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电压保护(装置)及维护

过电压保护(装置)及维护
过电压保护(装置)及维护

过电压保护(装置)及维护

一、过电压的定义及分类

1、过电压:超过电力系统最高工作电压的电压,称为过电压。

2、过电压的分类

①外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由电力系统外部的雷电引起的

过电压。

②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由电力系统内部

原因引起的过电压。

二、过电压保护措施的选用原则

一个世纪以来,始终是遵循着如下原则。

1、选用保护措施、避雷器保护性能、绝缘水平等,归根到底

是经济问题。

保护措施可靠性越高,避雷器保护性能越优,保护系统投资和避雷器售价越大,可以降低绝缘造价或减少运行故障损失得到回报。反之,保护措施可靠性越低,避雷器保护性能越差,保护系统投资和避雷器售价越小,绝缘造价或运行故障损失越大。

总之,选用过电压保护措施,力求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2、任何防雷技术措施应经实践检验原则

至今,在实验室里不能逼真模拟自然雷。理论计算和模拟试验

只能作某些定性分析。防雷保护技术措施主要依据长期的大量

的运行经验积累,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国际上常出现过以假设

为依据的形形色色的防雷保护装置,经实践检验被淘汰掉了。

三、过电压保护措施的发展概况

1、人为制造弱绝缘,最早采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是放电间隙。

迄今为止,人们还在应用放电间隙。仅是结构不断改进。放电

间隙存在的问题是不能自动熄灭工频续流电弧。

2、1870~1890年,主要是放电间隙和熔丝构成变电设备防雷

保护装置。

3、1896~1908年,制成羊角放电间隙。为了增强间隙熄弧能

力,在间隙上加装磁吹线圈。为了限制工频续流,间隙串联线

性电阻。随后发展多间隙,构成多间隙又串又并联线性电阻的

防雷保护装置。

4、1907~1920年,发明了氧化铝和氧化铅电阻器来替代多间

隙串并联线性电阻,这是阀式避雷器的原型。

5、1920~1930年,又将氧化铝和氧化铅避雷器加装外串羊角

放电间隙,或内串间隙。比较广泛地采用羊角放电间隙与消弧

线圈配合使用。

6、1930~1940年,发明了碳化硅非线性电阻片。使阀式避雷

器起了质的变化。

7、1940~1950年,碳化硅阀式避雷器迅速发展和普及。至今,

我国仍在采用这种普阀避雷器。即我国第一代阀式避雷器。

8、1950~1960年,随着碳化硅通流能力的提高和残压的降低,

进一步改善阀式避雷器的电气保护水平,矛盾转移到间隙上,

发展了磁吹阀式避雷器。即我国第二代阀式避雷器。

9、1960年,开始研制氧化锌电阻片,使阀式避雷器发展到一

个新的里程碑。金属氧化物电阻片(MOR)具有非常优异的电

压—电流(U—I)特性,用其制造的避雷器是当今国际上公认

最佳的电力系统过电压保护装置。

10、1970年,用MOR叠制成交流系统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

器(WGMOA)。即我国第三代阀式避雷器。

11、1980年,由于WGMOA对电压很敏感,承受电网电压和

暂态过电压(TOV)受到限制,运行经验表明,WGMOA在电

网电压下损坏过多,淘汰达快。人们又发展了串联间隙金属氧

化物避雷器(GMOA)。

12、1990年,人们又发展了复合式过电压吸收装置(阻容过电

压吸收装置、复合GMOA等)。

目前,涟钢选用的过电压保护装置有:阀式避雷器、MOA、阻容过电压吸收装置、复合GMOA(TBP、TBJ)等。

四、了解几个关键概念

1、残压:放电电流通过避雷器时其端子间呈现的电压峰值。

是避雷器一个非常重要的参数。

2、参考电压:当避雷器中通过参考电流时,施加在避雷器上

的工频电压峰值除以√2,各元件避雷器参考电压为各元件的

参考电压之和。

3、参考电流:参考电流是为了确定避雷器的参考电压用的工

频电流阻性分量峰值,电流正负不对称时取大者。

参考电流必须足够大,使潜布电容对避雷器元件的参考电压测量的影响可以忽略,并由制造厂规定。

4、额定电压:允许加在避雷器两端间的最高工频电压有效值。

按此电压所设计的避雷器,能在所规定的动作负载试验中确定的暂时过电压下正确地工作。它是表明避雷器运行特性的一个重要参数,但它不等于系统额定电压。人们通常地把施加在变压器类、开关类等设备上的电压叫做额定电压。对避雷器则不是这样的。一些人常常错误地把设备的额定电压和避雷器的额定电压混淆起来,以致选错参数。

5、持续运行电压:允许按动作负载试验规定长期持续施加在

避雷器两端的工频电压有效值。换句话,在运行中允许持久施

加在避雷器端子上的最高工频电压有效值。

持续运行电压是设计的,它是由规定动作负载试验来确定的。

6、8/20μs波形电流:视在波前时间为8μs,波尾视在半峰时

间为20μs的一种冲击电流。

五、下面具体介绍几种过电压保护装置

1、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由于氧化锌电阻片具有十分优良的非线性伏安特性,在正常工作电压下仅有几百微安的电流通过,因而可以设计成无间隙结构,这就使其具备了尺寸小、重量轻、保护性能好的特征。当过电压侵入时,流过电阻片的电流迅速增大,同时限制了过电压的幅值,释放了过电压的能量,此后氧化锌电阻片又恢复高阻状态,使电力系统正常工作。

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是使用最广,使用最早的过电压保护器。我公司220kV系统目前都是使用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架空电力线路和变压器的防雷保护都用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

2、TBP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

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是近十年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的过电压保护器,主要用于发供电企业和用电企业的供用电系统,用来保护变压器、开关、母线、电机等电气设备。可限制大气过电压、真空断路器运行引起的开断过电压及各种操作过电压。对相间和相对地的过电压均起限制作用。

它是由四个相同的氧化锌非线性电阻和放电间隙串联单元组合而成。氧化锌非线性电阻和放电间隙互为保护。放电间隙使氧化锌电阻的荷电率为零,氧化锌的非线性特性又使放电间隙动作后立即熄弧,无续流、无截波,放电间隙不再承担灭弧任务。

它四个单元是对称相同的,在安装接线时不会接错线。

图1 TBP的结构示意图

3、JPB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

它是由三个相同的氧化锌非线性电阻和放电间隙串联单元和一个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组合而成。

图2 JPB的结构示意图

4、HTB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

它是由四个相同的,电阻和放电间隙并联再和氧化锌非线性电阻串联单元组合而成。

图3 HTB的结构示意图

5、HY3B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

它是由四个相同的氧化锌非线性电阻组合而成。

图4 HY3B的结构示意图

6、复合式阻容过电压保护器

它是由四个相同的氧化锌非线性电阻和电容器串联单元组合而成。

图5 复合式阻容过电压保护结构示意图

六、接地装置(主要用于防雷击过电压)

雷电是云团之间,或云团内部,或云团对地的电荷放电现象。在地球上每天发生800万次雷击。雷云对地的电位可高达数千万伏到上亿伏。雷击造成的危害(特别是对电力系统安全、电气设备)是相当大的,因此防雷工作非常重要。

1、避雷针(线)

防雷保护原理:避雷针(线)的防雷作用,在于它比被保护物高,能把雷电从被保护物上方引向自身并安全泄入大地。

因此,避雷针(线)的引雷和安全泄入大地是至关重要的。

即避雷针(线)的保护范围(高度)和接地电阻的大小决定着防雷是否成功。

单支避雷针在地面上的保护半径,可下式确定:

r = 1.5 hp

式中:r —保护半径(m)

h —避雷针高度(m)

p —高度修正系数:h ≤30(m), p = 1

30(m)<h ≤120(m), p = 5.5 /√h

两(多)支避雷针的保护范围超过单支避雷针保护范围之和。这是针与针之间受到屏蔽。(P15~18)

2、接地装置(接地极)(P28)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正式)

编订: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正式) Deploy The Objectives, Requirements And Methods To Make The Personnel In The Organization Operate According To The Established Standards And Reach The Expected Level. Word格式 / 完整 / 可编辑

文件编号:KG-AO-9239-87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正式) 使用备注:本文档可用在日常工作场景,通过对目的、要求、方式、方法、进度等进行具体、周密的部署,从而使得组织内人员按照既定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操作,使日常工作或活动达到预期的水平。下载后就可自由编辑。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可以分为线路和变电站两个方面。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绕击和反击防护,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直击雷和侵入波的防护。 1.特高压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高,导线上工作电压幅值很大,比较容易从导线上产生向上先导,相当于导线向上伸出的导电棒,从而引起避雷线屏蔽性能变差。这一点不但可从电气几何理论上得到解释,运行情况也提供了佐证。前苏联的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内曾多次发生雷击跳闸,基本原因是在耐张转角塔处雷电绕击导线。日本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降压运行期间雷击跳闸率也很高,据分析是线路遭到

侧面雷击引起了绝缘子闪络。 理论分析和运行情况均表明,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避雷线屏蔽失效,雷电绕击导线造成的。因此采用良好的避雷线屏蔽设计,是提高特高压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主要措施。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上工作电压对避雷线屏蔽的影响。对于山区,因地形影响(山坡、峡谷),避雷线的保护可能需要取负保护角。 2.特高压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根据我国110~500千伏变电站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如果特高压变电站采用敝开式高压配电装置,可直接在变电站构架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线作为直击雷保护装置;如果采用半封闭组合电器(HGIS)或全封闭组合电器(GIS),进出线套管需设直击雷保护装置,而GIS本身仅将其外壳接至变电站接地网即可。 与超高压变电站一样,特高压变电站电气设备也需考虑由架空输电线路传入的雷电侵入波过电压的保护,其根本措施在于在变电站内适当的位置设置避雷

电子设备的雷电及过电压保护

电子设备的雷电及过电压保护 过电压主要是指雷击过电压、电力网络操作过电压,损坏电子设备的过电压通常就是这两种。众所周知,作为一种大气物理现象,每一次雷击都是由一系列的放电(云间、云地)形成的。雷击过电压是指由于雷电直接击中电线;雷击避雷针时由于电阻耦合、电容耦合、电感耦合引入电线;或雷击某地造成不同地之间的地电位不均衡等原因在有源或无源导体上产生的瞬态过电压。雷击过电压的能量有时非常强,雷电的放电电流一般为20_40千安培,在大雷暴时最大可达430千安培,雷击概率及其电流数据如下表所示: 概率50%10%5%≈1% 电流峰值kA3080100200 电荷量As1080100400 雷电现已成为破坏电子设备的主要原因。操作过电压是指开关中央电源设备、电力网中大型感性或容性设备的投切等原因产生的过电压。操作过电压不如雷击过电压高,但出现频繁,对电子设备同样会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 1.过电压保护必要性 现在已进入电子信息时代,各行各业都日益广泛地采用电子信息技术装备自己,如一座现代化的大厦,一般都装有自动消防、防盗保安、程控电话、楼宇自控、电脑管理、群控电梯、广播音响、闭路等一系列电子信息系统;又如国防现代化建设,电子信息技术已作为其发展的基础;其它航天、金融、邮电、石油化工、电力、广播电视等部门及工厂企业也不例外,所以电子信息设备的应用已日趋广泛,其数量与规模正在不断地扩大。但是这种电子信息设备的工作信号电压很低,一般仅5V左右,因此,其抗干扰、抗电涌的能力极低,对电磁环境的要求很高,所以随着电子信息设备的广泛应用,过电压的危害也将日趋严重,尤其是雷电引起的过电压,其后果不但使这种昂贵的设备损坏,而且有可能使整个系统的运行中断,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 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设备日益成为雷电破坏的主要对象之一。为此,国内外专家学者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和研究,IEC(国际电工委员会)、ITU(国际电信联盟)等组织都制定了相应的防雷电及电磁脉冲的标准,如IEC1024、IEC1312、ITU的K系列等。IEC1024、IEC1312相继公布了雷电流参数(如表1)和雷电波形,并对雷电保护区(LPZ)的划分、系统的分级保护和浪涌过电压保护器(SPD)的各项指标进行了规定。我国的国家标准《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也对雷电电磁脉冲的防护进行了规定:“在配电盘内,宜在开关的电源侧与外壳之间装设过电压保护器”(第3.5.4条,三);信息产业部《移动通信基站防雷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YD5068-98)中规定:“3.1.5……出入基站的所有电力线均应在出口处加装避雷器”,“ 3.3.3同轴电缆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 3.4.1信号电缆应由地下进出移动通信基站处应加装相应的信号避雷器”;公安部颁发的《计算机信息系统防雷保安器》(GA173-1998)中规定:“计算机信息系统加装有效可靠的防雷保安器,是国际上通用的最有效的防护措施”等。 表1 首次雷击的雷电流参数保护级别 Ⅰ(一类)Ⅱ(二类)Ⅲ-Ⅳ(三类) I幅值(KA)200150100 T1波头时间(μS)101010 T2波头时间(μS)350350350 2.雷电过电压保护系统 现代意义的防雷,把防雷看成一个系统工程,根据雷电电磁脉冲(LEMP)防护的国际标准:

电压保护装置

电压保护装置采用面板式安装,高雅、亮丽的外观,为低压电控装置提升档次。 相序保护器、过欠压保护器等)主要用于交流50/60Hz, 400V)、440V(460V)、660V等电压级别的各种故障检测,对三相输入电源的电压过高、电压过低、断相、错相(逆相序)、三相电压不平衡等提供继电保

复位方式:相序、缺相故障手动复位;不平衡、过欠压故障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断 电后故障锁存功能。 JL-410电压保护装置功能选型 电压保护装置按功能的组合分以下四个系列,每个系列都有不同电压等级的产品。 ●表示具有该功能 ○表示不具有该功能 电压保护装置不同电压等级的产品选型 产品选型举例 1. 如用户需要全部保护功能(过电压保护、欠电压保护、缺相保护、三相电压不平衡保护、相序保护), 使用于380V 电压,那所选择的电压保护装置产品型号,应该为JL-410。 2. 如用户只需要相序保护,缺相保护两种功能,使用于煤矿660V 的电压,那所选的电压保护装置产品 型号应该为JL-411-60。 JL-410电压保护装置功能描述: 1、过压保护:当电网电压大于设定值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动作门限值设定范围OFF-390-490V ,动作 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设置范围0.1-25s 。保护动作后电网电压恢复到小于设定值10V 以上时,保护器 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功能。 2、欠压保护:当电网电压小于设定值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动作门限值设定范围300-370V-OFF ,动作 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设置范围0.1-25s 。保护动作后电网电压恢复到大于设定值10V 以上时,保护器 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功能。 3、三相电压不平衡保护:当电网电压三相不平衡度大于设定值时启动该项保护功能,不平衡度动作门 限值设定范围OFF-5-30%,动作方式为定时限,动作时间设置范围1-25s 。当电网电压三相不平衡度恢复 到小于设定门限值2%以上时,保护器自动复位,也可按复位键手动复位。用户可选择是否启用该项保护 功能。 三相电压不平衡度计算公式: A ——电压不平衡度 max U ——三相线电压中最大线电压值 % 100max min max ?-=U U U A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详细版

文件编号:GD/FS-6195 (解决方案范本系列)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详细版 A Specific Measure To Solve A Certain Problem, The Process Includes Determining The Problem Object And Influence Scope, Analyzing The Problem, Cost Planning, And Finally Implementing. 编辑: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详细版 提示语:本解决方案文件适合使用于对某一问题,或行业提出的一个解决问题的具体措施,过程包含确定问题对象和影响范围,分析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和建议,成本规划和可行性分析,最后执行。,文档所展示内容即为所得,可在下载完成后直接进行编辑。 交流特高压电网的雷电过电压及其防护可以分为线路和变电站两个方面。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绕击和反击防护,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防护包括直击雷和侵入波的防护。 1.特高压线路的雷电过电压防护 由于特高压输电线路杆塔高度高,导线上工作电压幅值很大,比较容易从导线上产生向上先导,相当于导线向上伸出的导电棒,从而引起避雷线屏蔽性能变差。这一点不但可从电气几何理论上得到解释,运行情况也提供了佐证。前苏联的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运行期间内曾多次发生雷击跳闸,基本原因是在耐张

转角塔处雷电绕击导线。日本特高压架空输电线路在降压运行期间雷击跳闸率也很高,据分析是线路遭到侧面雷击引起了绝缘子闪络。 理论分析和运行情况均表明,特高压输电线路雷击跳闸的主要原因是避雷线屏蔽失效,雷电绕击导线造成的。因此采用良好的避雷线屏蔽设计,是提高特高压输电线路耐雷性能的主要措施。同时还应该考虑到特高压输电线路导线上工作电压对避雷线屏蔽的影响。对于山区,因地形影响(山坡、峡谷),避雷线的保护可能需要取负保护角。 2.特高压变电站的雷电过电压保护 根据我国110~500千伏变电站多年来的运行经验,如果特高压变电站采用敝开式高压配电装置,可直接在变电站构架上安装避雷针或避雷线作为直击雷保护装置;如果采用半封闭组合电器(HGIS)或全封闭

过电压保护

过电压及过电压保护 一什么是过电压 在电力系统中由于某种原因出现的对设备绝缘有危害,暂时性的电压升高现象。 二过电压的分类 分为:内部过电压和外部过电压 (1)系统运行中由于由于断路器的正常操作或系统发生事故时,因电磁能转换所以起的过电压,叫内部过电压。如操作过电压和谐振过电压. 工频过电压 (2)外部过电压(也叫大气过电压)它有两种形式:直击雷(雷电直接对建筑物或其他物体放电,其过电压所以起的雷电流通过这些物体流入大地,产生破坏性很大的热效应和机械效应)。感应雷就是雷电的静电感应或电磁感应所引起得过电压 内部过电压 操作过电压产生主要有3种形式(1)切除空载变压器。(在切除空载变压器时,因断路器可能在电流未过零点时分断,变压器绕组中的磁场能量转换为电能,从而产生过电压。这种过电压与变压器空载电流的大小和断路器的灭弧能力有关。)(2)分合空载长线路。(分合空载长线路时由于断路器触头间电弧多次重燃引起的过电压)(3)弧光接地(在中性点不接地系统中,当发生间歇性的弧光接地时,再发在非故障相引发的高频振荡过电压)工频过电压产生主要有3种形式(1)空载长线路的电压升高(2)三相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非故障相对地电压的升高(3)超高大容量线路从满载状态突然甩掉负荷时的电压升高。这种过电压对电器设备的绝缘影响不大,但是操作过电压一般是在工频过电压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谐振过电压产生主要有2种形式(1)当电网参数选择不当,因某一线路或母线的自振频率与电源谐波频率之一接近,就会产生谐振过电压。(2)高压真空开关的同期性差 三过电压保护 (1)外部过电压保护(也就是防雷保护) 雷电的危害 1.热效应。烧断导线,烧毁电器设备。 2.机械效应。当雷电直接击中房屋、电杆、树木,雷电电流经过木质纤维时,会产生高热,将其炸裂破坏。 3.电磁场效应。在雷电电流通过的周围,将产生很大的电磁场,使附近的导线或金属结构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击穿电气设备一引起火灾和爆炸从而产生极其严重的破坏作用。 4.雷电的闪络放电。烧毁绝缘子造成断路器跳闸,线路停电等供电事故 防雷保护装置 避雷针.(用来保护发电厂,变电所) 作用:将雷电吸引到金属针上,安全的导入大地,从而保护附近的建筑和 设施免受雷击。 原理:在雷雨天气,建筑物上空出现带电云层时,迅雷针被感应上大量电荷,由于避雷针针头是尖的,而静电感应时,导体尖端总是聚集了最多的电荷.这样,避雷针就聚集了大部分电荷.避雷针又与这些带电云层形成了一个电

过电压保护(装置)及维护

过电压保护(装置)及维护 一、过电压的定义及分类 1、过电压:超过电力系统最高工作电压的电压,称为过电压。 2、过电压的分类 ①外部过电压(雷电过电压):由电力系统外部的雷电引起的 过电压。 ②内部过电压(操作过电压、谐振过电压):由电力系统内部 原因引起的过电压。 二、过电压保护措施的选用原则 一个世纪以来,始终是遵循着如下原则。 1、选用保护措施、避雷器保护性能、绝缘水平等,归根到底 是经济问题。 保护措施可靠性越高,避雷器保护性能越优,保护系统投资和避雷器售价越大,可以降低绝缘造价或减少运行故障损失得到回报。反之,保护措施可靠性越低,避雷器保护性能越差,保护系统投资和避雷器售价越小,绝缘造价或运行故障损失越大。 总之,选用过电压保护措施,力求达到最佳经济效益。 2、任何防雷技术措施应经实践检验原则 至今,在实验室里不能逼真模拟自然雷。理论计算和模拟试验 只能作某些定性分析。防雷保护技术措施主要依据长期的大量

的运行经验积累,不断地修正和改进。国际上常出现过以假设 为依据的形形色色的防雷保护装置,经实践检验被淘汰掉了。 三、过电压保护措施的发展概况 1、人为制造弱绝缘,最早采用的,也是最简单的是放电间隙。 迄今为止,人们还在应用放电间隙。仅是结构不断改进。放电 间隙存在的问题是不能自动熄灭工频续流电弧。 2、1870~1890年,主要是放电间隙和熔丝构成变电设备防雷 保护装置。 3、1896~1908年,制成羊角放电间隙。为了增强间隙熄弧能 力,在间隙上加装磁吹线圈。为了限制工频续流,间隙串联线 性电阻。随后发展多间隙,构成多间隙又串又并联线性电阻的 防雷保护装置。 4、1907~1920年,发明了氧化铝和氧化铅电阻器来替代多间 隙串并联线性电阻,这是阀式避雷器的原型。 5、1920~1930年,又将氧化铝和氧化铅避雷器加装外串羊角 放电间隙,或内串间隙。比较广泛地采用羊角放电间隙与消弧 线圈配合使用。 6、1930~1940年,发明了碳化硅非线性电阻片。使阀式避雷 器起了质的变化。 7、1940~1950年,碳化硅阀式避雷器迅速发展和普及。至今, 我国仍在采用这种普阀避雷器。即我国第一代阀式避雷器。

过电压保护

电力电子器件的保护 一 、过电压保护 电力电子装置中可能产生的过电压外分为外因过电压和内因过电压两类。外因过电压主要来自雷击和系统中的由分闸、合闸等开关操作引起的。电力电子装置中,电源变压器等储能元器件,会在开关操作瞬间产生很高的感应电压。 内因过电压主要来自电力电子装置内部器件的开关过程,包括: (1)换相过电压:由于晶闸管或者与全控器件反并联的续流二极管在换相结束不能立刻恢复阻断能力,因而有较大的反向电流过,使残存的载流子恢复,而当其恢复了阻断能力时,该反向电流急剧减小,会由线路电感在器件两端感应出过电压。 (2)关断过电压:全控型器件在较高频率下工作,当器件关断时,因正向电流的迅速降低而由线路电感在器件两端感应出的过电压。 电力电子电路常见的过电压有交流测过电压和直流测过电压。常用的过电压保护措施及配置位置如图1-1所示。 S F RV RCD T D C U M RC 1 RC 2 RC 3 RC 4 L B S DC 图9-10 过电压保护措施及装置位置 F ─避雷器 D ─变压器静电屏蔽层 C ─静电感应过程电压抑制电容 1RC ─阀测浪涌过电压抑制用RC 电路 2RC ─阀测浪涌过电压抑制用反向阻断式RC 电路 RV─压敏电阻过电压抑制器 3RC ─阀器件换相过电压抑制用RC 电路 4RC ─直流测RC 抑制电路 RCD─阀器件关断过电压抑制用RCD 电路

过电压保护所使用的元器件有阻容吸收电路、非线性电阻元件硒堆和压敏电阻等,其中RC 过电压抑制电路最为常见。由于电容两端电压不能突变,所以能有效抑制尖峰过电压。串联电阻能消耗部分产生过电压的能量,并抑制回路的振荡。 视变流装置和保护装置点不同,过电压保护电路可以有不同的连接方式。图9-11所示为RC 过电压抑制电路用于交流测过电压抑制的连接方式。 + -+ -a) b) 网侧 阀侧 直流侧 C a R a C a R a C dc R dc C dc R dc C a R a C a R a 图9-11 RC 过电压抑制电路联结方式 a)单相 b)三相 二、过电流保护 过电流分为过载和短路两种情况。过流保护常采用的有快速熔断器、直流快速断路器、过电流继电器保护措施,以晶闸管变流电路为例,其位置配置如图2-1所示。

雷电保护及电力装置过电压防护

第十三章雷电保护及电力装置过电压防护 第一节建筑物防雷 1 建筑物防雷的分类 建筑物应根据其重要性、使用性质、发生雷电事故的可能性和后果,按防雷要求分为三类。 (1) 应划为第一类防雷建筑物: 一、凡制造、使用或贮存炸药、火药、起爆药、火工品等大量爆炸物质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二、具有0区或10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三、具有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因电火花而引起爆炸,会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2) 应划为第二类防雷建筑物: 一、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 二、国家级的会堂、办公建筑物、大型展览和博览建筑物、大型火车站、国宾馆、国家级档案馆、大型城市的重要给水水泵房等特别重要的建筑物。 三、国家级计算中心、国际通讯枢纽等对国民经济有重要意义且装有大量电子设备的建筑物。 四、制造、使用或贮存爆炸物质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五、具有1区爆危险环境的建筑物,且电火花不易引起爆炸或不致造成巨大破坏和人身伤亡者。 六、具有2区或11区爆炸危险环境的建筑物。 七、工业企业内有爆炸危险的露天钢质封闭气罐。 八、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它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九、预计雷击次数大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3) 应划为第三类防雷建筑物: 一、省级重点文物保护的建筑物及省级档案馆。 二、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12次/a,且小于或等于0.06次/a的部、省级办公建筑物及其重要或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物。 三、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且小于或等于0.3次/a的住宅、办公楼等一般性民用建筑物。 四、预计雷击次数大于或等于0.06次/a的一般性工业建筑物。 五、根据雷击后对工业生产的影响及产生的后果,并结合当地气象、地形、地质及周围环境等因素,确定需要防雷的21区、22区、23区火灾危险环境。 六、在平均雷暴日大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15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在平均雷暴日小于或等于15d/a的地区,高度在20m及以上的烟囱、水塔等孤立的高耸建筑物。 2 建筑物的防雷措施 (1) 一般规定 一、各类防雷建筑物应采取防直击雷和防雷电波侵入的措施。 第一类防雷建筑物和四、五、六款所规定的第二类防雷建筑物尚应采取防雷电感应的措

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AL-XHZ系列消弧消谐及过电压保护装置 一、概述 传统消弧技术概述 长期以来,我国3~66KV的电网大多采用中性点不接地的运行方式。这种电网具有结构简单、投资小,供电可靠性高的优点。该电网发生稳定单相接地故障时,系统线电压不变,只是非故障相的对地电压升高到线电压,虽然该系统中的电气设备的绝缘均可承受长期线电压的强度可以带故障运行两小时。但是,如果系统发生的单向接地故障为间歇性弧光接地,则会在系统中产生高达3.5倍相电压峰值的过电压,如此高的过电压如果数小时作用于电网,会对电气设备的绝缘造成损伤,甚至会造成健全相对地绝缘击穿,进而发展成为相间短路事故。在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程中,还会形成多频段振荡回路,不仅会产生高幅值的相对地过电压,而且还可能出现高幅值相间过电压,使相间绝缘闪络,造成相间短路事故。 随着我国对城市及农村电网的大规模技术改造,城市、农村的配电网必定向电缆化发展,系统对地电容电流在逐渐增大,弧光接地过电压问题也日益严重起来。运行经验证明,当这类电网发展到一定规模时,内部过电压,特别是电网发生单相间歇性孤光接地时产生的孤光接地过电压,及特殊条件下产生的铁磁谐振过电压已成为这类电网设备安全运行的一大威胁,其中以单相弧光接地过电压最为严重。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不少电网在电网中性点装设消弧线圈,当系统发生单相弧光接地时,利用消弧线圈产生的感性电流对故障点电容电流进行补偿,使流经故障电流减小,从而达到自然熄弧的目的。运行经验表明,虽然消弧线圈对抑制间歇性弧光接地过电压有一定作用,但在使用中也发现消弧线圈存在的一些问题。 1、由于电网运行方式的多样化及弧光接地点的随机性,消弧线圈要对电容电流进行有效补偿却有难度,且消弧线圈仅仅补偿了工频电容电流,而实际通过接地点的电流不仅有工频电容电流,而且包含大量的高频电流及阻性电流,严重时仅高频电流及阻性电流就可以维持电弧的持续燃烧。 2、当电网发生断线、非全向、同杆线路的电容耦合等非接地故障,使电网的不对称电压升高,可能导致消弧线圈的自动调节控制器误判电网发生接地而动作,这时将会在电网中产生很高的中性点位移电压,造成系统中一相或两相电压升高很多,以致损坏电网中的其它设备。 3、消弧线圈体积大,组件多,成本高,安装所占场地较大,运行维护复杂,而且随着电网的扩大,消弧线圈也要随之更换,不利于电网的远景规划。

电力系统雷电过电压防护综述1

雷电过电压研究及防护 摘要:雷电过电压对电力系统破坏是非常严重的,雷电放电的危害形式主要有直接雷击、感应雷击、雷电过电压侵入、反击。对于输电线路的防护我们通过安装避雷器、避雷线、降低接地电阻、架设耦合地线的方法降低雷击概率;对于变电站我们可以通过采取进线段保护和侵入波保护的方法减小雷击对电站带来的危害;目前一般采用电磁仿真软件ATP-EMTP和PSCAD/EMTDC对输电线路和变电站进行防雷性能的分析,并给出合理的建议。 关键词:雷电过电压;雷电保护;电磁仿真软件 0引言 雷电是大气中集声、光、电、热极为壮观的自然现象,它对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重大影响作用。但是,在现代生活中,雷电也给人类各行各业带来巨大的危害。据美国的保守估计,主要由于雷电冲击导致计算机网络系统失效或损坏,平均每年约占全部故障的。据我国一些省市统计,因雷害作用,电子设备的直接损失约占雷电灾害总损失 的80%。输电线路的电压等级越高,遭受自 然雷害的几率也随着增加。 雷云放电一般经过三个过程先导放电阶段、主放电阶段、余光放电阶段。主放电阶段存在时间极短,电流极大,可达数十乃至数百千安,这个时间造成的危害是巨大的。雷电的危害一般分为直击雷和雷电感应。直击雷击中人体、建筑物、设备时,会产生巨大的光和热,强大的雷电流转变为热能。雷电流在闪击中直接进入金属管道或导线时,它们沿着金属管道或导线可以传送到很远的地方。除了沿管道或导线产生的电或热效应,破坏其机械和电气连接之外,当它侵入与此相连的金属设施或用电设备时,还会对金属设施或用电设备的机械结构产生破坏作用,并危及有关操作和使用人员的安全。直击雷或感应雷都可能使导线或金属管道产生过电压。这种过电压沿着导线或金属管道从远处雷区或防雷保护区域之外传来,侵入建筑物内部或设备内部,而使建筑物结构、设备部件损坏或人员的伤亡。同时,当雷电击中到建筑物时,雷电流幅值大,波头陡度高,雷电流流过时也会使接地引下线和接地装置的电位骤升到上百千伏,有可能会将工作接地引入反击电流,造成人身和设备雷击事故。 因此,如何切实有效地制定及改善输电线路和变电站的防雷措施,已经成为确保电力系统安全、可靠、稳定运行的重要工作之一。本文分别从输电线路防雷和变电站防雷的方法进行了简单的介绍,希望对输电线路和变电站防雷设计提供参考。 1 输电线路的防雷措施 目前在防雷工作方面,人们主要是通过架设避雷器、架设避雷线、降低杆塔接地电阻,提高绝缘水平、安装一系列的其他保护装置以及选择适合中线点的接地运行方式等。 1.1 安装避雷器 输电线路是通过采用架设避雷器的办法,可以在当雷电击中线路时将一部分雷电电流通过雷电杆塔将其引入大地,从而达到对输电线路保护的效果。而且如果线路中有较大的雷电电流流过时,通过采用架设避雷器的办法,还可以达到对雷电电流进行分流的效果,大量的雷电电流被引入到地下。考虑经济因素的影响,在确保一定耐雷水平的前提下,往往没有必要在所有相都安装避雷器, 对于文献[1]中根据220KV同塔双回路的建模 分析得出,考虑单相、两相、三相和四相的耐雷水平,两相安装时均应选取在中层安装这种形式。 1.2 降低接地电阻 对于不同的电压等级,输电线路杆塔的接地电阻大小都有严格规定。在高电阻率地区,我们还需要通过接地电阻降阻剂、爆破接地技术、多支外引式接地装置、伸长水平接地体的方法来降低接地电阻;通过降低接地电阻可以提高线路耐雷水平、降低雷击跳

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控制器说明书

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控制器 说 明 书 安徽凯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单位名称:安徽凯民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地址:安徽省合肥市高新区科学大道102号邮编:230088 TEL:(0551)5312386 FAX:(0551)5322512

一、概述 在我国3~35KV供电系统中,大部分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这种系统在发生单相接地时,电网仍可带故障运行,这就大大降低了运行成本,提高了供电系统的可靠性,但这种供电方式在单相接地时容易产生弧光接地从而可能引发相间短路,给供电设备造成了极大的危害。以前的解决办法是在中性点加装消弧线圈补偿电容电流来抑制故障点弧光发生的机率。很显然,这种方法的目的是为了消除弧光,但由于消弧线圈的自身的诸多特点,很难对电容电流进行有效补偿,特别是高频分量部分对供电设备造成的危害无法克服。安徽鸿宇电气技术有限公司在研究各种消弧线圈的基础上,提出全新的概念,研制出了智能快速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该装置在系统出现弧光接地时,通过可以分相控制的真空接触器,使故障相接地,达到彻底消除弧光的目的。 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控制器,是针对智能快速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研制的一种智能型控制器。该控制器通过P T互感器检测出故障相,然后发出控制信号命令故障相的接地真空接触器闭合,使弧光接地变成金属性接地。 一、功能及特点 1、本控制器结构紧凑,技术先进。控制器的核心采用Mic roc hip 公司生产的PIC单片机和一些外围器件构成信号采集、数据 处理系统。 2、根据信号采集、数据处理结果,发出相应的信号。PT断线、 金属性接地,只报警而不接地;当系统出现弧光接地时,微 机综合控制器作出判断同时发出动作信号,让接触器动作, 使系统对应相转变为金属性接地。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区别

工作接地和保护接地的区别 保护接地:通信设备金属外壳及其他非正常带电部分的接地。 工作接地:在AC/DC电源内或配电屏内(注意是在电源内部),输出直流48V总接线排的正极接地;对于24系统,是直流24V的负极接地。 工作接地的概念不是针对直流用电通信设备的48V正极(或24的负极)的电源线连接,直流用电通信设备的48V正极(或24的负极)到电源设备的连接应该属于电源线连接的概念,不应属于接地线连接范畴。 屏蔽接地就是一种工作接地; 电器外壳接零线就是保护接地; 两次以上的零线接大地就是重复接地. 电力系统中的"中性"概念 ~在电力变送和市电供用系统中,出于经济性上的考虑,常常采用3相交流的模式馈送电能。 ~3个交流电的相位互隔120°,其矢量和为零。(注意,包括电压和电流) ~对市电用户,直接使用3相电并不方便。因此拆成3个单相电送往终端用户。 ~这3个交流电源的一端连接在一起,形成一个公共“点”。(即星形接法) ~这样一个点对3个相电来说,是对称中立的。所以叫“中性点”。 ~同理,若3相负载也按星形接法,也会形成一个公共点。为避免混淆,我们叫做“负载中点”。~由于3个独立的单相负载大小不可能一致,所以负载中点就不可能对称中立。 ~为防止3个单相电源的不平衡,就要增加一条电线连接电源中性点和负载中点。 ~这条线把负载中点的电位钳制在电源中性点上,并通过不平衡电流。这就是“中性线”。 ~这就是所谓“三相四线制”。它仅用于市电系统。 ~在这个供电制度中,出于系统安全的要求,其中性点是与大地连接在一起的。所以这时的中性线也叫零(电位)线。 ~而在不需要3个单相拆分供电的电力系统中(例如高压输电和三相动力),一般只在电源侧有一个中性点,哪来中性线? ~这样的一个中性点,当然也应该是接地的。但绝不是出于电路原理上的原因。 ~至于远在另一端的发电设备是如何作的,可问一下电厂师傅。 以上观点没有引经据典,仅凭记忆,难免有错。应以著作文献为准。 1.在一个电气设备中,是否可以将零线与地线接到一起? 在供电系统中,“零线”的主要作用是保证电力正常传输的“工作线”,若没有它就不干活了。 而“地线”的更多作用是安全保护方面。两者是否连接在一起,不是由原理决定,而是由规范规定。所以不可自行连接。 2.在什么情况下会需要重复接地,它有什么好处呢? “重复接地”是一个专用术语,是指在三相四线制系统中,其中性线除了在用户变压器端做了工作接地,往往还在用户端再次接地,以提高系统的稳定和可靠性。 3.……变压器和设备处壳需要接地吗? 电力变压器和用电设备的金属外壳,按要求必须做保护接地。 关于接地概念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及过电压防护

自动气象站的雷电及过电压防护 摘要]文章从自动气象站遭雷电干扰和入侵通道入手,对自动气象站存在的雷电 隐患进行分析,提出自动气象站雷电过电压防护措施。 [关键词]自动气象站;雷电防护;过电压 引言:随着气象事业的不断进步发展,自动气象站的投入使用逐步取代了传 统的常规气象观测仪器,使我国气象事业走向新的历程。自动气象站是一种能自 动观测和存储气象观测数据的设备,应用于各个行业的多个领域,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通讯接口、系统电源等组成,设备结构复杂精密,都是采用高科技电子 产品等,为用户提供多时空分布、实时监测的精确信息,虽然自动气象站均有安 装避雷防护装置,但各类气象传感器却没有抵御外界电磁干扰的能力,再加上自 动气象站的使用环境要求在室外、空旷的地带,气象站测桅杆在旷野孤立高耸等,种种条件因素给雷电产生的过电压提供了入侵通道,因此雷电防御也成为自动气 象站的重要组成部分。 1:自动气象站雷电干扰和入侵途径 1.1雷电干扰源 现代化自动气象站监测系统都是采用大量高科技电子元器件组成的电气设备,这些电子元器件有机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微电子的系统设备。气象站系统的电子 设备对外界电磁干扰十分敏感,电磁干扰一般分为人为干扰和自然干扰两种干扰源,人为干扰包括断路器、电力系统等产生的过电压以及来自通信网络的高频电 磁干扰等,这种人为的电磁干扰使用现代化防御技术能够很好地被控制,不会给 社会造成重大影响损失;自然干扰包括雷电、射线及其他自然界的干扰等,这种 自然界的电磁干扰比较严重。其中雷电发生时产生的放电和过电压产生的危害最大,成为主要的干扰源。雷电产生过电压危害的主要来源有两种形式,直击雷和 感应雷,其中直击雷能击中自动站的可能性较小,在工作中采用一般的避雷网或 者避雷针都可以对自动站进行有效地保护,但是感应雷所产生的危害就比较大, 针对此情况,应该采用综合性措施进行防护工作。 1.2雷电入侵通道 1.21 自动气象站的结构工作原理 自动气象站的类型有多种,但其结构组成基本一致,主要由传感器、采集器、系统电源、通信接口及外围设备(计算机、打印机)等组成。系统软件还包括采 集软件和地面测报业务软件。传感器把观测到的气象要素转换成信号输出;采集 器是自动站的核心组件,由接口电路、处理器和存储器等软件组成,工作效率较高,主要对观测到的数据进行采样、存储、传输等;系统电源是提供所有设备仪 器工作的前提;通讯接口用于各数据之间的传输通道。 1.22雷电对气象站的入侵途径 雷电入侵气象站的方式可以有多种,其中主要以两种形式侵入:传导耦合和 辐射耦合,通过这两种形式将雷电过电压输送到自动气象站,导致气象站的系统 设备不能正常运行甚至损坏。自动气象站的组成线路通道复杂多样成为雷电入侵 的主要途径,各电源线、连接部件之间的通道和网络的通信电路等,自动气象站 的电源是由低压线进行电力传输,需要引入电源至室内,线路受雷击容易出现破损,雷电的过电压沿着电力配置路线进行感染传播,所以以电源线的方式入侵较 严重。雷暴天气,雷电产生的强大雷电流击到建筑物,电流通过物体传入大地, 通过入侵到自动气象站的传感器或采集器等通信线路,造成设备故障或毁坏;还

防雷设施及过电压保护

单选题 3.1.6-1001、对于连接组别为Yyn0的配电变压器,中性线电流不应超过低压侧额定电流的( A )。 A、25% B、10% C、% D、5% 出处:DLT 499-2001 农村低压电力技术规程3.2.8条 3.1.6-1002、独立避雷针与配置装置的空间距离不应小于( A )。 A、5m B、10m C、12m D、15m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比直接接地系统供电可靠性( A )。 A、高 B、差 C、相同 D、无法比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3.1.6-1004、高压输电线路故障,绝大部分是( A )。 A、单相接地 B、两相接地短路 C、三相短路 D、两相短路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05、变电所对直击雷的保护是采用( C )。 A、避雷针 B、避雷线 C、避雷针或避雷线 D、避雷器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力安全生产及防护》第三章安全防护技术及应用

3.1.6-1006、大电流接地系统是指中性点直接接地的系统,其接地电阻值应不大于( B )。 A、Ω B、Ω C、1Ω D、4Ω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7、独立避雷针的接地电阻一般不大于( D ) A、4Ω B、6Ω C、8Ω D、10Ω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8、两接地体间的平行距离应不小于( B )m。 A、4 B、5 C、8 D、10 出处:GB50169-2006 《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 3.1.6-1009、单相接地引起的过电压只发生在( C )。 A、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中 B、中性点绝缘的电网中 C、中性点不接地或间接接地电网中 D、中性点不直接接地的电网中:即经消弧线圈接地的电网中 出处:国网公司通用培训教材《电气设备及运行维护》第二章中性点运行方式

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的使用

如何用好变电所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 一、小电流接地系统单相接地危害: 目前,我国3-35(66)KV中等电压等级的电力系统多为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称为中性点不接地系统或小电流接地系统。当35KV电压等级系统的接地电容电流小于10A、10KV电压等级系统的电容电流小于30A时,其中性点不接地;否则大多采用消弧线圈补偿或自动跟踪补偿式消弧线圈接地方式。这种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三相电压是对称的,仍然可以继续供电。但是,发生单相接地故障性质不同,情况也不同: 当发生的单相金属性接地时,接地相电压为零,另两个健全相电压升高了3倍,这对相对地绝缘是按照相对地电压的3倍设计的该系统中的电气设备来说,是完全能够承受的; 当发生单相间歇性弧光接地故障时,情况就不然了。由于不稳定的间歇性电弧多次不断的熄灭和重燃,在故障相和非故障相的电感和电容回路上会引起高频振荡过电压,非故障相电压幅值一般可达3.15—3.5倍相电压,这种过电压称为弧光接地过电压。弧光接地过电压是由于系统对地电容上的电荷多次不断的积累和重新再分配形成的,是断续的瞬间发生的且幅值较高的过电压,对电力系统的设备危害极大,主要表现在:(1)、在3.5倍过电压的持续作用下,造成了电气设备绝缘的积累性损伤,在非故障相的绝缘薄弱环节造成对地击穿,进而发展成相间短路事故。2、弧光接地过电压使电压互感器饱和,容易激发铁磁谐振,导致过电压或电压互感器爆炸事故。3、弧光接

地过电压的能量由电源提供,持续时间较长,当过电压超过避雷器所能承受的400A 2ms的能量时,就会造成避雷器的爆炸事故,4、造成接地点对地放电,电弧将引起该电缆和附近电缆烧坏,扩大事故范围,对生产造成影响。 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能够做到当系统发生接地时,微机测控器启动后,迅速判断接地相别和接地属性,并分别进行处理。因此它的最大优点在于可将间歇的不稳定的弧光接地迅速转变为稳定的金属性短路,消除中性点非直接接地系统由于弧光接地产生的过电压,给系统中电气设备带来的危害,从而保证系统和设备的安全连续供电。二、消弧过电压保护装置的工作原理: 我们推荐的方案是,在6.3或10.5kV母线上加装消弧及过电压保护装置,该装置主要由控制器ZK、FU组件、电压互感器、可分相操作的真空接触器JZ及三相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等组成。 当系统发生单相接地时,信号转换器PT产生的电压信号U△将由低电平变成高电平,ZK接到U△变化的高电平信号后启动中断,ZK对Uao、Ubo、Uco的三相信号进行计算处理,判断接地相别和接地属性,根据接地属性ZK作出如下处理: 如果故障是稳定的金属性直接接地,则ZK发出故障相别及接地属性(金属接地)的指示信号。并与微机选线保护联络,由它处理解决。 如果故障是不稳定的间歇性弧光接地,则判定接地的相别,同时发出指令使JZ中对应的一相接地。这时,系统由不稳定的弧光接地

架空线路过电压保护器专业技术说明

架空线路过电压保护器技术说明

————————————————————————————————作者:————————————————————————————————日期:

绝缘线防雷装置的应用研究 技术报告 南昌供电局 武汉雷泰电力技术有限公司 摘要本文总结国内外防止配电线路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的技术措施和装置,比较其可靠性和经济性,经试验研究、性能价格比优选和实际运行验证,提出一种适合中国国情、防止配电线路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和减少雷击跳闸概率的新技术和装置,可有效地防止架空绝缘导线雷击断线、绝缘子损坏等事故。该装置结构简单、安装方便,技术先进、国内首创。 关键词:过电压保护架空绝缘线路 key words: Over-voltage Protection Insulated overhead line 1.提出问题 配电网由于其绝缘水平相对较低,往往容易发生雷害事故,造成绝缘子击穿和导线烧断。运行经验表明:配电网雷害事故约占整个电力系统雷害事故的70—80% 。特别是近年来,城市配电网线路多采用架空绝缘电缆,雷害造成的断线事故数量相对增加,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 试验研究和实际事故原因分析证实:配电网雷电过电压闪络,亦即大气压或高于大气压中大电流放电,为电弧放电形式。对于架空绝缘线路,雷电过电压闪络时,瞬间电弧电流很大但时间很短,仅在架空绝缘导线绝缘层上形成击穿孔,不会烧断导线。但是,当雷电过电压闪络,特别是在两相或三相(不一定是在同一电杆上)之间闪络而形成金属性短路通道,引起数千安培工频续流,电弧能量将骤增。此时,由于架空绝缘导线绝缘层阻碍电弧在其表面滑移,高温弧根被固定在绝缘层的击穿点而在断路器动作之前烧断导线。 对于裸导线,电弧在电磁力的作用下,高温弧根沿导线表面滑移,并在工频续流烧断导线或损坏绝缘子之前引起断路器动作,切断电弧。因此,裸导线的断线故障率明显低于架空绝缘导线。 在不切断电源的情况下有两种较为简单的灭弧方法,一是使电弧拉长,二是使电弧冷却,通常是将两种方法结合起来使用。本研究项目根据试

什么是“过电压保护器”

什么是“过电压保护器”? 过电压保护器是限制雷电过电压和操作过电压的一种先进的保护电器。 简介: 全称:三相组合式过电压保护器,简称:过压保护器。有的地区还叫做”三相组合式避雷器”。 过电压保护器是属于电力行业一种先进的避雷器部分替代品,它的作用相当于避雷器,但与传统的避雷器不同。 1:避雷器只能是相地保护(单相保护,每组用三个),既可以相地保护也可以相间保护(三相)。 2:过电压保护器一般安装在柜体内,而传统的避雷器既可以安装在柜体内也可以安装在箱体外(箱体外部的基本上都是避雷器)。 (户外型的过电压保护器即为组合式避雷器) 作用: 过电压保护器为一种先进的保护电器,主要用于保护发电机、变压器、开关、母线、电动机等电气设备的绝缘免受过电压的损害。 分类: 按照结构特征部分: 1、无间隙:功能部分为非线性氧化锌电阻片 2、串联间隙:功能部分为串联间隙及氧化锌电阻片 按照外形结构: F、全封闭结构:结构紧凑可带数显计数器 T、积木组合式:结构间隙较大可组合成“一”、“T”、“田”、“Z”、“L”等外形。可带在线检测仪。 W、户外型:避雷器组合型可带机械计数器。 按照保护对象: A、电站型:适合各种变压器、开关、母线的过电压保护 B、电机型:适合各类电机的过电压保护 C、电容器型:适合各种电容器的过电压保护 O、中性点型:适合各种中性点保护 执行标准 过电压保护器并没有专门的相关标准。主要标准还是参考避雷器的相关标准的相应部分如:GB11032-2000《交流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JB/T9672-2005《有串联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和DL/T620-1997《交流电气装置的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置》、JB/T10496-2005《三相组合式无间隙金属氧化物避雷器》

雷电防护措施

按照防护范围可将安装弱电设备的建筑物的防雷措施分为两类,外部防护和内部防护? (1) 外部防护外部防护是指对安装弱电设备的建筑物本体的安全防护,可采用避雷针?分流?屏蔽网?均衡电位?接地等措施,这种防护措施人们比较重视?比较常见,相对来说比较完善?弱电设备的外部防护首先是使用建筑物的避雷针将主要的雷电流引人大地;其次是在将雷电流引人大地的时候尽量将雷电流分流,避免造成过电压危害设备;第三是利用建筑物中的金属部件以及钢筋可以作为不规则的法拉第笼,起到一定的屏蔽作用,如果建筑物中的设备是低压电子逻辑系统?遥控?小功率信号电路的电器,则需要加装专门的屏蔽网,在整个屋面组成不大于5m-5m,6m-4m的网格,所有均压环采用避雷带等电位连接;第四是建筑物各点的电位均衡,避免由于电位差危害设备;第五是保障建筑物有良好的接地,降低雷击建筑物时接点电位损坏设备? (2)内部保护内部防护是指在建筑物内部弱电设备对过电压(雷电或电源系统内部过电压)的防护,其措施有:等电位联结?屏蔽?保护隔离?合理布线和设置过电压保护器等措施.从EMC(电磁兼容)的观点来看,防雷保护由外到内应划分为多级保护区?最外层为0级,是直接雷击区域,危险性最高,主要是由外部(建筑)防雷系统保护,越往里则危险程度越低?保护区的界面划分主要通过防雷系统?钢筋混凝土及金属管道等构成的屏蔽层而形成,从0级保护区到最内层保护区,必须实行分层多级保护,从而将过电压降到设备能承受的水平?一般而言,雷电流经传统避雷装置后约有50%是直接泄人大地,还有50%将平均流人各电气通道(如电源线,信号线和金属管道等)? 5 电脑通信网络弱电设备的防雷措施 随着电脑通信设备的大规模使用,雷电以及操作瞬间过电压造成的危害越来越严重?以往的防护体系已不能满足电脑通信网络安全的要求?应从单纯一维防护转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