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制剂与剂型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

简述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
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包括以下几种:
1. 汤剂:将中药饮片加水煎煮,去渣取汁而成的制剂。
2. 丸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球形或类球形制剂。
3. 散剂:将中药饮片粉碎成细粉,混匀而成的制剂。
4. 片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与适宜的辅料压制成片的制剂。
5. 胶囊剂:将中药饮片细粉或提取物填充于空心胶囊中的制剂。
6. 糖浆剂:将中药提取物加糖或蜂蜜制成的浓稠液体制剂。
7. 口服液:将中药提取物加水制成的澄清液体制剂。
8. 栓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腔道给药的固体制剂。
9. 软膏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基质制成的供皮肤给药的半固体制剂。
10. 气雾剂:将中药提取物与适宜抛射剂封装于耐压容器中的制剂。
以上是中药制剂的常用剂型,不同的剂型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可根据病情和患者的需求选择合适的剂型。
制剂与剂型的关系【精选文档】

制剂与剂型的相关内容及其相互关系中药传统制剂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经过几千年反复临床实践形成的,是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之后才取得的。
在中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上,制剂的不同剂型使方剂具有多效性、协同作用或拮抗作用,以有利于发挥药物的整体功效.在了解剂型与制剂之间的关系之前,首先介绍制剂与剂型准确的定义.一、中药制剂与剂型的定义剂型:是指为满足疾病诊断、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
给药途径与药物性质决定剂型。
制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等标准规定的处方,将原料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风格,可以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
三、制剂与剂型的分类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中药制剂与剂型更是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提高。
为了更好的学习与研究,将制剂与剂型按不同的分类标准进行了分类。
1。
制剂的分类制剂目前分类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
按给药途径分类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如常用的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乳剂、混悬剂等.非经胃肠道给药的剂型如注射剂、喷雾剂、滴剂、贴剂、软膏剂等。
(2).按分散系统分类溶液型:分子分散胶体溶液型:1-100nm细微粒子乳剂型:>100nm乳滴混悬型:>500nm微粒气体分散型微粒分散型固体分散型(3)。
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4).按形态分类(5)。
液体制剂:溶液剂、注射剂、洗剂、搽剂等(6)。
固体制剂:散剂、丸剂、片剂、膜剂等(7).半固体制剂:软膏剂、凝胶剂、栓剂、糊剂等(8)。
气体制剂:气雾剂、喷雾剂等三、制剂与剂型的关系及其重要性1。
制剂与剂型的关系(1)同一药物可制成多种剂型剂型不同,给药方式不同,同一原料的药物由于制剂处方的不同或制剂工艺条件不同,均可引起该药物的体内效应不同。
其作用和用途可能有所不同.如硫酸镁制成注射剂用于静脉注射,可抗惊厥;制成片剂口服可用于导泻。
又如冠心苏合香丸与苏冰滴丸崩解时限相似,但溶出相差甚远,前者冰片百分之五十溶出时间为五分四十八秒,后者则为二分四十八秒。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案例分享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案例分享在中药行业中,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是非常关键的环节。
药物制剂指的是将中药通过一系列工艺处理转化为适合人体服用的形式,而剂型设计则是指根据药物的性质和用途选择合适的给药形式。
下面将分享几个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的案例。
案例一:丹参片的制剂与剂型设计丹参是一种常用的中药材,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
在制剂设计上,将丹参加工成粉末,并与辅料进行混合,制成片剂。
这种剂型设计既方便服用,又易于保存,能够提高患者的依从性,减少药物的损耗。
案例二:当归颗粒的制剂与剂型设计当归是中药中常用的补血药材,善于调经活血。
在制剂设计上,将当归煮成浓缩液,再进行冷冻干燥,得到粉末状的当归颗粒。
患者服用时,只需要将当归颗粒进行溶解,便于服用。
案例三:黄连液的制剂与剂型设计黄连是一味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
在制剂设计上,将黄连与其他草药进行共炮,制成浸膏。
患者在服用时,只需将浸膏加入适量温水中稀释即可。
案例四:桑黄颗粒的制剂与剂型设计桑黄是中医药领域中常用的解毒药材,对于清热解毒、散结的功效显著,应用广泛。
在制剂设计上,将桑黄进行提取,制得桑黄的浓缩浸膏,再将其冷冻干燥,得到颗粒状的药物制剂。
患者在服用时,可以直接将颗粒溶解在温水中饮用,方便便捷。
以上案例仅为中药行业中的部分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的例子,通过对中药药物的制剂与剂型的设计,能够提高药物的稳定性、便捷性和易服性,为患者提供更好的用药体验。
总结起来,药物制剂与剂型设计是中药行业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合理的制剂设计能够提高药物的疗效,优化患者的用药体验。
在中药行业中,剂型设计需要根据中药的特性和用途来合理选择给药形式,以确保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进,中药制剂与剂型设计将会为我们的健康事业带来更多的发展与进步。
中药药剂学重点

中药药剂学重点中药制剂与剂型1.概念中药药剂学:研究的内容:配制理论(基本理论、处方设计)、生产技术、质量控制与合理应用2.剂型根据药物的性质、用药目的和给药途径,将原料药加工制成适合于医疗或预防应用的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3.制剂根据药品标准规定的处方,将药物加工制成具有一定规格,可直接用于临床的药物制品,称为制剂。
研究制剂制备工艺和理论的科学,称为制剂学。
第一节中药制剂的剂型分类与选择一、中药制剂的原料制备中药制剂的原料包括中药材、中药饮片、中药提取物(总提取物、有效部位、有效成分)。
1.中药材2.中药饮片饮片:药材经过炮制后可直接用于中医临床或制剂生产使用的处方药品。
该定义强调了中药饮片作为药品的法定地位。
3.中药提取物凡是经过一定的提取方式从植物、动物、矿物中制得的用于制剂生产的挥发油、油脂、浸膏、流浸膏、干浸膏、有效部位和有效成分等均为提取物。
有效部位:是指从单一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中提取的一类或数类成分组成的提取物,其中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占提取物的50%以上三、中药剂型选择的基本原则一)、根据疾病防治需求起效快慢:静脉打针>吸入给药>肌内打针>皮下打针>直肠或舌下给药>口服液体制剂>口服固体制剂>皮肤给药。
急症患者:注射剂、气雾剂、舌下片、滴丸(水溶性基质)等速效剂型慢性病患者:丸剂、片剂、膏药及长效缓释制剂皮肤疾患:软膏剂、涂膜剂、洗剂、搽剂腔道病变:栓剂、灌肠剂二)、根据药物性质有效成分易为胃肠道破坏,或不被胃肠道吸收,或对胃肠道有刺激性,或因肝脏首过效应易失效者——不宜设计为口服剂型(多选题)。
活性成分间易产生沉淀等配伍变化的组方,含水中不溶、难溶或不稳定成分的药物——不宜设计制成注射剂、口服液等水性液体制剂。
三)、根据“用、产、带、运、贮”五方便的要求方便服用、有利生产、适于携带、便于运输、利于贮藏。
第二节中药制剂卫生与稳定性一、制剂卫生一)中药制剂微生物限度标准1.制剂通则、品种项下要求无菌的制剂及表示无菌的制剂和原辅料应符合无菌检查法规定。
中药制剂与剂型辅料大总结

中药制剂与剂型辅料大总结1•固体制剂①填充剂/稀释剂:淀粉:常用玉米淀粉,性质稳定,价格便宜,吸湿性小,外观色泽好,可压性较差,常与可压性较好的糖粉、糊精混合使用可压性淀粉:亦称预胶化淀粉,多功能辅料。
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压性,自身润滑性和干粘合性,并有较好的崩解作用。
用于粉末直接压片时,硬脂酸镁的用量不可超过0.5%,以免产生软化现象糖粉:结晶性蔗糖经低温干燥、粉碎而成的白色粉末。
优点是粘合力强,可增加片剂的硬度和表面光滑度;缺点是吸湿性较强,长期贮存,片剂硬度过大,崩解溶出困难。
除口含片或可溶性片剂,一般不单独使用,常与糊精、淀粉配合使用。
糊精:有较强的粘结性,使用不当会使片面出现麻点、水印或造成片剂崩解或溶出迟缓。
常与糖粉、淀粉配合使用乳糖:CRH高,吸水性弱,压缩成型性好,所压制的片剂外观美、溶出度好,既适用于湿法压片,也适用于干法粉末直接压片;价格昂贵,外国常用。
微晶纤维素MCC :纤维素部分水解而制得的聚合度较小的结晶性粉末,良好的可压性和较强的结合力,压成的片剂有较大的硬度。
可为粉末直接压片的干粘合剂”使用片剂中含20%MC时崩解较好。
国外产品压缩成形性好,兼有粘合、润滑和崩解作用;干粘合剂;对药品有较大的容纳量;适用于粉末直接压片。
无机盐类:主要是无机钙盐,如硫酸钙(片剂辅料中常用二水硫酸钙)。
性质稳定,制成的片剂外观光洁,硬度、崩解均好。
对药物无吸附作用。
应注意硫酸钙对某些主药(四环素类)的吸收有干扰。
碳酸钙、磷酸钙吸收剂:硫酸钙、磷酸氢钙、轻质氧化镁、碳酸钙、淀粉、干燥氢氧化铝糖醇类:甘露醇、山梨醇呈颗粒或粉末状,具有一定的甜味,在口中溶解时吸热,有凉爽感。
因此较适用于咀嚼片,但价格稍贵,常与蔗糖配合使用。
②湿润剂和粘合剂蒸馏水:湿润剂。
物料对水吸收较快,易发生湿润不均匀现象,最好采用低浓度的淀粉浆或乙醇代替乙醇:用于遇水易分解和遇水黏性太大的药物。
一般为30%〜70%。
中药浸膏片常用乙醇作湿润剂。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中药制剂是指将中药原材料经过加工、炮制、贮藏等工艺,制成适宜于临床使用的药物形式。
中药剂型是指中药制剂在临床使用时的形态和规格。
根据不同的制备方法和用途,中药剂型可分为多种类型。
以下是介绍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
1. 饮片剂:饮片剂是最常见的中药剂型之一,是经过炮制和贮藏等工艺处理后,制成片剂供患者直接服用。
饮片剂可在煎剂、浸泡剂等形式下使用。
2. 散剂:散剂是将中药原料加工成细粉或粉末状,可直接服用或配合其他药剂使用。
散剂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冲服、调配等。
3. 膏剂:膏剂是将中药原料制成具有一定粘度和流动性的糊状物,适用于外用,如贴敷、擦拭等。
4. 膜剂:膜剂是将中药浸膜或涂敷于合适的基材上制成的剂型,适用于局部皮肤病变,如湿润性、糜烂性皮肤病。
5. 糊剂:糊剂是将中药制成粘度适宜的糊状剂型,适用于冲服、灌肠等用途。
6. 丸剂:丸剂是将炮制后的中药原料制成固体球状物,可直接冲服或咀嚼后服用。
7. 散剂颗粒:散剂颗粒是将中药原料研磨制成粉末状,再经过配方、制粒等工艺制成颗粒剂型。
散剂颗粒易于服用和调剂,广泛应用于门诊和家庭保健。
8. 口服液:口服液是将中药煎剂或浸膏剂等调制成适宜口服的液体剂型,便于患者直接饮用,剂型透明或悬浮状。
9. 注射剂:注射剂是将中药煎剂、提取物等通过注射剂针筒或其他注射器具,以注射的方式给药。
10. 软胶囊剂:软胶囊剂是将中药制剂装入可溶性胶囊内的剂型,既方便患者服用,也易于调剂。
11. 乳剂:乳剂是由水相和油相组成的混合液体,中药原料经过炮制和分散剂等工艺制成的剂型。
12. 眼药剂:眼药剂是经过抗菌、抗炎等处理后,制成用于眼部疾病治疗的药物形式。
13. 贴剂:贴剂是将中药煎剂或制剂均匀地涂敷在基材上, 并保持其药物活性,适用于外用贴敷。
14. 水剂:水剂是将中药原料制成液体剂型,适用于口服、外用或洗浸等用途。
15. 喷雾剂:喷雾剂是将中药煎剂或其他溶剂制成气雾剂型,通过喷雾器器具进行直接喷洒使用。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剂型与制剂技术

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剂型与制剂技术中药行业一直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话题。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增强和对传统草药疗效的重新认可,中药的市场需求持续增长。
然而,中药的剂型与制剂技术对于中药行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中药行业中的药物剂型与制剂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一、中药的药物剂型中药的药物剂型是指中药在加工过程中,根据使用目的和使用方法的不同,将草药转化为适合人体吸收和使用的形式。
常见的中药药物剂型包括丸剂、煎剂、口服液、糖浆、颗粒剂、贴剂等。
这些剂型在制备过程中需要合理选择药材,确定药物配方,科学合理的加工工艺以及标准的生产环境和设备。
中药丸剂是一种将中草药制成丸状的剂型。
它便于携带和保存,服用方式简便,因此受到了广泛的欢迎。
中药丸剂在制备过程中,需要经过简化提取、浓缩、研磨、造丸等步骤。
制丸工艺需要根据草药的性质和功效进行合理选择和设计,以保证药物质量和疗效的稳定性。
中药煎剂是将中草药制成液体状的剂型。
这种剂型可以最大程度地保留草药的有效成分,对于一些难以口服的患者,如小儿和老年人来说,更易于吸收和利用。
中药煎剂的制备需要根据药材的特性确定提取方法,确定药材的比例和用量,科学合理的采用煎煮工艺。
二、中药的制剂技术中药的制剂技术主要包括药材的预处理、提取、浓缩、分离、纯化、干燥等工艺。
这些工艺需要遵循中药工艺学的原理和规定,根据不同的剂型要求和制剂工艺要求进行选择和设计。
中药的预处理是指采集到的草药在制备过程中需要进行的初步处理工艺。
预处理工艺包括清洗、除杂、晾干等步骤。
这些步骤可以去除草药中的杂质和异物,提高草药的有效成分的含量和纯度。
中药的提取是指将草药中的有效成分提取出来的过程。
提取工艺需要根据不同的药材和药物剂型要求选择不同的提取方法,如水提法、醇提法、溶剂提取法等。
提取工艺需要严格控制提取时间、提取温度、提取溶剂的用量等参数,以保证提取的有效成分的纯度和含量。
中药制剂:-最全17种中药剂型

又分为蜜丸、水蜜丸、水丸、糊丸、浓缩丸、微丸等类型。
(1)蜜丸:将药材研磨成细粉末状,然后通过蜂蜜为媒介将其充分粘合在一起制成蜜丸,这也是中医临床上应用最为广泛的一种。
丸重在0.5克以上(含0.5克)称为大蜜丸,丸重在0.5克以下为小蜜丸。
蜂蜜富于营养,并有润肺止咳、润肠通便的功能,同时还有质地柔润、吸收缓慢、作用缓和的特点。
滋补类药物、小儿用药、贵重及含易挥发性成分的药物常制成蜜丸。
多用于治疗慢性病和虚弱性疾病,如六味地黄丸、人参鹿茸丸等。
(2)水蜜丸:药材细粉以水和蜂蜜按适当比例混匀为粘合剂制成。
水蜜丸的特点与蜜丸相似,作用缓慢、持久,但因用蜜较蜜丸少,故含水量低、易保存和服用。
多用于补益类药物,如补中益气丸等。
(3)水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醋、药汁、黄酒等为粘合剂制成。
因特殊需要,水丸还可包衣。
泛制水丸体积小,表面致密光滑,便于吞服,不易吸潮。
(4)浓缩丸:将所有的中药材或者部分重要的药材通过煎煮提取其煎液,然后和适量的辅料或者药物的细粉末等一起粘合成药剂即可。
根据粘合剂的不同,又分为浓缩蜜丸、浓缩水丸、浓缩水蜜丸。
浓缩丸体积小,药物有效成分含量高,易于服用,在体内溶化吸收比较缓慢。
浓缩丸适用于慢性疾病等多种疾病。
(5)糊丸:药材细粉以米糊或面糊为粘合剂制成。
糊丸质地坚硬,在体内崩解慢,内服既可延长药效,又能减少某些毒性成分的释放或减缓刺激性成分对胃肠的刺激。
刺激性较大或有毒药物宜制成糊丸。
(6)蜡丸:药材细粉以蜂蜡为粘合剂制成。
蜡丸是中成药的长效剂型之一,溶化极其缓慢,可延长药效,防止药物中毒或对胃起强烈的刺激作用。
处方中含较多的剧毒或强刺激性药物,或要求在肠道吸收的中成药,都可制成蜡丸。
为中成药传统剂型,品种已不常见。
(7)微丸:药材细粉以水或酒泛丸,或以百草霜为衣,采用现代技术制成。
微丸直径小于2.5毫米,体积小,应用剂量小,服用方便,吸收平稳。
微丸适宜于刺激性药物,贵重或细料药材多制备成微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六节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A型题1.下列关于微囊特点的叙述,错误的是A.可加速药物释放,制成速效制剂B.可使液态药物制成固体制剂C.可遮掩药物的不良气味D.可改善药物的可压性和流动性E.减少复方配伍禁忌2.固体分散体中最常用的亲水性载体材料是A.乙基纤维素B.聚乙二醇类C.Ⅱ号丙烯酸树脂D.Ⅲ号丙烯酸树脂E.醋酸纤维素酞酸酯3.可考虑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是A.生物半衰期小于1小时的药物B.生物半衰期大于24小时的药物C.单服剂量小于1g的药物D.药效剧烈、溶解度小的药物E.吸收无规律或吸收差的药物4.以接近零级释药速度为主要特征的制剂是A.被动靶向制剂B.主动靶向制剂C.磁性微球制剂D.渗透泵控释片E.膜控缓释胶囊5.药物固体分散体的类型不包括A.固体溶液B.低共熔混合物C.高分子聚合物D.共沉淀物E.玻璃体混悬液6.关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给药次数较普通制剂少B.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治疗作用较普通制剂更持久C.缓释制剂、控释制剂的血药浓度波动较普通制剂小D.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较普通制剂更具靶向性E.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较普通制剂更能增加患者的顺应性7.可用作药物固体分散体水溶性载体材料的是A.聚丙烯树脂Ⅲ号B.乙基纤维素C.醋酸纤维素酞酸酯D.聚丙烯树脂Ⅱ号E.聚乙烯吡咯烷酮8.能提高中药制剂中挥发性成分稳定性的技术是A.β-环糊精包合B.药物微粉化C.固体分散技术D.喷雾干燥制粒E.大孔树脂吸附B型题[1-3]A.按时间变化先多后少的非恒速释放药物B.不受时间影响,按照零级速度规律恒速释放药物C.缩短药物的生物半衰期D.降低药物的作用强度E.增强药物对靶组织的特异性,提高药物疗效,降低药物的毒副作用1.控释制剂的释药过程是2.缓释制剂的释药过程是3.药物制成脂质体的目的是X型题1.下列属于靶向制剂的是A.脂质体B.微囊C.乳剂D.磁性微球E.前体药物制剂2.属于主动靶向制剂的有A.磁性微球B.免疫微球C.长循环脂质体D.修饰的微乳E.pH敏感靶向制剂3.固体分散体系的类型有A.粗分散体系B.低共熔混合物C.固态溶液D.玻璃溶液E.共沉淀物4.β-环糊精包合物的作用有A.提高药物稳定性B.增加难溶性药物的溶解度C.调节释药速度D.使液体药物粉末化E.使药物具有靶向性5.按照给药途径的不同,缓释制剂的类型有A.口服缓释制剂B.眼用缓释制剂C.口腔用缓释制剂D.牙用缓释制剂E.透皮缓释制剂6.不易制成缓释制剂的药物有A.半衰期>24小时B.药物剂量>1gC.在肠道内有特定主动吸收部位的药物D.药效剧烈且吸收无规律的药物E.易受生理因素影响的药物第十七节药物体内过程A型题1.影响药物吸收的下列因素中,不正确的是A.非解药物的浓度愈大,愈易吸收B.药物的脂溶性愈大,愈易吸收C.药物的水溶性愈大,愈易吸收D.药物的粒径愈小,愈易吸收E.药物的溶出速率愈大,愈易吸收2.下列关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叙述中,错误的是A.药物能否被吸收,吸收速度与程度如何B.药物在体内如何分布C.药物的分子结构与药理效应关系如何D.药物在体内如何代谢E.药物从体内排泄的途径如何3.下列有关生物药剂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吸收、分布、代谢、排泄的过程规律的学科B.生物药剂学是阐明药剂型因素、生物因素与药效之间关系的学科C.生物药剂学探讨药物理化性质、药物剂型、附加剂、制剂工艺等与生物因素药效关系的学科D.生物药剂学是研究药物在体内生化过程的学科E.生物药剂学的研究为科学制药、合理用药和质量控制提供了科学依据4.有关药物因素和剂型因素对药物吸收影响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脂溶性大的药物、分子型药物易于透过细胞膜B.分子型药物的浓度取决于吸收部位的pH和药物本身的pKaC.药物的溶出速度愈快,药物愈容易吸收D.口服胶囊剂的吸收速度与程度通常优于包衣片剂E.制剂处方及其制备工艺影响药物的吸收5.有关生理因素影响口服给药吸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药物的吸收与胃肠液的pH有关,胃液的pH约1.0时,有利于弱酸性药物的吸收B.药物的吸收与胃肠液的pH有关,小肠部位肠液的pH通常为5~7,有利于弱碱性药物的吸收C.胃肠液中的胆盐能增加所有药物的吸收D.胃排空速率快,有利于药物吸收E.消化道上皮细胞部位的血液循环状况影响药物吸收6.制剂生物利用度常用的评价指标是(E)A.Cmax、Tmax和lgCB.Cmax、Tmax和CssC.Cmax、Tmax和VdD. Cmax、Tmax和KE.Cmax、Tmax和AUC7.关于药物体内分布说法,错误的是A.血液中游离型药物能自由向组织器官分布转运B.药物与血浆蛋白竞争结合可影响药物的作用强度和作用时间C.血流量大、血管通透性好的组织器官,药物分布速度慢D.药物的选择性分布取决于生物膜的转运特性以及药物与不同组织的亲和力E.血液中与血浆蛋白结合的药物不能通过血管壁向组织器官转运8.比较不同制剂中药物生物利用度速度即药物吸收快慢常用的参数是A.TmaxB.CmaxC.AUCD.CssE.t1/29.关于药物排泄的说法,错误的是A.药物可因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被肾小球滤过而减少排泄B.药物可因与血浆蛋白结合不被肾小管分泌而减少排泄C.尿量增加可降低尿液中药物浓度,导致重吸收减少而增加排泄D.经乳汁排泄的药物可能影响乳儿的安全,应予关注E.经胆汁排泄的药物,可因肠肝循环致作用时间延长10.患者静脉注射某药50.0mg (Xo),若其初始血药浓度(Co)为2.5mg/L,则该药的表观分布容积(V)是A.15LB.20LC.25LD.30LE.35LB型题[1-2]A.VdB.BAC.Y∞D.AUCE.td1.表示药物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符号是2.表示药物在体内达到动态平衡时药物剂量与血药浓度比值的符号是[3-6]A.生物利用度B.绝对生物利用度C.相对生物利用度D.溶出度E.生物半衰期3.在规定溶剂中,药物从固体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度,称为4.试验制剂与参比制剂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比值,称为5.试验制剂与其静脉给药参比制剂的血药浓度—时间曲线下面积的比值,称为6.药物体内血药浓度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称为[7-10]A.表观分布容积B.零级速度过程C.清除率D.速率常数E.隔室模型7.转运速度恒定、与血药浓度无关的体内药物转运过程,称为8.血液或血浆中清除药物的速率,称为9.体内药量与血药浓度的比值,称为10.描述药物体内速度过程的动力学参数是X型题1.生物药剂学中的剂型因素对药效的影响包括下列那些内容A.辅料的性质及其容量B.药物的剂型和给药方法C.制剂的质量标准D.药物的物理性质E.药物的化学性质2.急症患者临床用药宜选用的中药速效剂型有A.吸人气雾剂B.舌下片C.丸剂D.注射剂E.滴丸(水溶性基质)C型题[1-2]A.甘油B.稀硫酸C.水D.液状石蜡E.不同浓度的乙醇1.制备基质为聚乙二醇6000的苏冰滴丸,冷却剂宜选用2.制备成膜材料为PVA17-88的膜剂,增塑剂应选用[3-6]A.30minB.45minC.60minD.90minE.120min3.除另有规定外,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4.除另有规定外,阴道片的融变时限为5.除另有规定外,浓缩丸的溶散时限为6.除另有规定外,中药浸膏片的崩解时限为[7-10]]A.5.0%B.8.0%C.9.0%D.12.0%E.15.0%7.除另有规定外,散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8.除另有规定外,袋泡茶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9.除另有规定外,颗粒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10.除另有规定外,蜜丸的含水量不得超过[11-14]A.10%B.20%C.45%D.60%E.90%11.除另有规定外,以有效成分制备中药注射剂,其纯度应不低于12.除另有规定外,以多成分半成品制备中药注射剂,其总固体中结构明确成分的含量应不低于13.除另有规定外,中药糖浆剂含糖量应不低于14.除另有规定外,含毒性药的中药酊剂的浓度应为[15-18]A.溶散时限B.软化点C.崩解时限D.相对密度E.融变时限15.泡腾片的质量检查项目包括16.栓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包括17.丸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包括18.黑膏药拍的质量检查项目包括[19-22]A.5minB.15minC.30minD.45minE.60min19.软胶囊的崩解时限为20.滴丸的溶散时限为21.可溶性颗粒的熔化性时限要求为22.阴道片的融变时限为[23-24]A.浸渍法B.乳化法C.溶解法D.热熔法E.渗漉法23.化学药物制备酊剂应采用24.流浸膏剂的主要制法是[25-27]A.增溶剂B.抛射剂C.渗透压调节剂D.助悬剂E.抗氧剂25.亚硫酸氢钠常用作偏酸性中药注射液的26.氯化钠常用作中药注射液的27.二氟乙烷可作为药用气雾剂的[28-29」A.半合成棕搁油酯B.凡士林C.聚乙二醇D.聚氧乙烯单硬脂酸醋E.卡波姆28.可用作油脂性栓剂基质的是29.常用作油脂性软膏基质的是[30-32]A.120minB.90minC.60minD.45minE.30min30.脂肪性基质栓剂的融变时限为31.水溶性基质栓剂的融变时限为32.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第十六节药物新型给药系统与制剂新技术A型题1.A 2.B 3.C 4.D 5.C 6.D 7.E 8.AB型题1.B 2.A 3.EX型题1.ABD 2.BCD 3.BCDE 4.ABCD 5.ABCDE 6.ABCDE第十七节药物体内过程A型题1.C 2.C 3.D 4.C 5.C 6.E 7.C 8.A 9.B 10. B B型题1.D 2.A 3.D 4.C 5.B 6.E 7.B 8.C 9.A 10. D X型题1.AB 2.ABDEC型题1.D 2.A 3.C 4.A 5.E 6.C 7.C 8.D 9.B 10. E 11. E 12. D 13. C 14. A 15. C 16. E 17. A 18. B 19. E 20. C 21. A 22. C 23. C 24. E 25. E 26. C27. B28. A29. B30. E31. C 32.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