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某年中国证券市场行情预测(doc 14)

合集下载

近三十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近三十年中国证券市场发展历程
与上市公司激增同步的,是股票交易额的几十倍地放大,股票总成交金额247亿元,比1991年增长了近30倍,市价总值558.4亿元,增长了317.98倍。上交所的会员单位也达到75家,比以前增加了49家,交易所场内的席位也从最初的25个扩大到1992年年底的500多个,到1994年则扩大到了3,000多个。
关键词:券市场;股票;发展
我国最早出现的股票是外商股票,最早出现的证券交易机构也是由外商开办的上海股份公所和上海众业公所。上市证券主要是外国公司股票和债券。l872年设立的轮船招商局是我国第一家股份制企业。l914年,北洋政府颁布的《证券交易所法》推动了证券交易所的建立。l917年,北洋政府批准上海证券交易所开设证券经营业务。1918年夏天成立的北平证券交易所是中国人自己创办的第一家证券交易所。l920年7月,上海证券物品交易所得到批准成立,是当时规模最大的证券交易所。此后,相继出现了上海华商证券交易所、青岛市物品证券交易所、天津市企业交易所等,逐渐形成了旧中国的证券市场
2005年春天的中国股市满目疮痍,五年的熊市让绝大部分投资者损失了七、八成市值,管上证指数跌了五成,证券公司被大批托管,相当数量的私募基金灰飞烟灭,庄家们也损失惨重,抓的抓,逃的逃,只有共同基金元气尚在,主要在一些大型蓝筹股里互相抱团,取暖过冬。
中国的古语“置之死地而后生”此时发挥了作用。既然已经坏到不能再坏的地步,出台什么利空市场的政策对社会稳定不稳定也就那么回事了。2005年4月29日,中国证监会主席尚福林终于说服了国务院,开始宣布要从根子上解决股权分置的问题。人们接到通知,要注意和控制这个利好消息发布后股价暴涨所产生的影响。而市场中人听到这个通知后却是哭笑不得,这好比最寒冷的严冬到来时,却让人们做好防暑降温工作,这就走远了。2005年4月29日,上证指数收盘是1,159点,到了2005年6月6日,正在执行第一批解决股权分置试点的公司在网络投票时,上证指数跌穿千点,最低为998点。到了2006年春天,参加股改的市值已超过60%,没有通过股改的公司却只有10家,主要是与流通股中的较大持有者的谈判没成功,这些对手往往是基金和被套的小庄家

2014年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证券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3月目录一、证券行业主要业务简介 (4)1、证券经纪业务 (4)2、投资银行业务 (4)3、资产管理业务 (4)4、自营业务 (6)5、证券公司总体经营情况 (7)6、证券公司收入结构情况 (8)二、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概况 (9)1、第一阶段:中国证券市场的建立 (9)2、第二阶段:全国统一监管市场的形成 (9)3、第三阶段:依法治市和市场结构改革 (10)4、第四阶段:深化改革和规范发展 (11)5、第五阶段: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发展 (11)三、中国证券行业监管 (13)1、中国证券行业监管体系 (13)(1)中国证监会 (13)(2)中国证券业协会 (15)(3)证券交易所 (16)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和政策 (17)(1)市场准入和业务许可 (17)(2)证券公司业务监管 (17)(3)证券公司日常管理 (18)(4)证券从业人员的管理 (18)四、中国证券行业发展概况 (19)五、进入本行业的主要障碍 (22)1、行业准入管制 (22)2、资本进入壁垒 (23)3、人才进入壁垒 (24)六、证券行业竞争格局 (24)1、国内券商之间的同业竞争 (25)(1)行业出现集中化趋势 (25)(2)同质化竞争局面未能根本改变 (25)(3)部分优质证券公司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树立起竞争优势 (26)2、金融业态之间的竞争 (26)3、中外券商之间的竞争 (27)七、影响我国证券行业发展的因素 (27)1、有利因素 (27)(1)中国经济将继续保持稳定健康增长态势 (27)(2)国家产业政策导向与支持 (28)(3)证券市场基础制度建设和监管环境日臻完善 (29)(4)行业自身发展需求推动金融创新和发展 (29)2、不利因素 (29)(1)传统业务占优势、金融创新不足 (29)(2)行业内外部竞争环境更加激烈 (30)(3)证券公司抵抗风险能力较弱 (30)八、中国证券行业的发展趋势 (30)1、资本证券化 (31)2、市场层次化 (31)3、业务多元化 (31)4、经营集约化 (31)5、管理规范化 (32)一、证券行业主要业务简介1、证券经纪业务证券经纪业务主要包括代理买卖证券业务、基金分仓业务以及代销金融产品等业务。

2014年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

2014年中国证券行业分析报告2014年3月目录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概况 (4)二、中国证券行业的监管情况 (9)1、行业监管体制 (9)(1)中国证监会的集中统一监督管理 (9)(2)中国证券行业的自律性组织 (10)2、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 (12)(1)证券公司市场准入和业务许可 (12)(2)证券公司业务监管 (12)(3)证券公司日常管理 (13)(4)证券公司风险防范 (13)(5)证券从业人员的管理 (14)三、中国证券行业竞争情况 (14)1、证券行业的竞争形势 (14)(1)传统业务竞争日趋激烈,积极探索创新业务模式 (14)(2)部分优质证券公司初步确立了行业领先地位 (15)(3)证券行业对外开放正有序推进,竞争更为激烈 (16)2、证券行业的主要进入壁垒 (16)(1)经济性进入壁垒 (17)(2)行政性进入壁垒 (17)3、证券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 (18)四、影响中国证券行业发展的因素 (20)1、有利因素 (20)(1)宏观经济的平稳较快增长和投融资需求的日益增长 (20)(2)积极的产业政策导向和良好的政策环境 (22)(3)证券行业的创新发展 (23)2、不利因素 (24)(1)资产规模总体偏小,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弱 (24)(2)业务模式和收入结构相对单一,创新能力不足 (25)(3)专业人才储备不足 (26)五、中国证券业的经营模式及周期性、区域性特征 (26)1、中国证券业的经营模式 (26)2、中国证券业的周期性特征 (27)3、中国证券业的区域性特征 (28)六、中国证券业的发展趋势 (29)1、业务趋于多元化 (29)2、资本需求规模化 (30)3、行业分化逐步加剧 (31)4、经营更加规范化 (31)一、中国证券市场发展概况新中国证券市场的萌生和发展源于中国的经济体制转型和改革开放。

随着企业改革的逐步深化和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与之相适应的证券市场应运而生,成为推动中国所有制变革和改进资源配置方式的重要力量。

中国股市发展行情回顾

中国股市发展行情回顾

中国股市发展行情回顾【原创实用版】目录1.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2.中国股市的行情回顾3.中国股市的前景与挑战正文中国股市发展行情回顾中国股市作为我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历程可追溯至改革开放以来。

自 1986 年 9 月 26 日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成立,到 199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的正式成立,中国股市经历了多年的发展。

从最初的尝试阶段到如今的成熟市场,中国股市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为我国经济做出了巨大贡献。

一、中国股市的发展历程1.1986 年,中国工商银行上海信托投资公司静安分公司成立第一个证券柜台交易点。

2.1987 年,深圳经济特区证券公司成立。

3.1990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和深圳证券交易所分别成立。

4.1990 年代末至 2000 年代初,中国股市经历了一轮牛市,吸引了大量投资者。

5.2007 年,中国股市达到历史高点,随后遭遇全球金融危机,市场大幅回调。

6.2010 年代,中国股市在政策调整和市场改革的推动下,逐渐走上了制度化、规范化的发展道路。

二、中国股市的行情回顾1.2000 年代初,中国股市迎来一轮牛市,上证指数从 1000 点上涨至 6000 点。

2.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爆发,中国股市受到重创,市场大幅回调。

3.2010 年代,中国股市呈现震荡走势,市场在 3000 点附近波动。

4.2015 年,市场再次出现大幅波动,上证指数从 5000 点跌至 3000 点。

5.2019 年至今,中国股市呈现震荡上行走势,市场在 3000 点至4000 点之间波动。

三、中国股市的前景与挑战1.前景: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股市在国家战略中的地位日益重要。

未来,中国股市将继续发展,发挥资本市场在资源配置、产业升级、创新驱动等方面的作用。

2.挑战:股市面临的不确定因素较多,包括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国内政策调整、市场投资者结构等。

此外,股市还需要进一步完善制度建设,提高市场透明度,加强监管,以保障投资者权益。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我国证券市场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我国证券的发展历史1990年我国在上海、深圳创建证券交易所,时至今日已有30年。

伴随着30余年的发展和创新,我国证券市场取得了又好又快发发展(王国刚,2019)。

随着经济全球化发展的持续推进,中国证券市场强势的经济力量成功占据了国际市场的重要地位,特别是中国加入WTO后,我国经济开放程度进一步增强,我国证券市场规模进一步显著扩大(王年咏,2005)。

主要表现为境外投资者转移资金到中国,并对中国证券市场进行资金投资(王叙华,2006)。

另外国内不少大型企业同样也在国外设立了投资机构(皮六一,2013),特别是我国已执行的改革开放政策下,不少企业试图进一步扩大海外投资市场。

我国证券市场进一步迎来全面发展的黄金时期(宋承国,2010)。

以港股为例,截至2018年12月31日,港股累计成交25.06万亿港元;2018年平均日成交1,014.3亿港元,与2017年同期相比上升27%(郭田勇,2018)。

香港市场上市公司共2315家,总市值299,094 亿港元(巴曙松,2014);主板标的1947只,总市值297,232.17亿港元,创业板391只,总市值1861.83亿港元(赵新江,2014)。

中资股1146只,占上市公司数量49.5%,占港股总市值67.5%。

H 股267 只,总市值59,420.1亿港元;红筹股164 只,总市值53,772.2 亿港元;中资民营股715只。

中资股总市值占比约为67.5%,中资股成交金额占总成交金额的79.1%(李蒲贤,2007)。

截止目前,港股总市值位列全球第六,国际化程度高交易品种多样,中资股占比高且呈逐年上升趋势(董毅,2004)。

恒生指数于1964年由恒生银行创制,该指数通过前一个收盘指数经流通市值加权后得到,反应了香港股市重要行情(BM Ho,2001)。

该年指数设100点为基点,并选出33 家上市公司股票作为成分股。

1985年,恒生指数以板块进行划分统计,衍生出恒生金融、恒生公用事业、恒生地产、以及恒生工商业指数。

中国股市历史行情回顾

中国股市历史行情回顾

中国股市历史行情回顾
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开始,中国股市就经历了持续的快速增长。

然而,这个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也有着不可避免的波动。

1990年,上海股市成立,这意味着中国此时开始有一个正式的证券市场。

在随后的数年中,中国股市虽然存在一定程度的波动,但总体趋势呈现出稳步上升的态势。

2007年,中国股市迎来了一次历史性的大牛市。

上证指数从年初的2010点,一路攀升至10月中旬的6124点,涨幅高达305%。

这一波牛市主要受到政策利好、外部资金和市场热情等因素的推动。

然而,在2008年股市遭受到全球金融危机的打击后,中国股市又经历了一段艰难的时期。

大量资金外流,股市受到重创,上证指数在2008年10月一度跌至1664点。

随着2009年全球金融市场逐渐恢复,中国股市也开始展现出上升趋势。

2015年6月份,股市再次掀起大波动。

上证指数从2400点左右开始,一路飙升至5178点,但之后开始快速下挫,引发了市场的极度恐慌。

经过调控措施的相继出台,中国股市才逐渐恢复稳定。

当前,中国股市继续保持着相对平稳的趋势,但对于未来,还存在一定的不确定性和风险,需要投资者谨慎观察和评估风险。

中国证券市场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分析

中国证券市场分析第一节股票市场——市场进入深度调整过渡期2005年,沪、深两市共有上市公司1378家,比上年增加了1家。

中国股票市场市价总值32430.28亿元,流通市值10630.5亿元。

其中,A股流通市值9687.91亿元,同比减少1221.79亿元,为2000年以来最低。

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发行筹资1882.62亿元,筹资额较上年增加了371.72亿元,同比增长了24.62%。

其中,A股筹资呈负增长。

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没有上年活跃,全年沪、深股市累计成交额达3.16万亿元,同比减少了1.06万亿元;全年股票成交量6623.73亿股,同比增长了13.66%。

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多项指标呈现下降趋势,沪深两市综指再度下跌,全年上证综指最高升至1328.53点,最低跌破千点——998.23点,创下近8年来最低点;深证综指最高升至328.13点;上证综指和深证综指分别收于1161.06点和278.85点,分别比年初下跌了2.58%和6.13%。

市场概况2003-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发展状况2003-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股本状况(单位:亿股)2003-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市值状况(单位:亿元)2001-2005年沪深A股流通市值走势2001-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开户数走势(单位:万户)2001-2005年中国A股市场平均市盈率状况(单位:倍)2005年沪深两市A、B股平均每股收益状况718163(单位:元)2005年沪深两市A、B股平均每股收益状况[1](单位:元)2005年沪深两市A、B股平均市盈率状况(单位:倍)发行市场[2]2001-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筹资额走势(单位:亿元)2001-2005年中国A股筹资额走势(单位:亿元)2001-2005中国股市B股和H股筹资额走势(单位:亿美元)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各种筹资方式分布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发行家数分布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发行股数分布交易市场2002-2005年中国股市B股与基金累计成交金额状况(单位:亿元)2002-2005年中国股市A股与债券累计成交额状况(单位:亿元)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交易量分布2005年中国股票市场交易额分布2004-2005年上证综合指数月度走势2004-2005年深证综合指数月度走势上证指数跌破千点,降至8年来最低2005年6月6日,上证指数一头栽到千点之下,最低跌至998.23点,这是上证指数8年以来的最低点位。

中国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未来走向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未来走向分析

中国宏观经济与证券市场未来走向分析证券市场的走向总是与宏观经济形势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分析中国当前的经济形势有助于我们对证券市场进行预测。

同时证券市场也是宏观经济形势的晴雨表,通过观察证券市场的态势我们可以大致地判断国民经济所处的运行周期。

宏观经济总是重复经历着经济周期,在经济周期的不同阶段,各个行业的表现都是不同的。

例如当经济正要走出波谷时,人们会预期那些“周期性行业”会优于其他行业。

其中所说的“周期性行业”包括耐用消费品生产商,如房地产、汽车和家用电器生产商等。

由于在衰退时人们推迟了对这些商品的消费,其消费情况对宏观经济特别敏感。

其他周期性行业还有生产资料生产商,他们生产的商品被其他行业用于生产商品,如钢铁和其他建筑材料等。

正因为如此,宏观经济运行的周期性就和证券市场的运行紧密挂钩。

同时影响证券市场走势的因素还有很多,例如我国证券市场受政策和政治事件的影响相对较大。

下面将针对一些宏观经济数据对中国的宏观经济进行分析:一、宏观经济分析1、国民经济持续回缓从图1中可以看出,我国的国民生产总值实现了较快平稳的发展。

政策因素是支持消费增长的重要动力,扩大内需是我国政策调控的重点。

从实体经济来看,无论是从总供给还是总需求来看,各类指标都反映了中国经济正逐步从全球金融危机中走出。

然而从虚拟经济来看,民间融资泛滥,地方性的融资平台不够完善,各种监管套利标志着中国的融资正处于一个极度危险的阶段。

2、国家外汇储备增长迅速,数额巨大巨额的外汇储备显示了我国综合国力及国际影响力的提升,然而如此巨大且不断增长的外汇储备也带来了许多问题。

面对复杂的外汇储备问题,我们首先应当审慎地推进外汇储备的多元化,其次,我们应该从根本上控制国际收支平衡,防止国际储备的过快增长。

3、产业结构调整卓有成效产业结构的调整还是有成效的,包括区域之间的结构,高耗能、高污染的限制问题,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及区域之间的要素转移,大量的工厂和生产要素正从沿海地区向中部和西部地区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某某年中国证券市场行情预测(doc 14)2003年中国证券市场行情预测报告2002年年初,神光公司对当年行情的判断是1280-1800点,而年内的最低点及最高点分别为1339点及1748点,实际高低点分别误差仅为59点及52点,可见神光2002年对大势的预测是较为准确的。

一、年线预测我们首先对2003年的年线进行预测,实际上是为2003年的行情定下一个基调。

回顾1990年沪市开盘以来的年线,见下表:表十二 1990-2002年的年线统计表年度年线年度年线1990年阳1997年阳1991年阳1998年阴1992年阳1999年阳1993年阳2000年阳1994年阴2001年阴1995年阴2002年阴1996年阳2003年?从上表我们看到:(1)前13年中8阳对5阴,阳线明显多于阴线,从概率来看,2003年收阳的概率偏大。

(2)历史上没有连续三年收阴线的情况,最长的一次调整是1994、1995年曾连续两年收阴,如今2001年、2002年又是两连阴,2003年如果再收阴的话,大盘将连续三年收阴线,这在中国股市历史上是没有过的。

中国股市的历史比较短,从年线来分析缺乏足够的数据,我们不妨看美国股市。

以道琼斯工业指数为例。

在历史上罕见的经济大萧条时期(1928年到1931年),美国股市曾经出现过连续4年年线为阴线。

其后,二战时期(1939-1941年)还曾经出现过连续三年收阴线。

最近一次是2000-2002年的连续三年收阴线。

其它时间,在近百年的历史中,道琼斯工业指数最多连续2年收阴线,随后就一直保持长期向上的格局。

考虑到中国是一个快速发展的国家,这样的国家的新兴证券市场,在没有出现重大暴涨行情的时期,出现连续3年收阴线的概率可以说几乎为0。

因此,神光公司预测,2003年,中国股市的年线将以阳线报收。

二、时间预测1、江恩理论。

上证综指从1994年7月325点以来到2001年6月2245点,是一个长达7年的5浪上涨,此后行情将步入一个中长期的调整。

那么这个大调整周期到底有多长呢?首先,大盘从2001年6月14日2245点调整到在2002年1月29日1339点探底企稳,历时是7个半月。

江恩非常重视2/3、1/2、1/3、1/4、1/8、1/16等,由于如果这7个半月是2/3或者1/2的话,调整行情的时间仅有行情的11.25个月和15个月,而截止2002年底,调整已经进行了18个月了,所以首先被排除在外。

如果这7个半月是行情的1/3,则7.5×3=22.5个月,是1.875年;如果是1/4,则7.5×4=30个月,是2.5年;如果是1/8,则7.5×8=60个月,恰好5年。

另外,1/5是是比较重要的,7.5×5=37.5个月,接近3年。

其次,我们还注意到,2001年6月中旬到10月中旬,大盘从2245点调整到1514点出现了较为象样的反弹,历时5个月;2002年1月底到2002年6月底,大盘从1339点反弹到1748点,历时也是5个月;2002年6月底1748点到2002年11月底1353点,历时又是5个月。

所以5也值得我们关注。

按照上面的方法,如果这5个月的周期,是行情的1/4,则5×4=20个月,是1.667年;如果是1/8,则5×8=40个月,即3.333年。

另外,7作为一个重要的神奇数字,5×7=35个月。

综合上述两种计算方法,我们认为有两个时间比较值得关注。

第一个时间是7.5×3=22.5个月和5×4=20个月,两个时间相距比较近,而且中间是21这个神奇数字,所以第21个月前后(2003年3月中旬,刚好人大开完了,政府换届了)值得我们关注。

第二个时间是5×8=40个月,7.5×5=37.5个月,5×7=35个月。

三者依次相差2.5个月,并且接近3整年,但这已经到2004年7月去了,超出了我们讨论的范围,暂时不做深入分析。

2、神奇数字。

1,2,3,5,8,13,21,34,55,89,144……这组费波南兹级数被称为神奇数字,历史上的高点或者低点向后推移,2003年10月29日是2002年1月29日1339点以来21个月;2003年12月17日是1995年5月17日1047点以来第55个月,2003年12月27日是2001年11月27日1353点以来第13个月。

(前面两个转折日对应到2003年11月中下旬,这个时点也值得我们关注,可能对应行情高点)3、测量周期。

这是以历史上曾经发生的周期为测量点,以测量点之间的间隔时间为测量周期,再将测量点加上测量周期就得出预测点,将预测点合并,找出频数最大的预测点,就是发生概率最大的预测点。

(具体理论详见孙成钢先生专著《十年二十倍》)根据相关程序,我们选择的两个转折点之间的周期共有140个,2003年的预测日期共98个。

合并相近的日期,并根据周期出现频率高、预测日期出现频率也高进行选择,最终得到2003年的测量周期转折日如下表:表十三 2003年测量周期转折日2003-01-09 2003-01-212003-02-072003-02-212003-02-272003-03-18 2003-03-212003-03-252003-04-242003-05-222003-06-06 2003-06-192003-07-072003-07-112003-07-182003-08-08 2003-08-172003-08-212003-09-172003-09-2304 10 05 25 052003-12-16 2003-12-222003-12-29其中,7月11日、2月7日、9月17日、3月21日、3月25日、2月27日、1月9日、2月21日、7月7日、3月18日、8月17日、11月5日、12月16日等字体加重的日期值得重点关注。

4、螺旋周期。

该理论是以历史上的重要转折点为焦点,向外寻找一个螺旋的周期常数,得到目标周期点。

如果多个转折点找出同一个起始点,说明该起始点的重要性较高;如果预测的目标周期点出现的频率比较高,则准确度相对较高。

(具体理论详见孙成钢先生专著《十年二十倍》)根据相关程序,依照前面的理论,我们得到2003年的螺旋周期转折日见下表:表十四 2003年螺旋周期转折日2003-01-12 2003-01-232003-02-042003-02-172003-02-262003-03-10 2003-03-222003-04-122003-04-242003-05-052003-05-26 2003-06-142003-06-232003-07-012003-07-162003-07-26 2003-08-032003-09-112003-09-212003-10-0631 21 05 22 29其中10月6日、11月21日、12月5日、10月31日、2月26日、5月5日、7月1日、4月24日、2月4日、3月10日等字体加重的日期值得重点关注。

5、神光甲子周期。

该理论应用了一个神光关于中国股市的甲子周期常公式:A=1991/1/30+I×60+J×14 (I:整数0,1,2,3,4,5,……;J:常数,分别是0,1,2,3)孙成钢先生的著作《十年二十倍》中给出了详细的分析,并且推出了2010年以前的甲子周期预测时间,这里我们摘录其中的2003年的部分,列表如下:表十五 2003年神光甲子周期转折日2003-01-09 2003-01-272003-02-102003-02-242003-03-102003-03-28 2003-04-112003-04-252003-05-092003-05-272003-06-10 2003-06-242003-07-082003-07-262003-08-092003-08-23 2003-09-062003-09-242003-10-082003-10-222003-11-2003-11-2003-12-2003-12-05 23 07 21综合上述分析,我们选出以下日期为2003年神光年历转折日:表十六 2003年神光转折日2003-01-09 2003-01-232003-02-072003-02-212003-02-262003-03-102003-03-21 2003-03-252003-04-112003-04-242003-05-052003-05-262003-06-10 2003-06-242003-07-072003-07-112003-07-182003-07-262003-08-08 2003-08-212003-09-062003-09-172003-09-232003-10-082003-10-17 2003-10-312003-11-052003-11-252003-12-052003-12-222003-12-29其中2003年2月26日(可能是高点)、3月21日(?)、6月24日(可能是高点)、7月26日(可能是高点)、12月22日(可能是高点)更值得关注。

三、空间预测1、振幅。

1990年以来大盘的振幅情况列表如下:表十七 1990-2002年大盘振幅统计年度高点低点振幅当年开盘振幅/当年开盘1990年127.61 95.79 31.82 96.05 0.331991年292.75 104.96 187.79 127.61 1.471992年1429.01 292.76 1136.25 293.74 3.871993年1558.95 750.46 808.49 784.13 1.031994年1052.94 325.89 727.05 837.7 0.871995年926.11 524.43 401.68 637.72 0.631996年1258.68 512.83 745.85 550.26 1.361997年1510.17 870.18 639.99 914.06 0.701998年1422.97 1043.02 379.95 1200.94 0.321999年1756.18 1047.83 708.35 1144.88 0.622000年2125.72 1361.21 764.51 1368.69 0.562001年2245.43 1514.43 731 2077.07 0.352002年1748.89 1339.2 409.69 1643.49 0.252003年1880?1380?500?1400?0.35?从上表我们可以看到,股市建立之初,行情动荡比较激烈,振幅也相对比较大。

但是自1994年以来的9年间,行情的振幅存在一定的规律:1)振幅主要分为两种:一是700点+/-70个点,7是神奇数字,700点也就值得关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