴虚、气血不足的人群,具有滋阴补肾、养血安神的效果。
三、地黄的使用注意事项1. 孕妇慎用:地黄具有滋补作用,孕妇慎用以防止滋补过度。
2. 肾功能不全者慎用:地黄具有滋阴补肾作用,肾功能不全者在使用地黄之前应咨询医生。
3. 过敏体质者慎用:部分人群对地黄可能存在过敏反应,过敏体质者慎用。
总结:地黄作为中医草药中的养肝佳品,具有滋阴补肾、滋养肝脏、调节肝气的功效。
生地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

生地的功能主治及用法用量功能主治生地,又称生地黄,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
它具有多种功能主治,如下所示:1.补益肝肾:生地具有滋补肝肾的作用,对肝肾阴虚引起的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症状有一定的改善作用。
2.清热凉血:生地具有清热凉血的作用,适用于热病引起的口渴、咽干、便秘、尿热等症状。
3.养阴润燥:生地具有滋阴润燥的功效,适用于阴虚引起的口干舌燥、盗汗、小便频繁等症状。
4.滋阴降火:生地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适用于阴虚火旺引起的口干燥渴、目赤口疮等症状。
用法用量生地可以制成中药制剂使用,也可以作为食品添加剂。
以下是生地的一些常用用法用量:中药制剂使用1.生地煎剂:将生地切片后,取适量放入煎药炉中,加入适量清水煎煮,汤液颜色呈红棕色,剂量一般为15-30g。
2.生地汤剂:将生地切片后,取适量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隔水炖煮2-3小时,剂量一般为15-30g。
3.生地丸剂:将生地煎剂或生地汤剂浓缩至一定程度,加入糖或蜂蜜,搅拌均匀后制成丸剂,剂量一般为9-15g。
4.生地粉剂:将生地煎剂或生地汤剂浓缩至一定程度,晾干后研磨成粉,剂量一般为6-12g。
食品添加剂使用1.生地茶:将生地切片后,取适量放入茶杯中,加入适量热水冲泡,沏泡5-10分钟后饮用。
2.生地炖品:将生地切片后,与其他食材(如糯米、莲子、百合等)一起放入炖盅中,加入适量清水,隔水炖煮数小时即可。
3.生地糖水:将生地切片后,与冰糖一起放入煮锅中,加入适量清水煮开,煮至冰糖完全溶解后即可饮用。
请注意,以上的用法用量仅为参考,具体用量应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而定,最好在医生指导下进行使用。
注意事项1.孕妇和哺乳期妇女慎用生地,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2.生地可能引起过敏反应,对生地过敏者禁用。
3.在使用生地时,应遵医嘱,量力而行,以免过量导致不良反应。
4.如果出现不适或不正常反应,应立即停止使用生地并咨询医生。
总之,生地是一种具有多种功能主治的中药材,可以根据个人需要选择适当的用法用量。
生地怎么煲汤?推荐四种做法

生地怎么煲汤?推荐四种做法说到生地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感到陌生,在中医上它是一味很好的中药材,经常在一些疾病上会用到它。
生活上有些容易经常上火的人,就比较喜欢用生地来泡水喝,这样可以防止上火,而且不仅可以泡水,生地煲汤也是很不错的。
做法一:女贞子生地炖猪脊骨中药女贞子生地黄炖猪脊骨对此有防治的功效。
女贞子为补阴类药材,其性平味甘、苦,入肝、肾经,能补肝肾、强腰膝,可治阴虚内热、头晕、眼花、耳鸣、腰膝酸软及须发早白等。
以它配养阴凉血的生地炖猪脊骨,养阴补肝、滋肾生发,还辅助治疗夏日烦热所致失眠、头晕目眩、腰膝酸痛等。
如阳虚者可以熟地黄代替生地黄。
食材:女贞子30克、生地黄20克(或熟地黄30克)(中药房均有售),猪脊骨400克,生姜3片。
烹制:药材分别洗净,稍浸泡;猪脊骨洗净,用刀背敲裂。
一起与生姜放进瓦煲,加入清水2500毫升(10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2小时,下盐便可。
为3~4人用。
做法二:清热解毒黑豆生地汤秋风起时又是食大闸蟹的旺季。
大闸蟹虽为食,但它毕竟是高蛋白高脂肪的食物,有些人食后或过量食后容易过敏,中医认为这是饮食失节,进食过量的虾蟹类高蛋白,或嗜酒或过食辛辣刺激腥发动风之物,伤及脾胃,脾失健运,致湿热内蕴,又外感湿热邪,内外两邪相搏,充于腠理,浸淫肌肤而发。
属于中医学“湿疮”、“湿疡”范畴。
黑豆生地汤对此有一定的预防和调理作用,此汤具健脾利湿、清热解毒,主治脾虚湿浊不化型湿疹。
食材:黑豆100克,生地、防风、甘草各10克(中药店均有售),冰糖适量。
烹制:黑豆浸软,药材稍浸泡,漂洗,用煲汤袋装好,一起下瓦煲,加清水1500毫升(约6碗量),武火滚沸后改文火煲约1小时,下冰糖便可,为2~3人用,宜1日分2次进饮。
做法三:祛湿知母生地猪肉汤食材:知母10g,生地12g,瘦猪肉250g做法:加水2000ml,煲1小时,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清热祛湿。
适宜平时常见口干、口臭、口舌生疮等人群饮用。
生地黄泡水喝的正确方法

生地黄泡水喝的正确方法
生地黄泡水喝的正确方法如下:
1. 首先,准备适量的生地黄和清水。
2. 将生地黄用清水洗净,去除污垢和杂质。
3. 将洗净的生地黄放入一个容器中。
4. 加入适量的清水,水量可以根据个人的口感和需要进行调整,一般来说,每次用量不宜过多,约为150-200毫升即可。
5. 将容器密封,放置在室温下浸泡1-2小时,以便生地黄充分释放有效成分。
6. 可根据个人的喜好,添加适量的蜂蜜或其他调味剂来增加口感和风味。
7. 在浸泡时间结束后,即可将生地黄泡水饮用。
需要注意的是,生地黄具有一定的药效,因此在使用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尤其是对于有慢性病或正在接受药物治疗的人。
另外,生地黄泡水并非一种可以替代药物的方法,如果出现严重的健康问题,还是应该及时就医。
生地黄怎么吃最好

生地黄怎么吃最好有很好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等都有很好的功效,各位都知道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都是什么吗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来针对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问题深入了解一下吧,会有不错的启发.功效与作用生地的功效:生地也叫,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鲜地黄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别名:地黄、地髓、阳精、苄根,牛奶子根、狗奶子根、婆婆奶根、山烟根,山旱烟根,山烟根,山白菜根、酒壶花根、酒盅盅花根、甜酒棵根、蜜罐棵根、生地、大生地、小生地、干生地、怀生地、地黄根.生地的作用:生地甘寒质润,既善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凡血分有热及诸脏津伤阴不足者,均为常用之品.1、清热凉血.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另外,本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2、养阴生津.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另外,取本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3、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如清营汤.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食用方法的食用方法:生地黄做法指导:凡温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津液耗伤,口干舌燥,夜热早凉者,可与青蒿、鳖甲、知母等配伍;凡温病血热发斑者,可与牡丹皮、白芍、犀角水牛角代配伍;凡心阴不足,心火偏亢,惊悸怔忡,心烦不眠者,可与黄莲、朱砂等相配.食物相克:本品与萝卜葱白、韭白、薤白相克.生地排骨汤功效:具有养血、润色美肤的功效,但感冒未痊愈、口干苦者,不适合食用.材料:生地黄1两,排骨半斤,莲藕半斤,红枣5颗,盐适量.做法: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约1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生地麦冬汤功效:滋阴止血调经.用于阴虚血热型排卵期出血;症见排卵期阴道出血,量少色红,腰酸耳鸣.材料:生地黄、麦冬、红糖各15克.做法:3味同时放入搪瓷锅,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频频饮服,1剂/日,连用3~7日/疗程.。
生地黄的食用方法是怎样的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生活常识分享生地黄的食用方法是怎样的
导语:生地黄这种药材我们在生活中食用它,主要是因为生地黄这种东西对于我们提高身体抵抗力以及去除虚火等症状是有帮助的。
我们在生活中食用生地
生地黄这种药材我们在生活中食用它,主要是因为生地黄这种东西对于我们提高身体抵抗力以及去除虚火等症状是有帮助的。
我们在生活中食用生地黄的方法有生地黄炖鸡汤或者生地饴糖炖乌骨鸡,也可以直接将生地黄用于泡水饮用,所以大家应该要根据自己的需求去制作生地黄这种药材。
1、生地黄鸡
生地黄鸡的制作材料:
主料:乌骨鸡1000克。
辅料:生地黄250克,麦芽糖150克。
①将鸡宰杀后除去毛及内脏洗净;
②生地黄洗净后切成细条;
③生地黄与饴糖相混合后塞入鸡腹内,用棉线扎紧;
④将鸡置于瓷锅中用文火炖熟,不加盐、醋等调品。
健康提示:本品具有填精补髓、益肾滋阴之功效,适于肾虚型骨质疏松症患者食用。
食物相克:生地黄:本品与萝卜葱白、韭白、薤白相克。
2、生地饴糖炖乌骨鸡
生地饴糖炖乌骨鸡的制作材料:
主料:乌骨鸡1000克。
辅料:生地黄400克。
调料:麦芽糖200克。
①将乌鸡宰杀后,去毛、内脏、脚硬皮、爪,洗净;
②将生地黄洗净切成细条;。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

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关于《生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是我们特意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中药材的类型比较多,在对中药材挑选上,也是需要对中药材开展非常好的掌握,那样在应用的情况下,都了解该怎样开展,那不一样中药材对疾病治疗,也是拥有不一样的,因此中药材应用的情况下,不可以随便的开展,那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及吃法都有什么呢,这类药作用和功效也是较为普遍。
很多人对要地黄的功效与作用及吃法并并不是很清晰,因而在对它挑选的情况下,也是需要对它这些方面开展非常好了解,促使在挑选它的情况下,了解该怎样开展。
生地黄的作用与功效及吃法:作用与功效具备清热凉血作用用以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燥舌绛。
如清营汤。
治温病中后期,余热回收没有尽到,阴津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以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呕血衄血,斑疹紫黑色。
如四生丸。
养阴生津作用:用以津伤口干,内火解渴。
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价值时泡服,10~30克,生鲜使用量翻倍,或以生鲜捣汁当药。
鲜生地味苦甘性小寒,功效与干地黄类似,补阴之手略输,但清热解毒生津止渴,散血活血之手较强。
本品行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大便糖稀者,不适合应用。
吃法甘庶生地茶作用:清热解毒滋阴,或热症伤阴者可饮。
原材料:鲜甘庶(削皮)200g、生地3g、绿茶叶3g。
作法:将甘庶切割成一小块,自来水煎制甘庶、生地至水滚沸后,煮茶食用,可加老冰糖。
生地龙骨冬瓜汤原材料:东瓜500g,主龙骨250g,生地25G,麦冬25G,小枣二颗,盐小量。
作法:1、生地,麦冬各25G。
2、主龙骨250G清洗。
3、主龙骨焯下完鲜血。
4、生地麦冬泡十多分钟,清洗表层的残渣。
5、东瓜去瓤,连皮清洗后,和生地麦冬主龙骨小枣,一同煲一小时。
6、加小量盐此汤降火。
梨生地茶作用:养阴生津,清热解毒,外感风寒热症口渴不欲、咳嗽。
原材料:鲜梨1个(削皮)、生地5g、绿茶叶3g。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地黄怎么吃最好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生地黄怎么吃最好
有很好的清热凉血,养阴,生津的作用,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等都有很好的功效,各位都知道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都是什么吗?接下来的时间,我们就来针对生地的功效与作用及食用方法问题深入了解一下吧,会有不错的启发。
功效与作用
生地的功效:
生地也叫,生地黄功效:清热凉血,养阴,生津。
用于热病舌绛烦渴,阴虚内热,骨蒸劳热,内热消渴,吐血,衄血,发斑发疹。
鲜地黄功效:清热生津,凉血,止血。
用于热病伤阴,舌绛烦渴,发斑发疹,吐血,衄血,咽喉肿痛。
别名:地黄、地髓、阳精、苄根,牛奶子根、狗奶子根、婆婆奶根、山烟根,山旱烟根,山烟根,山白菜根、酒壶花根、酒盅盅花根、甜酒棵根、蜜罐棵根、生地、大生地、小生地、干生地、怀生地、地黄根。
生地的作用:
生地甘寒质润,既善凉血泻热,又善养阴生津。
凡血分有热及诸脏津伤阴不足者,均为常用之品。
1、清热凉血。
本品味甘苦、性寒而入血分,能清营血分之热而凉血。
用于温热病之高热、口渴、舌红绛,处方如清营汤。
另外,本品通过凉血尚有止血之功效,可用于血热的各种出血症。
2、养阴生津。
本品质润多液能养阴,味甘性寒能生津,有养阴润燥生津作用。
用于温热病后期、邪热伤津者。
另外,取本品滋阴清热作用,常用于治疗阴虚火旺的口干口渴、头晕目眩,处方如六味地黄丸。
消渴病属热盛伤津者亦可用生地治疗。
3、生地具有清热凉血功效用于温热病热入营血,壮热神昏,口干舌绛。
如清营汤。
治温病后期,余热未尽,阴液已伤,夜热早凉,舌红脉数者,如青蒿鳖甲汤。
可用于治温热病热入营血,血热毒盛,吐血衄血,斑疹紫黑。
如四生丸;养阴生津功效用于津伤口渴,内热消渴。
治温病伤阴,肠燥便秘,如增液汤。
药用时煎服,10~30g,鲜品用量加倍,或以鲜品捣汁入药。
鲜生地味甘苦性大寒,作用与干地黄相似,滋阴之力稍逊,但清热生津,凉血止血之力较强。
本品性寒而滞,脾虚湿滞腹满便溏者,不宜使用。
食用方法
的食用方法:
生地黄做法指导:凡温热病后期,余热未尽,津液耗伤,口干舌燥,夜热早凉者,可与青蒿、鳖甲、知母等配伍;凡温病血热发斑者,可与牡丹皮、白芍、犀角(水牛角代)配伍;凡心阴不足,心火偏亢,惊悸怔忡,心烦不眠者,可与黄莲、朱砂等相配。
食物相克:本品与萝卜葱白、韭白、薤白相克。
生地排骨汤
功效:具有养血、润色美肤的功效,但感冒未痊愈、口干苦者,不适合食用。
材料:生地黄1两,排骨半斤,莲藕半斤,红枣5颗,盐适量。
做法:把所有材料放入锅中,加适量的水,大火煮沸后,转小火炖煮约1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生地麦冬汤
功效:滋阴止血调经。
用于阴虚血热型排卵期出血;症见排卵期阴道出血,量少色红,腰酸耳鸣。
材料:生地黄、麦冬、红糖各15克。
做法:3味同时放入搪瓷锅,煎煮30分钟,去渣取汁,频频饮服,1剂/日,连用3~7日/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