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PPT课件

(二)日本侵华
(1)史实
①1931年9月18日, 制造了九一八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开始上升 ②1932年1月28日,制造了一二八事变 ③1932年3月, 扶植溥仪建立伪满洲国 ④1933年进犯长城沿线 ⑤1935年,制造了华北事变 ——中日民族矛盾成为中国最主要矛盾
(2)影响
①中日民族矛盾逐渐上升为中国社会最主要矛盾; ②抗日救亡运动兴起。
(2)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
1、东北民众组成抗日义勇军反抗日本侵略 2、中国共产党在东北组建东北人民革命军和东北抗日联军(1936年)坚持抗战
3、青年学生发起一二•九运动(背景、意义)
4、中共确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努力 ①1935年八一宣言,中共对蒋介石政府的政策由“反蒋抗日”开始向“联蒋抗日”转变 ②召开瓦窑堡会议,确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③推动西安事变和平解决
当时局势下,蒋介石被杀可能导致更大规模的内战,为日本侵华提供可 乘之机,为了抗日大局,中国共产党从全民族利益出发,主张和平 解决西安)——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原因:
根本原因:日本推行“大陆政策” 直接原因:日本转嫁经济危机
影响: 日本全面侵华战争开始;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
建立标志: 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国共合作宣言
①卢沟桥事变次日,共产党通电全国,要求实行(全民族)抗战
②国民党召开庐山会议,表示准备抗战
经过:③1937年8月,中共召开( 洛川会)议,确立( )全路线面 ④红军改编为(八路军和新) 四军 ⑤1937年9月,国民党公布中共中央提交的( 国共合作)宣言
对待日本侵华暴行的正确态度
1.“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日本的侵华暴行不可饶恕,中国人民遭受 巨大苦难的悲惨历史绝不能重演。
第10课《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丘吉尔就 任英国新 首相
丘吉尔视察被炸地区
德空军轰炸伦敦
“不列颠之战”
法国投降后,希特勒向 英国发动和平攻势,遭 到拒绝后,发动以空战 为主的“不列颠战役”, 企图以炸迫降。英国军 民毫不屈服,英勇反击, 使希特勒不得不放弃计 划。德国遭到了发动侵 略战争以来的首次失败。 德国开始把战争的重点 转向苏联。
《慕尼黑协定》。 ①过程:英、法、德、意四国背着捷克斯洛伐 克签订协定,把大片捷克斯洛伐克领土割让给 德国。 ②影响 a.标志着绥靖政策达到登峰造极的地步,极大 地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b.它使捷克斯洛伐克国力严重削弱,濒临瓦解。 很快,希特勒将捷克斯洛伐克全部侵占。 c.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高了 希特勒个人独裁的权力和在国内的威望。 d.该协定还给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以致命打击, 苏联对英、法的信任度大大下降。
c.大大增强了德国的经济和军事实力,提高了 希特勒个人独裁的权力和在国内的威望。 d.该协定还给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以致命打击, 苏联对英、法的信任度大大下降。
英法军队撤退后的敦刻尔克海滩,一片狼籍
37
1940年6月14日清晨,德军第4军的 步兵师进占“不设防城市”巴黎
一个拥有5000万人 口、号称“头号陆军大 国”的法兰西,仅在战 争爆发6周内使一败涂 地,沦于德国法西斯的 铁蹄之下。 法国沦陷后,法国 爱国者纷纷起来反对占 领者和卖国贼,为祖国 的独立、自由和复兴而 战。坚决主张抵抗德国 法西斯侵略、维护民族 独立的夏尔〃戴高乐将 军于6月17日流亡英国。
(一)局部战争
1、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2、1935年意大利挑起侵占埃塞俄比亚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PPT课件 1 岳麓版

下列观点您同意那几种?请说明理由。 ①绥靖政策是帝国主义的反苏反共政策(祸水东引)。 ②绥靖政策是以英法为代表的国家避战求和的政策。 ③绥靖政策是以牺牲小国利益来维护本国利益的政策。 ④绥靖政策是处于守势的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政策。
慕尼黑阴谋
苏台德区 奥地利
一、法西斯成员国发动的系列局部战争 二、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斗争 三、英法的绥靖政策和美国的中立法案
《慕尼黑协定》的严重后果: ①背着当事国将其领土割让给德国,出卖弱小国家 ②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吞并捷克),加速了大战的爆发 ③大大增强了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提高了希特勒的 国内威望 ④削弱了英法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 ⑤打击了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使苏对英法信任度下 降,后于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3.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最根本
的因素是
B
A.1929年大危机的影响 B 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C.英法的绥靖政策和苏联的“中立自保”
D.德意日法西斯的侵略扩张
4.下列各项属于1938年慕尼黑协定内容的是
A.重新划定德国东部和西部国界
CB.同意德国吞并捷克斯洛伐克
C.将捷克斯洛伐克的苏台德区割给德国
B.美英发表《大西洋宪章》,结成反对“纳粹军队”的联盟
C.美国对日本和德国等轴心国家宣战
DD.所有对轴心国作战国家结成世界反法西斯联盟
(1995年上海高考题)
19.1940年,被法西斯德国侵占的国家有(1989年全国高考题)
A.波兰、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法国、挪威
B.波兰、丹麦、卢森堡、比利时、荷兰、法国
CC.丹麦、挪威、卢森堡、法国、荷兰、比利时
中外历史纲要上教案 第22课 从局部抗战到全民抗战(教案)高中历史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

《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以《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以教材为依托,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层层推进教学。
本课教学力求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让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深度感知历史,大胆表达观点,提升历史思维,培养爱国情怀,落实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培育。
二、教材教学内容分析“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选自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的第一课。
本节内容上承《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和中国共产党开辟革命新道路》。
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建立后,实行专制统治,一方面军阀混战,另一方面对工农红军大规模“围剿”。
中国共产党审时度势,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全力反“围剿”。
当时的国内和国际环境,为日本发动侵华战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新教材将抗日战争分为《从局部抗战到全面抗战》和《正面战场、敌后战场和抗日战争胜利》两课时内容,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本课共分三目:“局部抗战”、“全面抗战的开始””“日军侵华的暴行”,主要内容包括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背景,经过,侵华暴行,以及中国人民自发局部抗日到全面抗战开始的过程。
三、学情分析2018年8月,我到新疆自治区库车县第二中学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支教,库车二中是新教材试教试点学校,因此承担了本次试教任务。
本课的授课对象为库车县第二中学高一年级平行班学生。
在初中阶段,《中国历史》八年级上册教材用5课时内容讲述了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内容涵盖九一八事变与西安事变、七七事变与全民族抗战、正面战场的抗战、敌后战场的抗战、抗日战争的胜利。
从内容看,对一些重大历史事件介绍的比较详细,高一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过关于抗日战争的有了一定基础知识。
因此,高中的教学要区别于初中阶段的学习,避免简单重复。
高一新生,在历史学习上,有一定的基础知识储备,但历史思维尚未形成,历史分析能力相对缺乏。
本课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对教材资源在内的各类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创新教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
二战(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

结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结盟就毫无意义, 毫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就是为了战争。 ——希特勒
二、法西斯轴心国集团的形成
1.原因: ①法西斯国家力量壮大, 与英法美等国的矛盾加剧。 ②法西斯国家共同利益的需要。
【思考】共同的利益指什么?
指:共同对抗英法美,争夺世界霸权,抢夺殖民地
和势力范围。
问6:为什么要打着反共
⑵英法忽视了战争的准备,导致战争 初期受到严重损失
⑶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
⑷不利于反法西斯国家力量团结对敌
6.教训: 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
人民应团结一致,共同对敌。
7.绥靖政策的破产
希特勒用鲜血重新粉刷地球
①《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订 ②1940年春,德国攻击法国,丘吉尔上台,张伯伦下台。 (彻底破产)
对德国: 避免东西两线作战,解除后顾之忧,加速二战爆发
⑶实质:苏联式的绥靖政策
张伯伦 达拉第 希特勒 墨索里尼
----祭坛上的牺牲品
绥靖政策的顶峰
德国通过电话就接管了奥地利; 该事件在国际联盟中竟未被提起
德国
莱 茵 区
1938年9月英、 法、德、意通过慕尼 黑协定强行把苏台德 地区割让给德国。
捷克
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不会咬 人的吗?”墨索里尼回答道: “我知道,你知道,但那只狗知 不知道?”
ADOIF·HITLER
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
绥靖政策是一项损人不利己
的政策,绥靖政策的推行者最终 是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1936
别担心,他是一位素食主义者
讽刺了英法的绥靖政策
4.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苏 联
英
祸水东引
法
慕尼黑 会议
捷克斯洛伐克
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

美国推行“中立法案”的原因1、传统孤立政策的影响,在经济危机的打击下,美 国把重心放在了国内经济的复兴和就业问题,对国 际事务普遍不感兴趣。 2、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利益的驱动。远离战争中心, 从而不愿卷入欧洲和国际纠纷,从而避免造成社会 动荡,又可以维护美国在欧洲各国的投资利益,控 制欧洲市场,并在此基础上左右欧洲政局。
⑦延续:对德侵略波兰坐视不理。 2.美国的“中立法案” ①原因:孤立主义思潮盛行。 ②实质: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 四《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1背景: ①英法缺乏与苏联共同建立集体安全机制的诚意 ②德国确定了首先进攻西方的策略,避免两线作战。 2.影响:使德能集中力量进攻西方,使苏赢得了准 备战争的时间。 英法推行 绥靖政策 的原因是 什么?
⑤1938年通过《慕尼黑协定》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大片 领土,1939年进一步侵占捷克斯洛伐克全部。
地中海
红
海
埃塞俄比亚
印 度 洋
从西班牙的地理位置, 想想德意法西斯为什么 要侵占西班牙?
大 西 洋
直布罗陀海峡
地
中
海
非
洲
提示: 原因: 1 夺取西班牙重要的战略地位和战略资源 2 切断英法与其海外殖民地的联系 3 支持佛朗哥法西斯势力,把西班牙变成检验 自己军事实力的实验场
《格尔尼卡》 1937年,德国空 军对西班牙城市 格尔尼卡进行野 蛮轰炸,大量平 民伤亡。画家毕 加索义愤填膺, 以此为题材创作了名画《格尔尼卡》,用超现实主义 的风格揭露了法西斯的罪行。一个德国法西斯分子看 过后问毕加索:“这是你的杰作吗?” 画家回答:“不,这是你们的杰作。”
2、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⑴原因
挪威
丹麦 英国 荷兰 比利时 卢森堡 德国
法国 意 大 利
3.2《由局部战争走向大战》ppt课件

埃塞俄比亚 1935~1936年的抗意民族解放战争。它是非洲地区最早的反法
西斯战争。它的不畏强暴、坚持抗战的精神,给世界人民以宝贵启迪。
西班牙1936~1939年的局部战争。它是由西班牙内战演变为人民反法西斯的
牺牲弱小国家利益
美国
1939年9月5日,罗斯福总统对全国 宣布,“我国将继续是个中立国家……我 希望美国将置身于这场战争之外。我相信 它会这样做的。我向你们保证,你们的政 府将尽一切力量来达到那个目的。”
置身于事外,缺少担当
苏联
苏联在遏制法西斯势力上面所作的努力
援助西班牙共和政府 共产国际号召建立反法西斯统一战线 希望构建集体安全体系
姑息纵容极端势力
英、法
慕尼黑阴谋
1938年9月,英国首相张伯伦、法国总理达拉第同希特 勒、墨索里尼签订慕尼黑协定,背着捷克斯洛伐克政府, 强行把苏台德区割让给德国。绥靖政策达到了顶峰。
英、法
我们对一个在强大邻邦压境下的小国 不论抱有多大同情,但总不能仅仅为了它 而不顾一切地使整个大不列颠帝国卷入一 场战争。 ——张伯伦
西班牙内战
从西班牙的地理 位置,德意法西 斯为什么要干涉 西班牙内战?导 致了什么影响? 原因:
1.支持佛朗哥 法西斯势力 2.夺取西班牙 重要的战略地 位和战略资源 3.把西班牙变 为检验自己军 事实力的实验 场
大 西 洋
直布罗陀海峡
地
中
海
非
洲
表现:
西班牙内战头两年德意向叛军提供的武器装备
品种
大危机使世界走向战争 ——从局部战争到全面战争
第10课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岳麓版选修3第10课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备课人毕晓黎教学目标:课标:了解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的历史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是怎样从局部战争逐步走向全面战争的。
教学重点、难点: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的原因。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方法:图示法、归纳法、讲述法、讨论法教学过程:导入新课:随着欧亚战争策源地的形成,德意日三个法西斯国家走上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发动了一系列的局部战争。
那么局部战争怎么会演变成全面的世界大战呢?讲授新课:一、全面战争爆发的原因:(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设问:到20世纪30年代,哪些国家走上了法西斯的道路?1922年意大利、1933年德国、1936年日本。
走上法西斯道路后,30年代,这些国家纷纷开始侵略扩张,挑起战端。
有哪些表现呢?1、意大利侵略埃塞俄比亚:1935年10月意30万大军不宣而战,到1936年5月正式吞并。
设问:意大利为什么侵略埃塞俄比亚呢?由于实力相对较弱和德国法西斯的扩张,意大利在欧洲扩张成功的可能性很小;(出示地图)埃塞俄比亚地处东非要地,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意埃实力对比悬殊,意装备先进(图片),而埃的军队尚属于部落军(图片),但意仍采用了狂轰滥炸、施放毒气等灭绝人性的措施,大量使用毒气,致使埃塞俄比亚27.5万军民被毒气熏死,40余万无辜居民惨遭杀害,体现了法西斯组织反人类的特点。
2、德意干涉西班牙内战:1936年内战爆发—1939年共和国被颠覆设问一:西班牙内战的双方是?初期内战的性质是?佛朗哥叛军(德意扶植的西班牙法西斯势力)与人民阵线政府(西班牙共产党和左翼政党的联合执政);西班牙人民反对本国法西斯势力的内战;后来德意进行了公开的武装干涉:德国派往西班牙的“秃鹰军团”,主要是空军、坦克兵和技术兵种,意大利派往西班牙的是整师的“黑衫队员”,在1937年中最多时,人数达到约5万人。
法西斯的部分外籍军团是由德国的“容克”飞机空运去的,随后大量的军队由德意战斗机护航乘船渡过海峡,大批武器装备、弹药源源不断供应叛军,德意的轰炸机对西班牙的城市进行狂轰滥炸,德意的正规军也在“志愿兵”名目掩盖下踏上西班牙本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班牙内战(“小二战”)
1936年1月,共产党、社会党、 共和党、左翼共和联盟、工团主义 党等左派政党组织签订了人民阵线 公约,结成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提 出人民阵线纲领。2月在国会选举中 获胜,组成新政府。 西班牙国旗 【提示思考】西班牙人民阵线是什么性质的组织? 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组织
—— 张 伯 伦 ( 英 国 首 相 )
漫画:希特勒、墨索里尼与狗
希特勒说:“没有问题 的,你知道有些狗是只会吠而 不会咬人的吗?”墨索里尼回 答道:“我知道,你知道,但 那只狗知不知道?”
慕尼黑阴谋
纵容
德国 英 法
祸水东引
签定《苏德互不侵犯约》
苏 联
慕尼黑 阴 谋
捷克斯洛伐克
不信任英法,构筑集体安全失败
非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荒唐的伴侣”
洲
1939年9月1日凌晨, 德国突然出动58个师, 2800辆坦克,2000架 飞机和6000门大炮, 向波兰发起“闪电式进 攻”。9月3日,英法被 迫对德宣战,第二次世 界大战全面爆发。
德国装甲部队
波兰骑兵:迅速展开 机动的波兰骑兵部队
闪电战
“奇怪战争” “静坐战争”。
法军士兵在西线静坐“站岗”
2、二战的初期阶段
1、德国突袭波兰——二战全面爆发 1939.9.1 “奇怪战争” “静坐战争” 2、德国突袭北欧 1940.4-6丹麦、挪威
3、德国突袭西欧 1940.5-6 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
德军集结了136个师,其中10个 装甲师和6个摩托化师,坦克 3000余辆,飞机4500余架。兵分 三路进攻西欧。“曼施坦因计划”
(二) 法国的沦陷(1940.5—6.22)
马奇诺防线 法国在一战后在东北法德边境地区构筑 的筑垒配系,全长750公里,涵盖整个法德边界。以法国 陆军部长马奇诺的姓氏命名。 1928年开始施工,至1936 年基本建成。整个工程耗资达60亿法郎,土方工程量达 1200万立方米。工事深入地下达150米,包括公路、铁路、 弹药库、医院、仓库和屯兵洞,还修有俱乐部、娱乐场和 电影院。有足够几十万军队维持1年的大量食物和饮水。 整个马奇诺防线代表了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建筑工程水平, 称得上固若金汤。
轴心国
结盟的目的如果不包括战争,这种结盟就毫无意义,毫 无价值。我们缔结同盟就是为了战争。 ——希特勒
(二)德意日法西斯结盟
1、原因:与英美法矛盾日益加深,为了 维护共同利益
2、旗号:打着反共产国际旗号
3、过程:1936年形成“柏林—罗马轴 心”;1937年三国签定《反共产国际协定》
如何体会《反共 产国际协定》的 实质?
④是亚洲抗日主战场,也是世界反法西斯重要组 成部分……
地中海 红 海 埃塞俄 比亚
索马里
印 度 洋
埃塞俄比亚失败的原因分析 英法绥靖政策的表现:英法控制下的国际联盟虽 然宣布意大利为侵略者,并对意大利实行经济制裁, 但并没有把意大利最需要的石油列入禁运范围,英 国控制下的苏伊士运河仍然对意大利军队开放. 美国推行所谓的中立政策:禁止向交战双方出售 武器,但意大利却可以通过德国转手得到武器.
东北人民抵抗日军进攻
1936年1月24日 埃塞俄比亚军队在马加里抗击意大利
三、英、法、美的对策 (一)英法的绥靖政策
1、绥靖政策含义:
对法西斯侵略行为姑息、纵容,实质是为了 维护自己的利益和安全,不惜牺牲弱小国家和 民族,企图满足侵略者的欲望,避免自己卷入战 争,同时企图祸水东引的政策。
2、表现:
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
1936年德军进入 莱茵非武装区
荷 兰
比 利 时
1938年9月, 德国根据慕尼黑 协议进入苏台德区
莱 茵 区
德国
苏台德区
波兰
1938年3月德国吞并 奥地利
法 国
捷克斯洛伐克
奥地利
慕尼黑会议:达拉第,张伯伦,希特勒
慕 尼 黑 阴 谋
《 慕 尼 黑 协 议 》 的 签 订 和“ 平我 !相 ”信 这 是 我 们 时 代 的罗马尼亚ຫໍສະໝຸດ 保加利亚(四)北非战场
一、中国的抗日战争(1931--1945)(世界最早)
1、中国抗日战争发展的阶段特点:
1931年开始局部 从局部到全民族抗战 1937年全民族抗战
2、中国全民族抗战的特点:
•国民政府领导正面战场:淞沪等会战
•中共领导敌后战场:游击战;百团大战等 ③持久抗战,持续时间最长反法西斯战争
阿登山区
1940年5月27日至6月4日英法联军 从敦刻尔克撤走33万军队
法国的 沦陷与 投降
1940年6月14日清晨,德军第4军 的步兵师进占“不设防城市”巴
在1940年6月,贡比涅森林 的那节车厢里,将会雪耻德 国在一战的失败,在同样的 车厢里,现在是反过来接受 夙敌法国投降的时候了。还 没进车厢的希特勒居然兴奋 的跳起了吉格舞(奥地利的 一种民族舞蹈)
3、英法绥靖政策推行的原因
1、英法的经济和军事地位因“一战”而大大削弱。
2、英法国内政治状况复杂,一部分人因“凡尔赛和 约” 制裁德国而有负罪感。 3、“一战”显示了现代战争的残酷性,兴起了不惜 一切代价避免战争的“和平主义”思潮。1929年经济危机 导致英法社会动荡,两国不想引发战争。 4、法西斯打出了“反共产国际”的旗号,欺骗了英 法等国。 5、英法对苏联的本能仇恨,无视弱小国家利益。
法西斯军事侵略同盟
思考:为什么德意日法西斯侵略集团要 打着“反共产国际”的旗号结盟? 利用布尔什维主义的幽灵来遏止凡尔赛诸国, 要使他们相信,德国是反对赤祸的决定性堡垒。 这是我们渡过危机,摆脱凡尔赛和约和重新武装 的惟一方法。 ——希特勒 1、反对苏联和共产国际等国际进步力量。(苏 联和共产国际对他们的侵略是一个巨大的威胁) 2、欺骗、麻痹西方大国。(争夺殖民地与世 界霸权,不可避免地将与英法等国冲突)
原因:
•英国方面: 1、空军数量处于劣势,但本土作战,民 心士气高涨 2、政府抵抗决心坚定 3、军事设施先进(雷达等) •德国方面: 空军处于优势,但他过领土作战,且作战 目标的制定带有随意性
一家被炸得七零八落的餐馆的门上,“照常 营业”的招牌依然在诱惑着顾客。
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这又产生 了什么影响?
英军以915架飞机和414名飞 行员的代价摧毁了1733架德 机,击毙和俘获6000名德国 飞行员…“海狮计划”不得 不无限期推迟…
战争史上, 还从来不曾有如此多的人(英国人民) 从如此少的人(飞行员)那里得到如此大的好处。 ——丘吉尔在国会讲话
德空军轰炸伦敦
德国为什么没有达到作战目的? 这又产生了什么影响?
第10课 从局部战争走向全面战争
一、法西斯的对外侵略扩张(局部战争)
(一)局部战争
1、1931年日本发动侵略中国东北的战争 2、1935年意大利侵占埃塞俄比亚 3、1936年德意法西斯国家武装干涉西班牙内战 4、1937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5、1938年德国吞并奥地利,捷克苏台德区
6、1939年3月,德国侵吞捷克斯洛伐克。
希特勒及其部下在巴黎市中心埃菲尔铁塔下走过
(三)不列颠之战(1940.7—10)
法国败亡的原因分析
1、军事理论落后,迷信阵地战和马奇诺防线,对 大规模使用装甲兵和航空兵的新战术熟视无睹。 (主要原因)
2、《苏德互不侵犯条约》的签定,使德国无后顾 之忧,集中大量兵力于西线。 (外部原因) 3、长期绥靖政策的推行,使法国国内民心涣散, 士气低落,严重影响了军队的战斗力。 (根本原因)
一个拥有5000万人口、 号称“头号陆军大国”的 法兰西,仅在战争爆发6 周内使一败涂地,沦于德 国法西斯的铁蹄之下。 法国沦陷后,坚决主张 法国号称欧洲第一军事强 抵抗德国法西斯侵略、维 国, 但在遭受进攻后6周 护民族独立的夏尔· 戴高乐 内即遭败亡,原因何在? 将军于6月17日流亡英国, 组建了“自由法国”继续 抵抗法西斯。
影响:
1、助长了法西斯的侵略气焰,加速了二战的全面 爆发。 2、增加了苏联对西方大国的不信任,致使了构 筑集体安全的落空。
3、导致了弱小国家和民族反法西斯斗争的失败。 4、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法首先遭到德国的 攻击及法国的沦亡是英法长期推行这一政策的 直接结果。
5、绥靖政策的危害 1.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
2.助长了法西斯的气焰,增强了法西斯的实力
加速了二战的爆发
3.导致了西方大国与苏联的互不信任,不利于 反法西斯同盟的形成。
6、教训: 在法西斯威胁人类时,世界人民应团结一致, 共同对敌,将法西斯消灭在萌芽状态。
四、大战的全面爆发和初期阶段
1、加速战争全面爆发的原因: ①《慕尼黑协定》签订后的1939年3月德 国吞并整个捷克 ②英法与苏联缔结互助条约的谈判希望渺 茫 ③ 1939年8月23日《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签订,德国免去后顾之忧加速了战争爆发 进程
丘 吉 尔 上 台
戈林:仅德国空军就可以使英国人跪下来舔德国人的靴子
丘吉尔:我们将战斗到底,不论代价多大,我们决不投降
■ 我们将在海滩上作战。 我们将在敌人登陆地点作 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 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 我们,决不投降!
无畏首相---丘吉尔
德军共出动飞机416万多 架次,向英国投掷6万吨 炸弹,炸死炸伤英国居 民8.6万余人,炸毁100 多万栋建筑物…
《慕尼黑协定》的严重后果: ①背着当事国将其领土割让给德国,出卖弱小国 家 ②改变了欧洲的格局(吞并捷克),加速了大战的 爆发 ③大大增强了德国经济和军事力量,提高了希特勒 的国内威望 ④削弱了英法在欧洲大陆的战略地位 ⑤打击了苏联的集体安全政策,使苏对英法信任度 下降,后于1939年8月签订《苏德互不侵犯条约》
希 特 勒 在 对 着 月 亮 高 喊 : “ 进 攻 英 国 ! ”
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