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原则
如何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

如何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使用抗真菌药物的正确方法抗真菌药物是一种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疾病,可以影响皮肤、指甲、口腔等部位。
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可以有效缓解症状,预防感染的扩散。
本文将介绍如何正确使用抗真菌药物,并给出一些建议。
一、选择适当的抗真菌药物不同的真菌感染类型需要使用不同的抗真菌药物。
常见的抗真菌药物包括外用药、口服药和静脉注射药物。
根据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抗真菌药物非常重要。
外用药一般适用于皮肤或指甲上的浅表感染。
常见的外用抗真菌药物有洗剂、霜剂、喷雾剂等。
使用外用药时,要先将患部彻底清洗,然后涂抹药物,按照医嘱的频率和剂量使用。
口服药适用于深部真菌感染,如口腔念珠菌病、肺真菌感染等。
口服药物需要遵循医生的指导,按照规定时间和剂量服用。
注意遵守用药时间,避免忘记药物。
静脉注射药物多用于重症真菌感染,如血液感染或全身性真菌感染。
静脉注射药物需要在医院进行,严格按照医嘱和护士的指导使用。
二、正确的用药方法1. 外用药使用外用抗真菌药物前,应该先将患处清洗干净,并确保患处干燥。
可以用温水和中性肥皂轻轻清洗,并用干净的毛巾轻拍干燥。
2. 口服药口服药物按照医生的指导准确用药。
饭前或饭后服用视药物而定,必要时可以咨询医生或药师。
3. 静脉注射静脉注射抗真菌药物需要在医院进行,由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注射前要将药物检查清楚,确保药品没有异常,准确按照医嘱进行注射。
三、正确的用量和用药时长在使用抗真菌药物时,遵循正确的用量和用药时长非常重要。
用量过少可能无法有效杀灭真菌,用量过量可能导致药物副作用。
预防真菌感染复发或抗药性产生,必须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全程治疗。
如果不确定用药的剂量和时长,应该咨询医生或药师。
他们可以根据病情和个体差异给予正确的建议和指导。
四、注意抗真菌药物的副作用抗真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副作用,包括恶心、呕吐、腹泻、头痛、皮疹等。
如果出现副作用,应及时告知医生或药师,他们会根据情况进行调整或更换药物。
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的功能主治

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的功能主治简介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是一种外用药物,主要成分是异康唑和二氟可龙。
它具有抗真菌和抗炎作用,被广泛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疾病。
本文将介绍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的功能主治,以及如何正确使用它来治疗相关皮肤问题。
功能主治以下是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的功能主治:1.治疗癣症: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可用于治疗各种类型的皮肤癣症,包括手癣、足癣、体癣等。
它能够杀死引起真菌感染的病原体,减轻症状并促进皮肤的康复。
2.缓解皮炎: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由于皮肤真菌感染引起的皮炎症状。
它能够缓解红肿、瘙痒和疼痛等不适感,改善患处的皮肤状况。
3.消灭真菌感染: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可以直接作用于真菌,抑制其生长和繁殖。
它能够杀死引起真菌感染的病原体,从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4.预防复发:使用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后,它还能起到预防复发的作用。
持续使用一段时间可以避免真菌再次滋生。
5.促进皮肤康复: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能够修复患处的受损皮肤,促进其康复。
它可以修复皮肤的屏障功能,减少皮肤细胞的病变,使皮肤恢复健康。
使用方法以下是使用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的方法:1.清洁患处:在使用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前,首先需要清洁患处。
可以用温水洗净,并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2.取适量乳膏:取适量的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轻轻涂抹在患处。
可以按摩几下,使其充分吸收。
3.使用频率:根据医生的建议和病情的严重程度,使用频率可以每天1-2次。
在使用过程中,要保持皮肤干燥,防止细菌滋生。
4.持续使用:即使症状消失,也需要继续使用一段时间来巩固疗效,以防止真菌感染的复发。
5.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在使用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时,要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黏膜,以免引起不适。
注意事项在使用异康唑二氟可龙乳膏时,需要注意以下事项:1.遵循医生指导:在治疗前,最好咨询医生的建议。
医生根据具体病情会给出正确的使用方法和剂量。
2.避免过量使用:不要一次使用过多的乳膏,也不要频繁使用。
有效治疗脚气用药须规范

有效治疗脚气用药须规范引言脚气,又称为足癣或足癣菌病,是一种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
脚气症状包括脚部瘙痒、发红、脱皮、疼痛和异味等。
有效治疗脚气的关键在于正确选择和规范使用药物。
本文将探讨常见的治疗脚气的药物,并介绍用药时应注意的事项。
药物治疗外用药物外用药物是治疗脚气最常用的方法,常见的外用药物包括以下几种。
1.复方制霉素软膏:含有制霉菌素、酮康唑和奥氮平等成分,具有抗真菌和抗炎作用,适用于轻度脚气患者,使用方法为每晚洗脚后涂抹患处,并搓揉至完全吸收。
2.酮康唑软膏:酮康唑是一种广谱抗真菌药物,能有效杀灭脚气菌,适用于轻度至中度脚气患者,使用方法为每日晚间洗脚后涂抹患处,持续使用2-4周。
3.硝酸咪康唑软膏:咪康唑是一种对多种真菌活性较强的抗真菌药物,适用于病情较重的脚气患者,使用方法为每日晚间洗脚后涂抹患处,持续使用2-4周。
口服药物对于病情较严重或外用药物无效的脚气患者,可以考虑口服药物治疗。
1.酮康唑片剂:酮康唑片剂是一种口服抗真菌药物,可通过血液循环抑制脚气菌的生长,适用于病情较重且广泛的脚气患者,剂量为每日200-400mg,分2次服用,疗程通常为2-4周。
2.非处方抗真菌药物:例如喷洁抗菌片、盘尼西林抗真菌胶囊等,这些非处方药物具有一定的抗真菌作用,但使用时应遵循药品说明书中的剂量和使用方法。
用药注意事项1.运动鞋材质选择:脚气是由于真菌在潮湿环境中繁殖引起的,因此选择透气性好的运动鞋是非常重要的,同时应避免长时间穿着潮湿的鞋袜。
2.保持脚部清洁干燥:每日清洗脚部并保持干燥,使用干净的毛巾擦干脚部,特别是脚趾间的间隙。
3.避免共用鞋袜等个人用品:脚气是一种传染性真菌感染疾病,因此应避免共用鞋袜等个人用品,以免交叉感染。
4.治疗期间禁酒:酒精会降低免疫力,抑制药物的疗效,因此在治疗期间应避免饮酒。
5.规范用药时间和剂量:根据医生的建议,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中的用药时间和剂量使用药物,不可自行增减剂量。
腋毛癣用硫软膏操作方法

腋毛癣用硫软膏操作方法
腋毛癣是由真菌感染引起的一种皮肤病。
硫软膏是一种常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物,可以帮助缓解症状和促进愈合。
以下是使用硫软膏治疗腋毛癣的操作方法:
1. 首先,清洁患处。
用温水和温和的洗面奶轻轻洗净腋窝区域,然后用干净的毛巾轻轻擦干。
2. 取适量硫软膏。
根据医生的建议或说明书上的指示,挤出适量硫软膏在干净的手掌中。
3. 均匀涂抹。
用手指或干净的棉球将硫软膏均匀地涂抹在腋窝区域。
确保完全覆盖患处及其周围的皮肤。
4. 轻轻按摩。
用轻轻的按摩运动将硫软膏轻轻按摩到皮肤中,确保药物能够渗透到真菌感染的区域。
5. 避免过度涂抹。
硫软膏通常只需要薄薄一层即可,不需要过度涂抹。
如果剩余的药物过多,可用纸巾擦掉多余的软膏。
6. 按照医生的建议使用。
根据医生的建议,使用硫软膏的频率和持续时间可能有所不同。
可能需要每天使用一到两次,直到症状消退。
7. 注意卫生。
将使用过的棉球或其他涂抹工具及时丢弃,并保持干净卫生的环境,避免交叉感染。
请注意,以上只是一般的操作方法,具体使用硫软膏治疗腋毛癣还需要根据医生的指导进行。
如果症状严重或无法缓解,建议咨询医生寻求进一步的治疗建议。
外用药使用原则范文

外用药使用原则范文外用药是指涂抹在皮肤上或者通过肌肉注射、浸泡等方式治疗各种皮肤疾病或症状的药物。
外用药的使用原则对于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下面将从适应症、禁忌症、用药方式、药物配伍等方面详细介绍外用药的使用原则。
首先,外用药的使用应该符合适应症。
不同的外用药适应于不同的皮肤疾病或症状,因此在使用外用药之前,应该确保所选药物适用于患者的具体病情。
例如,抗真菌药物适用于治疗真菌感染,抗病毒药物适用于治疗病毒性感染等。
同时,对于一些外用药可能存在的局部或全身不良反应,也应该注意适应症并谨慎使用。
其次,外用药的使用应该符合禁忌症。
外用药存在一些禁忌症,例如对一些成分过敏、患有严重烧伤或损伤的皮肤、孕妇及哺乳期妇女等。
在使用外用药之前,应该详细了解药物的禁忌症,确保患者不具备禁忌症,以免对患者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第三,外用药的使用方式应该正确。
外用药可以通过涂抹、湿敷、浸泡等方式使用,具体的使用方式应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病情的需要而确定。
在使用外用药时,应该注意涂抹的时间和频率,避免过度使用或使用时间过长,以免对皮肤造成损伤。
最后,外用药的配伍应该合理。
在一些情况下,可以将两种或多种外用药物同时使用,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外用药物的配伍应该符合相容性和相互作用的原则,不能使用有禁忌症或不相容的药物。
在使用外用药物的同时,应该注意不同药物间的用药间隔,避免药物的混合使用造成药效的降低或不良反应的发生。
综上所述,外用药的使用原则对于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健康至关重要。
在使用外用药之前,应该了解药物的适应症和禁忌症,并根据病情的需要确定药物的使用方式。
同时,在使用外用药物的过程中,也要注意药物的配伍和药物间的用药间隔,以确保药物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抗真菌药物使用指南及适应症介绍

抗真菌药物使用指南及适应症介绍一、概述抗真菌药物是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真菌感染常见于皮肤、黏膜、指甲及内脏器官,严重感染可能会危及生命。
本文将介绍抗真菌药物的使用指南和适应症。
二、须知事项1. 抗真菌药物应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购买和使用。
2. 严格遵循医生开具的用药剂量和使用时长,不要随意改变。
3. 对抗真菌药物过敏者需避免使用该类药物。
4. 孕妇和哺乳期妇女在使用抗真菌药物前应咨询医生的意见。
三、抗真菌药物分类根据作用机制和广谱性,抗真菌药物可分为以下几类:1. 多酮类抗真菌药物多酮类抗真菌药物主要用于治疗严重真菌感染,如侵袭性念珠菌病和曲霉病,常用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阿莫罗沙星等。
2. 多肽类抗真菌药物多肽类抗真菌药物常用于治疗表皮真菌感染和外阴阴道真菌感染,如超羟基脂肪酸类似物和咪康唑等。
3. 靶点酶抑制剂靶点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真菌药物,主要作用于细胞膜合成的靶点酶。
常用药物包括司鲁考特和氟胞嘧啶等。
四、抗真菌药物使用指南1. 斑疹癣治疗:根据病情轻重,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和口服药物。
常用外用药物有咪康唑和克霉唑,口服药物则有伊曲康唑和氟康唑等。
2. 念珠菌感染治疗:对于表浅念珠菌感染,可以使用外用药物,如克霉唑和咪康唑。
而对于严重念珠菌感染,多酮类抗真菌药物是首选,如氟康唑和伊曲康唑。
3. 曲霉菌感染治疗:曲霉菌感染常见于呼吸道和消化道,应根据感染部位和病情选择合适的抗真菌药物。
氟康唑和阿莫罗沙星常用于呼吸道感染,而伊曲康唑适用于消化道感染。
4. 念珠菌角膜炎治疗:念珠菌角膜炎可使用氟康唑或伊曲康唑等多酮类抗真菌药物,通常治疗期为4-6周。
5. 肺曲霉病治疗:肺曲霉病是一种严重的真菌感染,常见于免疫抑制患者。
治疗常采用伊曲康唑或氟康唑。
五、抗真菌药物的不良反应抗真菌药物使用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不良反应,如恶心、呕吐、腹泻、皮疹、头痛等。
如果出现严重的过敏反应或其他不良反应,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
克毒唑软膏的功能主治

克毒唑软膏的功能主治简介克毒唑软膏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物,其主要成分为克毒唑。
克毒唑具有杀菌和抗炎作用,可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疾病。
本文将介绍克毒唑软膏的功能主治,帮助读者了解该药的适应症和疗效。
功能主治1.治疗真菌感染:–真菌感染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常见于脚部、手指间、股沟等部位。
克毒唑软膏可以杀灭真菌,缓解感染症状,并减轻瘙痒和疼痛感。
–克毒唑软膏适用于治疗皮肤癣、股癣、脚癣等真菌感染引起的疾病。
2.缓解炎症反应:–克毒唑具有抗炎作用,可以减轻皮肤炎症反应,缓解皮肤红肿、瘙痒、痛感等症状。
–克毒唑软膏适用于治疗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炎症引起的皮肤病。
3.预防细菌感染:–由于克毒唑具有杀菌作用,使用克毒唑软膏可有效预防感染的发生,并预防感染加重。
–克毒唑软膏适用于治疗创伤、烧伤等外伤引起的皮肤感染。
4.减轻瘙痒和疼痛感:–克毒唑软膏能够减轻瘙痒和疼痛感,帮助患者缓解不适并改善生活质量。
–克毒唑软膏适用于治疗瘙痒性皮肤病、水泡、疱疹等病症。
使用方法•清洗并擦干患处皮肤。
•取适量克毒唑软膏涂抹在患处,轻轻按摩至吸收。
•每天使用2-3次,持续使用1-2周。
注意事项•请勿用于开放性伤口。
•避免接触眼睛和口腔,如不慎接触,请用清水冲洗。
•哺乳期妇女和儿童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若使用后出现过敏或不适,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克毒唑软膏是一种常用的外用药物,具有杀菌、抗菌和抗炎作用,适用于治疗多种皮肤疾病。
使用时请按照医生的指导进行,严格控制用量和使用频次。
如有任何不适或疑问,请及时咨询医生。
硝酸咪康唑乳膏在皮肤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使用说明

硝酸咪康唑乳膏在皮肤真菌感染治疗中的使用说明一、产品简介硝酸咪康唑乳膏是一种外用药膏,主要成分为硝酸咪康唑。
该乳膏适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如白癜风、白色念珠菌病、股癣等。
二、适应症硝酸咪康唑乳膏适用于各种表浅真菌感染,如股癣、足癣、手癣、体癣等。
同时,针对白色念珠菌病、白癜风等皮肤真菌感染也能起到一定疗效。
三、使用方法1. 在使用之前,清洁并彻底干燥患处皮肤,确保患处无尘、污物等。
2. 取适量硝酸咪康唑乳膏涂抹于患处,轻轻按摩至药膏充分吸收。
3. 每日使用2-3次,间隔时间均匀分布。
四、注意事项1. 请勿将硝酸咪康唑乳膏接触到眼睛、口腔以及其他黏膜处。
若不慎接触,请立即用清水冲洗。
2. 对硝酸咪康唑过敏者,请避免使用该药膏。
3. 在使用过程中,如出现皮肤过敏、瘙痒等不适症状,请立即停止使用并咨询医生。
4. 请妥善保存硝酸咪康唑乳膏,避免高温、潮湿等环境。
五、不良反应在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期间,少数个体可能会出现皮肤过敏反应,如红肿、瘙痒等症状。
若出现不明症状,请立即停药并就医。
六、禁忌症1. 对硝酸咪康唑过敏者禁用本品。
2. 避免在破损、溃烂的皮肤上使用。
七、药物相互作用硝酸咪康唑乳膏与其他外用药物同时使用时,请注意勿将不同药物混合使用,以免影响药效。
八、儿童用药未成年人在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前请咨询医师指导。
九、药物储存请将硝酸咪康唑乳膏放置于阴凉、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
十、生产厂家硝酸咪康唑乳膏的生产厂家请参考使用说明书。
十一、生产日期与有效期限请参考硝酸咪康唑乳膏的包装上所标明的生产日期与有效期限,严禁使用过期药膏。
总结:硝酸咪康唑乳膏是一种用于治疗皮肤真菌感染的外用药膏。
在使用时,要注意正确的使用方法,并遵循说明书上的注意事项。
若出现皮肤过敏或其他不良反应,请停止使用并及时咨询医生。
此药膏适用于成年人和儿童,但未成年人在使用前应咨询医师的意见。
请将药膏储存在阴凉、干燥处,并避免使用过期药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治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原则真菌通过皮肤的深层入侵,对人体造成危害,治疗真菌感染不能迟缓。
下面小编准备了治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原则,希望对您有帮助!治疗真菌感染的外用药原则一、咪唑类抗真菌药1、氟康唑氟康唑是较早的三唑类抗真菌药,可口服也可静脉滴注,每日用1次,儿童剂量可用6~12mg/kg/d,成人可用400~1200mg/kg/d,有时儿童可用到19mg/kg/d,成人用到1600mg/kg/d时仍可耐受。
此药可渗入组织,由肾排出,对除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外的其他念珠菌、隐球菌及毛孢子菌等均比较敏感,但对一些丝状真菌如曲霉则不敏感。
临床曾有报告可引起肝脏的不良反应,但在治疗结束后即可恢复。
在非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免疫缺陷病人中用持续性插管常是诱发念珠菌菌血症的诱因,故从预防着手,应及早移除插管。
近来发现念珠菌的耐药性日益多见,所谓耐药性是指抗真菌药的最低抑菌浓度(MIC)超过正常体内所需的抗菌浓度。
临床研究包括:1)原来敏感的菌株变成不敏感;2)所感染菌株原本耐药;3)新出现的耐药菌株。
一般仅从临床治疗失败还不能说明问题,近有报告用氟康唑治疗免疫缺陷的念珠菌菌血症病人时,所用导管插管可影响其药效而与原来的MIC关系不大,但实际是近10年来临床应用得最多的咪唑类抗真菌药中,氟康唑的耐药性已不断出现,而且在短程用氟康唑时较少发生耐药,如在艾滋病病人多次应用小剂量氟康唑治疗口咽念珠菌时则很容易引起耐药。
另一类则是对氟康唑有天然耐药性的真菌,如光滑念珠菌及克柔念珠菌,对这类菌常需要用较大剂量进行治疗才可收效。
有人用NCCLS(美国国家实验法)检测氟康唑的MIC达64ug/ml 时,如只用氟康唑400~600mg/d,则其疗效即差,此时如与两性霉素B合并治疗则可产生协同作用。
2、伊曲康唑目前已有口服胶囊、口服溶液和静脉注射3种剂型。
儿童可用5~7mg/kg/d,成人可用400mg/kg/d。
当应用更大剂量也可耐受,也可作为经验治疗两性霉素B治疗AFI一个疗程后的替代药,近来在我国上市的环糊精口服液可增加其生物利用度,对可口服者如艾滋病病人并发的口咽念珠菌病等非常适用。
口服伊曲康唑胶囊和羟丙基倍他环糊精口服液后1.5~4h可达血浆峰值;一般伊曲康唑高度结合血浆蛋白,经过肝脏广泛代谢后,经尿液和胆汁排出体外;肾功能不全和血液透析不影响其代谢,因此无需调整剂量,但在预防性应用时,必须监控血浆药物水平,保证血浆浓度为230~500mg/ml;而当与西沙比利、息斯敏、特非那丁等合用时,因其共同竞争CYP3A4酶,可以导致严重的心律不齐,与甲基强的松龙、环孢素等合用时,也可延长其作用并有可能增加其毒性;由于伊曲康唑具有负性肌力作用,在长期应用时也可能诱发或加重充血性心力衰竭。
最近欧洲进行一开放性多中心研究的结果表明,在治疗侵袭性曲霉病时,静脉输入伊曲康唑后继续口服伊曲康唑是安全、可靠而且有效的。
因此,此药可以作为治疗曲霉病的二线药物;对于血液肿瘤和骨髓移植的受体,伊曲康唑可用于预防治疗侵袭性真菌感染。
此外,对于抗生素治疗无效的中性粒细胞低下的发热性癌症患者,经随机静脉注射伊曲康唑后再予口服伊曲康唑口服液和静脉滴注两性霉素B作对照观察,2组有效率分别为47%和38%,而且前一组的副反应比较少些。
3、活力康唑(Voriconozole)此药又名UK109496,是从氟康唑衍生出来的新一代三唑类抗真菌药。
近来已由FDA标准用于临床,我国正在临床试验中。
SARS流行时,我国曾用于一些病人。
此药抗菌谱广,体外试验证明:活力康唑对念珠菌,包括对氟康唑耐药的克柔念珠菌和光滑念珠菌、新生隐球菌和毛孢子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活性;对一些霉菌,如曲霉、尖端赛多孢霉、镰刀菌、皮炎芽生菌以及荚膜组织胞浆菌等都有抑制作用,但是对于一些接合菌则无抑制活性。
此药口服后2小时内达到血浆峰值,在组织内分布广泛,甚至可通过血脑屏障分布到中枢神经系统;其平均清除半衰期为6小时,生物利用度可达90%。
活力康唑可在肝脏内广泛代谢80~90%的药物并以无活性的代谢产物而从尿液排出。
此药可抑制细胞色素P-450的CYP2C19,CYP2C9及CYP3A4等脱甲基酶异构体而发挥抗真菌作用。
在I期临床研究中,有时可引起可逆性视觉障碍、光敏性红斑,一般都与剂量有关,约有10%的病人可出现肝酶升高。
最近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的一项随机研究显示:对侵袭性曲霉病,此药甚至疗效优于两性霉素B,患者存活率高,而且对不能耐受两性霉素B或对其脂质制剂治疗无效的AFI,此药也可有效。
当此药输注后,其输入相关性反应和肾脏毒性反应较少,肝毒性反应与两性霉素B脂质体相似。
一、咪唑类抗真菌药4、其他第二代三唑类抗真菌药①Rovuconazole:此药原名BMS-207147,其化学结构与氟康唑及活力康唑相似,但其生物利用度高,半衰期长,抗菌谱广而且可以口服,对念珠菌包括克柔念珠菌、热带念珠菌以及新生隐球菌、曲霉、尖端赛多孢霉、暗色真菌等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镰刀菌、接合菌等也有中度抑制作用,目前正在临床研究中。
②Posaconazole:此药原名SCH56502,是从伊曲康唑结构基础上衍生出来,因其不溶于水,所以只有口服制剂,其抗菌谱广,对曲霉、荚膜组织胞浆菌、离蠕孢、接合菌、镰刀菌等以及常见的酵母类致病真菌如各类念珠菌、新生隐球菌等都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其不良反应也与其它唑类抗真菌药相似。
.二、作用在真菌胞壁的新抗真菌药1、卡泊芬净(Caspofungin)此药商品名为Cancidas。
其作用靶位在致病真菌的细胞壁,是第一个被批准用于治疗因不能耐受其它抗真菌药或由于用其它抗真菌药失败的患者,尤其是AFI。
这是一种棘白菌素类药,当静脉用药后,其半衰期长达10~12h,故可1天用药1次。
此药对念珠菌及曲霉等均有良好的抗菌活性,对一些双相真菌如荚膜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皮炎芽生菌等也有抗菌作用,但对新生隐球菌、镰刀菌、接合菌及毛孢子菌等无抗菌作用。
动物模型研究提示此药与两性霉素B及咪唑类抗真菌药有协同作用。
对曲霉等感染有效。
其与蛋白结合率为97%。
在肝内代谢,但对肝脏CYP450酶素无影响,也非该酶的作用底物,分布容积为9.7L,不易通过血脑屏障,给药后约41%的药由尿排出,其中原形药约为1.4%,粪中排出约35%,其适应证为:1)AFI经其它抗真菌药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者;2)念珠菌口咽炎或食管炎。
成人剂量第一日70mg,以后每日50mg静滴。
老年及肾功能减退者剂量不需调整,中度肝功能减退者首剂不减,维持量则应减半。
儿童患者暂不推荐使用。
孕妇患者则应要权衡利弊而定,哺乳期妇女患者用药时应暂停哺乳。
不良反应比两性霉素B少,较常见的有寒颤、发热、静脉炎、恶心、呕吐等胃肠道症状及皮疹、肝功能异常、血细胞减低等。
静滴时不可用糖水稀释。
透析不能清除本品。
有时可与其它药发生相互作用,应注意。
2、米卡芬净(micafungin)本品是通过由真菌Celeophoma empodri改造而成一新的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
对念珠菌中的白念珠菌、光滑念珠菌、热带念珠菌、克柔念珠菌及近平滑念珠菌有较好的抗菌活性,对曲霉在体外试验中也显示抗菌活性较好,但与其它棘白菌素类抗真菌药相似,对新生隐球菌、镰刀菌、接合菌和丝孢子菌等无明显抗菌活性。
现已在骨髓移植病人的真菌感染进行III期临床试验。
当静脉滴注,尿中排出药量<1%,多剂给药后在体内有一定积蓄,蓄积系数为1.5。
已经证明对念珠菌及曲霉感染有一定疗效。
临床试验中成人剂量为50~100mg1次静滴,对曲霉感染可增至每日50~300mg。
患者耐受性好,其最佳有效剂量还在探索中,此药可单用或者与其它抗真菌药联合应用。
3、安道芬净(Anidulfungin)其抗真菌作用及抗菌谱与卡泊芬净相同,对部分念珠菌可有杀菌作用,但对近平滑念珠菌、季也蒙念珠菌作用稍差,对新生隐球菌、毛孢子菌、申克孢子丝菌等无抗菌隐性。
血半衰期31h,主要在体内降解,尿中排出药物少,成人首剂50mg,继以每日25mg静滴,或首剂70mg,继以每日35mg静滴。
目前正在III期临床试验中。
此药也可口服。
两性霉素B于1958年批准上市后迄今已近半个世纪,该药几乎对绝大部分真菌均有抗菌活性,对多数真菌的最低抑菌浓度(MIC)为0.22~1mg/L;临床治疗深部真菌感染,疗效确切,耐药菌株少见。
作用机制为药物与敏感真菌细胞膜上的甾醇结合导致真菌细胞内重要物质外漏,真菌死亡。
其半衰期长(24h),可1日1次给药。
缺点为必须静脉给药,组织穿透力弱,药物不容易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脊液;毒性大,尤其肾毒性大,不良反应多,如静滴药物后寒战、高热等即刻反应,贫血,肝肾毒性,低血钾等。
为克服上述缺点,已先后试制并上市了三种含脂类两性霉素B制剂,即两性霉素B含脂复合体(Abelcet,ABLC)、两性霉素B硫酸胆甾醇酯(Amphotec,ABCD)和两性霉素B 脂质体(AmBisome,L-Am。
三者的抗菌谱和抗菌作用与两性霉素B 常规制剂相同,但上述脂类制剂在人体内多分布于网状内皮细胞组织丰富的器官,如肝、脾和肺组织中,减少了在肾组织中的分布,因而减低了药物引起的肾毒性,并在一定程度商减轻静滴本品引起的发热等即刻反应,改善患者的耐受性,保证了此药的疗效。
三、两性霉素B及其脂类制剂据少数患者中进行的临床试验结果显示:1)含脂类两性霉素制剂治疗念珠菌等的有效率优于曲霉病;2)脂类制剂的剂量为常规制剂的3~5倍时,治疗念珠菌菌血症和隐球菌脑膜炎的疗效与常规制剂相似;3)三种脂类制剂的肾毒性均低于常规制剂,但疗程中仍需要监测肝肾功能。
三者的其它不良反应并不完全相同,Amphotec静滴后引起的即刻反应较多见,偶尔有患者对含脂类制剂较常规制剂耐受性更差的报道。
目前含脂两性霉素B尚不作为一线药物应用,仅适用于对两性霉素B常规制剂无效(已用常规制剂总量>0.5g)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四、脂质体霉菌素脂质体霉菌素注射剂(Nystran)目前在III期临床试验中。
本品抗真菌作用与制菌霉素同,对新生隐球菌、念珠菌属、曲霉属、镰刀菌、根霉菌、毛霉菌、毛孢子菌属等均有良好作用。
对某些耐两性霉素B 株亦有作用。
实验动物感染中对播散性念珠菌病、肺曲霉病等有效,其体内作用于较游离的制菌霉素强。
正常人终半衰期为20分钟。
临床试用于念珠菌菌血症患者经氟康唑及两性霉素B治疗失败者有效率达60%,用于侵袭性曲霉粒减少发热者均获相当疗效。
用药后患者耐受性好,肾毒性、低血钾及代谢紊乱等不良反应均较两性霉素B少。
发热、发疹、肝功能异常少见。
五、总结总之,随着一些急性侵袭性真菌病的不断增多。
近年来对这些重症真菌病患者的治疗药物也不断出现,相信在不久将来,还会有更多治疗这类真菌病的药物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