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统编)第一单元-第四课教案

小学语文人教五年级下册(统编)第一单元-第四课教案

第四课内容:4*《梅花魂》目标:1、认识本课“葬、腮”等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燕”。

2、默读课文,能说出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3、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重点:能说出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达了外祖父怎样的感情。

难点:能结合课文内容,说出自己对课文题目“梅花魂”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引入课题。

1、谈话引入新课。

2、板书课题《梅花魂》。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自由朗读课文,勾画出生字新词,并借助字典,自学字词。

2、教师提示:易读错的字:虬、玷、郑、秉、撩、绢、眷。

三、了解课文,知梅花。

1、思考:课文通过哪几个小故事,表达了外祖父眷念祖国的赤子心?2、教师引导:理清条理,标出小标题。

(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

)四、细读课文,悟梅花。

1、外祖父爱梅花,你是怎样从课文中读出来的?2、引导:(1)从外祖父言行的直接描写中;(2)把课文写的五件事联系起来。

比如外祖父的三次流泪有什么相同之处?(3)把自己当成作者来体会。

五、品读课文,诵梅花。

1、外祖父为什么对梅花情有独钟,文中哪段话告诉了我们?2、引导:(1)梅花的精神是什么(不畏严寒、坚贞不屈);(2)梅花的精神象征什么?(中华民族的精神)(3)保存墨梅图的目的是什么?(激励自己保持民族气节)六、拓展课文,学梅花。

1、作者为什么以《梅花魂》作题目?2、引导:梅花魂就是民族魂(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的精神)。

七、课堂练习。

1、熟读课文。

2、交流自己知道的中国历史上有气节的人物。

板书设计:梅花魂吟诗落泪珍爱梅图思国伤怀赠墨梅图送梅花绢思乡情爱国心作业设计:一、在带点字的正确读音下面画“——”。

玷.污(zhān diàn)秉.性(bǐng chéng)缭.乱(líɑo lǐɑo)眷.恋(juàn quàn)二、改正下面成语中的错别字。

五下语文4课课堂笔记

五下语文4课课堂笔记

五下语文4课课堂笔记
以下是一份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 4 课《梅花魂》的课堂笔记:
一、重点字词
1. 颇负盛名:指名气很大。

2. 玷污:弄脏;使有污点。

3. 秉性:性格。

4. 眷恋:深切地留恋。

二、主题思想
本文通过写一位身在异国他乡的老华侨对梅花的挚爱,反映了他对祖国的眷恋之情,表现了一位华侨老人的爱国之心。

三、文章结构
1. 爱梅——梅花魂
2. 惜梅——民族魂
3. 颂梅——中国心
四、写作手法
1. 借物抒情:以梅花为线索,通过描写梅花来表达作者对祖国的热爱和眷恋之情。

2. 对比手法:用梅花与其他花进行对比,突显梅花的高洁品格。

五、读后感
这篇文章让我感受到了作者对祖国的深厚感情。

梅花在文中不仅是一种植物,更是一种象征,代表着中华民族坚韧不拔、不屈不挠的精神。

文章通过描写老华侨对梅花的热爱,表达了他对祖国的眷恋和思念。

我们应该学习梅花的精神,热爱祖国,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而努力奋斗。

五下语文名师课件第一单元第四课 梅花魂人教部编版 1

五下语文名师课件第一单元第四课 梅花魂人教部编版 1

体验,尊重生 命 本真 的 做 法 , 并非 不 爱 学 习 ,而 是 为 了 更 好的 学 习 。

4.不少评论家 觉 得沈 从 文 擅 长 写景 , 且 晴 朗 明澈 , 但 是 缺 少深 度 。 也 有 评论 家 认 为 好 就好 在 没 有 深 度, 因 为 没 有 深 度的 “ 看 ” 风 景, 其 实 就 不 为一 般 的 社 会 价值 所 局 限 , 这样 也 就 抛 弃 了自 以 为 是 的 优越 感 和 置 身 事外 的 位 置 , 而是 在 宇 宙 万 汇的 动 静 之 中
(五下)语文名师课件-第一单元-第 四课 梅花魂-人教部编版 1
总结全文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多 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它们 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但是他 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它们的胸 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
(五下)语文名师课件-第一单元-第 四课 梅花魂-人教部编版 1

3.
从作者的描述 看, 作 者 的 观 察敏 锐 , 记 忆 超强 , 对 现 象 世界 十 分 倾 心 ,对 大 自 然 的 声音 、 气 味 , 社会 上 的 人 与 事 怀有 浓 厚 的 兴 趣。 他 把 大 自 然与 社 会 生 活 称为 一 本 “ 大 书” , 他 从 这 本“ 大 书 ” 中 学到 了 许 多 书 本上 没 有 的 东 西, 他 在 自 然 和社 会 中 倾 心

6.抒发的感情 真 诚 感 人 ,不 写 自 己 的 品学 兼 优 、 勤 奋用 功 , 而 是 如实 地 展 现 自 己的 天 生 的 野 性, 充 满 了 阅 读和 学 习 “ 生 活” 这 本 大 书 所得 到 的 欢 欣 鼓舞 的 生 命 体 验, 表 现 了 对 自然 和 生 命 无 比好 奇 和 热 爱 以及 泰 然 面 对 一切 残 忍 和 苦 难的 生 活 观 。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教案

部编本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4课《梅花魂》教案
3.课题解疑:
(1)你觉得哪个字要重读?
预设:魂。
(2)“魂”是什么意思呢?
(3)梅花有魂吗?让我们走进故事里去寻找它的“魂”!
二、初读感知
(一)默读课文,把课文读通顺,了解课文写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表现了他怎样的感情。
(二)认读生字。
1.课文同学们已经读得很熟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你认识他们吗?
(出示文本信息)
通过问题交流可以使学生初步了解梅花在外祖父心中的地位,使学生初步懂得梅花的含义。了解字词的作用并体会其表达效果,对学生写作手法的积累,并为学习下文做铺垫。
引导学生感受梅花的精神和品格,更加了解了梅花的深层含义,理解“魂”字的含义,懂得“魂”指的就是梅花精神,是外祖父的一颗爱国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与导语相照应。
(4)外祖父赠我“墨梅图。
(5)外祖父送我绣着梅花的手绢。
3.观察课文的插图,再深入阅读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文中的外祖父是一个怎样的人?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
(3)说一说为什么感动?
(三)感知理解。
1.小组合作交流:
读一读文中祖父读的诗句,感悟祖父的心情。
预设:
(1)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预设:梅、兰、竹、菊被称为“花中四君子”,用来形容品德高尚的人。其中,梅的文化寓意是“探波傲雪,高洁志士”。
2.再读课文,小组合作思考:这篇课文讲了外祖父的哪几件事情?
同学们把自己的感知分别说出来。
预设:
(1)外祖父救我读诗词,还常流眼泪。
(2)外祖父分外珍惜“墨梅图”
(3)外祖父因为不能回国而难过。
(2)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3)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2.根据自己的理解想一想:外祖父教我读诗词为什么会落泪?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梅花魂》优秀课件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梅花魂》优秀课件

本文围绕着梅花讲了漂泊他 乡的外祖父珍爱梅花、眷恋祖国 的事,表达了作者热爱祖国的思 想感情。
课文围绕着梅花写了外祖父的那 几件事情?
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常教小外孙女读唐诗宋词,且读着 读着就流出眼泪。 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因不能回国而难过得哭起来。
对一幅墨梅图分外爱惜。
船快开时,又递给外孙女绣着梅花 的手绢。表达了外祖父眷恋祖国、 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故乡、祖国”让多少身居在外 的旅人、游子拥有无尽的相思与眷恋, 几千年来,多少文人墨客吟诵出了无 数“思乡爱国”的诗篇,你会吟诵吗?
总结全文
古往今来,由于许多历史原因,许 多向外祖父一样的中华儿女流落他乡。 它们虽然身穿洋装、说着异地的语言, 但是他们的血管里流动着中国人的血, 它们的胸中跳动着一颗颗中国心。
拓展延伸
描写梅花的诗句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宋]王安石《梅花》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阅读链接
故乡 没有离开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铺在地上的画。 我在画中走来走去, 只看到天边遥远的云霞。 远远地离开了故乡的时候, 故乡,是一幅挂起来的画。 一抬头,便能看见, 每当月下,透过一层薄薄的纱。
一下子撞进了秋天的怀抱,寒来暑往,四季更替。
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夏天有“出淤泥而不染,赏
濯清莲而不妖”的荷,秋日有“本性能耐寒,风 梅
霜挺且直”的菊,而严冬,则更有此花开尽更无
花而一枝独秀的梅。

梅历来是画家、诗人所赞美的对象,我国 欣 宋代诗人王安石、陆游;元代画家王冕都曾经 赏 写下诗句赞美它。我们的开国领袖也曾写下词 梅 盛赞她。梅花不愧是花中之王,花之君子。 花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名师教案.doc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一单元第四课《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名师教案.doc

《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名师教案设计理念:方法比知识更重要。

在学习这样的略读课文时,理应让学生结合前两篇课文的阅读方法,凭借阅读提示的内容,去自行读书、思考、讨论、交流,努力为学生创设好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鼓励学生选择合适的学习方法,推进学生自学,充分体现“让学”理念。

教学目标:1 •认识“妖、娩”等14个生字。

2•根据阅读提示,理解课文内容。

运用以前所学方法,联系上下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有感情地阴读课文。

3•体会挑战极限、勇创一流的青藏铁路精神,感受建设者勇克难关、顽强拼搏的英勇气概。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导入课题1•师:同学们,在上课之前,先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首非常动听的歌曲(播放《天路》并配以青藏铁路施工画面)。

刚才我们听的这首歌的名字是什么?歌中的“天路”指的是哪一条路呢?是的,这首歌深情歌唱了铁路工人修建青藏铁路的感人事迹。

来,随着这动听的歌声,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青藏铁路。

2.师生交流关于青藏铁路和西部大开发的相关资料。

西藏地处青藏高原,交通落后,“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一直是西藏人民的期盼,也是全国人民的愿望。

随着西部大开发号角的吹响,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正在变成现实。

出示课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齐读课题)二、读懂阅读提示,明确阅读要求1.自读阅读提示,看看学习这篇文章有几个方面的要求。

2.交流。

阅读提示中共有三个要求。

(1)默读课文,说说青藏铁路是一条什么样的铁路。

(2)建设者在修建青藏铁路的过程屮遇到了哪些困难,是怎样克服的?(3)将收集到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资料,讲给同学听。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文章大意1.自学课文:请按阅读要求默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作批注。

2•检查自学:自学生字、生词的情况。

重点检查个别难读的字音是否读准。

如:械(xie),不读ji® “狰狞”读准后鼻韵。

3•整体感悟:你觉得阅读提示中哪个问题对读懂全文最重要?(第二问)有一句话在文中反复出现,强调了这一点。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4《梅花魂》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4《梅花魂》教案

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4《梅花魂》教案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一篇描写梅花精神的文章,通过讲述梅花在严寒中依然绽放的故事,展现了梅花不畏艰难、坚韧不拔的精神。

本文是统编教材部编人教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第1单元的第4课,旨在让学生通过学习课文,理解梅花的精神,培养他们坚韧不拔的品质。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理解课文内容。

但他们对于抽象的概念和深层次的含义还需要通过教师的引导来进行理解和领悟。

此外,学生对于自然界的植物有一定的了解,但对于梅花的精神可能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花的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感受到梅花的精神,培养自己的坚韧不拔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学生能够正确读写词语,理解课文内容,了解梅花的精神。

2.难点:学生能够通过课文内容,体会到梅花的精神,并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

五.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通过设置情境,引导学生朗读课文,启发学生思考,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和思考能力。

同时,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课文朗读录音带2.与课文相关的梅花图片3.学生作业本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课文朗读录音带,让学生听课文朗读,感受课文的语言美和梅花的精神。

2.呈现(10分钟)展示与课文相关的梅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梅花的形态和特点,激发学生对梅花的兴趣。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表情和动作的配合,感受梅花的精神。

4.巩固(10分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课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梅花的精神,并分享自己的感受。

5.拓展(10分钟)学生根据自己的感受,用自己的话表达对梅花精神的理解,并进行小组交流。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梅花魂》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梅花魂》教案设计

部编人教版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4课《梅花魂》教案设计一. 教材分析《梅花魂》是一篇描写梅花精神的文章,通过讲述作者童年时与祖父一起种梅、赏梅、赠送梅花给邻居等生活琐事,展现了梅花的精神内涵。

文章以梅花为线索,表现了中华民族在苦难中不屈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

本课内容丰富,情感真挚,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和教育意义。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独立阅读并理解文章内容。

但梅花精神这一抽象概念对于学生来说可能较难理解,因此需要在教学中引导学生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感悟梅花精神。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精神。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感悟等方式,学会从文章中提炼要点,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梅花精神的伟大,培养自强不息、勇敢面对困难的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梅花精神。

2.教学难点:梅花精神的具体内涵及如何在实际生活中体现。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梅花精神。

2.情感教学法:以情感人,引导学生感悟文章所表达的情感。

3.讨论法:分组讨论,激发学生思考,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六. 教学准备1.课文录音:便于学生跟读、模仿,提高朗读水平。

2.梅花图片:展示梅花的美丽,增加学生对梅花的认识。

3.相关资料:关于梅花精神的文献资料,以便于拓展教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梅花图片,引导学生欣赏梅花的美丽,引出课文《梅花魂》。

2.呈现(10分钟)播放课文录音,让学生跟随录音朗读课文。

结束后,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内容,引导学生关注梅花精神。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所体现的梅花精神。

讨论结束后,各组派代表发言,分享讨论成果。

4.巩固(10分钟)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成果,进行总结,阐述梅花精神的内涵。

同时,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梅花精神在生活中的体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件PPT
银装素裹:素,没有染色的。裹,包,缠。从上到下没有一点彩色,非 常素洁。文中指风火山被冰雪覆盖的样子。
七零八落: 形容零散稀疏的样子。特指原来又多又整齐的东西现在零 散了。文中指保温大棚被狂风破坏而零乱不堪的场面。
不翼而飞:形容东西突然丢失。文中指风火山上的天气极其恶劣,狂 风能将屋顶的铁皮瓦刮走。
课件PPT
②难怪一些西方媒体预言:中国人要在这样不 良的地质上打隧道,是根本不可能的事!
“根本不可能”意思是这样的隧道绝无打通的 希望。结合全文可以知道在海拔4 905米的风火山 上,冻土层、冰岩都是“世界级”难题,需要先进 的科学技术,难怪西方媒体如此预言。这句话更加 强调了工程艰巨、要求很高、难度很大,衬托出了 西部建设者们的勇敢、实干与创新精神。
人教版
五年级 语文 下册
课件PPT
4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课件PPT
拉萨: 拉萨是西藏自治区首府,一座具有1300年历史的古城,位
于雅鲁藏布江支流拉萨河北岸,海拔三千六百五十多米。“拉 萨”在藏文中为“圣地”或“佛地”之意,长期以来就是西藏 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的中心。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布达 拉宫,是至高无上的政教合一政权的象征。公元7世纪,松赞 干布兼并邻近部落、统一西藏后,就从雅隆迁都逻姿(即今拉 萨),建立了吐蕃王朝。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拉 萨城进入了新的时代。1960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拉萨为地级 市,1982年又将其定为国家首批公布的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 一。
课件PPT
杯水车薪:比喻无济于事,解决不了问题。文中指风火山海拔高,氧气 含量不到平原的一半,氧气瓶所提供的氧气满足不了人正常 的生理需要。筑路大军的生命面临严重威胁。
废寝忘食: 顾不上吃饭,忘记了睡觉。形容勤奋专心。文中指科技人 员夜以继日地实验、攻关,为攻克世界级难题勤奋工作。
劈头盖脸:从正前方正对着头和脸劈下来、盖下来。文中指气候恶劣, 不给人们任何预防和躲避时间,一场冰雹就突如其来地袭 击了筑路大军。
课件PPT
械 (xiè)(机械) 凿(záo)(开凿) 妖娆(yāo)(ráo)(妖娆) 巍峨 (wēi)(é) (巍峨) 媒(méi)(传媒)
狰zhēng狞níng 逞chĕng(逞凶、逞能) 扯chĕ(拉扯、撕扯) 薪xīn(杯水车薪、薪水)
效xīao(效率、效果) 寝qīn(寝室、就寝、废寝忘食)
严阵以待: 摆好严整的阵势,等待来犯的敌人。
课件PPT
读了全文,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 (1)青藏高原气候恶劣,天气说变就变。 (2)开凿风火山隧道面临着重重困难。 (3)高原缺氧是施工的一个很大的障碍。 (4)科技人员和建筑工人不断战胜困难挑战。
……
课件PPT
①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这句话既是课文的题目,又在文中一咏三叹, 反复出现了四次。这个简短有力的句子,铿锵有 力,掷地有声,既是筑路大军的誓词,也是作者 行文的线索。
课件PPT
青藏铁路: 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里程最长
的高原铁路。翻越了海拔为5072米的唐古拉山的最高点,经 过海拔4000米以上的地段有960公里,连续多年冻土区550公 里以上。新中国成立不久,国家有关部门就着手研究进藏铁路 问题。在毛泽东、周恩来、邓小平等老一辈领导人的亲切关怀 下,青藏铁路一期工程西宁至格尔木段1958年开工,1984年 交付营运。但是,限于当时的经济实力和高原、冻土等筑路技 术难题尚未解决,格尔木至拉萨段停建;二期工程格尔木至拉 萨段于2001年6月29日开工,全长1142公里,计划投资262 亿元。
课件PPT
1.用“√”选择带点字的读音。 妖娆(rá√o náo) 隧﹙suì √shuì道 机械 ﹙jiè xiè﹚ √青藏﹙zàng zhàn√g﹚ 狰狞 ﹙níng lí√ng﹚ 巍峨﹙wèiwēi﹚ √ 2.根据句子意思写成语。
用一杯水去营救一车着了火的柴。比喻帮助不 大,无济于事。(杯水车薪)
课件PPT
表现无私奉献精神的成语
成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释义:鞠躬:弯着身子,表示恭敬、谨慎;尽瘁:竭尽劳苦;已: 停止。指全心全意地贡献出全部力量,到死为止。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后出师表》:“臣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表示自己为国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心灵感悟
为了修建这条铁路,西部建设者们远离亲人、 朋友,奋战在荒无人烟的高原,排出万难,不达 目的誓不罢休,又有多少人为了修建这条铁路奉 献了自已的青春和热血,只有他们的付出,才创 下了铁路建设的奇迹。我们要学习这些建设者们 的吃苦耐劳、不怕牺牲的奉献精神,长大以后要 成为一名对国家和社会有用的人。
课件PPT
一是直抒胸臆,通过8个感情 色彩强烈的感叹句,充分表达了筑 路大军的信心与决心以及所遇困难 的严峻以及克服困难和取得胜利的 喜悦之情。
课件PPT
二是运用恰当的比喻,如,“铁 龙”“下马威”“逞凶一时的冻土”“巨 大的拦路虎”,更加突出了建设者的豪情 壮志。
课件PPT
三是语言直白简洁,有很强的 节奏感,字里行间充溢 Nhomakorabea乐观情怀。
把铁路修 到拉萨去
风火山隧道开凿
克服重重困难
冻土层 恶劣天气 极度缺氧
隧道胜利贯通——“铁龙”不断向前
吃苦耐劳 科技攻关 无私奉献
课件PPT
这是一篇充满了昂扬向上的精神和英雄气概的文章。 文章记叙了在高寒缺氧,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脆弱, 施工条件异常艰苦的情况下,西部建设者们以智慧和力 量克服了一个个世界级难题,攻克了国际性技术难关, 创下了世界铁路建设奇迹,那就是当今世界上海拔最高 的隧道──风火山隧道贯通的经过。文章条理清楚,数 据详实,字里行间包含着对西部建设者智慧与力量、吃 苦奉献精神的歌颂。
课件PPT
③风火山,这座万年冰山露出了狰狞的面目,给 筑路大军来一个下马威! “狰狞”,面目凶恶的样子。“下马威”一开
始就向对方显示威势。文中指刚开工时,就遇到 控制温度的难题:温度太低,混凝土无法凝固; 增温则洞壁遇热融化,造成洞壁塌滑。这些困难, 都属于世界级难题。
课件PPT
开篇点题——把铁路修到拉萨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