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 古人谈读书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注释_______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注释_______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注释_______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生字组词: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多音字:好:hào好奇hǎo好看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形近字:耻(羞耻)址(地址)诲(教诲)悔(后悔)诵(背诵)涌(汹涌)恒(恒心)桓(盘桓)皆(皆大欢喜)旨(旨意)缺(缺少)缸(水缸)课后习题答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原文及翻译

五年级上册《古人谈读书》原文及翻译古人谈读书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古人们十分注重读书,他们认为读书可以帮助人们提高自己的素质,更好地去理解这个世界。
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这就是说,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可以从身边的人或事情中吸取教训,得到启发。
这样做可以不断地提高我们的知识和能力。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历史学家。
他在《史记》中写道:“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我们不断地去读书,就能够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并且能够写出优美的文章。
古代的文化名人还有李白。
他在《将进酒》中写道:“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这句话告诉我们,读书就像是涌动的河水,不断地流动、不断地进步。
再看看唐朝的文学家白居易。
他在诗中写到:“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这句话是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了天赋,有了刻苦的精神,无论经历多少挫折,都能够最终成功。
所以,读书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通过不断地读书,我们可以汲取知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并且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世界。
让我们一起来读书吧!Ancient People Talk about ReadingReading is a very important thing. Ancient people attached great importance to reading. They believed that reading could help people improve their quality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world.Confucius said, "When three people walk together, there must be one of them who can be my teacher." This means that in daily life, we can draw lessons and inspirations from people or things around us. This can continuously improve our knowledge and abilities.Sima Qian was a famous ancient Chinese historian. In "Historical Records," he wrote, "Reading ten thousand volumes breaks down the pen tip and inspires one’s spirit." This tells us that as long as we keep reading, we can improve our writing skills and write beautiful articles.There were also cultural celebrities in ancient times such as Li Bai. He wrote in his work, "Haven't you seen the water of the Yellow River coming down from the sky, rushing to the sea without return?" This sentence tells us that reading is like a surging river, constantly flowing and constantly progressing.Let's look at Bai Juyi, a literary writer from the Tang Dynasty. He wrote in his poem, "I was born with the talent that must be useful, even if I had spent all my wealth, it would still come back to me." This sentence tells us that as long as we have talent and perseverance, no matter how many setbacks we encounter, we can eventually succeed.Therefore, reading is a very important thing. By constantly reading, we can absorb knowledge, improve our abilities, and better understand the world. Let's read together!古人通常把“读书”看作是一种修养和提升自身境界的方式,它既是一种文化传承,也是一种精神追求。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美课件

学课后方作法业 ,会运用
玲玲读书方法不对,记不住内容,你可以用下面
( B )来提醒她;兰兰平时学习遇到问题不敢向老 师请教,总是不懂装懂,你可以用下面( D )来开
导她。 A.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B.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C.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D.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层次梳理
朗读课文
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读书方法
——[宋]朱熹
品读课文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 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 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 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最 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课后作业
我觉得“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和“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这两句话 对我的启发很大。它让我明白学习要实事求是,不能不懂装懂,最后耽误的是自 己的学习。我有时候遇到问题不好意思问别人。今后在学习中,我要多多向别人
请教。
我觉得“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让我感触很深。在学习上有一颗进取心是很 重要的,有时候我取得了一点进步,就会沾沾自喜、满足于现状。所以在今 后的学习中,我要有不断地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慢慢去实现。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默】默默。 【厌】满足。
【识】zhì,记住。 【诲】教诲。
多记多背 不知满足 不知疲倦
译文:默默地记住读书的内容,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诲他 人不知疲倦。
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 兴趣、勤勉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美PPT课件

第一课初时读 课 文
(二)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 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宋]朱熹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
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 家、诗人。儒学集大成者, 世尊称为朱子。
朱熹的代表作品有诗作《春日》《观书有感》、 著有《四书章句集注》。本文出自《训学斋规》。
——[清]曾国藩
曾国藩 中国近代政治家、 战略家、理学家、文学家。与 李鸿章、左宗棠、张之洞并称 “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 代化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曾国藩家书》是曾国藩的书信集,成书 于清19世纪中叶。该书信集记录了曾国藩在 清道光30年至同治10年前后达30年的翰苑和 从武生涯,近1500封。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 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 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
泛指知识阶层
志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 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见识
恒心
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 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志向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总体说
见识
恒心
绝对,一定
下等,劣等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
有志向则不甘心自己成为下等;
孙敬,他年轻时勤奋好学,经常关起 门,独自一人不停地读书。每天从早到晚 读书,常常是废寝忘食。读书时间长,劳 累了,还不休息。时间久了,疲倦得直打 瞌睡。他怕影响自己读书学习,就想出了 一个特别的办法。古时候,男子的头发很 长。他就找一根绳子,一头牢牢地绑在房 梁上。当他读书疲劳时打盹了,头一低, 绳子就会牵住头发,这样会把头扯痛,马 上就清醒了,再继续读书学习。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基础知识+课文讲解

【精选】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基础知识+课文讲解一、我会写耻:chǐ(雪耻、耻笑、羞耻)诲:huì(教诲、训诲、诲人不倦)谓:wèi(所谓、无谓、谓词)诵:sòng(背诵、传诵、诵读)岂:qǐ(岂不、岂敢、岂能)恒:héng(恒星、恒久、恒定)窥:kuī(窥视、窥探、窥测)皆:jiē(皆大欢喜、有口皆碑、比比皆是)缺:quē(缺少、缺乏、缺点)二、我会认识:zhì(附识、心存目识、默而识之)矣:yǐ(足矣、心既到矣、悔之晚矣)三、多音字为:wéi(认为)wèi(为何)好:hào(爱好)hǎo(好人)识:zhì(附识)shí(识别)四、理解文言文一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注释】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以……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这里读zhi。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译文】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注释】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译文】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
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就不会仔细看,心和眼既然不专一,却只是随意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已经到了,难道眼和口会不到吗?三【注释】①士人:读书人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译文】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了志向就一定不会甘心做一个地位微贱的人;有了见识就能明白学无止境,不敢稍有所得就自满自足,像观海的河伯,像观天的井蛙,这都是没有见识的人;有恒心的人就一定没有做不成的事情。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25课《古人谈读书》精品课件

文言文常用字,无实际意义。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
三要有恒。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
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
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见识。
《庄子》中的一个 故事,形容某些人
目光短浅,夜郎自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学家、 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 诗人。他编写的《童蒙须 知》,对儿童的生活起居、 学习、道德行为、礼节等 都做了详细规定。
曾国藩:
我国清代政治家、军事 家和文学家。《曾国藩家书》 是曾国藩写给家人的书信集, 里面谈到了很多做人、读书 的道理和方法。
互动课堂
按要求自读第一则文言文,再小组讨论。
句意:读书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 二要有见识,第三要有恒心。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
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
无识者也;
下等,劣等。
句意:有志气就决不甘心居下游; 有见识就知道学无止境,不敢因为一 点儿心得就自满自足,就像河伯观海、 井蛙观天,这都是没有见识的表现;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的意思。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才是智慧。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大意:聪明而又好学,不以向地位、学问不如 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大意: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 才是智慧。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大意:默默地记住知识,学习不感 到满足,教诲别人不知疲倦。
不耻下问:
不以向地位、学问较自己低的人请教为可 耻,形容谦虚好学。
五年级上册语文-第25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 图文解读 【部编版】

六、课文主题 这 篇 课 文 主 要 讲 了 古 人 谈 读 书 的 方 法 和 益 处 ,告 诉 我 们 要 从 小 养 成 好 读 书 、读 好书的习惯。
聪敏而又喜好学习的人,不以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知道的就是知道的,不知道的就是不知道的,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二 【注释】 ①谓:说。②漫浪:随意。 【译文】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叫作心到、眼到、口到。心思不在书本上,那么眼睛 就 不 会 仔 细 看 ,心 和 眼 既 然 不 专 一 ,却 只 是 随 意 地 诵 读 ,那 一 定 不 能 记 住 ,即 使 记 住 了 也 不 能 长 久 。三 到 之 中 ,心 到 最 重 要 。心 已 经 到 了 ,难 道 眼 和 口 会 不 到吗?
2.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的大意。 译文:
A. 勤 勉 而 喜 好 学 习 ,不 以 向 比 自 己 地 位 低 或 不 如 自 己 的 人 请 教 为 耻 。知 道 就 是 知 道 ,不 知 道 就 是 不 知 道 ,这 才 是 真 智 慧 啊 。将 知 识 默 记 在 心 ,学 习 时 不 感 到 满足,教诲人不感到疲倦。
八、教材课后习题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朗 读 指 导 : 朗 读 文 言 文 ,首 先 要 把 握 停 顿 ,读 准 节 奏 。文 言 文 句 式 长 短 不 一 ,意 思 也 相 对 不 容 易 理 解 ,因 此 为 了 正 确 地 把 握 停 顿 ,读 准 节 奏 ,我 们 除 了 理 解 字 词 句 的 含 义 之 外 ,还 应 掌 握 一 些 简 单 的 语 法 知 识 ,如 辨 别 词 性 、划 分 句 子 成 分 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其次要反复诵读,培养语感。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知识点及练习题【篇一】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课文原文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论语》注释_______①[敏]勤勉。
②[好]喜好。
③[耻]……为耻。
④[下问]向比自己地位低,或不如自己的人请教。
⑤[知]同“智”,智慧。
⑥[识]记住。
⑦[厌]满足。
⑧[诲]教诲。
二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久也。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宋]朱熹注释_______①[谓]说。
②[漫浪]随意。
三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有志则断不甘为下流;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有恒者则断无不成之事。
此三者缺一不可。
——[清]曾国藩注释_______①[士人]读书人。
②[恒]恒心。
③[下流]下等,劣等。
【篇二】部编版五年级上册语文第二十五课《古人谈读书》知识点词:耻辱可耻无耻耻笑不耻下问诲:教诲训诲诲让诲人不倦谓:称谓所谓谓语无谓诵:朗诵诵读传诵背诵熟读成诵岂:岂止岂敢岂料岂肯岂有此理恒:恒心永恒恒久恒言持之以恒窥:窥视窥探窥伺窥测管中窥豹皆:比比皆是皆大欢喜人尽皆知缺:缺少缺乏残缺缺席完好无缺多音字:好:hào好奇hǎo好看观:guān参观guàn道观形近字:耻(羞耻)址(地址)诲(教诲)悔(后悔)诵(背诵)涌(汹涌)恒(恒心)桓(盘桓)皆(皆大欢喜)旨(旨意)缺(缺少)缸(水缸)课后习题答案: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背诵课文。
朗读指导:朗读文言文,首先要把握停顿,读准节奏。
文言文句式长短不一,意思也相对不容易理解,因此为了正确地把握停顿,读准节奏,我们除了理解字词句的含义之外,还应掌握一些简单的语法知识,如辨别词性、划分句子成分等,更准确地掌握停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一说:通过阅读这段文章,你得到了哪 些收获呢?
我们在学习上,要有良好的学习态度,请 教问题要不耻下问。对于不明白的问题, 懂就是懂,不要不同装懂。学习要把知识 牢记于心,不能自满。
课堂演练 一、说说第一部分都有什么哪些成语?
学而不厌 不耻下问 敏而好学 诲人不倦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二、说一说下面加点的字分别是什么意思。
héng kuī j类
耻 诲 谓 诵 岂 恒窥 皆 缺
左右 结构
上下 结构
自由朗读课文,说一说本文由几部分构成,请 给后两部分各起一个小标题。
三部分
《读书有三到》 《读书三要》
这三段文章都是关于 读书学习 的。
以下三个人物,按朝代先后排名,正 确的顺序是( B )。
自由朗读第二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 翻译文章大意。 2.朱熹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点 是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心 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 读,决不能记,记/亦不能 久。三到之中,心到最急。 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顾炎武读破万卷书 欧阳修借阅典籍
孙敬苏秦悬梁刺股
车胤勤学不辍
宋濂深夜苦读
张曜拜妻为师
第一课时
孔子 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
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的 创始人。
《论语》 儒家学派的经典著
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 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 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 及其弟子言行。与《孟子》 《大学》《中庸》合称“四书”
.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第一个加点的“知”是知道的意思。 第二个加点的“知”,同“智”,智慧。
三、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 )。
A.论语告诉我们,思维要敏捷,要能够向学 问比自己低的人请教。 B.“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一种智慧。 C.“诲人不倦”,是对传授知识的人说的。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论语》,知道了论语告 诉我们的读书态度。今天我们再次去与古人交流, 看一看朱熹和曾国藩又要告诉我们什么吧。
志向
总 说
见识
恒心
理解词语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下等,劣等
句子翻译
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有志向就不甘心成为下等;
自由朗读第三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地方,并试着 翻译文章大意。 2.曾国藩告诉我们读书需要注意什么?重 点是什么?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 志,第二/要有识,第三/要 有恒。有志/则不甘为下流; 有识/则知学问无尽,不敢/ 以一得自足,如/河伯之观海, 如/井蛙之窥天,皆无识者也; 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此三 者缺一不可。
句子翻译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是聪 明(智慧)的。
学习态度
求实
理解词语
满足
倦怠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zhì,记住
教诲
句子翻译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把所学的知识默默地记在心中,勤奋学习而 不满足,教导别人而不倦怠。
学习方法 学习态度 教的态度
既然
专心 一意
随便 也
一定
句子翻译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 仔细;心眼既不专一, 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
心不在课本上,那么眼睛 就不会看仔细,思想要是 不集中,就只能随随便便 地诵读,那一定不能记住, 即使记住了也不能长久。
理解词语
要紧
现在常用的意义 是急躁,急促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 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文中,“而” 前面一般是需 要断句的。
理解词语
喜好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
以……为耻
向比自己地 位低的或学 问不如自己 的人请教
句子翻译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勤勉而又喜好学习,不以向比自己地位 低或学问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
学习态度
谦虚
理解词语
是
知之为知之,不 知为不知,是知也。
知道
这
同“智”,智慧
了
难道
吗
句子翻译
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 岂不到乎?
三到之中,心到最重要 。心既然已经到了,眼和 口难道会不到吗?
再读课文,想一下,朱熹告诉我们读书 要注意什么?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 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 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三到之中,心到 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古文中“亦”“岂” 前面一般是需要断 句的。
理解词语
说
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
谓心到、眼到、口到。
曾经
句子翻译
余尝谓:读书有三到,谓心 到、眼到、口到。
我曾经说过:读书有三到,那就是心 到、眼到、口到。
理解词语
那么 这里(书本)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 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 能记,记亦不能久。
最重要的是哪一方面?原因是什 么?(用原文回答)
心到 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
三 到
眼到
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 漫浪诵读,决不能记,
记亦不能久。
口到
通过 “读书有三到”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读书有三到,也就是心到、眼到、口到。其 中心到是最重要的,说明我们再读书学习的 时候不仅要仔细看、认真读,更重要的是要 用心去学习,把学习态度放到第一位。
A.孔子 曾国藩 朱熹 B.孔子 朱熹 曾国藩 C.曾国藩 孔子 朱熹
论语
自由朗读第一部分: 1.用“ ”画出不理解的词语,并试着翻 译文章大意。 2.想一想:这三句话,告诉了我们哪方面的 道理?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知之/为/知之,不知/ 为/不知,是/知也。 默/而识之,学/而不厌, 诲人不倦。
古文中,“盖” 在句首,后面一 般需要断句。
理解词语
读书人
志向
句首语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
气词, 不翻译
要有识,第三要有恒。
见识
恒心
句子翻译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 三要有恒。
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向,第二要有见识,第三 要有恒心。
盖士人读书,第一要有志,第二要有识,第 三要有恒。
朱熹 南宋著名的理
学家、思想家、哲学 家、教育家、诗人。 世称朱子,是孔子、 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 扬儒学的大师。
曾国藩 我国近代政治家、战略家、理
学家、文学家。与李鸿章、左宗棠、张之 洞并称“晚清四大名臣”。是我国近代化 建设的开拓者之一。
我会写
chǐ
huì wèi sòng qǐ
耻 诲 谓诵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