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行为模型

合集下载

BLM模型

BLM模型

引言:BLM模型是一种用于解释和预测社交媒体用户行为的模型。

它包括四个重要因素:行为、学习、社交和管理。

这个模型的出现填补了过去在社交媒体领域使用的其他模型中的一些空白,并为研究者提供了一个更准确和全面的分析框架。

本文将以BLM模型为主题,详细解释其概念、特点和应用,并对其在社交媒体分析中的重要性进行讨论。

概述:BLM模型是由行为学家Robert West和学习理论家Daniel Little提出的。

该模型的目的是研究和理解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模式以及这些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BLM模型将社交媒体用户行为分为四个主要方面:行为、学习、社交和管理。

每个方面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影响因素,通过对这些因素的详细分析,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和决策。

正文内容:1. 行为1.1 意图行为:社交媒体用户在使用社交媒体平台时表达自己的意图,例如发布状态更新、分享照片等。

这些行为反映了用户的兴趣和喜好,可以用来预测用户的未来行为。

1.2 信息行为:社交媒体用户通过发布和分享信息来与其他用户进行交流。

这些信息可以是文字、图片、视频等形式,用户的信息行为会受到其他用户的关注和回应,从而影响其未来的行为。

2. 学习2.1 行为前因:BLM模型认为,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是基于其之前的行为和经验的。

用户通过观察和学习他人的行为以及自己的经验来改变和调整自己的行为模式。

例如,用户可能会受他人的赞美和关注而改变自己的行为以获取更多的回应。

2.2 行为后果: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后果可以是积极的或消极的。

例如,用户可能会受到赞美和鼓励,从而继续参与社交媒体活动;而一些负面的回应和评论可能会让用户感到沮丧,减少其参与度。

3. 社交3.1 社交因素:社交媒体用户的行为受到其社交圈子和社区中其他用户的影响。

用户的行为可能会受到他人的鼓励、批评或模仿,从而影响其参与社交媒体活动的频率和方式。

3.2 社交网络分析:通过对用户之间的关系和互动进行分析,可以了解社交媒体用户之间的联系和影响。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是一个涉及到个体信息行为的理论模型。

该模型包含四个要素,即信息、知识、信念和行为。

其理论基础是心理学和行为科学,旨在解释个体如何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以及为什么会从事特定的信息行为。

信息是该模型的基本要素。

它可以是来自不同渠道的信息,包括口头或书面传达的信息、电子媒体传递的信息等。

个体从信息中获取所需的内容,主要通过阅读、观看、听取或与他人交流获取。

知识是个体从信息中悟出的东西。

个体通过对信息的组织和分析,从而具备了一些知识。

一个想要学习烹饪的人可以通过观看视频或阅读烹饪书籍,从中获取包括食谱、烹饪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信念指个体对某件事的信仰或看法。

它既包含了认知方面的信仰,也包括了情感或情感维度的看法。

在信息领域,个体可能会对某些信息来源或信息类型产生偏见。

一个人可能更愿意相信朋友提供的信息,而对未知的或来自陌生人的信息持怀疑态度。

行为是指个体基于信息、知识和信念而采取的行动。

在信息领域,个体可能会从事信息获取、操作和传递等多种行为。

搜索特定的信息、购买特定的产品、在社交媒体上分享信息等都是信息行为的例子。

该模型将个体信息行为看作是一个有机系统,不同要素间相互作用,并不断影响和塑造个体的信息行为。

个体对不同信息来源的信任程度(信念)会导致不同的信息获取和传递行为。

又如,个体从信息中获取的知识程度会影响他们对信息的评估和选择,进而影响是否采取特定信息行为。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型为我们理解个体信息行为提供一个有用的框架。

它不仅有助于我们设计更有效的信息传播策略,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识别个体信息行为的发展趋势和变化。

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在不同的领域和场景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特别是在教育、健康和传媒领域。

教育方面,信息知识信念行为模式可以帮助教育者更好地了解学生获取、评估和应用信息的方式和方法。

在编写教材和培训课程时,教师可以考虑学生的信息需求和偏好,设计相应的教学策略,配合使用多种信息来源和媒体形式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获取知识。

国外学术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研究综述

国外学术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研究综述

国外学术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研究综述何晓阳【摘要】Papers on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models of foreign academic users in the past 10 years were analyzed in aspects of general academic users, establishment of specific subject user model, and modification of present models. The stress was laid on uncertain model, information encountering model, medical scholar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model, social scientific scholar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mode, historian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model, and musician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model, and the gener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velopmental trend of foreign information searching behavior models were summarized.%采用系统性综述分析方法,从普通学术用户、特定学科用户的模型构建以及现有模型修正3个方面,对国外近十年来学术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的相关研究文献进行多维分析,重点介绍与评析了不确定性模型、信息偶遇模型以及医学学者、社会科学学者、历史学者及音乐学者4个特定学术群体的信息查寻行为模型,并总结了国外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的研究总体特点与发展趋势.【期刊名称】《中华医学图书情报杂志》【年(卷),期】2017(026)003【总页数】6页(P20-25)【关键词】信息行为模型;学术用户;综述【作者】何晓阳【作者单位】第三军医大学图书馆,重庆4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G252;G254.9;R-05820世纪90年代前后是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研究的一个高峰期。

用户信息行为模型-采莓模型

用户信息行为模型-采莓模型

传统模型VS采莓模型
传统模型
采莓模型
文档和查询之间的匹配 VS 搜索者行为的顺序
查寻的本质:演变的过程,不是单一的和不变的 搜索的本质:berrypicking模式,不是一个最佳检索集
采莓模型的地位
体现了以用户为中心的研究思路
强调以不需要明确提问的自由浏览和导航作为信息查寻模式
采莓模型的缺陷
用户信息行为模型 --BATES采莓模型
Bates个人简介
information system search strategy user-centered design of information retrieval systems organization of knowledge information seeking behavior the nature of the information professions
未深入分析影响信息用户认知的具体要素 用户通过哪些方式去实现调整和改变等问题
概念界定-Wilson的观点
信息行为 查寻行为 seek 检索行为 search 浏览行为 browse
Wilson:
信息行为指与信息资源和信息渠道相关
的全部人类行为
信息查寻指人们致力于发现、获取信息
资源的各种行为方式
信息检索是信息查寻的子集
概念界定-我的观点
信息行为 查寻行为 seek 检索行为 search 浏览行为 browse
采莓模型的解释
信息行为 查寻行为 seek 检索行为 search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览行为 browse
检索的本质为演进式 ,即信息利用者根据已收集到的资料 ,改 变其搜寻的目标及策略; 信息查寻是由一连串的查寻行为组成,而不是由系统引导用户 作一个单一的动作, 产生某一种结果; 浏览被视为是一种有意图但无导向的查寻 , 而导航是有意图 且直奔目标的查寻 主题检索只是人们在线检索时使用的众多技巧之一 ; 在查寻 过程中用户还应该采用其它技术,利用其它资源。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是指通过有效的行为技巧来激发和保持个体对信息的动机。

在信息时代,人们需要处理大量的信息,因此如何有效地获取、处理和利用信息成为一个重要的能力。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就是针对这一需求提出的一种理论框架,它从认知、情感和行为三个方面解析了个体在信息处理过程中的动机行为,并提出相应的行为技巧。

从认知的角度来看,一个人在面对大量信息时,需要具备筛选和评估的能力。

这就要求个体具备良好的信息获取和处理技巧,能够识别出有用的信息并加以利用。

在这方面,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技巧来提高个体的认知能力:1. 目标明确:在获取信息前,明确自己的信息需求和目标,以便更有针对性地筛选和利用信息。

2. 多源获取:不仅仅依赖于单一的信息源,而是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信息,以便获取更全面和准确的信息。

3. 信息筛选:对于大量的信息,要学会筛选和筛除无关或低价值的信息,保留有用的信息。

4. 信息评估:对于获取到的信息,要进行客观的评估,判断其可信度和可用性,以便选择最适合自己需求的信息。

从情感的角度来看,个体对信息的动机也与其情感状态有关。

在信息获取和处理过程中,个体的情感状态会影响其对信息的兴趣和投入程度。

因此,以下几个技巧可以帮助个体提高情感动机:1. 兴趣培养:发现并培养自己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兴趣,以提高对相关信息的动机和投入程度。

2. 情感调节:对于一些复杂或难以理解的信息,要学会调节自己的情感状态,保持冷静和积极的态度。

3. 目标价值感知:明确信息对自己的价值和意义,增强对信息的情感认同和投入。

从行为的角度来看,个体对信息的动机也与其行为习惯和技巧有关。

以下几个技巧可以帮助个体提高信息处理的行为动机:1. 时间管理:合理安排时间,将信息处理纳入日常生活的规划中,避免拖延和浪费时间。

2. 信息整理:有效地整理和分类信息,以便后续的查阅和利用。

3. 反馈机制:及时获取和应用他人的反馈,以提高自己的信息处理能力和行为效果。

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模型构建

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模型构建

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模型构建*任立肖檀柏红=摘要>首先通过文献调查,分析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的特点。

其次,对国外已有7个典型信息行为模型进行回顾,并从研究关注点、研究视角、研究方法等方面对这几个模型进行比较。

再次,结合使用观察法和访谈法,对50名网络用户进行了调查研究,得出一些重要结论。

最后,构建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过程的描述性模型,梳理网络用户信息查寻行为的一般步骤。

=关键词>信息查寻行为模型用户网络计量学Abstract:The paper analyzes characteristics of user p s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 in th e netw ork environment firstly1Secondly,it review s seven typical overseas information behavior m odels,and com pares these models in term s of concern of th e research,research perspective and research method1Th irdly,using observation m ethod and interview s method,the paper investigates50netw ork users,and draw s some important conclusions1Finally,the authors construct a descriptive model of user p s information-seeking behavior,and sives the general steps in user p s information-seeking process in the netw ork environment1Key words:Information-seeking Beh avior model user w ebometrics1问题的提出自1981年,Wilson模型最早提出信息行为模型以后,国外相继出现一些信息行为模型及理论,为用户行为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模型

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模型

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模型信息不对称是指在市场交易中,交易双方对于交易物品或交易条件的知识和信息存在不对等的情况。

这种不对称的信息分配会对市场行为产生深远的影响,导致买卖双方的决策与预期产生偏差,从而影响市场的效率和公平性。

本文将围绕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模型展开讨论。

首先,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模型中的一方通常具有更多的信息,这使得他们能够在交易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以二手车市场为例,卖方通常能够获得关于车辆的更多详细信息,而买方则很难获得同样的信息。

这种信息不对称导致了买方在交易中存在着更大的风险,可能会购买到不符合期望的车辆。

而卖方则可以利用这些信息优势来获取更高的售价。

这种信息不对称会导致市场的不公平性,使得卖方具有更大的议价能力。

为了应对信息不对称,市场中出现了一些中介机构,如评级机构、中介人员等,他们通过搜集和提供信息来弥补信息差。

评级机构通过评级信用等级来提供债券市场的信息,中介人员通过提供交易双方的联系来促成交易。

这些中介机构的出现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增加市场的透明度和效率。

然而,即使有中介机构的存在,信息不对称仍然无法完全消除。

一方面,中介机构的信息可能也存在滞后或有限,不能提供完整的市场信息。

另一方面,信息不对称也可能导致市场行为的扭曲。

以金融市场为例,投资者在面临信息不对称时往往会产生“羊群效应”,即盲目跟从他人的决策,而不是基于自己的判断和分析。

这种羊群效应会导致市场的波动加剧,造成市场的不稳定性。

因此,信息不对称下的市场行为模型需要综合考虑各种因素,促进市场的公平和效率。

首先,政府应加强监管和法律制度建设,保护消费者和投资者的权益,防止不法分子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诈。

其次,投资者和消费者也应加强自身的信息获取能力,通过独立的研究和判断来减小信息不对称的影响。

此外,加强对中介机构的监管和评估,确保其信息的准确性和有效性,也是缓解信息不对称的一种途径。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信息-动机-行为技巧模型在护理领域的应用现状

并 自动 固定 下 来 的 活动 模 式 , 改 变 一 个 人 固 有 的 行 为方 式 较 困 难 。 国外 众 多研 究 发现 , 从心理 、 社 会 角度 构 建 的健 康 行 为改 变 理论 对 健 康 行 为 的 预测 、 预防和干预作用极为显著 , 有 效 的行 为 预 防 干预 必 须 建 立 在相 应 的 理论 基础 上 L 2 ] 。信 息一 动机一 行 为 技
在 某 些 新 的 或 复 杂 的 行 为 技 巧 尚未 被 意 识 到 或 行 为 技 巧 不 是 预
健康行为是指个体 为了预 防疾病 、 保 持 自身 健 康 所 采 取 的 行为 , 包括改变健康危险行为( 如吸烟 、 酗酒 、 不 良饮 食 以及 无 保 护性行为等 ) 、 采取积极健康 行为 ( 如经 常锻炼 、 定期 体检等 ) 以
及 遵 医行 为[ 1 ] 。个 体 通 过 避 免 不 良行 为方 式 及 采 取 良好 的行 为 方 式 预 防疾 病 、 促 进 健 康 。但 由 于 个 体 的 行 为 方 式 为 长 期 重 复
・5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4 ・
CH I N ESE N U RSI N G R ESEA RCH M a r c h, 2 O13 Vol _ 27 No .3 A
信 息一 动机一 行 为 技 巧 模 型 在 护 理 领 域 的 应 用 现 状
Appl i e d s t a t u s o f i n f o r ma t i o n— mo t i v a t i o n~b eh a vi or al s ki l l s mo d el i n n u r s i n g f i el d 梁培 荣 . 薛 小玲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信息行为模型整体信息行为模型、信息获取行为模型、信息查找行为模型信息行为模型分层信息行为、信息获取行为、信息查找行为整体信息行为模型Macro, global, general信息行为模型有很多,其中最有影响是的威尔逊提出的行为模型 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1981)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1995)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1981)產生需求資訊尋求行為✓透過系統✓尋求他人信息:有時候,讀者會不透過系統,而向他人尋求資訊協助。

信息交換:✓較弱的互相依存關係:譬如年經的科學家往在同樣層級的資深科學家尋求資訊。

✓較強的妨礙進展關係:譬如在同一等級,較低程度的人害怕在較高程度的人前表現他的無知。

信息尋求如果成功,所找的資訊也許可完整或部分地滿足其所需,或者失敗後而重新檢索的流程(重新由產生需求開始)。

部分的尋求資訊行為也可藉由他人的資訊轉換而獲得資訊。

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1981)(一)该模型的贡献:1勾勒了信息行为包括的研究领域2信息获取行为始于信息需求,需求是信息行为的逻辑起点。

3信息行为之间的关系(二)该模型的局限? 请大家思考F i g u r e3-I n f o r m a t i o n n e e d s a n d s e e k i n gI n f o r m a t i o n n e e d s a n d s e e k i n gWilson認為人類最基礎的需求可以歸納為三種一、生理的需求(Physiological Needs):例如空氣、水、食物。

二、情感的需求(Affective Needs, sometimes calledpsychological or emotional needs):例如自我實現、權威地位。

三、認知的需求(Cognitive Needs),例如學習新技能、智能的滿足。

I n f o r m a t i o n n e e d s a n d s e e k i n g在這模型當中,Wilson認為這三種需求是相互關連的,為了滿足人類生理、情感和認知的需求,一個人可能會搜尋資訊,甚至進行資訊尋求行為。

而以上所描述的需求,也會因時、因地、因人、因各種因素的影響而有所不同,因此接著探討影響資訊需求的因素。

Wilson認為資訊需求可能因個人特質、族群(如同一社區、工作環境)或國別、文化、政經、物質等條件不同而有所差異,因此認為資訊需求形成受下列幾點因素影響:1.個人因素:指個人心裡、生理和認知上的需求。

2.個人工作角色、工作的參與層次。

3.外在大環境:如政治、經濟、社會文化等的影響。

威尔逊信息行为模型(1995)和81年的模型相比,该模型的特点?除了情报学的理论,还引入了决策科学、心理学、交流领域的理论。

信息获取行为的类型划分二信息获取模型Ellis的信息查询模型Kuhlthau的信息查询模型Belkin的信息查询模型日常生活信息获取模型Ellis(1989)Ellis模型中的特点•Starting:用户通过询问同事等开始信息获取行为•Chaining:通过使用引文或者参考文献查找。

•Browsing:浏览行为•Differentiating: 区分信息来源•Monitoring:跟踪了解最新信息•Extracting:在某一信息源中选择相关信息; •Verifying: 对信息的准确性进行检验•Ending:结束该模型的意义?尤其是对于信息检索系统的意义?库尔斯奥Kuhlthau's ISP•库尔斯奥•Rutgers University的终身教授•Information Search Process and for the ISP model of affective, cognitive and physical aspects in six stages of information seeking and use库尔斯奥的ISP(Information Seeking process)ISP是從認知的觀點來分析人們的資訊搜尋過程,資訊搜尋是一種建構的過程,包括個人的情感、思維和行動之全部經驗。

使用者的資訊搜尋是在一段時空下的一連串過程,而不是單一的事件,概念架構經過了20 年的實證研究,開始於1983 年的高中生資訊行為質性研究,接著是從1989-2001 年經過大規模量化、個案研究、長時間、不同圖書館的研究.所有的參與者都是真實的人們有著真實的任務,在圖書館或資訊系統之中找尋他們需要的資訊ISP 認為資訊搜尋過程可分為六個階段:開始(initiation)、選擇(selection)、探索(exploration)、形成(formulation)、收集(collection)、呈現(presentation)。

每個階段的活動包括情感上的感覺、認知上的思維、身體上的行動, (一)開始(initiation)開始階段是當一個人覺知自己的知識不足,感到不確定、憂慮,此階段的任務是意識(recognize)到資訊需求,在思維上會考慮問題與先前經驗和知識的關係、試圖更瞭解任務,通常會採取討論各種可能性,搜尋背景資訊。

(二)選擇(selection)選擇(selection)階段的任務是確認和選擇主題,心情上從不確定性到樂觀,在想法上會斟酌主題與個人興趣、作業要求、資訊可得性以及時間的問題,採取的典行的行動如與他人交換意見、確定資訊可得性、瀏覽主題(skim or scan)的可選擇性等。

無論是什麼原因造成延宕了選擇,都會造成焦慮、緊張,直到確定了主題。

(三)探索(exploration)探索階段在情緒上經常有困惑、沮喪、懷疑等,任務是調查一般性主題的資訊以擴展個人的瞭解,思想上會對於主題變成較有方向,有較足夠的資訊以聚焦及形成個人觀點。

行動包括搜集一般性、相關性的資料、閱讀,並將新概念和已知的結合。

(四)形成(formulation)形成階段是ISP 的轉捩點,不穩定的情緒會消失,信心會增加。

本階段的任務是從資料中形成一個焦點。

在思考方面包括確認和挑選想法,以形成該主題的焦點觀點(focused perspective of the topic)。

此階段是一個建構的過程,提供洞見(insight),尤其是情緒上的變化,從不確定到明確、自信心增加。

(五)蒐集(collection)蒐集(collection)是讀者和系統功能最有效能(effective)和效率(efficient)的階段。

此時的任務在於聚集(gather)焦點主題(focused topic)的資訊,思維的核心是定義、擴展、和支持焦點主題。

行動包括搜尋與焦點觀點相關的資訊,並做詳細的筆記,如註記資訊的相關性等。

伴隨著對於主題越來越深的興趣,信心繼續增加,不確定性會消退。

(六)呈現(presentation)呈現(presentation)階段的情緒會感到輕鬆,無論是對作業的滿意和失望。

此時的任務是完成研究並準備發表或利用所發現的成果。

行動包括摘要說明資料應用的情形,組織大綱以呈現作業的成果。

評估通常包涵於第六個階段,在情感上有完成的感覺,認知上會提昇自我覺醒。

•initiation - beginning the process, characterized by feelings of uncertainty and more general ideas with a need to recognize orconnect new ideas to existing knowledge.•selection- choosing the initial general topic by using selection to identify the most useful areas of inquiry. •exploration - investigating to extend personal understanding and reduce the feelings of uncertainty and confusion about the topic and the process.•formulation- focusing the process with the information encountered accompanied by feelings of increased confidence. •collection - interacting smoothly with the information system with feelings of confidence as the topic is defined and extended byselecting and reviewing information.•presentation - completing the process with a feeling of confidence or failure depending how useful the findings are.(Kuhlthau 1991) 该模型的现实意义?Belkin的信息获取模型browsing- scanning or searching a resourcelearning - expanding knowledge of the goal, problem, system or available resources through selection.recognition - identifying relevant items (via system or cognitive association).metainformation- interacting with the items that map the boundaries of the task (Belkin, Marchetti, and Cool 1993).ELIS:日常生活信息获取模型Everyday Life Information Seeking回忆信息行为研究历史,最早研究的是什么群体?从70年代起,开始关注nonwork information seeking,非工作的信息获取。

Savolainen1995年明确提出ELIS的概念Williamson的获取模型Williamson (1998) 將資訊尋求分為「有目的的資訊尋求」(purposeful information seeking)「偶然的資訊取得」(incidental information acquisition)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