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意义
急性白血病FAB分型及其特点

移植前准备:需要进行严格的配型和预处理,以降低移植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移植后护理: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抗感染、抗排异等治疗,以降低移植后复发和并发症的风险。
谢谢
02
细胞疗法(如CAR-T细胞疗法)在急性白血病治疗中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03
免疫疗法与其他治疗方法的联合应用是未来急性白血病治疗的重要方向
04
造血干细胞移植的适应症和时机
适应症:适用于急性白血病FAB分型中高危患者,如M4、M5等。
移植时机:通常在首次完全缓解期进行,以提高移植成功率和患者生存率。
巩固化疗:在诱导缓解化疗后,使用不同药物组合进行巩固化疗,以进一步杀死残留的白血病细胞,降低复发风险。
维持化疗:在巩固化疗后,使用低剂量药物进行维持化疗,以维持病情缓解,延长生存期。
靶向治疗:针对白血病细胞的特定基因或蛋白质进行治疗,如使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BCR-ABL抑制剂等。
免疫疗法:通过激活或增强患者的免疫系统来攻击白血病细胞,如使用CAR-T细胞疗法、PD-1/PD-L1抑制剂等。
04
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较为明显
05
治疗方案:主要以化疗为主,部分患者可进行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
M4型急性白血病的特点
细胞形态:原始细胞和早幼粒细胞为主
细胞化学:非特异性酯酶阳性,过氧化物酶阳性
临床表现:贫血、出血、感染等症状,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免疫表型:CD13、CD33、CD117阳性,CD34阴性
03
急性白血病具有发病急、病情进展快、预后差等特点。
04
急性白血病的分类
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包括M0、M1、M2、M3、M4、M5、M6、M7等亚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包括L1、L2、L3等亚型
简述aml的fab分型

简述aml的fab分型AML(Acute Myeloid Leukemia,急性髓系白血病)是一种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的恶性克隆性疾病。
在临床实践中,为了更好地对AML进行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医生们通常会采用FAB(法国、美国、英国)分型法对患者进行分类。
FAB分型是根据患者的年龄、外周血象、骨髓象和细胞化学染色等指标,将AML分为不同的亚型。
FAB分型主要分为以下三类:1.急性髓系白血病:此类患者年龄较大,外周血象中髓系细胞比例较高,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比例大于等于20%。
根据细胞化学染色结果,进一步分为M0、M1、M2、M3、M4、M5、M6、M7八个亚型。
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此类患者以儿童和青少年为主,外周血象中淋巴细胞比例明显升高,骨髓象中原始细胞比例大于等于20%。
根据细胞化学染色和免疫表型特点,分为L1、L2、L3三个亚型。
3.混合细胞白血病:此类患者兼有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的特点,外周血象和骨髓象中既有髓系细胞,又有淋巴系细胞。
根据髓系和淋巴系细胞的比例,分为混合细胞白血病Mx(髓系占优势)和淋巴细胞白血病Mx(淋巴系占优势)。
FAB分型在临床应用中具有重要意义:1.诊断和鉴别诊断:通过对患者进行FAB分型,有助于明确白血病的类型,区分髓系和淋巴系白血病,从而为后续治疗提供依据。
2.治疗策略制定:根据FAB分型,医生可以针对不同类型的白血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例如,急性髓系白血病主要采用化疗、免疫治疗等方法,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则侧重于化疗、免疫治疗和干细胞移植等。
3.预后评估:FAB分型可以反映患者的病情严重程度,预测治疗效果和预后。
一般来说,随着年龄增长,髓系白血病的预后较差;而淋巴细胞白血病则对化疗敏感,预后相对较好。
总之,FAB分型在AM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通过对患者的FAB分型,医生可以制定更精准的治疗方案,提高治疗效果,延长患者生存期。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

[收稿日期]2011-05-23[基金项目]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12511342)[作者简介]姚丹丹(1984-),女,山东菏泽人,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的研究及其临床意义姚丹丹,张航帆,戴海滨*(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黑龙江哈尔滨150081)[摘要]目的研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免疫表型的特点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 ,FCM )检测33例初诊ALL 患者的免疫表型。
结果①33例ALL 分为B-ALL (75.76%),T-ALL (12.12%)和T /B-ALL (12.12%)。
②B-ALL 中CD19表达率最高,占100%;T-ALL 中CD7与cCD3表达率均为100%;CD20在成人及儿童组B-ALL 表达率分别为23.53%、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D22在成人及儿童组B-ALL 表达率分别为29.41%、62.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③33例ALL 中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为60.61%,髓系抗原阳性与阴性患者完全缓解率之间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05)。
④33例ALL 中CD34阳性表达率为66.67%,CD34阳性与阴性患者CR 率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CD19、cCD79a 分别是B-ALL 中高敏感性抗原和高特异性抗原,CD7、cCD3分别是T-ALL 中高敏感性抗原和高特异性抗原;儿童组CD20和CD22表达率明显高于成人组;髓系抗原和CD34的表达与CR 率无相关性。
[关键词]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流式细胞术;免疫表型[中图分类号]R733.7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1905(2012)02-0128-04Characteristics of immunophenotype i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YAO Dan-dan ,ZHANG Hang-fan ,DAI Hai-bin(Department of Hematology ,The Second Affiliated Hospital of Medical University ,Harbin 150081,China )Abstract :ObjectiveTo study the feature of immunophenotype in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and its clinical significance.Methods Immunophenotype was performed in 33ALL patients by three-color flow cytometry.Results①The 33patients were identified intoB-ALL (75.76%),T-ALL (12.12%),T /B mixed ALL (12.12%).②In B-ALL patients ,the CD19had the highest expression rate (100%);In T-ALL patients ,the expression rate of anti-gen cCD3or CD7was 100%.The expression rate of CD20in B-ALL among adults and chil-dren was 23.53%,62.5%,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and the expression rate of CD22in B-ALL among adults and children was 29.41%,62.5%,respectively there was a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 <0.05).③In 33cases of ALL ,the positive rate of myeloid antigen was 60.61%,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lete remission between the patients expressed myeloid antigen pos-itive and negative (P >0.05).④In 33cases of ALL ,the positive rate of CD34was 66.67%,821第46卷第2期2012年4月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JOURNAL OF HARBIN MEDICAL UNIVERSITY Vol.46,No.2Apr.,2012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omplete remission between the patients expressed CD34positive and negative (P >0.05).ConclusionIn the patients with B-ALL CD19has the topdegree of sensitivity ,the cCD79a has the top of specificity.In the patients with T-ALL CD7has the highest sensitivity ,cCD3has the highest specificity ;The expression rate of CD20and CD22in children is higher than adults ;No significant association is found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myeloid antigen or CD34and CR rate.Key words :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flow cytometry ;immunophenotype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 )是一种克隆性恶性增殖的血液系统疾病,恶性细胞抗原的表达具有很大的异质性。
急性髓系白血病幼稚细胞群免疫表型特点和预后分析

Xi u w e i ,C HA NG J u a n,ZHOU L u , HU P ,ZH A NG Ro n g y a o ,L I Zh a n g z h i ,Z HA NG Xi a, Z H ANG Z h e n g h u a, WA N
C h u c h e n g .D e p a r t m e n t o f I n t e r n a l Me d i c i n e ,S h i y a n T a i h e H o s p i t a l ,A f il f i a t e d H o s p i t a l f o Hu b e i Me d i c a l C o l l e g e ,S h i y a n
【 关键词 】 急性 髓系 白血病 ; 流式细胞术 ; 免疫表型
【 D O I 】 1 0 . 3 9 6 9 /j . i s s n . 1 6 7 1 - 6 4 5 0 . 2 0 1 6 . 1 2 . 0 1 0
An a l y s i s o f t h e i mm u n e p h e n o t y p e a n d p r o g n o s i s i n p a ie t n s t wi t h a c u t e my e l o i d l e u k e mi a S O NG B i n,C HEN Y a n : ,WU
L y mA g ( 一) 组( 2 0 0例 ) , 观察 2组患者 的临床特征 。颗粒增 多的早幼粒细胞 白血病 ( M3 ) 患者采用全反式维 甲酸 ( A T .
R A) 治疗 , 其余患者均采用 D A( 柔 红霉 素 +阿糖 胞苷 ) 方案或者 I D A( 去l 甲 氧柔红霉素 +阿糖胞 苷 ) 方 案诱导化疗 , 治
急性白血病免疫分型

T-ALL旳免疫表型特点:
T-ALL分类
免疫表记
TdT+ 、CyCD3+ 、CD7+
Pro/Pre-T-ALL
CD2-、sCD3- 、CD1a-
T-ALL
CD2+、 sCD3+ 、 CD5+/- 、CD8+/- 、CD4+/- 、 CD1a+/-
-
+
+
-
T-ALL
+
-
-
+
-
-
+
AML
-
+/-
+
-
-
-/+
-/+
R1 门为成熟淋巴细胞 R2 门为正常单核细胞位置 R3 门正常粒细胞位置 R4 门为幼稚淋巴细胞出现位置 R5 门为有核红细胞或细胞碎片位置 R6 门为幼稚髓细胞出现位置 白血病细胞一般会在R4 R6 两门位置处出现
正常骨髓经CD45/SSC射门旳散点图
CD45/SSC 图中可见 CD45 强阳性SSC 低信号旳细胞群为淋巴细胞褐色细胞群体 中档强度旳CD45 体现SSC 信号最强旳细胞群体为粒细胞蓝色及红色细胞群体 CD45 体现与SSC 信号介于淋巴细胞与粒细胞之间旳是单核细胞群体绿色细胞群体 CD45 阴性SSC 信号最低旳有核红细胞和细胞碎片
ANLL旳免疫分型特点
FAB-M1/M2旳免疫表型特点:CDl3+、CD15+、CD33+、 HLA-DR+、CD34+,其中CD34在M1中旳体现强于M2,而CD15在M2旳体现较强。
ANLL旳免疫分型特点
白血病流式报告解读

白血病流式报告解读白血病是一种由于造血系统恶性克隆增生导致的恶性疾病,其发病率逐年上升。
流式细胞术是一项常用的检测手段,能够对白血病患者的血液样本进行细胞分析,并提供重要的诊断和治疗指导信息。
根据白血病流式报告,我们可以看到以下几个关键指标。
1. 免疫表型分析免疫表型分析是流式细胞术最重要的应用之一。
通过检测细胞膜上的特定免疫标记物,可以确定细胞的类型和分布。
在白血病患者中,免疫表型分析可以帮助鉴别不同的细胞系,如淋巴细胞白血病和骨髓细胞白血病。
2. 异常细胞群分析通过流式细胞术,我们可以分析样本中的异常细胞群。
在白血病患者中,异常细胞群的存在可以提供重要的诊断线索。
例如,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常见的异常细胞群为早幼B细胞和早幼T细胞。
而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中,异常细胞群则包括早幼髓细胞和原始髓细胞。
3. 异常免疫表型分析流式细胞术还可以通过检测细胞的免疫表型异常来帮助白血病的诊断和分类。
例如,在B淋巴细胞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CD5和CD23的共表达异常是其诊断的关键特征之一。
而在骨髓异常增生综合征中,CD34和CD117的共表达异常则是其诊断的重要标志。
4. 异常细胞比例分析流式细胞术可以通过测定样本中异常细胞的比例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
在白血病患者中,异常细胞比例的增加通常与疾病进展和预后不良相关。
因此,通过流式细胞术的异常细胞比例分析,可以提供白血病患者的预后评估和治疗指导。
5. 微小残留病灶检测流式细胞术还可以用于微小残留病灶的检测。
在白血病患者接受治疗后,流式细胞术可以检测微小残留病灶的存在,从而评估治疗的疗效和预后。
通过流式细胞术的微小残留病灶检测,可以及早发现复发风险,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白血病流式报告的解读可以通过免疫表型分析、异常细胞群分析、异常免疫表型分析、异常细胞比例分析和微小残留病灶检测等指标来进行。
这些指标不仅可以帮助白血病的诊断和分类,还可以评估疾病的严重程度、预后和治疗效果。
急性髓系白血病108例免疫表型特征与临床预后分析

急性髓 系 白血病 1 0 8 例免疫表 型特 征与临床 预后分析
c a l U n i v e r s i t y ,T a i y u a n 0 3 0 0 0 1 , C h i n a
【 Ab s t r a c t 】 Ob j e c t i v e T o e v a l u a t e t h e i m p a c t o f i m mu n o p h e n o t y p i n g o n d i a g n o s i s a n d p r o no g s i s o f a c u t e my e l o i d l e u k a e m i a f A ML ) .M e t h o d s F l o w c y t o me t r y( F C M) w a s u s e d t o d e t e c t t h e i m m u n o p h e n o t y p e o f b o n e m a r - r o w i n 1 0 8 p a t i e n t s w i t h p r i m a r y A ML . R e s u l t s ④O f A ML p a t i e n t s ,t h e e x p r e s s i o n r a t e s o f a n i t g e n s w e r e m a i n l y C D 3 3( 9 6 . 3 %) ,C D 1 3( 8 8 . 0 %)a n d MP O( 8 8 . 0 %)i n b o n e mM l o w .N o t a b l y ,C D 3 8 w a s m o s t c o m mo n l y s e e n i n
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常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异常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马丽丽;陈骞;戴海滨【期刊名称】《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年(卷),期】2012(46)3【摘要】目的探讨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cute myelocytic leukemia,AML)患者的异常免疫表型特点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多色流式细胞术对初诊的38例AML患者进行白血病免疫表型检测。
结果 AML患者髓系特异性抗原表达阳性率高低依次为:CD33、CD13、cMPO、CD117、CD11b;部分患者异常表达淋巴系抗原,表达率高低依次为CD19、cCD79a、CD7等。
CD19+、CD7+患者完全缓解(complete remission,CR)率低于CD19-、CD7-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患者表达非特异性早期抗原CD34、HLA-DR、CD38,CD34+患者CR率与CD34-患者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56+患者CR率与CD56-患者CR率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CD33、CD13、cMPO、CD117为髓系常见且敏感的抗原。
伴有CD19、CD7表达的患者,化疗后完全缓解率低于阴性者。
【总页数】4页(P253-256)【关键词】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作者】马丽丽;陈骞;戴海滨【作者单位】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液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33.7【相关文献】1.成人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免疫表型与细胞遗传学及临床特征的关系 [J], 王兴兵;魏君;刘仲萍;黄士昂;郑金娥;谷俊侠;姚军霞;杨晶;刘隽;李小青;贺艳丽;喻竞明2.125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分析 [J], 王会芳;苏显都;于彩霞;王家坡;王国增;王丽丽;张硕;李丽霞;李健;3.125例成人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分析 [J], 王会芳;苏显都;于彩霞;王家坡;王国增;王丽丽;张硕;李丽霞;李健4.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与细胞遗传学的研究分析 [J], 王慧娟;任翠爱;张鹏5.流式细胞术分析106例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免疫表型特点 [J], 刘婷;秦伟;华川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表型分析及临床意义(作者:___________单位: ___________邮编: ___________)【摘要】目的探讨成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AML)的免疫表型特征及临床意义。
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对113例AML患者进行免疫表型分析。
结果髓系抗原表达阳性率依次为CD13>CD33>CD15>CD14,AML患者CD34阳性表达率为35.40%。
113例患者中有28例(24.78%)伴有淋系抗原表达,以CD7多见,表达阳性率为71.43%,其次CD19表达阳性率为35.71%。
Ly+AML与Ly-AML相比较,两者在个别形态学亚型、临床体征及CD3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方面无统计学意义。
CD+34组CR率(69.23%)较其阴性组(78.05%)低,但两者差别无统计学意义;Ly+AML组CR 率为52.94%(9/17),低于Ly-AML组78%(39/50),其中,CD+7组CR率(41.67%)与其阴性组(80%)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结论 AML 患者高表达CD13、CD33,部分患者同时表达髓系、淋系抗原;CD34及CD7阳性与治疗反应显著相关。
【关键词】急性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骨髓细胞随着系列单克隆抗体的应用,白血病细胞免疫分型的广泛开展,使白血病得到正确的诊断和分型,而免疫标记结合FAB(法、美、英三国学者制定)形态学分型[1],对急性髓系白血病(AML)各亚型的鉴别及特殊类型急性白血病(AL)的发现、指导治疗及判断预后有重大意义。
本文对113例急性髓系白血病的免疫分型及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1.1 病例资料宁夏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血液科2002—2007年间的住院初治AML患者113例,男58例,女55例,年龄14~76岁,中位年龄39岁。
根据骨髓细胞形态学、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分型而确诊。
FAB分型:M04例,M114例,M230例,M318例,M49例,M528例,M65例,CML急变5例。
1.2 免疫表型分析受检者抽取骨髓或外周血经肝素抗凝,采用活细胞三色免疫荧光法标记,流式细胞仪检测(型号为FACS Calibur,美国Becton-Dickinson公司生产),通过二维点图分析抗原表达情况;所用单克隆抗体均为美国BD公司产品。
B淋巴细胞系单抗:CD10、CD19、CD20;T淋巴细胞系单抗:CD3、CD5、CD7;髓系单抗:CD13、CD14、CD15、CD33;造血干/祖细胞单抗:CD34。
结果判定用Cell Quest 软件分析,CD45/SSC设计中的白血病细胞群表面标记检测阳性率≥20%判断为阳性。
1.3 细胞遗传学检查染色体标本采自治疗前骨髓,用直接培养法和24h短期培养法,按常规制备染色体并进行R显带染色分析20~30个中期分裂相,根据《人类细胞遗传学国际命名制(ISCN)》(1995)描述核型,至少2个细胞存在同样的染色体增加或结构异常或者3个细胞存在同样的染色体丢失定义为1个克隆[2]。
1.4 治疗方法除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以外的AML 患者多采用三尖衫酯碱(HA,2~3mg/d,共5~7d)、阿糖胞苷(150~300mg/d,共5~7d)或米托蒽醌(NA,10mg/d,共3d),阿糖胞苷(150~300mg/d,共5~7d)方案治疗,APL患者多采用亚砷酸诱导,少数患者采用亚砷酸与维甲酸双诱导治疗,参考《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1]判断完全缓解(CR)或未缓解(NR)。
1.5 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1.5软件,采用卡方检验。
2 结果2.1 AML患者CD抗原表达情况 (表1)113例均有髓系抗原表达,多数表达2~3个髓系抗原。
进一步分析免疫表型特点,可见髓系抗原表达率以CD13阳性率最高(94.69%),按阳性率高低依次为CD13>CD33>CD15>CD14。
HLA-DR 在AML患者中表达阳性率为45.13%,M3患者无HLA-DR阳性表达。
AML患者CD34阳性表达率为35.40%,以M1表达最高(57.14%),按CD34表达阳性率高低依次为M1>M5>M2>M0>M4>M3,M3阳性率最低为16.67%。
113例患者中有28例(24.78%)伴有淋系抗原表达,以CD7多见,表达阳性率为71.43%,其次CD19表达阳性率为35.71%,28例中各有1例表达CD20、cCD3。
2.2 伴淋系抗原(Ly)表达的AML患者的特征 (表2)Ly+AML与Ly-AML相比较,两者在发病年龄、性别等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其个别形态学亚型、临床体征及CD34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在28例Ly+AML患者中,肝脾肿大的发生率为46.43%(13/28),而在Ly-AML患者中仅为11.76%(10/85),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
此外在28例Ly+AML患者中,CD+3416例(57.14%),而在85例Ly-AML患者中,CD+34仅24例(28.24%),两者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AML各FAB亚型与淋系抗原表达有一定的相关性,CD+7AML患者FAB亚型主要为M0(50%)及M1(28.57%),其次为M5、M2及M6,在M3中CD7为阴性表达。
CD+19AML患者FAB 亚型主要为M2(23.33%),其次在M5中也有表达。
CD20等淋系抗原在AML中表达率极低。
表1 113例AML患者免疫表型特征(略)2.3 Ly+AML患者细胞遗传学改变的特征对8例Ly+AML患者及40例Ly-AML患者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两者异常染色体核型检出率分别为62.5%(5/8)及72.5%(29/40),相比差别无统计学意义。
在40例Ly-AML患者中特征性染色体t(15;17)的检出率为25%(10/40),而在8例Ly+AML患者中则未检到此特征性染色体。
Ly-AML患者中t(8;21)的检出率为15%(6/40),1例CD+19AML患者中检到此染色体。
表2 Ly+AML与Ly-AML患者特征比较(略)2.4 免疫标记与预后的关系 (表3)表3 免疫标记与预后的关系(略)完成1~2个疗程治疗,并有随访资料的患者纳入统计。
CD+34组CR率(69.23%)较其阴性组(78.05%)低,但两者无统计学意义,但从随访资料看,CD+34组18例CR患者中有7例1年内复发,而CD-34组32例CR患者中仅有4例1年内复发,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Ly+AML 组CR率为52.94%(9/17),低于Ly-AML组78%(39/50),但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其中,CD+7组CR率(41.67%)与其阴性组(80%)相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FAB诊断标准是依靠形态学和细胞酶学对急性白血病进行分型,而免疫分型是针对细胞表面标志,从造血细胞克隆进化过程中分化抗原表达的角度来认识白血病细胞的克隆源性及分化阶段,可使白血病诊断的准确率达90%以上,但免疫标记对AML各亚型分型的鉴别意义有限,只有M0、M6、M7可通过表型确诊。
国内报道[3]在髓系抗原标记中,表达阳性率最高的是CD33,而本组资料中,CD13的阳性率最高,达到94.69%,而且在各亚型中的表达均较高(77.8%~100%)。
CD33及CD15的表达也较高,分别是85.84%和65.49%,这与其报道基本一致。
一般认为CD14是单核细胞较特异的表面标志,与M4、M5相关,本组资料中CD14在M5的表达阳性率为17.9%,较文献报道低,而在M4中未表达,这与国内一些报道不完全一致[3-4]。
究其原因,可能与白血病细胞在分化抗原表达方面具有高度的异质性、异源性等特点以及受检测方法和所选单抗等影响,抗原伴系表达、反向表达或无特异性抗原表达有关[5]。
此外M3亚型表型具有一定特征性,常表达CD33及CD13,而CD34及HLA-DR常呈低表达,与一般国内外报道结果相似。
CD34抗原为造血干/祖细胞标志抗原,正常骨髓单个核细胞中表达率一般<3%,故可以作为检测原始细胞的一个极好的标志。
然而并非所有的急性白血病均表达CD34,本组资料113例AML中有40例CD34阳性,阳性率为35.40%,FAB分型主要为M1、M5及M2,故可认为CD34抗原主要表达于不成熟的造血细胞上,系较早期的造血干细胞恶性转化所致。
CD34在AML中的表达可能揭示白血病细胞的恶变程度,不同类型的AML其CD34表达不尽相同,其中,M3最低仅为16.67%,明显低于其它类型白血病,这与文献报道近似[3,6]。
同时CD34 的表达对判断白血病患者的疗效与预后有一定的意义,大多数文献均报道CD34抗原表达的AML预后差[7-8],其与AML的低CR及短生存期有关。
本研究结果表明,CD+34AML患者CR率略低于CD-34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从随访结果看,CD+34组在一年内的复发率明显高于CD-34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
至于CD+34组CR低的原因更可能是由于CD+34细胞多药耐药基因产物P糖蛋白表达,将多种结构、功能与作用不同的化疗药物排出细胞外,导致对各种常用的临床化疗药物产生耐药所致[6]。
白血病细胞的高度异质性、分化发育程序紊乱以及抗原表达的高度复杂性,使部分患者造血细胞可同时表达髓系和淋系抗原,其中包括Ly+AML这一类型。
本组Ly+AML与Ly-AML患者的临床特点存在差异,Ly+AML患者中肝脾肿大明显(13/28),而Ly-AML患者仅为10/85,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患者在染色体异常核型检出率及治疗缓解率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本组资料还显示Ly+AML 占AML的24.78%,淋系抗原中以CD7表达最高,其次为CD19,这与梁建英[9]的报道相似。
有学者认为CD+7AML是一类独特的AML亚型,具有与CD-7的AML不同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征与预后[10-11]。
CD7抗原为分子量40KD的单链糖蛋白,主要表达在所有胸腺细胞、大部分外周血T淋巴细胞和起源于T淋巴系的白血病细胞表面,但随着免疫分型的广泛开展及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发展,目前认为CD7抗原并非T淋巴细胞的特异性标志抗原,多能干细胞、髓系干细胞与微分化型AML细胞等均可表达CD7抗原[10]。
CD+7AML与AML的FAB亚型有一定相关,本组资料中,CD+7AML患者占AML的17.70%,主要在M0、M1中高表达,也可在M2、M5及M6中表达,其在M3中未表达,与文献报道一致[9,12]。
CD+7AML患者与Ly-AML患者比较,虽然总的染色体核型异常检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t(15;17)检出率低于Ly-AML,从这一点也可看出CD7在M3中表达极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