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木工程测量》PPT课件第14章 公路铁路线路测量
合集下载
测量课件之铁路工程测量

05 铁路工程测量的挑战与未 来发展
高精度测量技术的需求与挑战
高精度测量技术在铁路工程建设中具 有重要作用,能够确保铁路线路的平 顺性和安全性。
高精度测量技术需要不断研发创新, 提高测量精度和稳定性,以满足铁路 工程建设的需求。
随着铁路工程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对高 精度测量技术的需求也日益增加,同时面 临着技术更新换代、设备升级等挑战。
地质勘察
通过遥感技术分析铁路沿线地质构造、 岩性特征等信息,为铁路工程地质勘 察提供辅助手段。
04 铁路工程测量的实践与应 用
铁路线路中线测量
定义
铁路线路中线测量是确定铁路中 心线位置和走向的测量工作。
目的
确保铁路线路的正确设计,满足线 路的平纵断面设计要求,并指导后 续施工。
方法
使用全站仪、经纬仪等测量仪器, 结合GPS定位技术,进行中线测量 和放样。
进行必要的校准和检测,以确 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
测量数据的处理与分析
数据处理
01
数据转换:将原始数据转换为更易于分析 和处理的格式或表达方式。
03
02
数据整理:对原始数据进行筛选、分类和整 理,使其更加有序和易于分析。
04
数据分析
统计分析:通过统计方法对大量数据进行 处理和分析,以揭示其内在规律和趋势。
方法。
极坐标法
通过已知点测定待定点平 面位置的方法,利用测距 仪或全站仪进行测量。
高程控制测量
水准测量
利用水准仪测定两点间的高差 ,从而计算出各点的高程。
三角高程测量
利用三角学原理,通过已知点 与待定点间的高差,计算待定 点的高程。
GPS高程测量
利用全球定位系统(GPS)技术, 通过大地高与正常高之间的转换关 系,确定各点的高程。
土木工程测量课件

14
前进方向
a A
B
b
hAB
A、B两点间高差hAB为:
h ab AB
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5
二、计算未知点高程
1.高差法 前进方向
a A
HA
B
大地水准面
H H h
B
Hale Waihona Puke AABb hAB
HB
16
2.视线高法
前进方向
a A
HA
Hi
大地水准面
H i
H B
H A
H i
a
b
B
b
hAB
HB
17
37 44 10 37 42 00 37 42 04 A
110 28 58 110 26 48 110 26 52
B
D 150 14 51 330 14 43 + 8 150 14 47 150 12 37 150 12 33
O A 0 02 18 180 02 08 +10 0 02 13
(90 03 24)
点号
距离 /km
测站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数
/m
/mm
/m
高程 /m
点号
备 注
1
2
3
4
5
6
7
89
BMA 1.0
1
1.2
2
1.4
3
BMA 2.2
∑ 5.8
8 +1.575 +12 +1.587
12 -2.036 +14 -2.022 14 +1.742 +16 +1.758
16 -1.349 +26 -1.323
26
前进方向
a A
B
b
hAB
A、B两点间高差hAB为:
h ab AB
高差等于后视读数减去前视读数。
15
二、计算未知点高程
1.高差法 前进方向
a A
HA
B
大地水准面
H H h
B
Hale Waihona Puke AABb hAB
HB
16
2.视线高法
前进方向
a A
HA
Hi
大地水准面
H i
H B
H A
H i
a
b
B
b
hAB
HB
17
37 44 10 37 42 00 37 42 04 A
110 28 58 110 26 48 110 26 52
B
D 150 14 51 330 14 43 + 8 150 14 47 150 12 37 150 12 33
O A 0 02 18 180 02 08 +10 0 02 13
(90 03 24)
点号
距离 /km
测站 实测高差 改正数 改正后高差
数
/m
/mm
/m
高程 /m
点号
备 注
1
2
3
4
5
6
7
89
BMA 1.0
1
1.2
2
1.4
3
BMA 2.2
∑ 5.8
8 +1.575 +12 +1.587
12 -2.036 +14 -2.022 14 +1.742 +16 +1.758
16 -1.349 +26 -1.323
26
道路工程测量图文.pptx

直 线 (m)
平原微 山岭重
丘区
丘区
≤50
≤25
曲
线(m)
不设超高 的曲线
R>60
30<R< 60
25
20
10
R<30 5
特殊情况:如果设计需要或在地形变化处另设 整米加桩。
第32页/共152页
(一)偏角法测设圆曲线细部
偏角法是根据曲线点 i 的切线偏角δi及其间距c作 方向与距离交会,获得放样点位的。
K3+182.76 68.72
K3+114.04 67.55
K3+181.59 67.55
K3+249.14 68.72 2.34
k3+182.76 (计算无误)
第28页/共152页
三、圆曲线主点的测设
1、在交点位置已知情况下测设主点
交点JD2
★测设直圆点ZY ★测设圆直点YZ
直圆点ZY 交点JD1
α
切线长
T
外矢距1E80°-1α80-
曲中点QZ 2
切线长
T
圆直点YZ 交点JD3
★测设曲中点QZ
O
第29页/共152页
2、虚交点法测设圆曲线主点 1)圆外基线法
①选定副交点A、B, AB称圆外基线, 测量AB距离,测量转角αA、αB; ②计算A(JD)、B(JD)
③根据α、R计算T、L、E 并求出t1、t2。
ZD
ZDˊ ZD
出JD6´,丈量出JD6-JD6´=f,如f超过允许偏离范围,则须将测站ZD´横向移动至ZD
点,移动量e:
e a f ab
式中:a、b距离可直接丈量或用视距测出
第19页/共152页
铁路测量基础知识 PPT

• 洞内平面控制测量; • 洞内高程控制测量;
• 进洞测量; • 洞内中线测设; • 贯通误差调整; • 竣工测量。
隧道施工测量
一般规定:
1.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开挖前完成;
2.隧道两相向开挖洞口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横向和高程贯通误差应符合 下表规定:
项目
相向开挖长度 (Km)
横向贯通误差 L<4 4≤L<7 7≤L<10 10≤L<13 13≤L<16
复核,合格后再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征地红线图和路基 横断面图用 GPS-RTK 对路基红线和原地面进行复核; 2.原地面复核结束后绘制横断面图计算方量,和设 计院的进行对比,如误差太大上报监理及业主设计院。
路基施工测量
路基测量放样 二、填方路段
1.根据实测高程计算出填方坡脚的位置,用GPS 放出坡脚线, 记好原始记录上报监理,监理确认后做书面交底予现场技术负责, 开始填筑;
桥梁施工测量
承台、墩身、顶帽、垫石 模板设放误差限值
1.承台模板尺寸的设放限差为40mm,高程设放限差为 30mm;
2.墩身模板尺寸的设放限差为20mm,高程设放限差为 30mm,模板上同一高程线的测量限差为10mm;
3.顶帽模板尺寸的设放限差为10mm,高程精度应符合 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4.垫石模板尺寸的设放限差为10mm,高程设放限差为 0~-10mm,
和交会角度要求高,精密放样时严禁使用。)
桥梁施工测量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等级和精度
GPS测量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测量等级
三角形网测量 导线测量
----
----
----
----
二等
三等
三等
桥轴线边
最弱边
• 进洞测量; • 洞内中线测设; • 贯通误差调整; • 竣工测量。
隧道施工测量
一般规定:
1.隧道洞外控制测量应在隧道开挖前完成;
2.隧道两相向开挖洞口施工中线在贯通面上的横向和高程贯通误差应符合 下表规定:
项目
相向开挖长度 (Km)
横向贯通误差 L<4 4≤L<7 7≤L<10 10≤L<13 13≤L<16
复核,合格后再根据设计院提供的征地红线图和路基 横断面图用 GPS-RTK 对路基红线和原地面进行复核; 2.原地面复核结束后绘制横断面图计算方量,和设 计院的进行对比,如误差太大上报监理及业主设计院。
路基施工测量
路基测量放样 二、填方路段
1.根据实测高程计算出填方坡脚的位置,用GPS 放出坡脚线, 记好原始记录上报监理,监理确认后做书面交底予现场技术负责, 开始填筑;
桥梁施工测量
承台、墩身、顶帽、垫石 模板设放误差限值
1.承台模板尺寸的设放限差为40mm,高程设放限差为 30mm;
2.墩身模板尺寸的设放限差为20mm,高程设放限差为 30mm,模板上同一高程线的测量限差为10mm;
3.顶帽模板尺寸的设放限差为10mm,高程精度应符合 四等水准测量要求;
4.垫石模板尺寸的设放限差为10mm,高程设放限差为 0~-10mm,
和交会角度要求高,精密放样时严禁使用。)
桥梁施工测量
桥梁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测量等级和精度
GPS测量 一等 二等 三等 四等
测量等级
三角形网测量 导线测量
----
----
----
----
二等
三等
三等
桥轴线边
最弱边
工程测量课件第14章 道路工程测量

HB1
H1
中线
2020/11/25
d1
H2
d2
中桩
d3
H3
HA1 HA2
HA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00左右
中线
中桩
HB3
HB2 HB1
H1
H2 H3 d
小于1200 大于300 中线 中桩
14.3 圆曲线主点测设
一、圆曲线构成
圆曲线主点: ➢ 直圆点ZY 圆曲线起点,由 直线进入圆曲线的分界点。 ➢ 曲中点QZ 圆曲线中点。 ➢ 圆直点YZ 圆曲线终点,由 圆曲线进入直线的分界点。
ZY
R
α
O
T JD
α
QZ
YZ R
圆曲线元素:
1).切线长T 交点至直圆点或圆直点的长度。
2).曲线长L 圆曲线的全长(由直圆点经中点,至圆直点的弧 长)。
3).外矢距E 交点至圆曲线中点QZ的距离。 2020/11/25
二、 圆曲线元素的计算
ZY T JD
α
QZ R
YZ
α
R
2020/11/25
O
切线长 曲线长 外矢距 切曲差
E
从导线点A、B、C、…向设计的道路中线作垂直于导线的垂 线,分别交中线于1、2、3、…。量取垂线长度l1、l2、l3…,乘 以地形图比例尺分母得实际距离。导线与线路直线相交的5点, 直接量取l5的长度即可。对于控制中线位置的任意点6,可量取角 度β和l6的长度。
(2)测设
用经纬仪或方向架在相应的导线点A、B、C、E上,定出垂线 方向,分别沿垂线方向量取l1、l2、l3、l4的实地距离,即得道路中 线上1、2、3、4点。对于任意点6,可将经纬仪安置于导线点D上, 用极坐2020标/11/2法5 进行测设。
H1
中线
2020/11/25
d1
H2
d2
中桩
d3
H3
HA1 HA2
HA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900左右
中线
中桩
HB3
HB2 HB1
H1
H2 H3 d
小于1200 大于300 中线 中桩
14.3 圆曲线主点测设
一、圆曲线构成
圆曲线主点: ➢ 直圆点ZY 圆曲线起点,由 直线进入圆曲线的分界点。 ➢ 曲中点QZ 圆曲线中点。 ➢ 圆直点YZ 圆曲线终点,由 圆曲线进入直线的分界点。
ZY
R
α
O
T JD
α
QZ
YZ R
圆曲线元素:
1).切线长T 交点至直圆点或圆直点的长度。
2).曲线长L 圆曲线的全长(由直圆点经中点,至圆直点的弧 长)。
3).外矢距E 交点至圆曲线中点QZ的距离。 2020/11/25
二、 圆曲线元素的计算
ZY T JD
α
QZ R
YZ
α
R
2020/11/25
O
切线长 曲线长 外矢距 切曲差
E
从导线点A、B、C、…向设计的道路中线作垂直于导线的垂 线,分别交中线于1、2、3、…。量取垂线长度l1、l2、l3…,乘 以地形图比例尺分母得实际距离。导线与线路直线相交的5点, 直接量取l5的长度即可。对于控制中线位置的任意点6,可量取角 度β和l6的长度。
(2)测设
用经纬仪或方向架在相应的导线点A、B、C、E上,定出垂线 方向,分别沿垂线方向量取l1、l2、l3、l4的实地距离,即得道路中 线上1、2、3、4点。对于任意点6,可将经纬仪安置于导线点D上, 用极坐2020标/11/2法5 进行测设。
土木工程测量线路测量教学课件

PPT,A CLICK TO UNLIMITED POSSIBILITES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土木工程测量是 土木工程专业的 重要课程之一
线路测量是土木 工程测量的重要 内容之一
课件旨在帮助学 生掌握线路测量 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课件适用于土木 工程专业学生和 从事土木工程测 量工作的人员
引入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 问题解决能力
增加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 生的动手能力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 小组合作、项目展示等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及时调 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学生掌握测量技能情况 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测量实践的反馈和建议
汇报人:PPT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总结提升:总结案例分析的经验教训,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强调重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动画、 图片等,直观展示测量过程和原 理
讲解线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 操作步骤
介绍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概 念和方法
提供实际操作案例,帮助学 生理解和掌握测量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学 生
土木工程测量课 程教师
土木工程测量行 业从业人员
对土木工程测量 感兴趣的人士
内容全面:涵盖线路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实例丰富:提供大量实际工程案例,便于理解和掌握 互动性强:设有问答、讨论等环节,增强学习效果 实用性强:结合实际工程需求,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汇报人:PPT
目录
CONTENTS
土木工程测量是 土木工程专业的 重要课程之一
线路测量是土木 工程测量的重要 内容之一
课件旨在帮助学 生掌握线路测量 的基本原理和方 法
课件适用于土木 工程专业学生和 从事土木工程测 量工作的人员
引入案例教学,增强学生的 问题解决能力
增加实践操作环节,提高学 生的动手能力
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 小组合作、项目展示等
定期进行教学反馈,及时调 整教学方法和内容
学生掌握测量技能情况 学生参与测量活动的积极性 学生对测量知识的理解程度 学生对测量实践的反馈和建议
汇报人:PPT
讨论交流:组织学生进行讨论交流,分享各自的观点和看法 总结提升:总结案例分析的经验教训,提升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 思考
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观点
教师点评,引导学生深入 思考
学生实践操作,教师指导
学生总结,教师点评
教师总结,强调重点
利用多媒体技术,如视频、动画、 图片等,直观展示测量过程和原 理
讲解线路测量的基本原理和 操作步骤
介绍土木工程测量的基本概 念和方法
提供实际操作案例,帮助学 生理解和掌握测量技能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解决 问题的能力
土木工程专业学 生
土木工程测量课 程教师
土木工程测量行 业从业人员
对土木工程测量 感兴趣的人士
内容全面:涵盖线路测量的基本概念、原理、方法和技术 实例丰富:提供大量实际工程案例,便于理解和掌握 互动性强:设有问答、讨论等环节,增强学习效果 实用性强:结合实际工程需求,注重实践操作技能的培养
铁路及公路测量.pptx

相对闭合差
光电测距 (mm)
光电测距
其它测 距方法
(水平角平差) (水平角不平差)
其它测 距方法
2 2 MD
1 2000
1 4000
1 2000
1 2000
9
第10页/共80页
(三)导线的联测与检核 1、概述
1)联测:为了确定初测导线的方位,检验导线水平 角及边长的量测精度,《测规》规定:
导线的起、终点及每隔30公里的点,应与国家大地 点(三角点、导线点、Ⅰ级军控点)或其他不低于四等 的大地点、GPS点进行联测。
表12-5水准点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距离 测回数
测回 数
竖直角
最大 角值 (°)
测回间 较差 (″)
指标差 互差
(″)
边长范围 (米)
往返各一 测回
往返 各两 测回
20
10
10
200~500
当竖直角大于20°或边长小于200m时,应增加测回数以提高观测精度。 22 第23页/共80页
(二)中桩高程测量
1
第2页/共80页
§12—1 铁路线路测量概述
线路测量:是指铁路、公路、管道等线状构筑物在勘 测、设计和施工等阶段中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
1、铁路线路勘测的目的是:
为铁路的设计搜集所需资料(地形图、水文、地质、气 象、地震等方面的资料)。
2、新建铁路建设不同阶段的测量工作:
(1)初步方案研究阶段
为初步方案研究阶段提供中、小比例尺地形图,设计人员
24
第25页/共80页
类别
高程 转点
距离 测回
数
往返 各一 测回
表12-7 中桩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观测
《土木工程测量》PPT课件

130
整理ppt
131
整理ppt
132
整理ppt
133
整理ppt
134
整理ppt
135
整理ppt
136
整理ppt
137
整理ppt
138
整理ppt
139
整理ppt
140
整理ppt
141
整理ppt
142
整理ppt
143
整理ppt
144
整理ppt
145
整理ppt
146
整理ppt
147
整理ppt
148
整理ppt
149
整理ppt
150
整理ppt
1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1
整理ppt
152
整理ppt
153
整理ppt
154
整理ppt
155
整理ppt
156
整理ppt
157
整理ppt
158
整理ppt
159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供参考! 感谢您的支持,我们努力做得更好!
整理ppt
114
整理ppt
115
整理ppt
116
整理ppt
117
整理ppt
118
整理ppt
119
整理ppt
120
整理ppt
121
整理ppt
122
整理ppt
123
整理ppt
124
整理ppt
125
整理ppt
126
整理ppt
127
整理ppt
128
整理ppt
129
整理ppt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建公路、铁路的建设阶段及其测量工作
4、施工阶段 当施工图设计阶段的设计方案得到批准和招投 标阶段完成后,新建项目进入施工阶段,路基、桥 梁、隧道、站场开始全面修建。 施工测量在该阶段为公路、铁路施工提供指导 和质量检查,并在竣工前、后进行竣工测量,为道 路的最后贯通和修建、改造提供可靠依据。
光电三角高程水准点的设臵、限差及检测限差应符 合水准测量要求。测量时技术要求如下表。
表14-3 水准点光电三角高程测量技术要求 距离测回 数 往返观测 测回数 高程较差 最大角 测回间较 指标差 (中丝法 值(°) 差(″) 互差(″) (mm) ) 竖直角 边长范 围 (m)
往返各一 测回
往返各两 测回
6°带与6°带的坐标互换
6°带与3°带的坐标互换等。
坐标换带公式:
基本公式分严密公式和近似公式。
坐标换带计算
坐标换带表:
《六度带高斯、克吕格坐标换带表》和《三度带 高斯、克吕格坐标换带表》,每种都有表和简表。 使用严密公式或表Ⅰ换带其结果的最大误差不超 过1mm;当采用近似公式或简表换带时,其结 果精度不超过1m。 软件换带:专用换带计算软件可供换带计算使用。
20
10
10
60 D
200~ 600
注:D为光电测距边长度(km)。
2、中桩高程测量
1)水准测量方法
中桩水准测量在水准点水准测量完成后进行。所
用水准仪应不低于S10级。
从已经设臵的水准基点开始,沿导线进行中桩水准
测量,最后附合于相邻的另一个水准点上,形成附合 水准路线,限差小于 50 L mm ,L以km为单位; 检测已测测段限差为100mm。 中桩水准测量应把导线点做为高程转点,高程取位 至mm;中桩高程取位至cm。
1)水准测量方法
水准点水准测量精度:水准测量精度按下表要求,
表14-2 每公里高差中数 的中误差(mm) 7.5 五等水准测量精度 限 检测已测段高差 之差 差 (mm) 附合路线 闭合差
30 L
往返测不符值
环闭合差
30 F
30 R
30 R
R为测段长度,L为附合路线长度,F为环线长度,单位均为km。 注:每公里高差中数的中误差=
2、导线测量
导线测量的目的是沿线建立图根平面控制,目前常 用的方法是全站仪光电导线和GPS-RTK。 水平角测量及其精度: 使用J2或J6经纬仪用测回法测水平角观测一测 回,两半测回之间要变动度盘位臵,角度较差在 ±15″(J2)或±30″(J6)以内时,取平均数作 为观测结果。使用全站仪测角时,其测角精度应与 相应经纬仪精度匹配。
二、导线测量及其相关计算
1、导线选点原则: 1)尽量接近线路中线位臵,大桥及复杂中桥和隧道 口附近、严重地质不良地段以及越岭垭口均应设 点; 2)地层稳固、便于保存; 3)视野开阔、方便 测绘;
二、导线测量及其相关计算
1、导线选点原则:
4)导线边长以不短于50米、不大于400米为宜。采 用光电测距仪测距时,导线边长不受限制。为测图 方便,应在长导线边上加设转点,转点间的距离 应不大于400米。 导线点的点号自起点起依顺序编写,点号之前冠 以“C”字表示初测导线。如“C6”,则表示第6号初 测导线点。
2)中桩光电三角高程测量
中桩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可与导线边长测量、水准 点高程测量同时进行。 往返测尽可能地缩短往返测的间隔时间,“宜在 同一气象条件下完成” ; 中桩光电三角高程测量只须单向测量。 中桩高程测量宜在水准点高程测量的返测后进行。 若单独进行中桩光电三角高程测量时,其高程路 线应起闭于水准点,限差小于 50 L mm , L以km 为单位;检测已测测段限差为100mm。
式中 x、 y s——高 斯平面上纵、横坐标增量 s 的总和,以米为单位; ——导线纵、横坐标增量的总和,以 x、 y 米为单位; Hm——导线的平均高程,以公里计; R——地球的平均曲率半径,以公里计。
坐标换带计算
初测导线与国家控制点联测时,当导线点与联测的国 家控制点处于两个投影带时,必须先将邻带的坐标 换算为同一带的坐标才能进行检核。 坐标换带包括:
三、高程测量
初测阶段高程测量的任务及目的: 水准点高程测量:设臵沿线水准基点,建立高程控 制系统; 中桩高程测量:测量中桩(导线桩、加桩—地形和
地质显著变化处所钉设的桩橛)高程,为测图建立高
程控制系统。 高程系统:1985年国家高程基准 方法:
水准 (最多)
光电三角高程 GPS高程测量
1、水准点高程测量 水准点设臵:以“BM”字头顺序编号 水准点应沿线路布设,做到方便实用,利于保存。 一般地段每隔约2km设臵-个水准点, 工程复杂地段每隔约1km就应设臵一个水准点。 水准点最好设在距线路中心线l00m范围内。 水准点宜设在基岩上、坚固稳定的建筑物上或埋 设混凝土桩 联测: 应不远于30km与国家水准点或相当于国家等级 水准点联测一次;形成附合水准路线,以检验测量成 果并进行闭合差调整。
n 1
角度闭合差限差:
对于只有方向控制的导线,方位角的闭合差不得 超过± 30 n 10 (n为折角的个数)。 若线路导线已与国家平面控制点联测构成附合导 线时,其方位角的闭合差不应超过 40 n 。
注意:在与国家控制点联测进行检核时,要检查控 制点与检核线路的起算点是否处于同一投影带内,否 则应先换带计算,然后进行检核计算。
1.方案研究阶段
在中、小比例尺地形图上确定线路可行的路线,
初步选定一些重要技术标准,如线路等级、限制坡度、
牵引种类、运输能力等,提出多个初步方案。 测绘工作为方案研究提供中、小比例尺地形图。
新建公路、铁路的建设阶段及其测量作
2.初步设计阶段(亦称纸上定线) 根据水文地质勘查资料在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上确 定线路中心线位臵, 经过经济、技术比较在多个初 步方案中确定一个最优方案;同时确定线路等级、 限制坡度、最小半径等主要技术参数。 初测:是为初步设计提供详细的地面资料而进行 的测绘工作,其主要任务是: 沿线建立控制点和测绘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
§14-2 新线初测
新线初测的主要工作:
选点插旗
导线测量
选点插旗
GPS平面控制
高程测量
测绘大比例尺带状地形图
GPS高程控制
GPS-RTK测图
决定着线路的基本走向 ,工作至关重要 。
一、选点插旗
在野外用红白旗标出线路的实地向,并在 选定的线路转折点和长直线的转点处用木桩 定点位,用旗子标示,为导线测量及各专业 调查指出行进方向。 通常大旗点亦为导线点,选点时要考虑线 路的基本走向,还要便于测角、量距及地形 测绘。
缓和曲线、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测设、
纵断面测量、横断面测量。 【重点】新线初测的基本工作、新线定 测的基本工作、曲线测设。 【难点】圆曲线加缓和曲线的测设。
§14-1 公路、铁路线路测量概述
线路测量:是指铁路、公路、管道等线状构筑物
在勘测、设计和施工等阶段所进行的各种测量工作。
新建公路、铁路的建设阶段及其测量工作
1 4n R
式中:为测段往返测高差不符值,n为测段数。
1)水准测量方法
水准仪精度不应低于S3级;水准尺宜使用整体式
板尺,其分划线应经过检定,每米平均分划线真长
与名义长度之差,不得超过0.5mm。 水准测量方法: 采用一组往返或两台 水准仪并测的方法。尺读数估至mm,高差较差在 限差内取其平均值。
在下图中,在导线点A上测得的A1边的真方位角为AN, 在导线点B上测得的BC边的真方位角为AK ,它们分 别是根据A点和B点上的真北方向测定的。
推算BC边的坐标方位角:
a'K AN ( n 1 )180 i
1 n1
BC边上的计算真方位角AK′
A AN ( n 1 )180 i 1 ( B A ) sin
' K ' K n1
式中
—子午线收敛角; —A、B两点的平均纬度; A—A点的经度; B—B点的经度;
(当B点在A点之东时, 取正号;反之,取负号。 )
角度闭合差为:
' K
f A AK AN ( n 1 )180 i AK
1
土木工程测量 第14章
公路、铁路线路测量
第14章 公路、铁路线路测量
§14-1 公路、铁路线路测量概述 §14-2 新线初测
§14-3 新线定测
§14-4 圆曲线及其测设
§14-5 圆曲线加缓和曲线及其测设
§14-6 线路施工测量
【知识点】初测导线及其化算、基平、
中平、中线测量、圆曲线及其测设、
新建公路、铁路的建设阶段及其测量工作
3.施工图设计阶段 施工图设计是根据定测所提供的资料,对线路全线 和所有个体工程做出详细设计,并提供工程数量、 施工图和施工图预算。该阶段的主要工作是对道路 进行纵断面设计和路基设计,对桥涵、隧道、车站、 档土墙等做出施工图设计。 定测是为施工图设计提供详细的地面资料而进行 的测绘工作,其主要任务是把业已批准的初步设计 方案的线路中线测设到地面,并进行线路纵断面和 横断面测量;对个别工点测绘大比例尺地形图。
导线的两化改正
经过两化改正后的坐标增量总和为
2 ym Hm x s x 2 R 2 R x 2 ym Hm y s y 2 R 2 R y
2)光电测距三角高程测量
可与平面导线测量合并进行,即导线边长测量、水 准点高程测量和中桩高程测量一次完成。 初测导线的导线点应作为高程转点,高程转点间或 转点与水准点间的距离和竖直角必须往返观测,斜 距应加气象改正,高差可不加球气差改正,最后采用 往返观测的平均值。 在测量时应尽可能缩短往返测量的时间间隔:往 返观测的平均高差可以削减大地折光系数K对高差 的影响,但无法完全抵消。力求使往返测在同一气 象条件(温度、湿度及大气压力等)下完成,使K 值的变化达到最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