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苯乙烯PS纳米纤维的制备方法

合集下载

50 nmps微球合成

50 nmps微球合成

50 nmps微球合成
聚苯乙烯微球50nm,PS聚苯乙烯微球,Polystyrene微球
聚苯乙烯微球是一种具有特定尺寸的微米级颗粒,由聚苯乙烯材料构成。

这些微球的直径在50纳米范围内,通常称为"50nm聚苯乙烯微球"或"50nm聚苯乙烯纳米微球"。

聚苯乙烯微球的尺寸和形状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控,用途非常广泛。

它们在科研和工业领域中具有多种应用,如:
生物学研究:可用于细胞分离、细胞标记、细胞培养和细胞成像等。

化学合成:可用于在催化反应中作为载体,帮助反应分离和加速。

医学诊断:可用作药物传递系统,或用于诊断检测中的生物标记物。

磁性材料:可以通过添加磁性颗粒使其成为磁性微球,用于分离或制备特定材料。

表面涂层:可用于涂覆在材料表面,增强其特性或功能。

这些应用的实现需要控制微球的尺寸、形状、表面性质以及制备方法,
以确保其在特定应用中的性能和效果。

因此,对于50nm聚苯乙烯微球的制备和表征,需要进行仔细的研究和优化。

产地:西安
规格:1mg 5mg 10mg
纯度:99%
状态:固体/粉末
储藏条件:冷藏-20℃
温馨提示:仅用于科研,不能用于人体实验!
说明:提供使用说明,核磁图谱,包装,价格,产地,制备方法,应用,稳定性,溶解度,简单合成等各种信。

聚苯乙烯产品的工艺流程

聚苯乙烯产品的工艺流程

聚苯乙烯产品的工艺流程概述本文档旨在介绍聚苯乙烯(Polystyrene,简称PS)产品的工艺流程。

聚苯乙烯是一种常见的合成聚合物,具有优异的机械性能和热稳定性,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业领域。

下面将详细介绍聚苯乙烯产品的生产流程。

原料准备1. 苯乙烯(Styrene):作为聚苯乙烯的主要原料,通常以液态形式供应。

在生产过程中,需要通过分离和纯化来确保质量。

2. 原料添加剂:为了改善聚苯乙烯的性能,通常需要添加一些助剂,如抗氧化剂、阻燃剂等。

聚苯乙烯的制备流程聚苯乙烯的制备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 原料预处理将苯乙烯进行预处理,包括分离纯化、去除杂质等步骤,确保原料的质量稳定。

2. 反应聚合将预处理后的苯乙烯加入反应釜中,加热到适当的温度,引发聚合反应。

常用的反应引发剂有过硫酸铵等。

3. 精炼和净化经过反应聚合后,得到的聚苯乙烯块状物需要进行进一步的精炼和净化。

首先,将聚苯乙烯块状物破碎,得到小颗粒;然后通过溶剂提取、洗涤等步骤,去除掉其中的杂质和未反应物。

4. 粉碎和干燥将经过精炼和净化后的聚苯乙烯颗粒进行粉碎,得到所需的颗粒尺寸。

然后,将颗粒置于干燥器中,去除其中的水分,确保产品质量。

5. 加工成型将干燥后的聚苯乙烯颗粒进行熔融,然后通过注塑、挤出等加工方法,将熔融的聚苯乙烯注入模具中进行成型。

根据不同的产品需求,可以选择不同的成型方法和模具。

6. 后处理与包装经过加工成型后,聚苯乙烯产品需要进行后处理,包括除去余料、修整表面等步骤。

最后,将成品进行包装,以确保产品的安全运输和储存。

结论聚苯乙烯产品的工艺流程主要包括原料准备、反应聚合、精炼和净化、粉碎和干燥、加工成型以及后处理与包装。

通过以上流程,可以生产出符合要求的聚苯乙烯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为了确保产品质量,需要严格控制每个步骤的操作参数,并在每个环节进行质量检测和控制。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

万方数据第4期董晓英等.静电纺丝纳米纤维的制备工艺及其应用49ski等∽o的实验,随着距离减小,聚苯乙烯纤维上串珠分布增多,其原因与流速增加相同,即溶剂在到达接受装置前不能完全挥发。

1.4溶液浓度静电纺丝需要适当的溶液浓度。

当溶液过稀时,溶液会从针头喷射,不能形成连续的纤维。

而当溶液浓度过大时,粘度过高,纺丝行为不稳定。

韩国的Lee等¨u研究了溶液浓度与串珠形貌的关系。

在电压为15kV,接收距离为12cnl的情况下,聚苯乙烯在1:1的THF/DMF溶液中进行静电纺丝,随着溶液质量分数从5%增加到15%,串珠逐渐变细,变长,直至消失。

康奈尔大学的Tan和Oberdorf¨21研究了不同浓度含5%氯化1,3.二氯-5,5.二甲基己内醯脲(DDMH)的尼龙6静电纺丝溶液粘度、电导率和纤维直径之间的关系。

随着溶液浓度增加,溶液粘度增大,电导率下降。

1.5溶剂挥发性静电纺丝溶液从针头喷出到达接收器的过程也是溶剂挥发的过程。

若溶剂挥发过快,则溶质易堵塞针头,影响纺丝的稳定性;若溶剂在到达接收器前不能完全挥发,则残留溶剂会溶蚀接收器上的纤维,进而破坏纤维形貌。

Megelski等一1研究了聚苯乙烯纤维在不同浓度的DMF和THF混合溶液中的静电纺丝行为。

两种极端情况下,在挥发性溶剂THF_中,纤维上小孔的分布密度最大,从而使纤维的比表面积增大20%~40%;而在低挥发性的DMF中,纤维表面趋于平滑。

2同轴静电纺丝单轴的静电纺丝既可以用一种材料的溶液纺出纤维¨3|,又可以对相容性体系的多种材料进行混纺¨4’15j。

但是,欲得到不互溶物间的理想静电纺丝材料,虽然人们通过乳液或悬浮液等分散的非均相体系也进行了一些尝试¨6’17o,但这些体系往往由于界面张力的不同而产生纤维内部分布的不均匀现象。

例如,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的Kim等¨8J将亲水性药物头孢西丁钠负载于油性聚乙交酯.丙交酯(PLGA)基体中静电纺丝,结果药物在初期显示突释现象,引入亲水性链段PLGA/PLA/PEG.b.PLA后,突释现象只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

聚苯乙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聚苯乙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聚苯乙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
聚苯乙烯纳米粒的制备方法有多种,以下提供两种制备方法:
方法一:
1. 将苯乙烯、水、烷基溴化铵类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和裂解型光引发剂搅拌乳化。

2. 将混合物置于紫外光辐射下,引发聚合反应。

3. 经过滤或离心,得到聚苯乙烯纳米粒子。

如果聚合反应体系中加入交联剂,则得到聚苯乙烯纳米凝胶粒子。

此方法采用水作为反应介质,在室温下即可聚合,且反应体系中单体浓度较高,表面活性剂用量低,反应速率快,单体转化率高,设备简单经济,易于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方法二:
1. 通过有机合成的方法得到树形大分子(Dendrimer)。

2. 将树形大分子转化成引发剂。

3. 通过ATRP聚合技术得到粒径小于100nm的单分散的树形大分子/聚合物纳米粒子。

以上方法仅供参考,建议查阅关于聚苯乙烯纳米粒制备的文献,或者咨询纳米材料制备领域的专家,获取更准确的信息。

静电纺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静电纺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

静电纺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及其性能柯惠珍;李永贵【摘要】采用静电纺丝方法制备了疏水性聚苯乙烯(PS)纳米纤维膜.研究了添加0.5wt.%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对PS纺丝溶液性能以及纳米纤维膜形貌结构的影响,内容涉及PS纳米纤维膜厚度对膜的平均孔径和孔径分布的影响分析,该膜的水接触角和孔隙率的测试等.最后,采用直接接触式膜蒸馏(DCMD)装置测试了不同厚度PS纳米纤维膜在蒸馏水和35g/L NaCl溶液中的水通量和截留率.研究结果表明了平均孔径约为0.19μm、厚度约为150μm、孔隙率约为84%、接触角约为114°的PS纳米纤维膜的水通量约为19.4kg/m2 h,截留率大于99.99%,适合应用于DCMD领域用于盐溶液和海水淡化.【期刊名称】《材料科学与工程学报》【年(卷),期】2019(037)002【总页数】5页(P184-188)【关键词】静电纺丝;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膜;形貌结构;膜蒸馏【作者】柯惠珍;李永贵【作者单位】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省新型功能性纺织纤维及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108;闽江学院服装与艺术工程学院,福建省新型功能性纺织纤维及材料重点实验室,福建福州 35010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Q342.9411 引言水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为了确保人类的延续,开发可持续发展且具有成本效益的水资源净化技术就显得非常有意义。

膜蒸馏(Membrane Distillation, MD)是一种膜分离技术,具有显著的优点如对于非挥发性的溶质(如离子,大分子,胶体和细胞等)具有100%的截留率,比传统的蒸馏方法具有更低的操作温度,与压力驱动型的过滤技术(如反渗漏和纳滤技术)相比具有较低的操作压力,并且不存在蒸发器腐蚀等问题。

目前,膜蒸馏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于海水淡化、苦咸水脱盐、超纯水生产、废水中金属离子和污染物去除、药液和果汁浓缩等领域[1-4]。

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加工及应用性能研究

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加工及应用性能研究

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加工及应用性能研究聚苯乙烯(Polystyrene, PS)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塑料,其具有轻质、透明、脆性及低成本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电子、建筑、餐饮等领域。

然而,初级PS材料存在一些缺陷,例如密度、强度、韧性等方面不够理想,限制了其在一些特殊场合的应用。

为了改善PS材料性能,纳米技术被引入其中,形成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一、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制备方法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方法主要包括溶液共混法、熔体混合法、原位聚合法等多种方法。

1、溶液共混法溶液共混法是将纳米材料加速剂与聚苯乙烯原料一起在溶液中搅拌,使其充分溶解并均匀分散。

搅拌结束后除去溶剂,得到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溶液共混法具有制备简单、操作方便等优点,适用于少量样品制备,但相对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有所降低,需要进一步改进。

2、熔体混合法熔体混合法是将纳米材料加速剂均匀混合在聚苯乙烯熔体中,使其充分融合、分散。

最终经过冷却、成型得到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熔体混合法相对于溶液共混法制备出来的复合材料力学性能会有所提高,因为其可控性、生产效率高,被广泛应用于工业生产。

3、原位聚合法原位聚合法是将亲水性或亲疏水性的单体置于纳米材料表面,通过单体聚合反应得到聚合材料,与聚苯乙烯熔体混合后再进行成型得到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

原位聚合法制备的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具有高强度、高韧性等优点,但相对制备难度大,适用性较窄。

二、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应用性能研究纳米复合材料的应用性能是制备过程中需要高度关注和研究的领域,本节主要通过介绍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热性能、透明性能进行讨论。

1、力学性能聚苯乙烯纳米复合材料的力学性能受到纳米材料加速剂选择、制备工艺、添加量等多方面的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适当添加纳米复合材料可以在保持原材料基本特性的情况下大幅度提高力学性能,如拉伸强度、冲击韧性等。

2、热性能聚苯乙烯本身在高温环境容易发生熔融或炭化,因此需要探索如何改善其热性能,避免应用过程中容易受到高温影响而造成材料损失。

聚苯乙烯_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聚苯乙烯_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及结构研究

Fig. 1 The TGA curves ( a) and FT-IR patt erns ( b) of Na-MMT and VC18- MMT
212 纳米复合材料的结构 在 X 射线衍射谱图中, [ 001] 面峰反映了蒙脱
土层间 距的 大小, 根 据 [ 001] 面 峰的 衍 射角, 用 Bragg 方程 K= 2d sinH 可以计算出蒙脱土的层间 距d 0011 图 2 为有机蒙脱土 VC18-MMT 和纳米复合 材料的 XRD 谱图. 可见, VC18-MMT 在 3118b处存 在强衍射峰, 对应层间距为 2173 nm, 远大于十八 烷基三甲基氯化铵改性蒙脱土的层间距[ 11] , 这是 由于 VOAC 具有 更大的分子体积. 对于 PSPVC18MMT 纳米复合材料, 可以看到在扫描范围( 015~ 10b) 内不存在[ 001] 面峰, 说明蒙脱土的有序的层 状结构被打破, 其片层被良好的剥离分散在 PS 基 体中, 形成剥离型纳米复合材料.
* 2005-11-16 收稿, 2006-03-06 修稿; 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 基金号 20125617) 资助项目; ** 通讯联系人, E-mail: bgli@ zju. edu. cn 70
1期
杨晋涛等: 聚苯乙烯P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的 制备及结构研究
71
化铵( VOAC) 为插层处理剂改性蒙脱土, 对聚苯乙 烯链段在蒙脱土片层上的接枝率进行了表征, 同 时采用离子交换的方 式将接枝的聚 合物提取下 来, 对接枝聚合物结构和分子量进行表征, 为聚合 物P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中聚合物与蒙脱土片层 之
高分子学报
ACTA POLYMERICA SINICA
No. 1 Jan. , 2007

可发性PS的制备

可发性PS的制备
注:国外生产商主要采用一步法,国内工业采用二步法(后浸渍法)。 — 一步法生产发泡聚苯乙烯_张玮; — 讲究经济效益_发展发泡聚苯乙烯工业_叶连錞。
二步法
1、配方
原料 普通聚苯乙烯 液化石油气 聚乙烯醇 四溴乙烷 配比 100 10 0.1 2

160
注: ①发泡剂:可以是丙烷、丁烷、戊烷、石油醚等低沸点饱和烃的碳氢化合物; ②分散剂:可以是聚乙烯醇、肥皂粉、羟基纤维素等; ③阻燃剂:可以是四溴乙烷、四溴丁烷、氯化石蜡等; ④分散介质:自来水。
可发性PS的制备
制备方法
一步法:将苯乙烯单体、引发剂、水、发泡剂和其他助剂一起加 入反应釜内,聚合后得含发泡剂的树脂颗粒,经洗涤,离心分离 和干燥,制得可发性PS珠粒。
制 备 方 法
二步法:将苯乙烯单体先聚合成一定粒度的聚苯乙烯珠粒,经 分级过筛,再重新加水、乳化剂、发泡剂和其他助剂于反应釜 内,加热浸渍,制得可发性PS珠粒。
二步法
2、工艺流程图
二步法
3、生产工艺条件控制 聚苯乙烯分级 生 产 工 艺 条 件反应温Fra bibliotek、时 间、压力
温度在85~90℃,压力0.4MPa,时间由粒度决定
洗涤、干燥、 放置
出料后,立即用水冲洗,降温且洗去分散剂等杂 质,至无滑腻感即可。
另附
利用废旧聚苯乙烯泡沫塑料再生可发性聚 苯乙烯珠粒 PS玻璃化转变温度80~100℃,熔点240℃
阻燃聚苯乙烯_硅气凝胶核壳珠粒的合成与复合保温板制备 研究_赵诚斌
可发性聚苯乙烯_SiO_2气凝胶_省略_复合珠粒制 备及其发泡成型工艺研究_李凯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聚苯乙烯纳米纤维的制备
一、背景
聚苯乙烯(Polystyrene,缩写PS)是指由苯乙烯单体经自由基加聚反应合成的聚合物。

聚苯乙烯无色透明,能自由着色,相对密度也仅次于PP、PE,具有优异的电性能,特别是高频特性好。

聚苯乙烯玻璃化温度80~90℃,熔融温度240℃,通常的聚苯乙烯为非晶态无规聚合物,具有优良的绝热、绝缘和透明性,长期使用温度0~70℃,但脆,低温易开裂。

聚苯乙烯的结构式
聚苯乙烯纳米纤维的应用领域非常广泛,主要应用于过滤等领域。

Zheng等对比了两种不同相对分子质量的聚苯乙烯的静电纺丝纤维膜,发现高分子量的PS可以在较低浓度(5%-10%)下可得到珠链状或均匀的纤维;而低分子量的PS在20%的浓度下也只能获得微球结构[1]。

Lu等[3]以0.5%BMIPF6作为PS电纺溶液的添加剂,制得了具有树枝状分支结构的PS/BMIPF6纤维膜,有效增加了纤维膜表面的粗糙度,具有了自清洁特性[2]。

苏州大学Jiang等由聚苯乙烯溶液静电纺丝、磺化制得了纳米级聚合物阳离子交换纤维(PNIE),这种聚苯乙烯纳米纤维的离子交换能力强、交换速度快[3]。

二、纳米纤维的制备
2.1仪器和试剂
仪器:型静电纺丝装置(SS-2535);磁力搅拌器;电子天平;扫描电镜。

试剂:聚苯乙烯(PS);DMF(市售,分析纯);
2.2聚苯乙烯纳米纤维膜的制备
使用静电纺丝装置制备纳米纤维膜,原料采用聚苯乙烯(Mw=190000)可纺聚合物,N,N-二甲基甲酰胺为溶剂。

将一定量的PS溶入DMF中,搅拌3h并陈化12h后得到质量分数为10%的纺丝液;将纺丝液放入静电纺丝机推注装置中,调整纺丝工艺参数(纺丝电压,接收距离,推进速率)进行静电纺丝,纺丝完成后将所得纤维膜置于干燥箱中40℃干燥24h,即得到PS纳米纤维膜。

三、结构表征
扫描电子显微镜广泛应用于对静电纺纤维表面形貌的观察。

在实际的应用中能够有效地反映具有不同表面形貌的静电纺纤维,包括光滑表面、珠串结构、带状结构和粗糙表面等。

扫描电子显微镜的试样制备可分为两种:对于导电性良好的试样,可以直接用于电镜观察且能够保持其原始形貌;对于不导电或导电性差的试样,则需要对试样表面进行喷金或喷碳处理后才能够用于电镜观察。

在具体实验中,当要对试样进行高放大倍数和高分辨率观察时,需要喷金或碳厚度在10nm,而一般情况下厚度在10~30nm范围为宜。

图1为不同纺丝电压下静电纺丝所得PS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其中图(a)、(c)对应的纺丝电压分别为1、20kV,右上角插图为孔隙尺寸分布。

Fig.1图1不同纺丝电压下静电纺丝所得PS纤维膜的微观形貌和孔隙尺寸分布
参考文献
[1]Zheng J,He A,Li J,Xu J,et al.Polymer,2006,47(20):7095-7102.
[2]Lu X,Zhou J,Zhao Y,Qiu Y,et al.Chemistry of Materials,2008,20(10):3420-3424.
[3]蒋孝山,,高强,朱新生.国外丝绸,2008,1:1-2.
来源:永康乐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