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合集下载

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医师管理制度

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医师管理制度

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规范化培训医师管理制度
1.专人负责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和规范化培训(简称规培)医师的管理,制订合理的进修、实习、规培等学习计划。

2.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和规培医师必须遵守医院及本科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按科室安排进行政治和业务学习,积极参加医院的全院性的业务学习,增长临床知识。

3.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和规培医师在上级技师指导下参与技术操作,学习各种影像检查技能,未经许可,不得独立操作放射科设备。

4.上级医师负责指导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规培医师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其书写的诊断报告应经上级医师审阅及签字方可发出。

5.定期安排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和规培医师上课,提高其理论水平。

6.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规培医师必须参加放射科早上综合读片和疑难读片会议,提高其读片分析能力。

7.定期进行理论和实践考核,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和规培医师结业前应作自我鉴定,并接受结业考核。

8.建立进修生、实习生、研究生和规培医师请假制度,3天以内应经科主任批准。

3天以上应经科主任同意并报科教科或医教科审批。

放射科诊疗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放射科诊疗管理规章制度范本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放射科诊疗工作的规范化管理,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保障放射诊疗工作人员、患者和公众的健康权益,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放射科所有诊疗活动,包括诊断、治疗、防护、管理等。

第二章诊疗工作管理第三条放射科诊疗工作应遵循以下原则:1. 以患者为中心,提高诊疗质量;2. 严格执行诊疗操作规程,确保诊疗安全;3. 加强与临床科室的沟通与协作,提高诊疗效果;4. 重视人才培养,提高业务水平。

第四条放射科诊疗工作流程:1. 患者就诊:患者到放射科就诊,由接诊医师询问病史、了解病情,确定诊断方案;2. 申请检查:接诊医师根据病情,向患者或家属介绍检查项目、注意事项,填写检查申请单;3. 检查操作:技师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放射检查,确保检查质量;4. 结果报告:技师将检查结果及时反馈给接诊医师,医师根据结果进行诊断;5. 治疗方案:接诊医师根据诊断结果,制定治疗方案,与患者或家属沟通;6. 治疗实施:患者按照治疗方案进行治疗,技师协助医师进行操作;7. 治疗后随访:医师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评估治疗效果。

第三章安全防护管理第五条放射科应建立健全安全防护管理制度,严格执行国家有关辐射防护的法律法规。

第六条放射科工作人员应接受辐射防护培训,掌握辐射防护知识,提高自我保护意识。

第七条放射科应配备必要的辐射防护设施,如防护屏、防护服、防护眼镜等,确保工作人员和患者安全。

第八条放射科应定期对辐射防护设施进行检查、维护,确保其正常运行。

第四章设备管理第九条放射科应加强设备管理,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第十条设备操作人员应熟悉设备性能、操作规程,严格执行设备操作规范。

第十一条设备维修保养应由专业人员进行,确保设备维修质量。

第五章人员管理第十二条放射科应加强人员管理,提高诊疗水平。

第十三条放射科工作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技术资格,参加继续教育,提高业务水平。

放射规培基地规章制度

放射规培基地规章制度

放射规培基地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放射规培基地的管理,提高规培质量,保障规培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放射规培基地的规章管理,包括对规培人员的管理、规培环境的管理、规培设施的管理等方面。

第三条放射规培基地指的是对医学影像学、放射诊断、放射治疗等专业进行规范培训的机构。

第二章规培人员管理第四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设立专门的规培人员管理部门,负责对规培人员的招收、培训、监督等工作。

第五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依法招收符合条件的规培人员,并签订规培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第六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制定规培计划,包括规培人员的培训内容、培训期限、培训方式等,保证规培人员能够全面接受规范培训。

第七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严格执行规培纪律,要求规培人员按时参加规培活动,不得擅自缺席或旷工。

第八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定期对规培人员进行考核,鼓励优秀规培人员,对表现不佳者采取相应措施。

第九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对规培人员的学习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对达到要求的规培人员予以结业证书,对未达到要求的规培人员予以处理。

第十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建立规培人员档案,详细记录规培人员的基本信息、培训经历、考核成绩等,做到档案完备、保密存档。

第三章规培环境管理第十一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保证规培环境的安全卫生,定期进行环境卫生检查,杜绝安全隐患。

第十二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配备规茹环境所需的设施设备,确保规培活动的顺利进行。

第十三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严格管理放射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预防事故的发生。

第十四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制定应急预案,规定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理流程和责任分工。

第十五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对规培环境进行全面的审查和评估,及时更新和改进管理制度,保证规培环境的持续改进。

第四章规培设施管理第十六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配备规茹活动所需的设施设备,包括教室、实验室、图书馆等,满足规培需要。

第十七条放射规培基地应当维护规培设施的正常运转,确保设施的完好无损。

放射科制度培训总结及计划

放射科制度培训总结及计划

放射科制度培训总结及计划放射科制度培训总结及计划为了提高医院放射科工作效率和质量,增强医务人员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我们在XX年XX月份对放射科的制度进行了培训。

通过此次培训,我们对放射科的工作流程和规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并制定了改进措施和培训计划。

首先,通过培训,我们深入了解了放射科的工作流程和相关的法律法规。

了解了病人登记、影像采集、照片处理、结果报告和存档等工作环节,并对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进行了详细的讲解。

同时,也介绍了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包括病人知情同意、医疗废物处理等,使所有参与放射科工作的人员都能够做到法规合规。

其次,在培训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不足。

首先是一些医务人员对于安全操作规范和法律法规的了解不充分,存在一定的操作漏洞和风险。

其次是一些工作流程中的不规范现象,例如登记信息不全、操作流程不规范等,影响了工作效率和影像质量。

还有一些人员在工作中存在着不负责任和不严谨的态度,如不按时完成工作任务、不及时报告异常情况等。

针对上述问题和不足,我们制定了以下改进措施和培训计划:1. 加强员工培训:组织专业人员进行放射科安全操作规范、法律法规等相关培训,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

2. 完善工作流程:对放射科的工作流程进行规范化和标准化,制定详细的操作指引和规定,确保每一步工作都符合标准要求。

3. 强化质量管理:建立质量检测制度,定期对放射科的工作流程、影像质量等进行评估,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

4. 加大督导力度:增加督导频率,对每个工作环节进行抽查和检查,确保每个人员都能严格按照规定操作。

通过以上改进措施和培训计划的实施,我们期望能够提高医院放射科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师生的安全意识和服务意识,确保每一个病人的诊疗过程都安全、准确、高效。

同时,我们也将不断改进和完善培训计划,提高员工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202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与细则(放射科)

2022年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要求与细则(放射科)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放射科培训细则放射影像学是一门涉及面广㊁整体性强㊁发展迅速㊁独立而成熟的学科,它主要包括X线诊断㊁X线造影㊁计算机体层成像(C T)㊁磁共振成像(M R)㊁介入放射学等临床应用方向㊂一、培训目标遵循总则的要求,以六大核心胜任力为导向,能够掌握正确的放射影像学相关的临床工作方法㊁常见病与多发病的影像诊断思路及最基本的临床急救技能和方法㊂熟悉与放射影像学领域相关的临床知识㊁放射影像学在临床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价值和限度及辐射防护的基本原则与方法㊂了解以放射诊断学为主的医学影像学现状和发展前景,建立较为完整的现代医学影像学概念(包括放射影像诊断及放射介入治疗)㊂培训结束时,住院医师应具有相当于本专业高年资住院医师的水平,能独立㊁规范地承担本专业常见病多发病诊疗工作的临床医师㊂为实现上述培训目标,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按年度递进方式,具体要求如下㊂第1年:接受放射影像学相关临床能力的培训完成与放射影像学相关临床学科的轮转培训㊂在指导医师或上级医师的全程监督与指导下,以掌握 影像检查技术规范㊁影像诊断报告书写规范㊁临床影像诊断思维㊁基本影像操作技能 等基本行医能力为目标,实现医学生向临床医师的转变㊂第2年:接受放射影像学的基础培训能够将第1年轮转所获得的基本行医能力,在指导医师或上级医师的部分监督与指导下,熟练应用于放射科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与治疗操作;掌握 放射科专892业特色的病人接诊㊁临床思维㊁诊疗决策与基本操作技能 等行医能力㊂尽快整体适应放射科医师的临床工作,为独立行医打好扎实的基础㊂第3年:接受放射影像学的加强培训在完成一定数量的放射影像诊断报告与临床实践技能操作的基础上,掌握放射科常见病㊁多发病的综合影像诊断方法和急诊影像诊断思维㊂能够基本独立承担放射科常见㊁多发疾病的影像诊断,并具有解决部分疑难㊁危重疾病影像诊断的能力㊂掌握自我学习与研究的方法,实现基本独立规范地从事放射科临床工作的培训目标㊂二、培训方法培训时间为36个月,其中含3个月机动㊂培训采取在放射科轮转为主,辅以在超声医学科㊁核医学科及其他相关临床科室轮转的形式进行㊂放射科轮转可以按照神经头颈影像(包括中枢神经系统㊁头颈及五官)㊁胸部影像(包括呼吸系统㊁心脏和大血管等)㊁腹部影像(包括消化系统㊁泌尿生殖系统等)㊁骨肌影像和介入放射五个亚专业组平行轮转,也可以基于影像检查设备进行X 线诊断㊁X 线造影㊁C T 诊断㊁M R 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等递进轮转㊂培训过程中,避免单纯的知识灌输,而应注重综合能力培养,培训内容的难易程度按年度递增㊂通过参加门㊁急诊工作和各种教学活动,完成规定数量的病种和基本技能操作,学习放射科的专业理论知识;认真填写‘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登记手册“;规范地书写影像诊断报告;低年资住院医师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放射科见习/实习医生的临床教学工作,高年资住院医师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㊂放射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分为三个年度进行㊂第1年(第1~12个月):在放射影像学相关的放射科㊁超声医学科㊁核医学科㊁病理科及相关临床科室轮转,其中放射科6个月㊁超声医学科1个月㊁核医学科1个月㊁病理科1个月㊁相关临床科室3个月㊂第2年(第13~24个月):在放射科各亚专业组或各种影像设备单元内轮转培训,可以按照亚专业组安排轮转,即神经头颈影像(包括中枢神经系统㊁头颈及五官)2个月㊁胸部影像(包括呼吸系统和循环系统)3个月㊁腹部影像(包括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3个月㊁骨肌影像2个月和介入放射1个月,另外须参加C T /M R 图像后处理培训1个月㊂也可以按照影像设备单元进行轮转培训,包括X 线诊断1个月㊁X 线造影1个月㊁C T 诊断4个月㊁M R 诊断4个月㊁介入放射1个月,以及C T /M R 图像后处理1个月㊂第3年(第25~36个月):继续在本专业基地的轮转单元进行培训至少9个月,可以按照亚专业组安排轮转,即神经头颈影像(包括中枢神经系统㊁头颈及五992 放射科培训细则官)2个月㊁胸部影像(包括呼吸系统㊁循环系统和乳腺)2个月㊁腹部影像(包括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3个月和骨肌影像2个月㊂也可以按照影像设备单元进行轮转培训,包括X 线诊断和X 线造影合计1个月㊁X 线钼靶1个月㊁C T 诊断4个月和M R 诊断3个月㊂另有3个月机动时间,各专业基地结合特色亚专业安排轮转,也可以加强教学和科研能力培训等㊂内科轮转科室可选呼吸内科㊁消化内科㊁心血管内科㊁感染科㊁神经内科等㊂外科轮转科室可选胸外科㊁肝胆外科㊁胃肠外科㊁肛肠外科㊁乳腺外科㊁骨科㊁泌尿外科㊁神经外科等㊂神经头颈影像包括神经系统㊁五官及头颈部影像等㊂胸部影像包括呼吸系统㊁心脏及大血管,第3年增加乳腺影像的相关内容㊂X 线造影包括消化道造影㊁ T 管造影㊁子宫输卵管造影及各种瘘管或窦道造影等㊂轮转科室及时间安排,见表1㊂表1 轮转计划及时间安排00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续表)合计3636三、培训内容与要求培训对象应根据轮转计划要求,在放射科㊁超声医学科㊁核医学科㊁病理科㊁急诊科㊁内科和外科分别接受培训㊂要求培训对象系统掌握本专科的基本理论㊁基本技能和基本操作,初步掌握本专科所涉及的常见病㊁多发病的基本诊断和治疗原则㊂了解放射科各亚专业组的日常工作流程㊁内容及涉及的相关临床知识㊂(一)第1年放射科(共6个月,其中放射诊断组4个月,放射介入组1个月,影像技术组和影像护理组1个月)1.轮转方案可根据培训基地具体情况选择下面的一个方案轮转放射科㊂第一方案:神经头颈影像(包括中枢神经系统㊁头颈及五官)㊁胸部影像(包括呼吸系统㊁心脏和大血管)㊁腹部影像(包括消化系统和泌尿生殖系统)㊁骨肌影像和放射介入各1个月㊂第二方案:X 线诊断㊁X 线造影㊁C T 诊断㊁M R 诊断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 S A )各1个月㊂103 放射科培训细则2.轮转目的掌握:放射影像的基本理论,包括X 线㊁C T ㊁M R 的成像原理和检查方法;放射影像诊断报告的书写规范;介入放射学的基本理论和应用原则;介入放射学的基本操作技术;放射防护基本原则与措施㊂熟悉:放射影像的观察和分析方法及其诊断原则;导丝㊁导管等各种介入器械的结构特点与使用方法;电离辐射的生物学效应㊂了解:X 线投照和C T ㊁M R 检查操作方法;放射影像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和限度㊂3.基本要求本阶段培训期间,住院医师须完成X 线诊断报告不少于500例㊁C T 诊断报告不少于400例㊁M R 诊断报告不少于150例㊁X 线造影操作(在上级医师指导下)不少于20例㊁放射介入观摩不少于20例㊂影像诊断报告应包括的疾病种类和例数要求,见表2㊂表2 病种及例数要求系统(检查技术)疾病名称最低例数神经系统(以C T 和 M R 为主)脑血管病(包括脑出血及脑梗死)脑肿瘤(包括胶质瘤㊁脑膜瘤等)55脑外伤(包括颅骨骨折㊁硬膜外血肿㊁硬膜下血肿㊁S A H 等)5呼吸循环系统(以X 线 片和C T 为主)肺部感染(包括肺炎㊁肺结核等)肺部肿瘤:肺癌等55气道病变(包括支气管扩张㊁支气管异物等)3胸膜病变(包括气胸㊁胸腔积液等)5心包疾病(包括心包积液等)2消化㊁泌尿系统(以C T 和X 线造影为主)急腹症(以腹部X 线片和C T 为主要检查方法):胃肠道穿孔㊁肠梗阻㊁腹部外伤等10肝病变:脂肪肝㊁肝硬化㊁囊肿㊁血管瘤㊁肝细胞癌等8胆系病变:胆系炎症与结石等3胰腺病变:胰腺炎㊁胰腺癌等4消化道病变(包括X 线造影检查):消化道溃疡(胃溃疡㊁十二指肠溃疡)㊁消化道肿瘤(食管癌㊁胃癌㊁结肠癌等)5泌尿系病变:泌尿系炎症与结石等520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续 表)系统(检查技术)疾病名称最低例数骨骼肌肉系统(以X 线片为主)骨折与脱位骨肿瘤:包括骨囊肿㊁骨瘤㊁骨软骨瘤㊁骨肉瘤等85骨关节感染:包括化脓性骨髓炎㊁化脓性关节炎等2 退行性骨关节病5(二)超声医学科(1个月,包括腹部㊁心脏㊁妇产㊁小器官及周围血管等亚专业)1.轮转目的掌握:超声医学基础知识,包括超声医学基本原理㊁超声诊断基础和诊断原则及其在临床的应用;超声医学常用术语;能看懂超声诊断报告,并理解表3中所列疾病的特征性超声表现,完成相应的报告书写㊂熟悉:超声检查前准备㊁超声探头选择㊁超声检查手法㊁观察内容与步骤㊁图像分析方法及常见伪像,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超声表现㊂了解:超声仪器的类型㊁结构和成像原理㊂2.基本要求轮转超声医学科书写报告涵盖的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3㊂表3 病种及例数要求系统疾病名称最低例数腹部肝弥漫性病变:肝硬化㊁脂肪肝3肝局灶性病变:肝囊肿㊁肝血管瘤㊁肝细胞癌3胆囊疾病:炎症㊁结石㊁息肉㊁胆囊癌3胰腺疾病:急性胰腺炎㊁胰腺癌1脾疾病:脾肿大㊁囊肿㊁血管瘤2泌尿系疾病:泌尿系结石㊁肿瘤及梗阻(先天性输尿管狭窄)2前列腺疾病:前列腺增生㊁钙化㊁前列腺癌㊁残余尿测定2妇产科子宫疾病(肌层病变㊁内膜病变):子宫肌瘤㊁腺肌症㊁宫颈癌㊁子宫内膜癌2卵巢疾病:囊肿和常见肿瘤2妊娠相关疾病:异位妊娠㊁胎盘异常等2心脏及血管心脏疾病:常见先天性及获得性心脏病3血管疾病:动脉粥样硬化㊁腹主动脉瘤㊁静脉血栓等3小器官甲状腺:炎症性疾病㊁甲状腺肿㊁结甲㊁甲状腺癌5乳腺:增生㊁炎症㊁良恶性肿块5303 放射科培训细则(三)核医学科(1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核医学基础知识和基本理论;核医学常用显像剂及其示踪原理;常用核医学显像的基本原理及临床应用;核医学常用术语;放射性核素体内外治疗的基本原理;核医学中的放射性污染及防护原则与防护措施㊂熟悉:核医学仪器设备的分类,单光子成像设备(S P E C T ㊁S P E C T /C T )和正电子成像设备(P E T ㊁P E T /C T )的工作原理;常见核医学显像的图像分析方法㊂了解:核医学显像基本操作(包括放射性药物注射㊁图像采集及处理等);放射性核素体内治疗的原理㊁方法及适应证和禁忌证;核医学常用检查和治疗方法与其他影像检查及治疗手段的比较;医学影像图像融合技术的优势㊂2.基本要求能够正确采集病史,书写核医学影像报告㊂病种及例数要求,见表4㊂表4 病种及例数要求检查名称疾病名称最低例数骨显像骨转移瘤㊁骨关节病5甲状腺显像甲亢㊁甲状腺结节㊁甲状腺肿5肿瘤代谢显像肺部肿瘤㊁淋巴瘤㊁消化系统肿瘤2心肌灌注显像心肌缺血㊁心肌梗死1肾动态显像肾功能不全㊁肾积水1(四)病理科(1个月)1.轮转目的掌握:常见疾病(炎症㊁肿瘤等)的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大体病理标本的观察方法(包括病变大小㊁颜色㊁硬度㊁数目和边缘等肉眼改变,病变与周围组织关系等)㊂熟悉:显微镜观察和特殊技术的应用,包括特殊染色在病理诊断与鉴别诊断中的应用;病理报告的内容,包括一般资料㊁肉眼观察㊁镜下观察㊁病理诊断㊁特殊染色或免疫组化结果㊂了解:病理科日常工作流程;常规组织和细胞学制片技术;常用特殊染色方法㊁免疫组化技术的基本原理;病理资料档案管理㊂2.基本要求掌握常见疾病(炎症㊁肿瘤等)的病理诊断,具体病种要求,见表5㊂40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表5 病种要求部位或系统疾病名称头颈及神经系统鼻咽癌㊁胶质瘤㊁脑膜瘤㊁神经源性肿瘤胸部肺炎㊁肺结核㊁肺癌㊁胸腺瘤㊁乳腺癌㊁食管癌腹部(消化系统)阑尾炎㊁胃溃疡㊁脂肪肝㊁肝硬化㊁胃癌㊁结直肠癌㊁胃肠道间质瘤㊁淋巴瘤㊁肝细胞癌㊁胰腺癌腹部(泌尿生殖系统)肾上腺增生㊁肾上腺腺瘤㊁肾癌㊁前列腺增生㊁前列腺癌㊁子宫肌瘤㊁宫颈癌骨骼肌肉系统纤维结构不良㊁骨软骨瘤㊁骨巨细胞瘤㊁骨肉瘤(五)临床科室(3个月)临床科室轮转包括急诊科1个月;内科(可选择呼吸内科㊁消化内科㊁心血管内科㊁感染科等)或神经内科1个月;外科(可选择胸外科㊁肝胆外科㊁胃肠外科㊁肛肠外科㊁乳腺外科㊁骨科㊁泌尿外科等)或神经外科1个月㊂已取得执业医师资格证的住院医师可根据培训基地情况和个人的意愿自行选择轮转科室(不限于上面规定)3个月㊂1.轮转目的掌握:急诊科的基本技能操作㊂熟悉:急诊科㊁内科㊁外科㊁神经内科和神经外科常见疾病的病因㊁临床表现㊁检查手段及治疗原则㊂2.基本要求轮转各临床科室须完成病例摘要及分析各1份㊂具体疾病要求,见表6-表9㊂表6 急诊科常见病种与基本技能操作要求名称 病种技能急诊科常见病种急腹症(消化道穿孔㊁肠梗阻㊁阑尾炎㊁泌尿系结石等)㊁急性肺栓塞㊁主动脉夹层㊁胸部外伤㊁腹部外伤㊁过敏性休克等急诊基本技能操作心肺复苏㊁电除颤㊁球囊面罩使用等表7 内科疾病种类要求系统病种呼吸㊁循环系统支气管扩张㊁肺炎㊁肺结核㊁肺癌㊁风湿性心脏病㊁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㊁心包炎消化㊁泌尿系统胃与十二指肠溃疡㊁肝硬化㊁肝细胞癌㊁胰腺炎㊁胰腺癌㊁胃癌㊁结直肠癌㊁各种类型肾炎㊁肾衰竭㊁膀胱炎503 放射科培训细则表8 外科疾病种类要求部位病种胸部胸部恶性肿瘤(肺癌㊁食管癌㊁纵隔肿瘤㊁乳腺癌等);主动脉瘤腹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胃癌㊁结直肠癌㊁胰腺癌㊁胆道系统肿瘤㊁肝细胞癌)㊁胆系结石㊁泌尿系统结石㊁胃溃疡㊁胰腺炎㊁泌尿系统肿瘤(肾肿瘤㊁膀胱肿瘤)骨与关节骨折㊁半月板撕裂㊁椎间盘突出表9 神经内(外)科疾病种类要求疾病类型疾病名称脑血管疾病脑出血㊁脑梗死神经变性疾病A l z h e i m e r 病㊁P a r k i n s o n 病脱髓鞘疾病多发性硬化和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病变脑肿瘤神经胶质瘤㊁脑膜瘤㊁垂体瘤㊁听神经瘤和脑转移瘤颅内感染及外伤颅内感染和寄生虫疾病㊁脑内血肿㊁硬膜外和硬膜下血肿脊髓疾病椎管内肿瘤㊁脊髓外伤(六)第2年放射科1.轮转目的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各系统常见疾病多种影像检查方法的优选;各种以X 线为基础的影像检查技术的理论知识,包括X 线相关对比剂的成像特点及成像原理;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多层螺旋C T 的各种基本图像后处理技术,操作胃肠造影机进行各种造影检查,对患者进行消毒铺巾;作为一助或二助参与简单的介入操作,包括股动脉穿刺㊁选择性动脉造影及穿刺活检等;常见疾病的造影表现㊁各种介入治疗方法等㊂熟悉:M R 常规检查序列的成像原理㊁方法及其临床应用;各部位C T 扫描技术及放射防护基本知识㊁原则和要求;影像对比剂的使用规范及不良反应的相关基本知识;各项常见介入操作的适应证㊁禁忌证;介入导管室的各项规章制度㊂了解:患者接受介入操作术后的注意事项㊁常见并发症及其处理原则;放射科临床研究工作的基本方法㊂2.基本要求本阶段培训期间,住院医师须完成X 线诊断报告不少于800例㊁C T 诊断报告不少于2000例㊁M R 诊断报告不少于800例,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完成X 线造60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影操作不少于30例㊁放射介入操作不少于20例㊁C T图像后处理操作不少于50例㊂(1)影像诊断报告应涵盖的疾病种类和例数要求,见表10㊂表10影像诊断报告涵盖的病种及例数要求系统病种最低例数头颈和中枢神经系统(M R 和C T检查为主)脑血管病:脑出血㊁脑梗死㊁脑动脉瘤等颅脑肿瘤:胶质瘤㊁脑膜瘤㊁垂体瘤㊁转移瘤等颅脑外伤:颅内血肿㊁脑挫裂伤等885颅内感染:脑脓肿㊁脑膜炎等5脊髓病变:脊髓外伤㊁脊髓肿瘤(星形细胞瘤㊁室管膜瘤等)5头颈部肿瘤:鼻咽癌㊁甲状腺肿瘤等10中耳乳突病变:外伤㊁急慢性炎症等5鼻窦病变:鼻窦炎等5眼眶病变:外伤㊁G r a v e眼病㊁眶内血管瘤等3头颈部动脉病变:动脉粥样硬化等5呼吸和循环系统(X线片和C T检查为主,纵隔病变增加M R检查)肺部感染:大叶性肺炎㊁支气管肺炎㊁肺脓肿㊁肺结核等胸部外伤:肋骨骨折㊁血气胸㊁创伤性湿肺等103气道病变:C O P D等3肺部肿瘤:肺癌㊁错构瘤㊁肺转移瘤等8纵隔肿瘤:胸腺瘤㊁淋巴瘤㊁神经源性肿瘤㊁胸内甲状腺等5胸膜病变:液气胸㊁胸膜粘连㊁肥厚和钙化等10心脏病变:先天性心脏病㊁风湿性心脏病等3心包病变:心包积液㊁缩窄性心包炎等3主动脉病变:真性及假性动脉瘤㊁主动脉夹层等5消化系统(消化道造影㊁C T 和M R检查为主)食管病变:食管静脉曲张㊁食管癌等胃及十二指肠病变:十二指肠憩室㊁胃和十二指肠溃疡㊁胃癌等58703放射科培训细则(续 表)系统病种最低例数结直肠病变:结直肠癌等5肝病变:肝脓肿㊁胆管细胞癌㊁肝转移瘤等15胆系病变:胆囊癌㊁肝外胆管癌㊁胆系炎症与结石等5胰腺病变:胰腺炎㊁胰腺癌㊁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等5脾病变:脾梗死等2急腹症:消化道穿孔㊁肠梗阻㊁腹部外伤5泌尿生殖系统(包括腹膜后病变,以C T 和M R 检查为主)泌尿系先天发育异常:马蹄肾㊁重复肾㊁输尿管囊肿等肾病变:包括肾囊肿㊁肾血管平滑肌脂肪瘤㊁肾癌㊁泌尿系结核等215肾上腺病变:肾上腺增生㊁肾上腺腺瘤等5前列腺病变:前列腺增生㊁前列腺癌等3女性生殖系统病变(以M R 检查为主):子宫肌瘤㊁卵巢肿瘤等5骨骼肌肉系统(X 线平片㊁C T 检查为主,辅以M R 检查)骨关节外伤:骨折㊁关节脱位等骨肿瘤:纤维结构不良㊁动脉瘤样骨囊肿㊁骨巨细胞瘤㊁骨肉瘤㊁骨转移瘤等1510骨关节炎症:骨关节结核㊁类风湿关节炎等5退行性骨关节病:脊柱退行性变㊁关节退行性变等10骨代谢病:骨质疏松症等5(2)放射介入轮转期间参与的介入操作及例数要求,见表11㊂表11 参与的放射介入操作种类及例数要求80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3)参加C T图像后处理轮转培训时,应达到表12的要求㊂表12参加的C T图像后处理操作及例数要求3.较高要求(1)完成1~3次读书报告或病例讨论,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㊂(2)参加其他临床科室的病例讨论会1~2次㊂(3)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参与放射科见习/实习医生的临床教学工作㊂(七)第3年放射科1.轮转目的掌握:各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诊断和鉴别诊断要点;对比剂不良反应的识别与处理流程;常见急诊影像诊断思路;在上级医师指导下,自主操作胃肠造影机进行各种造影检查㊂熟悉:M R常规检查序列的临床应用;M R图像后处理的基本操作规范㊂了解:临床少见病或罕见病的影像特点㊂2.基本要求本阶段培训期间,住院医师须完成C T诊断报告不少于2000例㊁M R诊断报告不少于800例㊂影像诊断报告应涵盖的疾病种类和例数要求,见表13㊂表13影像诊断报告涵盖的病种及例数要求系统病种最低例数头颈和中枢神经系统(M R 和C T检查为主)脑血管病:脑血管畸形等颅脑肿瘤:颅咽管瘤㊁听神经瘤等颅脑外伤:脑挫裂伤㊁脑疝等535神经系统变性疾病:多发性硬化等3颅内感染:脑结核㊁病毒性脑炎等5脊髓病变:脊髓炎㊁椎管内肿瘤等5903放射科培训细则(续 表)系统病种最低例数头颈部肿瘤:喉癌㊁腮腺肿瘤等5中耳乳突病变:胆脂瘤型中耳炎和肉芽肿型中耳炎等3鼻窦病变:鼻窦肿瘤等3眼眶病变:眶内肿瘤等3呼吸和循环系统(X 线片和C T 检查为主,纵隔㊁心脏㊁大血管㊁乳腺病变增加M R )肺部感染:病毒性肺炎(C O V I D -19等)㊁肺部真菌感染等弥漫性肺疾病:特发性肺纤维化㊁肺泡蛋白沉积症等气道病变:复发性多软骨炎等肺部肿瘤:硬化性肺泡细胞瘤㊁肺淋巴瘤等5538纵隔肿瘤:心包囊肿㊁前肠囊肿㊁畸胎瘤等3胸膜病变:胸膜肿瘤等2心脏病变:冠心病㊁肺心病㊁心肌病等8肺动脉病变:肺动脉高压㊁肺动脉栓塞等5主动脉病变:主动脉粥样硬化㊁主动脉夹层等8下肢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㊁下肢静脉曲张等5其他血管病变:肾动脉狭窄㊁胡桃夹综合征㊁布-加综合征等3乳腺病变:乳腺增生㊁乳腺纤维腺瘤㊁乳腺癌等15消化系统(消化道造影㊁C T 和M R 检查为主)急腹症(以腹部X 线平片和C T 为主要检查方法):阑尾炎㊁肠系膜血管栓塞㊁肠扭转等5食管病变:食管异物㊁贲门失弛缓症等3胃及十二指肠病变:间质瘤㊁胃癌㊁壶腹癌等10空回肠病变:克罗恩病㊁结核㊁小肠肿瘤等2结直肠病变:结直肠癌㊁溃疡性结肠炎等5肝病变:F N H ㊁肝血管平滑肌脂肪瘤等5胆系病变:梗阻性黄疸等3胰腺病变:自身免疫性胰腺炎㊁胰腺囊性肿瘤等5脾病变:脉管瘤㊁淋巴瘤等2013 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内容与标准(2022年版)(续 表)系统病种最低例数泌尿生殖系统(包括腹膜后病变,以C T 和M R 检查为主)肾病变:包括肾囊性病变㊁肾盂癌㊁肾盂肾炎等输尿管及膀胱肿瘤:输尿管肿瘤㊁膀胱肿瘤等肾上腺及腹膜后病变:嗜铬细胞瘤㊁转移瘤等10 32前列腺病变:前列腺增生㊁前列腺癌㊁前列腺炎等5女性生殖系统病变(以M R 检查为主):子宫内膜癌㊁宫颈癌㊁卵巢肿瘤等5骨骼肌肉系统(X 线片㊁C T 检查为主,辅以M R 检查)骨肿瘤:软骨肉瘤㊁脊索瘤㊁骨髓瘤等骨关节炎症:强直性脊柱炎等退行性骨关节病:椎间盘退行性变等336骨代谢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㊁痛风㊁肾性骨病㊁佝偻病等33.较高要求(1)完成1~3次读书报告或病例讨论,作为平时的考核成绩㊂(2)翻译1篇专业英文综述,并在科内报告㊂(3)指导低年资住院医师参与临床工作㊂(4)鼓励完成1篇综述㊁个案报道或原著性论文㊂113 放射科培训细则。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一、培训目的和意义放射科医师的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是为了提高放射科医师的专业技能和医疗服务质量,保障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放射科医师承担着重要的医疗任务,需要不断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知识水平,掌握最新的医疗技术和设备操作方法,避免医疗事故和误诊。

规范的培训管理制度可以帮助放射科医师不断学习和成长,提高医疗服务水平和患者满意度,同时也可以提高医疗机构的竞争力和信誉度。

二、培训内容和标准1.基本培训内容(1)医学伦理和法律基础知识(2)放射学基础知识(3)放射影像学技术和操作方法(4)影像学诊断和报告编写方法(5)医学影像学质量控制和保证2.进阶培训内容(1)放射诊疗学研究和进展(2)放射科医师实践经验和案例分析(3)疑难病例诊断和治疗方法研究(4)医学影像学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和发展趋势3.培训标准根据国家医学影像学专业技术和职称评聘标准,放射科医师应掌握上述基本和进阶培训内容,取得相应的培训证书或学习成绩并通过考试。

同时,放射科医师应具备良好的职业操守和道德素质,遵守医学伦理规范和法律法规,保障患者的隐私和权益。

三、培训方式和管理1.培训方式(1)线下培训:由医学影像学专业的科研机构、教育部门、医学院校等机构主办的面对面教学。

(2)在线培训:通过网络课程、自学材料、视频教学等形式进行。

2.管理(1)培训计划:医疗机构和放射科医师应制定年度和季度的培训计划,明确培训内容和目标。

(2)培训证书:根据培训成绩和考试情况颁发培训证书。

(3)考核评估:定期进行培训质量和效果评估,对放射科医师的知识储备和技能水平进行考核。

(4)文件归档:管理机构应对培训文件进行归档管理,保证培训记录的真实可靠。

四、总结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的实施,有助于提高放射科医师的专业技能和医疗服务质量,确保患者的健康和安全。

医疗机构应倡导科学、规范、严谨的医学教育和培训,为医疗事业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

放射治疗科科室规章制度

放射治疗科科室规章制度

放射治疗科科室规章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放射治疗科室的管理,保障医疗质量和患者安全,特制定本规章制度。

第二条本规章制度适用于放射治疗科室全体工作人员,包括医师、技师、护士等。

第三条放射治疗科室是医院重要的医疗技术科室,应当严格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医疗伦理规范。

第四条放射治疗科室应当秉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科学为依据,以质量为导向的工作原则。

第五条放射治疗科室设有科室主任、副主任等岗位,各岗位人员应当履行相应的职责,并严格按照本规章制度执行。

第二章人员管理第六条放射治疗科室应当建立健全的人员管理制度,严格按照招聘、培训、考核等流程进行管理。

第七条放射治疗科室工作人员应当具备相应的职业资格和技术水平,严禁无资质人员从事放射治疗工作。

第八条放射治疗科室应当定期组织岗前培训、技术培训等活动,不断提升员工的专业水平和服务质量。

第九条放射治疗科室应当建立健全的考核机制,对工作人员的绩效进行评估,激励优秀人员,对不合格人员进行适当处理。

第十条放射治疗科室要求工作人员要严格遵守工作制度,保守医疗机构的机密信息,不得泄露患者隐私。

第三章医疗质量管理第十一条放射治疗科室应当建立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严格落实医院的质量管理要求。

第十二条放射治疗科室应当建立患者档案,包括病历记录、放射治疗方案等内容,确保治疗过程的可追溯性。

第十三条放射治疗科室应当严格按照医疗操作规范进行工作,确保放射治疗的准确性和安全性。

第十四条放射治疗科室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检测,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安全性。

第十五条放射治疗科室应当积极参与医院的医疗质量评估和学术交流活动,不断完善医疗质量。

第四章安全管理第十六条放射治疗科室应当建立健全的安全管理制度,加强医疗事故的预防和应急处理能力。

第十七条放射治疗科室应当定期组织安全培训,提高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急响应能力。

第十八条放射治疗科室应当建立辐射防护措施,对辐射工作人员进行健康监测和个人剂量监测。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文(3篇)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文(3篇)

医院放射科管理制度范文一、绪论放射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科室之一,承担着医学影像诊断和放射治疗的重要任务。

为了确保放射科工作的安全、高效运转,制定和实施科学规范的管理制度是非常必要的。

本制度的制定旨在规范放射科的工作流程、责任分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以提高放射科工作质量和安全性。

二、工作流程管理1. 申请与接诊:放射科接受医嘱的申请时,负责医务人员应当对医嘱内容进行审核,确保其合理性和准确性。

接诊时应进行必要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和需要进一步检查的具体要求。

2. 检查与报告:根据接诊的情况,放射科医务人员应当按照相应的操作规范进行检查操作,并及时记录检查数据。

对于复杂的病例或需要特殊检查技术的患者,应当由具备相应资质的专家进行操作。

检查完成后,应当及时撰写影像学报告,并确保报告内容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3. 影像存档与管理:放射科应设立完善的影像存档系统,将每位患者的影像数据进行整理和归档,并确保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应制定相应的影像数据管理和共享制度,方便医院其他科室的医务人员查阅和使用。

三、设备管理与维护1. 设备购置:放射科应根据需要和实际情况,进行设备的选型和购置。

购置前应进行必要的市场调研和技术评估,确保设备质量与性能的可靠性。

同时,还应考虑设备的维修保养、更新换代和后续支持等因素。

2. 设备维护与保养:放射科应当明确设备维护与保养的责任分工和工作流程,制定相应的维护计划,并及时进行设备的日常维护、定期保养和技术更新等工作。

对于出现故障的设备,应当及时进行维修,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

3. 辐射安全管理:放射科应当加强辐射安全保护工作,确保医务人员和患者的安全。

制定并实施辐射安全操作规程,保证所有参与放射科工作的人员掌握辐射安全的相关知识和技能。

定期进行辐射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应急处理能力。

四、质量管理与评估1. 质量控制:放射科应当制定相应的质量控制方案和操作规范,保证影像检查的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培训管理制度
一、放射科医师规范化行政管理制度
(一)放射科医师必须经过上岗前教育、技能培训考核合格方能上岗工作。

(二)放射科医师应自觉遵守医院的各项规章制度,必须严格遵守医院规定的作息时间,按时上下班,不迟到、不早退、不擅离岗位。

不得擅自调班、私自请他人代班。

(三)认真履行《长沙市口腔医院放射科医师管理制度》。

如有违反规章制度者,医务科将按其处罚规定执行。

(四)放射科医师按计划轮转科室,必须凭医务科开出的转科通知单到下一个科室报到,各科室不得自行接收住院医师到科培训,否则不予认定。

(五)请病假、事假超过两周者,应延长该科室轮转一个月,未完成该科室轮转计划者不能出科,应继续该科室轮转一个周期。

(六)放射科医师在培训期间应按《长沙市口腔医院放射科医师管理规定》规定参加医院组织的业务学习,每年不得少于12个学分。

(七)放射科医师不得在三年培训期间无故辞职,因故需提前终止培训者,须提前30天提出申请,获得批准后方可办理离院手续。

终止培训生效之前仍然应当坚守岗位、尽职尽责。

二、放射科医师规范化管理制度
(一)培训内容
1、放射科医师培训模式
放射科医师培训时间为3个月,第一阶段为通科轮转1个月,主要在二级学科及相关学科范围内进行轮转。

第二阶
段为专科培训1个月,在三级学科进行培养达到低年资专科医师水平。

2、放射科医师培训目标通过全面、正规、严格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使受训者在完成培训后达到低年资主治医师水平。

具体要求如下:
(1)掌握相关二级学科的基础理论,具有较系统的二级学科知识,了解国内外相关三级学科的新进展并能运用于实际工作。

(2)有本专业三级学科较丰富的临床经验和较强的临床思维能力,较熟练地掌握本专业三级学科的临床技能,能独立处理本专业三级学科常见病及某些疑难病症,能对下级医师进行业务指导并能担任指导本科生的教学工作。

(3)初步掌握临床科研方法,能紧密结合临床实践写出具有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4)能比较熟练地阅读本专业三级学科的外文书刊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5)具备良好的从医所需的人文综合素质。

(二)培训要求
1、综合素质要求
(1)严谨、求实的工作作风和对医疗技术精益求精的科学态度。

(2)“关怀服务”的职业理念和优良的医德医风。

(3)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

(4)遵纪守法团结协作。

2、基本理论及临床技能要求依照各二级学科的《培训大纲》要求执行。

3、专业外语以自学为主,要求系统、认真地阅读各学科指定的外文专著和有关文献、专业杂志并具有一定的听、说、写能力。

4、科研能力在上级医师指导下培养一定的科研能力,第一阶段应完成至少一篇文献、综述或个案分析报告。

第二阶段的学术论文要求达到学位授予要求,若申请临床学位,参照临床学位授予标准积极参加科研课题的申报。

三、放射科医师规范化医疗管理制度
(一)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科室成立了以科主任、技术组长等人组成的医疗质量控制领导小组,有效的保证放射影像质控标准的实施。

2.放射影像诊断报告一律实行上级医生审核双签名制,从而保证诊断报告无缺陷,无漏诊。

3.科室从事放射诊断的医师,人人参与环节质控,医师之间的放射诊断实行互控,不断加强质控意识,摸索质控经验。

4.开展了病例追踪制度及对影像诊断阳性的病例密切追踪其手术和病理切片结果,进行对照分析。

5.坚持了疑难病读片早会,每周一、三、五早上读片30-60分钟,确保诊断符合率的提高。

6.实行主管技师负责,进行评片制度。

7.进修医师实行了导师负责制。

8.实施每月请临床专家教授到放射科反馈性指导交流放射诊断和放射技术工作制度,为环节质控提供了保障,影像学科三名科主任每月下临床科室查房一次,结合会诊,传递放射影像信息,指导正确运用医学影像检查方法,从而加强团队合作,促进竞争和合作的和谐,使我科甲片率达60-80%,废片率在1%以下,诊断符合率达95%以上,
杜绝医疗差错事故的发生。

(二)放射科交接班制度
1.值班员必须坚守岗位,不得擅自离岗。

2.热情地为病人服务,出色完成医疗任务。

3.保持科内通讯联系通畅,负责接待来科寻求就医的来访者。

4.负责关好科室的门窗,确保科室财产的安全,科室财产丢失,严格追究其值班者的责任。

5.值班员遇到突发事件、或疑难病例,立即报告科主任、院总值班或保卫科,请求援助。

6.值班人员每天提前10分钟到达科室,进行交接班。

(三)医患沟通制度
1.接待患者要文明礼貌、态度和蔼、微笑服务,认真听取患者提问,拒绝生、冷、硬、推现象,为患者提供人性化的医疗服务。

2.检查前告知患者检查的目的及有关准备工作,加强对患者的防护意识,尽可能的消除患者的恐惧心理,取得患者肺配合,检查前后向患者说明注意事项。

3.对危重患者。

应该设立绿色通道,尽快检查并在规定的时
间内向患者提供诊断结果,候诊患者多时需耐心做好解释工作,获得对方的理解和支持。

4.告知患者及其家属、陪护保管好自己随身携带的物品,以免丢失。

5.于不能接受相关检查的患者,比如孕妇、过敏患者等要积极与之沟通,说明不能检查的原因。

6.告知患者取得放射影像检查结果及照片的时间及地点。

(四)医德医风要求
1.以救死扶伤、防病治病为己任,实行人文关怀,热爱本职,认真工作,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千方百计为病人解除病痛,献身人民的卫生事业。

2.尊重病人的人格和权利,对待病人不分民族、性别、职业、地位、财产状况等都应一视同仁。

3.认真执行三级医师负责制,同级医师要相互尊重、互相学习、相互支持、尊重上级医师,虚心学习服从指导。

4.坚持医疗原则,自觉抵制和纠正不正之风,不开人情方、假诊断证明,不谎报数据,不剽窃他人的成果,不弄虚作假,出现差错事故及时向上级汇报积极采取补救措施。

5.对需重照的病人应慎重选择剂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