详解二十四节气――白露
白露节气的起源及传统习俗

白露节气的起源及传统习俗白露节气是二十四节气之一,每年在农历八月十五日或十六日,视地区而定。
它标志着夏季的结束和秋季的开始,也是农民进入秋收季节的重要时期。
白露的名称源于古代的观象天文学,白露是露水从大气中凝结而成,因其色白而得名。
本文将围绕白露节气的起源及传统习俗进行介绍。
一、白露节气的起源白露节气自古就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最早出现在《周礼•天官•七十三官》中,被列为“瞻卦礼”中的节令之一。
在古代,白露节气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因为这是农民最后收获晚稻和种瓜果的时候。
人们在白露节气这一天要举行丰收祭祀,感谢天地神明的保佑。
而在唐代,白露节气被正式确定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二、传统习俗1. 迎露在白露节气这一天,人们有迎露的习俗。
趁着清晨的水汽还未消散,人们会提前起床,去田间地头迎露。
迎露的方法有很多种,有的用锤子敲田间的秸秆,以便露水凝结;有的用朝霞在荷叶上拭拂,然后在露水凝结的荷叶上轻扫一下,露水就会凝结在红丝绸上。
2. 赏菊在白露节气这一天,菊花已经开得很盛,因此人们会赏菊。
古时候,人们还有过江览菊的习俗。
很多著名的诗人都以菊花为题材写过诗歌,如唐代王之涣的《登鹳雀楼》就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
”这一著名的句子。
3. 吃鸟蛋在白露节气这一天,农民可以采蛋蛋,这些蛋蛋是鸟类在春季生下的。
人们在这一天喝蛋,对身体有很大的滋补作用。
4. 晒秋在白露节气过后,天气逐渐干燥,秋风渐起,田间地头的作物开始成熟。
农民们开始采摘、晒干各种食品,如豆腐干、腊肉、辣椒、柿子、花生等,随着秋天的到来,人们在家中也准备了大批干货,以备过冬之需。
三、结尾总之,白露节气是一个有着浓厚传统色彩的节令。
人们在这一天可以迎露、赏菊、吃鸟蛋、晒秋,感受秋季的到来。
白露节气也是农民朋友们的重要节日,他们在这一天的祭祀仪式中,感恩农耕之福,祈求来年有个好收成。
希望我们大家都能够用心体会中国的传统文化,保留和传承这些美好的品质。
白露的传说和习俗

白露的传说和习俗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通常出现在公历9月7日或8日,具体时间随着每年太阳运行轨道的变化而有所浮动。
白露之名源于天空中出现的露珠,意味着秋天的清凉已逐渐加深,夜晚的露水也逐渐浓厚。
这个节气标志着季节的转折,人们在这个节气里有许多神话传说和独特的习俗。
1. 传说和神话1.1 玉兔搅药白露的传说中涉及了一个著名的民间故事,那就是《嫦娥奔月》。
故事说的是,相传在古代,有十日一哭的孤儿named Hou Yi(后羿),他拥有一枚能够使人长生不老的仙丹。
为了保护这枚仙丹,Hou Yi 藏了起来。
然而,他的妻子嫦娥(Chang'e)无意吃下了仙丹,然后飞上了月亮。
由于她吃了这颗仙丹,她变成了月亮上的仙女。
据说,在白露这一天晚上,你可以在月亮上看到一个刻画有玉兔搅药的图案,这也是为什么有人称呼这个时期为玉兔把药。
1.2 白露牛郎织女白露也与中国另一个著名的传说相关,即“牛郎织女”的故事。
这个故事说的是,相传在银河上有一个天堂,里面住着牛郎(Niu Lang)和织女(Zhi Nu)。
他们是夫妻,然而因为一个上天的错误,他们被逐出天堂。
两人被迫分开,只有在每年的白露这天,他们才有机会相聚。
在白露之夜,传说中的牛郎和织女会在银河两岸相会,让人们怀着对爱情的崇敬思念细细观赏。
2. 白露的习俗2.1 赏月赏月是白露节气最重要的习俗之一。
人们相信在白露之夜仰望月亮,可以感受到美好的祝福和幸福的时刻。
在这一天,许多家庭会在院子或公园里摆放葡萄、柚子、桂花糕等供品,全家人一起赏月、吃月饼,并共度一个温馨的夜晚。
2.2 吃白露食品白露期间,有一些特定食物被视为这一时期的节庆美食。
比如,“白露葡萄”是新鲜葡萄上市的季节,人们会品尝到葡萄的甜美和多汁。
此外,也有一种被称为“露菜”的蔬菜在这个时候上市,因此也成了人们喜爱的食材。
2.3 插茱萸茱萸是白露节气中重要的习俗之一。
人们常常将茱萸树枝插在门前,或者佩戴茱萸对抗蚊虫和疾病,同时祈福家庭平安和身体健康。
白露节气传统文化

白露节气传统文化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15个节气,是秋季的第三个节气,其渊源深厚且文化习俗丰富。
白露交节于公历的9月7日到9日之间,是干支历酉月开始。
一、白露的渊源白露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秋季的第三个节气,标志着孟秋时节的结束和仲秋时节的开始。
它反映了自然界气温的显著变化,是热与凉的分水岭。
白露之名,源于此时天气转凉,夜间空气中的水汽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呈白色,尤其是经早晨的太阳光照射,看上去更加晶莹剔透、洁白无瑕,因而得名“白露”。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对白露的解释为:“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这一节气在公历上通常出现在每年的9月7日至9日之间。
二、白露的物候现象白露时节,自然界的物候现象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即“三候”:鸿雁来:白露时节,鸿雁等候鸟开始从北方飞往南方,为过冬做准备。
玄鸟归:玄鸟即燕子,此时也开始从北方飞回南方,回到它们繁殖的故乡。
群鸟养羞:“羞”同“馐”,意为美食。
白露后,天气转凉,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三、白露的文化习俗白露节气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各地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习俗,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收清露:白露时节,人们有收集露水的习俗。
据《本草纲目》记载,露水具有多种药用价值,如延年益寿、治疗消渴等。
因此,人们会在清晨时分用盘子等容器收集露水,用于泡茶或入药。
2.饮白露茶:白露茶是指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
此时的茶叶经过夏季的酷热后,口感更加醇厚,深受茶客喜爱。
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
3.吃龙眼:在福建福州等地,有白露吃龙眼的习俗。
人们认为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可以大补身体,因为龙眼具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等多种功效。
4.吃鸭子:在一些地区,人们有在白露时节吃鸭子的习惯,认为鸭肉性寒,可以清热去燥,适合秋季食用。
5.祭禹王:在太湖等地,白露时节有祭禹王的习俗。
关于白露节气的介绍(含义)

关于白露节气的介绍(含义)关于白露节气的介绍每年的阳历9月7至9日为白露。
白露是个典型的秋天节气,从这一天起,露水一天比一天凝重成露而名。
农历言:“斗指癸为白露,阴气渐重,凌而为露,故名白露。
”此时太阳黄经为165度,由于天气已凉,空气中的水气每到夜晚常在树木花草上凝结成白色的露珠,鸟类也开始做过冬准备。
《礼记·月令》篇记载这个节气的景象“盲风至,鸿雁来,玄鸟归,群鸟养羞。
”是说这个节气正是鸿雁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可见白露实际上是天气转凉的象征。
同为白露节气,在我国的不同地区其景致也有所不同,北方已是水汽凝结,而南方有些地区仍是花香四溢,曾有“白露时分桂飘香”的说法。
白露节气还有忌风雨的说法,如“白露日东北风,十个铃子(棉桃)九个脓;白露日西北风,十个铃子九个空,”等等,在这条条谚语中,不难看出农民朋友们对节气的重视。
白露节气的特点白露后,天高云淡、气爽风凉,昼夜温差较大,夜间会感到一丝丝的凉意,明显感觉到凉爽的秋天到来。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对白露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白露代表着暑热的结束,万物随寒气增长,逐渐萧落、成熟,而在季节转化过程中,丰收的秋季带给了人们与健康有关的食物以及民俗。
白露的民间风俗饮白露茶白露茶是指在白露时节采摘的茶叶,民间有“春茶苦,夏茶涩,要喝茶,秋白露”的说法。
这是因为经过夏季的酷热,此时的白露茶既不像春茶那样鲜嫩,不经泡,也不像夏茶那样干涩味苦,多了一些过火的味道,满是甘醇的味道。
吃龙眼福建福州有个传统习俗叫"白露必吃龙眼"。
民间的意思是,在白露这一天吃龙眼有大补身体的奇效。
因为龙眼本身就有益气补脾、养血安神、润肤美容等多种功效,还可以治疗贫血、失眠、神经衰弱等多种疾病。
白露养生做到六防1.防乱补比如说我们可以吃一点乌骨鸡汤、蜂蜜、芝麻、花生之类的。
2.防肥胖到秋天的话天气转凉了,胃口也好了,食欲大增,往往饮食过多。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含义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含义是什么二十四节气白露的含义白露节气的含义:凉爽秋天的到来白露是9月的头1个节气。
露是因为温度的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所以,白露实际上是代表着天气已经慢慢变凉了。
这个时候,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的夏天已经过去了,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十几度,可是夜晚以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多度,昼夜温差非常的大。
阳气是在夏至达到顶点,物极必反,阴气也在这个时候就会兴起。
到了白露的时候,阴气就会逐渐的加重,清晨的露水就会随之加厚,凝结成一层白白的水滴,所以就被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需要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之后,就是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那么晚稻将有好收成。
白露节气有什么忌讳忌刮风下雨。
在民间,白露日忌刮风下雨。
人们认为白露日见风雨将会对农业收成造成不利影响,谚语说道:“白露日落雨,到一处坏一处”,“白露前是雨,白露后是鬼。
’’还有谚语说:“处暑雨甜,白露雨苦。
"农民认为白露的雨水是苦的,雨水会使蔬菜变苦;收割的稻子沾上白露的雨水之后也会生虫被蛀空。
民间有说法,“白露”前后出现绵绵秋雨,谓之“烂白露”;白露节气“烂白露”的说法,气象专家表示,这一说法并没有科学根据。
决定天气的最终因素是大气环流,对于京城来说,进入秋季,汛期结束,雨水将越来越稀少。
昨天的雷雨雨量不算很大,但对干渴的京城来说,能蓄水抗旱、净化空气、调节空气干湿度,此外还能改善土壤墒情,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
白露注意什么1、饮食宜清淡,多喝水,多吃一些润肺清燥的食物。
2、早晚温差大,注意保暖。
3、不要过食鱼虾,忌暴饮暴食,预防胃肠道疾病。
4、早睡早起。
5、预防感冒,注意呼吸类疾病的预防。
6、多注意运动锻炼,提高身体对环境的适应性。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白露的意思
白露是中国农历正确计算月份和时令变化的关键,它也是中国十二个节气之一,在农历八月十四。
中国古代先民根据地球公转选择24个节气,这24个节气中体现了中国古代把自然、农耕、国家、宇宙与时间联系起来的生活情怀,其中白露节气象征着天开始凉爽,也是收获的季节。
白露是九月二十九日到十月十五日这段时间里,每天的最低温度到了四项元素的最大值,且在这段时间里早晨的露水滴在太阳升起之前也会凝结成细小的白色水珠,由此得名“白露”。
白露之后,当气温降低到一定的温度时,作物的生长开始进入中期,夜晚的气温也变得越来越冷,冬天也渐渐将到来,尤其是在北方更加明显,所以这段时间又叫做“小冬节气”,农民们也在这段时间里加紧耕种。
白露节气的到来,让人们感受到了季节的变化,夏季的末尾也即将到来,今年辛苦劳动的果实也即将准备收获,不断努力耕耘,收获的果实才能迎来。
白露是分别夏秋,痛苦收获,自然界和心理的转变的一个重要的节气,既纪念着往
昔的劳动,也宣告着新的时光的开始。
它最终宣扬着劳而收获的主题,鼓励大家要把
精力集中在工作上,以便取得更好的成绩。
总之,白露节气是中国古老传统和美妙传说中最特别的节日,到了“白露”,收获的季节来临之际,也希望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收获的满足,迎接着新的开始。
(白露)白露的传说和故事 民间传统与地域文化

(白露)白露的传说和故事民间传统与地域文化(白露)白露的传说和故事民间传统与地域文化白露,是中国传统二十四节气中的一个重要节气。
它标志着秋天的正式到来,也代表着丰收的季节。
在中国的各个地方,人们都有着与白露相关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和传说揭示了民间传统和地域文化。
本文将带您一起探索白露的传说和故事,了解其中所蕴含的丰富文化内涵。
一、白露的由来根据古代农历,白露一般出现在公历的9月7日或8日。
在白露这一天,阳光温和,雾气凝结,露水润泽。
因此,人们将此时称为白露。
白露不仅预示着秋天的开始,也象征着自然界中潮湿气息的增强。
二、关于白露的传说白露的传说在中国各地形形色色,下面我们来了解其中几个著名的故事。
1. 白蛇传《白蛇传》是中国四大民间传说故事之一,与白露有着紧密的关联。
故事讲述了白娘子和许仙的爱情故事。
白娘子是一条化身为人的白蛇,她和许仙相识并相爱。
然而,由于人与蛇的身份差异,两人的爱情受到了各种挑战。
最终,白娘子取得了胜利,与许仙相守一生。
这个故事寓意着爱情的力量能够超越一切困难,同时也暗示了白露时节是感情升温之时。
2. 大禹治水中国历史上有着众多与水有关的传说故事。
其中,大禹治水被认为是最为重要的之一。
相传,在遥远的古代,中国因洪水氾滥而岌岌可危。
大禹被授予了治理洪水的任务,他带着百姓努力奋斗,在白露之时,他终于成功控制了洪水,保护了人民的生活。
这个故事体现了人们对于白露时节的期待,希望在这个时节到来时,自然灾害能够得到克服,人们能够过上安稳的生活。
三、地域文化中的白露白露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在中国各个地方都有着不同的庆祝活动和习俗。
以下是一些地域文化中与白露有关的传统。
1. 江南地区的白露赏月在中国的江南地区,白露赏月是一项久远的传统活动。
人们在白露这一天聚集在户外,一起赏月。
月亮高悬,洁白如霜,在夜空中显得格外明亮。
人们赋予月亮各种寓意,比如团圆、幸福等。
在赏月活动中,人们还会品尝当地特色的美食,比如月饼和柚子。
白露简介——起源和意义

白露简介-起源和意义提纲:一、白露的起源和意义二、白露的气象特征三、白露时节人们的生活和农事活动四、白露与环境保护内容:白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开始。
它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意味着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得凉爽。
一、白露的起源和意义白露是中国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开始。
它标志着秋季的正式开始,意味着气温逐渐下降,天气变得凉爽。
白露节气在中国古代农耕社会非常重要,因为它标志着收获季节的到来。
在白露之后,作物渐渐成熟,人们开始进行丰收工作。
同时,白露也是一个传统习俗丰富的节气,人们会在此时前往田间地头感谢大自然的恩赐,祈求来年的丰收和平安。
总而言之,白露作为一个重要的节气,在气候和农耕生活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二、白露的气象特征白露出现的时间通常是在每年的9月7日或8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65°时开始。
它标志着秋季正式开始,也代表着夏热的逐渐消退和秋凉的到来。
白露时节,气温逐渐下降,早晚的寒意渐浓,而白天的温度也相对回落。
这种天气变化给人们带来了明显的感受:衣物逐渐增多,尤其是在清晨和晚上,人们已经能够感觉到一丝湿气。
此外,白露时节的雨水增多,往往伴随着大风和阵雨的天气现象。
白露时节与其他节气之间的过渡也很明显。
在白露之前,立秋的时候还能感受到夏天的余热,气温较高,而白露之后,随着秋分节气的到来,温度进一步下降,昼夜温差也逐渐增大。
因此,白露可以看作是由夏季向秋季过渡的重要标志,同时也是湿度和天气变化的明显节点。
三、白露时节人们的生活和农事活动1. 白露时期的天气变化对人们的生活影响- 气温逐渐下降,人们开始穿上长袖衣物,早晚需要注意保暖。
- 天气湿润,人们容易感到潮湿,需注意预防呼吸道疾病。
2. 白露时期的农作物收获和播种- 白露时节是一年中的重要收获季节,许多农作物如稻谷、苹果等都可开始收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详解二十四节气――白露
详解二十四节气――白露
新版
白露为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十五个节气,也是9月份的第一个节气。
20xx年的白露节气于9月7日 19:16 开始,此时气温开始下降,天气转凉,早晨草木上有了露水。
我国古代将白露分为三候:“一候鸿雁来;二候玄鸟归;三候群鸟养羞。
”说此节气正是鸿雁与燕子等候鸟南飞避寒,百鸟开始贮存干果粮食以备过冬。
露是“白露”节气后特有的一种自然现象。
此时的天气,正如《礼记》中所云的:“凉风至,白露降,寒蝉鸣。
”据《月令七十二候集解》
对“白露”的诠释——“水土湿气凝而为露,秋属金,金色白,白者
露之色,而气始寒也”。
古人在《孝纬经》中也云:“处暑后十五日
为白露”,阴气渐重,露凝而白也。
”
一、白露节气的来历
露是由于温度降低,水汽在地面或近地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所以,白露实际上是表征天气已经转凉。
这时,人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炎热
的夏天已过,而凉爽的秋天已经到来了。
因为白天的温度虽然仍达三
十几度,可是夜晚之后,就下降到二十几度,两者之间的温度差达十
多度。
白露时节,早晚温差开始慢慢加大。
早上处于白天与夜晚的交界处,夜晚的凉气与白天的热气相遇,而凝结为露水,因为水是白色的,故称为白露。
也有人认为,秋天五行属金,金的颜色是白色的,这个时节阴气开始凝结为露,所以才称之为白露。
俗语云:“处暑十八盆,白露勿露身。
”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处暑仍热,每天须用一盆水洗澡,过了十八天,到了白露,就不要赤膊裸体了,以免着凉。
还有句俗话:“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意思是说,白露前后若有露,则晚稻将有好收成。
二、白露节气如何养生
1、白露勿少穿衣
白露开始变寒了,古人有白露勿露身的说法,是指白露之后就要适当注意保暖了,不能像夏天那样穿的那么少了,尤其是女生不要穿凉鞋和裙子了,因为寒从脚上起,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保暖,很容易感冒受寒、月经不调,如果年年这样,老了容易得关节炎、老寒腿之类的毛病。
除了不要穿得太少之外,果瓜等寒凉的食物也要少吃。
2、白露防哮喘和过敏
白露时节,支气管哮喘发病率很高,因此要做好预防工作。
此节气的养生重点是加强身体锻炼,注意早晚不要受凉,对过敏性疾病积极预防。
白露时节要防止鼻腔疾病、哮喘病和支气管病的发生。
特别是因体质
过敏而引发上述疾病的患者,在饮食调节上更要慎重,平时要少吃或
不吃鱼虾海腥、生冷炙烩腌菜和辛辣酸咸甘肥的食物。
3、白露防秋燥
在白露一节气中要预防秋燥,燥邪伤人,容易耗人津液,而出现口干、唇干、鼻干、咽干及大便干结、皮肤干裂等症状。
预防秋燥的方法很多,可适当地多服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品,也可选用一些宣肺化痰、
滋阴益气的中药,如人参、沙参等,对缓解秋燥有良效。
4、白露宜补肾气
从白露开始,天气越来越凉,有些人手脚冰凉、肢体怕冷、尿频、乏
力等症状,中医讲这是肾气不足的表现。
所以白露起要补养肾气。
首先是坚持晚上泡脚,用温水泡,水要没过脚腕,时间在15到30分钟,泡到身体微发热最好。
泡脚的同时把耳朵和腰部搓热,肾开窍于耳,而且耳朵有密切的反射区,联系着全身每一个器官,所以常揉搓
耳朵是一种很好的养生方法。
5、白露吃什么好
中医提醒,白露后的饮食重点是润肺、养阴,较为合适的食物有梨,
还有可多喝大枣百合汤,取大枣10枚,百合60克,冰糖适量炖汤,
有补中益气、润肺、止咳、健脾养胃的功效。
这个节气除食用冬瓜、丝瓜、苦瓜、小白菜、绿豆芽等消热食物外,
还要吃些薏米、赤小豆,常喝淡粥、清茶、菜汤、豆浆、果汁等。
经
过炎夏和秋暑的消耗,人体的消化功能逐渐下降,肠道抗病能力也减弱,稍有不慎,就可能发生腹泻,容易上火的食物尽量少吃,无论肉
类或瓜蔬、水果都要新鲜。
在体育锻炼上,要注意“秋老虎”的威胁,不宜进行过激过量的运动,游泳、散步、太极拳、瑜珈、羽毛球、乒乓球都比较好。
俗语说“秋
粥宜人”,这段时间应多喝清淡健脾的澹粥,如薏米粥、白果腐竹粥、小麦粥等。
三、白露节气养生食谱
白露时节要预防秋燥,饮食宜减苦增辛,助筋补血,以养心肝脾胃。
辛润食物如梨、百合、甘蔗、芋头、沙葛、萝卜、银耳、蜜枣等正当时。
不过,要特别注意,白露不宜进食太饱,以免肠胃积滞,变生胃
肠疾病。
白露节气已是真正的凉爽季节的开始,很多人在调养身体时一味地强
调“贴秋膘”,注重肉类等营养品的进补,其实食物的属性中,不同
的饮食有不同不同的属性,其作用不同,适应的人群也不同,因此,
每个人都要随着节气的变化而随时调节饮食结构。
现就推荐几款适合
白露节气的食谱,供大家参考。
1、薏苡仁菱角粥
材料:薏苡仁50克,菱角150克,糙糯米100克,陈皮5克。
做法:先把菱角斩一刀,放入砂锅中加水煮熟,挥起放入冷水中,再
去壳取肉,碾成碎米粒状待用。
薏苡仁、糯米浸泡洗净。
将洗净的糯
米放入开水砂锅内烧开,转用小火熬煮,加入薏苡仁、陈皮,待米煮
至开花时,再加入菱角,一同煮至米极烂、粥稠时即可食用。
功效:有疏肝解郁、健脾益气的功效。
2、粉葛猪骨汤
材料:猪骨700—800克、粉葛500—600克、红枣12枚、陈皮15—20克、生姜3—4片。
做法:粉葛去皮、冼净、切段;红枣去核、洗净,与陈皮一起浸泡10—20分钟;猪骨洗净、斩块,然后与粉葛、陈皮、红枣一起放置瓦煲内,加入清水1000—1200毫升(约10—12碗水量),武火煮沸后,以文
火熬煲约3个小时,加入生姜、盐和少许生油,稍煲片刻便可饮用。
此量可供3—4人。
最近这段时间,每周可服2—3次,亦可交替煲煮其他养阴气、健脾胃的汤品饮用。
功效:粉葛性凉味甘,入胃、肝经,具有清胃热、生津止渴、滋润筋
脉的作用;猪骨性平味甘、咸,能益阴润燥;红枣健脾益气;陈皮理气醒脾,使补而不滞。
诸药合用,更具健脾养阴,生津止渴之功效。
3、木瓜红薯
材料:红薯、木瓜、香菜叶、盐、葱段、蒜末、食用油各适量。
做法:将红薯洗净去皮后切成滚刀块,木瓜洗净去皮、籽、瓤后切成比红薯略小的滚刀块;坐锅点火放油,油温四成热时放入蒜末、葱段炒出香味,倒入红薯块煸炒5成熟时再放入木瓜炒匀,加入适量清水、盐、待汤汁收干时,撒上香菜叶点缀即可。
功效:本品可降低胆固醇,有减肥、美容、益寿之功效。
4、小米枣仁粥
材料:小米100克,枣仁末15克,蜂蜜30克。
做法:小米煮粥,候熟,入枣仁末,搅匀。
食用时,加蜂蜜,日服2次。
功效:能补脾润燥、宁心安神。
治纳食不香、夜寐不宁、大便干燥。
5、莲子百合煲
材料:莲子、百合各30克,精瘦肉200克。
做法:莲子、百合清水浸泡30分钟,精瘦肉洗静,置于凉水锅中烧开(用水焯一下)捞出。
锅内重新放入清水,将莲子、百合、精瘦肉一同入锅,加水煲熟(可适当放些精盐、味精调味)。
功效:清润肺燥,止咳消炎。
适用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6、柚子鸡
材料:柚子(越冬最佳)一个,公鸡一只,精盐适量。
做法:公鸡去毛、内脏洗静,柚子去皮留肉。
将柚子放入鸡腹内,再
放入气锅中,上锅蒸熟,出锅时加入精盐调味即可。
功效:补肺益气,化痰止咳。
7、银杏鸡丁
材料:银杏(白果)100克,无骨嫩鸡肉250克,蛋清2个,高汤、白
砂糖、绍酒、淀粉、味精、香油、食盐、油、葱各适量。
做法:白果去壳,在油锅内煸炒至六成熟,捞出剥去薄衣待用。
鸡肉
切成1厘米见方的小丁,放在碗内加入蛋清、食盐、淀粉搅拌均匀。
炒锅烧热放油(量要多些),待油烧至六成熟时,将鸡丁下锅用勺划散,放入白果继续翻炒,至熟后连油一同倒入漏勺内沥去油。
再在锅内倒
入少量油,将葱段煸炒,随即烹入绍酒、高汤、食盐、味精,把加工
过的白果鸡丁倒入锅内翻炒,用湿淀粉勾薄芡,出锅前淋入香油,搅
拌均匀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补气养血,平喘止带。
本方可作为老年性慢性气管炎、肺心病、肺气肿及妇女带下证患者之膳食。
8、香酥山药
材料:鲜山药500克,白糖125克,豆粉100克,植物油750克(实耗150克),醋、味精、淀粉、香油各适量。
做法:山药洗静,上锅蒸熟,取出后去皮,切1寸长段,再一剖两片,用刀拍扁。
锅烧热倒入植物油,等油烧至七成热时,投入山药,炸至
发黄时捞出待用。
另烧热锅,放入炸好的山药,加糖和水两勺,文火
烧5、6分钟后,即转武火,加醋、味精,淀粉勾芡,淋上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功效:健脾胃,补肺肾。
对于脾虚食少,肺虚咳嗽、气喘者更为适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