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北大绿卡答案
北大绿卡八年级语文上册 3《蜡烛》课堂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蜡烛一、积累与运用1.注音。
拂()晓地窖()瓦砾()匍()匐()腋()窝2.根据拼音写汉字。
偷xí()pínɡ()障jū()躬肃mù()颤wēi()3.解释词语。
永垂不朽:名副其实:精疲力竭:4.文学知识。
《蜡烛》一文的作者是(国籍)的。
文中的主要人物是,“蜡烛”的象征意义。
二、阅读德国人的炮火一直轰到太阳落山。
……德国人又开炮了,炮弹在这小小的方场上炸开了,黑色的泥土直翻起来,柱子似的。
碎片把那些剩下来的树木的枝条都削去了。
那个苏联人地躺在那的方场上,一只手臂枕在脑袋下面,周围是炸弯了的铁器和炸焦了的树木。
老玛利•育乞西看着那战死的兵,看了很久,她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
可是附近一带,不用说人,连一个活东西都没有,甚至陪伴她在地窖里过了四天的那一只猫也被刚才炸起来的砖石碎片砸死了。
老妇人想了半天,然后,伸手在她那惟一的衣袋里摸出件什么东西来,揣在怀里,慢慢地爬出了地窖。
她不会匍匐前进,也不能快跑。
她干脆直着身子,一摇一摆,慢慢地向方场上走去。
一段还没有炸断的铁栏杆拦在她前面,她也不打算跨过去。
她太衰老了,跨不过去,因此慢慢地绕过了那段铁栏杆,走进了方场。
德国人还在轰击,可是没有一颗炮弹打在老妇人的近旁。
她穿过方场,到了那战死的苏联士兵身边,她用力把那尸身翻过来。
看见他的面孔了,很年轻,很苍白。
她轻轻理好了他的头发,又费了很大的劲把他那一双早已僵硬了的手臂弯过来,交叉地覆在他的胸前。
然后,她在他旁边坐了下来。
德国人还在开炮,可是跟先前一样,那些炮弹落得离老人很远。
5.选文中有四处写到德国人的炮火,全文共有六处,有什么作用?6.在文中空白处填词语,体会用词妙处。
7.当老人看到那战死的兵时,她为什么“想把这件事告诉什么人”?8.敌人炮火很激烈,为什么老妇人“直着身子”走进方场,表现她怎样的精神?9.文中有两处对战死的苏联士兵的肖像描写,都是透过老人的眼来写的,试着说出老人心里最想说的话。
北大绿卡八年级语文上册 22《短文两篇》课时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22《短文两篇》(共30分)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4分)德馨.()鸿儒.()调.素琴()案牍.()可爱者甚蕃.()濯.清涟()亵.玩()陶后鲜.有闻()2.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
(3分)(1)斯是陋室,惟吾德馨.()(2)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3)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3.“之”字通常有以下五种用法,指出下列各句中“之”的用法。
(5分)A.助词“的”B.代词C.动词,“往,到”D.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E.宾语提前的标志(1)孔子云:何陋之有?()(2)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3)无案牍之劳形。
()(4)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4.下列句子朗读停顿划分有误的一项是()。
(2分)A.晋/陶渊明/独爱菊B.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C.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5.揣摩作者的精妙构思,完成下面的填空。
(6分)(1)《陋室铭》处处紧扣“____________”一句来写。
开头以类比发端,用__________、__________喻陋室,自然引出正题:颂扬陋室。
中间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方面来写“陋室”不陋,最后奇峰突起,连举三位古人事例来证明“陋室”不陋。
寥寥81字,珠圆玉润,浑然一体。
(2)《爱莲说》以__________为线索;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作为莲的正衬和反衬;借花喻人,表达了作者对争名夺利者的厌恶,对完美道德的礼赞。
6.理解填空。
(3分)(1)《陋室铭》一文作者认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2)《陋室铭》中描写陋室环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好向濂溪称净植,莫随残叶堕寒塘”是鲁迅的七律《莲蓬人》中的诗句,其中“濂溪”即宋代哲学家________,“净植”出自他的《爱莲说》。
【北大绿卡】八年级语文上册 26《三峡》课时测试 (新版)新人教版

三峡【归纳操练】(每题2分,共9题)自三峡七百里中。
两岸连山,略无阙处。
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
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影子。
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兴趣。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呜三声泪沾裳!”1.选文《三峡》选自,作者是 (朝代)的,字,三峡是指在长江上游四川、湖北两省之间的、和。
2.解说下列加点的字。
①自三峡七百里中②略无阙处③重岩叠嶂④不见曦月⑤夏水襄陵⑥虽乘奔御风⑦绝瞰多生怪柏⑧林寒涧肃⑨属引凄异⑩空谷传响3.从第4句话中(至于夏水襄陵……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找出两对反义词。
①和②和4.课文虽仅155字,却写出了七百里三峡的万千气象。
请你仿照“山川草木”、“渔歌歌谣”,用几个四字词语归纳一下,课文总共写了哪些事物?山川草木、、、、、、渔歌歌谣。
5.清用直线将下列相关的内容连接起来。
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水流湍急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山间空阔空谷传响,哀转久绝山高峻峭6.仔细阅览描绘三峡春冬之时的一段文字,然后填空。
①.描绘急流下滩,雪浪飞溅,文章用了一个字;②.描绘潭水澄碧,深重安静,文章用了一个字;③.描绘山峰极高,山势峻峭,文章用了一个字;④.描绘松柏奇秀,挺拔突兀,文章用了一个字;7.课文中最能体现三峡林涧萧条之秋现象的形容词有、、、。
8.简述“自三峡七百里中”一句在文中的效果。
9.读过课文,你联想到了李白的哪一首诗?【拓宽操练】(每题4分,共三题)一.阅览自余为谬人,居是州,恒惴栗。
其隙也,则施施而行,漫漫而游,日与其徒上高山,入深林,穷回溪,幽泉怪石,无远不到。
到则披草而坐,倾壶而醉。
醉则更相枕以卧,卧而梦。
意有所极,梦亦同趣。
觉而起,起而归。
认为但凡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北大绿卡】八年级语文上册 9《老王》课堂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老王一、根底堆集1.下列加横线字注音字形不正确的一项是( )A.滞笨(zhì) 荒僻(pì)B.取谛(dì) 愧怍(zhà)C.攥着钱(zuàn) 惊慌(huánɡ)D.骷髅(kū lóu) 伛(yǔ)2.依课文填空。
1.咱们配偶漫步,通过一个()的小胡同。
A.偏远B.荒僻2.看见一个破破落落的大院,里边有几间()的小屋。
A.崩塌B.塌败3.咱们从干校回来,载客三轮都()了。
A.撤销B.撤销4.那是一个走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
A.愧怍B.羞愧3.作者怎样写老王困难的日子?试用自己的话归纳。
4.老王的仁慈是怎样体现的?二、提高演练有一天,我在家听到拍门,开门看见老王直僵僵地( )在门框里。
平常他坐在蹬三轮的座上,或抱着冰伛着身子进我家来,不显得那么高。
或许他平常不那么瘦,也不那么直僵僵的。
他面如土色,两只眼上都结着一层翳,分不清哪一只瞎,哪一只不瞎。
说得可笑些,他几乎像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像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
我吃惊地说:“啊呀,老王,你好些了吗?”他“嗯”了一声,直着脚往里走,对我伸出两手。
他一手拎着个瓶子,一手拎着一包东西。
我忙去接。
瓶子里是香油,包裹里是鸡蛋。
我记不清是十个仍是二十个,由于在我记忆里多得数不完。
我也记不起他是怎样说的,横竖意思很理解,那是他送咱们的。
我( )说:“老王,这么新鲜的大鸡蛋,都给咱们吃?”他只说:“我不吃。
”我谢了他的好香油,谢了他的大鸡蛋,然后回身进屋去。
他急忙止住我说:“我不是要钱。
”我也急忙解说:“我知道,我知道——不过你已然来了,就以免托人捎了。
”他或许觉得我这话有理,站着等我。
我把他包鸡蛋的一方灰不灰、蓝不蓝的方格子破布叠好还他。
他一手拿着布,一手攥着钱,滞笨地转过身子。
我忙去给他开了门,站在楼梯口,看他直着脚一级一级下楼去,直忧虑他半楼梯跌倒。
北大绿卡八年级语文上册 1《新闻两则》课时练习 新人教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1《新闻两则》一、基础知识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荻.港()锐不可当.()歼.灭()击溃.()绥靖..()()阻遏.()2、下列句子中错别字最多的一句是()A、国民党反动派政府依然负隅顽抗。
B、渡江战役打得非常急烈。
C、国民党拒决签定国内和平胁定。
D、杜聿明则刚从某某飞到东北,一战残败,又逃到了某某。
3、为下面的语句加上合适动词正确的一项是()然而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及()一切抵抗之敌,()扬中、某某、江阴诸县的广大地区,并()江阴要塞,()长江。
A、消灭击败夺回占据控制B、歼灭击败占据控制切断C、歼灭击溃占领控制封锁D、消灭击溃控制占据控制4、填空。
(1)消息要、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事件,篇幅一般较。
消息的内容必须,要如实地反映情况。
“”是消息的基本特征。
(2)消息的内容一般包括六个要素:人物、、、事件发生的、经过、。
(3)消息的结构一般包括五个部分:、、、和,其中、、是必不可少的三个部分。
是消息内容的提要,除了正题之外,还可以在前面加或在后面加。
部分都是简明地概括报道的事实或中心。
部分要具体展开事实或进一步突出中心。
(4)消息主要运用的表达方式,也可以插入简单的。
5、分析下列句中加点词在句中的含义和作用。
(1)人民解放军百万..),东至江阴,..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某某(不含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
百万:不含:均是:(2)此处敌军抵抗较为..抵抗之敌,……..顽强,然.在21日下午至22日下午的整天激战中,我已歼灭及击溃一切较为:然:一切:6、简析下面对话的言外之意。
20世纪50年代初,周总理接受美国记者的采访,随手将一支美国派克钢笔放在桌上。
记者: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总理:提起这支笔啊,那可话长了。
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而是一个朝鲜朋友在朝鲜战场上得到的战利品,是作为礼物送给我的。
我觉得很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这支笔。
北大绿卡八年级语文上册 8《台阶》课时测练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试题

台阶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5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凼.(dàng) 涎.水(yán) 嵌.入(qiàn)B.揩.汗(kāi) 着.落(zháo) 摔跤.(jiāo)C.黏.性(nián) 烟瘾.(yǐng) 扁担.(dān)D.尴.尬(gān) 嘎.叽(gā) 淌.汗(tǎng)2.下列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有误的一项是( ) (3分)A.他这个人挺古怪,经常自言自语....的,很少和别人说话。
点头哈腰....累了一辈子,没人说过他有地位。
微不足道....了!D.这是秘密的事,他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宣扬起来?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3分)A.某某的金秋时节是旅游休闲的好去处。
B.马航MH370失踪后,许多中国大陆的游客纷纷取消去马来西亚旅游的预约。
“中国式过马路”的陋习,完善道路设施,增强法律意识才是根本途径。
课中,同学们尤其更喜欢“生活中的法律”“电脑制作”等课程。
4.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2分)A.“父亲从老屋里拿出四颗大鞭炮,他居然不敢放,让我来。
”这句话刻画出父亲的胆小。
B.“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这里的专注,是指父亲看别人家高高的台阶,心里羡慕,看得出神。
同时也在心里暗下决心,要造一栋有高台阶的新房子。
C.“我想一步跳到门槛上,但摔了一大跤。
父亲拍拍我的后脑勺说,这样是会吃苦头的。
”父亲的这句话可以说是人生的哲理:人生要一步一步地走,不能急于求成。
D.“我亲眼看到父亲在用手去托青石板时腰闪了一下。
我就不让他抬,他坚持要抬。
”父亲明知闪了腰,却“坚持要抬”,可见他性情倔强。
5.说说下列句子属于哪种描写方法,有怎样的表达作用。
(3分)(1)父亲的两手没处放似的,抄着不是,贴在胯骨上也不是。
(2)父亲坐在绿荫里,能看见别人家高高的台阶,那里栽着几棵柳树,柳树枝老是摇来摇去,却摇不散父亲那专注的目光。
【北大绿卡】八年级语文上册 10《信客》课堂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信客一、堆集与运用1.给下列加粗的字注音。
唏嘘()()诘问()手段()()2.下列每组词语都有错别字,指出后并加以改正。
A.克扣接济凶讯低媚顺眼()B.唏嘘希罕呵责风尘苦旅()C.追问手段颠沛穷愁了倒()D.焦灼吊唁鸡零狗粹翻山越岭()3.请结合上下文解说词语。
闯码头:吊唁:穷愁潦倒:4.请你谈谈对“信客”一词应当怎样了解。
二、阅览阅览下列文段,答复文后的问题。
只需信客一回村,他家里总是人头济济。
大都都不是来收发信、物的,仅仅来看个热烈,看看各家的出门人长进怎么,带来了什么稀罕物品。
农人的眼光里,有仰慕,有妒忌;比较得多了,也有轻视,有讪笑。
这些目光,是中国乡村对自己的冒险家们的打分。
这些目光,是千年故乡对城市的打听。
总算有妇女来给信客说悄悄话:“照顾他,往后带东西几回并一次,不要七零八碎的。
”“你给他说说,那些姿色不能在上海存存?我一个女人家,来匪徒来贼怎么办……”信客沉稳地址允许,他看得太多,对这一切万能了解。
都市里的升沉荣辱,震颤着长时间愚钝的乡村神经系统,他是最灵敏的神经末梢。
闯练都市的某个营生者忽然得了一场急病死了,这样的事在那样的年月常常产生。
信客在都市同乡那里听到这个音讯,就会仓促赶去,代表家族同乡照料后事、拾掇遗物。
回到乡下,他就夹上一把黑伞,伞柄朝前,朝死者家里走去。
乡下报死讯的人都以倒夹黑伞为符号,村夫一看就知道,又有一个人客死他乡。
来到死者家里,信客满脸戚容,用一路上想了好久的含蓄口气把凶讯通报。
不幸的家族会号啕大哭,会猝然晕厥,他都不能脱离,帮着安慰组织。
更会有一些农妇听了死讯一时性起,咬牙切齿地憎恶城市,憎恶外出,连带也憎恶信客,把他当作了死神冤鬼,大声呵责,他也只能低眉顺眼、连声诺诺。
下午,他又要把死者遗物送去,这件工作更有危险。
乡村妇女会把这堆粗陋的遗物当作老公生命的价值,几乎没有一个信任只要这一点点。
红红的眼圈里射出疑问的白,信客浑身不自在,真像做错了什么事一般。
《北大绿卡》第23,24课答案

22课1. D2.(1)详细地知道(2)旧交,旧友(3)备办,置办(4)很(5)冷清(6)辈,同类3..B4..(1)B(2)C(3)B5. C6.(1)喜欢(爱好)(2)有时(3)心情急切的样子(4)酒杯7.不为贫贱而忧虑,不热衷于发财做官8.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9.独立于世俗之外的隐士安贫乐道10.因为五柳先生读书只求领会要旨,不在一字一句的理解上下工夫,这与他“不慕荣利”的追求有关,读书是为求知的满足,精神的享受。
11.淡泊名利,洁身自好12.引被/覆面/ 卧13.(1)宴请(2)派遣(3)立即(4)改变14.寐15.B16.王勃写文章,开始并不怎么着意构思,而是先磨墨,接着喝酒,再拉过被子蒙脸睡觉,等到睡醒后,提着笔一挥而就,写成文章,一字不改。
17.(1)他的;他们;她(2)这件事;他们;的18.(1)买臣就增大了歌唱的声音,妻子为此感到羞耻,请求离开他。
(2)你(跟我)吃了这么长时间的苦,等待我富贵时报答你的功劳。
19.(2)朱:最求功名利禄。
陶:务求领会内涵。
(2)朱:不甘心贫困。
陶:态度安然(3)朱:为荣华富贵而奋斗。
陶:安心于淡泊宁静的隐居生活。
23课1.pian2 cao2 li4 su4 ye2 xian4 si4 zhi32.(1)有时(2)虽然(3)才能和美好的素质(4)尚且(5)著称(6)两马并架(7)拿,握(8)了解3. A4. C5.食马者/ 不知其能千里/ 而食也。
6. D7.(1)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2)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栗一石(3)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4)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5)人才愚妄浅薄、不识人才的统治者袛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有才之士受到的不公平待遇和不幸的处境,行文中洋溢着强烈的不平和悲愤8.示例:天马行空、童牛角马、土牛木马、万马奔腾。
9.(1)只是(2)等同,一样(3)它,代千里马(4)正确的方法10.(1)喂马的人不懂得要根据他日行千里的本领来喂养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语文《北大绿卡》第24课答案: 语文《北大绿卡》 课答案: 课答案 1、(1)yàn 怠(2)chì 咄 sì (3)yè 屣(4)yìng wò 、 ) ) ) 衾 • 2、( )才学渊博的老师 (2)懈怠 (3)快步走 、(1) 、( ) ) (4)两次 (5)询问 (6)得到 ) ) ) • 3——7:DABDB : • 8、( )余幼时即嗜学(2)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 、(1)余幼时即嗜学( )每假借于藏书之家, 、( 笔录,计日以还(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 笔录,计日以还(3)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 裂而不知( )以中有乐者, 裂而不知(4)以中有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 9、( )热水(2)通“披”,穿(3)腰挂,做动词 、(1)热水( ) 、( )腰挂, (4)破 ) • 10、我住在客店里,店主每天提供两顿饭食,我从没有 、我住在客店里,店主每天提供两顿饭食, 享受过新鲜肥美的好滋味。 享受过新鲜肥美的好滋味。 • 11、通过对比,反衬出自己求学生活的艰苦,也表明自 、通过对比,反衬出自己求学生活的艰苦, 己求学信念的坚定。 己求学信念的坚定。
• 《北大绿卡》P6答案: 北大绿卡》 答案 答案: • 7、恰当,并无贬义,“野蛮”指身体强健,活 、恰当,并无贬义, 野蛮”指身体强健, 泼的孩子。 泼的孩子。 • 8、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先生的身份。 、因为我觉得这样大失先生的身份。 • 9、不矛盾,“可算是”并不是很绝对。是“可 、不矛盾, 可算是”并不是很绝对。 说是”之意。 说是”之意。且我也只是演文角 10、儿童天性不可泯灭。能够冲破束缚活泼的玩 、儿童天性不可泯灭。 耍。 • 11、说明中国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存在不足,也说 、说明中国父母在教育子女上存在不足, 明中国孩子对父母缺少理解,关心。 明中国孩子对父母缺少理解,关心。
• 语文《北大绿卡》P4答案: 语文《北大绿卡》 答案 答案: 13、村民的淳朴,对老师的热情,对教育很 、村民的淳朴,对老师的热情, 重视。或为老师的热心而感动。 重视。或为老师的热心而感动。 14、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原因是她对学生 、语言描写,动作描写, 的恨铁不成钢的负责和关爱。 的恨铁不成钢的负责和关爱。 15、( )努力学习,走出大山的决心 、(1)努力学习, 、( (2)通过自己努力学习,走出贫穷落后的 )通过自己努力学习, 大山。走向美好的城市。 大山。走向美好的城市。 16、热爱教育,关爱学生,善于教育学生的 、热爱教育,关爱学生, 好老师。 好老师。 17、暗示孩子努力学习,有很美好的前程。 、暗示孩子努力学习,有很美好的前程。 即含有“瑞雪兆丰年”之意。 即含有“瑞雪兆丰年”之意。
12、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不羡慕别人的衣食 、他以学得知识,获得学问为乐, 之优,专心向学,是在是难能可贵的。 之优,专心向学,是在是难能可贵的。 13、清 袁枚 14、除此之外,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儿 、 、除此之外,祖父和父亲收藏书籍, 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子孙子丢弃的情况就更不用说了。 15、书非借不能读也。16、抄书 治水失败 、书非借不能读也。 、 17、( )特别爱好。( )跑。( )率领。( ) 、(1)特别爱好。( 。(2) 。(3)率领。( 。(4) 、( 适逢,正赶上。 、( 、(1) 适逢,正赶上。18、( )因此人家大多数愿意把书借给 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2) 我,我于是能够读到各种各样的书籍。( )他常常独 自在庭院散步,说:“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 自在庭院散步, 古人难道在欺骗我吗? 19、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他虽 、刘羽冲是一个喜欢读书但做事不切实际的人, 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 然潜心研读古代的兵书和水利书,但不能灵活的运用于 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 实际之中,结果屡遭失败。 20、如女子满 岁把头发绾起来,戴上簪子,表示成年 “及笄”。21、吕蒙,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 、吕蒙,后天学习很重要,勤能补拙, 学能治愚。 学能治愚。
• 语文《北大绿卡》P7。8答案: 语文《北大绿卡》 。 答案 答案: • 12、( )我背书的时候挨打,母亲心疼我。 、(1)我背书的时候挨打,母亲心疼我。 、( (2)深夜我陪母亲做鞋子。 )深夜我陪母亲做鞋子。 • 13、母亲既疼爱儿子,有希望儿子上进,内心是 、母亲既疼爱儿子,有希望儿子上进, 矛盾痛苦的,也是对儿子的期待。 矛盾痛苦的,也是对儿子的期待。 • 14、母亲用自己的这种举动来减轻我的疼痛。显 、母亲用自己的这种举动来减轻我的疼痛。 现出对我的同情和心痛。 现出对我的同情和心痛。 • 15、我 自己呜咽着 地哭着。 、 自己呜咽着——地哭着。 地哭着 • 16(要写出让你感动地瞬间。) (要写出让你感动地瞬间。) • 17、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好的一面,也有不 、文中的母亲的教育方式有好的一面, 好的一面,但好的一面多于不好的一面。都体现 好的一面,但好的一面多于不好的一面。 了伟大的母爱。 了伟大的母爱。 • 18、孟母三迁:让孩子有一个好的学习环境 、孟母三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