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区域旅游交通规划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

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京津冀协同发展是指北京、天津和河北三地共同协作、合作,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协同发展的一种合作模式。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日益凸显,为推动旅游业发展,提升旅游产业实力发挥了积极作用。
一、旅游资源整合京津冀地区拥有着丰富的自然景观和人文遗产,如北京的故宫、天津的海河风光、河北的避暑山庄等。
通过京津冀协同发展,可以整合三地的旅游资源,形成更具有吸引力的旅游产品和线路。
游客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体验到不同地域的文化风情,提升旅游体验感受。
二、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京津冀三地之间交通便利,交通基础设施发达。
近年来,京津冀协同发展加快推进了交通互联互通工作,高速铁路、高速公路等交通枢纽不断完善,旅游出行更加便捷高效。
游客可以轻松到达各地旅游景点,提高游览效率,促进旅游业的发展。
三、旅游产业合作共赢京津冀地区旅游产业各具特色,相互之间可以进行产业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推动旅游业发展。
三地可共同开展旅游产品的研发、推广和营销,开展文化旅游活动,提高旅游业的市场竞争力,共同分享旅游产业发展带来的经济效益。
四、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京津冀协同发展对于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旅游业作为京津冀三地重要的支柱产业之一,发展势头强劲,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增长。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旅游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深远的发展前景,为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
综上所述,京津冀协同发展对旅游业的促进作用不言而喻。
通过整合旅游资源、促进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开展旅游产业合作共赢和促进就业和经济增长,京津冀协同发展将为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提供更为坚实的基础和更为广阔的前景。
相信在三地共同努力下,京津冀将成为中国乃至世界旅游业的重要目的地和热门选择。
京津冀都市圈规划

图1-1 代表性城市通达性分析第一章 区域功能定位第一节 规划背景一、国内外发展的宏观背景(一)经济全球化。
经济全球化促进了生产要素的优化配置,我国的经济地位和国际竞争力显著提升,未来经济全球化进程对区域整体发展环境提出了新的要求。
以市场容量和消费水平体现的市场条件、以人居环境和区域交通设施为主的基础设施条件、本土研发能力和人才供应为主的创新环境、以及当地企业的配套生产能力等等,将在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把握经济全球化机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二)东北亚区域经济一体化。
东北亚经济一体化是提升该地区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整体竞争力的客观要求,也是保证该区域经济稳定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已具备一定的客观基础。
该地区的经济合作将从中日韩三国小范围、低层次起步,逐渐扩大范围并向高层次推进。
加快京津冀都市圈的经济发展和产业层次的提升,增强国际竞争力,有利于我国未来在东北亚地区经济格局中占据比较主动的地位。
(三)我国东部地区率先实现现代化。
我国经济发展的空间格局已基本形成,东部沿海地带构成我国经济空间格局的核心轴线,在未来现代化进程中,依然发挥着统领作用。
我国北方的东部沿海地区,人口和产业集聚地区的经济整体实力相对较弱。
都市圈或者说都市经济区将在我国社会经济系统组织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京津冀都市圈应在加速我国现代化进程中履行主要支撑区域的功能。
二、规划区面临的重大问题(一)首都优势,科技创新基地和国内外交流枢纽等功能,具有全国意义和世界影响,但内部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当缓慢。
表1-1北京技术合同流向情况(2003年)项数金额(亿元)比重(%)北京15976 120.0 45.2天津651 4.0 1.5河北1156 7.0 2.7京津冀17783 131.1 49.4全国32173 265.4 100.0(二)京津冀都市圈呈现世界上少有的巨型双核的空间结构形态,处理好北京-天津发展的关系是本次区域规划成败的关键。
京津冀区域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

以及旅游 总收入均 已超 过北京 。 如 何在旅游 发展现状 的基础上 , 优化 空 间结构 ,促进京津 冀地 区 旅游 经济 的总体发展 ,是很多学
者 一直 在 探 讨 的 问题 。
图1 京津冀旅游外汇收入年际变化
2 京津冀 区域旅游 空间结构
2 . 1京津冀 区域的旅游节点
研 究京津 冀 区域 内各 城市 节 点旅游经济 的规模和实力, 对城市
进 行等 级划 分 ,可 以为 区域 城 市旅 游 经济 差异 研 究奠 定基 础 。北京和
图 2 京津冀 国内旅游 收入年 际变化 天 津 作 为 本 区域 的 发 展 节 点 已达 到 共识 ,所 以如何 确定 河北 的发展 注:图 1 和图2 数据由中国区域经济统计年鉴和天津统计年鉴整理与计算
状况。
和 “ 长三 角 ”和 “ 珠三 角 ” 相 比,京津冀 区域 的旅游 发展速 度 和旅游一体化 程度还 存在很大 差距 ,存在旅游合 作不够 深入 、 内部旅游经济 发展严重 失衡 的问 题 , 出现 了一枝 独秀 的局面 。随 着 “ 长三角 ”的区域旅游 合作 的
董
静 ,等 京津冀区域旅游 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
的旅游收入增长趋势也很明显;河北的入境旅游 收入处于徘徊状态,增长缓慢 ,其国内旅游收入在 2 0 0 8 年 以后上涨趋势 明显 。事实上,河北省的国家级旅游 资源 比北京和天津还要丰富,但其旅游经 济和北京、天津差距很大却远远落后于北京和天津,尤其对 国际游客的吸引效果不 明显,出现 了旅 游 资源 禀赋和旅游 发展 不一致 的
北京的双核联动模式【 4 J ,也就是对 区域 内三省市旅游经济发展严重失衡 已达成共识。对于空间经济
《京津冀旅游区》课件

05
京津冀旅游区美食 与购物
北京美食
01
北京烤鸭
烤鸭是北京最有名的特色菜之一 ,以其皮脆肉嫩、色泽红亮而著 称。
02
03
老北京炸酱面
糖火烧
炸酱面是北京的传统面食,以特 制的黄酱和猪肉丁为主要调料, 味道鲜美。
糖火烧是北京的传统小吃,以红 糖和芝麻酱为主要调料,口感香 甜。
天津美食
狗不理包子
狗不理包子是天津最有名的特色小吃之一,以其 皮薄馅大、口感鲜美而著称。
香甜。
沧州烧饼
03
沧州烧饼是河北的传统小吃,以面粉和芝麻为主要原料,口感
香脆。
特色商品与购物地点
北京特产
老北京特色手工艺品、玉器、景泰蓝等。推荐购物地点: 王府井大街、前门大街等。
01
天津特产
狗不理包子、耳朵眼炸糕、十八街麻花 等。推荐购物地点:南市食品街、古文 化街等。0203Fra bibliotek河北特产
承德杏仁酥、唐山麻糖、沧州烧饼等 。推荐购物地点:石家庄市中华北大 街、保定市莲池区等。
VS
环境保护
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对旅游活动可能对环 境造成的影响进行监测和评估,采取有效 措施减少污染和生态破坏。同时,应倡导 绿色旅游,提高游客的环保意识。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06
京津冀旅游区未来 发展与展望
旅游发展规划与政策
旅游发展规划
制定京津冀旅游区的发展目标、战略和重点,明确区域内的旅游资源、市场和竞争态势,提出具有可行性的规划 方案。
政策支持
政府应出台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京津冀旅游区的可持续发展,包括财政支持、税收优惠、金融扶持等方面。
旅游合作与创新
区域合作
京津冀区域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王丽丽 廊坊职业技术学院 0 5 0 60 1
二 加强 京津 冀 区域旅 游合 作 的对
策
( )改 善交通 ,消 除障碍 一 旅游交通 的便捷 程度 决定 区域 的可
【 文章摘要 】
整 合 区域 旅 游 资 源 , 发 挥 区域 旅
城 市 之 间 的 交 通 联 系 线 路 大 都 不 能 充 分
游 资 源 的 优 势是 京 津 冀 地 区旅 游 发展 的必 然 之 选 ,但 在 区域 旅 游 资 源 的 整
满足游客迅速 、 便利 、 安全 、 经济 的要 求。 进 人 性 , 并 直 接 影 响 区 域 旅 游 吸 引 力 和 大 城 市 之 间 的 文 通 联 系 方 式 单 一 , 经 营 旅 游 者 的 旅 游 决 策 行 为 , 因 此 , 拥 有 便 管理 和服务 水平不高 ,客 货运 输缺乏选 捷 的 交 通 对 于 区 域 旅 游 业 的 发 展 至 关 重
【 关键词 】 京津 冀区域旅 游 ;问题 ;对 策
建设京 津冀 区域旅 游一体 化虽 然存 易 会 ,河 北 省 提 出京 津 冀 合 作 , 天 津 市 财 、物 、 的 自 由 流 通 。 河 北 只 有 通 过 逐 在 着一定 的难度 ,但 是它们 如果能 够进 提 出环 渤海合 作 ,都 没有最 终实现 。政 步消 除进 入 障碍 和各种 旅游壁 垒 ,才 能 I 行 良好 的整合 ,其产生 的经 济效益 与社 府 合 作 停 留 在 L号 上 ,在 旅 游 资 源 整 真正实 现与 京津 的旅游融 合 。 二 会 效 益 非 常 明 显 。 虽 然在 一 些 地 区和 领 合 、 大项 目的协调 、联 合促销 等方 面 , ( )整合形 象 ,共 建品牌 重 旅 游 业 发 达 的 国 家 和 地 区 开 发 旅 游 域 已 经 出现 了 一 些 合 作 的 行 动 , 产 生 了 没有 出台实质 性的政 策。京 津冀 区域 内 的成 功 经 验 之 一 就 是 塑 造整 体 旅 游 形 定的效果 ,但 是 ,从总体上说 ,至今 旅游企 业 的合 作主要 是旅游企 业 自发 的
京津冀旅游要“六位一体”

京津冀旅游要“六位一体”作者:李道今来源:《投资北京》2015年第08期京津冀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旅游资源丰富。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战略下,旅游一体化的推进成为三地协同发展最快的领域之一。
近年来,京津冀三地旅游部门多次召开合作会议,商定建立健全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工作机制,推进京津冀交界处道路旅游交通标志牌建设,开展三地旅游联合促销,推进“一张图、一张网、一张卡”合作项目等工作。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已经启动,亟待加快推进,以更好地发挥引擎作用。
京津冀旅游一体化基础良好京津冀区域旅游类型齐全、资源丰富。
京津冀地区历史及民俗文化积淀深厚,旅游资源类型多样,不仅有山地、水域、草原、森林、海滨等自然旅游资源,更有独特性及唯一性的古长城、皇陵宫殿、名人故居、胡同四合院、坛庙、现代大型城市建筑等历史人文建筑等资源。
国家级的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历史文化名城以及世界文化遗产资源丰富,京津冀三地5A级旅游景区共有586个,占全国的10.5%,高质量旅游景点较多。
更重要的是,京津冀区域内旅游资源的特色鲜明、互补性强,北京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多元的现代都市文明和世界级旅游品牌;天津近代历史文化旅游、海洋旅游和邮轮旅游、港口文化和近代文化比较突出;河北省是我国唯一同时具有高原、山地、丘陵、平原、湖泊和海滨的省份。
京津冀区域旅游有良好的产业基础及客源市场。
2013年京津冀三地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962.3亿元,占全国同期旅游收入的30%。
从区域内部看,京津冀地区是国内旅游业的重要客源地,2013年,京津冀三地接待国内旅游人次达6.54亿人次,占全国同期国内旅游接待人次的20%,国内游客对北京、天津和河北的部分发达地区出游率较高。
同时,三地已初步形成互为客源的局面。
从区域外部看,因为京津冀地区旅游资源丰富且极具特色,也成为国际和国内旅游的重要目的地,吸引大量的入境客流。
京津冀一体化旅游策划书

京津冀一体化旅游策划书一、活动背景旅游业是战略性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旅游业快速发展,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体系日趋完善。
旅游作为第三产业,在当今社会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如何充分利用发展机会积极发展旅游业,是目前所有旅游行业提高竞争力的核心。
近年来由于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旅游业也亟待发展。
本次展览旅游活动策划主要侧重于对京津冀三地旅游业的策划与设计,注重充分挖掘三地历史文化内涵,将三地文化融入到旅游活动中,同时与京津冀三地现代文化融合,体现着古典文化与创新的紧密结合,将京津冀地区推向旅游的前端。
二、市场环境分析(一)经济环境京津冀区域面积占全国的2.3%,人口占全国的7.23%。
是我国人口分布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有最为丰富的客源。
该区域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最具活力的地区之一。
2013年北京人均GDP 达15052美元,天津2013年人均GDP16419美元,河北2013年为6135美元。
(资料来源:京津冀省市统计年鉴)国际经验表明:当GDP达到800~1000美元时,居民普遍产生国内旅游动机;当GDP 达到4000~10000美元时,居民普遍产生国际旅游动机;上述数据表明,大北京区域旅游已经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
(二)资源环境北京作为首都、不仅是政治、文化中心,同时还有着三千多年的建城史;北京不仅有故宫、颐和园等传统旅游景点,更有稀缺的奥运建筑与景点;同时、北京的演唱会、艺术展、博物馆、知名学府等文化休闲、教育旅游资源也十分丰富。
从古老的历史文化、传统的名胜古迹、到现代的影音文娱、饮食文化都是北京独具魅力的旅游资源,因此成为海内外游客的首选旅游目的地。
天津是距北京最近的直辖市、拥有中国近代史缩影的原“九国租界地”,风格各异的大小洋楼是极具特点的“万国建筑博物馆”,构成了天津独特的旅游资源。
京津城际铁路开通、高速公路的运行极大缩短了京津的时空距离,使旅游有了进一步发展的可能。
《2024年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研究》范文

《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研究》篇一一、引言京津冀地区,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区域,其旅游资源丰富多样,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
然而,长期以来,该地区的旅游资源发展存在一定程度的分散性和不均衡性。
为了更好地整合和利用这一地区的旅游资源,实现一体化发展,本文将对该地区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
二、京津冀旅游资源发展现状1. 旅游资源丰富:京津冀地区拥有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故宫、天坛、颐和园等历史文化遗址,以及长城、承德避暑山庄等自然风光。
2. 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京津冀地区的旅游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旅游接待人数和旅游收入持续增长。
3. 区域合作逐渐加强:为促进区域旅游业的发展,京津冀三地政府加强了合作,共同推进旅游资源的整合和共享。
三、京津冀旅游资源发展存在的问题1. 资源分散:虽然京津冀地区的旅游资源丰富,但分布较为分散,缺乏整体规划和统一管理。
2. 交通不便:部分景点之间的交通不够便利,影响了游客的出行体验。
3. 旅游产品同质化:部分地区的旅游产品存在同质化现象,缺乏特色和吸引力。
4. 区域合作不够深入:虽然三地政府加强了合作,但仍需在更深层次上推进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
四、京津冀旅游资源一体化发展的路径与策略1. 整合资源,规划先行:制定整体规划,明确各地区的发展定位和优势,整合分散的旅游资源,形成具有特色的旅游产品。
2. 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提高景点之间的交通便利性,为游客提供便捷的出行条件。
3. 深化区域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加强京津冀三地政府间的合作,推进旅游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形成区域旅游一体化的格局。
4. 创新旅游产品,提升服务质量: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提高旅游服务质量,增强游客的满意度和忠诚度。
5. 加强宣传推广,提高知名度:利用多种渠道进行宣传推广,提高京津冀地区旅游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旅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区域旅游交通网络规划—以京津冀地区为例Regional tourism transportation network planning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as anexample摘要: 随着我国经济地迅速发展,旅游业也得到了蓬勃发展.在旅游收入不断增长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对旅游公共服务要求的提高,针对于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规划,也有了更全面更高的要求。
Abstract: With the rapidly developing economy, China's tourism industry is developing well,too.With the increasing Tourism revenue,we need to develop Tourism public service,and request of Regional tourism transportation network planning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comprehensive and high关键词: 京津冀;旅游交通;旅游交通网络规划;Keywords:The beijing-tianjin-hebei; Tourist traffic; tourism transportation network planning;一、我国旅游交通发展现状及京津冀地区分析广义旅游交通是指以旅游、观光为目的的人、物、思想及信息的空间移动,它探讨的对象包括人、物、思想及信息。
狭义旅游交通则将讨论对象限定在人或物,通常指为旅游者实现旅游,从出发地到目的地,以及目的地内进行游览再回到出发地,整个旅游活动过程所利用的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总和,包括各种交通设施以及与之相应的一切旅途服务。
典型的旅游出行链,见图。
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我国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城市的地域空间组织正在从单体型向以中心城市为核心的多城市相互交融的城市群形态转变,人口和产业的空间集聚也由向城市地域的“点式聚集”变为向城市群地域的“面式聚集”。
京津冀城市群以其特有的地缘优势和产业特点,正在成为我国经济最富活力的地区之一。
从港口与海岸线分布、自然资源、科技资源、人力资源等方面看,京津冀地区的综合优势凸显。
正在完善中的京津冀交通网络,无疑是加速城市群融合的重要推力。
京津冀地区是我国交通网络最为密集的区域之一,也是包含直辖市最多的区域。
该城市群包括京津两大城市,加上首都的特殊政治文化地位,对于交通基础设施有着特殊要求。
北京是全国政治和文化中心,总部资源丰富,具有高科技、资金、技术和人才优势;天津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沿海城市,将以滨海新区的发展为重点,逐步建设成为国际港口城市、北方经济中心;而河北有土地资源优势、矿产资源优势、港口优势等。
目前以渤海湾西岸港口为龙头、铁路为骨干、公路为基础、航空运输相配合、管道输送相辅助的京津冀交通物流网络已初步形成,在区域经济发展和一体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
位于环渤海经济圈中心位置的京津冀正在紧密协作,联手推进区域内多种运输能力建设。
河北环抱京津,京津与其他省份的交通物流对河北的依赖较大,河北也因为特殊的地理位置而得益于自京津向外辐射的高层次运输网络。
二、京津冀地区旅游交通网络及问题旅游交通网是得益于政府对发展交通的高度重视,旅游业发达国家普遍形成了由航空、铁路、公路、水路、地铁等组成的立体化及由地区、全国及周边国家组成的网络化格局,最大限度地满足旅游者的流动意愿。
如在日本,各大城市之间由高速公路、电车、新干线及飞机相连接,城市内的公共交通网由地铁、轻轨电车、公共汽车所构成,从而形成了快捷有序的交通网,该交通网能按照旅游者的不同需求,将他们快速送往各旅游地,同时也成为旅游者体验交通文化的最好方法。
目前,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初步的旅游交通网络,京津冀交通一体化已建立良好基础:区域内有35条高速公路和280多条国省干线相联,基本形成了覆盖京津和河北11个设区市的三小时都市交通圈;津冀沿海港口设计通过能力7.5亿吨,占全国16%;三省市之间开通道路客运班线900多条。
京津冀交通运输部门在高速公路联网收费、计重收费、公路治理超载、打击黑车等行业管理工作中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为推进交通一体化确立了基础。
目前,北京公交系统线路已经延伸到河北的涿州、廊坊、三河等地。
目前从北京出发的省际公路客运线路中,约一半是来往京冀之间的。
2010年3月开工的津保铁路不仅将打造滨海新区通往西北部的重要客货通道,还将加快推进京津冀区域高速铁路网建设,推进区域合作。
但目前京津冀地区旅游交通网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主要运输方式间缺乏有机衔接,综合利用效率不高,网络的分布和需求生成不够平衡等。
该地区道路交通设施发达,但发展并不均衡。
区域内路网呈以北京为中心的放射型结构特点。
这种结构一方面导致与北京无关的客流量都要经过北京交通枢纽或在此中转,造成枢纽能力紧张,对北京市区内部城市交通产生很大压力。
另一方面,运距增加,造成运输成本增加,也就提高了部分旅游成本,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北京周边城市之间的相互协作和发展。
同时,在区域旅游交通网发展过程中,两个较为严重的问题,严重限制了区域网络的功能。
首先,区域协调发展理念不强。
由于京津冀是三个独立的行政区,因此三方在制定政策时只是把其他利益主体和整个区域的利益作为影响自己利益实现的因素来考虑,区域经济目标的实现仍然受到行政区目标的制约。
同时,三地经济基础存在明显差别,基础设施水平参差不齐(龚华炜等,2007)。
京津冀区域合作的进展相对缓慢,目前还没有形成优势互补、协同合作的有机整体,缺乏稳定的合作机制。
由于这个原因,其区域旅游交通网无法发挥其最大最有效率的功能。
其次,城际交通的政策壁垒。
目前,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网络仍不能充分满足城际运输迅速、便利的需要,许多重要交通枢纽之间交通联系仍然不便。
由于存在地方保护主义,给京津冀城市群运输市场融合造成许多阻碍,人为分割和壁垒给车辆出行范围和通行费造成诸多限制。
不同管理部门编制的规划不配套、不衔接、不易操作实施的问题较突出,直接造成不必要的交通效率降低和资源浪费,并且影响到运输服务质量(王为林,2007),不适应区域经济整合的要求。
城市群内各城市在布局交通物流网络时,没能做到充分统筹协调,造成基础设施规划不统一,建设标准不对接,施工周期不一致等,延缓了交通一体化进程(殷惠,2007)。
目前各地客运市场基本只对本地企业开放,客运班线和旅游包车等市场还处在封闭环境中。
由于这种壁垒,直接影响到了区域旅游交通网的构建,或者说只停留于书面上的构建,在实际的运用中,有太多的实际操作没有实现,根本地直接地影响了区域旅游的协调发展。
在城市群交通物流一体化的总体指向下,应加快开放这些市场,构建开放高效的大系统。
三、京津冀区域旅游交通网络规划1.规划目标(1) 发展京津冀区域旅游事业,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
(2) 使区域旅游交通规划与国家重大区域基础设施布局相衔接,并注重各省区之间的协调。
(3) 通过区域交通建立起体系完善、设施先进、进出便捷、服务优质的旅游交通网络,实现高效、快捷的区际联系和区内联系,使京津冀区域旅游交通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通过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四种不同的主要交通方式的合理分工和有效衔接,作为区域旅游的载体,与区域旅游的可持续发展相适应。
2.规划原则(1)长远考虑,整体优化。
京津冀交通网络规划要考虑各种运输方式的现状与发展规模,以总体协调为基本依据。
通过系统分析,从整体上进行宏观控制,减少建设决策的随意性与重复性(申康,2008)(2)结合实际,量力而行。
京津冀城市群内的经济和自然条件及交通网络现状差别较大,并且各地受到不同的因素和条件制约,而且这些条件还会不断变化。
因此,交通网络布局必须基于本地实际,一次规划、分期实现,不但要保证适应城市群需求,还应审慎可行。
(3)能力充分,衔接顺畅。
要求城市群内各城市之间尽快形成有效连接,强化城市间以及通向外部的便捷连接。
除继续畅通省际综合运输大通道,全面增强与周边邻省的联系,还应重点突出京津冀城市群内部的交通联系。
3.京津冀区域旅游交通网络的构建(1) 国际旅游交通。
从境外直接进入规划区域的主要手段是航空运输,天津还应利用自己独特的地理地域优势,利用港口吸引国际游客,发展游轮旅游,完善区域旅游交通网,带动促进区域旅游发展。
(2) 国内区际旅游交通。
规划区域与国内其它区域的旅游交通的主要手段是铁路、高速公路、国内航空和可利用、可开发的水运。
便捷高效的交通物流是现代化城市群形成和演进的必要条件。
随着城际轨道的规划建设,以及国家高速铁路干线的运营,轨道交通网络在城市群发展和区域联系中发挥的作用更大,成为城际客运联系和支持城市群发展的主要交通工具。
在京津冀大都市密集区修建快速客运通道,使之适应城际间大客流的交通需要,并通过改善运营组织方式实现城际交通公交化。
铁路通过开行小编组列车、高密度发车使之公交化。
快速轨道交通系统建设将显著促进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物流网络布局优化,成为京津冀一体化的良好基础。
京津城际高铁,更是迅速构建区域网络的有效方法,应给予更多的关注。
将各城市的旅游集散中心联通起来,加速网络运行。
(4)突出核心轴线建设。
京津冀城市群除继续加快国家级运输大通道建设外,还应从自身区域经济和交通物流发展的角度,强调“京津交通轴”和“环渤海交通轴”的建设。
在京津交通轴方面,继京津高速公路北通道之后,作为京津第三通路的南通道,由北京经廊坊,到天津接京沪高速公路,将彻底改变京沪高速公路京津段交通拥堵状况。
建设环京津唐承张高速公路,贯通承德、唐山和张家口,促进和承接京津产业的转移,实现中心城市之间的顺直连接,避免迂回运输,减少过境交通对各市区的干扰。
建设环京津沧保张高速公路,贯通沧州、保定、石家庄,组成另一条大能力的环型快速公路干线,减轻京津主轴线的部分交通压力,为城市群内旅客出行和货物运输提供一条便捷通道。
(5)协调综合枢纽发展。
加强综合交通枢纽建设,形成紧密配合、互有分工的枢纽格局。
实现枢纽内各种运输方式高效衔接,实现旅客运输的“零距离换乘”和货物运输的“无缝衔接”。
京津冀城市群的综合交通枢纽应该位于综合运输大通道的重要交汇点,在经济贸易和人员交往中地位突出的沿海港口、大型国际机场所在城市。
北京、天津和石家庄三大综合枢纽区位有别,相距不远且作用互补,各有优势。
参考文献:⑴我国旅游交通现状与发展对策周新年林炎《综合运输》 2004/11⑵京津冀城市群交通物流网络空间布局优化研究李南,鲁敏,刘嘉娜《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⑶旅游公共服务: 国际经验与启示张萌,张宁,朱秀秀,陈蔚《商业研究》 2010 /03 总第395 期⑷长江三峡区域旅游交通规划殷成志吕斌《城市规划汇刊》2004 年第2 期⑸吴必虎. 区域旅游规划原理[ M] . 北京: 中国旅游出版社, 2001.415- 422.⑹城市旅游集散中心的发展与布局王玉芹, 张凯, 汪宇明《旅游论坛》2008 年10 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