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真菌分类及其所致疾病与药物选择

合集下载

真菌药总结

真菌药总结

真菌药总结简介真菌药,也称为抗真菌药物,是一类用于治疗真菌感染的药物。

真菌感染是由真菌类微生物引起的疾病,可以影响人体的各个部位,包括皮肤、头发、指甲、呼吸道、消化系统等。

真菌感染通常比细菌感染更难治疗,因此需要使用特定的药物来对抗真菌。

常见的真菌药物分类1. 多酮类抗真菌药多酮类抗真菌药是一类广谱抗真菌药,常用于治疗严重的真菌感染。

这些药物通过影响真菌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来抑制真菌的生长和繁殖。

常见的多酮类抗真菌药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酮康唑等。

2. 唑类抗真菌药唑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适用于治疗多种真菌感染。

这些药物通过抑制真菌的细胞膜合成和维持来抑制真菌生长。

常用的唑类抗真菌药物包括氟康唑、伊曲康唑和克霉唑等。

3. 多肽类抗真菌药多肽类抗真菌药具有较窄的抗真菌谱,适用于治疗特定的真菌感染。

这些药物的作用机制多样,包括抑制真菌生长、杀灭真菌细胞和干扰真菌的细胞壁合成等。

典型的多肽类抗真菌药物包括妥布霉素、卡宁霉素和利福霉素等。

4. 靶向真菌细胞骨架的药物这类药物通过干扰真菌细胞骨架构件的形成和功能,抑制真菌生长和繁殖。

其中包括靶向微管结构的药物(如格列本脲)、靶向真菌细胞壁合成的药物(如复方胍乙林和三唑类药物)以及靶向真菌细胞核酸合成的药物。

常见的真菌感染疾病真菌感染可以影响不同部位和系统,包括:•皮肤和黏膜感染:如白色念珠菌感染、念珠菌口腔炎和股癣等。

•深部真菌感染:如念珠菌败血症、肺念珠菌病和中枢神经系统真菌感染等。

•阴道真菌感染:最常见的是念珠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阴道瘙痒、异常白带和灼热感等。

•指甲真菌感染:常见症状包括指甲发黄、厚、易碎或变形等。

真菌药的使用注意事项•使用真菌药前应尽可能明确真菌感染的类型和位置。

特定的药物对不同的真菌有不同的抗菌活性,因此选择合适的药物非常重要。

•严格按照医生或药物说明书上的剂量和使用方法进行。

过量或不正确使用药物可能导致耐药性的产生,降低药物的疗效。

真菌病分类课件

真菌病分类课件
第三十六章 抗真菌药及抗病毒药
真菌病分类: 1. 浅表真菌感染:常见主要侵犯皮肤、毛发、指(趾) 甲、引起癣病如:手、足、头、体癣等。
2. 深部真菌感染:侵犯深部组织及内脏器官引起炎症 坏死或脓疡,如白念珠病、隐球菌病等。
常用的抗真菌药: 灰黄霉素、制霉菌素、两性霉素 B、酮康唑等。
一、抗浅部真菌药
由于吸收后,能选择性地进入皮肤角质层,与角蛋 白结合,而防止癣菌的继续侵入,但不能控制已感染的 病灶,需连续用药直到感染角质层完全脱落为止,才能 使感染完全停止,需服用数月。
[不良反应]
1. 胃肠道反应:上腹不适、恶心、呕吐 2. 神经症状:头痛、嗜睡、失眠 3. 偶有过敏和骨髓抑制;致畸。
[ 抗菌机制] 能与真菌C膜中的固醇类结合而使膜
机制: ①竞争C表面的受体,阻止病毒的吸附; ②阻碍病毒穿入和脱壳; ③阻碍病毒生物合成; ④ ↑ 宿主抗病能力。
金刚烷胺(amantadine)
口服易吸收,分布广,以原型经肾脏排泄; 能抑制甲型流感病毒侵入宿主C和复制; 用于亚洲甲-Ⅱ型流感病毒的防治;可用于治疗震颤 性麻痹症。 不良反应:中枢N兴奋和胃肠道反应。 孕妇、儿童、癫痫病人禁用。
受损害, 形成孔道使胞质外溢而抗菌。
[ 不良反应] 静滴可发生寒战、高热、胃肠反应、
头痛、眩晕等;滴注过快可发生惊厥、心律失常、心 脏停搏;
长期应用:低血钾、肾损害、贫血。 应用时要注意剂量,检查肾功能、血象、心电图。
氟胞嘧啶(flueytosine)
特点:
抗真菌谱广,作用<两性霉素B,通过阻断真菌 核酸的合成;
灰黄霉素(griseofuvin)
【体内过程】口服易吸收,分布到皮肤、脂肪、毛发含 量高;可沉积皮肤的角质层、毛发、指(趾)甲新生的 角质,抵抗真菌。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

常见植物真菌性病害及防治此类病害的病原是真菌,在植物病害中发生较为普遍。

常见的种类有:炭疽病类、叶斑病类、锈病类、白粉病类、叶枯病、煤烟病、霜霉病类;(一)炭疽病类1.症状炭疽病是植物上最常见的一类病害。

主要为害寄主的叶片和新梢,可以在花、果、茎、叶柄上发生。

该病有急性型和慢性型,急性型的典型症状是初期呈暗绿色,似水烫伤状,后期呈褐色至黑褪色,然后病部腐烂。

慢性型的典型症状是病斑呈灰白色,其上生有呈轮纹状排列的黑小颗粒。

2.发病规律病原在寄主病部、病残体或土壤中越冬。

通过风雨和昆虫传播。

在高温多雨季节发病重。

通过透光性差、植株长势弱、排水不良、偏施氮肥等条件有利其发生。

不同的品种,其抗(耐)病性有差异。

3.防治措施(1)选用抗病的优良品种。

(2)加强栽培管理,培育健壮的植株,提高抗病能力。

不偏施氮肥。

注意搞好排灌系统。

(3)结合修剪,及时剪除病叶和病枝,保持良好的通风透光性。

(4)发病初期施药防治。

常用药剂有:5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500倍液、25%炭特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0%炭疽灵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等。

(二)叶斑病类1.症状叶斑病是植物病害虫最庞杂的类群,凡是叶部产生斑点的病害均可称为叶斑病。

其主要症状是在植物的叶片上产生大小不等、形状多样、颜色多样的斑点或斑块。

有些在病斑上还会出现黑色小点。

如鱼尾葵叶斑病,杜鹃叶斑病、美人蕉叶斑病、君子兰叶斑病、苏铁白斑病、月季黑斑病等。

2.发病规律该病的病原在病残体或土中越冬。

随风雨传播。

多数在高温条件下发病重。

雨水多、雾多、露水重、连作、过度密植、通风透光不良、植株生长势弱均有利于发病。

3.防治措施(1)及时清除病叶、病残体,集中烧毁,减少病原。

(2)加强栽培管理、增强植株长势,提高抗病力,进行轮作(温室内可换土),改进浇水方法,有条件者可采用滴灌,尽量避免对植株直接喷灌。

临床常见真菌、真菌感染及抗真菌药物

临床常见真菌、真菌感染及抗真菌药物

Company Logo
常用抗真菌药物的分类
药物
多 烯 类 唑 类
棘白 菌素类 两性霉素B
商品名
作用机制
直接作用于真菌细胞膜,与麦角固醇结合, 使之结构与功能发生改变,形成膜孔道, 细胞内物质外漏而至真菌死亡。
制霉菌素
氟康唑 伊曲康唑 伏立康唑 卡泊芬净
大扶康 斯皮仁诺 威凡 科赛斯
影响真菌细胞膜麦角固醇的合成,是麦角 固醇合成减少,导致麦角固醇耗竭,使膜 完整性、通透性和膜上的许多酶活性改变 而起作用。 抑制和干扰真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β-葡聚 糖的合成,有效抑制和杀灭真菌。
荚 膜 主 旨 胞 浆 菌
粗 球 孢 子 菌
念 珠 菌
曲 菌
隐 球 菌
毛 霉 菌
Company Logo
1
临床常见真菌 临床常见真菌感染
2
3
临床常用抗真菌药物
Company Logo
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 深部真菌感染
Company Logo
真 菌 感 染
浅部真菌感染
寄生或腐生于角蛋白组织(表皮角质层、毛发、 甲板)的真菌统称浅部真菌。 浅部真菌感染是指有浅部真菌侵犯表皮的角质层、 毛发、指(趾)甲等,引起的炎症反应。 一般不侵犯皮下等深部组织和内脏,故不引起全 身性感染。
Company Logo
应用大剂量皮质激素易导致肺部真菌感染
一项长期接受大剂量皮质激素治疗并发生肺侵润患者肺部真菌
感染的研究结果显示
其他 (24/33)

真菌感染 (8/33)
曲霉感染 (7/8)
念珠菌感染 (1/8)
*8例患者最后确诊真菌性肺炎,其中7例为曲霉感染.
Company Logo

植物真菌性病害的分类及用药(详解)

植物真菌性病害的分类及用药(详解)

植物真菌性病害的分类及用药(详解)先看看真菌的真实面目摘要:众多的植物病害看的我们眼花缭乱,容易混淆,今天就为大家介绍真菌性病害的界定、分类,以及相应用药。

一、四大类致病真菌1、低等真菌大多生长在水中或土壤中,主要病害有猝倒病、根腐病、霜霉病、白锈病、疫病、绵疫病等。

一般在低温(15。

C—20。

C)潮湿的春秋两季发病较多。

2、高等真菌主要病害有赤霉病、白粉病、炭疽病、叶斑病、黑斑病等。

如:麦类赤霉病;花生黑斑病;葡萄、苹果、桃、瓜类、麦类、豆类、甜菜白粉病;棉花、豆类、瓜类炭疽病;苹果、梨黑星病;桃、杏缩叶病;瓜类蔓枯病;葡萄黑腐病、房枯病;苹果轮纹病、黑腐病、腐烂病、干腐病;葱叶枯病;茄子褐纹病等。

病害以点发生为多,受害部位有较明显的边缘,而形成一定形状的病斑。

展开剩余89%3、最高等真菌引起的病害主要有黑粉病、锈病、纹枯病和立枯病等。

如:禾谷类作物的黑粉病、腥黑粉病、粒黑粉病、叶黑粉病,梨、桃、苹果、葡萄、豆类、花生、葱、向日葵锈病,棉花、茄子立枯病。

一般只引起局部侵染,形成点发性症状。

4、高等、最高等真菌复合型引起的病害症状类型大多是局部坏死,常见的症状有:(1)叶斑病类型:如豆类叶斑病、甜菜、辣椒褐斑病、十字花科蔬菜黑斑病、马铃薯、番茄早疫病;(2)炭疽病类型:如苹果、桃、豆类、瓜类、葱类、十字花科蔬菜、茄科、棉花炭疽病;(3)疮痂病类型:如葡萄黑痘病和桃疮痂病等;(4)溃疡病类型:如苹果腐烂病等;(5)萎蔫病类型:如棉花的枯、黄萎病、瓜类枯萎病;(6)腐烂病类型:如桃褐腐病、茄褐纹病等。

真菌病害查询表类别属别常见病害低等真菌1根肿菌:其营养体为原质团,整体产孢繁殖。

无性孢子为薄壁孢子囊中产生的游动孢子,有性孢子为厚壁孢子囊中产生的休眠包子。

十字花科根肿病2粉痂菌:休眠包子聚集成多孔的海绵状圆球。

马铃薯粉痂病3霜霉菌:营养体为发达的菌丝体,产生吸器伸入作物组织细胞内吸取养分。

无性孢子为游动孢子,有性孢子多为卵孢子。

植物常见真菌病害分类及药剂选择

植物常见真菌病害分类及药剂选择
绿核菌属
稻曲病
葡萄孢属
引起多种植物幼苗、果实及储藏器官的猝倒、落叶、花腐、烂果
镰孢菌属/镰刀菌属
有性时期为子囊菌亚门,能产生赤霉素,可使作物增产,也有可引起水稻,小麦、玉米、蚕豆、蔬菜等的赤霉病。尖孢镰刀菌,可引起瓜类、茄科、香蕉、棉、豆科及花卉等100多种植物枯菱病的发生。
丝核菌属
水稻、玉米纹枯病和棉花立枯病
卵菌纲绵霉属水稻稻绵霉 Nhomakorabea腐霉属
根腐、猝倒病
疫霉属
马铃薯晚疫病、根腐、猝倒病
霜霉属
十字花科、葡萄霜霉病
白锈属
十字花科白锈病
高等真菌
接合菌亚门
接合菌纲
根霉属
甘薯软腐病、瓜果茄子的花腐病
同上
子囊菌亚门
半子囊菌纲
外囊菌属
桃缩叶病
三唑类(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己唑醇)
咪鲜胺
吡唑醚菌酯
嘧菌酯
肟菌酯
甲基硫菌灵
不整囊菌纲
有性时期为子囊菌亚门能产生赤霉素可使作物增产也有可引起水稻小麦玉米蚕豆蔬菜等的赤霉病
植物常见真菌病害分类及药剂选择
植物常见真菌病害分类及药剂选择
分类



病害
药剂选择
低等真菌
卵菌门和壶菌门
根肿菌纲
根肿菌属
十字花科根肿病
乙磷铝、甲霜灵、恶霉灵、霜霉威、霜脲腈、烯酰吗啉、银法利等。
壶菌纲
节壶菌属
玉米褐斑病
腔孢纲
盘二孢属
引起苹果褐斑病
炭疽菌属
炭疸病
大茎点霉属
引起苹果、梨的轮纹病,造成枝枯、叶斑和果腐
茎点霉属
常引起叶斑、茎枯或根腐等常见症状,甜菜茎点霉引起甜菜蛇眼病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与常用药物介绍

皮肤真菌感染的药物治疗及常用药物介绍皮肤真菌感染可分为浅部及深部二大类。

浅部真菌病主要包括皮肤癣菌病如手癣、足癣、体癣、股癣、甲癣及头癣等,还有念珠菌病和花斑糠疹等,临床很常见。

深部真菌病主要是皮下真菌病如孢子丝菌病、着色芽生菌病等,较为少见。

绝大多数限局性浅表的真菌感染都可使用外用抗真菌制剂治疗。

这类外用药物较多,常用的有咪唑类药物如咪康唑、联苯苄唑、益康唑、酮康唑和克霉唑等。

丙烯胺类药物如特比萘芬、萘替芬等,还有吗啉类阿莫罗芬和环吡酮胺等。

水酸、苯甲酸、十一烯酸、冰醋酸等兼有角质溶解和抑真菌作用,也常用于治疗。

剂型有乳膏、软膏、散剂、凝胶剂、溶液剂等(关于制型的选择)。

为了防止复发,治疗在感染症状消失后需再维持1~2周。

为了减轻炎症反应,抗真菌外用制剂可与糖皮质激素配合成复合制剂,如益康唑曲安奈德软膏,复方酮康唑软膏等,由于并用的是中效至强效激素,因此此类复方制剂不能用于皮肤薄嫩处,更不能长期使用,以免产生皮肤萎缩等不良反应。

对于顽固、泛发或有免疫功能缺陷的病例,可选用系统抗真菌药物治疗。

如伊曲康唑一日100mg,连续15日,或100~200mg/次,一日2次,连续7天。

也可用特比萘芬250mg/日,1~2周。

头癣及其药物治疗头癣(tinea capitis)是由皮肤癣菌感染头皮及毛发所致的疾病。

根据致病菌种类和宿主反应性不同可分为黄癣、白癣、黑点癣以及脓癣。

头癣应采取综合治疗,即口服药物,外用药物以及剃发消毒联合应用。

各项措施需配合进行,不可偏废,以免造成治疗失败。

口服药物灰黄霉素为首选药,儿童一日15~20mg/kg口服,成人0.6~0.8g/日,分3次口服,连续服药3~4周。

若对灰黄霉素过敏或治疗失败的病例,可采用伊曲康唑、特比萘芬或氟康唑口服。

伊曲康唑成人一日100~200 mg,儿童一日3~5 mg/kg,,餐后立即服用,疗程4~6周。

特比萘芬成人一日250mg,儿童体重小于20kg者,一日62.5mg,体重20~40kg,一日125mg,疗程4~6周。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精选全文完整版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抗真菌药物分类及临床用药特点抗真菌药物分为六大类,其中两性霉素及脂质体、氟胞嘧啶、吡格类、棘白菌素类主要用于治疗深部真菌感染,制霉菌素、丙烯胺类(特比萘芬)、灰黄霉素用于治疗皮肤、指甲、趾甲等的表浅真菌感染。

一、具体药物及抗菌谱注:妊娠A类:在孕妇中研究证实无危险性;妊娠B类:动物实验无危险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足,或动物有危险性但人无危险性;妊娠C类:动物研究有毒性但人体研究资料不充分,有指征时需权衡受益大于风险后可使用;D类:证实对人类有危险性,但收益大于风险且有指征时可用)二、真菌感染选药原则1.根据病原体选择敏感抗生素①致病性真菌:组织胞浆菌、粗球孢子菌、马尔菲尼青霉菌、皮炎芽生菌、暗色真菌、足分枝菌、孢子丝菌;②条件致病菌:念珠菌属、隐球菌属、曲霉菌、毛霉菌、放线菌、奴卡菌属。

国内前三种多见。

2.根据感染类型①肾盂肾炎:念珠菌属--氟康唑、次选两性霉素B。

②血流感染:念珠菌--氟康唑、棘白菌素类,次选两性霉素B。

③感染性心内膜炎:念珠菌属--两性霉素B联合氟胞嘧啶,次选棘白菌素类。

④阴道炎:念珠菌--局部用药选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全身用药选氟康唑。

3.侵袭性真菌病--曲霉菌、隐球菌①预防性治疗:未发生侵袭性真菌感染的高危患者。

②诊断性试验治疗:可能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③经验治疗:已经发生感染的患者。

④目标治疗:确诊者。

停药指征:①临床症状、影像学病灶消失;②微生物学清除;③免疫抑制状态逆转。

其中确诊分为:疑似、临床诊断、确诊。

粒缺伴发热且长期使用抗细菌药物者为疑似病例,可以考虑经验性治疗;确诊主要指血培养或穿刺液培养发现真菌;临床诊断指开放性如痰培养或痰涂片发现真菌。

★曲霉菌属:诊断后即予强效、快速、针对性治疗,具体用药见上表格。

初治时静脉给药,多部位感染时或初始无效时予联合用药。

注意:纠正粒缺至关重要,必要时使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等。

★念珠菌属:白念珠菌、非白念珠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常见真菌分类及其所致疾病与药物选择
真菌是一类具有典型细胞核及细胞壁的真核微生物。

不同的真菌通过以下方式致病:致病性真菌感染、机会致病性真菌感染、真菌超敏反应性疾病、真菌中毒等。

人体对真菌的免疫有固有免疫及特异性免疫。

固有免疫包括人体皮肤黏膜屏障作用、正常菌群拮抗作用及人体单核-巨噬细胞、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等。

特异性免疫指入侵的真菌刺激机体免疫系统,产生特异性免疫应答,包括细胞及体液免疫真菌感染一般分浅部真菌感染及深部真菌感染。

浅部真菌感染常由皮肤癣菌如毛癣菌、表皮癣菌、小孢子癣菌等引起,主要侵犯表浅的角化层皮肤、毛发、指甲、黏膜等,治疗药物主要有灰黄霉素、制霉菌素、咪康唑、克霉唑等。

深部真菌感染多由条件致病真菌如白色念珠菌、新型隐球菌引起,主要侵犯深部组织及内脏器官,治疗药物有两性霉素B、唑类抗真菌药如酮康唑、氟康唑、伊曲康唑、伏立康唑等,以及棘白菌素类如卡泊芬净等。

常见真菌分类及其所致疾病与药物选择见表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