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12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12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12篇《西门豹》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研读第10-14自然段,抓住西门豹三次说的话读、评、议,体会西门豹惩治恶人的巧妙之处,进行说的训练和展开想像写人们的议论的表达训练。

2.借助表格开展自主探究式学习,理解、感悟、体验,培养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分析概括、转换语言的能力。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确定研究主题。

1.同学们,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都知道西门豹是个好官。

现在他想请大家帮个忙,事情是这样的,魏王也听说西门豹在邺这个地方为老百姓做了许多好事,他要西门豹写个工作汇报,你们能替西门豹大人完成这个任务吗?教师出示表格,哪些你已能填了,请填好――姓名、性别、职务2.余下的怎么办――我们先来读读课文。

3.我们知道,西门豹刚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的景象是――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通过调查,他明白了原因是――巫婆和官绅头子给河伯娶媳妇;年年闹旱灾。

我们可用一个词来概括――天灾人祸。

4.如果当初魏王派往邺的不是西门豹,而是其他官员,他也知道了真相,他会怎么做――同流合污;全抓来,杀了;……5.西门豹这样做了吗?他的做法巧妙在哪里呢?这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二.自主研究,合作探索:1.学生自学:读10-14自然段,找找写西门豹言行的词句中的巧妙之处,好好读读,细细体会。

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说说你找了哪些句子,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随机点拨,理解意思,并要求用西门豹借口……就……的句式来说话。

主要有三句,分别是对巫婆、官绅头子、官绅们说的。

使学生明白西门豹将计就计,惩治恶人的巧妙言行。

3.同学们刚才找得很好,说得很好。

的确,西门豹是话中有话,话外有意。

那么他当时是以怎样的口气说这些话的呢?你能来试一试吗?学生自由练习,可选一处反复读。

交流读,评议,再读。

4.除了西门豹的话以外,你还能从其他地方体会到西门豹做法的巧妙之处吗?提心吊胆,大气也不敢出面如土色,磕头求饶老百姓明白了……骗钱害人――让学生明白西门豹做法对他们的教育作用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5.想象写话:书上说,漳河边上站满了百姓,想象一下岸上有哪些人?――农民、小孩年轻姑娘、老奶奶、新娘、新娘的父母、官绅们……他们会说些什么?请选择一个人写在表格上。

《西门豹治邺》教案(精选13篇)

《西门豹治邺》教案(精选13篇)

《西门豹治邺》教案(精选13篇)《西门豹治邺》篇1教学目的:1 在学习课文时,要注意“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和“闹旱灾”中的两个“闹”字在文中的意思,引导学生联系上下文来理解其在不同句子中的意思。

2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

3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神的,从而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 通过有感情地朗读领悟西门豹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

2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明白世界上是没有什么神的,从而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教具准备: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新课文,请大家齐读课题《西门豹治邺》。

2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问的吗?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他是怎样治理、整治的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引疑1 不过学习课文之前老师还是先检查生字的预习情况。

2 自己读课文,看看西门豹通过什么事来治理的邺,他都做了什么?(通过拆穿巫婆谋财害命的事来整治的,先查明原因,惩治罪犯,兴修水利)三学习课文:(一)第一部分:1西门豹来到邺,发现这里(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谁知道这两个词是什么意思?(出示图片)看到这一幕你有什么感受?(荒凉)如果你是西门豹此时你会想什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状况呢?)是啊,为什么会这样呢?西门豹就要进行调查,他向谁调查了,为什么找他呢?2请大家自读西门豹和老大爷对话的部分,看看西门豹共向老大爷调查了哪几个问题?从老大爷的回答中你都知道了什么?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出示课件)(共调查了4个问题,分别了解了原因、首恶者是谁、受害者是谁和漳河的情况)板:摸清底细四问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了解“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和“闹旱灾”中的两个“闹”字在文中的意思。

3看来从西门豹和老大爷的对话中,我们大家了解了很多,那么谁能说说,西门豹和老大爷当时是什么心情呢?能读出来吗?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试试好吗?4事情的真相大家明白了吗?那造成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到底是什么?谁能概括出来?(一是巫婆和官绅头子以河伯娶媳妇为借口骗取老百姓的钱财,使得没钱的人家都逃到外地去了;还有一个原因是邺这个地方年年闹旱灾。

部编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

部编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

部编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部编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范文(精选13篇)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需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一个系统设计并实现学习目标的过程,它遵循学习效果最优的原则吗,是课件开发质量高低的关键所在。

我们应该怎么写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部编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部编版《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篇1教学重点: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品味人物的品行,了解西门豹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敢于破除迷信,为民办实事的好官。

2.联系上下文理解重点词、句的意思,体会西门豹惩治巫婆、官绅,破除迷信的巧妙所在。

3.了解本文在布局谋篇上主次分明的特点。

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的巧妙。

使学生受到破除迷信,尊重科学的教育。

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引导质疑。

1.明确本单元的主题,围绕这一主题引出今天的新课:西门豹治邺。

简单介绍一下邺。

2.齐读课题。

学生质疑。

简单的问题根据预习情况适时解决。

二、初读课文,巩固生词,理清文章主要内容。

1.请学生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不通的句子多读几遍。

同时思考:西门豹是怎样治理邺的?2.指名读生词,注意易错字。

3.说一说西门豹是怎样治理邺的呢?出示提示:西门豹来到邺这个地方,首先……接着……最后……。

请学生说一说,注意语言简洁,条理。

三、调查了解,从对话中了解真相。

1.邺治理以前是什么样?引导学生抓住课文中的词语。

2.邺为什么会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呢?请学生读1---9自然段,读完后,集体交流,谈自己从语句中所了解到的真相。

3.文中两个“闹”字,找出来读一读,从而看出两方面原因。

4.引导学生以管理者身份参与进来,引导学生谈自己的的想法。

四、破除迷信,惩治恶人,读中体会巧妙所在。

1.让学生默读10到12自然段,看西门豹是怎么做的?让学生评价一下西门豹的做法怎么样。

2.以此为主题引导学生展开研究,并出示学习提示:找一找,描写西门豹言行的语句;谈一谈,西门豹的用意,做好批注;读一读,读出西门豹当时说话的巧妙性。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通用12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通用12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学习西门豹破除迷信,为民除害的大无畏精神。

2、理解课文内容,联系上下文理解一些词语、句子的意思,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读中感悟,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悟出他破除迷信方法的巧妙和过人的智慧,体会其非凡的治理才能和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教学难点:理解体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做法之妙。

教学方法:讨论法、谈话法、批注法、多媒体展示法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西门豹治邺》(板书课题)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预设:①西门豹是谁?②西门豹是如何治邺的?③邺是什么地方?④为什么要治邺?【设计意图:通过对课题的质疑,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为下一步进行教学做铺垫。

】二、默读课文整体感知:师:刚才我们已经读了两遍课文,现在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快速浏览课文,看看本文介绍了一件什么事?预设:西门豹惩治了巫婆、官绅,破除了迷信,最后率领老百姓开凿渠道,浇灌庄稼。

预设:西门豹最终使老百姓过上安居乐业的幸福生活。

【设计意图:此环节意在整体把握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过渡语:那么邺地最初是怎样一幅景象呢?“田地荒芜,人烟稀少”(出示表格)三、学习课文第一部分:1、默读(1——9)自然段,找出问题答案,完成表格。

2、学生汇报,填写表格3、通过读来体会两个“闹”字的含义,体会老大爷的心情。

纵观表格,我们发现老大爷说了两句话都带有“闹”字(这都是给河伯娶媳妇闹的)(年年闹旱灾),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两个闹字含义有何不同?此时老大爷的心情如何?你能带着自己的理解来读这两句话吗?师:由此可见,西门豹通过调查已经了解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的原因:(一)是人为的——给河伯娶媳妇闹的;(二)是天灾——年年闹旱灾。

通过调查,情况已经了解。

假如你是西门豹,你将怎样做?(板书:调查了解)【设计意图:此部分处理略详得当。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1《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西门豹治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提高其语言文字表达水平。

3. 培养学生的分析思维、创新思维、合作学习的能力,提高综合素质。

二、教学重点:1. 掌握《西门豹治邺》的故事情节,理解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

2. 培养学生分析思维和创新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有更深入的了解并理解《西门豹治邺》的背景和故事情节,达到领悟其中所包含的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的目的。

2. 如何提高学生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让学生学会运用合适的语言文字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理解。

四、教学过程:第一节:导入张老师拿出一本《西门豹治邺》的小说,让学生打开书看看封面,尝试解决问题:1. 你能猜测一下这本书要讲什么吗?2. 阅读只是看懂文字,还需要一些预测和猜想,你能否猜测一下书中的主角和故事情节?第二节:阅读和讨论1. 分析故事情节,内容。

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西门豹治邺》的主要情节是什么?它描述了什么故事?主角是谁?他为什么要治理邺城?2. 分析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

请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讨论并回答以下问题:为什么要将《西门豹治邺》列入中国古代历史名著?其中包含哪些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为什么这些意义至今仍然有启迪意义?第三节:写作活动请学生在小组内进行讨论,并写下一篇200字左右的文章来介绍《西门豹治邺》,该文章应该包含何种信息及内容?可以包括以下信息:1. 书名2. 主人公和故事情节3. 历史意义和道德教育意义4. 自己的思考和理解第四节:展示与交流要求学生将自己的文章展示出来,并由老师和同学进行评价和交流。

五、教学后记本次教学过程整体上比较顺利,学生对于《西门豹治邺》小说的背景和故事情节有了很好的理解和认识。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4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4篇)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优秀4篇)《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篇一教学设想:1.《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

”“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通过研读探究,让学生在学习中发展能力,陶冶情趣。

2.《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

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40分钟时间,让学生多读,并且积累词句,减轻学生负担。

教学过程:一、谈话导入。

师:刚才我们互相认识了,现在来认识一个战国时期的魏国人,他叫西门豹。

(出示图片)他姓什么?对,他姓西门,名豹。

[边说边板书:西门豹] 师:西门是复姓,你还知道哪些复姓?生:(诸葛、上官、司马、欧阳……)师:西门豹距离我们已经两千多年了,直到今天他的故事还广为传诵。

你们想不想知道他的故事?想不想了解这个人物?就让我们走进课文,来近距离接触他。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6课,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1.检查词语。

师: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来看看这些词语会读吗?(1)两字词语。

排火车领读,全班跟读。

(2)两个字的会读了,再来看这两个四字词语会读吗?(出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你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画面?你能把理解读出来吗?那这两个词会读吗?(出示:提心吊胆面如土色)你想到了什么?谁能将理解带进去读?一起读这四个词。

2.你能用“提心吊胆、面如土色”分别说一句话吗?三、整体感知,理清文章条理。

师:词读得很好,再来看课文读得怎样?请三位同学接读课文。

1—9自然段。

10—15自然段。

16自然段。

读的同学注意读准字音,其他同学认真听,猜一猜为什么这样读?师:你对哪部分内容最感兴趣?四、学习重点部分。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案模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案模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四年级上册西门豹治邺教案模板第【1】篇〗西门豹治邺教学目标1.会认“豹、娶、媳”等12个生字,会写“豹、派、娶”等15个生字,正确读写“管理、人烟、媳妇”等词语。

理解“田地荒芜、提心吊胆、磕头求饶、开凿”等词语。

2.在朗读中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理解故事情节,感受人物智慧。

3.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4.感受故事魅力,学习复述故事。

重点1.体会语言描写、动作描写的妙处。

2.理清课文顺序,了解这件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难点理解故事中主人公的言行,感受人物智慧。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导入:同学们,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西门豹治邺》,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课题,再读,请同学们回忆这篇课文主要讲了什么?(谁能再简要说一说,西门豹在治理邺县时,先摸清底细,再惩治巫婆和官绅,最后兴修水利的事。

)二、摸清底细。

2.首先,我们来看到第一部分:西门豹在治理邺县时,看到了怎样的景象?(田地荒芜、人烟稀少)3.面对这样的景象,他向谁调查了情况?(老大爷)4.请你默读1-9自然段,从老大爷的回答中西门豹知道了什么?预设:生:巫婆和官绅以给河神娶媳妇为名,骗取百姓钱财。

这里年年干旱。

我们把这两件事概括为:人祸和天灾。

5.西门豹摸清了底细之后,他是怎么说的?(请生读一读)看来你这个西门豹已经假装相信了河神娶媳妇的事了。

我听到有的同学在问为什么是假装相信?谁来说一说(因为他要用河神娶媳妇这个办法来惩治巫婆和官绅,我们把这个叫做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也就是用你的办法来治你。

)三、惩治巫婆和官绅。

6.那么同学们,西门豹是如何做的呢?默读10-15自然段,勾画出西门豹说的话。

7.请同学们看到10-11自然段,你勾画了哪些句子?生汇报读,我听出了你是一个有威严的西门豹。

谁能像他那样读一读。

我听出来了你比他还要想看新娘漂不漂亮!8.同学们新娘领来之后,西门豹为什么要这样说?请你想一想,填一填。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教案教学设计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内容。

学生能够分析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及其治理邺地的方法。

1.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学生能够运用故事中的情节和人物,进行创意写作和表达。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理解西门豹的聪明才智和为民除害的精神。

学生能够培养对历史人物的尊重和学习的热情。

二、教学内容:2.1 课文内容:《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背景、情节和人物介绍。

西门豹的治理方法及其效果。

2.2 教学重点:西门豹的人物形象和治理邺地的方法。

学生对故事情节的理解和分析。

三、教学方法:3.1 阅读理解:学生通过自主阅读,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关系。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问题讨论,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3.2 分析与批判: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分析西门豹的治理方法及其影响。

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提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四、教学步骤:4.1 导入:教师简要介绍《西门豹治邺》的故事背景。

激发学生对故事的好奇心和兴趣。

4.2 阅读理解: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故事内容和人物关系。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4.3 分析与批判: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西门豹的治理方法及其效果。

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和看法,进行批判性思考。

五、作业与评价:5.1 作业:学生根据课堂学习和讨论,完成一篇关于《西门豹治邺》的读后感。

学生通过写作表达自己对故事的理解和感受。

5.2 评价:教师对学生的读后感进行评价,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学生之间的互评和自我评价,共同促进学习和提高。

六、教学评估:6.1 形成性评估: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观察学生的参与程度、讨论的积极性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通过提问和回答,检查学生对西门豹治理邺地方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6.2 总结性评估:学生在课程结束后,提交一篇关于《西门豹治邺》的总结性文章,内容包括故事情节、人物分析、治理方法的评价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门豹治邺》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西门豹治邺》讲述了西门豹初到邺地,发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

通过调查,了解到那里的官绅和巫婆勾结在一起为害百姓,便设计破除迷信,大力兴修水利,使邺地繁荣起来的故事。

文章刻画了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描写了西门豹如何将计就计,惩除邪恶,除害兴利,重点记叙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经过。

文章在写作上主次分明,详略得当。

文章中最值得悉心品味的就是人物语言。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就会让人透过平淡的文字,发现西门豹超常的智慧。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就会透过西门豹平静的外表感知他丰富的内心世界。

通过品味人物语言,就会体会到他惩恶扬善,崇尚科学的美好品质。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体会西门豹非凡的智慧和管理才能,受到崇尚科学,反对迷信的教育。

2、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破除迷信的巧妙,体会出西门豹尊重科学,破除迷信的品质。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三、教学重点:
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

四、教学难点:
抓住西门豹的言行,领会西门豹将计就计破除迷信的巧妙。

五、设计理念: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应让学生在
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我在本课的教学中,遵循课标精神,依据“语文课语言是根,是本,是一切的凭借与基础”的教学理念,紧抓住语言这根知识和能力,思维和情感的缰绳,引导学生采用边读边思考的读书方法反复品读、潜心体会人物语言,品味出语言的丰富内涵。

学生在品味语言的同时,不仅学到了阅读方法,而且形象生动地感知了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之巧妙,感悟到西门豹有勇有谋,敢作敢为,与民作主,为民除害的形象。

六、教学过程:
1、设置悬念,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感知引疑
思考:课文讲了怎样的一件事?
3、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研读课文第一部分
西门豹初到邺这个地方,看到田地荒芜,人烟稀少,究竟是什么原因呢?面对这样的景象,他立即展开调查。

指名读对话内容。

交流分析原因。

(二)研读课文第二部分
1、带着问题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重点语句,看一看西门豹是如何设计破除迷信的?你认为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巧妙吗?妙在哪里?
2、小组讨论、交流。

3、小组汇报讨论结果,教师适当引导,重点研读四个重点句,品析词句,边读边体会西门豹的将计就计.
4、总结,提升认识:
师:学到这里,老师心中一直有个疑问:西门豹是
魏王派来管理邺这个地方的,他的权力大着呢,为什么不下一道命令不许再给河伯娶媳妇?为什么不直接派兵把巫婆和官绅头子抓起来砍头,绳之以法,还要费那么大劲去送新娘呢?漳河的老百姓又会说些什么呢?
5、品读课文第三部分
6、深化主题,体验情感
感悟人物形象:学完故事,西门豹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总结:西门豹就是这样一位足智多谋、敢作敢为、崇尚科学的历史人物,所以他的故事能流传这么多年。

让我们永远记住这位了不起的人物吧。

7、作业
七、板书设计
西门豹治邺
西门豹尊重科学、破除迷信
开凿渠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