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古史下名词解释与简述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史下名词解释(一)

中国古代史下名词解释(一)

中国古代史下名词解释(一)中国古代史下1. 夏朝(约公元前2070年-约公元前1600年)•夏朝: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传说性王朝,被认为是中国古代历史的起点,但其真实性尚存争议。

•大禹:夏朝的开国君主,被尊为水利工程的伟大开拓者。

他成功治理洪水并创造了众多的土地改革措施。

2. 商朝(约公元前1600年-约公元前1046年)•商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有文字记载的王朝,其主要活动区域为黄河流域。

•青铜器:商朝时期的重要文化遗产,广泛应用于祭祀、礼仪和战争等方面。

如商代青铜鼎、簋等。

3. 周朝(约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256年)•周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朝代,采用封建制度,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

•天子:周朝君主的尊称,据说是天命所在的代表,拥有极高的统治地位。

4. 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221年)•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处于周朝灭亡至秦朝统一之间,出现了诸侯国纷争和思想上的多样性。

•孔子:春秋时期的伟大思想家和教育家,创建了儒家学派,其学说对后世影响深远。

5. 秦朝(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6年)•秦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一个大一统王朝,实行中央集权制度,由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建立。

•兵马俑:秦始皇陵中的陪葬品,规模庞大,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

6. 汉朝(公元前206年-公元220年)•汉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二个大一统王朝,前期为西汉,后期为东汉。

•丝绸之路:汉朝时期开辟的一条连接东西方的重要商路,促进了中国与其他民族的经济和文化交流。

7. 魏晋南北朝时期(公元220年-公元589年)•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历史上的一个动荡时期,由三国魏、晋、蜀、吴以及南北朝分治。

•玄学: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哲学流派,注重玄奥和超越世俗的思考,对后世哲学产生了深远影响。

8. 隋朝(公元581年-公元618年)•隋朝:中国历史上的第三个大一统王朝,由隋文帝杨坚建立。

•大运河:隋朝修建的运河,连接了长江和黄河流域,对交通和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

世界上古史、中古史名词解释

世界上古史、中古史名词解释

一.原始社会1.南方古猿(正在形成中的人):是被国际学术界肯定了的最早的人科成员。

南方古猿的生存年代约在550—100万年前,其化石主要发现于南非和东非。

南方古猿分为粗壮型和纤细型两种。

是人类形成阶段的主要代表之一2.能人(完全形成的人):学术界确定的最早的人属成员,也称“早期猿人”。

能人头骨壁薄,眉脊不明显,頬齿,特别是前臼齿,比南方古猿非洲种为窄,能人最显著的特点是脑量扩大。

下肢骨明显具直立行走的特征,手骨表明其拇指和其他四指能够对握,但还不很精确。

“能人”化石所在的地层,年代约为距今180万年。

奥杜韦文化3.直立人:承上启下,语言,火(天然火),旧石器时代早期4.智人:脑量增大尤为明显,体质进化和文化发展,人工取火,旧石器时代中期5.原始群:最初的人类社会群体,原始社会的最初阶段。

其经历的时间大致是距今1400万年前到距今300万年间,腊玛古猿和南方古猿是其代表群体。

由于他们处于由猿到人的过渡阶段,为了生存,他们以群体的形式聚集在一起,集体劳动和生活。

这种组织形式尚不稳定,尚没有真正的组织原则和规例。

6.血缘家族:人类社会生活的群体或族群按血缘群婚关系组成,族内同辈男女之间可以互为婚配。

因为它出现在氏族公社之前,所以又被称为前氏族公社。

它存在的时期大约相当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

7.氏族:原始社会中以相同的血缘关系结合的人类社会群体,是原始社会的基本细胞。

大约产生于旧石器时代中晚期。

在氏族中,婚姻有一定的规定,禁止长辈与晚辈之间的通婚,也排斥兄弟姐妹之间的婚配。

氏族成员的地位平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财产共享。

公共事务由氏族首领管理,氏族的管理实行民主制,氏族的最高权力机关是氏族议事会。

氏族社会先后经过母系氏族社会、父系氏族社会,大约在铜石并用时代由于私有制的发展而解体8.普那路亚婚:是母系氏族社会时的一种婚姻形态,又叫做族外群婚。

在一定范围内的同辈男女共为夫妻,即一群姊妹和另一群男子或一群男子和领一群怒自相互通婚,但禁止旁系的和同胞的兄弟姐妹之间的婚姻关系,这时共夫的姊妹间、共妻的兄弟间互城“普那路亚”9.母系氏族公社:早期氏族的形式,是旧石器时代晚期及新石器时代社会的基本细胞。

中古史(下)各章重点内容讨论及思考题

中古史(下)各章重点内容讨论及思考题

104《中古史》(下)各章重点内容、讨论及思考题唐朝重点内容1.贞观之治(1)贞观之治的措施与启示(2)唐太宗的评价2.关于武则天的评价3.开元盛世4.唐末均田制的破坏与经济结构的变化5.安史之乱(安史之乱的政治经济后果与文化影响)6.唐朝三省六部制的特点7.唐朝府兵制的特点8.《唐律疏议》9.唐朝均田制的内容和特点10.两税法的实质与意义、弊端11.唐朝手工业的发展12.“唐八史”13.刘知已和《史通》讨论1.关于唐太宗发动玄武门之变的性质及其评价问题。

2.关于武则天的评价。

3.我国古代的水利发展情况思考题:一、名词解释关陇贵族玄武门之变贞观之治三省六部武则天开元盛世安史之乱藩镇割据两税法元和中兴甘露之变会昌灭佛古文运动《唐律疏议》唐八史刘知几二王八司马事件坊市制二、问答题1.简述唐代前期的重要制度。

2.简述唐代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

3.如何评价武则天。

4.唐代官制的特点。

5.评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6.分析安史之乱爆发的原因及其影响。

7.分析唐代的均田制和租庸调制。

8.试述均田制破坏的原因和两税法施行的意义。

9.分析安史之乱的前因后果。

10.分析黄巢起义发生的原因,失败原因和历史意义。

11.唐代府兵制的特点。

12.唐代手工业发展的情况。

13.试述唐诗兴盛的原因和主要成就。

14.评柳宗元、刘禹锡的哲学思想。

宋朝重点内容1.北宋专制主义集权政治的加强2.王安石变法3.南宋的历史地位4.反映南宋临安府社会生活风俗的历史文献讨论:1.澶渊之盟的评价。

2.北宋加强中央集权措施的利弊。

3.岳飞的评价4.宋朝经济发展的原因5.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过程以及影响。

思考题一、名词解释陈桥兵变、杯酒释兵权、官、职、差遣制、高梁河之战、澶渊之盟、元佑更化、庆历新政、王安石变法、靖康之变、哲宗绍述、海上之盟、通判、更戍法、猛安谋克制、勃极烈辅政制、岳飞、绍兴和议、隆兴和议、嘉定和议、采石之战、理学、朱熹、陆九渊、《资治通鉴》、《梦溪笔谈》二、问答题1.北宋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北宋官制的特点及其评价。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
1. 文艺复兴:文艺复兴是指15世纪中期起源于意大利的一种文
化运动,它强调人文主义和重视个人才能和创造力,对艺术、文学、
科学等领域都产生了巨大影响。

2. 改革宗:改革宗是16世纪欧洲基督教改革运动的一个派别,
它由约翰·加尔文发起,信仰奉行“恩典论”和“先知、祭司、君王
三职”的理论,强调信仰对个人生活和社会道德的重要性。

3. 维斯特伐利亚条约:维斯特伐利亚条约是1648年欧洲三十年
战争的终结条约,它实现了欧洲列强的权力平衡,保障了各国主权和
宗教自由。

4.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欧洲发生的
一场以机器制造为主的技术变革和经济转型,它对现代世界的工业化、城市化和科技进步产生了深远影响。

5. 干草人绿色革命:干草人绿色革命是指墨西哥农学家诺
曼·博洛格在20世纪60年代提出的一种农业改革模式,它通过引入
高产、抗病的新品种和化肥、农药等新技术,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大幅
增长。

6. 坦桑尼亚飞行医生:坦桑尼亚飞行医生是指20世纪50年代
至70年代间曾在坦桑尼亚活跃的一批医生,他们利用轻型飞机或汽车,到偏远地区提供医疗服务和救护飞行,为当地居民送去健康和希望。

7.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是1966年至1976年间中国发生的
一场政治运动,它由毛泽东发起,旨在打倒“资产阶级思想”和“旧
文化”,实行“无产阶级文化革命”,对中国社会造成了极大的混乱
和动荡。

8. 共和国恐怖:共和国恐怖是1793年至1794年间法国大革命
时期的一场政治迫害运动,它由雅各宾党发起,旨在清除反对革命的“内部敌人”,造成了成千上万人的死亡和惨剧。

世界中古史史名词解释

世界中古史史名词解释

1.史前人类直立人中国学者习惯上称为猿人,生存年代170(或150)万年前至30(或20)万年前,其化石在欧、亚、非三洲均有发现。

其头骨扁平,骨壁厚,眶上脊粗壮;脑容量大约从800毫升到1200毫升,平均身高为160厘米;下肢结构与人类十分相似,大腿骨接近现代人,其直立人行走的姿势已很完善。

早期智人早期智人也称古人,生活于距今25万年至4万年前。

其体质形态已和现代人接近,但仍带有一些原始特点,如眉脊发达,前额低斜、鼻部扁宽、颌部前突等,脑容量平均为1350毫升。

其化石目前在亚、非、欧三洲有多处发现。

晚期智人晚期智人也称现代智人,过去称为新人,生活距今四五万年前至1万年前。

其体质形态和现代人大致相同,眉脊减弱,颅高增大,颌部退缩,下额明显,脑容量平均为140 0毫升以上。

他们的化石不仅分布于欧、亚、非三大洲,而且在大洋州和澳洲也有发现。

晚期智人出现的时候,现代人种也形成了。

血缘家族血缘家族是旧石器时代早期和中期的社会组织。

马克思曾经指出:“血缘家族是第一个‘社会组织形式’。

”在这种社会组织里,婚姻是按照班辈来划分的,“所有祖父和祖母,都互为夫妻;他们的子女,即父亲和母亲,也是如此;同样,后者的子女,构成第三个共同夫妻圈子。

而他们的子女,即第一个集团的曾孙子女们,又构成第四个圈子”。

这种家族形式排除了祖先和子孙之间,双亲和子女之间互为夫妻的权利和义务,而所有的兄弟姊妹,包括从兄弟姊妹之间都可以互为夫妻。

一个血缘家族就是一个公社、一个集团。

在集团内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人们集体生产,共同消费。

在那时,没有人剥削人的现象。

氏族原始社会以共同血缘关系结合而成的一种血族团体。

其成员出自一个共同的祖先。

氏族是人类各族普遍存在过的社会组织。

产生于蒙昧时代的中级阶段,约相当于旧石器中、晚期。

常以某种动、植物作为本氏族共同的图腾标记。

氏族是社会的基本经济单位,实行生产资料公有,集体劳动,平均分配,没有剥削和阶级。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整理版)

世界中古史名词解释(整理版)

一、东亚封建国家大乘佛教佛教派别。

公元1世纪左右形成于印度,而后传播至中亚、中国、日本、朝鲜、越南、印尼以至斯里兰卡。

它是北传佛教的主流。

大乘思想根源于某些早期部派,但有许多理论创造,如不仅讲人无我,而且讲法无我;强调菩萨理想胜过阿罗汉,宣称人皆具菩提心可以成佛。

大乘伦理中倡导慈悲一切众生,力主以功德回向他人等等。

三国时代是指在公元前57年到公元668年之间占据朝鲜半岛和中国东北的三个国家高句丽(公元前37年-公元668年)、新罗(公元前57年-公元935年)、百济(公元前18年-公元660年)。

公元668年,征服了百济后,新罗又征服了高句丽,因此结束了三国时代,创立了统一新罗时代。

科田法重新分配全国土地,按科(等)授予官员土地,分公田和私田两种。

土地按人的地位(等级)来分配,通常只供有生之年享有。

受田者获得租权,而农民则得到耕种权。

按惯例田租为庄稼收成的一半,通常作为租税缴纳给国家。

就耕作权而言,农民作为佃农对土地的占有得到了保障,不能被没收,他们的生活得到了改善。

部民制日本大和国时期的奴隶制。

产生于4世纪末。

部民是皇室和贵族占有的奴隶集体,一般冠以主人名、职业名,种类有田部、部曲、品部等。

大和国统治集团的奴隶人数众多,按分工分别编成不同的部。

部曲往往以其所属贵族的氏姓作为部名,部民组织一般由下级氏族贵族统帅,称为伴造,职位可以世袭。

部民制是日本奴隶制国家的经济基础。

部民地位略高于奴婢。

大化改新后被废除。

圣德太子593年,日本推古女皇立厩户皇子为太子即圣德太子(574—622)。

并由其出任摄政,开始推行改革。

(1)制定“冠位十二阶”,由朝廷规定官阶晋升不再以氏族门第而以个人才干和政绩为依据。

以此遏制贵族特权,提高皇权权威。

(2)制定“十七条宪法”作为贵族和官员必须遵守的政治规范,初步确定了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原则。

(3)建立与中国隋朝对等的直接联系,派遣留学生到中国学习先进文化,并积极鼓励佛教。

名词解释(中古)

名词解释(中古)

名词解释(中古)1.夏娃理论:所有现代人的直系祖先都是大约20万年前的一位非洲女性。

她的后代在约10万年前走出非洲。

中国大多数现代人的祖先,是6-1.8万年前从非洲迁徙而至的,从南方逐渐迁徙到北方,而且与土著人群没有发生基因交流。

2.新石器时代:大约从一万年前开始,到大约5000年前结束。

传统意义上是指打制石器向磨制石器改变。

这一时期从采集狩猎转变,出现了传统农业,标志着人类从适应自然到利用自然。

人类开始定居,从而产生了氏族和聚落。

与此同时陶器纺织出现,手工业逐渐专业化。

3.聚落:聚落是人类聚居和生活的场所,分为城市聚落和乡村聚落。

聚落环境是人类有意识开发利用和改造自然而创造出来的生存环境。

人类各种形式的聚居地的总称。

部落:由于人口的繁殖,氏族的一部分人向外开拓新的生存空间,于是产生了新的氏族。

几个新老氏族结合在一起,便形成了一个部落。

每个部落都有自己的名称与领土,具有共同的语言、共同的经济、共同的宗教与祭祀仪式。

部落内各氏族地位平等,部落最高首领称为酋长,由各氏族推选产生,公共事务由各氏族首领组成的部落议事会讨论决定。

母系氏族社会:建立在母系血缘关系上的社会组织,是氏族社会的第一阶段。

基本特征是始终以母系血缘关系为纽带。

婚姻形式在早期是群婚。

子女从母居,世系和财产继承从母系计。

父系氏族社会:是以父亲的血缘关系为中心结成的原始社会晚期的基本单位。

它是在母系氏族公社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产生的。

随着农业和畜牧业的发展,繁重的劳动需要由男子来承担。

男子的劳动地位的改变,使他们逐渐取代了妇女的在生产和生活中的支配地位,母系氏族公社逐渐变成父系氏族公社。

人们按照父亲的血统确定亲属关系,世系按父亲计算。

男子在氏族公社中居于支配地位,氏族长由成年男子担任。

4.良渚文化:江浙地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一种文化。

因1936年最先发现于浙江余杭良渚阵而得名。

距今约四、五千年左右。

主要分布于江苏南部、浙江北部和上海市,还有杭州水田畈、吴兴钱山漾和邱城、嘉兴双桥等。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大全

中国古代史名词解释大全第一部分远古社会与夏商周一、名词解释1、旧石器时代、新石器时代、野蛮时代:中国古代文献,诸如《尚书》、《史记》所记载的中国古代最古老的王朝乃是夏朝,夏朝之前,便是我们常说的远古时代。

它包括了中国人类从动物界脱离出来,以至于进入文明社会的漫长年代。

历史学者们将之化为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而考古学上则分为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所谓旧石器时代,即是说打制石器的时代,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早期皆属于旧石器时代。

所谓新石器时代,即是说磨制石器的时代,这包括了氏族公社的发展、繁荣时期,直到青铜时代开始前的铜石并用时代。

新石器时代始于约距今一万年左右,一直延续到约距今4千年左右,持续了五六千年。

它区别于旧石器时代的主要特征是:磨制石器的使用,陶器制造的开始,农业的出现,居民村落的普及,氏族制度的形成等。

这也是人类学和历史研究上所谓的“野蛮时代”,是人类由蒙昧走向文明的过渡阶段。

2、原始群、血缘婚、血缘家庭:原始群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社会组织形式,原始人为了生存,十几人和几十人组成一个群体,共同采集和狩猎,以获取生存资料,这种松散的社会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

原始群在考古学上大致处于旧石器时代的早期和中期,其早期为“猿人”,晚期为早期智人(即古人)。

猿人的婚姻制度尚比较杂乱,等到古人稍有进步,产生了血缘婚,即父母子女不得婚配,婚姻只在同辈中进行,而由此构成的社会组织,称之为血缘家庭。

人类社会也在此向母系氏族社会过渡。

3、族外群婚和对偶婚:族外群婚即两个氏族间互为通婚集团,一个氏族的同辈男子做另一个氏族同辈女子的丈夫,反之亦然。

这样就杜绝了同胞和旁系兄弟姐妹之间的结合了。

等到母系氏族公社繁荣阶段,族外群婚发展到了对偶婚,即一男一女之间的不稳定结合,男方或女方存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主妻”或“主夫”。

在对偶婚中,男子从妇而居,所生子女归女方所在的氏族,这种对偶婚制度是向一夫一妻制的过渡。

族外群婚和对偶婚都是母系氏族公社时期的婚姻制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索貌阅、输籍定样、玄武门之变、北门学士、坊市制、安西四镇、长从宿卫(骑)、长征健儿、南衙北司、甘露之变、两税法、北南面官、三衙(24)、更戍法、澶渊之盟、三舍法、黑契丹、靖康之变、绍兴和议、猛安谋克、怯薛、四等人制、中统钞(194)、驱口、斡脱钱、
瓦子(瓦市、瓦肆、勾栏)、里甲制、三司(236)、都察院(由御史台发展而来)、厂卫(
锦衣卫、东厂、诏狱)、内阁、黄册(鱼鳞图册)、九边(289)、土木之变、黄教、靖难之
役(243)、东林党、南书房、军机处、大义觉迷录(390)、理藩院、绿营兵、吕留良案、渥
巴锡(406)、金本巴制、三言二拍、方略馆(456)、忠顺夫人(288)、录付奏折(380)、
乾嘉学派(454)、泰州学派(325)
第一章①试述隋朝加强封建中央集权的措施。

②评价隋炀帝。

③隋唐社会经济发展。

④怎样评价武则天。

⑤唐朝藩镇割据形成的原因。

⑥试述唐代宦官专权的危害?⑦为什么说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⑧简述盛唐气象状况。

第二章①五代十国的分裂割据与唐代的割据有何异同?②南方社会经济发展的情况如何?
第三章①北宋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措施及其影响?②为什么说北宋出现“商业革命”?
③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④如何评价岳飞、文天祥?⑤为什么说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南宋时期完成?⑥你怎样看待两宋社会?
第四章①元代是如何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②试析元代的民族关系。

③元代商业有何特色?④试述元朝大统一的历史意义。

⑤如何评价成吉思汗。

⑥你如何评价辽西夏金元诸少数民族政权在古代中国的地位?
第五章①明初与清初加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有何异同。

②明中叶宦官专政的原因及表现。

③明清赋役制度的变化。

④郑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

⑤明末农民战争的特点。

⑥如何评价郑成功?⑦明清文字狱举证。

⑧清前期维护祖国统一的措施。

⑨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

⑩试析明清科技从先进转向落后的原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