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愁》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乡愁》公开课优秀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知识目标:学习现代诗的基本朗诵技巧,能有感情地朗读诗歌。

能力目标:抓住意象体会丰富的想象所创造的意境,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情感目标: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激发学生更加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情感。

学习重点:学习现代诗歌的基本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读,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

怀。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的意象,培养学生阅读鉴赏诗歌的能力。

学习课时:一课时

学习过程:

课前:同学们,你们学校的很多老师都说九(三)班是全年级最优秀的班级,老师也坚信这一点。

希望在这节课里,同学们能充分展现自己的风采,让老师尽情享受你们的精彩。好吗?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老师非常高兴有一个这么好的机会能来永汉同学中学跟你们一起学习。但是,在高

兴之余,老师的内心又有一股愁绪在疯长。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老师想家了,想家人了。)这

种情感体验,相信很多同学都曾经历过。那我们把这种深刻思念家乡的心情叫什么呢?(对,乡愁。) (板书:乡愁)

2、剪不断的乡愁总是漂泊在外的游子们永恒描写的主题,提起它,我们的脑里会涌现许多有关乡

愁的诗句。能说说你所知道的表达乡愁的古诗名句吗?

过渡:不同的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不同的心境,对乡愁的理解也会有所不同。今天,

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台湾作家余光中先生的《乡愁》,看看他是如何倾吐心中的乡愁的!(板书:余光

中)

二、出示学习目标(齐读)

1、掌握现代诗的基本朗读技巧,有感情地朗诵诗歌。

2、抓住诗歌的四个意象来理解诗歌内涵,体会作者浓厚强烈的思乡爱国情怀。

过渡语:阅读文章,如果我们能够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了解他所处的社会、时代,那么我们就

能更准确、更深入地理解他的作品。有哪个同学愿意为我们介绍一下作者和写作背景?

三、作家作品简介

作家: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1949年去了台湾,祖籍福建永春。余光中一生从事诗歌、

散文、评论、翻译,自称为自己写作的“四度空间”。

背景:余光中1928年出生于南京,年少时求学异地,不能常伴母亲身边;1949年离开大陆前往台湾,从此远离故土,从此开始长达半个多世纪的漂泊生涯。婚后赴美留学,不能与妻儿相守;1958年母亲去世,永失母爱。从江苏南京到四川重庆,从祖国大陆到宝岛台湾,从求学美国到谋职香港,浪迹天涯的游子怎能不思念自己的家乡!在感到回乡无望时,余光中一挥而就写下这首《乡愁》。

过渡:同学们,你们知道如何朗读诗歌吗?

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诗人那浓情似雾的乡愁世界,倾听诗人内心的呼唤。

四、诵读诗歌

1、听老师朗读这首诗,注意朗读时的节奏、重音和感情,并试着做标记。

2、听了老师的诵读,再根据你自己的理解,你认为这首诗应该如何朗读?

歌朗诵的基本要求:本诗的感情是真挚的,语调是深沉哀伤的,所以语速要稍慢且舒缓。

重音和节奏的处理如下:第一节稍平淡,回忆的口气;第二节增加了遗憾的语气;第三节,要体现出深深的失落和痛苦;第四节,表现出而今的惆怅。

3、学生自由练读。(自读三遍)

第一次读,要求声音响亮,读得字正腔圆;

第二次读,要求把握节奏,读得抑扬顿挫;

第三次读,要求把握情感基调,充满深情地读。

4、指两名学生展示读(四人轮读、指名两人各自读)、全班齐读

5、学生创造性地诵读。(男女同学各一名领读,男女同学轮流齐读、第四小节轮读、齐读)

五、问题探究

1、全诗共四节,是按什么顺序组织安排的?从诗中哪些词语可以看出来?这些词语分别代表了诗人哪四个人生阶段?

2、在各个时间阶段,诗人因为什么而愁?这四节诗之间是什么关系?

3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看不到,摸不着。在余光中的这首诗里,他把乡愁寄托在具体可感的事物上。请把它们找出来,想想这样写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请同学们用两分钟的时间完善自己自学时的感悟。

把自己的自学所得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3分钟)

我们用抢答的方式来展示学习成果:

以时间为顺序(小时候少年、长大后青年、后来中年,而现在老年)

(因为)母子分别(这是)思母情愁(因为)新婚离别(这是)夫妻离愁

(因为)母子死别(这是)丧母哀愁(因为)远离大陆(这是)思归浓愁

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些用来托物寄情的物体叫做“意象”。

意象:在诗歌中,作者想要表达某种感情,又不想直接表达的时候,就把感情寄托在某些物体上,这些物体就叫做意象。

如:这个同学穿的外套,在我们一般人的眼中,它仅仅是一件衣服,可在他的眼中就不仅仅是外套。因为衣服是爸爸或妈妈给买的,体现了父母对他的爱。那么,这件衣服就成了父爱、母爱的意象。

(作用: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作者借助时空的变化层层推进。诗的第四小节,与前三小节已有所不同,诗人的乡愁得到了升华,由个人思乡之情上升到普遍的家国之恋。

4、拓展讨论:乡愁是凝重、浓烈的,诗中为何却说“小小的邮票”,“窄窄的船票”,“矮矮的坟墓”,“浅浅的海峡”?

(举重若轻的手法,四个面积小、程度轻的对象恰恰反衬出诗人内心深处浓烈的思乡之情。)

5、学到这里,同学们还有什么疑问吗?还想知道什么吗?

六、课文小结

乡愁是一种抽象的情绪,诗人从平凡的生活中提炼出邮票、船票、坟墓、海峡这一组意象作为乡愁的对应物,托物寄情,收到了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的效果。这些意象,形式上是并列的,从感情的抒发来看,则是层层深入的。作者把对母亲、妻子、祖国的思念、眷念之情熔于一炉,表达出渴望亲人团聚、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以往乡愁诗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这也正是它的感染力所在。

七、仿写悟乡愁

想象和联想是诗歌创作最基本的要素。如果有一天,你离开了温馨挚爱的家园,离开了慈祥的双亲,成为漂泊的游子。这时你会说乡愁是什么?(可以是一句话,也可以是一组句子。)例: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乡愁是家乡的那扇门。

乡愁是那盏为你守侯的灯。乡愁是远行时父亲久久的伫望

乡愁是别离时妈妈不断的挥手。乡愁是故乡门前那永远流淌的小溪

乡愁是黄昏时天边升起的袅袅炊烟。

八、老师寄语

乡愁是一棵没有年轮的树,永远不会老去。愿同学们通过本课的学习,更爱自己的家乡,更爱自己的祖国!让我们共同祝愿台湾早日回到祖国的怀抱!

最后,让我们大家再次深情诵读这首诗,再次体会作者深沉的思乡之情和爱国情怀。

九、布置作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