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课程作业答案(1-4)

合集下载

2021年春电大《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第3次、第4次平时作业答案(2套)

2021年春电大《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第3次、第4次平时作业答案(2套)

2021年春电大《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第3次平时作业答案1.因母乳不足或母亲不能按时给婴儿喂奶,须加喂牛奶或其他乳品,这属于()。

A.人工喂养B.辅助喂养C.混合喂养D.母乳喂养参考答案:C2.不属于婴儿添加辅食目的的是()。

A.为早萌乳牙做准备B.促进生长发育C.补充乳类的不足D.为断奶做准备参考答案:B3.食用植物、花生、大米在储存过程中易受()污染,并对人的肝脏、肾脏有害。

A.铅B.黄曲霉素C.大肠杆菌D.肉毒杆菌参考答案:B4.为了延长食物可供食用的期限,托幼机构食堂对食物采取各种加工措施,其中食物贮存的处理措施不包括()。

A.去除水分B.添加防腐剂C.包装好D.降低或增加温度参考答案:D5.以下哪种进食习惯是错误的?()A.边进餐边玩玩具B.进餐时谈笑打闹C.进餐时批评幼儿D.进餐时细嚼慢咽参考答案:ABC6.食用以下哪些食物,容易导致铅中毒。

()A.土法制作的爆米花B.土法腌制的皮蛋C.发芽的土豆D.没煮熟的四季豆参考答案:AB7.婴幼儿不吃饭时,要追着婴幼儿喂饭。

()A.对B.错参考答案:B8.婴幼儿的消化器官还没发育成熟,消化机能较差。

()A.对B.错参考答案:A9.铅中毒会影响幼儿的智力发育。

()A.对B.错参考答案:A10.托幼机构的厨房应有合乎卫生要求的工作面积,厨房工作间的安排要符合工作程序。

()A.对B.错参考答案:A11.托幼机构食堂的粮食类食品宜储存在低温通风的地方,注意防霉、防虫和防鼠。

()A.对B.错参考答案:A12.混合喂养(名词解释)参考答案:众所周知,母乳是大自然最慷慨的恩赐,是婴儿健康生长和发育最理想的食物。

然而,总有部分婴儿由于各种原因不能完全母乳喂养,如母乳不足、母亲需要外出工作或出差一段时间等。

这时就需要给宝宝喂食母乳代用品,这种喂养方式叫混合喂养或部分母乳喂养。

13.细菌性食物中毒(名词解释)参考答案:细菌性食物中毒是指患者摄入被细菌或其毒素污染的食物或水所引起的急性中毒性疾病,根据病原体不同可有不同的临床表现。

6667+《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网上作业答案

6667+《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网上作业答案

形考任务一题目1名词解释:营养营养是人体为了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等正常生理、生长和免疫功能的需要,从外界摄入、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养分的生物学过程。

题目2名词解释:保育保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保育就是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促使婴幼儿的个体社会化的实践活动。

狭义的保育是指对婴幼儿身心的保护和养育,即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以促进其健康发展,提高生存能力。

题目3名词解释:生长发育生长是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可以用度量衡测量出来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

生长发育包含机体质和量两个方面发育过程的动态变化。

题目4问答题:简述营养和保育的关系。

(1)营养是保育的物质基础婴幼儿的发展离不开营养物质,离开了营养物质,基本的生存活动都难以维持,就更谈不上发展了。

从这个角度讲,营养保障了婴幼儿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

(2)保育是营养实现的保障良好的营养需要生理和心理的协调,促使二者协调的关键是环境,而营造婴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的过程就是保育的过程。

在目的性上,营养和保育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了促进婴幼儿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在促进婴幼儿成长的方式上,二者又各有侧重,营养侧重于对婴幼儿成长的物质基础的保障,而保育侧重于对婴幼儿成长环境的营造。

营养为保育提供了营造环境的前提和依据,而保育又为营养目的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题目5问答题:为什么要进行婴幼儿营养与保育。

1、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①为婴幼儿建立特殊环境的重要性由于婴幼儿自身的虚弱性,其独立地面对自然和社会环境还有很大困难。

设置一个特殊的环境,使婴幼儿避免直接面对外部环境,而在这个为其设置的特殊环境中获得最初成长所需要的安全、营养和护理,加速其生长和发育,不仅是提高婴幼儿生存机会的需要,同时对婴幼儿的心理发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②营养与保育对婴幼儿个体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失去了营养与保育的情况下,婴幼儿因其自身的虚弱性和本能的缺乏,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很低。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作业参考答案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作业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

2.教师工作的主要特点是:育人性、复杂性、示范性和独立性。

3.霍桑实验使梅约发展出一种对人性认识的不同观点,即提出了关于社会人的人性假设。

4.1947年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提出了社会知觉的概念,用以表示他对知觉的一种新观点。

5.社会知觉可分为对人知觉、人际知觉、角色知觉和因果关系知觉。

6.先入为主是对人知觉的首应知觉效应。

7.斯蒂芬和沃尔夫在综合有关教育理论研究和教师教学实践活动的基础上,提出了描述教师成长的生命周期。

8.教师成长的心理机制是反思-更新-成长。

9.当人们产生某种优势需要未得到满足时,会产生一种紧张不安的心理状态,在遇到能够满足需要的目标时,这种紧张不安的心理转化为动机。

10.双因素理论将引起满意的因素称为激励因素,将消除不满意的因素称为保健因素11.强化是指通过不断改变环境因素来达到增强、减弱或消失某种行为的过程。

12.归因理论将人们的成功或失败主要归结为:努力、能力、任务难度和机遇四个方面的因素。

二、单项选择题(将正确答案的字母填入题后括号内)1.人生来就是懒惰的,属于下列哪种人性假设?( B)A、社会人B、经济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2.人在同一时间内会有多种需要和动机,属于下列哪种人性假设?( C )A.社会人B.经济人C.复杂人D.自我实现人3.“情人眼里出西施”说的是对人知觉的( B )效应。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因效应D.定型效应4.认为老年人总是墨守成规,属于下列哪种效应?( D )A.知觉防御B、晕轮效应C.首阅效应D.定型效应5.如果教师A认为和教师B相比,自已报酬偏低,根据公平理论,A会采取以下哪种行为?(B )A.增加自己的投入B.减少自己的投入C.努力增加B的报酬D.使B减少收入。

6.临时检查卫生、学生抽查考试属于下列哪种强化方式?( C )A.固定比例强化B.可变比例强化C.可变间隔强化D.固定间隔强化7.在归因理论中,能力属于哪一类因素?( C ) ·A.外部、不稳定、不可控B.内部、不稳定、可控C.内部、稳定、不可控D.外部、稳定、可控8.根据弗洛姆的期望理论,下列哪个选项是错误的?( D ) .A.E高·V高=M高B.E中·V中=M中C.E低·V低=M低D.E零·V高=M中三、判断题(在题后括号内对的打√,错的打X)1.社会人性的假设认为,人们具有非理性的感情,因此他们基本上是不能够自我约束和自我控制的。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成性作业一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成性作业一

∙课程名称:婴幼儿营养与保育∙任务:形成性作业一第1 大题单项选择题20分1 . (2分)从何时起,可以给孩子添加蛋黄1 .1-3个月2 .4-6个月3 .7-8个月4 .8个月以后正确答案:22 . (2分)幼儿园是对几岁的幼儿进行学龄前教育的事业机构。

1 .2-4岁2 .3-6岁3 .4-6岁4 .3-7岁正确答案:43 . (2分)2岁以前幼儿的主要教育方式是1 .集体性游戏2 .个别教育3 .小组活动4 .全体性活动正确答案:24 . (2分)儿童最早出现的记忆是1 .运动记忆2 .无意记忆3 .形象记忆4 .语词记忆正确答案:15 . (2分)幼儿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叫1 .运动记忆2 .情绪情感的记忆3 .形象记忆4 .词语记忆正确答案:26 . (2分)以下关于游戏的说法中错误的是1 .游戏是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2 .游戏是一种自愿和自由的活动3 .游戏是一种假想活动,具有虚假性,不利于幼儿认识社会4 .游戏具有社会性正确答案:37 . (2分)在每日膳食中,动物性及豆类蛋白质不宜少于每日所需蛋白质总量的1 .20%2 .30%3 .50%4 .80%正确答案:38 . (2分)幼儿的牙刷多长时间应更换一次1 .1个月2 .3个月3 .半年4 .一年正确答案:29 . (2分)龋齿的怎样发生的1 .虫子蛀的2 .糖腐蚀的3 .细菌作用在食物残渣上产生的酸腐蚀导致的4 .幼儿体质差导致的正确答案:310 . (2分)小班儿童思维特点有1 .直觉行动性2 .具体形象性3 .抽象概括性4 .社会性正确答案:1第2 大题多项选择题30分1 . (3分)针对婴幼儿运动系统的特点,保育的要点包括1 .组织小朋友在户外活动,运动和阳光是长骨胳的“营养素”2 .教育小朋友不要从高处往硬地上跳,避免伤着骨盆3 .教育小朋友,坐有坐相,站有站相,预防脊柱变形4 .适度的运动,有助于脚弓的形成。

正确答案:1,2,3,4为保护幼儿视力,注意用眼卫生,预防近视,要努力做到1 .保证孩子画画看书时有充足的光线2 .培养幼儿正确的阅读和握笔姿势3 .给孩子看的书、图画和教具,字体形象应该较大而清晰4 .不要图省事或为保持安静,让孩子长时间看小人书或电视正确答案:1,2,3,43 . (3分)制订一日生活制度有什么意义?1 .形成动力定型2 .保证劳逸结合3 . 更好的进行婴幼儿教育4 .融洽亲子感情正确答案:1,2,34 . (3分)以下说法正确的是1 .儿童具有与成年人一样的一切基本权益2 .儿童的发展是有个体差异性3 .儿童具有主观能动性,并在其发展过程中起着积极主动的作用4 .不同性别的儿童应享有均等的机会和相同的权益,受到平等的对待正确答案:1,2,3,45 . (3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1 . 勤剪指甲,饭前便后洗手2 .早晚刷牙3 .用自己的茶杯、毛巾4 .不抠鼻孔,不挖耳朵,不揉眼睛正确答案:1,2,3,46 . (3分)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1 .运动记忆是指对自己的动作、身体运动及其系统的记忆2 .情绪记忆是对体验过的情绪情感的记忆3 .幼儿喜欢什么,厌恶什么,依恋谁,害怕谁,往往是情绪记忆的结果;4 .在幼儿的记忆中,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正确答案:1,2,3,47 . (3分)幼儿记忆方法有哪些1 .复述2 .背诵3 .运动语言中介记忆4 .记忆材料系统化正确答案:1,2,3,4同伴交往在幼儿发展中有什么意义1 .同伴交往有利于儿童学习社交技能和策略,促进其社会行为向友好、积极的方向发展2 .同伴交往是学前儿童积极情感的重要后盾3 .学前儿童在同伴交往中的观察学习和积极探索,有助于促进其认知能力的发展4 .同伴交往可为儿童自我意识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基础。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平时作业(1-4)答案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平时作业(1-4)答案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第1次平时作业(第1章)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6分)1.不能让幼儿从高处往坚硬的地面跳,因为这样做易发生( D ) A.脱臼B.青枝骨折C.脑震荡D.骨盆变形2.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减少到一定程度就称为(C)。

A.缺铁B.失血C.贫血D.缺球蛋白3.(A)是人体最大的内分泌腺,位于气官上端甲状软骨的两侧。

A.甲状腺B.胸腺C.脑垂体D.胰腺4.小孩眼睛(A)以前可以有生理性远视。

A.五岁B.三岁C.七岁D.一岁5.人体产生各种心理活动的生理基础是( A )A.大脑皮质B.神经元C.脊神经D.植物神经6.兴趣能促使幼儿的(B)的形成。

A.“动力定型”B.“优势兴奋”状态C.“镶嵌式”活动D.非条件反射7.新生儿的呼吸为(C)A.深呼吸B.浅呼吸C.腹式呼吸D.胸部呼吸8.新生儿每分钟心跳次数为(C)A.100次左右B.120次左右C.140次左右D.160次左右二、名次解释题(每小题3分,共21分)1.脊柱生理弯曲答:人体脊柱从背面看他又正又直,但从侧面看脊柱,它并非一根“直棍儿”,而是从上到下有四道弯曲叫作“脊柱生理性弯曲”,即颈部前弯、脑部后弯、腰部前弯和骶尾部后弯。

2.牵拉肘答: 牵拉肘:小儿的关节囊比较松驰,关节周围的韧带也不够结实,容易发生脱臼。

当肘部处于伸直位置时,若被猛力牵拉手臂,就可能造成“牵拉肘”,这是一种常见的肘关节脱臼。

3.循环系统答: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刮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心脏是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血管是运送血液的管道。

血液由心脏搏出,经动脉、毛细血管、静脉再返回心脏,如此环流不止。

血液在循环全身的过程中,把携带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給组织和细胞,再把二氧化碳和代谢废物运送到肺及排泄器官。

肺呼出二氧化碳,肾脏、皮肤将代谢废物排出体外。

4.六龄齿答:最早长出的恒牙并不与乳牙交换:在6岁左右,最先萌出的恒牙是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长在乳牙的里面,并不与乳牙交换。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平时作业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平时作业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平时作业参考答案(一)一、单项选择题:1、A2、B3、C4、D5、B6、D7、D8、B9、C 10、D 11、C 12、B 13、A14、B 15、B 16、B 17、C 18、A 19、C20、C二、名词解释:1、营养:是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养料以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2、健康: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的完美状态。

3、智力:指孩子运用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认识、理解事物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4、完全蛋白质:按照蛋白质中所含的氨基酸种类和比例,可将蛋白质分为完全蛋白质和不完全蛋白质两种。

完全蛋白质是指所含的必需氨基酸种类齐全,比例与人体所需相宜,在膳食中以此种蛋白质作为人体蛋白质来源时,可维持生命,促进生长。

5、必需氨基酸:氨基酸是蛋白质的组成成分,分必需氨基酸和非必需氨基酸。

必需氨基酸是人体内不能合成的,必须由食物蛋白质来提供的。

6、蛋白质的互补作用:由于食物蛋白质中氨基酸的比值各有不同,故可根据各种食物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把含蛋白质的食物适当的混合起来食用,相互补偿单一食物蛋白质的缺点,使氨基酸比值更接近人体需要的模式,从而提高混合蛋白质的氨基酸评分,这种现象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三、简答题:1、营养素的基本功能是什么?答:1)构成与修补机体的创伤组织,维持和促进机体正常的生长发育。

2)供给机体活动所需要的能量,使身体具备活动和工作能力。

3)调节机体的正常生理机能,使身体各器官可以协调地进行正常工作。

2、健康婴幼儿的热量需要有哪几方面?答:1)基础代谢需要,2)生长发育需要,3)活动所需,4)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所需,5)排泄物中丢失的热能。

3、纤维素的作用是什么?答:1)具有促进肠道蠕动、保持大便排泄畅通的作用;2)具有降低血液中脂肪含量、胆固醇的作用,并对大肠癌的发生具有预防作用。

4、什么叫均衡营养?答:均衡营养:是指在制定婴幼儿膳食计划时,根据各年龄组儿童的生理因素和活动情况调配,使食物所供给的能量和各种营养素都能满足机体的需要,同时还要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数量平衡,以利吸收和利用。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作业答案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作业答案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形考作业答案嘿,亲爱的幼教同行们!今天我要给大家分享的是一份关于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的形考作业答案。

咱们都知道,婴幼儿时期的营养和保育对于宝宝的成长至关重要,所以这份作业答案可是咱们工作中的“宝贝”哦!下面,就让我用轻松、自然的方式,带大家一起看看这份作业答案吧!一、婴幼儿营养篇1.婴幼儿饮食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1)营养均衡,保证足够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2)食物新鲜,避免食用过期、变质食物;(3)口味适中,不过咸、不过甜、不过油腻;(5)食物多样,保证营养素的全面摄入。

2.婴幼儿添加辅食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答:婴幼儿添加辅食的时间一般在4-6个月,具体时间根据宝宝的生长发育情况而定。

过早或过晚添加辅食都可能对宝宝的生长发育造成不利影响。

3.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有哪些?答:婴幼儿常见的营养缺乏病有:(1)缺铁性贫血;(2)佝偻病;(3)营养不良;(4)维生素A缺乏症;(5)锌缺乏症。

二、婴幼儿保育篇1.婴幼儿保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婴幼儿保育工作的主要内容有:(1)生活照顾:包括喂养、睡眠、大小便、清洁卫生等;(2)教育引导:包括认知、语言、情感、行为等方面的引导;(3)健康管理:定期进行生长发育监测、预防接种、疾病预防等;(4)环境创设:营造安全、舒适、温馨的生活环境;2.如何预防婴幼儿常见疾病?答:预防婴幼儿常见疾病的方法有:(1)加强营养,提高免疫力;(2)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拥挤的公共场所;(3)定期进行预防接种;(4)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5)避免接触患有传染病的患者。

3.婴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体现在哪里?(2)心理健康有利于宝宝的认知发展;(3)心理健康有助于宝宝适应社会环境;(4)心理健康有利于宝宝的人际交往;(5)心理健康有助于宝宝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

祝愿大家工作顺利,宝宝们健康成长!哎呀,说起婴幼儿营养和保育,真是每个幼教工作者心中的头等大事。

2018《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网上作业任务一至任务四

2018《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网上作业任务一至任务四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任务1-试题(2018)一、单项选择1、下列哪一项不是热能的来源,也不构成肌体组织,但它中维持人体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一类营养素()?(难度系数:1.00)A、水B、维生素C、蛋白质D、碳水化合物学生答案:A参考答案:A11、下列哪种化学元素不是蛋白质的构成元素()。

(难度系数:1.00)A、碳B、氢C、无机盐D、氧学生答案:C参考答案:C12、是单吃绿豆汤和红豆汤营养价值高,还是绿豆红豆混合吃营养价值高?()。

(难度系数:1.00)A、单独吃B、混合吃C、都一样D、不能混吃学生答案:D参考答案:B3、4.食物中产热能力最强的营养素是()。

(难度系数:1.00)A、脂肪B、维生素C、蛋白质D、碳水化合物学生答案:D2、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对必需氨基酸的需要量是成人的()倍。

(难度系数:1.00)A、5-10B、1-5C、20D、10-20学生答案:B参考答案:D13、糖类生理功能不包括()(难度系数:1.00)A、供给热能B、参与构成机体组织C、中和酸碱度D、减少蛋白质的消耗学生答案:D参考答案:C23、正常学前儿童每日总热量的需求为每千克体重()。

(难度系数:1.00)A、230B、380C、560D、420学生答案:A参考答案:D24、幼儿园工作规程》指出,幼儿园应制定合理的学前儿童一日生活作息制度,两餐间隔时间不少于()。

(难度系数:1.00)A、2.5小时B、2小时C、3.5小时D、3小时学生答案:D参考答案:D4、学前儿童应多吃蛋、奶等食物,保证维生素D的摄入,以防止因维生素D缺乏而引起()。

(难度系数:1.00)B、异食癖C、佝偻病D、坏血病学生答案:D参考答案:C21、对学前儿童来讲,含钙的食物中以()为最佳(难度系数:1.00)A、小白菜B、牛奶C、油菜D、芹菜学生答案:A参考答案:B9、膳食中的维生素C主要来源于()。

(难度系数:1.00)A、新鲜的蔬菜和水果B、乳制品C、豆类D、谷类学生答案:A参考答案:A20、各餐供应的营养素()。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课程作业答案(1-4)说明:1、每题后面附有该答案的页码,如有异议请参考教材内容。

2、阐述题的答案中,黑色的是问题与解答要点,兰色字体部分为阐述时的参考答案,可在理解的基础上自行选择部分文字加以阐述说明。

3、作业评讲3和5是实作题,请根据你园实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调整、设计。

一、名词解释1、营养P5营养是人体为了满足机体生长发育、组织更新和良好健康状态等正常生理、生长和免疫功能的需要,从外界摄入、消化、吸收、代谢和利用食物中养分的生物学过程。

2、保育P8保育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保育就是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进行的促使婴幼儿的个体社会化的实践活动。

狭义的保育是指对婴幼儿身心的保护和养育,即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以促进其健康发展,提高生存能力。

3、教育P6教育是两方面含义的合成,从教的角度讲,它是对人的成长施加影响,人为干预成长过程;从育的角度讲,它是将人自身的潜质引发出来,通过个人内部的原动力来不断发展。

4、生长发育P36生长是指整个身体和器官可以用度量衡测量出来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功能的成熟。

5、内分泌系统P34内分泌系统由许多内分泌腺和分散在机体各处的内分泌细胞构成,它是人体重要的调节系统。

主要有垂体、松果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肾上腺、胰腺、性腺等。

6、生长发育形态指标P39形态指标是指身体及其各部分在形态上可以测出的各种量度。

二、不定项选择题1、婴幼儿期是指哪个年龄段(B ) P5A.0至3岁B.0至6岁C.3至6岁D.0至7岁2.营养和保育的关系中正确的是(C )P9A.营养和保育是同一个概念B.营养是保育的第一阶段C.营养和保育是不可分离的D.保育是营养的一部分3.下列列出的生长发育中的生理功能指标正确的是(D )P41A.身高、体重、头围B.身高、体重、脉搏C.血压、脉搏、头围D.脉搏、血压、肺活量4.乳牙出齐的时间为(D )。

P33A.1岁 B.1~1.5岁C.1.5~2岁 D.2~2.5岁5.在胎儿期和出生后发育一直处于领先地位的是( A )P37A.神经系统B.淋巴系统C.生殖系统D.运动系统6.符合婴幼儿心率特点的是( A )P32A.年龄越小,心率越快B.年龄越小,心率越慢C.时常忽快、忽慢D.时常停止7.婴幼儿认知发展包括(A B C D )方面。

P49A.感觉 B.记忆C.注意 D.思维 E.人格8.儿童在( B )岁开始会逐渐产生羞愧、自豪、骄傲、内疚、同情等(更高级、复杂的社会性情感)。

P61A.8个月B.1岁半左右C.2岁D.2岁半9、筛查性测验包括以下哪些(A B C D E )。

P77A.丹佛发育筛查试验(DDST) B.图片词汇试验(PPVT)C.绘人试验(Drawing-a-person Test) D.50项智能筛查量表E.0~6岁儿童智能发育筛查测验三、简答题(一)简述营养和保育的关系。

P8-9(1)营养是保育的物质基础婴幼儿的发展离不开营养物质,离开了营养物质,基本的生存活动都难以维持,就更谈不上发展了。

从这个角度讲,营养保障了婴幼儿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物质。

(2)保育是营养实现的保障良好的营养需要生理和心理的协调,促使二者协调的关键是环境,而营造婴幼儿发展的良好环境的过程就是保育的过程。

在目的性上,营养和保育是一致的,它们都是为了促进婴幼儿的生存和发展,但是在促进婴幼儿成长的方式上,二者又各有侧重,营养侧重于对婴幼儿成长的物质基础的保障,而保育侧重于对婴幼儿成长环境的营造。

营养为保育提供了营造环境的前提和依据,而保育又为营养目的的实现提供了保障。

(二)简述保育员应该具有的素质。

P15(1)系统的专业知识;(2)熟练的专业技能;(3)良好的心理品质:执着的事业心、坚强的意志、聪敏的认知能力、鲜明的自信和自尊、良好的形象等(三)简述婴幼儿骨骼的特点。

P29(1)骨膜比较厚(2)全是红骨髓(3)有机物多、无机盐少,骨化未完成(四)婴幼儿生长发育的评价方法有哪些?P42(1)等级评价法;(2)指数评价法;(3)生长发育监测图法(直观评价);(4)粗略的评价方法;(5)综合评价法。

(五)简述婴幼儿感知觉发展的一般特点。

P51(1)婴幼儿的感知觉是在活动过程中发展起来的。

独立行走和摆弄、操作、使用各种物体的动作,对于扩大视野、进一步发展各种感知觉都起重要的促进作用。

(2)从近距离感觉逐渐转向远距离感觉。

儿童出生后,首先发展的是以肤觉、味觉为中心的近距离感觉,随后逐渐发展以视觉、听觉为中心的远距离感觉。

(3)从不分化到逐渐发生分化。

婴幼儿常出现联觉现象,这是各种感觉未能分化的表现,随着儿童抑制功能的发展,逐渐达到各种感觉的分化。

(4)各种感觉从单独起作用到相互结合。

(六)简述幼儿期社会行为发展的特点。

P70(1)自我意识的发展;(2)人际关系的建立;(3)性别行为的发展;(4)亲社会行为的发展;(5)攻击性行为的发展。

四、论述题(一)为什么说婴幼儿阶段是人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P8婴幼儿是人发展中的一个特殊阶段,其无助和虚弱性使教育者在给予刺激时应该特别注重刺激的强度和时机,因此“教”被换成了“保”字,保有保护的意思,也就是说,给予刺激的首要目的是保护婴幼儿原始本性的存在,在这个基础上才有发展的可能。

因此,对于婴幼儿的成长促进而言,保育更为合适。

(二)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课程的主要任务是什么?P10从婴幼儿身心发展对环境需要的角度,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的工作任务主要分为五个方面:1、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规律科学合理地安排膳食;1)食物多样,谷类为主;2)多吃蔬菜,水果和薯类;3)每天吃奶类、豆类或其制品4)经常吃适量鱼、禽、蛋、瘦肉,少量肥肉和荤油5)食量和体力活动要平衡,保持适宜体重6)吃清淡少盐的膳食7)吃清洁卫生、不变质的食物2、构建婴幼儿良好的进食氛围;1)吃饭时情绪波动太大2)吃饭时精力不集中3)饭前疲劳过度4)饭前吃的零食过多3、养成良好的进食习惯;1)注重食物的外观2)注重食物的体积大小3)注重食物的趣味性4、评价婴幼儿生长发育状况,预防营养失衡;5、营造良好环境,促进心理发展。

主要任务是使学员掌握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了解婴幼儿各阶段身心发育的基本知识和营养素的基本构成;熟悉并掌握婴幼儿各阶段的营养需求、喂养的基本要求和注意事项等;学会各阶段儿童的膳食配制;认识和掌握与喂养不当相关的疾病以及相应的食疗方法和预防方法,以便合理安排婴幼儿的膳食与喂养,为进一步学习学前教育专业课程及从事学前教育工作奠定基础;同时培养和提高学员的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意识和能力,使学员能分析和运用婴幼儿营养与保育知识,根据实际情况把这些知识运用于学前教育教学和管理工作中,并使学员在对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基础知识了解的前提下,明确其实践应用方法。

(三)为什么要进行婴幼儿营养与保育。

P161、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促进婴幼儿健康成长的需要①为婴幼儿建立特殊环境的重要性在自然界中,对于动植物的幼体而言,在生命之初都是非常脆弱的,虽然有些物种的生长很快,但总的来讲,其适应环境的能力还很差。

由于婴幼儿自身的虚弱性,其独立地面对自然和社会环境还有很大困难。

设置一个特殊的环境,使婴幼儿避免直接面对外部环境,而在这个为其设置的特殊环境中获得最初成长所需要的安全、营养和护理,加速其生长和发育,不仅是提高婴幼儿生存机会的需要,同时对婴幼儿的心理发育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②营养与保育对婴幼儿个体的成长非常重要在失去了营养与保育的情况下,婴幼儿因其自身的虚弱性和本能的缺乏,其对外部环境的适应能力很低。

因此营养和保育对婴幼儿个体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

2、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促进家庭和谐的需要①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助于提前发现一些疾病,减少因婴幼儿疾病所带来的困挠。

②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助于降低婴幼儿发生安全事故的风险,减少家庭悲剧。

③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助于促进亲子关系,和谐家庭关系。

3、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增强国家竞争力的需要当今世界,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教育的竞争。

婴幼儿期成长发展的质量,将决定一个人一生的发展高度。

由此,婴幼儿营养与保育对国家人才的大量培养、人才素质的提升具有重要的意义。

①营养与保育有助于增强未来人才的物质基础。

②营养与保育有助于形成未来人才良好的人格基础4、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是人类社会长远发展的需要①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利于形成人类社会的多样性。

婴幼儿营养与保育能够为婴幼儿实现很好的发展,使每一个婴幼儿都不至于因各种原因造成大的伤害和死亡,从而也就尽可能多地保存了人类的个体差异性,有利于人类今后的发展。

②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利于积累人类的智力资源。

婴幼儿时期的营养与保育是人类智力开发的基础,加强婴幼儿营养与保育有助于提高全人类素质,变人口负担为人力资源,保证人类社会长远发展。

(四)试观察婴幼儿的语言发展,并结合实际谈谈婴幼儿语言发展的保育。

P58(1)创设有利于婴幼儿表达的语言环境首先,宽松和谐的语言环境是幼儿学习与发展提供了基础,体现了家长对孩子人格的尊重,这样才能促使孩子有话愿说。

其次,要让孩子多看、多听、多说、多练,有计划地带领孩子直接观察、直接接触外界物体。

最后,教师或成人要为幼儿创设一个普通话的语言环境,引导幼儿说普通话。

(2)为婴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经验通过为幼儿提供丰富的生活内容,如听、看、触、摸、尝、闻等等,积累对周围环境的感性经验。

丰富的生活内容与经验是幼儿语言表达的源泉与基础,只有具备了丰富的生活经验与体验,幼儿才会有乐于表达和交流的内容,才会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3)充分利用生活中的各种表达机会一日生活中,幼儿随时有表达意愿和感受的要求,家长应关注幼儿的想法,满足其需要,抓住生活中各种表达的机会,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使幼儿有话愿说。

家长还可以利用图书、故事、儿歌等形式为幼儿提供表达与交流的机会,提高幼儿的语言能力。

(4)经常与家长和同伴对话交流婴幼儿在掌握语言的过程中,和大人不断地进行对话,通过这种对话不断增强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对幼儿的语言发展具有促进作用。

家长的语言可为幼儿语言的学习起到示范作用,让幼儿通过观察、模仿和学习,积累交流与表达的经验,理解语言的意义,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家长要为幼儿创设敢说、愿说、会说的语言环境和交流与表达的机会。

教师或家长通过反复说某个词汇,帮助婴儿掌握新词汇,扩大词汇量。

同伴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可以促进幼儿语言的发展。

(5)逐步提高幼儿语言表达的逻辑性幼儿思维能力的发展和语言能力的发展是同步进行的,幼儿掌握语言的过程也是思维发展的过程,而思维的发展又促进语言构思能力、逻辑性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