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合集下载

2008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日期:2009-03-20 (文章点击率27501次)2008年东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东莞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东莞调查队2009年3月17日2008年是国内外形势异常复杂的一年,经济发展经受了诸多不利因素的冲击。

但东莞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解放思想,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积极应对经济发展中的各种挑战和考验,稳妥转型、稳中求进,经济发展在逆境中保持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人民生活持续改善,荣获“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初步核算,2008年东莞市生产总值(GDP)3702.5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3亿元,下降3.2%;第二产业增加值1954.17亿元,增长6.9%;第三产业增加值1736.06亿元,增长23.8%。

三大产业比例为0.3:52.8:46.9。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6.0%,批发和零售业增长9.7%,住宿和餐饮业增长7.6%,金融业下降3.5%,房地产业增长23.7%,其他服务业增长35.2%。

人均生产总值达53285元,增长12.4%。

全年来源于东莞的财政收入601.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

其中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209.22亿元,增长12.2%。

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中,增值税55.25亿元,增长16.5%;营业税42.24亿元,增长10.9%;企业所得税18.45亿元,增长6.3%;个人所得税8.79亿元,增长16.0%;城市维护建设税8.41亿元,增长16.0%;房产税6.56亿元,增长3.7%;契税11.35亿元,下降68.0%。

全年全市完成工商税收536.17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其中国税339.08亿元,增长10.9%;地税197.09亿元,增长19.3%。

全年地方一般财政支出2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

2008年广东省主要统计数据

2008年广东省主要统计数据

2008年1-12月广东主要统计指标
指标1-12月增长%地区生产总值(亿元)35696.46 10.1 第一产业1970.23 3.7 第二产业18402.64 11.4 工业17254.04 12.3 建筑业1148.60 -0.5 第三产业15323.59 9.1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1387.51 7.0 批发和零售业3306.97 11.2 住宿和餐饮业845.56 11.8 金融业2117.35 11.0 房地产业2209.78 -4.8 其他服务业5456.42 13.3
营利性服务业2852.91 10.2
非营利性服务业2603.51 16.8 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亿元)15272.84 12.8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亿元)11181.38 16.5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亿元)12772.21 20.3 进出口总额(亿美元)6832.60 7.8 #出口总额4041.00 9.4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105.6 5.6 原材料燃料及动力购进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107.9 7.9 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上年同期=100)103.1 3.1 全社会用电量(亿千瓦时)3504.82 3.3 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存款余额(亿元)56119.26 14.6 金融机构(含外资)本外币贷款余额(亿元)33891.38 12.8 来源于广东的财政总收入(亿元)8470.00 9.3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亿元)3310.01 18.8 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亿元)3756.72 19.4 注:地区生产总值(GDP)为快报统计数。

2008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公布日期】2009.03.18•【字号】•【施行日期】2009.03.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统计正文2008年珠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珠海市统计局、国家统计局珠海调查队2009年3月18日)2008年,我市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围绕"建设生态文明新特区、科学发展示范市"的目标,积极应对全球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确保了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992.06亿元,比上年增长9.0%。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08亿元,增长1.4%;第二产业增加值542.49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420.49亿元,增长10.2%。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9%,与上年持平;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54.7%,下降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42.4%,上升0.5个百分点。

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0.4%、52.8%和46.8%。

人均GDP达67591元,按平均汇率折算约合9733美元。

全市财政一般预算收入92.32亿元,比上年增长21.8%。

其中,增值税19.06亿元,增长6.7%;营业税18.31亿元,增长7.6%;房产税3.39亿元,下降0.1%;企业所得税12.84亿元,增长83.1%。

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05.68亿元,增长27.6%。

其中,教育支出20.27亿元,增长22.1%;科学技术支出3.00亿元,增长44.3%;文化体育和传媒支出1.28亿元,下降9.3%;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33亿元,增长26.9%;医疗卫生支出4.62亿元,增长22.4%;环境保护支出1.37亿元,增长41.3%。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6%。

其中,食品、居住、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烟酒及用品、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的价格分别上涨12.3%、5.4%、4.5%、2.9%、2.8%和0.4%;衣着、交通和通讯的价格分别下降了14.0%和1.2%。

2008年广东经济运行情况及2009年展望

2008年广东经济运行情况及2009年展望

2008年,⼴东经济在宏观调控、结构调整与全球经济衰退的叠加作⽤下,增长速度明显放缓,但民⽣改善步伐稳步推进。

企业受外需不振、原材料及运营成本上升等因素影响,经济效益普遍下滑,部分企业运作艰难,景⽓状况明显下滑。

宏观、微观情况均表明,全省经济增幅短期内仍将处在下探过程中,中长期⾛势则取决于国际、国内、省内多种因素发展变动的共同作⽤。

当前保增长、扩内需的各项措施正在启动,实施效果有待进⼀步观察。

⼀、主要情况和特点 (⼀)经济增速趋于下⾏,供需⽭盾明显缓解。

1.经济总量优势突出,增速由⾼平台回落。

初步核算,2008年⼴东完成⽣产总值35696.46亿元,连续20年在全国保持经济总量第⼀位置;增长10.1%,增幅⽐上年同期低4.6个百分点,⽐1979-2007年平均增速低3.7个百分点,⾼于年度政府预期⽬标(9%)1.1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全年四个季度增速保持平稳,在10.1%-10.7%的区间内⼩幅波动。

⼈均地区⽣产总值37588元,2006-2008年平均每年增长11.7%,超过“⼗⼀五”预期⽬标3.7个百分点;按市场平均汇率折算突破5000美元,达到5369美元。

地⽅财政增幅明显下滑,但实⼒仍较雄厚。

全年来源于⼴东的财政总收⼊8470亿元,增长9.3%,增幅⽐上年回落42.2个百分点。

2.物价涨幅前⾼后低,趋于继续下⾏。

随着翘尾因素逐渐减弱、国家宏观调控发挥成效、国际能源和原材料价格⼤跌及全球经济放缓等因素影响,物价涨幅冲⾼回落。

据国家统计局⼴东调查总队数据显⽰,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平上涨5.6%,涨幅⽐上年⾼1.9个百分点,⽐上半年回落1.9个百分点;其中当年新涨价因素3.4个百分点,上年翘尾因素2.2个百分点。

分商品类别看,⾷品和居住类仍是拉动CPI的主要因素,分别上涨13.2%和4.8%,两者共拉动CPI上涨5.4个百分点;⾐着、交通和通信、⽂教娱乐⽤品及服务类略有下降。

分季度看,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呈加速回落态势,⼀⾄四季度涨幅分别为7.6%、7.4%、5.2%和2.3%。

中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中山市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中山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克服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确保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生产总值(GDP)1408.5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下同)增长10.5%,总量继续居全省第五位。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4.33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850.63亿元,增长9.5%;第三产业增加值513.56亿元,增长12.7%。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1:60.8:36.1调整为3.1:60.4:36.5。

全市常住人口人均生产总值56106元,按全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8102美元,增长10.1%;户籍人口人均生产总值96612元,按全年平均汇率计算,折合13951美元,增长9.0%。

民营经济增加值636.39亿元,增长12.0%,占全社会GDP的比重达45.2%。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5%。

其中,服务项目价格上涨0.5%,消费品价格上涨7.0%。

八大类居民消费价格呈现“五升三降”态势,其中,食品、烟酒及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居住类分别上涨14.3%、2.1%、2.4%、3.0%和3.8%;衣着、交通和通讯、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分别下降6.7%、0.4%和0.9%。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2.6%。

年末全市新增就业岗位6.01万个;城镇从业人员24.29万人,城镇登记失业人员0.9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1%。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受国际金融危机等因素的影响,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企业经营困难增多,产业结构调整有待加快,资源环境约束增加,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等。

二、农业全年农业总产值75.36亿元,增长3.7%;农民人均纯收入11001元,增长10.0%。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2.35万亩,增长6.4%;甘蔗种植面积0.53万亩,下降63.1%;蔬菜种植面积38.81万亩,增长12.1%;水果种植面积10.97万亩,下降0.2%。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广东省广州市荔湾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12-10-11 09:45:23| 分类:统计公报网|字号订阅2008年,全国经济发展放缓,国家宏观经济调控经历了由防控到保增长的转变,形势复杂多变。

荔湾区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推动下,解放思想、锐意进取、关注民生,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经济发展经济总量与产业结构国民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发展。

初步核算,2008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GDP)485.88亿元,比上年(下同)增长11.1%,经济增长幅度超出2008年初制定的预期目标1.1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是我区经济增长的主要拉动力。

第一产业增加值4.18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46.44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335.26亿元,增长12.4%。

三次产业结构为0.9:30.1 :69.0 。

其中,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4.3%和75.4%。

财税收入财政收入实现快速增长。

2008年,全区实现一般预算收入24.62亿元,增长18.6%,超过年初预期目标8.6个百分点。

税收总额增长平稳。

2008年,全区实现国税、地税合计133.91亿元,增长5.8%。

其中,第二产业80.48亿元,增长6.4%;第三产业53.39亿元,增长5.1%。

农业花卉产业引领农业平稳发展。

2008年,全区实现农业总产值6.99亿元,增长4.3%。

其中,花卉产值5.90亿元,增长5.7%,领先全区农业总产值1.4个百分点,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比重为84.4%。

工业、建筑业支柱行业仍是支撑工业经济增长的主动力。

2008年,全区工业总产值386.03亿元,增长10.5%;实现工业增加值139.94亿元,增长9.1%,拉动经济增长2.8个百分点。

其中,烟草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制品制造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五大支柱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74.75亿元,增长9.1%,占全区工业总产值71.1%。

2008年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清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清远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争当山区发展排头兵”目标,带领全市人民,开拓创新、顽强拼搏,战胜了年初严重低温冰雪灾害,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影响,各项工作全力推进,国民经济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人民生活持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2008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746.6亿元,比上年增长18.4%。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9.6亿元,增长6.5%;第二产业增加值429.4亿元,增长25.9%;第三产业增加值217.7亿元,增长10.8%。

人均GDP突破2万元,达到20205元,增长16.5%。

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54:32发展为13:58:29。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4.5%。

从八大类别商品或服务的价格变动来看,呈现“七升一降”态势:食品类价格上涨9.8%;烟酒及用品类上涨4.6%;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上涨1.6%;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上涨2.8%;交通和通讯上涨2.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2%;居住类上涨3.4%;衣着类下降5.5%。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2%,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8%。

当前,我市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土地资源与环境约束日趋加剧,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和城乡发展不协调,基础设施滞后于发展需要,农业产业化和农产品深加工水平不高,农民增收、农业增效难度加大。

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放缓,出口受阻,企业效益明显下滑,房地产市场交投萎缩。

二、农林牧渔业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 503.1万亩。

其中,粮食播种面积268.4万亩,产量75.5万吨;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5万亩;蔬菜种植面积131.9万亩,产量169.8万吨。

水果产量36.3万吨。

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09年2月26日2008年,全国各族人民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万众一心,顽强拼搏,努力克服历史罕见的特大自然灾害和国际金融危机冲击的不利影响,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初步核算,全年国内生产总值300670亿元,比上年增长%。

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34000亿元,增长%;第二产业增加值146183亿元,增长%;第三产业增加值120487亿元,增长%。

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比上年上升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比重为%,上升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比重为%,下降个百分点。

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其中食品价格上涨%。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其中生产资料价格上涨%,生活资料价格上涨%。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

70个大中城市房屋销售价格上涨%,其中新建住宅价格上涨%,二手住宅价格上涨%;房屋租赁价格上涨%。

表12008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涨跌幅度单位:% 指标全国城市农村居民消费价格食品其中:粮食肉禽及其制品油脂鲜蛋鲜菜鲜果烟酒及用品衣着- - - 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交通和通信- -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 - - 务居住年末全国就业人员77480万人,比上年末增加490万人。

其中城镇就业人员30210万人,净增加860万人,新增加1113万人。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比上年末上升个百分点。

年末国家外汇储备19460亿美元,比上年末增加4178亿美元。

年末人民币汇率为1美元兑元人民币,比上年末升值%。

全年税收收入57862亿元,比上年增加8413亿元,增长%。

二、农业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670万公顷,比上年增加106万公顷;棉花种植面积576万公顷,减少17万公顷;油料种植面积1271万公顷,增加139万公顷;糖料种植面积193万公顷,增加13万公顷。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广东省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广东省统计局2008年,广东人民在省委、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开展解放思想学习讨论活动与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为强大动力,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决执行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成功战胜低温雨雪冰冻、超强台风和洪灾等严重自然灾害,全力支援地震灾区抗震救灾和恢复重建工作,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全省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持续改善。

一、综 合初步核算,2008年全省生产总值35696.46亿元,比上年增长10.1%。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70.23亿元,增长3.7%;第二产业增加值18402.64亿元,增长11.4%;第三产业增加值15323.59亿元,增长9.1%。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7.0%,批发和零售业增长11.2%,住宿和餐饮业增长11.8%,金融保险业增长11.0%,房地产业下降4.8%,其他服务业增长13.3%。

现代服务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54.1%。

民营经济增加值15133.33亿元,增长9.5%。

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37588元,增长8.7%。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上涨5.6%,其中食品类上涨13.2%。

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3.1%,其中生产资料上涨3.7%,生活资料上涨2.0%。

原材料、燃料、动力购进价格上涨7.9%,其中燃料、动力类上涨15.1%,黑色金属材料类上涨19.2%,有色金属材料和电线类下降4.7%。

固定资产投资价格上涨8.6%。

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16.5%,其中谷物上涨11.0%,蔬菜上涨12.0%,水果上涨10.8%,油料上涨15.0%,畜产品上涨24.9%。

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4.5%,其中化肥上涨25.9%,农药上涨2.2%。

商品零售价格上涨6.0%,其中城市上涨6.0%,农村上涨6.2%。

年末全社会从业人员5460万人,比上年末增长 1.1%。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198.50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0.8万人。

年末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38.07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2.56%,比上年末上升0.05个百分点。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区域发展不协调、体制机制不完善等深层次矛盾依然突出,严重自然灾害、国际金融危机等国内外因素带来新的困难和挑战,表现在出口增速大幅回落,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就业形势严峻,城乡居民增收难度加大,保障和改善民生及维护社会稳定压力增大等。

二、农 业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499.94千公顷,比上年增长0.8%。

糖蔗种植面积136.04千公顷,下降1.2%;油料种植面积323.87千公顷,增长4.3%;蔬菜种植面积1112.63千公顷,增长4.5%。

全年粮食产量1243.44万吨,下降3.2%;糖蔗产量1079.30万吨,下降1.6%;油料产量81.54万吨,增长4.9%;蔬菜产量2431.43万吨,增长3.4%;水果产量983.49万吨,增长3.5%;茶叶产量4.84万吨,下降1.1%。

全年肉类总产量411.96万吨,增长6.8%;其中猪肉产量253.96万吨,增长7.9%;禽肉产量146.24万吨,增长6.5%。

全年水产品产量680.39万吨,增长2.4%;其中海洋捕捞153.83万吨,增长2.4%;海水养殖222.98万吨,与上年持平;淡水捕捞12.49万吨,增长5.6%;淡水养殖291.09万吨,增长4.2%。

三、工业和建筑业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17254.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下同)完成工业增加值15272.8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

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长7.8%,民营企业增长19.3%,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长10.9%,股份制企业增长17.0%,集体企业增长9.9%,股份合作制企业增长5.7%。

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增长14.2%,重工业增长12.2%,轻重工比例由上年的39.2:60.8变为40.7:59.3。

九大支柱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三大新兴支柱产业增长13.9%,三大传统支柱产业增长12.7%,三大潜力产业增长12.0%。

三大新兴产业中的电子信息、电气机械及专用设备、石油及化学增加值分别增长17.6%、13.3%和8.9%;三大传统支柱产业中的纺织服装、食品饮料、建筑材料分别增长12.3%、11.1%和15.1%;三大潜力产业中的森工造纸、医药、汽车及摩托车分别增长9.8%、13.7%和12.6%。

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5.3%。

高技术制造业增长16.5%。

六大高耗能行业比上年增长9.4%,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3.2%,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 5.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4.2%,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增长20.5%,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 6.6%,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下降1.5%。

2008年1-11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74.3。

资产贡献率10.6%,资本保值增值率108.2%,资产负债率59.4%,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5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4.1%,全员劳动生产率123416元/人年,产品销售率97.0%。

实现利润总额2130.34亿元,比上年同期下降13.1%。

亏损企业10799家,比上年同期增长30.2%;亏损企业亏损总额493.11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2.4%。

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4470个,比上年增长6.2%;实现增加值1148.60亿元,比上年增长11.7%;实现利润总额115.77亿元,增长21.8%;利税总额270.13亿元,增长31.7%。

四、固定资产投资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118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5%。

其中基本建设投资5231.63亿元,增长17.1%;更新改造投资1396.54亿元,增长16.6%;房地产开发投资2932.34亿元,增长16.8%。

分城乡看,城镇投资8801.40亿元,增长17.0%;农村投资2379.98亿元,增长14.8%。

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投资2766.26亿元,增长17.2%;非国有经济投资8415.12亿元,增长16.3%;其中民营经济投资4258.86亿元,增长20.1%。

分地区看,珠三角地区投资7827.27亿元,增长13.5%;东翼地区投资861.7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西翼地区投资613.06亿元,增长20.6%;北部山区投资1445.36亿元,增长21.8%。

分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110.08亿元,增长49.4%。

第二产业投资3934.56亿元,增长12.1%;其中工业投资3912.32亿元,增长12.3%。

第三产业投资7136.74亿元,增长18.7%。

在房地产开发投资中,商品房住宅投资2132.52亿元,增长18.9%;经济适用房投资8.61亿元,下降16.2%。

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22992.63万平方米,增长14.4%,其中商品住宅18022.38万平方米,增长14.4%。

商品房竣工面积4359.24万平方米,增长8.2%;其中住宅3476.22万平方米,增长5.0%。

商品房销售面积4824.41万平方米,下降22.4%;其中住宅4378.37万平方米,下降22.7%。

年末商品房空置面积1824.61万平方米,增长15.5%;其中住宅1030.66万平方米,增长37.1%。

经济适用房施工面积78.91万平方米,下降7.1%;竣工面积6.50万平方米,下降75.0%;销售面积6.83万平方米,下降95.3%。

五、国内贸易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772.21亿元,比上年增长20.3%。

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额9593.27亿元,增长20.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3178.94亿元,增长20.6%。

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10816.47亿元,增长20.8%;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1882.45亿元,增长21.8%;其他行业零售额73.29亿元,下降35.2%。

在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业零售额中,粮油类零售额比上年增长36.4%,肉禽蛋类增长19.7%,服装类增长20.4%,汽车类增长19.0%,石油及制品类增长34.3%,日用品类增长12.8%,文化办公用品类下降3.4%,通讯器材类增长3.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0.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下降30.4%,家具类下降10.0%,化妆品类下降5.5%,金银珠宝类增长6.8%。

六、对外经济全年进出口总额6832.61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8%。

其中,出口4040.97亿美元,增长9.4%;进口2791.64亿美元,增长5.4%。

出口大于进口1249.33亿美元,比上年增加204.9亿美元。

全年实际使用外商直接投资金额191.67亿美元,增长11.9%;其中,制造业占59.4%,房地产业占17.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占4.4%,批发和零售业占5.9%,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占3.7%。

全年经核准境外投资协议金额21.8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完成营业额68.6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5.6%;对外劳务合作完成营业额5.84亿美元,下降7.2%;年末在外人员34594人。

七、交通、邮电和旅游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387.51亿元,比上年增长7.0%。

全年主要港口完成货物吞吐量98795万吨,比上年增长5.6%;其中外贸货物吞吐量37808万吨,增长3.5%。

港口集装箱吞吐量4038.93万标准箱,增长6.3%。

年末全省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575.01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3.5%;其中私人汽车436.22万辆,增长17.1%。

民用轿车保有量达到285.74万辆,增长26.4%;其中私人轿车251.57万辆,增长22.8%。

全年完成邮电通信业务总量3595.72亿元,增长17.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87.38亿元,增长13.0%;电信业务总量3508.34亿元,增长17.2%。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573.31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2764.46万户,乡村电话用户808.86万户。

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到8179.65万户,新增337.59万户。

全年口岸入境旅游人数10323.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0.04%。

其中,外国人615.95万人次,下降8.4%;香港、澳门和台湾同胞9707.52万人次,增长0.6%。

在入境旅游人数中,过夜旅游者2516.17万人次,增长8.0%。

国际旅游外汇收入91.75亿美元,增长5.4%。

国内游客达30945万人次,增长2.6%,其中过夜旅游者13361.65万人次,增长9.4%;国内旅游收入2003.61亿元,增长11.9%。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