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室内外高差的规定
室内外高差规范要求

室内外高差规范要求首先,室内外高差的规范要求主要涉及到建筑物出入口的设计。
根据《建筑设计规范》,室内外高差要求建筑物的出入口必须方便易用,尤其是对于老弱病残人士来说,必须考虑到其行动的便利性。
一般来说,步行出入口的高差不能大于12cm,而对于轮椅的通行通道,室内外高差的要求则更为严格,不得超过3cm。
其次,室内外高差的规范要求还涉及到建筑物的防水和防渗漏措施。
在建筑物的室内外交界处,必须确保防水层的连续性,避免室外水渗漏到室内。
此外,高差区域的地面材料也必须具备防滑性,以防止人员在行走时发生滑倒的危险。
对于室外地面的排水设计,也需要考虑到室内外高差的因素,确保雨水能够顺利排除,避免积水导致的滑倒和水渗漏问题。
此外,室内外高差的规范要求还涉及到建筑物的安全出口设计。
根据相关规范,建筑物必须设置足够数量和合适位置的安全出口,以保证在紧急情况下人员的疏散安全。
室内外高差的设计要求必须确保人员能够顺利通过安全通道,而不受到高差的限制。
除了上述的规范要求,还有一些其他的因素也需要考虑到室内外高差的设计。
例如,建筑物室内外的高差区域是否能够容纳设备和设施的安装,以及是否满足相关的工程安装要求。
此外,还需要考虑到室内外高差对于建筑物外观的影响,以及是否满足相关的美观要求。
总的来说,室内外高差的规范要求主要是为了保障建筑物的安全和便利性。
在设计过程中,建筑师和工程师应该根据相关规范要求,综合考虑不同因素,确保室内外高差的设计符合规范要求,并能够满足用户的需求。
同时,建筑物的使用和维护人员也应该严格按照规范要求,正确使用和维护室内外高差的设施,以保证其长期的安全和使用效果。
关于建筑室内外高差的规定

关于建筑室内外高差的规定:(目前普通民用建筑审图都按“不低于100m m”。
除非特殊需求,比如工业建筑有工艺要求)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5.3.3建筑物底层出入口处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外地面雨水回流。
2.《住宅设计规范》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过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
条文解释:实际调查中,楼梯平台的宽度是影响搬运家具的主要因素,本条比原规范中规定的平台最小宽度增加了,为,如平台上有暖气片、配电箱等凸出物时,平台宽度应以凸出面起算(图 1),垃圾道不宜占用平台(图 2)。
调查中发现有的住宅入口楼梯平台的垂直高度在左右,过人碰头,很不安全。
1954年《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不小于2m。
根据我国青年人体有普遍增高的趋势,维持这个高度是必要的。
规定入口处地坪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差不应小于,第一考虑到建筑物本身的沉陷;第二为了保证不使雨水侵入室内。
当住宅建筑带有半地下室、地下室时,应严防雨水倒灌。
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建筑物的底层地面标高,应高出室外地面150mm,当有生产、使用的特殊要求或建筑物预期较大沉降量等其它原因时,可适当增加室内外高差。
4.《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出入口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5.《技术措施2009》总平面设计/竖向设计page15:场地设计标高与住宅建筑首层地面标高之间的高差宜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易下沉软地基地区适当加大其高差,多层建筑的室内地坪高出室外地坪。
6.《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确定平房仓平面尺寸及建筑高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室内外高差不宜小于300mm。
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应高出室外场地地面设计标高,且不应小于。
建筑物位于可能沉陷的地段、排水条件不良地段和有特殊防潮要求、有贵重设备或受淹后损失大的车间和仓库,应根据需要加大建筑物的室内外高差。
教学楼建筑室内外地面的高差

外架内外立杆高差【实用版】目录1.外架内外立杆的概念和高差规范2.外架立杆的纵距和横距3.连墙件与立杆的连接方式4.室内外高差的计算方法正文一、外架内外立杆的概念和高差规范外架是指建筑物外部的脚手架,主要用于施工过程中的支撑和保护作用。
外架由立杆、横杆、斜杆等构件组成。
其中,立杆是外架的主要支撑构件,承担着整个脚手架的垂直荷载。
横杆是外架的水平承重构件,主要承担脚手架的横向稳定性。
内外立杆是指脚手架内部和外部的立杆,它们之间存在一定的高差。
根据我国《建筑施工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技术规范》(JGJ 130-2011)的规定,外架内外立杆的高差应符合以下要求:1.内外立杆的垂直距离应根据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和脚手架的承载能力确定,但不应大于规范规定的最大值。
2.内外立杆间距应根据脚手架的宽度和承载能力确定,一般为 1.5m 或 1.8m。
二、外架立杆的纵距和横距1.立杆纵距(沿建筑物长度方向):一般来说,立杆纵距可选为 1.5m 或 1.8m,具体数值需根据脚手架的承载能力和施工现场的实际情况确定。
2.立杆横距(内外两排架杆的间距):立杆横距的选择受多种因素影响,一般为:竹笆脚手板的选 1.0m,木架板的选 1.2m。
步距一般 1.5 或1.8m,建议同纵距(安全文明好验收通过)。
当然,这些尺寸可调,规范上可查表,规范选用条件外的需计算确定。
三、连墙件与立杆的连接方式连墙件是外架中用于连接立杆和建筑物的构件,其作用是提高脚手架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
连墙件与立杆的连接方式应符合规范要求,一般采用螺栓连接。
在连接过程中,应注意保证连墙件与立杆的接触面平整,连接牢固。
四、室内外高差的计算方法室内外高差是指建筑物室内地坪与室外地坪之间的垂直高度差。
计算室内外高差时,应根据建筑图标高来确定。
一般步骤如下:1.确定室内首层建筑标高,一般情况下为正负零。
2.确定室外标高,一般为三步台阶,建筑标高减去 0.45m。
3.用室内首层建筑标高减去室外标高,即可得到室内外高差。
建筑物室内外有高差的疏散门技术要求

建筑物室内外有高差的疏散门技术要求
1.建筑外墙上、下层开口之间应设置高度不小于不小于1.2m的实体墙或挑出宽度不小于1.0m、长度不小于开口宽度的防火挑檐;当室内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上、下层开口之间的实体墙实体墙高度不应小于0.8m。
2、当上、下层开口之间设置实体墙确有困难时,可设置防火玻璃墙,但高层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单、多层建筑的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0.50h。
外窗的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防火玻璃墙的耐火完整性要求。
3、建筑幕墙与每层楼板、隔墙处的缝隙,应采用防火封堵材料封堵。
中庭防火分区面积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后超过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与周围连通空间应进行防火分隔,采用防火隔墙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1.00h;采用防火玻璃墙时,其耐火隔热性和耐火完整性不应低于1.00h,采用耐火完整性不低于1.00h的非隔热性防火玻璃墙时,应设置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进行保护;采用防火卷帘时,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3.00h,并应符合本规范第6.5.3条的规定;与中庭相连通的门、窗,应采用火灾时能自行关闭的甲级防火门、窗;采用推拉门,转门不得计入疏散门的总宽度。
建筑室内外高差的规定

关于建筑室内外高差的规定:(目前普通民用建筑审图都按“不低于100m m”。
除非特殊需求,比如工业建筑有工艺要求)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5.3.3建筑物底层出入口处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外地面雨水回流。
2.《住宅设计规范》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过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
条文解释:实际调查中,楼梯平台的宽度是影响搬运家具的主要因素,本条比原规范中规定的平台最小宽度增加了,为,如平台上有暖气片、配电箱等凸出物时,平台宽度应以凸出面起算(图 1),垃圾道不宜占用平台(图 2)。
调查中发现有的住宅入口楼梯平台的垂直高度在左右,过人碰头,很不安全。
1954年《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不小于2m。
根据我国青年人体有普遍增高的趋势,维持这个高度是必要的。
规定入口处地坪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差不应小于,第一考虑到建筑物本身的沉陷;第二为了保证不使雨水侵入室内。
当住宅建筑带有半地下室、地下室时,应严防雨水倒灌。
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建筑物的底层地面标高,应高出室外地面150mm,当有生产、使用的特殊要求或建筑物预期较大沉降量等其它原因时,可适当增加室内外高差。
4.《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出入口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5.《技术措施2009》总平面设计/竖向设计page15:场地设计标高与住宅建筑首层地面标高之间的高差宜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易下沉软地基地区适当加大其高差,多层建筑的室内地坪高出室外地坪。
6.《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确定平房仓平面尺寸及建筑高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室内外高差不宜小于300mm。
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应高出室外场地地面设计标高,且不应小于。
建筑物位于可能沉陷的地段、排水条件不良地段和有特殊防潮要求、有贵重设备或受淹后损失大的车间和仓库,应根据需要加大建筑物的室内外高差。
建筑规范

一、层高和室内净高常用建筑室内净高1、普通住宅层高宜为2.80m。
2、卧室、起居室(厅)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40m,厨房卫生间不低于2.2m,局部净高不应低于2.10m,且其面积不应大于室内使用面积的1/3。
3、利用坡屋顶内空间作卧室、起居室(厅)时,其1/2面积的室内净高不应低于2.10m。
4、厨房、卫生间内排水横管下表面与楼面、地面净距不应低于1.90m,且不得影响门、窗扇开启二、房间面积:套型分类注:表内使用面积均未包括阳台面积。
卧室、起居室(厅)1、起居室(厅)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其使用面积不应小于12m²。
2、起居室(厅)内的门洞布置应综合考虑使用功能要求,减少直接开向起居室(厅)的门的数量。
起居室(厅)内布置家具的墙面直线长度应大于3m。
3、无直接采光的餐厅、过厅等,其使用面积不宜大于10m²。
厨房1、厨房应有直接采光、自然通风,并宜布置在套内近入口处。
2、厨房应设置洗涤池、案台、炉灶及排油烟机等设施或预留位置,按炊事操 作流程排列,操作面净长不应小于2.10m ²。
3、单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净宽不应小于1.50m ;双排布置设备的厨房其两排设配的净距不应小于0.90m 。
卫生间1、设便器、洗浴器(浴缸或喷淋)、洗面器三件卫生洁具的为4m ²;2、设便器、洗浴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50m ²;3、设便器、洗面器二件卫生洁具的为2m ²;4、单设便器的为1.10m ²。
5、单设淋浴1.2 m ²6、第一具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与侧墙面净距不应小于0.55m ;7、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水嘴中心距不应小于0.70m ;8、单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至对面墙的净距不应小于1.25m ; 9、双侧并列洗脸盆或盥洗槽外沿之间的净距不应小于1.80m ; 10、浴盆长边至对面墙面的净距不应小于0.65m ; 11、并列小便器的中心距离不应小于0.65m ;12、单侧隔间至对面墙面的净距及双侧隔间之间的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13、单侧厕所隔间至对面小便器或小便槽的外沿之净距:当采用内开门时不应小于1.10m,当采用外开门时不应小于1.30m。
幼儿园室内外高差 规范要求

幼儿园室内外高差规范要求1、托儿所、幼儿园建筑应由幼儿生活用房、服务管理用房和供应用房等部分组成。
2、托儿所、幼儿园建筑宜按幼儿生活单元组合方法进行设计,各班幼儿生活单元应保持使用的相对独立性。
3、托儿所、幼儿园中的幼儿生活用房不应设置在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且不应布置在四层及以上;托儿所部分应布置在一层。
4、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窗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活动室、多功能活动室的窗台面距地面高度不宜大于0.60m;(2.当窗台面距楼地面高度低于0.90m时,应采取防护措施,防护高度应由楼地面起计算,不应低于0.90m;(3.窗距离楼地面的高度小于或等于1.80m的部分,不应设内悬窗和内平开窗扇;(4.外窗开启扇均应设纱窗。
5、严寒和寒冷地区托儿所、幼儿园建筑的外门应设门斗。
6、幼儿出入的门应符合下列规定:(1.距离地面1.20m以下部分,当使用玻璃材料时,应采用安全玻璃;(2.距离地面0.60m处宜加设幼儿专用拉手;(3.门的双面均应平滑、无棱角;(4.门下不应设门槛;(5.不应设置旋转门、弹簧门、推拉门,不宜设金属门;(6.活动室、寝室、多功能活动室的门均应向人员疏散方向开启,开启的门扇不应妨碍走道疏散通行;(7.门上应设观察窗,观察窗应安装安全玻璃。
7、托儿所、幼儿园的外廊、室内回廊、内天井、阳台、上人屋面、平台、看台及室外楼梯等临空处应设置防护栏杆,栏杆应以坚固、耐久的材料制作,防护栏杆水平承载能力应符合《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 50009的规定。
防护栏杆的高度应从地面计算,且净高不应小于1.10m。
防护栏杆必须采用防止幼儿攀登和穿过的构造,当采用垂直杆件做栏杆时,其杆件净距离不应大于0.11m。
8、楼梯、扶手和踏步等应符合下列规定:(1 楼梯间应有直接的天然采光和自然通风;(2 楼梯除设成人扶手外,应在梯段两侧设幼儿扶手,其高度宜为0.60m;(3 供幼儿使用的楼梯踏步高度宜为0.13m,宽度宜为0.26m;(4 严寒地区不应设置室外楼梯;(5 幼儿使用的楼梯不应采用扇形、螺旋形踏步;(6 楼梯踏步面应采用防滑材料;(7 楼梯间在首层应直通室外。
室内高差空间设计标准是什么

室内高差空间设计标准是什么室内高差空间设计标准主要是为了保证室内空间的使用效率、人们的舒适度和安全性。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室内高差空间设计标准:1. 楼梯设计:楼梯是室内高差空间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部分。
根据国家建筑设计规范,室内楼梯的步距(从一级台阶nose到下一级台阶nose的水平距离)应在28-32厘米之间,步高(从一级台阶上平面到下一级台阶上平面的垂直距离)应在14-20厘米之间。
2. 坡道设计:坡道是连接室内外高差的设计要素。
根据《GB 50096-2011 建筑设计统一标准》的规定,室内坡道的坡度应控制在1:12-1:20之间,即高度变化与长度的比值。
此外,坡道宽度也需要符合人们通行的需求,一般建议宽度不小于1.2米。
3. 台阶设计:在室内空间中,一些功能性设计可能需要设置阶梯或台阶。
根据规范,室内台阶的高度差一般不应超过30厘米,以方便人们的踏步。
另外,台阶的设计要保证台阶面的平稳和舒适度,一般台阶宽度建议不小于30-35厘米。
4. 界面处理:当室内建筑存在高差空间时,需要适当设置界面,以确保人们的安全。
例如,在楼梯、台阶、坡道等地方应设置扶手,以便人们在行走时保持稳定。
此外,还要避免有明显的台阶和坡度变化对人们造成的危险。
5. 老人和残疾人需求:在高差空间的设计中,需要考虑到老人和残疾人的特殊需求。
对于老人和残疾人来说,坡度和台阶的设计要尽量平缓,以减少他们的劳累和摔倒的风险。
同时,需要合理设置扶手、扶手高度、防滑措施等,提供更好的辅助和安全保障。
总之,室内高差空间的设计标准主要是为了保证人们能够安全、舒适地使用室内空间。
在设计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的需求、规范和人体工程学原理进行合理的设计,以实现优秀的室内空间布局和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关于建筑室内外高差的规定:(目前普通民用建筑审图都按“不低于100mm”。
除非特殊需求,比如工业建筑有工艺要求)
1.《民用建筑设计通则》5.3.3建筑物底层出入口处应采取措施防止室外地面雨水回流。
2.《住宅设计规范》楼梯平台净宽不应小于楼梯梯段净宽,并不得小于m。
楼梯平台的结构下缘至人行过道的垂直高度不应低于2m。
入口处地坪与室外地面应有高差,并不应小于。
条文解释:实际调查中,楼梯平台的宽度是影响搬运家具的主要因素,本条比原规范中规定的平台最小宽度增加了,为,如平台上有暖气片、配电箱等凸出物时,平台宽度应以凸出面起算(图 1),垃圾道不宜占用平台(图 2)。
调查中发现有的住宅入口楼梯平台的垂直高度在左右,过人碰头,很不安全。
1954年《建筑设计规范》规定不小于2m。
根据我国青年人体有普遍增高的趋势,维持这个高度是必要的。
规定入口处地坪与室外设计地坪的高差不应小于,第一考虑到建筑物本身的沉陷;第二为了保证不使雨水侵入室内。
当住宅建筑带有半地下室、地下室时,应严防雨水倒灌。
3.《建筑地面设计规范》建筑物的底层地面标高,应高出室外地面150mm,当有生产、使用的特殊要求或建筑物预期较大沉降量等其它原因时,可适当增加室内外高差。
4.《老年人建筑设计规范》老年人建筑出入口门前平台与室外地面高差不宜大于,并应采用缓坡台阶和坡道过渡。
5.《技术措施2009》总平面设计/竖向设计page15:场地设计标高与住宅建筑首层地面标高之间的高差宜为;在湿陷性黄土地区易下沉软地基地区适当加大其高差,多层建筑的室内地坪高出室外地坪。
6.《粮食平房仓设计规范》确定平房仓平面尺寸及建筑高度时应符合下列规定:室内外高差不宜小于300mm。
7.《工业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建筑物的室内地坪标高,应高出室外场地地面设计标高,且不应小于。
建筑物位于可能沉陷的地段、排水条件不良地段和有特殊防潮要求、有贵重设备或受淹后损失大的车间和仓库,应根据需要加大建筑物的室内外高差。
有运输要求的建筑物室内地坪标高,应与运输线路标高相协调。
在满足生产和运输条件下,建筑物的室内地坪可做成台阶。
8.《城市公共厕所设计标准》公共厕所室内净高宜为~(设天窗时可适当降低)。
室内地坪标高应高于室外地坪
9.《泵站排水设计规范》泵站室外地坪标高应按城镇防洪标准确定,并符合规划部门要求;泵房室内地坪应比室外地坪高~;易受洪水淹没地区的泵站,其入口处设计地面标高应比设计洪水位高以上;当不能满足上述要求时,可在入口处设置闸槽等临时防洪措施。
10.《小型火力发电厂设计规范》建筑物和构筑物的室内底层标高,应高出室外地坪~。
对软土地基,应根据沉降量增加室内底层与室外地坪的高差。
11.《锅炉房设计规范》4.2.7 锅炉房建筑物室内底层标高和构筑物基础顶面标高,应高出室外地坪或周围地坪0.15m及以上。
锅炉间和同层的辅助间地面标高应一致。
12.《石油化工企业设计防火规范》灌瓶间和储瓶库的室内应采用不发生火花的地面,室内地面应高于室外地坪,其高差不应小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