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研讨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研讨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研讨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研讨

内容提要

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因自身的特点,有着自身的要求。而管理者的素质直接关系到学生的成长,关系到祖国的教育事业。所以对此进行学习是十分有必要的。

首先,必须深入了解学生的现状,及对管理者的要求,才能管理好班级,从而才能让教育得以正常的实施。

其次,如何进行农村小学的班级管理,有利于大家共同的进步,针对实际情况有效的解决实际问题。

再者,进行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研究,有助于社会的进步,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

关键词: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班主任爱心创新

目录:

(一)研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5)

(二)农村小学班级学生的现状及原因 (5)

(三)爱心飞扬,身教胜于言教 (6)

(四)善于交流,展现自身的魅力 (6)

1与学生交流

2与家长交流

3处理好与各科任老师的关系

(五)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开拓创新 (7)

一选题意义

第一.农村小学的班级有其独特的特征,其班级管理有很深的特殊意义。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农村的建设与发展也得到了从质到量的飞跃发展。人均文化素质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改革开放后,许多年轻人都出远门成了打工者,从而摆脱了脸朝黄土背朝天的生活方式,致使他们的后代都由年龄较大的爷爷、奶奶(文化层次低)带,从而使学生缺乏家庭管教。而且,家长从自身的经历中无形的就形成了一种不重视文化教育的意识,没有文化,只要能认识几个字,可以去打工。

第二.有助于提高老师自身的业务技能,这是研究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重要意义。

只有自己切实的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生长环境,才能采取实用有效的策略来进行管理。做为一个管理者不可千篇一律的应用相关的处理理论,要切实的深入了解周围的环境特质才能更好的开展工作。那么面对农村的孩子们,就要从实际出发,研究出一套适合内部环境的方案,这样才能更好的完成自己的教育工作。在无形中,自己的业务知识得到了升华,也为国家培养出了适合社会发展需要的人才。

综上所述,研究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方法,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有利于提升教师的管理综合素养。搞好班级管理,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为农村教育事业做出自己的努力!

二研究现状综述

当前的农村小学师生之间、家长与老师之间缺乏很好的交流,尤其是素质教育、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教育思想和教育观念日益深入人心的形式下,教师也都注重自己身素质的培养,以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提升竟争力,并能让自己与时俱进,做一个适合社会发展的、是社会需要的教师。

三研讨方法

1走访了孝昌县卫店镇中心小学、卫店镇久隆中学(含小学部),了解了各校的管理体制、考核方法,了解了学生的现状主(这很重要),老师的基本情况,并针对相关问题征求各位老师的意见和想法。

2了解学校对班主任进行班级管理的要求,分析其特点,并归纳总结。以及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的心得体会,从中分析学生的心理需要,了解本地的社会背景。

四研究计划

1理论准备:查阅有关资料如:管理思想史、小学生班主任专业成长、小学班主任行为规范与要求等。设计论文提纲,找出相关的理论基础。

2在调查过程中与老师进行分析研讨,找出其特点、规律,为进一步分析归纳做好充分的准备。

3结合相关资料,进行归纳、分析。

4撰写论文稿。

五论文提纲

(一)研讨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意义。

(二)农村小学班级学生的现状及原因。

(三)爱心飞扬,身教胜于言教。

(四)善于交流,展现自身的魅力

1与学生交流

2与家长交流

3处理好与各科任老师的关系

(五)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开拓创新。

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研讨

现代管理理论强调系统化,重视人的因素,也强调不断创新和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在现代管理学中,认为人、财、物、时间和信息五大管理要素构成的管理系统中,人是最活跃的因素,是管理过程中的主体。而班级是学生接受教育的团体,良好的班级直接影响孩子的成长。所以班主任做为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责任是重大的。而家村教育在义务教育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马卡连柯说:“即使是最好的儿童,如果生活在组织不好的集体里,也会很快变成一群小野兽。”这说明小学教育是很重要的,是人在接受整个教育过程中最关键的,也是最难的教育阶段。要搞好农村小学教育,必须要注重班级管理。

班级管理是学校工作的基本单位,而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执行者,是联系各科任老师、沟通学校、家庭及社会力量的桥梁。要管理好农村小学的班级,首先要切实分析农村小学的现状,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及社会背景。根据实情制定相应的措施,使农村小学教育工作与时俱进,把农村小学的教育办成系统化的教育,为国家培育出适应时代需要的人才而做出努力。

我所任教的卫店镇中心小学就是一所农村小学,任教十余年,担任过不同年级的班主任,深知做为一名班主任搞好班级管理的难处和重要性。在工作中,我虚心求教,敢于创新,努力做好教育工作,力求管理方法的新颖,并能很好的用于实践,为农村小学的教育工作出一份力。

一、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研讨的意义

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人口占60%以上,国家历年来提倡要提高全民素质,要搞好教育,其口号是:重教国家兴。国家的发展就要靠教育。这是人人都知道的。所以农村小学教育的成败是非常重要的,这关系了国家的富强,关系着祖国的发展和进步。那么农村小学教育的成功与良好的班级管理是成正比的,因为学校教育的基本单位就是班级,一个良好的班级就会带动教育的前进,否则,会阻碍教育工作的实施,影响教育效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年初在国家科技教育领导小组会议上作了题为〈〈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的讲话,温总理指出制定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其中一个重要的要点是有关农村教育的问题。指出要加大农村教育的扶持力度,由此可见,我们要进行农村小学教育方面的研讨是非常有必要的。

二、农村小学班级学生的现状及其原因

(一)学生情况及家庭背景

农村的孩子们相对于城市的孩子缺少了一种优越感:为什么呢?首先从经济角度看,农村的经济发展受许多因素的限制,没有城市发展的快,相对的就制约了教育的发展。教育设施,教育资源等不完备。其次从生活现状来看,农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但是相对来说,人们接触外界的事物没有城镇方便快捷,即孩子们的生活面相对而言要狭窄一些。

农村的学生大多都是留守儿童,为什么呢?一是农村的年轻一代为了生活,都出门打工了,孩子大多都是由年纪比较大的爷爷或奶奶(没有什么文化甚至是文盲)来带,孩子们缺乏关怀和常规的家庭教育。二是这种隔代教育常常影响孩子的成长,往往在无形中培养了孩子的不良习惯,如:在爷爷、奶奶的娇惯下养成了惰性,缺乏自觉性,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缺乏纪律性等等,甚至打架、闹事。

(二)原因

农村的经济发展随着社会的发展有了很大的进步,但是人们为了生活,许多农民都进城务工,相信大家都在电视上看到了相关的新闻报道,进城务工的人数之大大家是清楚的,那么留在家里的就只剩下了年老的一代,在我们的周围,有时一个村子里难得见到一个年轻人,放眼望去,都是爷爷辈的人。这无疑主为学校教育带来了负担,给班级管理的领导者——班主任增加了工作上的难度,因为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是分不开的,两者完美的协调才是完整的教育,这也决定了农村小学班级管理的深度。每个学生不同的家庭背景及家庭素养让班级管理工作的领导者花更多的心思了,比如了解学生的基本情况,掌握学生的个性特征等。这就要班主任用更多的精力来完善自己的工作要求,要灵活的针对特性学生加以引导、教育。因此,做为班级管理的班主任,不仅要抓教学质量,还要协调科任老师的工作,让学校工作正常运行,引领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

三、爱心飞扬,身教胜于言教

上面已经介绍了孩子的家庭现状,孩子的成长离不开爱的教育。而对于从小就远离父母的孩子更渴望人们的关怀。虽说有爷爷、奶奶的关怀,但是与父母的爱是有质的区别的。每个孩子都渴望能在母亲的怀里撒撒娇,在父亲的大手中感受到温暖。所以这份爱的教育就更重要了。师爱如母爱,那么做为一名班主任就更要用行动来言传身教了。

那么,如何去关爱学生呢?针对农村小学的学生状况,孩子们的生活起居都有困难,我们就要花更多的时间去帮助孩子们,给孩子们物质上的帮助,生活上的指导,并与学生交流,让自己的言行中充满理解和关怀,从而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真诚和爱心。让学生感到老师是可信任的人,可以倾诉并与之交心的人。这对教育学生不良的习惯、不好的行为也会起到一个促进作用。而且由于老师的示范作用,同学们会形成一种团结友爱的作风,在日常的生活中自然就会养成互助互爱的好品质了。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没有培养不好的儿童,没有哪个儿童天生不可教,只有不能教的老师,没有不能教的学生。”所以说,只要我们以真诚的爱心去面对工作,面对学生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

四、善于交流,展现自身的魅力

交流是一门艺术,而教育的问题,在很大程度上是沟通的问题。教育中如果缺乏沟通、交流,不仅影响教学,更不用说管理了。而教师在实施教育工作过程中,与人交流的艺术往往就体现了一个人的文化素养和专业技能。所以就交流的艺术性就能展现一个教育者的工作能力。而做为一个班级管理者,往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沟通与交流。

(一)与学生的交流

良好的师生关系,可以使师生成为好朋友,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也会让学生理解老师,接纳老师的教导,有利于工作的开展。所以掌握与学生沟通的艺术,提高自己与学生沟通的能力,是广大老师学习的重要课题。

孝昌县周巷镇自然资源很丰富,但是与外界的连络却无法进行。唯一的一条通往外界的道路是高低不平,一到雨天就无法行走。孝昌建县以后,党委领导经过深入的调查发现了问题的症结,于是就加大力度从多方面筹集资金,并动员群众参与,把道路修理通畅了。从而带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了县里经济发展的领跑者。这一事件说明,正是有了与外界连通的道路,才带动了经济的发展,所以说沟通是构架心灵之间的桥梁,而不是建造只可容膝的碉堡。良好的沟通可促进教育的进步。

教育的成功取决于师生的沟通质量,建立了良好的师生关系,一切教育工作就能很好的开展了。

(二)与家长的交流

班级学生的构成是一个多元的组合体,单凭班主任的个人力量是达不到良好的教育效果的。成功的班级管理须向家庭延伸,需要家长的协助。农村学生的家长文化素养都不是很高,且对于教育的理解也很肤浅。那么在班级管理中,班主任与家长的接触是避免不了的。而面对家长时用自己的诚恳及对学生的关怀来感染家长,以取得家长的配合。一般采取家长会或家访的形式与家长沟通,以达到教育的目的,让教育工作圆满的完成。

(三)处理好与各科任老师的关系

班主任做为班级管理者,必须协调与任课老师的关系,主要是:了解任课老师的课堂管理情况;指导任课老师进行课堂管理,并提供支持。从而也争取科任老师的协作,与科任老师共同探讨班级管理的相关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还要及时与科任老师沟通,随时发现问题,并共同解决问题;在教学中要维护科任老师的师表形象,牢固树立全面育人的观念,调动科任老师的积极性,就一定能形成教育的合力。

五、理论联系实际,敢于开拓创新

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时,要切实了解班级情况,科学的采用新的管理理念,制定适合班级发展的管理方法,并敢于采用新颖的管理方式,在实践中学会总结,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创设一套有自己特色的班级体系。

“智者找助力,愚者找阻力。”没有一个人能够独自成功。让更多的人帮助你成功,这是一种高超的社会智慧。一个成功的班级管理者要积极、主动地与领导、同事求教,争取团结协作,赢得方方面面的指导、支持和配合,才能更好的开展自己的工作。所以说,学会团结协作是做为管理者必须学会。

而做为一名农村小学的班主任,在进行班级管理工作时,还要有吃苦耐劳、无私奉献的精神。要有一种堪为人师的高尚师德,以身作则,以已做示范的教育形式。另外还要深入学习科学的理论知识,不断的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探讨特性问题,随时与时代保持一致的发

展,更新自己的教育思想。

敢于在实施工作过程中,把新的管理方式融入其中,并与学生交流采用民主的方式征求学生的意见,切实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尊重,从而制定出切实有效的管理形式。并在实施过程中广纳学生的切实体会,进行分析、整合,再用于实践,从而建立完备的班级管理新形式。也让学生从中感受到自己参与的乐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更好的服务于班级,达到有效的目的,建立建全完善的班级管理机制。

参考文献:

1赵志军,《管理思想史》 2009 07

2刘晓明,《小学班主任专业成长》,东北师大出版社,2008.11

3陈文斌,《班主任工作要求与工作基本规范》,北方文艺出版社,2008.08

4《湖北教育》期刊 2009.09

5《教师文汇——百科知识》期刊 2007.7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