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白血病实验室诊断分型程
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M2b
免疫表型: HLA-DR,MPO, CD57,CD33,CD13阳性,其 中CD33,CD13阳性率减低, 更成熟的抗原CD15和 CD11b阳性率增高 有t(8;21)(q22;q22)或 AML1基因重排
M3:急性颗粒增多的早幼粒 细胞白血病 分为两个亚型: M3a(粗颗 粒型),M3b(细颗粒型) 细胞化学染色:POX: 100%强阳性,NSE:阳性, NSE-NaF:不抑制,NAP: 减低,CE:阳性
免疫学表现: 表达: CD13,CD33,CD15阳性。 CD14,CD34,CD16,HLA-DR 也可为阳性 遗传学:90%-95%有 t(9;22)(q34;q11)易位, Ph 染色体,可检出bcr/abl融合基 因
慢性淋巴白血病形态学特点:
血象:白细胞显著增高,以成熟样淋巴细 胞为主,有时可见少数原始、幼稚淋巴细 胞。 骨髓象:常增生明显到极度活跃,以成熟 样淋巴细胞增生为主,>40%,粒、红系、 巨核系早期正常,晚期受抑制。
识别不同的淋巴系统 识别成熟T淋巴细胞的抗体有 CD2、CD3、CD4、CD7、 CD8等。 识别成熟B淋巴细胞的抗体有 CD19、CD20、CD22等。 识别NK细胞的抗体有CD16、 CD56等。
用于识别不同分化阶段的细胞 CD34+、CD90+、Lin-被认为 使造血干细胞的主要标志; CD34+、CD33+为造血干细胞 向髓系定向的标志; CD34+、TDT+、CD10+、 CD7+为T淋巴细胞系祖细胞标志; CD34+、CD19+为B淋巴细胞 系祖细胞标志。
亚型 M5a:未分化型:骨髓中原单≥80% (非红系) M5b:部分分化型:骨髓中原始和幼稚 单核细胞>30%,原单细胞<80% (非红系) 细胞化学染色:POX>3%(弱阳性), NSE:阳性,NSE-NaF:抑制,NAP: 正常或增高,CE:阴性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

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急性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由骨髓幼稚白细胞增生异常导致的恶性肿瘤,通常表现为骨髓和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幼稚白细胞,临床症状包括贫血、出血、感染等。
因其发病急、病情重,早期诊断十分重要。
为了提高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准确性,国际上制定了一系列诊断标准,以便医生们能够更准确地诊断和治疗这一疾病。
一、骨髓象学表现。
1. 骨髓增生异常。
2. 幼稚细胞比例≥20%。
3. 骨髓中出现原始细胞。
4. 骨髓中出现原始细胞比例≥10%。
二、免疫学标志。
1. MPO阳性。
2. CD13、CD33、CD117等髓系细胞特异性抗原阳性。
3. 细胞表面抗原异常表达。
三、分子遗传学标志。
1. 基因突变,如FLT3-ITD、NPM1、CEBPA等。
2. 染色体异常,如t(8;21)、t(15;17)等。
3. 基因融合,如RUNX1-RUNX1T1、PML-RARA等。
四、临床表现。
1. 贫血、出血、感染等全身症状。
2. 肝脾肿大。
3. 高乳酸脱氢酶(LDH)水平。
4. 高白蛋白血症。
五、其他辅助检查。
1. 外周血象,白细胞计数升高、贫血、血小板减少。
2. 骨髓穿刺涂片,观察骨髓细胞形态学。
3. 骨髓活检,观察骨髓组织学形态。
4. 分子遗传学检测,检测相关基因突变和融合。
以上就是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医生们在诊断时应该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辅助检查,综合分析,以便早日明确诊断并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希望本文能够对医生们在临床实践中有所帮助,提高对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水平,为患者的治疗和康复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

PICC管护理
急淋白血病化疗方法
DVP 、 HD-MTX 、COAP 等
治
急非淋化疗方法
疗
DA 、 IDA 、 ME 、 CAG 、
与
DAG 、HD-Ara-c
护
注意化疗药物的用法以及可能引
理
起的毒副反响
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治疗
腰穿鞘内注射化疗药物
骨髓移植护理常规 无菌病房消毒护理常规
治 疗 与 护 理
治
如何正确对待护理在白
疗
血病治疗中的重要地位?
与
护
理
谢 谢
正常
外 周
多数患者会有不同程度
血
的贫血,一般为正细胞正
常
色素性
规 90%以上患者有血小板
减少
外周血异常细胞分析可以出现 数量不等的原始和幼稚细胞
外
周
外周血出现异常细胞(<10%)需
血
要排除继发性因素
常
规
外周血未见异常细胞,但临床病
症符合AL,需要进一步做骨髓检
查
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减低、 正常、增高,多数AL显示 增生明显或极度增生
核染色质 较粗,致密
疏松
细点状,浆有 空泡
核型
规则
不规则,凹陷, 折叠
规则
ALL L1
ALL L2
ALL L3
ANLL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未 分化型〔M1〕
FAB 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局
分
部分化型(M2)
型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
病〔M3〕
急性粒-单核细胞白 血病〔M4〕
AML M1
AML M2
骨
原幼稚细胞>30%
髓 大量白血病细胞形态异常,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白血病的类型,我们将在本次演示中介绍其诊断分型和相 关实验室检查。
I. 前言
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其特点是白细胞在骨髓中异常增生,导致血 液功能受损。以下是关于急性白血病的基本病理生理。
II. 诊断急性白血病
临床表现
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包括乏力、贫血、发热、感 染、出血等症状。
VIII. 附录
相关术语解释
本附录包含对急性白血病相关术语的详细解释, 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演示内容。
典型表现图示
本附录提供了一些典型急性白血病病例的图示, 以便读者更直观地了解该疾病。
美国癌症学会标准
美国癌症学会也制定了一套诊断标准,以供医生参 考和诊断使用。
VI. 总结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是基于细胞学特征和免疫学标志物的检测,对于准确诊断和治疗非常重要。
VII. 参考文献
1. Lohr JG, et al. Discovery and prioritization of somatic mutations in diffuse large B-cell lymphoma (DLBCL) by whole-exome sequencing. PNAS. 2012; 109(10)室检查
血象检查
急性白血病患者的血象常常显 示出白细胞增多、贫血、血小 板减少等异常。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1

---------------------------------------------------------------最新资料推荐------------------------------------------------------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1急性白血病的诊断与分型本章节主要包括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术和急性白血病分型两方面的内容。
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技术主要有急性白血病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特征,以及电子显微镜、免疫学检查、细胞遗传学、基因检测及病理学等方面的特征性改变。
急性白血病分型诊断包括 FAB 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及 MIC 分型诊断标准,以及造血组织肿瘤新 WHO 分类标准中的急性白血病分型。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诊断,形态学,免疫学,细胞遗传学,基因急性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病情进展迅速,预后不良,如不及时诊断、治疗,会很快导致患者的死亡,因此及时作出正确的诊断非常重要。
由于急性白血病的类型与治疗方案的选择、疗效和预后判断有着密切的关系,所以不但要诊断出白血病,而且还要分清属于什么细胞类型。
白血病的诊断应根据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来确定,其中最主要的是骨髓形态学的改变,现分述如下:一.临床特征发热、出血、贫血和白血病细胞脏器浸润是急性白血病的 4 大临床特征。
1 / 9有关急性白血病的临床表现详见第八十二章。
二.实验室检查㈠血象多数急性白血病患者在确诊时会有不同程度的贫血,严重者血红蛋白低于50g/L,甚至 30g/L 以下,红细胞数也相应减少。
贫血一般属于正细胞正色素性,少数患者如红白血病或急性白血病治疗后可为大细胞性,个别患者网织红细胞数可增加,甚至达 1 0%。
90%以上患者有血小板数减少,约 1 /3 患者血小板数低于50 1 09/L,严重者可低于 1 01 09/L。
极少数患者血小板数可正常,甚至增加。
白细胞数常增加,多在 30~501 09/L,少数可高达 1 001 09/L 以上, 1 /3 左右的患者白细胞数低于 5.01 09/L。
白血病评判标准

白血病评判标准白血病诊断标准有:1、临床表现:临床症状急骤高热,进行性贫血或显著出血,周身酸痛乏力。
可有疲乏,体力下降,消瘦、低热,贫血或出血表现。
可有淋巴结(包括头颈部,腋窝,腹股沟)、肝、脾肿大。
2、体征皮肤出血斑点,胸骨压痛,淋巴结、肝脾肿大。
3、血象白细胞总是明显增多(或减少),可出现原始或幼稚细胞;骨髓象骨髓有核红细胞占全部有核细胞50%以下,原始细胞30%,可诊断为急性白血病。
如骨髓有核红细胞50%,原始细胞占非红系细胞的比例30%,可诊断为急性红白血病。
4、实验室检查:A.外周血WBC>1010^9/L,淋巴细胞比例50%,绝对值510^9/L,形态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可见幼稚淋巴细胞或不典型淋巴细胞。
B.骨髓象:骨髓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淋巴细胞40%,以成熟淋巴细胞为主。
A:急性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有感染发热、贫血及出血表现,有白血病浸润引起的肝脾淋巴结肿大,血常规表现为白细胞异常增高、红细胞和血红蛋白及血小板减少,外周血发现异常幼稚细胞,骨髓原始细胞(原始粒细胞、原始单核细胞、异常早幼粒细胞、原始淋巴细胞)大于等于骨髓有核细胞的20%。
满足以上条件2个以上就可以确诊急性白血病。
具体分型依据骨髓原始细胞的种类,流式细胞免疫组化结果。
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外周血白细胞明显增高,血涂片可见中性中幼粒、晚幼粒和杆状核粒细胞,早期可以无贫血,血小板常常增高,随着病程延长可出现不同程度贫血。
肝脾增大,甚至出现巨脾。
骨髓增生明显至极度活跃,以粒系增生为主,可见各阶段粒细胞,但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红系受抑制,巨核系早期可正常或增多,晚期减少。
Ph染色体/BCR-ABL融合基因阳性。
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增多,淋巴细胞比例增高,以成熟的小淋巴细胞为主。
早期可无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晚期可出现贫血和血小板减少,或病程中因并发自身免疫性贫血或血小板减少而加重贫血和血小板减少。
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流程

急性髓系白血病诊疗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 AML)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疾病,其诊疗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1. 病史采集和临床检查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症状发生的时间、发展过程以及既往病史等。
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

整理课件
16
伴t(15;17)(q22;q12)(PML/RARα) 的APL (多颗粒型)
整理课件
17
伴t(15;17)(q22;q12)(PML/RARα) 的APL (微颗粒型)
整理课件
18
免疫表型:CD33、CD13阳性而HLA-DR和 CD34常为阴性
遗传学:t(15;17)(q22;q12)或(11;17)(q23;q12) PML-RARα或PLZF- RARα融合基因等
急性髓系白血病WHO分型
整理课件Βιβλιοθήκη 1急性白血病的分型简介
FAB分型: 1976年提出,1985年及1990年进行修定. 将AML分为M0-M7型. 主要依靠形态学及细胞化学染色特征进行分型.
WHO分型: 2001年分型 2008年分型 依靠形态学、细胞化学、细胞遗传学、分子遗传 学、免疫表型, 结合临床特征来定义特定的类型。
4. 要求计数200个外周血白细胞或500个骨髓细胞以确定 其百分比
5. 若一髓系肿瘤同时伴有另一造血组织肿瘤,如:治疗相 关性AML同时患浆细胞骨髓瘤,计数原始细胞时不包括 非髓系肿瘤细胞
整理课件
4
确定AML标志的方法
细胞形态学 原始细胞和Auer小体
细胞化学 MPO、苏丹黑(原粒)
非特异性酯酶+氟化钠抑制(原、幼单)
概述:
伴中性粒细胞成熟迹象的AML。见于5~ 12%AML和1/3有核型异常的伴成熟迹象的AML。 青年人多见。骨髓中原始细胞可<20%,常有粒 细胞肉瘤(绿色瘤)。 主要见于M2亚型。
整理课件
9
形态学特点
原始细胞胞体较大 胞浆有假Chediak Higashi大颗粒及空泡 Auer小体易见 粒系病态造血(Pelget Huet异常)可见 嗜酸粒细胞比例可增加 MPO活性较强 有时见过多嗜碱粒细胞和肥大细胞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苏丹黑B染色是鉴别急性白血病较 好的染色方法,BCSH主张选SBB或MPO, ICSH由于SBB+的ALL已有报道,认为 SBB的特异性不如MPO,因此列为补充 细胞化学染色,基层医院不能开展MPO 的实验室可选用SBB。 (5)ICSH提倡使用主要细胞化学以外, 也主张在有条件的单位应用其他细胞化 学染色协助AL诊断。
表1 主要细胞化学染色结果
MPO (SBB) + + + +/α -NAE (ANAE) +/+ + -/+ 诊 断 说 明
AML-M1、M2 AML- M3 AML-M4、M5 AML-M5 分类不明、 ALL、AML-M7 部 分 T-ALL 、 M7 ANAE阳性 M3a 的ANAE 阳性
1. 髓过氧化物酶 MPO是髓系特征 的专有酶,应作为识别髓系细胞的首 选。一般原粒细胞多为阴性,有的可 阳性,阳性率>3%,有助于诊断AML。 ICSH增补SBB意义在于MPO-的AL时SBB 可提供诊断依据。
急性白血病(AL)的诊断除临床症状、 体征与血象外,骨髓细胞形态学分类是 确诊AL的主要依据之一。急性白血病因 分型不同,导致治疗方案和疗效不同, 预后也不同,因而正确诊断分型非常重 要。日常工作中急性白血病的诊断分型 常因骨髓取材、制片或经验不足而造成 漏检,也可能由于染色、形态学鉴别能 力或未按程序进行而致误诊,从而引发 医疗纠纷。
从事急性白血病诊断的实验室都应采 用细胞化学染色方法。ICSH提出使用髓过 氧化物酶(MPO)、氯乙酸AS-D萘酯酶( CAE)和α -乙酸萘酯酶(ANAE)三种染色 ,必要时再加苏丹黑B(SBB)染色。BCSH 则主张使用SBB或MPO和非特异性酯酶( NSE)染色。
史敏等[3]以ICSH推荐的三种主要细胞 化学染色对110例急性白血病骨髓标本进行 观察,结果表明基本符合专家小组设定的 模式。从我国实际情况出发,同时考虑到 患者的经济负担,细胞化学染色选项宜少 的原则,主要细胞化学提倡使用两项, MPO(SBB)、α -NAE(ANAE)见表1。
2. ICSH方案中推荐T 淋巴细胞系列 特异的胞质CD3(cCD3)。BCSH方案 中一线McAb为 cCD3和CD2。结合我国 实际情况,可选cCD3或CD2。
3. 当细胞化学MPO/NSE阴性或模棱两 可时,ICSH方案检测cCD22和cCD3表达常 可得到明确结果。由于抗MPO抗体容易得 到,必要时可加做抗MPO。抗MPO 是急性 髓细胞白血病敏感的特异性标志,特别是 对于未分化型急性白血病和双表型急性白 血病的诊断有重要意义。可选用抗MPO或 CD13。近年又推出新抗体CD117,其对髓系 的特异性比CD13和CD33更好,且有较好的 敏感性,也可选用。
为了提高急性白血病的实验室诊断 水平,减少医患之间的矛盾,在“举 证倒置”情况下,应做到程序明确, 证据充足。参照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 员会(ICSH)[1] 、英国血液学标准制定委 员会(BCSH)[2]及欧州白血病免疫分型研 究组(EGIL)推荐的方法,结合我国国情, 提出适合基层临床实验室急性白血病 诊断分型程序如下。
(4)Auer小体:仔细寻找涂片中 Auer小体有利于AML的诊断,一般认为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Auer小体 缺如。 (5)丝状分裂:ALL白血病细胞有 丝分裂染色体短而粗,且占细胞绝大 部分,可供分型时参考。
(6)浆细胞: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AMoL)时,浆细胞出现率高于其他类型 白血病,对急性白血病分型具有参考意义。 (7)核影:也称篮细胞,多数出现在 治疗前骨髓中,为ALL特征之一,但决非特 异性的。 (8)分型应以骨髓象为准,血象仅供 参考。但在白血病细胞识别困难时,观察 血象中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有助于细胞 类型的正确判断。
表2 免疫表型结果
抗MPO (CD13) +
CD3 (CD2) -
CD22(CD19) -
诊断 AML
说 明
-
+
-
+
T-ALL
B-ALL
-
-
-
分类不明
ALL可能性不 大
注:优选细胞质CD3 、CD22
1. ICSH方案中推荐B淋巴细胞系列特异 的胞质CD22(cCD22)。BCSH方案中一线 单克隆抗体(McAb)推荐cCD79a、cCD22、 CD19和CD10。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可选 cCD22或CD19。由于新抗体cCD79a对B系的 高度特异性和敏感性,有条件的实验室 也可选用。
4. 上述McAb的选择是从实用和经济方 面考虑的,且适合于基层实验室免疫细胞 化学染色方法,但若实验室条件许可,也 可多选用一些系列特异性或系列相关性标 志,如B淋巴系的CD10、T淋巴系的CD7等。 在髓系相关McAb中,选用CD13而不用CD33, 因为前者能检出更多的AML患者[2] 。
5. 方法学评价(1)流式细胞术是检 测白血病细胞内和细胞膜免疫表型最好 的方法,近年又有许多新技术和新抗体 在临床上应用,而且具有非常良好的发 展前景。有条件的实验室应选用这种技 术。但常规标本中一般是正常细胞和白 血病细胞混杂存在,使标志报告和结果 解释会遇到一些困难。可用SSC/CD45设 门,多色免疫表型分析法。
2. 非特异性酯酶:α -乙酸萘酯 酶(α -NAE)和酸性α -乙酸萘酯酶 (ANAE)均属非特异性酯酶,其基 质液都是α -乙酸萘酚,前者要求PH 为7.6,后者PH为5.9~6.3。单核细胞系 为阳性反应,并对氟化钠敏感。
1. 3. 方法学评价
(1)髓过氧化物酶染色方法较多, 国内多使用Washburn法,由于联苯胺 有致癌作用,ICSH推荐使用3,3’-二氨 基联苯胺的配方,目前国内已有试剂 盒生产。从检验人员免受化学品损害 方面考虑,建议使用ICSH推荐的方法。
随着流式细胞术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在 临床上的普及,大大提高了急性白血病的 诊断水平。但有经验的血液学家一直认为, 骨髓细胞形态学和主要细胞化学染色仍然 是急性白血病诊断的首选程序,在此基础 上,择优选出系列特异性和系列相关性免 疫表型进行检测,可使绝大多数急性白血 病获得正确诊断,从而减少漏诊和误诊, 避免医疗纠纷。
目前国内有的实验室采用阿利新 蓝染色协助诊断AML-M3a,采用罗丹 尼蓝染色协助诊断AML-M7,采用甲苯 胺蓝染色协助诊断嗜碱粒细胞白血病, 采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协助诊 断毛细胞白血病等。
一般认为细胞形态学和主要细胞化学 可使绝大多数髓系白血病得出正确诊断, 当MPO和NSE均为阴性或结果不明确时, 应选用免疫表型确定诊断。ICSH主张分为 细胞内免疫表型和膜免疫表型两个程序。
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容易普及, 但常用的抗体质量问题较多,国内应组 织专业人员研究生产用于免疫细胞化学 染色的常用抗体,以使尚无流式细胞仪 的单位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检测白血病 细胞免疫表型。采用免疫细胞化学染色 方法也应注意除外正常细胞的干扰。
经主要细胞化学和免疫表型仍不能 诊断的不典型白血病,ICSH方案又选 用一些系列相关的McAb进一步检测, 其中包括AML-M7 的CD41 、CD61 及AMLM6 的血型糖蛋白A等。BCSH方案二线 McAb组合也提出CD41 、CD42 、CD61 及 血型糖蛋白A等。
1. AML-M7 的原始细胞形态学鉴别比较困难, 常容易漏检或误诊,细胞化学染色虽有一 定参考意义,但特异性不如免疫表型, CD41、CD42、CD61对AML-M7具有重要诊断价 值。 2. AML-M6细胞形态学诊断并不困难,细 胞化学染色的过碘酸-Schiff反应也可提供诊 断依据,但AML-M6变异型以细胞形态学和 细胞化学进行诊断则非常困难,常借助血 型糖蛋白A确诊。同时CD36在早期红系急性 白血病细胞也呈阳性。
1. 镜检 严格按先低倍视野后油镜观察的 步骤进行形态学分析,分类计数至少200个 有核细胞。
2. 分型注意事项 (1)原始细胞典型形态的鉴别十分重 要。按天津会议精神,原粒细胞应分两型 :Ⅰ型为典型原粒细胞;Ⅱ型具有典型原 粒细胞特征,但胞质中出现少量、细小嗜 天青颗粒。
(2)伴随细胞:白血病细胞难以 判断类型时,可观察伴随细胞形态学 特点,有利于原始或早期细胞形态的 鉴别。 (3)非红系细胞(NEC):急性髓 细胞白血病(AML)分型应强调NEC, 准确计数原始细胞的比例。
5. ICSH建议,在有条件的实验室特别是 诊断研究较先进的领域内,急性白血病的 诊断还可开展细胞遗传学及分子生物学诊 断技术,不断提高AL诊断分型的水平。
6.方法学评价 (1)AML-M7国内有些实 验室以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由于 国产CD41单抗质量较好,可协助AML-M7的 诊断。(2)有些AML-M3从形态学难以确 定,若HLA-DR阴性,也有助于诊断。
(2)氯乙酸AS-D萘酯酶虽为粒细胞标志 酶,且ICSH又推荐为主要细胞化学染色, 但这种染色在AML-M1时多为阴性,不如 MPO敏感,而在AML-M2、M3及M4时其结 果与MPO一致,从减少工作量和经济负 担考虑,可不列入常规项目。 (3)非特异性酯酶染色中,α -丁酸萘 酯酶(α -NBE)染色对单核细胞系特异 性强,但试剂价格较贵,不宜在国内推 广。α -NAE及ANAE各有优点,两种染色 可任选一种。
我国的实验室目前已推行了FAB协作 组分型方案,形态学分型都严格执行 1986年天津会议提出的分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诊断标准。 这种标准尽管不够完善,但简便易行, 已为国内广大血液学工作者所接受。单 纯的骨髓细胞形态学有主观因素,其诊 断符合率常为60%~70%,若结合细胞化 学染色,可使诊断符合率接近90%。
1. 骨髓涂片 取有骨髓小粒部分,制备 厚薄、长短适宜的涂片数张,同时作外周 血涂片数张。 2. 染色 虽然国际血液学标准化委员 会(ICSH)推荐使用纯化天青B和伊红Y 的Romanowsky染色,限于天青B难以买到 和价格较贵的原因,提倡使用瑞(Wright )—姬(Giemsa)染色,兼取两种染色之 优点进行骨髓涂片染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