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合集下载

1952伦敦雾霾事件

1952伦敦雾霾事件

1952伦敦雾霾事件伦敦雾霾事件指的是发生在1952年12月5日至12月9日期间的一系列雾霾天气。

这次事件对伦敦市民的健康和整个城市的环境产生了严重影响,被认为是英国历史上最严重的雾霾事件之一。

在那个年代,伦敦是一个工业城市,工厂烟囱的废气排放以及家庭燃煤使用增加了城市空气污染的程度。

此外,冬季的湿冷天气和稳定的大气层结也导致了雾霾情况的加剧。

然而,1952年的伦敦雾霾事件却比以往的情况更加严重。

事件爆发后的几天里,整个伦敦市被笼罩在浓厚的烟雾和雾气之中。

能见度极低,甚至不足10米。

街道上的交通瘫痪,人们无法正常行走,许多人甚至迷失在雾中。

开车的人用不到5米的距离看不清前方,导致许多交通事故和撞车。

此外,由于雾霾天气的影响,伦敦的火车运输和航空运输也受到了严重干扰。

与此同时,伦敦的空气质量急剧恶化,污染物在空气中积聚,导致空气中的颗粒物和有毒气体含量飙升。

这些污染物对人体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据统计,仅在这几天里,伦敦市的空气污染导致至少4,000人因呼吸系统疾病而死亡。

另外,有数万人因疾病住院治疗。

这次事件迅速引起了民众和政府的关注。

许多伦敦市民纷纷采取措施保护自己免受雾霾的危害,如佩戴口罩和戴着湿毛巾遮挡鼻子和嘴巴。

政府也开始采取行动,关闭工厂和提倡使用更清洁的能源,如天然气。

此外,伦敦各地的清洁运动也得到了加强,市政府加强了城市清洁工人的雇佣并加大了清扫力度。

伦敦雾霾事件也成为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监测的重要起点。

政府开始采取更严格的法规,监管工厂废气排放和家庭燃煤使用。

此外,建立了更多的环境监测站,开始定期监测城市的空气质量,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

长期来看,伦敦雾霾事件对环境保护和空气质量改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政府通过立法和监管,改善了工业和家庭的废气排放。

伦敦市也逐渐减少了对煤炭等污染能源的依赖,更多地采用清洁能源。

空气质量逐渐得到改善,伦敦市的雾霾天气也大大减少。

1952年伦敦的雾霾事件是一次令人痛定思痛的教训。

伦敦烟雾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开始,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气体与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雾天气。

四日市哮喘:每年排出大量的硫氧化物、碳氢化物、氮氧化物和飘尘等污染物美国洛杉矶光化学烟雾事件:是由于汽车尾气和工业废气排放造成的,汽车尾气中的烯烃类碳氢化合物和二氧化氮(NO2)被排放到大气中后,造成光化学污染。

比利时马斯河谷事件:二氧化硫气体和三氧化硫、氟化物烟雾的混合物是主要致害的物质印度:异氰酸酯剂量-反应关系一、剂量:是指给予机体的量或机体接触的量。

包括1、给予剂量、2、应用剂量、3、吸收剂量、4、送达剂量和5、生物有效剂量。

二、效应和反应:1.效应又称量反应:是指暴露一定剂量外源化学物后所引起的一个生物个体、器官或组织的生物学改变。

这种变化的程度用计量单位来表示。

如苯可使血液中的白细胞计数减少,有机磷可使胆碱酯酶的活力减低。

2.反应又称质反应:是指暴露某一化学物的群体中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的比率。

一般以百分率或比值表示,如发生率、死亡率等。

其观察结果只能以“有”或“无”,“正常”或“异常”等计数资料来表示。

三、剂量-效应关系或剂量-反应关系:随着外源化学物的剂量增加,对机体的毒效应的程度增加,或出现某种效应的个体在群体中所占比率增加。

1、剂量-效应关系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个体或群体中发生的量效应强度之间的关系。

2、剂量-反应关系表示化学毒物的剂量与某一群体中质效应的发生率之间的关系。

一氧化碳中毒的发病机制1、一氧化碳经呼吸吸人肺后,通过肺泡壁弥散人血与血红蛋白(Hb)结合成碳氧血红蛋白(cOHb);由于co与Hb的亲和力比氧大240倍,COHb离解却比正常Hb 慢3600倍,因此,血液中co与氧竞争Hb时,大部分血红蛋白成为CoHb。

coHb 携氧能力差,引起组织缺氧,而coHb解离曲线左移,血氧不易释放更加重组织缺氧。

2、此外,一氧化碳还可与还原型细胞色素氧化酶的二价铁结合,抑制该酶活性,影响组织细胞呼吸与氧化过程,阻碍对氧利用。

环境保护案例 伦敦烟雾事件

环境保护案例   伦敦烟雾事件

不止上个世纪的伦敦,世界上的许多 国家都在受大气污染的困扰
无论是政界 人士还是普 通老百姓都 意识到了事 态的严重性, 并开始思考: 我们该为此 做点儿什么
了。
现在那种状况已成为过去。污染治理真的产 生了效果,空气干净了。在工厂和家庭中大 力推广无烟燃料,广泛利用天然气和电力, 使伦敦摆脱了烟雾的困扰。空气中二氧化硫 的含量已经降低了90%.今天的伦敦已经大不 一样了。
二氧化硫烟雾的减少使伦敦人的生活质 量有了极大的提高。大片的绿地成为伦敦的 肺,它们不断地向伦敦注入新鲜的氧气,吸 收空气中的尘埃。伦敦的显现出了湛蓝的天 空。
对空气质量进行有效管理的根本在于要掌握 建立在良好科研基础上的空气质量信息和排 放物信息,而且有了信息还必须有效地利用 它,把它迅速传递给建设规划者、地方政府 官员,或是国家政策的决策者。空气质量信 息的公开也能够教育公众,使他们意识到问 题的严重性,有助于激发公众乐于协助政府 进行空气质量管理。另外,工业界也必须合 作。由政府发起的治理污染和清洁生产措施 成功地改变了伦敦排放污染的工厂,终于使 烟雾一去不复返。
不止上个世纪的伦敦世界上的许多不止上个世纪的伦敦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在受大气污染的困扰国家都在受大气污染的困扰无论是政界人士还是普通老百姓都意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并开始思考
繁荣背后的 环境危机
1952伦敦烟雾事件
这是典型的煤烟污染事件。英国工业
城市伦敦,在未治理前最笼罩无法 扩散。伦敦1873~1965年共发生烟
雾事件12次,最严重的一次导致4
日之内非正常死亡4000人。
空气中普通的水雾
并没有什么危害。
当时在英格兰和威尔士,每年由 铁路、工厂和家庭释放出来的烟 雾高达两百五十万吨。1952年伦 敦烟雾事件发生期间,空气中二 氧化硫浓度达到了每天每立方米 约四千到五千微克(安全浓度为 100微克/米以下),烟尘颗粒物 的含量约五千微克。空气的重度 污染导致了伦敦在一周内死了约 有四千人。

大气污染事件回顾丨雾霾之都伦敦烟雾事件

大气污染事件回顾丨雾霾之都伦敦烟雾事件

大气污染事件回顾丨雾霾之都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发生于1952年12月5日至12月9日,在英国伦敦市区造成了严重的大气污染。

这次事件是由于当时不恰当的工业活动和大气污染控制不力所引发的。

直接答案:伦敦烟雾事件是由于燃煤排放和不利气象条件所导致的大规模空气污染事件。

伦敦烟雾事件之所以在历史上如此重要,是因为它引起了全球对大气污染的关注,并促使了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

此次事件导致了伦敦的死亡人数急剧增加,据估计,当时超过4000人因此丧生。

这次事件也对人们的健康产生了长期不良影响,许多人因此患上呼吸系统疾病。

伦敦烟雾事件的主要原因是当时伦敦大量使用煤炭作为主要的供暖和工业能源来源。

燃烧煤炭产生了大量的雾霾和有毒气体,例如二氧化硫和颗粒物。

当时的工业也没有足够的大气污染控制措施,导致废气排放没有得到有效处理。

此外,1952年12月的气象条件也对这次事件的严重性起到了促进作用。

高气压系统造成了逆温层的形成,这导致了底层大气层的空气无法通过对流混合和扩散,形成了稳定的大气层,使污染物无法散发出去。

这使得伦敦市区内的雾霾不断积累,形成了可见度极低的浓雾。

伦敦烟雾事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对环境保护的呼吁。

这次事件迫使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来改善大气污染问题,例如禁止在城市使用煤炭作为主要能源,推动工业进行大气污染治理,改善排放标准和控制措施。

此外,伦敦烟雾事件的影响也超出了英国国境。

其他国家也开始关注和加强大气污染控制,并推动国际合作来解决这个全球性的问题。

伦敦烟雾事件可以说是环境保护运动的里程碑之一,对今天的环境政策和控制措施仍然有着重要的影响。

在技术方面,伦敦烟雾事件也促进了大气污染监测和预警系统的发展。

通过对事件的研究和分析,人们开始认识到大气污染的严重性,并意识到及早预警和采取控制措施的重要性。

因此,伦敦烟雾事件也推动了大气环境监测和管理技术的进步。

总结起来,伦敦烟雾事件是一次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由于燃煤排放和不利的气象条件造成。

大气污染事件回顾丨雾霾之都伦敦烟雾事件

大气污染事件回顾丨雾霾之都伦敦烟雾事件

大气污染事件回顾丨雾霾之都伦敦烟雾事件伦敦烟雾事件,也被称为雾霾之都伦敦,是英国历史上一起严重的大气污染事件。

该事件发生在1952年12月5日至9日,导致数千人死亡,成为了全球范围内大气污染和环境保护的关键事件之一。

1. 事件背景伦敦烟雾事件发生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伦敦是一个黑煤烟雾弥漫的城市。

印证着工业化不断加速的步伐,伦敦的大气污染问题日益严重。

城市中使用的煤炭和天然气燃烧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和颗粒物,严重影响了居民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2. 事件经过1952年12月5日起,伦敦出现了异常的天气情况。

高压形成,并导致大气层中的冷空气停滞。

在这个过程中,伦敦的工业排放物和家庭燃烧释放出的烟雾排放无法迅速散去。

由于此时伦敦正值冬季,人们纷纷点燃了煤炉和火炉以保暖,使得烟雾和有害气体加剧聚集。

随着时间的推移,伦敦的天空逐渐变得阴暗,烟雾弥漫在城市的每个角落。

街道上的行人几乎无法看清前方,交通瘫痪,人们的生活被严重干扰。

此外,因为浓雾持续了五天之久,雾霾导致的恶劣空气质量对居民的健康产生了极大的威胁。

3. 影响和后果伦敦烟雾事件造成的影响和后果是巨大而深远的。

据估计,该事件导致至少4000人死亡,并使伦敦其他数万人受到了呼吸道疾病、心血管疾病等健康问题的困扰。

受污染天气的影响,伦敦的社会经济生活严重受挫,交通瘫痪、商业活动停滞等问题层出不穷。

此外,伦敦烟雾事件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人们开始认识到大气污染对健康和环境的重要性。

伦敦的烟雾事件被视为全球大气污染问题的重要里程碑,促使国际社会加强环境保护的努力。

4. 事件启示雾霾之都伦敦烟雾事件给我们留下了一些重要的启示:首先,大气污染对人类健康和环境的危害极大,必须高度重视。

伦敦烟雾事件的发生,再次证明了空气质量对公众健康的重要性,促使人们重视环境污染问题。

其次,应该加强政府监管和控制工业排放。

伦敦烟雾事件暴露了工业排放对环境污染和健康影响的严重性。

雾都劫难——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雾都劫难——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雾都劫难——1952年英国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3日清晨,伦敦气象台报告说,一个冷锋将在夜间通过,中午气温可达6摄氏度,相对湿度约为70%。

当于当地来说,这是个难得的好日子,一个可爱的冬日。

阳光普照之下,英伦三岛显得格外和煦温暖;北风吹佛之下,人们更是感到心旷神怡。

这时,天空不时地出现绒毛状积云,将蓝天点缀得更为壮观、美丽。

这种晴朗天气中偶尔才有的云彩门对于英格兰是十分珍贵的牧业因此成了当地著名的一景。

这一天,从北海吹来的风,吹遍了整个英格兰,将英国中部的工厂和城市居民住户的烟囱内冒出来的团团浓烟吹到九霄云外,因此空气变得格外清新、洁净,给人以舒适之感。

傍晚时分,伦敦正处于一股巨大的高压气旋的东南边缘,较为强劲的北风绕着这个反气旋顺时针吹着。

第二天,即12月4日,这个气旋中心已经移到了伦敦以西几百公里处,沿着常规的路径向东南方向移动。

上午,风速渐渐变小了,云层几乎遮蔽了整个天空。

到了中午时分,乌云把太阳全部遮住,伦敦上空阴霾弥漫,气象台温度表的读数为3.3摄氏度,相对湿度上升为82%。

即使白天行车,汽车也需打开车灯,小心翼翼行驶。

12月5日,一个异常的情况出现了。

伦敦气象台的风速表测出了一个非常奇怪的量度--风速表读数为零。

据专家的估计,此时风速不超过每小时3公里。

整个伦敦处于无风状态,到处都是雾,站在泰晤士河桥上望去,恍如置身于白茫茫的云端。

浓雾中,多加店铺白天都掌着灯,马路上少数有经验的司机开着车灯在行驶。

飞机航班被取消,火车只能缓缓移动,只有地铁仍在快速移动。

一些地方的能见度在1米之内,人们刚走几步便迷失了方向。

图为1937年2月12日,著名的巴特西发电厂浓烟滚滚,高耸的大烟囱也成为了伦敦地标之一。

伦敦是一个工业城市。

这里工厂林立,同时又居住着众多居民。

由于当时工业生产及居民取暖大量烧煤,伦敦城内成千上万个烟囱排出的未烧尽的煤的余物--煤气、煤烟和灰尘直冲天空,排入充满水汽的空气中。

夺命烟雾:伦敦人的惨痛记忆

夺命烟雾:伦敦人的惨痛记忆

70人与事域外档案2022年12月5日,伦敦人如常开始一天的生活。

英国环保组织“灭火”在其网站上提醒人们,“不要忘记70年前那个恶梦般的日子”。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轻视,必将招致对自身的巨大伤害。

英国伦敦的雾很有名,故被称为“雾都”。

雾,多少带有一些浪漫、神秘的色彩。

然而,伦敦人似乎不太喜欢雾。

在英国著名作家狄更斯的作品中,有关雾的大量描写都令人感到不舒服。

70年前,促使伦敦人向大雾宣战的,是一场持续了整整4天、夺去1.2万人生命的的烟雾。

夺去1.2万人的生命1952年12月5日,一场意料之中却又大大出乎人们意料的烟雾,突然将整个伦敦笼罩于其中。

伦敦居民一早醒来,纵使早已习惯在浓雾中生活,也被眼前这一幕惊呆了。

只见比往日更浓的烟雾将城市彻底包裹,人们几乎看不到稍远地方的任何东西,能见度只有几英尺,甚至到了“遛狗不见狗”的地步。

除了看不清,很多人还觉得眼睛和鼻子很不舒服,禁不住打喷嚏、流眼泪。

这场烟雾很快便对伦敦居民的生活夺命烟雾:伦敦人的惨痛记忆文·图/姜森造成了严重影响。

面对如此浓烈的大雾,伦敦机场不得不取消了所有航班。

马路上的汽车如蜗牛般爬行,即使开着车头灯,司机也看不清稍远一点的路况,只能一点一点地往前蹭。

即使如此,仍不时发生交通事故。

幸好所有汽车的速度都很慢,没有造成严重的伤亡,只是加剧了道路的拥堵。

伦敦的大街小巷都排起了汽车“长龙”,心急如焚的司机拼命按喇叭,“长龙”却丝毫不见移动。

行走在街上的人大都提着煤油灯,即便如此,也只能沿着马路护栏或房屋墙壁摸索前行。

有人甚至连自己的双脚都看不清,稍有不慎就会被绊倒。

烟雾不但遮挡了人们的视线,还影响了伦敦各行各业的经营。

无处不在的烟雾“入侵”室内,电影院和剧院被迫关门,因为观众根本看不清银幕上放映或台上演的到底是什么。

这天是星期六,晚上萨德勒威尔斯剧场上演莎士比亚的名剧。

不知是谁中途退场,打开剧场大门却没有及时关上,浓雾趁机钻了进来。

很快,话剧变成了“广播剧”,观众们只听得见熟悉的台词,却看不到演员的身影——浓雾把舞台包裹得严严实实。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思考_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思考_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导语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空气污染导致伦敦形成厚重雾霾,直接或间接导致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

被认为是英国史上最严重空气污染事件,推动1956年英国清洁空气法案出台,措施包括推动家庭转向天然气等取暖,从大城市迁出火电厂等。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被环保主义者看做20世纪重大环境灾害事件之一。

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伦敦烟雾事件,是1952年12月5日-9日发生在伦敦的一次严重大气污染事件。

仅仅4天时间,死亡人数就达4000多人。

在这一周内,伦敦市因支气管炎死亡704人,冠心病死亡281人,心脏衰竭死亡244人,结核病死亡77人。

此外肺炎、肺癌、流行性感冒等呼吸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也有显着增加。

在此后两个月内,又有近8000人死于呼吸系统疾病。

由于毒雾的影响,公共交通、影院、剧院和体育场所都关门停业,大批航班取消,甚至白天汽车在公路上行1驶都必须打开大灯。

[1] 大雾持续到12月10日才渐渐散去。

事件之后伦敦市政当局开始着手调查事件原因,但未果。

[2]伦敦烟雾事件直接或间接导致12000人因为空气污染而丧生,并推动了英国环境保护立法的进程,措施包括推动家庭转向天然气等取暖,从大城市迁出火电厂等。

[2] 1954年,伦敦通过治理污染的特别法案。

1956年,《清洁空气法案》获得通过,成为全国通行法律。

[3]此后的1956年、1957年和1962年又连续发生了多达12次严重的烟雾事件。

直到1965年后,有毒烟雾才从伦敦消声匿迹。

[4] 伦敦烟雾事件1952年12月5日开始,逆温层笼罩伦敦,城市处于高气压中心位置,垂直和水平的空气流动均停止,连续数日空气寂静无风。

当时伦敦冬季多使用燃煤采暖,市区内还分布有许多以煤为主要能源的的火力发电站。

由于逆温层的作用,煤炭燃烧产生的二氧化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粉尘等污染物在城市上空蓄积,引发了连续数日的大2雾天气。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
英国伦敦烟雾事件是世界有名的公害事件之一1952年12月5—8日发生在英国伦敦。

1952年12月3日,是英国伦敦一个可爱的冬日。

气象台报告说,一个冷锋已在夜间通过,到中午,气温达到5.6?相对湿度大约70%。

风从北方吹来令人舒适。

天空中点缀着绒毛状积云,这是英格兰有名的在天气晴朗的片刻才有的云彩。

总之,这是美好的一天。

老年人与病人特别高兴,他们坐着晒太阳,迎着从北海吹来的清净的风喝茶。

这股风吹遍了英格兰,把中部地区的工厂和城市住户烟筒里冒出来的烟统统刮走了。

伦敦正处于一个巨大的反气旋,也就是高气压地区的东南边缘。

风围绕这一高压中心以顺时针方向吹着。

12月4日,这个反气旋沿着通常的路径移向东南方,其中心在伦敦以西几百公里风向已稍转,从西北偏北的方向吹来,风速比原来慢了。

几层阴云几乎遮蔽了天空,透过较低层广阔均匀的暗灰色层云裂缝间,可以看到约3000米高空处还有较高的云层。

它们把太阳和天空统统遮住。

中午的气温为38?相对湿度是82%。

空气中充满了烟味。

成千上万个烟筒排出的煤烟和灰粒悄悄飘进大气中。

大的颗粒落在屋顶、街道上,落在帽子和衣服上。

较小的烟尘随着空气而飘动。

玩耍的孩子们跑进跑出房子时,一阵阵的风就把这些烟尘与煤气带进室内。

烟雾甚至自己有办法进入门窗都关闭着的
”污染的外面空气,“呼出”了室内较清洁的空气。

但房子;当室内外气温变化时,房屋“吸入
是,从所有的因素考虑,12月4日这一天的天气还不是太坏的,仅是和前一天比起来显得天气不好而已。

随后的数日内,在伦敦的人才知道天气之坏达到何等可怕的程度。

12月5日,高压中心几乎已经移到了伦敦上空。

风非常微弱,大雾降低了能见度,以至使人走路都有困难。

中午气温是33?,相对湿度约80%。

烟的气味渐渐变得强烈。

风太弱,不能刮走烟筒排出的烟。

烟和湿气积聚在离地面几千米的大气层里。

人们开始向他们的邻居相互叫苦,汽车司机嘟嘟囔囔地咒骂着浓雾。

12月6日,情况更坏。

浓雾遮住了整个天空,城市处于反气旋西端。

中午温度降到-2?,同时相对湿度升到100%,大气能见度仅为几十尺。

所有飞机的飞行都取消了,只有最有经验的司机才敢于驾驶汽车上路。

步行的人沿着人行道摸索着走动。

风速表不转动,读数为零。

由于空气流动太慢,慢到不足以转动风速表上的转杯,风速不超过每小时二三公里。

有时可以勉强察觉的微风时而吹向这一方,时而吹向另一方。

当空气停滞不动地浮悬在城市上空时,工厂的锅炉、住家的壁炉及其他冒烟的炉子往空气内增添着毒素。

雾滴混杂上烟里的一些气体和颗粒,雾不再是洁净的雾了,也不再是清洁的小水滴了,而是烟和雾的混合物,我们称之为“烟雾”的混合物。

烟雾弥漫全城,侵袭着一切有生命的东西。

当人们的眼睛感觉到它时,眼泪就会顺着面颊流下来。

每吸一口气就吸入肺腔的污染气体。

凡是在有人群的地方,都可以听到咳嗽声。

学校里讲课的人不得不提高声调以超过干咳声和哮喘声。

对于这一异常情况首先有反应的是当时正准备在伦敦展出的一群获奖牛,表现为呼吸困难,舌头外伸,其中一头当即死亡,另有12头因病重只能送往屠宰场。

12月7日和8日的伦敦天气仍没有变好。

烟雾厉害极了。

几天以来曾享受来自北方的爽快和风的老年人和病人,现在在这污浊的空气中就感到呼吸非常困难,甚至一些青年人也感到不适,患有呼吸器官疾病的人更觉得难于使肺部得到氧气。

对于气喘患者来说,这烟雾
简直是一种苦刑。

伦敦的医院挤满了病人,都是烟雾的受难者,并且有许多人因此而死亡。

12月9日,天气略有好转。

大雾依然存在,但是风不断地从南方轻轻吹来。

一些洁净的空气与烟雾混合,冲淡了原有的烟雾。

中午的气温为3?,相对湿度为95%。

12月10日,一个冷锋通过英格兰。

轻快的西风带来了北大西洋的空气。

人们的肺部又重新吸进了新鲜清洁的空气。

这时都共同长叹一声,放下了心。

回想起那5天(包括了12月9日),就好像作了一场恶梦。

据事后统计,在烟雾期间(12月5—8日)4天中死亡人数较常年同期约多4000人。

45岁以上的死亡最多,约为平时的3倍;1岁以下的儿童死亡数,约为平时的2倍。

事件发生的一周中因支气管炎、冠心病、肺结核和心脏衰弱者死亡,分别为事件发生前一周同类死亡人数的9.3倍、2.4倍、5.5倍和2.8倍。

肺炎、肺癌、流感及其他呼吸道病患者死亡率均有成倍增加。

除死亡之外,还有成升上万的人病情大大加重,也还有些人由此而引起呼吸系统疾病这些人尚未统计在内。

另外,受难人数中还应包括病人和死者的亲属,他们虽然幸存,可是他们所受的损失使他们的生活变了样。

不管怎样说,这肯定得算是一场大灾祸。

伦敦巨大烟雾的发生,是因为潮湿有雾的空气在城市上空停滞不动,温度逆增,逆温层在40—150米低空,大量的烟喷入其中,使烟雾不断积聚。

伦敦上空的大气成了堆置工厂和住户烟筒里出来的粉碎了的废物的垃圾场。

事后调查数据显示,尘粒浓度高达4.46 g/L,为平时的10倍;二氧化硫高达1.34μg/L,为平时的6倍。

烟雾中的三氧化二铁促使二氧化硫氧化产生硫酸泡沫,凝结在烟尘上形成酸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