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

合集下载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变态心理学)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多项选择题 2. 名词解释题 3. 简答题 4. 论述题 5. 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至少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请选出所有符合题意的备选答案。

1.下列哪些属于应激相关障碍?( )A.急性应激障碍B.创伤后应激障碍C.适应障碍D.品行障碍正确答案:A,B,C解析:应激相关障碍是指一组主要由于强烈或持久的心理和环境因素引起的异常心理反应而导致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急性应激反应、创伤后应激障碍、适应障碍三个亚型。

此外还有一类为与文化相关的精神障碍,主要包括气功所致精神障碍、巫术所致精神障碍和恐缩症。

因此,此题应当选择ABC。

品行障碍属于儿童少年期心理障碍,因此D项错误。

知识模块:变态心理学2.以下哪些是CCMD一3关于ASD的症状诊断标准?( )A.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盲目性B.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如反应性木僵),可有轻度意识模糊C.症状出现的时间与应激事件密切相关D.病程短暂,一般持续数小时至一周,通常在一个月内缓解E.妄想和严重情绪障碍出现在强烈精神打击之前正确答案:A,B,C,D解析:中国诊断标准是由中华精神科学会于2000年颁布的《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CCMD一3)。

关于急性应激障碍的诊断标准如下:①以急剧、严重的精神打击作为直接原因,在受刺激后立刻(1小时之内)发病。

②表现有强烈恐惧体验的精神运动性兴奋,行为有一定的肓目性;或者为精神运动性抑制,甚至木僵。

③如果心激源被消除,症状往往历时短暂,预后良好,缓解完全。

妄想和严重情绪障碍出现在强烈精神打击之后。

因此选项E错误。

知识模块:变态心理学3.PTSD的症状学标准主要有( )A.遭受对每个人来说都是异乎寻常的创伤性事件或处境B.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病理性重现)C.持续的警觉性增高D.对于刺激相似或有关的情景的回避E.有情感迟钝的精神运动性抑制正确答案:A,B,C,D解析:PTSD的诊断标准有:①由严重的威胁性或灾难性的应激事件引起;②精神障碍发生于创伤后3至6个月内;③临床以反复重现创伤性体验、持续性回避和警觉性增高为主要症状,并有焦虑、抑郁、对创伤性经历的选择性遗忘等。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4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4题后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4(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单选题2.多选题3.简答题单项选择题1.以下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中属于个性心理的是A.记忆B.知觉C.能力D.思维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心理学的研究对象。

传统心理学认为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其中,心理过程又包含认知过程(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言语等)、情绪情感和意志,而个性心理则包含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和个性心理特征(能力、气质和性格)。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服从的法则是A.内正外负B.内负外正C.全或无D.双向传导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神经冲动的传导法则。

神经冲动的电传导服从“全或无”的法则。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很快准备下一节英语课。

这反映的注意品质是A.注意分配B.注意稳定C.注意转移D.注意保持正确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注意品质的理解和区分。

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广度,指的是在同一时间内一个人能够清楚地觉察或认识客体的数量;注意稳定性,指的是选择对象的注意能稳定保持在某个客体或活动上的时间的特性;注意分配,指的是人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指向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活动或对象的能力;注意转移,指的是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

学生上完一节音乐课后,很快准备下一节英语课,这是有目的地、及时地把注意从音乐课转移到英语课,这反映的是注意转移。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下列不是组成屈光系统的眼部结构是A.房水B.晶状体C.视网膜D.玻璃体正确答案:C解析:眼睛的屈光系统由眼球内容物中的晶状体、房水、玻璃体,以及眼球前端的角膜共同组成。

视网膜是眼球的感光部分,其中有感光细胞,由物体反射的光线通过屈光系统使物像聚焦在视网膜中央凹部位,故C错误。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5.平衡觉的感受器位于内耳的前庭器官,包括半规管和前庭两部分,当身体作加速或减速的旋转运动时,反应身体旋转运动的器官是A.前庭B.耳蜗C.半规管D.三块听小骨正确答案:C解析:平衡觉也叫静觉,是由人体作加速度或减速度的直线运动或旋转运动时引起的。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简答题 2. 单项选择题 3. 多项选择题1.简述布鲁纳提出的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正确答案: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分别为:①保守性聚焦: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聚焦点)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整体假设),然后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或特征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

②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整体假设),然后同时改变一个以上的属生来检验这个假设。

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现概念。

③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属性形成的多个部分假设,然后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验证。

采用这种策略,记忆负担较重,难度较大。

④继时性扫描: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若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

相比而言,保守性聚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2.请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正确答案: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①知识表征的方式(九点连线图)。

知识表征的方式不正确也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②定势(陆钦斯量水实验)。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叫心向。

近似于迁移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③功能固着(邓克尔盒子问题)。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了某种物体的倾向叫做功能固着,在它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

克服功能固着叫功能变通。

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④动机。

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说明。

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水平反而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_真题-无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_真题-无答案

考研心理学统考心理学专业基础综合(心理学导论)历年真题试卷汇编10(总分300,考试时间180分钟)单选题1. 1.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来诊断与治疗个体的心理障碍,改善人们的行为模式的心理学分支学科是( )。

(2010年)A. 教育心理学B. 发展心理学C. 生理心理学D. 临床心理学2. 2.在裂脑人实验中,假如给被试左视野呈现“苹果”图片。

右视野呈现单词“杯子”,他能顺利完成的任务是( )。

(2016年)A. 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B. 用右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苹果C. 用左手选出屏幕后摆放的杯子D. 口头报告看到了“苹果”3. 3.初级视觉区、初级听觉区、躯体感觉区、言语运动区在大脑皮层的部位依次是()。

(2011年)A. 顶叶、额叶、颞叶、枕叶B. 顶叶、枕叶、颞叶、额叶C. 枕叶、额叶、顶叶、颞叶D. 枕叶、颞叶、顶叶、额叶4. 4.剥夺人的快速服动睡眠后,让其重新入睡。

其快速眼动睡眠通常会()。

(2016年)A. 增加B. 消失C. 减少D. 没有变化5. 5.在阳光照射下,红花与蓝花可能显得同样亮;而当夜幕降临时,蓝花似乎比红花更亮些。

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 )。

(2015年)A. 棒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B. 棒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C. 锥体细胞是夜视细胞,对波长较长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D. 锥体细胞是明视细胞,对波长较短的光具有较高感受性6. 6.以可见光波的长短为序,人类感觉到的颜色依次为()。

(2009年)A. 红黄绿紫B. 红绿黄蓝C. 紫红黄蓝D. 红紫蓝绿7. 7.在夜空中,由于浮云的运动,使人们误以为浮云后面的月亮在动。

这种现象称为()。

(2016年)A. 运动后效B. 诱导运动C. 自主运动D. 动景运动8. 8.当人们第一次看到下图时,往往只看到一些凌乱的斑点。

经提示这是一幅骑马后,人们就觉得像所提示的内容,这主要体现的知觉特性是( )。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单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属于真正运动知觉(真动知觉)现象的一个例子是( )A.在地上的人对航道着的飞机的知觉B.动景盘上的图案C.站台错觉D.霓虹灯正确答案:A解析:A项显然是真动知觉。

B、D选项是动景运动,C项属于运动后效。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根据斯金纳强化程式分类,以下属于定比强化的是( )。

A.按时发工资B.随堂测验C.计件工资D.老虎机正确答案:C解析:选项A为定时强化,选项B为变时强化,选项C为定比强化,选项D为变比强化。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正常行驶的汽车遇到意外时司机紧急刹车,这是属于( )的情绪状态。

A.激情B.应激C.心境D.焦虑正确答案:B解析:应激指人对某种意外的环境刺激做出的适应性反应。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遵循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也就是说( )。

A.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的关系呈现出一个U型曲线关系B.中等强度的动机具有最高的工作效率C.动机越强,工作效率也越高D.不同的任务具有相同的最佳动机水平正确答案:B解析:耶克斯一多德森定律认为,动机与工作效率之间应该为倒U型曲线关系。

动机不足或过分强烈,都会使工作效率下降。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5.4岁的小明产生了恋母情结,在弗洛伊德的心理发展阶段说中,属于( )。

A.口唇期B.肛门期C.前生殖器期D.青春期正确答案:C解析:弗洛伊德把力比多的发展分为五个阶段:口唇期(0~1岁);肛门期(1~3岁);前生殖器期(3~6岁);潜伏期(6~11岁);青春期(12~18岁)。

弗洛伊德认为,儿童由3岁起,“性生活”即类同于成人的性生活,其“性生活”主要是指男孩出现的恋母情结转换期,女孩也产生恋父情结(厄勒克特拉情结)。

也就是说,到了这个阶段,儿童变得依恋异性父母。

这一早期的亲子依恋,被弗洛伊德描述为俄狄浦斯情节,即恋母情结。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名词解释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名词解释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名词解释题专项强化真题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社区心理学【苏州大学2016】正确答案:属于应用心理学的一个重要分支,针对社区人群和社会组织状态而从事心理学研究和服务。

涉及知识点:心理学导论2.共情【南开大学2011】正确答案:按照罗杰斯的观点,共情是“体验别人内心世界,就好像那是自己的内心世界一样”的能力。

共情包括:咨询师从来访者内心的参照体系出发,设身处地地体验来访者的精神世界;运用咨询技巧把自己对来访者内心体验的理解准确地传达给对方;引导来访者对其感受做进一步思考。

涉及知识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3.阻抗【南开大学2011】正确答案:阻抗是指个体在咨询过程中面临某些威胁性成分时的无意识抵抗,主要表现为压抑回避等反应。

涉及知识点:临床与咨询心理学4.离差智商正确答案:离差智商是一种以年龄组为样本计算而得来的标准分数,是用统计学中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计算出来的,表示被试成绩偏离他自己这个年龄组平均成绩的数量(单位为标准差),是依据测验分数的常态分布来确定的。

韦克斯勒将离差智商的平均数定为100,标准差定义为15。

从不同测验获得的离差智商只有当标准差相同或接近时才可以进行比较。

离差智商的具体公式为:IQ=l00+15Z=100+15(X—M)/S。

X为被测者的实得分数,M为被测者所在年龄组的平均分数,S为该年龄组分数的标准差,Z是标准分数,其值等于被测者实得分数减去同龄人的平均分数,再除以该年龄组的标准差。

5.决定系数正确答案:相关系数的平方叫决定系数,决定系数表示因变量y的变异中有多少百分比可由控制的自变量X来解释。

6.焦虑正确答案:焦虑是“自我”“本我”“超我”“现实”四个方面相互冲突的结果,是“自我”出现的一种症状,代表着“自我”受到威胁,是“自我”的一种保护性的功能,促使人们产生警觉并对处境做出反应。

根据焦虑的来源,可将焦虑分为三种类型:现实性焦虑、神经症性焦虑、道德性焦虑。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多项选择题)模拟试卷10(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1.大脑两半球的单侧化优势中,右半球主要负责( )。

A.空间关系B.数学C.阅读D.情绪正确答案:A,D解析:语言功能定位在左半球,主要负责言语、阅读、书写、数学和逻辑思维。

右半球主要负责空间关系、情绪、欣赏音乐和艺术。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外侧膝状体的感受野位于大脑皮层B.色光混合是加法过程,颜色混合是减法过程C.夜幕降临时,人眼看蓝花会觉得比红花亮D.颜色的三个基本特性是色调、明度、饱和度正确答案:B,C,D解析:视觉感受野是指网膜上的一定区域或范围。

外侧膝状体上一个细胞的感受野是网膜上的一个较小区域,由于若干个外侧膝状体细胞共同会聚到一个皮层细胞上,所以皮层上一个细胞的感受野是网膜上的一个更大的区域。

色光混合是加法过程,颜色混合是减法过程。

夜幕降临时,人的视觉由昼视觉向夜视觉转变,由光谱敏感性函数可知,人眼对光谱的最大感受性向短波方向移动,因而明度出现变化,觉得蓝花比红花亮,这种现象叫普肯耶现象。

光的三个基本特性分别是波长、振幅和纯度,分别对应颜色的色调、明度和饱和度。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注意的外部表现主要有哪几种?( )A.适应性运动B.无关运动的停止C.呼吸运动的变化D.脉搏停止正确答案:A,B,C解析:注意的外部表现主要有适应性运动、无关运动的停止和呼吸运动的变化。

适应性运动是指人在集中注意时,有关的感觉器官通常会朝向注意的对象,以便得到最清晰的印象。

例如,人在注意听一个声音时,常常把耳朵转向或靠近声源。

无关运动的停止是指人在集中注意时,一个人就会自动停止与注意无关的动作。

例如,当人们在看一部非常吸引人的话剧时,就像自己置身于情境当中,这时剧场会变得鸦雀无声。

呼吸运动的变化是指人在集中注意时,呼吸会变得轻微而缓慢,出现吸气短促、呼气延长的情况。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以下关于感觉记忆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多项选择题 3. 简答题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1.因为考研,所以你要去图书馆学习,这体现了动机的( )。

A.激发功能B.指向功能C.维持与调整功能D.监督功能正确答案:B解析:动机有三种功能,分别为激发、指向、维持和调整功能。

指向功能是指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目标。

在考研的动机支配下,你会去图书馆学习。

激发功能指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能推动个体产生某种活动,使个体由静止状态转向活动状态。

维持与调整功能表现为个体在活动中能否坚持下去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适当调整。

监督功能不属于动机,要与注意的功能清晰区别记忆!注意的功能分别是:选择、维持、调节和监督。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2.根据维纳提出的动机的归因理论,把成功归因于能力属于( )归因。

A.内控不稳定B.外控不稳定C.内控稳定D.外控稳定正确答案:C解析:维纳把成就行为的归因划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同时把“稳定性”作为一个新的维度,并将能力、努力、任务难度、运气作为划分动机维度的四个主要因素。

把成败归因于能力属于内控稳定归因,归因于努力属于内控不稳定归因,归因于任务难度属于外控稳定归因,归因于运气属于外控不稳定归因。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3.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的提出者是( )。

A.赫布B.德西C.德韦克D.托尔曼正确答案:D解析:动机的期待价值理论的提出者是托尔曼。

赫布和柏林等提出了动机的唤醒理论,德西提出了自我决定理论,尼科尔斯和德韦克提出成就目标理论。

(注意:考生须熟记动机的几个理论及其提出者,并会简单概括理论内容) 知识模块:心理学导论4.周末到了,你想出去逛街,但又怕浪费时间而导致复习不好,这属于( )。

A.接近一接近型冲突B.回避一回避型冲突C.接近一回避型冲突D.多重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正确答案:C解析:接近一回避型冲突是在同一事物对人们既有吸引力,又有排斥力的情况下产生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应用心理硕士心理学专业综合(心理学导论)模拟试卷10(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一、简答题(总题数:6,分数:12.00)1.简述布鲁纳提出的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布鲁纳提出了概念形成中的四种策略。

分别为:①保守性聚焦: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聚焦点)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整体假设),然后每次只改变其中一个属性或特征来对这个假设进行检验。

②冒险性聚焦:是指把第一个肯定实例包含的全部属性都看作是未知概念的有关属性而建立假设(整体假设),然后同时改变一个以上的属生来检验这个假设。

这种策略带有冒险性,不能保证一定成功,但有可能在较短时间内发现概念。

③同时性扫描:是指根据第一个肯定实例所包含的属性形成的多个部分假设,然后对多个部分假设进行验证。

采用这种策略,记忆负担较重,难度较大。

④继时性扫描:指在已形成的部分假设的基础上,根据反馈,每次只检验一种假设,若这种假设被证明是正确的,就保留它,否则就采用另一个假设。

相比而言,保守性聚焦是一种更为有效的概念形成策略。

) 解析:2.请举例说明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问题解决是由一定的情境引起的,按照一定的目标,应用各种认知活动、技能等,经过一系列的思维操作,使问题得以解决的过程。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有:①知识表征的方式(九点连线图)。

知识表征的方式不正确也会阻碍问题的解决。

②定势(陆钦斯量水实验)。

定势是指重复先前的心理操作所引起的对活动的准备状态,也叫心向。

近似于迁移的影响,既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③功能固着(邓克尔盒子问题)。

人们把某种功能赋予了某种物体的倾向叫做功能固着,在它的影响下人们不易摆脱事物用途的固有观念,因而直接影响到问题解决。

克服功能固着叫功能变通。

一方面要有丰富的知识,另一方面也要具有思维的灵活性。

④动机。

动机强度与问题解决效率之间的关系可用一条倒U型曲线来说明。

中等强度是解决问题的最佳水平,超过一定水平反而会降低解决问题的效率。

⑤情绪。

紧张、惶恐、烦躁、压抑等消极情绪会阻碍问题解决,而积极情绪将有助于问题解决。

⑥人际关系。

人处在一个复杂的社会中,解决问题不仅受到个人心理因素的影响,也受到人们之间相互关系的影响,例如从众现象。

)解析:3.简述Paivio(佩威奥)的双重编码理论。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佩威奥提出,脑中存在表象和语言符号两种信息编码和储存系统。

一是表象系统,它对具体的事物或事件信息进行编码、存储、转换和提取,其表征类似于知觉;二是言语符号系统,主要用言语听觉、抽象概念或命题形式对信息进行加工。

该理论认为,语言系统直接处理语言的输入和输出,同时充当非语言对象、时间和行为的符号功能。

双重编码理论的一个重要原则是:同时以视觉形式和语言形式呈现信息能够增强记忆和识别。

该理论还定义了三种类型的加工: (1)表征型的,语言或非语言表征的直接激活。

(2)调用型的,通过非语言系统激活语言系统或反过来通过语言系统激活非语言系统。

(3)联合加工,在语言系统内部和非语言系统内部的表征的协同激活。

)解析:4.简述想象的功能。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想象是对头脑中已有的新形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形象的过程。

想象的功能有以下几点: (1)想象有预见作用,能预见活动的结果,指导人们活动进行的方向。

(2)想象有补充知识经验的作用,对那些不能直接感知的事物尤其突出。

(3)想象有代替作用,当某些需要不能得到实际满足时,可以利用想象得到代替满足。

(4)想象的新颖性、形象性是人们创造性活动中不可缺少的因素。

(5)想象对机体的生理活动过程有调节作用,能改变人体外周部分的机能活动过程。

)解析:5.什么是问题空间?(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者对一个问题所达到的全部认识状态。

包括对问题初始状态、目标状态以及如何由问题初始状态转化为目标状态的认识。

认知心理学从信息加工观点出发,将问题解决过程看做是对问题空间的搜索过程,问题空间是问题解决的一个基本范畴。

)解析:6.论述创造性思维的基本过程。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正确答案:(正确答案:创造性思维过程大体包含准备期、孕育期、明朗期和验证期四个阶段。

(1)准备期:在明确创造目的、问题特征的基础上,围绕所要解决的问题,积累素材和有关知识经验,研究收集到的信息资料,整理出头绪,掌握必要的创造技能。

(2)孕育期:又称酝酿阶段,是在积累一定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在人脑中对问题和信息资料进行周密细致的探索和深刻的思考,以力图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

最大特点是潜意识的参与。

(3)明朗期:又称豁朗阶段,经过对问题周密的长时间思考之后,无意中受到偶然事件的触发而突然产生新思想、新观念、新形象,使原来百思不得其解的问题迎刃而解,问题得到顺利解决。

(4)验证期:对明朗阶段出现的新思想、新观念进行验证、补充和修正,使其趋于完善的阶段,也是对整个创造过程的反思过程。

)解析:二、单项选择题(总题数:16,分数:32.00)7.单项选择题下列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意的。

(分数:2.00)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8.( )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心理特征。

(分数:2.00)A.气质B.能力√C.人格D.意志解析:解析: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活动必备的心理特征。

气质是表现在心理活动的强度、速度、灵活性与指向性等方面的一种稳定的心理特征,即我们平时说的脾气、秉性。

人格是构成一个人的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的统合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稳定而统一的心理品质。

意志是有意识地支配、调节行为,通过克服困难,实现预定目标的内在心理过程。

9.一般能力的核心是( )。

(分数:2.00)A.观察力B.想象力C.抽象概括力√D.创造力解析:解析: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想象力、抽象概括力、记忆力和创造力等,它的核心是抽象慨括力。

10.最先提出情境智力的心理学家是( )。

(分数:2.00)A.吉尔福特B.阜南C.加德纳D.斯腾伯格√解析:解析:智力三元论,由斯腾伯格提出,认为智力由三方面构成:成分亚理论、经验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

智力情境亚理论强调,在日常生活中,智力表现为有目的地适应环境、塑造环境和选择新环境的能力,这些能力统称为情境智力。

11.智力的PASS模型的理论基础是( )。

(分数:2.00)A.认知资源理论B.记忆的SPI理论C.斯腾伯格智力三元理论D.鲁利亚机能系统学说√解析:解析:智力的PASS模型建立在鲁利亚机能系统学说基础之上。

PASS是指“计划~注意一同时性加工一继时性加工”。

斯腾伯格智力三元理论认为智力可以从三个方面进行解释,分别为三个亚理论:智力成分亚理论,智力情境亚理论和智力经验亚理论。

认知资源理论属于注意分配的认知理论。

12.英语老师需要教学能力和英语能力,这种能力的结合称为( )。

(分数:2.00)A.才能√B.天才C.知识D.技能解析:解析:才能:人们要完成某种活动,往往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这些能力相互结合,才能保证活动的顺利进行,这种结合在一起的能力就叫才能(如教师需要多种能力的结合)。

13.企业家演讲时的语言感染力属于( )。

(分数:2.00)A.认知能力B.操作能力C.社交能力√D.一般能力解析:解析:社交能力:指个体运用适当交往技巧增进与他人心理关系的能力,如组织管理能力、言语感染力、判断决策能力。

认知能力是指人脑加工、存储和提取信息的能力。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14.人们的总体智力发展达到顶峰的时间大约为( )。

(分数:2.00)A.2~9岁B.10~17岁C.18~25岁√D.26~33岁解析:解析:童年期和少年期是某些能力发展的关键期。

从三四岁到十二三岁,智力的发展与年龄的增长几乎等速;以后随年龄增长而减速,智力发展趋于缓和。

人的总体智力在18~25岁间达到顶峰。

15.王充的施用累能、科用累能反映了( )对智力发展的影响。

(分数:2.00)A.遗传的作用B.环境与教育C.实践活动√D.主观能动性解析:解析:施用累能:能力是在使用中积累的。

科用累能:从事不同的活动积累不同的能力,反映了实践活动的影响。

本题强调主体在不断使用和实践过程中智力的提高和发展。

16.音乐家区别旋律的能力和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属于( )。

(分数:2.00)A.一般能力B.特殊能力√C.创造能力D.操作能力解析:解析:特殊能力:指在某种专业活动中表现出来的能力,是顺利完成某种专业活动的心理条件,如画家的色彩鉴别力,音乐家区别旋律的能力、感受音乐节奏的能力等。

一般能力指在不同种类的活动中都会表现出来的能力,如观察力、记忆力等。

创造能力是指产生新的思想和新的产品的能力,如作家写出新作品的能力、科学家的发明创造等。

操作能力是指人们操作自己的肢体以完成各项活动的能力,如劳动能力、实验操作能力等。

17.哪种智力理论是建立在鲁利亚的三个机能系统学说之上的?( )(分数:2.00)A.智力的PASS模型√B.智力三元理论C.多元智力理论D.智力三维结构理论解析:解析:智力PASS模型是由纳格利尔里和戴斯提出来的,它包含了3层认知系统和4种认知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