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岳麓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教案标题: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教案教案目标:1. 了解历史学科的基本概念和研究方法;2. 了解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3. 掌握历史学科的基本知识和技能;4. 培养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 历史学科的定义和特点;2. 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步骤;3. 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
教学步骤:一、导入(5分钟)1. 引入话题:历史学科的重要性和作用。
2. 提问学生:你们对历史学科有什么了解?为什么要学习历史?二、知识讲解(15分钟)1. 介绍历史学科的定义和特点。
2. 分析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3. 讲解历史学科的发展历程和重要研究成果。
三、示范与实践(20分钟)1. 分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讨论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步骤。
2. 案例分析:老师提供一个历史研究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巩固与拓展(15分钟)1. 小组展示: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研究成果进行展示,介绍其意义和影响。
2. 提问与讨论:老师提问学生关于历史学科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历史学科的资料,了解更多的研究成果和方法。
2. 布置小组作业:每个小组选择一个历史事件或人物进行深入研究,并撰写一份小组报告。
教学辅助手段:1. PowerPoint演示;2. 历史学科相关资料;3.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活动安排。
教学评估方法:1. 学生的参与度和表现;2. 小组讨论和展示的成果;3. 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
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历史学科的研究和探索;2. 激发学生对历史学科的兴趣,鼓励他们深入了解历史知识;3. 引导学生运用历史研究的方法和技巧,培养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希望以上的教案建议和指导对您有所帮助。
如有需要进一步的教案撰写或其他教育方面的咨询,请随时告诉我。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课件

• B.消极:
受封诸侯权力较大,诸侯国相对独立,为以后诸侯诸侯割据 和国家分裂埋下了祸根。
• C.后世:
影响到姓氏和地名的简称
王位应该由谁来继承呢?如果分封不公平会不 会出现你争我夺、兄弟自相残杀场面呢?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2.宗法制
(1)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 继承上的矛盾。
专制主义中央 集权制度
(奴隶社会、 封建社会形成)
(公元前2070 年——公元前221 年)
夏、商、周
(封建社会)
(公元前221 年——1840年)
秦至清
第1课 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课标要求: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
1.建立: 约公元前2070年,禹
2.地位: 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1.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制)
(1)目的: 为了进行有效的统治,巩固西周政权。
周的同姓召公封国
武王弟康叔封国 成王弟叔虞封国
功臣吕尚封国
请归纳周的分封 有哪几种类型?
周公长子伯禽封国 纣王兄微子启封国
颛顼后代封国
1.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制)
(1)目的: (2)对象: 同姓亲族——主体 异姓诸侯:功臣、先代贵族、姻亲、原有附属国等。
3.特点: 1)出现了公共权力 2)出现王位世袭制(传子)
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 行政、执法、司法等国家 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 权力。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

师生探究
如何理解分封制、宗法制以及礼乐制度的关系?
血缘纽带(里)
分封制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表)
宗法制
礼乐制
师生探究
我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以世袭制、分封制、宗法制为主体,宗法制为核心;
2.带有浓厚的部族色彩;(神权色彩) 3.以礼乐制度为工具,从思想上强化王权;(严格的等 级制度) 4.神权与王权相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形成国家政治 结构;(血缘关系和政治制度紧密结合) 5.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最高集中。 6、具有相对的延续性和稳定性。
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
都城
王畿
附属国 附属国
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和外服的权力
结论:商王对外服的控制力有限(特征一)
疑难点拨
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弥漫着神权色彩
商人占卜刻字过程
1
1.用铜钻在甲骨上钻出深而圆的孔。 2.在钻孔的一侧凿出枣核形的槽。
2
3
3.用燃炽的木枝或金属在钻凿处灼烧, 甲骨就会爆裂,出现兆纹——“卜”形 裂纹。
作用一: 作用二:
结果:
2、目的:巩固周王的统治
3、内容 (1)、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 (2)、同姓亲族是分封的主体。 (3)、异性封国包括功臣、姻亲和原来的附属国等、 (4)、以周王的名义“授权”、“授土”,各诸侯国必 承认周王的权威,并承担各种义务
宗法制
“世卿世禄”制度 什么是宗法制? 实行宗法制的目的是什么? 什么是宗子、大宗、小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怎样? 宗法制度在当时起了什么作用?
国 家 组 织
镶嵌十字纹方钺(河南偃师二里头出土) 二里头夏朝宫殿复原图(正面俯视) 商朝甲骨文
高一历史 第1课 课件 岳麓版

5.下列制度中,对我国社会影响最深远的是 下列制度中, ( ) C A.礼乐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井田制
A 6、下列关于宗法制 的认识,正确的是 的认识, ①宗法制是西周实行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 ②按照 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贵族的子孙永远是贵族③嫡 西周宗法制的规定,贵族的子孙永远是贵族③ 长子继承制是这一制度的核心④这一制度有利于 长子继承制是这一制度的核心④ 凝聚宗族 A①③④ B①②④ C ①②③ D②③④
了方
商
周
内服
土方 鬼方
臣服 并立
外服
西
小 宗
周 宗 法 制
大 宗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 相对的
分 封 制 的 重 点 是
宗 法 制 的 重 点 是
分 ,
继 承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请思考:宗法制与分封制的关系?
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二者是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 周亚夫;汉文、景之世名将。 周勃次子, 周勃次子,因兄胜之杀人被 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处死,故得嗣爵,封为条侯。
• 课标要求: 课标要求: •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认识 了解宗法制和分封制的基本内容, 宗法制 的基本内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一、夏商两代社会的政治制度
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的公共权力。 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的公共权力 1、夏朝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的公共权力。 神权色彩浓厚) 2、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政权特征 商朝的主要政治制度: 政权特征—— 神权色彩浓厚) 的主要政治制度 ( 内容? 即:内服与外服制度 内容? 思考:商王与各附属国的关系? 思考:商王与各附属国的关系? 关系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优质课件

统治秩序,解决贵族之间的矛盾。
2.内容:
①以
为核心;②大宗和小宗的关系是 的; 是土地、财产和
权力的主要继承者,有主祭祖先的特权。
3.作用和影响:
①宗法制通过血缘亲疏,确立起一套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ຫໍສະໝຸດ 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
”的特权;
②宗法关系有利于凝聚宗族力量、防止
,强化了王权。
B级问题一
A封号和军队 B土地和军队 C土地和人口 D人口 和军队
(B级)问题三: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
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
(B级)问题四: 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
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 )
各小组学案完成情况评价
学习目标:了解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 容。 学习重点:分封制、宗法制 学习难点:分封制、宗法制
A级问题一
一、夏商政治制度
1.夏朝:
它是古代中国第一个
,出现了 制。
2.商朝:
(1)内外服制度:内服是商王 的地区;外
服是 管辖的地区。(2)政治特点:商王控
制着内外服的实际权力;商王与其他各附属国形
B级问题6答案
(1)分封制;因为是按爵位的高低赐给土地。 (2)宗法制;嫡长子继承制。 (3)关系:宗法制是维系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方面的体 现,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表里的政治性质的制度。
宗法制形成以来对人们的日常生活和观念有重 要影响,下列活动不能体现宗法观念的是()
A.祭祀祖先 B.修家谱 C.子随父姓 D.占卜
③异姓诸侯国多为功臣、姻亲、附属国或殷商遗民。
岳麓版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B、嫡长子继承制度 (核心) “立嫡以长不以贤,立子以贵不以长”
周王妻妾 妻(原配) 妾一 妾二 称谓 ①二哥(22岁) ②三哥(18岁) ③大哥(25岁) ④四哥(15岁)
C、 大小宗关系 (相对性)
宗法制度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 大宗与小宗的关系是相对的; 大宗与小宗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
夏、商、周
(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
秦---------清
(封建社会)
(BC2070年——BC221年) (BC221年——1912年) 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以宗法制为核心,具有浓厚的血缘关系;
1. 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形成家天下局面; 2.神权与王权相结合; 3.形成了完备的宗法分封制,把血缘纽带与政治 关系结合起来,形成家国一体局面; 4.早期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对后世产生了深远 影响。但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B
D
B
2.诸侯在封国内享有政治、经济和军事上的 很大权力,独立性强。
礼乐制
含义:周朝制定的各种礼乐制度,即周礼。 周礼是表示等级制度的典章制度和礼仪规定 (课本小字)。
实质:是维护宗法分封制度必不可少的工具。
☺西周分封制、宗法制和礼乐制度之间是 什么关系?
宗法制是分封制基础和实施法则; 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制度上的体现,解决 了大宗与小宗的关系,他们互为表里,相互 依存; 礼乐制度:为维系宗法分封制度,制定了一 套完整严格的礼乐制度,作为各级贵族必须 遵从的政治和生活准则。
公共权力
及禹崩,虽授益,益之佐 禹日浅,天下未洽。故诸 侯皆去益而朝启,曰: “吾君帝禹之子也。”於 是启遂即天子之位,是为 夏后帝启。 ——《史记•夏本纪》
岳麓版高中必修一历史第一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材料: 2003年,一位教授在一次讲座时说:“德国 教师来到会场,都大大方方先往前排和中间 坐,中国教师到会场大多畏缩地先往偏僻角 落。”请从宗法礼乐制度等方面解释这一现 象。 课后探究: 历史发展至今,宗法制虽已退出历史舞台, 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宗法观念依然浓厚。宗 法制在历史上产生过深远影响。结合材料, 请你分析一下它在当今社会现实中的积极和 消极表现。
由三儿子C继承。 谁能解释其中的道理?
2、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的宗法制度
(1)目的: 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解 决 贵族之间 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 矛盾。 (2)内容: ①最大的特点(核心):嫡长子继承制 ②确立起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周王自称
天子,王位由嫡长子继承,称为大宗。其余庶子 被分封为诸侯,他们对天子为小宗,在本国为大 宗,其职位亦由嫡长子继承,其余儿子领有封地 成为卿大夫。卿大夫对诸侯来说是小宗,但在自 己的领地又是大宗。其余依次类推)
(2)对象: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先代贵族、姻亲、原 有附属国等。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
1.分封制(封邦建国、封建制)
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日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 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其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 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孟子•告子》 材料三:幽王为烽燧大鼓,有寇至则举烽火。诸侯悉至……
一、夏商两代的政治制度
(一)夏朝
自主探究1:夏代建立于什么时期,其政治制 度有什么特点呢?
1、时间: 约公元前2070年
2、特点:
(1)出现第一个国家政权 (2)出现公共权力(一般指由立法、行政、 司法等国家和社会的公共机构行使的权力。) (3)出现王位继承的传子(世袭)制度
岳麓版高中历史必修一第一课(完整版)

情感 目标
关注亲情,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疑难点拨
夏朝的政治制度 商朝的政治制度 西周的政治制度
疑疑难难点点拨拨
夏文化—“偃师二里头文化”
虽然在河南偃师二里
头没有找到属于夏朝金
国 的 文文 是字 一, 种但 成商 熟朝 的甲 文骨属 家 字,由此可以推测出工 组 织 夏 成朝 熟也 的必 文然 字会 。存在不具
宴列鼎的数量和鼎内的肉食种类:王九鼎(牛、羊、乳猪、
皿,也用作 干鱼、干肉、牲肚、猪肉、鲜鱼、鲜肉干)、诸侯七鼎
(牛、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猪肉)、卿大夫五
鼎(羊、乳猪、干鱼、干肉、牲肚)礼、器士三,鼎(流乳行猪、干 于商朝至东 鱼、干肉)。乐舞的规格也有差异。礼乐制度自制定后,
任何人都不能修改。周王有权惩罚违礼的贵族。
商朝镶甲嵌二十骨里字头文纹夏方朝钺宫(殿河复南原偃图师(二正里面头俯出视土))
1、出现了:公共权力
传子与禅让
请2、思出考:现了:传子制度
夏朝出现带来了传统社会的两种变化?
那是什么呢?
禹
启
疑难点拨 商朝制度:内外服制
“服”的本意是指服事天
附属国
附属国
子。内服、外服是指不
都城
同部族活动的区域
王畿
附属国
衮据《服周礼山》记东载淄,衮博服出是西土周的统治齐阶国级周的编。最钟高一级礼服
师生探究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如何理解分封制、宗法制以及礼乐制度的关系?
分封制
血缘纽带(里)
政治制度方面的表现 (表)
宗法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课夏商制度与西周封建
一、夏朝(约前2070—前1600年)古代中国的第一个国家政权
(1)出现了凌驾于全社会之上的公共权力(建立政权,国家出现)。
(2)王位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传贤----传子)。
核心内容:王位传子。
呈现特点:看重血缘。
(3)保留了氏族社会残余。
二、商代(前1600—前1046年)汤
(1)政治制度:内外服制度
①内服—是商王直接统治的地区;
②外服—是附属国管辖的地区,各附属国基本保持原有的社会结构;
③关系:商王在不同程度上具有支配内服与外服的实际权力,但对附属国的控制力又是有限的,有的附属国还经常与商王处于战争状态。
(2)特点
①对附属国的控制力有限。
②弥漫神权色彩,通过垄断神权强化王权。
三、西周的政治制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476年)
1、分封制(解释“封建”的含义)
(1)含义:又称封邦建国,周王将宗族、姻亲、贵族、功臣分派各地,广建子国的封国制度。
(2)渊源:内外服制度。
(3)过程(补:郡国并行制、藩国制)
①周武王建立周朝,开始实行分封制(封建诸侯,以蕃屏周);
②周公东征平定叛乱后进行了大规模分封;
③西周后期,王权衰弱,分封制受到破坏;
④春秋战国分封制走向瓦解(楚王问鼎公开挑战分封制、诸侯征战、秦国占领王室土地,周王完全丧失分封大权)。
⑤秦统一中国后,废分封制实行郡县制。
(4)前提与目的:以井田制和宗法制为基础,以巩固周朝统治,拓展疆域为目的。
——“封建亲戚,以藩屏周”。
(5)内容
①核心:周王是国家的最高统治者,王都镐京(今天陕西西安),以都城为中心的王畿是周王的直接驻地。
②对象
A、同姓亲族(主体)、功臣、姻亲、先代贵族(先代帝王后代和边远氏族部落首领)——待遇优厚:土地(战略要地、富庶之地),大量物资、武装、人口等;
B、殷商降族、古国等;
③内容:分封王畿以外的土地和人民(土地、物资、武装、人口)
④主要诸侯国:齐、鲁、燕、卫、晋、宋、楚等。
⑤权利和义务
义务:军事:镇守疆土,随从周王作战;政治:定期朝觐述职;经济:和交纳各种贡赋,派劳役为王室服务。
权力:世袭统治;受封诸侯在自己封疆内,又对卿大夫实行再分封。
⑥等级序列:周王——诸侯——卿大夫——士。
(6)特点
①周天子是最高统治者;
②受封的诸侯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地方与中央关系相对松散;
③分封对象多元化;
④层层分封;
⑤规定了周王与诸侯间的权利和义务,“土地和人民”“义务”是联系周天子和诸侯的纽带。
(7)作用
性质:它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比较完备的地方行政区划。
积极
①周人:通过分封制,周人的势力范围不断扩大;
②周王:各封国与周王室的臣属关系更加明确,周王形成了天下共主的地位;
③贵族:西周贵族集团形成了周王—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序列;
④民族:传播了周文化,形成统一的民族文化,为华夏民族的形成奠定文化基础。
消极:分封制所建立的诸侯国有相对的独立性,在某种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周王权力的集中。
后期易形成割据势力,威胁中央政权。
(8)瓦解
①事件:楚王问鼎(诸侯对分封制的公开挑战)、周郑交质、射中王肩、三家分晋、田氏代齐、礼乐征伐自诸侯出、各国变法……
②原因:生产力的发展(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井田制崩溃;诸侯实力增强,周王室衰落。
(制度的缺陷:诸侯再次分封后的臣民不直接从属于周王,产生一种离心力,不利于中央集权;重亲缘而轻法度,缺乏对诸侯的约束力。
)
③表现:出现了春秋争霸、战国兼并的混乱局面;商鞅变法在秦国推行县制,开始否定分封制;秦始皇在全国范围废分封,实行郡县制。
2、宗法制
(1)原因(目的)
①主要原因:巩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
②直接原因: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土地和财产上的矛盾。
(2)含义: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它由原始社会的父系家长制直接演变而来,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措施。
(3)实质:血缘纽带与政治关系相结合;
(4)内容:嫡长子继承制;严格的大小宗体系;大小宗关系具有相对性;大小宗关系既是家族等级关系,又是政治隶属关系(构成了西周社会结构的基本特点)。
(5)特点:嫡长子继承制是核心;族权与政权、财权的结合;以血缘关系为纽带来维护政治关系。
(6)作用
①直接
A.宗法制度通过血缘的亲疏,确立起一整套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的分配与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能够享受“世卿世禄”的特权;
B.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与稳定,强化王权,从而实现国和家一体化;
②深远: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其影响甚至延续到今天。
A .积极——重视家庭建设,提倡尊老爱幼,孝顺长辈、长幼有序,恪守孝道等,有利于稳定社会秩序,有利于社会安定;形成了认祖归宗、尊宗敬祖的思想,形成强大的民族凝聚力,有利于维护祖国统一。
B .消极——强调家庭本位,过分重视人情关系,人为划分远近尊卑,个体自主意识和平等权利受到约束,与现代平等和法制意识相违背;成为数千年封建统治者享受特权的凭借,传宗接代,重男轻女的思想,任人唯亲,裙带关系等,阻碍了社会进步。
(补取名、家谱等) ●家谱
(1)简析我国民间重视修订“家谱”的主要原因。
简述家谱在中国传统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2)依据材料二,并结合现实,分析家谱在当今的作用。
(3)依据上述材料,说说如何辩证地看待家谱的学术价值。
(1)主要原因:受宗法制的传统影响,中国人重视血缘和家族观念;小农生产方式的影响;彰显家族声誉,弘扬传统美德。
作用:凝聚亲族;弘扬正统观念;规范人际社会关系;巩固统治。
(2)作用:有利于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有利于团结广大海外侨胞;有利于实现和巩固国家完全统一。
(3)家谱是中国特有的文化遗产;可以拓展史料来源;家谱隐恶扬善的笔法和孤证会影响其史料价值。
(7)与分封制的关系:宗法制是分封制的基础,成为维护分封制的血缘纽带,巩固了分封制;分封制是宗法制在政治上的体现,二者互为表里,互相依存。
关系示意图如下:
3、礼乐制度 各级贵族的政治和生活准则,它作为各级贵族的生活准则,成为维护宗法分封制必不可少的工具。
其实质是:维护西周等级差别的工具。
四、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
(1)浓厚的血缘部族和宗法色彩,具有家国一体的特色;
(2)神权和王权的结合,族权与政权相结合;
(3)具有浓厚的专制色彩;
(4)最高统治者尚未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
(5)早期的政治制度具有继承性和发展性
无血缘关系。
2、大宗和小宗不是绝对而言的,而是相对而言的。
具体来说,周天子是天下的君主,是所有姬性贵族的大宗;
诸侯对周天子而言是小宗。
在封国内,诸侯对卿大夫而言是大宗,而卿大夫对诸侯而言是小宗。
在卿大夫的封地内,对于士而言,卿大夫又成为士的大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