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田热力系统优化运行与
海上油田中控系统的优化分析

海上油田中控系统的优化分析任永怡(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番禺作业公司,广东深圳518038)【摘要】随着我国海洋石油的开发,越来越多的海上石油资源被发现。
然而,在开发过程中,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我国海洋石油开采技术水平较低,而中控系统作为整个生产作业中的重要一环,其运行稳定性和安全性直接影响到整个作业生产过程。
本文从海上油田中控系统的组成和原理入手,对其主要组成部分和主要功能进行分析,并提出具体的优化措施。
关键词:海上油田;中控系统;优化分析中图分类号:TE95文献标识码:BDOI:10.12147/ki.1671-3508.2023.10.041Optimization Analysis of Central Control Systemin Offshore Oil FieldsRen Yongyi(Panyu Operation Company of Shenzhen Branch of CNOOC(China)Co.,Ltd.,Shenzhen,Guangdong518038,CHN)【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offshore oil in China,more and more offshore oil re⁃sources have been discovered.However,due to various reasons dur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the technical level of offshore oil extraction in China is relatively lo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entire production operation,the stability and safety of the central control system directly af⁃fect the entire production process.This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composition and principle of the central control system in offshore oil fields,analyzes its main components and functions,and proposes specific optimization measures.Key words:offshore oil fields;central control system;optimization analysis1引言目前,国内很多大油油田都在积极推进自动化建设,以提高油田开发效率和经济效益。
油田集输系统生产运行参数优化措施

油田集输系统生产运行参数优化措施2.长庆油田分公司第十采油厂甘肃庆城 745100)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与时代的进步,我国对于油田集输系统运用的重视程度也已进一步提高,而为满足时代发展下的生产与能源供应需求,其系统运行的状态与模式等均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因此油田集输系统生产运行优化也已成为学界热点话题。
基于此,本文简单分析油田集输系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深入探讨油田集输系统生产运行参数优化方案,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田;集输系统;运行参数前言:油田集输系统在油田的运行过程中作为重要构成部分而存在,其与电力以及供水等配套设备共同组成开采系统。
而在油田生产的持续过程中其各类生产设备均会出现老化等问题,而陈旧的设备也将难以保证自身满足油田的生产与开发需求,而为保证油田的生产经济效益,并解决能耗等方面所存在的安全问题,进而为后续的发展提供保障。
1.油田集输系统生产运行中存在的问题1.1整体能耗较高在现阶段的油田生产过程中,油气技术系统生产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也有所凸显,目前油田系统生产运行过程中的能耗等问题也有所涌现,在进行油水输送的过程中,极易受到装备与工艺等客观因素的限制,而为避免此方面损耗严重导致石油损失持续增大的情况出现,需要对石油加工的要求进行分析并优化相关设备的使用。
在油田采矿的过程中,常常会运用到大量不同种类的材料与设备,但现阶段各类设备使用的过程中并无较为统一的测量标准,且存在石油与天然气测量不规范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对天然气进行独立测量的方式,保证其整体的产量,并避免天然气出现严重的损耗问题[1]。
1.2安全问题较大在对天然气等资源进行开发利用的过程中,极易因所采用的技术手段较为滞后而导致其无法满足自身需求的情况,导致其注水品质等无法满足此过程中安全生产所面临的负面影响。
而在石油天然气集输的过程中,仍应重点对设计与验收以及建工等阶段进行明确,保证其最终阶段的监理作用。
在油气集输系统设计生产的过程中,会使用到大量的设备与技术,而不同种类所应采用的维护方案也具有较大的差异性,因此需要在此阶段对具体应采用的工作模式进行调整,避免其生产过程中各类设备产生严重的故障隐患而导致其产生严重安全事故的可能性,从而为设备的使用与维护效果提供一定的基础保障[2]。
供热系统运行调节优化与节能的探讨

建
l 概述
新疆吐 哈油 田鄯 善物业 管理公 司是一 家集供 暖 、 化 、 绿 保 筑 ㈨ 安 、 、 修 、 幼于一体 的专业性综 合后 勤服务单 位 , 保洁 维 ∞ 托 主要
负 责 吐 哈 油 田鄯 善 生 产 基 地 的 各 项 物 业 服 务 。公 司 现 有 锅 炉 房 一 处 , 19 于 92年建 成 投 入使 用 , 装 机 容 量 为 5MW (0/ ) 总 6 8th ,
Q: 建筑物所需热量
F: 暖 面 积 采
Kw
扩建 , 且未对整个管网进行 统一 规划 和设计 , 暖管线分 支众 采 多 , 热半 径大小不等 , 户之问循环流量差异很大 , 供 用 导致远端
用 户 室 内温 度 偏 低 , 能 通 过 不 断 地 加 大 循 环 动力 增 加 循 环 流 只 量 和燃 气 流 量 提 高 供 热 负 荷 。 1 2 能耗 偏 高 。 2 0 该 公 司供 热 耗 电 量 为 16 5 5 W h . 0 9年 462K , 天 然 气 消 耗 量 为 6 34 4 , 合 标 准 煤 2 6 2 1 t折 标 系 数 8 6 7 m。折 2 7 . 2( 为 1 2 9 吨/ 度 、 33 吨/ 立 方 米 ) 实 际 供 热 能 耗 为 .2 万 1. 万 , 6 . 2 g n , 出 同 行业 标 准 ( 7 8 g ). 8倍 。 0 6 k / f超 2.k / 11
n
G o Ho gi MaP n J h n e u nj n eg i Z a w i a
福 帅
( u ledS a S a rp ryC mp n 8 8 0 ) T Ha f l h n hnP o et o a y 3 2 2 Oii
关于油田集输系统节能技术的若干思考

关于油田集输系统节能技术的若干思考关键词:油田集输系统节能技术现状应用在油田集输系统中占有重要比重的几个环节是输送、稳定、脱水这三方面。
当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开采阶段后,采出液含水率较高,如果根据实际常使用的生产模式来生产,那么,就会导致吨油生产能耗不断提高,需花费庞大的生产成本。
如何确保油田集输系统在顺利有效运行下可节约一定的能源消耗,这已经成为了油田发展过程中所要完成的首要目标。
一、油田集输系统节能技术现状1.污水处理工艺我国所使用的含油污水处理工艺通常以除油和过滤两级处理为首选,回注处理后的污水。
应深入细致的分析注水地层的地质特征,制定相匹配的处理深度标准,明确具体的净化工艺及相应的设施。
有的地层具有较好的渗透性能,只需要对污水进行一番除油与过滤就可以进入回注阶段;有的地层没有较高的渗透性能,应通过二级或者三级进行过滤。
目前,我国已颁布实施了《碎屑岩油藏注入水水质推荐指标及分析方法》,主要针对高、中、低渗透层注入水水质编制了十一项指标。
在污水处理方面做到了标准统一性。
所采用的污水处理工艺有缓冲、压力过滤、混凝除油等。
2.三元复合驱等三次采油虽然目前已经有效处理了三次采油的聚合物配注及采出液处理工艺技术问题,具有先进高效性,但其实际使用的工艺流程过于复杂、工程量庞大,需要花费大量的造价以及三元复合驱等先进工艺产生的技术问题,节约投资节约成本越来越迫切,越来越困难。
怎样避免以上问题的发生,优化规划设计,简化工艺流程,不断节约投资和生产运行费用,这是我们现阶段需要重视的。
二、油田集输系统中的几种节能技术1.三次采油配套技术对三元复合驱等三次采油技术的采出液集输处理技术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加强技术储备工作,特别还要加强以下几方面的研究:首先是做好相关的机理研究工作,促进破乳剂攻关,防止实际发生采出油乳化程度高的问题发生;其次是根据采出液的特征,加强对采出液的处理工艺及设备的研究工作,特别是研究游离水脱除技术、电脱水供电技术和大罐沉降脱水技术,以此探寻到匹配于三元复合驱采出液处理的工艺和设备。
联合站热力网优化设计的措施及效果

关键词:联合站 ;热力网;采暖系统 ;伴热系统 ;优化设计 ;措施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6 — 6 8 9 6 . 2 0 1 3 . 7 . 0 2 6
喇 嘛甸 油 田现 有 联合 站 7 座 ,改造 过 程 中受 原 其进 行改 造设 计 。 厂 区布置 及 工艺 管 网布局 的限制 。热 力 网改 造 中存 在 的问题 主 要有 :一 是离 锅 炉房 远 的 区域 ,出现 末 端用 户采 暖 不热 的现 象 ,多 为联 合站 的 污水 岗与 深
1 优 化设计措施
以某 联合 站热 力 网改 造设 计 为例 ,热力 网 系统
污水 岗等 ,即采暖末端问题 ;二是站 内采暖与伴热 设计 坚持 采 暖与伴 热 分开 的原 则 ,避 免 采暖伴 热 互 相干 扰 。 系统 采用 同 一套 管 网 ,热力 网接 线混 乱 ,系统负 荷
. 1 采 暖 系统改 造措 施 不平 衡 ,伴 热管线 错 综 复杂 、不 顺 畅 、温度 低 ,造 1 采 暖系统 存在 问题 的根源 在 于联合 站现有 循 环 成站 内收油 困难 等 ,即伴 热 温度 不足 问 题 ;三是 连
8 0 m、污 油 计规范》中 “ 辅助建筑物及辅 J 丹 室 ,办公室及休 荷 情况 ,需增 加 伴 热管 线有 加 药管 线 1 8 5 m,共计 7 6 5 m。 息室 不 应 低 于 1 8。 C”的 规定 。原 因 是建 站 初期 原 回收管线 5 改 造措施 :伴 热 系统按 负荷 大小及 位置 分 区布 管 网为异 程式 设计 ,满 足 当时的热 平衡 需要 ,经 过 站 内改 、扩建 后热平 衡被 破坏 ,两 岗处 于管 网的供 置 ,实 现分 区控制 。 具 体做法 :设 计 中为避 免对油 系统 与深 污伴 热 热末 端 。 改造 措施 :在 不更 换循环 水 泵及辅 助设 备 ,只 更 换 热 力 网 的 前 提 下 ,采 暖 主 干 线 采 用 同 程 式
“双碳”背景下油气田节能技术发展与展望

“双碳”背景下油气田节能技术发展与展望发布时间:2023-03-03T06:14:01.772Z 来源:《中国科技信息》2022年10月19期作者:张鑫城[导读] 随着我国油气田企业物联网的建设,生产现场自动检测能力和数据后台信息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张鑫城克拉玛依瑞能科技有限责任公司834000摘要:随着我国油气田企业物联网的建设,生产现场自动检测能力和数据后台信息处理能力的不断提高,正在为全过程面向生产的油气田企业实现节能、降低能耗、精细高效的能源注入新动力。
中央提出“双碳”目标后,公布了重点领域和行业的碳支持实施方案和措施,构建了“1+N”政策体系。
油田企业面临双重控制能源政策的压力,同时自身节能管理问题日益突出,本文对“双碳”背景下油气田节能技术发展与展望进行分析,以供参考。
关键词:油气田;节能技术;发展引言目前,中国的能源效率只有33%,比发达国家低约10%。
国家主席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中国力争到2030年达到最高值,到2060年达到“碳中和”。
在此背景下,油气田作为传统的化石能源企业,能源消耗大,绿色低碳发展势在必行,油气田节能技术将在新的需求拉动下迎来大发展和新的突破。
1零碳油气田内涵“双碳”目标提出之后,学术界和业界虽然围绕发展零碳产业展开了大量理论和专业层面讨论,但截至目前尚无统一权威的零碳产业定义。
教育部在2021年7月12日《高等学校碳中和科技创新行动计划》中定义了零碳排关键技术系列,包括节能降耗、非化石电力、储能及新型电网、绿氢及余热利用等技术。
此外开发钢铁、化工、建材、石化、有色等重点行业的零碳工业流程再造技术纳入碳中和关键技术范畴。
该文件关于零碳技术及工业流程再造的界定与零碳产业概念最为接近。
碳中和目标提出之后,国内外关于以碳捕集与封存(CCS)/碳捕集、封存与利用(CCUS)、碳汇为代表的负碳技术及产业化的讨论也再一次成为焦点,各机构为此开展了大量预测。
综合目前学术界和业界对零碳产业的综合研究认识及各类学术成果,可将零碳产业界定为“通过产业布局优化及节能降耗技术、零碳技术和负碳技术的系统应用推广,实现产业流程再造,继而实现净零排放的产业”。
朝阳沟油田集输油系统的优化调整

另外 ,第 十 采 油 厂 早 期 投 产 的联 合 站 、转 油 站 均 采 用 三 合 一 和 二 合 一 设 备 组 成 的 多 段 流程 ,设 备 多 ,占地 面 积 大 、工 艺 流 程 复 杂 ,相 对 于 采 用 的合
一
无论其负荷率 高低 ,都需要配备一定数量 的值班人
设 备 的 转 油站 ,能 耗 高 和 维 护 工 作 量 大 。
12 部 分 地 面 工 艺 技 术 已不 适 应 油 田开发 的需 要 , . 系 统 运行 能 耗 高
1 集 输 油 系统存 在 的 问题
11 系统 负 荷 率 低 ,原 油 单 位 生产 成 本 较 高 .
在 油 田开 发 初 期 , 由于 油 井 含 水率 低 集输 油系统的优化调整
20 0 8年 3月
13 生产 设 施腐 蚀 老 化 严 重 ,生产 故 障 率 高 . 至 20 0 1年底 , 十 采 油 厂集 输 油 系统 共 建 成 投 第
坏 , 间歇 出油 井 的井 口立 管 经 常 冻堵 ,冬 季处 理 事
设备
朝 阳沟 油 田是 受 断 层 、构 造 、岩性 多种 因 素 控 制 的复 合 型 特低 渗透 油藏 ,平 均空 气 渗 透 率 在 2 0X 1~ m 以 下 ,地 层 原 始 压 力 为 87 a 自然 产 能 0 .MP , 低 ;原 油 物性 差 ,5  ̄时 平 均 黏 度 为 2 .m a・ 、 0C 78 P s
} 刘 吉云 ,男 ,17 年 生 ,工程 师 。19 91 9 5年毕 业于 西南 石油 学 院油气 储运 专业 ,现 在大 庆油 田有 限责任 公 司第 十采油 厂规 划设计 研 究所设 计室 工作 。
通信 地址 :黑 龙江省 大庆 市肇州 县 大庆油 田第 十采 油厂 规划设 计 研究所 ,160 64 5
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方案优化方法分析

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方案优化方法分析油气集输系统是指将油气资源从油田或气田输送至加工厂或终端用户的输送系统。
在油气生产运行过程中,对于油气集输系统的优化方法分析至关重要,可以有效提高系统的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安全性等方面的综合效益。
下面将就油气集输系统生产运行方案优化方法进行详细分析。
一、优化生产计划优化生产计划是油气集输系统优化的关键环节之一。
通过科学合理的生产计划,可以有效地提高系统的运行效率,降低成本,并且可以最大程度地减少生产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安全隐患。
在制定生产计划时,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1.负荷平衡:在确定生产计划时,需要充分考虑到油气资源的供应情况和需求情况,保持系统的负荷平衡,避免出现过度供给或不足供给的情况,从而避免资源的浪费和系统的不稳定。
2.资源合理配置:针对不同油气资源的特性和需求,合理配置系统的资源,包括管道、压缩机、泵站等设备的合理调配,以最大程度地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3.应急预案:在生产计划中充分考虑到应急情况的处理方案,如设备故障、管道泄漏等情况的处理办法,避免因突发事件而导致系统瘫痪或造成重大损失。
4.供应链管理:对于油气集输系统涉及到的各个环节,需要进行全面的供应链管理,保证油气资源从生产到输送的全过程顺畅可靠,以确保系统的生产运行。
二、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在油气集输系统的生产运行过程中,需要充分利用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持技术,以便科学合理地进行生产决策和优化方案的制定。
以下是其中的具体分析方法及技术:1.数据采集与监测技术:通过现代化的数据采集设备和监测技术,对油气资源的产量、运输情况、设备工况等各种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和采集,以便为决策提供准确的数据支持。
2.数据分析与建模技术:借助计算机技术和数据分析方法,对采集到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和建模,以便发现其中的规律和问题,并提供决策支持。
3.智能决策系统: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和专家系统,构建智能化的决策支持系统,帮助管理人员对生产运行情况进行全面分析和决策,提出合理的生产优化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油田热力系统优化运行与探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能源的短缺,节能降耗和系统优化已经成为各生产企业单位创新发展的重要方向,在油田开发、采油、原油储运、供热系统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主要针对某大型原油库热力系统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存在供热效率低、能源浪费大等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从而实现安全生产,节能降耗,优化运行的最佳效果。
关键词热力系统节能降耗优化运行问题及整改措施
一、前言
目前国内大型原油库供热方式主要有两种:一是蒸汽管网供热,二是热媒换热供热。
蒸汽管网供热靠压力传输蒸汽,管网所带采暖负荷多数蒸汽压力损失大,末端蒸汽压力低,蒸汽管网在设计规划及运行管理等方面要求很高,既要保证管网压力又要合理分配汽量。
热媒换热主要应用方式为油和蒸汽换热,其优点是换热速度较快,热量利用率高,但凝结水回收受蒸汽压力、管网布置、疏水阀等因素制约,提高凝结水回收率是节能降耗的关键。
某大型原油库储油罐24座,总储量达230万立方米,采暧面积约30万平方米,该油库锅炉系统主要承担着管线伴热、储油罐维温和岗位采暖等任务,在每个采暖期(按7个月计算),平均运行4台锅炉,总蒸发量约140吨/小时,锅炉补水量大,凝结水回率低,能源消耗较大,供热成本较高。
二、问题分析
1、油库由于逐年扩建增储,锅炉及采暖系统也在逐年扩建,扩建后虽然经多次调整改造,整个供暖系统仍不能满足生产需要,造成冷热不均;流速不畅,运行困难,管理难度大;为了保证生产需要只能增加锅炉运行台数,相应的锅炉排污量、用水量增大;相应的天然气、水、工业盐、电等能源的消耗也随之增加。
2、蒸汽换热系统中,由于疏水阀的布置和性能等原因,造成疏水不畅,凝结水中大量带汽,蒸汽在开放式回水箱处大量散入大气中。
蒸汽系统压力降低,也要通过增加锅炉运行台数来克服。
凝结水回收率低于60%,锅炉补水量和排污率增加。
3、管网腐蚀使凝结水污染,凝结水中含有大量铁离子不能直接供锅炉使用,大量外排增加了锅炉的补水量和能源浪费。
三、解决措施
为了保证安全生产,优化该油库热力系统运行,实现节约锅炉用水、提高冷凝水回收率和降低污水排放量,该油库组织相关人员对热力系统存在问题进行讨论整改。
针对以上的问题进行系统分析,并制定整改措施。
1、35吨锅炉效率低。
该锅炉负荷上限设定为75%,蒸汽出口压力上限设定为0.47mpa,存在锅炉没有满负荷运行和蒸汽压力较低的问题,锅炉效率没有得到有效利用。
因此由燃烧器专业人员对燃烧器重新进行调试,使锅炉负荷由75%提升至90%,提高安全阀设定值,将蒸汽出口压力提高至0.8mpa,调整后锅炉运行工况较好,该锅炉房由以前运行3台锅炉改为运行2台,降低锅炉运行台数,
提高了锅炉效率,实现了节能减排。
2、锅炉表面排污存在浪费。
锅炉表面排污主要排出炉水中溶解的部分盐,以维持炉水一定的含盐量和碱度。
排污量主要依据炉水的氯根和碱度的化验结果,对表面排污阀进行人工控制,一般控制炉水氯根范围在80-120mmol/l,碱度范围为6-26 mmol/l;如达到上限时加大连续排污量,等下一次再进行化验,并相应的调整阀门开度。
这种控制调整周期长(多为经验值),流量无法确定,多数都是大量外排,浪费较大。
如果可以实现炉水表排碱度和氯根的连续监测,那么将手动排污阀改为自动阀,根据监测数据自动调整阀门开度,这样不但可以降低员工的劳动强度,而且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2011年,对锅炉表排系统加装一套连续排污在线监测自控系统,可以通过检测炉水电导率,自动控制连续排污阀开度,电导率范围在2-4 ms/cm,对应氯根80-120mmol/l,通过一段时间使用新增加连续排污自动装置不但保证了锅炉水质合格,而且降低了排污量。
3、生产区部分回水不畅。
生产运行库供汽线为ф273管线,在换热器后变径为ф159管线,该管线蒸汽进入泵房后分别进入19条原油储罐伴热线,由于该分气线分配汽量不均衡和末端汽水冲击阻力不平衡的原因,导致19条伴热线冷热不均,部分回水管线末端压力较低,只能采取放空的方式运行,这样一来,冷凝水没有得到有效回收,增加了污水产生量。
改造中将19条原油伴热线从起点处全部截断,调整为四组分气
平衡阀组(每组4-5条伴热线),每组末端新建回水箱(共计4座,每座约2立方米),加装管道泵和气动泵,将回水打到8#罐旁的30m3的水箱。
并且将每条伴热线末端管径由¢48变颈为¢20-25(改造长度约30厘米),在末端加装疏水阀,使凝结水通过疏水阀敞口状态流入新建小回水箱。
解决热负荷分配不均,回水不畅问题,提高工艺伴热效果和冷凝回收率。
4、部分岗位使用蒸汽采暖,存在热能浪费。
经调研,该油库南路、北路和外输线三条采暖管线是蒸汽采暖,室内温度较高,如果关小供气阀门导致回水压力过低,只能放空运行,若改为热水采暖,可以解决冷热不均和能源浪费等问题。
由于蒸汽采暖和热水采暖在室内、外设计上有所不同,2011年该油库请专业设计人员将上述三条采暖管线室外系统整体设计,计划在老区改造时与室内采暖系统一起改造。
但目前利用现有条件对局部蒸汽采暖采用热水进行实验,将原设计是蒸汽采暖的一个小系统入户和出户改造成汽水两用,对冬季使用蒸汽和热水采暖效果情况进行比对。
5、闲置厂房长期供热,浪费较大。
将该油库闲置的3栋员工公寓楼和栈桥部分厂房内的采暖管线进行扫线,停止供热。
该部分采暖面积约1万平方米,可减轻锅炉房供热压力,降低锅炉用水和排污量,大量节约能源。
6、蒸汽冷凝水呈弱酸性问题。
在蒸汽供热系统中冷凝水呈弱酸性的问题普遍存在,在该油库中蒸汽伴热面积较大,多数冷凝水呈弱酸性,腐蚀管网,严重部分回水呈暗红色,无法回收只能排放掉,
存在浪费,长期如此运行将导致管网穿孔或更换。
针对该问题,首先改造了一台核桃壳过滤器,将原有滤料更换为锰砂,并加装射流曝气装置,使回水中铁离子与氧充分结合,形成三氧化二铁,通过锰砂进行过滤,解决回水中含有大量铁锈的问题。
其次在凝结水系统中加装全自动水质ph值监测加碱装置,提高冷凝水回水ph值,解决回水呈弱酸性和浪费问题。
四、效益评价
经整改措施落实后,大大降低了油库污水排放量,按采暖期七个月平均运行4台锅炉,污水排放量预计全年将达到10万吨左右,较优化前节约排放污水9万吨,如果工业软化水按4.5元每吨计算,直接节约经济效益达四十余万元;该油库热力系统优化运行后,提高了锅炉的功效,减少了锅炉的运行台数,降低了锅炉用水量和排污量,节约了运行成本和维修维护费用,大大降低了岗位员工的劳动强度,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十分可观。
五、结论
为了实现工业锅炉安全运行,节能降耗必须综合采用多种有效的技术手段和优化措施,实践证明,该油库采用的锅炉表面排污自控技术和其他的优化方案,在保证锅炉炉水质量和热力系统安全平稳运行的前提下,实现了节能降耗、优化运行的目的。
本文所采用的相关技术和方法对其他热力系统应用开发提供一定的借鉴。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锅炉水质标准,2008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工业锅炉运行规程,2002
[3] 宋业林. 锅炉水处理实用手册.计算机工程,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