惩罚孩子的七条原则

合集下载

惩罚学生的四个原则

惩罚学生的四个原则

惩罚学生的四个原则
一、爱心原则——罚的最高境界是爱
1、罚之前,说大道理。

如学习的重要性、个人的前途命运、班集体的荣誉、父母的期望。

2、罚不加负面行为。

如侮辱性语言、人身攻击、老师学会控制情绪。

只有学生实实在在知道老师为他好,学生才愿意自愿受罚,且没有抵触情绪。

二、公平性原则——学生不怕你罚多重,就怕你罚得偏心。

1、制定好班规,用班规约束学生,让全体学生罚得心服口服。

a、班规师生一起制定。

b、班规与时俱进,不能一成不变。

c、班规互相监督(普通学生监督班干部,班干部监督普通学生)。

d、学生犯错,用制度罚,而不是用老师口头罚。

2、班级管理最好是班风,其次靠班规,最次靠班主任的骂。

作为普通老师修炼到班规治班就是合格。

三、打个巴掌给个枣原则。

——罚的时候,酣畅淋漓,一气呵成,让学生害怕,但事后要及时安抚。

四、家校沟通原则。

罚学生,先告知家长,这是对自己最好的关注。

理由:
1、孩子本身有错,老师又特别尊重家长,因而让家长对我产生愧疚感,他愿意在这件事上配合我。

2、对孩子的违纪行为,家长恨铁不成钢想给孩子一个教训。

所以及时告诉家长,给足家长面子,他何不借你给孩子一个教训。

家长惩罚犯错孩子的十个原则

家长惩罚犯错孩子的十个原则

家长惩罚犯错孩子的十个原则1.犯了错误就要惩处小孩犯了错误,不管有心依旧无意,都要受到惩处。

比如:小孩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尽管他不是有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

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

假如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

2.惩处的“量刑”要适当惩处小孩的目的是为了小孩的良性转化,惩处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小孩的行为。

惩处过重容易引起小孩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小孩引以为戒。

因此惩处小孩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处的痛楚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步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处家长应和小孩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小孩明白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处。

如此,小孩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当小孩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处小孩。

若是小孩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往常相同的惩处,如此家长才能在小孩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模糊惩处小孩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小孩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小孩讲清晰他应该如何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小孩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适应,家长在惩处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

家长千万不能模糊其词甚至让小孩“自己去想”。

家长不给出路,小孩改错旧没有目标,成效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家长教育小孩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

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小孩真正体会到受奖的欢乐;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明白自己错之所在。

只有如此,才能培养小孩明辨是非、知错即改的品行。

假如在对小孩实施惩处之后,家长中的一方认为小孩受了委屈,赶忙又来安慰他,这将会使惩处失去作用。

实践证明:惩处——奖励——惩处的恶性循环会使小孩产生认知偏差,错误地将犯错和受奖联系起来,从而使惩处归于失败。

奖罚孩子的规章制度家庭版

奖罚孩子的规章制度家庭版

奖罚孩子的规章制度家庭版奖罚孩子的规章制度家庭版应遵循以下原则:1. 公平性:确保奖罚制度对所有孩子都是公平的,不因年龄、性别或其他因素而有所偏颇。

2. 透明性:奖罚规则需要明确,孩子和家庭成员都应清楚了解规则内容。

3. 一致性:奖罚制度的执行应保持一致性,避免因情绪或情境变化而随意改变。

4. 及时性:奖罚应及时,以增强规则的效力。

5. 适度性:奖罚应适度,避免过度严厉或过于宽松。

6. 教育性:奖罚不仅是对行为的反馈,更应成为教育孩子的机会,让他们理解行为的后果。

7. 沟通性:在奖罚之前,应与孩子进行沟通,解释原因,让他们理解为何受到奖罚。

8. 灵活性:根据孩子的年龄和个性,奖罚制度应有一定的灵活性。

具体规章制度如下:- 奖励制度:- 完成家庭作业或取得学业进步,给予小奖励,如额外的游戏时间。

- 帮助做家务或照顾弟妹,可以获得小礼物或表扬。

- 表现出良好的社交行为,如礼貌待人,可以给予口头表扬或小奖励。

- 惩罚制度:- 未完成家庭作业或学习成绩下滑,需要进行额外的学习时间。

- 撒谎或不诚实,需要进行反省,并可能减少娱乐时间。

- 破坏家庭规则或他人物品,需要进行赔偿,并可能受到限制某些活动。

- 特殊规定:- 对于重复犯错的孩子,惩罚应逐渐加重,以示警告。

- 对于表现特别优秀的孩子,可以给予额外的奖励,如家庭旅行的机会。

- 家长角色:- 家长应作为榜样,遵守家庭规则,以身作则。

- 在执行奖罚时,家长应保持冷静,避免情绪化处理。

- 反馈机制:- 定期与孩子讨论奖罚制度的效果,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 记录制度:- 保持奖罚记录,以便跟踪孩子的行为变化和奖罚制度的效果。

通过这样的奖罚制度,可以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和自律性,同时也加强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理解。

惩罚孩子最正确的10个方法

惩罚孩子最正确的10个方法

惩罚孩子最正确的10个方法
1.对孩子进行引导:给孩子一定的指导,引导他们去做正确的事情,
把不可取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道路。

2.提出鼓励:对孩子表现良好的行为给予鼓励,给予他们正面的激励,让他们坚持正确的行为。

3.对不可取的行为进行讨论:对于孩子的不可取的行为,可以进行讨论,引导他们把不可取的行为引导到正确的方向,让他们能够从自己的经
历中学到正确的道理。

4.给予惩罚:对孩子不可取的行为应该给予适当的惩罚,让他们能够
体会到不正确的行为所带来的后果,也可以促使他们更加注重行为。

5.给予奖赏:发现孩子做出正确的行为,给他们奖赏,给予他们正面
的激励,让他们能够走向正确的行为。

6.对孩子的行为进行示范:作为家长,要注重自己的行为,让孩子通
过自己的行为学习正确的行为。

7.保持积极的心态:在孩子表现不好的情况下,要保持积极的心态,
对孩子有责任感,帮助他们看到正确的行为。

8.对孩子表现出来的行为进行及时处理:如果发现孩子行为不好,应
该及时处理,不要拖延,要帮助他们尽快找到正确的行为。

9.多发挥孩子的想象力:让孩子给自己建立正确的行为习惯,让他们
能够根据自己的想象力来处理自己表现不好的情况。

10.给孩子安全感。

七种有效惩罚让孩子更优秀

七种有效惩罚让孩子更优秀

七种有效惩罚让孩子更优秀1、事先把合理的惩处后果告知孩子每次6岁的依依和她的伴侣楠楠一起玩之前,依依的妈妈都会告知她,假如她们两个有一个人哭闹耍赖,或者两人发生争吵,就不能再一起玩了。

周末带依依去公园,她的妈妈也会事先告知她,假如在消遣场她跑到离父母太远的地方,就必需离开游乐场。

这种方式对依依来说特别有效,每次她都会根据妈妈的规定去做。

她的妈妈认为这是由于依依知道妈妈确定会说到做到。

理论上讲,对于孩子的不良行为赐予肯定的惩罚,能够使孩子明白行为和后果的关系,同时也可以教会他什么是责任--担当这个后果就是他的责任。

假如父母打算使用这种惩罚方式,那么最好事先向孩子解释清晰后果将是什么,给孩子一个明确的警告。

然而,有时我们对孩子的行为并不能先知先觉,那该怎么办呢?合理的反应是,看到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父母就必需针对这个行为想出一个适度的惩罚结果,然后立刻执行,决不能缓行。

比如说,你带儿子去超市买东西,他总是在货架的过道跑来跑去。

此时错误的做法是,对他说:"下一次买东西你必需坐在购物车里了!',正确的做法是,立刻就把他抱进购物车里,告知他这一次就必需坐在里面了。

2、失去某些特殊待遇3岁的乐乐特别喜爱看书,他的妈妈说,假如午睡前或者晚上睡觉前把故事书拿走,这就是对他最大的惩处了。

他妈妈的阅历是:每天晚上睡觉时间一到,她就把乐乐喜爱看和想让妈妈讲的那几本书堆放在一起,告知乐乐:"假如你按时刷完牙,洗漱完毕,按时上床,那你就可以看这些书。

'假如乐乐一次不合作,他的妈妈就拿走一本书。

你的孩子是否也有他最喜爱的一些特殊待遇呢?比如看哪一个动画片,玩某个玩具,或者想晚上9点上床睡觉而不是8点半?假如有,一旦你的孩子有了不好的行为,你也可以剥夺这个特权。

但是,父母肯定要慎重,不要一次剥夺太多,时间过长。

对于那些6岁以下的孩子,使用这种惩罚方式仅限于1天,而不是一个星期,甚至更长时间。

惩罚孩子的妙招与原则

惩罚孩子的妙招与原则

惩罚孩子的妙招与原则作者:来源:《新传奇》2017年第27期惩罚5妙招 1. 金箍棒(打手心)。

在大家心情都不错的时候,跟孩子一起制作一根金箍棒。

材料最好选择柔软、轻盈的报纸、泡沫塑料等,还可以让孩子发挥想象力,自己对金箍棒进行装饰。

完工之后,写上“惩戒金箍棒”等字样。

接下来,跟孩子约定好,如果他今后再欺负小同学、小动物或者往楼下乱丢东西,就要被“惩戒金箍棒”打手心了。

掌握好力度,太轻了孩子觉不着,太重一下打哭了也不行。

2. 围圈圈(计时罚站、罚坐)。

跟孩子一起,在卧室或者客厅的一角,用贴纸或者粉笔等围出一个圈圈,里面放一个闹钟、一块垫子。

然后跟孩子约法三章:如果再顶撞父母、不尊敬长辈或者犯其他错误时,就要站在圈里3分钟不许出来。

3. 大嘴花(没收心爱之物)。

植物大战僵尸中有个“大嘴花”,一口就能吞掉僵尸。

跟孩子一起选个带锁的抽屉或者箱子,用彩紙给小箱子装饰上眼睛、獠牙等,然后给它取一个“大嘴花”的名字。

然后告诉孩子:如果他再不收拾玩具、争抢玩具、乱扔衣服等,就把他最喜欢的一样玩具收到“大嘴花”里,扣留48小时。

在此期间,如果孩子表现良好,玩具可以提前“出狱”。

4. 七龙珠(兑换愿望)。

集齐7颗龙珠,就能召唤神龙实现自己的愿望了。

准备一些玻璃球、一个罐子,跟孩子约定好,做什么好事能得到一颗龙珠(玻璃球),做什么坏事会被扣掉一颗龙珠。

今后,如果孩子想买一个并不急需的新玩具、新文具,就必须凑集7颗“龙珠”。

5. 将功赎罪(做家务)。

给孩子准备几样他拿得动的小工具:小盆子、抹布、小铲子等等。

当他弄脏地板或墙壁时,必须用自己的工具亲自打扫干净,否则,可能会被扣掉一颗“龙珠”……惩罚5原则 1. 有错必罚。

家长自己首先要有始有终,坚定执行,哪怕是孩子不小心打翻了牛奶杯子,也必须对此负责——孩子自己去收拾干净。

家长自己都变来变去,对孩子最终也没什么威慑力。

2. 罚前必警告。

孩子有時候并不能自觉意识到自己在犯错误,所以家长需要在孩子第一次出现这种行为时予以警告,一来是给孩子一次改正的机会,二来是让孩子有心理准备。

孩子犯错误后,家长惩罚孩子的十大绝招

孩子犯错误后,家长惩罚孩子的十大绝招

孩子犯错误后,家长惩罚孩子的十大绝招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惩罚是一种教育手段,也是一种微妙的家教艺术。

只有拥有了惩罚孩子的智慧,才能真正达到教育孩子的目的。

1、犯了错误就要惩罚:孩子犯了错误,无论有心还是无意,都要受到惩罚。

比如:孩子不小心把杯子摔碎了,虽然他不是故意的,也应该告诉他,这是他的过错。

他虽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仍要为此道歉。

如果他是无意的,并勇于承认错误,家长会相信他,2、惩罚的“量刑”要适当:惩罚孩子的目的是为了孩子的良性转化,惩罚的“量刑”就必须合乎孩子的行为。

惩罚过重容易引起孩子的对抗情绪,轻了又不足以使孩子引以为戒。

因此惩罚孩子要以达到目的为原则,既不能轻描淡写,又不能小题大做滥用“刑罚”。

大教育家洛克说:“儿童第一次应该受到惩罚的痛苦的时候,非等完全达到目的之后,不可中止;而且还要逐渐加重”,其中的道理耐人寻味。

3、要依照规则进行惩罚:家长应和孩子协商制定一个奖惩规则,让孩子知道犯错后将受到什么惩罚。

这样,孩子平日就会有所注意,从而减少犯错误的概率。

当孩子犯错后,家长应注意调整自己的情绪,不要因一时冲动而随意惩罚孩子。

若是孩子以后犯了同样的错误,也应该按规则进行和以前相同的惩罚,这样家长才能在孩子心中树立威信。

4、指明“出路”不含糊:惩罚孩子不能半途而废,应要求受罚的孩子作出具体的改错反应才能停止。

家长要态度明确,跟孩子讲清楚他应该怎么做、达到什么要求或标准,否则有什么样的后果。

如孩子有乱丢东西、不爱整理的习惯,家长在惩罚时就应该让其自己收拾好东西、整理好玩具;使其明白必须要做好,否则又要受罚。

家长千万不能含糊其词甚至让孩子“自己去想”。

家长不给“出路”,孩子改错就没有目标,效果就不明显。

5、罚了又赏要不得:家长教育孩子要相互配合,态度一致,赏罚分明。

该奖时就要郑重其事甚至煞有介事地奖,让孩子真正体会到受奖的喜悦;该罚时也应态度明确、措施果断,让其知道自己错之所在。

惩罚孩子最正确的10个方法

惩罚孩子最正确的10个方法

惩罚孩子最正确的10个方法惩罚是作为教育孩子的一种手段,旨在帮助孩子纠正错误行为、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品德。

然而,正确的惩罚方法应该坚持以教育为主导,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避免长期对孩子的心理和情感造成伤害。

以下是10个正确的惩罚方法,帮助孩子更好地理解和改正自己的错误。

1.清晰的沟通惩罚之前,与孩子进行清晰、开放的交流,让孩子理解他们的错误和不良行为所带来的后果,并明确表达自己的期望。

2.设定明确的规则和后果与孩子一起制定家规,明确规定不良行为的后果。

将孩子置于制定规则的过程中,可以增强他们的责任感和主动性。

3.鼓励自我反思当孩子犯错时,鼓励他们主动反思错误行为的原因,并思考如何改正和避免此类行为。

帮助他们培养自我评价和反思的习惯。

4.限制特权对于犯错的孩子,可以暂时限制一些特权,如个人电子设备、外出活动或其他特殊权益,以作为惩罚和警示。

5.维护纪律适度的体罚并非惩罚的最佳方式,但有时可能需要一些身体惩罚来帮助孩子创造出纪律和秩序。

然而,必须确保措施合理、恰当,不会造成孩子身心上的伤害。

6.鼓励修正错误给予孩子改正错误的机会,让他们知道犯错并不是终结,而是一个改正和成长的契机。

7.引导积极行为在惩罚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孩子进行正确的行为。

如果孩子能正确表现,及时给予肯定和赞赏。

8.惩罚与奖励结合将惩罚与奖励结合在一起,建立起行为和后果的联结。

如果孩子表现良好,可以给予适当的奖励,鼓励他们继续保持良好的行为。

9.给予时间思考有时候,让孩子有一些时间思考和冷静,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错误,并准备好接受相应的惩罚。

10.爱的坚守在惩罚的过程中,要始终表达对孩子的爱和关心,让他们明白惩罚是为了他们的成长和受益,而不是出于对他们的惩罚或伤害。

最重要的是,家长应该根据孩子的个性、年龄和理解能力来选择合适的惩罚方法,确保惩罚是合理、公正和有益的。

同时,惩罚应当结合教育和引导,帮助孩子认识到错误的严重性,并激励他们主动改正和发展良好的行为和品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惩罚孩子的七条原则
每个孩子都会犯错,都有受家长惩罚的时候,如何使孩子在惩罚中进步、提高,不致因惩罚而使孩子心头积聚孤僻恨情绪,进而造成父子双方对立,这其中很有些学问。

国外有本名为《父亲手册》的书,具体阐释了惩罚的七条原则,值得广大家长们借鉴与参考
(一) 犯错就要处罚:如果孩子生气时把一片玻璃打碎,虽非故意,你也要教育他这是他的过错。

他虽然没有料想到自己行为的后果,但他仍要负赔偿之责。

(二) 把要求对孩子讲清楚:假如你要求孩子做完家庭作业才准看电视,你要对他讲得清清楚楚,让他记在心上。

如果你发现孩子不做功课而先看电视,你就罚他几天之内不准看电视。

你先要定下你的要求,他犯了再惩罚,不可不教而罚。

(三) 惩罚之前先警告:在惩罚之前,先对孩子警告,一两次警告就会让孩子警惕,他必须改正自己的行为,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四) 开始与结果要明确:惩罚的开始与结果要明确,不要让家中一整天都充满了怨愤气息。

惩罚完毕,一切便算过去。

(五) 犯错后立即惩罚:犯错误之后,立即惩罚。

妈妈常对孩子说的那句“爸爸回家后就有你瞧的啦!”的口头禅,并不适合实际情形。

尤其是对孩子来说,这就更坏。

因为小孩子没什么时间观念,等到他被惩罚时,他早忘了惩罚的原因了。

大一点的孩子如犯了重大错误也需要立刻处罚。

母亲如果能立刻把父亲叫回家来,父亲在当场惩罚要比等他下班回家来再惩罚有效。

(六) 让孩子明白受罚的缘由:在惩罚前,一定要向孩子解释一遍惩罚的原因,否则孩子不懂他们为什么受罚。

(七) 要言出必行:假如你警告过孩子当他犯某一种过错时要惩罚他,那么在他犯错后,你就一定要实行你惩罚的诺言。

假如你不处罚,你以后便难以下达命令,你的惩罚也就失去了恫吓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