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的承德生态旅游建设研究

合集下载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承德避暑山庄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承德避暑山庄文化传播策略研究

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承德避暑山庄文化传播策略研究承德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进程中,以创建世界旅游名城为指导,以“全域旅游”为主线,以避暑山庄及周围寺庙为依托,大力发展文化旅游、文化消费、休闲度假等模式,通过宣传避暑山庄特色文化,精心打造承德靓丽“城市名片”,不仅能吸引全国乃至全世界的旅游者,使其感受到避暑山庄特有的皇室文化,更能促进承德的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因此在数字化经济发展背景下,承德避暑山庄的文化形象更加可以依据新媒体平台实现有效传播,以下将基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在承德避暑山庄文化传播中的功能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优化对策,以期更好地树立具有吸引力的文化形象。

一、数字化时代背景下承德避暑山庄文化传播中的功能(一)数字化时代数据采集与处理信息化、多元化、数据化、个性化的时代正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方式,通过网络快速获取海量数据并对信息进行分析是数字化时代发展的一大特点,避暑山庄可以利用谷歌地球、Arcgis软件等,构建一个基于地理基础的数据库,通过数字终端上传的景点信息,对其进行统计、整理、分析,此数据库便可包含景区整体范围、湖泊、岛山、游览线路等。

具体的数据收集,自然是从网站上获取,将拍摄者、拍摄时间、地理坐标、访问量等信息分开存储、分类统计。

有了此类网络信息数据库,大家能够更加快速地搜索关于避暑山庄的相关文化信息,进而为实现文化传播提供必要载体。

(二)数字化通过系统软件处理数据信息利用Arcgis软件对数据表中的坐标进行分析,将得到的图像数据作为向量元素,而后将其装入GIS数据库,随后的处理也是在Arcgis中进行,通过软件中的投射变换,将所收集到的点进行投影定义和投影变换,形成北京1954坐标系,同时可以采用高斯一克吕格投影,其是旅游资源数据处理的一种快速、具体、可靠的方法。

首先,Panoramio和谷歌具有良好的协作关系,基于GoogleEarth软件所提供的API,用户可以在谷歌地球找到上传的图片,并且可以自由地共享给世界,谷歌地球还将其推广到GIS和网络页面,以增加其可信度。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承德大数据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承德大数据产业发展策略研究

M 42东中部经验丨D本文系2017年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自筹项目(201701A176);2018年承德市社会科学发展研究重点课题(编号:20181007)研究成果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承德大数据产业发展策略研究房 健(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数学与计算机科学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摘 要】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背景下,承德发展大数据产业具有一定的区位优势、自然生态环境优势和政策支持优势,但也面临着一些问题。

因此,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的承德大数据产业发展策略是:良性互动,优势互补,错位协作发展;科学规划,合理运营,实现高质量发展;科学决策,强化保障,营造良好的大数据产业发展环境。

【关键词】 京津冀协同发展;承德;大数据;产业发展策略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项重大国家发展战略。

在此背景下,大数据产业作为中国新兴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是其中最重要的音符之一。

京津冀区域是我国大数据产业和资源的显著聚集区域,所拥有的数据体量约占全国的70%-80%。

[1]承德便利的区位优势(一市连五省)、稳定的地质结构、充足的宽带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丰沛的水资源、冷凉的气候环境和富集的清洁能源等都为承德发展大数据产业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优势。

2016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和国家网信办正式批复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京津冀未来将打造国家大数据产业创新中心、国家大数据应用先行区、国家大数据创新改革综合试验区、全球大数据产业创新高地。

《京津冀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方案》中提出,将承德建设为京津冀旅游大数据示范区,到2017年底,京津冀数据开放、产业对接框架基本形成,数据开放共享机制体制初步建立,环保、交通、旅游等民生重点领域试点示范率先启动。

目前,京津冀区域大数据产业发展势头迅猛,未来有望在大数据人才、资本、市场等要素方面形成互补,建立新的大数据产业体系。

对于承德的大数据产业发展而言,既是机遇,又是挑战。

一、承德发展大数据产业的优势1、区位优势承德位于河北东北部,南邻京津、北倚辽蒙,一市连五省,区位优势明显。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承德市经济协同发展发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承德市经济协同发展发分析

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承德市经济协同发展发分析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的承德市经济协同发展分析摘要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已上升成为一项重大的国家战略。

在大的区域一体化背景下,作为河北省中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承德市如何借助这个有利契机来为自身发展寻求出路成为关注重点。

本文希望通过结合当前经济形势分析、以及对承德市经济发展状况的调研、并结合当前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形势对承德协同京津发展提供可行性建议,通过经济联系分析,论证出承德市与京津之间密切不可分割的联系,强调承德市在京津冀的经济协同发展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经济联系1.导论在经济全球化发展迅速、区域经济合作日益频繁的大背景下,区域内经济联系的强弱程度不仅对该区域所辖城市的影响作用大大加强,更会带动该区域的组成大的经济圈协同发展,实现更高层次的经济一体化以及全方位的交流和合作。

由于目前以上海为中心的长三角经济圈,以广州、深圳为中心的珠江三角洲经济圈的协同发展比较稳健,经济发展步调较高,而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京津冀经济圈发展还相对落后,与其他两个经济圈的发展实力差距过大,因此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是突破发展限制与瓶颈的重要一步。

北京市、天津市和河北省由于空间关系、经济地理的特殊性和两市一省经济、社会、文化、民俗等方面的内在联系,客观上形成了一个具有人缘、地缘相近性的经济统一体。

而承德市距离北京仅220公里,作为京津发展的生态、服务、与发展动力的重要保障部分,与京津的关系早已密不可分。

打破体制限制,实现区域经济一体化不仅会将京津经济推向更高的一个发展层次,同时将带动承德市经济整体发展,并建设更高更好的首都功能承接区、为首都分散压力。

因此,希望通过对承德市、京津两直辖市的经济数据调研以及结合对三城市间的经济联系分析来为承德市在区域经济协同发展中如何借力京津可以提出合理建议,实现更好的发展。

2.京津承经济协同发展背景与意义2.1京津承经济一体化合作背景京津在经济发展过程中环境污染问题日益恶化、交通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人口密度仍保持在较高的水平、城市容载量即将达到上限的背景下,承德在与京津区域协同发展中看到了机遇与挑战。

“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新时代承德旅游发展研究

“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新时代承德旅游发展研究

“生态强市,魅力承德”新时代承德旅游发展研究作者:许新国王文轩温玲子来源:《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8年第11期京津冀协同发展已经成为重大国家战略,“雄安新区”的设立成为国家的全年大计,为京津冀区域功能布局优化、打造全新增长极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18年第三届河北省旅游业发展大会在承德顺利召开,标志着承德进入了一个新的旅游时代,以生态旅游为主的休闲旅游正在逐渐走进承德。

生态旅游有利于生态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开发,有利于调整产业结构,有利于促进产业融合,对于实现农村脱贫致富、城乡一体化发展、美丽乡村建设和全域旅游发展具有重要的时代意义。

承德市作为著名的旅游城市,旅游资源丰富。

近年来,承德市大力发展生态旅游,打造生态强市,一个全新的魅力承德将重新展现在旅游者面前,深入分析承德市生态旅游产业发展优势、未来的发展思路与对策,具有极大的现实意义。

一、冷静思考,识短板(一)基础设施不完善,服务水平有待提高承德市的生态旅游发展存在着“硬件与软件”两个方面的不足。

“硬件”方面:承德市很多的优质生态资源尚未形成旅游聚集效应,没有公交线路,更没有旅游专线;很多旅游景点的交通指引牌较少,对于很多自驾游者来说,准确查找存在一定困难;旅游景区存在着缺少停车位、公共厕所较差、环境脏乱等问题。

“软件”方面:旅游从业者多为当地农民,缺失专业培训,缺乏行业认知,在经营理念、发展方向、营销手段、管理水平以及服务意识与能力等方面存在着诸多不足。

(二)产品类型不丰富,休闲体验时间较短承德市的生态旅游基本上以“坝上草原体验”和“休闲生态农业”为主。

草原深度体验的产品类型很少,休闲农业基本上以“摘农家果、住农家院、吃农家饭”为基本类型。

由于产品类型不丰富,造成了“坝上两天骑马吃羊”“一个园子,一顿饭”“住在农家院,景区转一转”的基本情况,缺乏生态特色旅游,所以游客在旅游停留体验时间较短,这直接影响了其经济效益与长远发展。

(三)品牌形象不清晰,营销方式过于单一承德传统的旅游品牌形象仅仅是“避暑胜地”,这无法代表承德现在及未来的旅游产业发展。

后奥运会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承德市休闲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后奥运会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承德市休闲体育发展策略研究

后奥运会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承德市休闲体育发展策略研究摘要: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战略的提出和北京携手张家口冬奥会胜利闭幕,将带动区域体育事业和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通过对承德市现实状况的深入研究,以休闲体育为研究对象,以承德市市区居民为调查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SWOT分析法,掌握承德市区居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行为特征;根据对京津冀协同发展相关政策的分析,找出承德市休闲体育发展目前存在的问题以及发展态势,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为后冬奥会时期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承德市休闲体育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使承德以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为依托,建立京津冀地区休闲体育发展平台,以创新、科技、协调、绿色、共享为休闲体育发展基本理念,抓住冬奥会的有利机遇,探索承德市休闲体育发展的有效模式,制定协同发展目标与对策。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休闲体育;策略研究1.引言“休闲体育”随着时代的发展逐渐升温,它是社会体育的重要部分,在活动中表现出人的闲适性、即时性,对参与个体有强身健体、调节心理、解放压力、培养情趣、锻炼意志的功能,是人们在闲暇时满足自身需求的一种自觉自足的社会文化活动。

而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也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追求。

承德市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城市,有着良好的自然环境和自然资源,旅游业较为发达,而且在休闲体育发展过程中,以其得天独厚的地理、历史、环境、市场、区位等优势,为休闲体育旅游业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条件和基础。

将给承德市的休闲体育发展带来良好的机遇和发展机会。

因此,关于承德市休闲体育如何趁势在协同发展的浪潮中运用自身优势和外部条件快速发展,有重要意义。

2.承德市休闲体育发展现状2.1承德市区居民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间与频率承德市区居民进行休闲体育活动的时长主要集中在1-3个小时区间,频率平均高出1-2次,且平均水平处于较高频率范围,从数据可以看出,承德市市区居民的闲暇时间较为充足,对休闲体育活动的持续兴趣能保持在较高的水平,为休闲体育活动的进行提供了时间条件。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围场生态休闲旅游“后花园”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围场生态休闲旅游“后花园”

围绕京津冀协同发展打造围场生态休闲旅游“后花园”作者:杨永艳来源:《进出口经理人》2016年第01期摘要:建设京津冀水源涵养功能区,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对承德市的明确定位,建设京津休闲旅游“后花园”是围场县的核心定位,围场围绕这一定位大力发展生态休闲旅游。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休闲旅游“后花园”围场县有着得天独厚发展生态休闲旅游的资源。

到2015年底,全县有林面积778万亩。

全县森林覆盖率57.6%,活立木蓄积2610万立方米,有林面积和蓄积分别占全市的23.5%和38.4%,占全省的10.6%和21.8%,占全国的2.65‰和1.98‰。

围场县地处河北环京津休闲旅游产业带,是环京津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实施,使围场县成为近京津生态休闲旅游目的地的优势更加突出。

随着承赤高速、御大线的相继开通,贯通了我县与丰宁、兴隆等周边旅游景区的旅游交通干线,围场县成为承德市“一路双环”精品旅游环线的重要节点。

一、围场与京津旅游合作现状(一)京津是围场县主要客源市场。

2015年围场县接待游客近200万人次,其中京津客源占48%,京津连续十年位居围场县客源首位。

近年来,围场县持续在京津召开旅游推介会、举办宣传促销主题活动、在中央、市电视台播放宣传片、走进社区和高校发放宣传品、以公交、地铁为载体发布宣传广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取得了较好的成果,巩固了京津客源市场。

合作形式也由线下步入线上,由单一客源市场走向互为客源市场,由资源输出式宣传转向项目捆绑式宣传,使京津不但成为围场县优质旅游客源市场,也成为围场县良好的旅游融资市场,(二)京津企业是围场县旅游项目主要投资者。

围场县引进的亿元以上旅游项目11个,其中7个为京津企业投资建设。

特别是与首农集团合作的“御道口生态旅游项目”。

该项目定位于打造具有国际品质的“草原生态经济示范新区”的目标;对项目整体区域功能划分,建设御道文化,主题旅游,生态旅游,航空体验四大体验区等内容。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承德市生态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承德市生态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

“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承德市生态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作者:刘博管力宋勇跃吴振超马佼佼张宁宁来源:《旅游纵览》2022年第06期摘要:“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提出为这3个区域的发展提供重大机遇,河北在“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也实现了对自身的全新定位。

作为我国社会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全民健身应该努力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这一战略目标,持续推进3个地区的体育事业协同发展。

作为这项重大发展战略的重要城市之一,承德市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丰富的自然资源,为其生态体育旅游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本文将以承德市的生态体育旅游产业为研究对象,分析“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相关政策,探究其生态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

关键词:京津冀协同发展;生态体育旅游产业;承德市中图分类号:G86;F592 文献标识码:A基金项目:承德市社科联重点厅局级课题“‘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背景下承德市生态体育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研究”(20211054)。

承德市作为“京津冀地区协同发展”战略的重要城市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优越的自然环境,为其生态体育旅游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就“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提出的背景来看,其是符合我国新时代社会发展要求的,对几个区域的创新发展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是推动生态体育旅游产业进入均衡发展的一个新的战略机遇期。

承德市应当抓住2022年成功举办“冬奥会”这个机会,探索具有自身发展特色的生态体育旅游产业,为区域内其他城市的产业协同发展提供有参考价值的示范[1]。

早在198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nternational Union for Conservation of Nature,IUCN)就提出了“生态旅游”这一概念。

到了1993年,国际生态旅游协会又将其定义为,将保护自然资源与维护当地居民生活统一起来的旅游产业。

生态旅游一方面强调对自然资源的保护,另一方面强调要发展可持续的旅游产业。

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与发展探讨

京津冀区域旅游一体化——合作与发展探讨
一体 化 大北京旅 游


概 述
尝 新鲜 海鲜 、观 乐 亭三 岛美景 、在承 德感 受皇 家避 暑胜 地 带来 的惬
旅 游是 一种 具有 社会 性 的行 为 ,旅游 通过 旅游 者 的消 费产 生经 意 ,参 与北 京 的 演 唱 会 、 艺术 展 、剧 目演 出 、博 物 馆 、奥 运场 馆 济与社 会效 益 。由于 旅 游产业 链较 长 ,涉及 众 多 的部 门 、业 态 以及 等休 闲娱 乐 。 “ 都市 交通 圈 ”正 在带 动 “ 都市 旅游 圈 ”快 速发展 , 人 员 ,需要 从政 策 、行 业 、企 业 、顾 客等 多 角度来 制定 政策 、设 计 产品 ,满足 旅游 者 的需 求。 京津 冀 由于地理 位 置 、交通 、经 济 、历 史 、文化等 因素 形成 了现 代 大都市 圈 ,只 有加 强该 地 区的 区域 一体 化 、全 面推 进整 合才 能 为消 费者 提供 全面 的旅 游产 品。 的建城 史 ;北京 不仅 有故 宫 、颐和 园等 传统 旅游 景 点 ,更有 稀缺 的 府 等文 化休 闲 、教育 旅游 资源也 十 分丰 富 。从古 老 的历 史文 化 、传
性和 完 整性 。又有 差异 性和 互补 性 ,呈现 合 则共 赢 ,分 则抱憾 的格 强 化旅 游 目的 地稀 缺资 源 性 ,充分 发挥 城市 综 合功 能 、区域优 势 ,
局 。众 多的资 源类 型 为旅游 一体 化 整合 、提 高整体 吸引 力提供 了基 开 发 高 端旅 游 产 品 。 城 际轨 道 交通 是 国 际大 都 市 圈 内有 效 的交 通 础 。区域 内拥 有 的山川 湖泊 海洋 草 原 , 占全 国总 数三 分 之一 的世 界 遗产 ,2 0 2 多处 四A以上 景 区 为打 造 区域 深 度 旅游 提 供 了必 要 的 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的承德生态旅游建设研究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战略给承德生态旅游发展带来了区域信息共享、区域资源整合、区域互联互通的发展机遇,有利于提高承德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促成承德生态旅游融入京津冀旅游圈、实现承德生态旅游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

而以京津冀一体化的视域审视承德生态旅游集聚状态、服务水平与文化内涵等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为承德生态旅游进一步适应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提高旅游效益、提升服务水平、增强文化内涵提供了新的理论思考与现实观照。

标签:京津冀;承德;生态旅游京津冀一体化协同发展已经上升为国家重大发展战略,这一重大战略对于河北省的发展意义重大,对于河北省承德市生态旅游业的发展更是意义非凡,既有利于拓宽承德市旅游内涵,又有助于提升承德市旅游能力。

承德市要紧紧抓住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机遇,充分利用政策优势,实现旅游发展转型升级,充分利用各种宣传媒介,做好生态旅游宣传工作,做好生态旅游管理工作,实现生态旅游可持续发展。

一、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承德生态旅游发展的新契机河北省承德市因其独特的地理位置与优越的生态条件,在京津冀一体化发展战略中承担着生态环境支撑区的重要功能定位。

众所周知,承德市还是中国知名的历史文化旅游名城,而实现生态涵养与旅游产业的协同发展,打造生态旅游名城是承德重要的城市发展目标。

而在京津冀一体化的战略背景下,承德生态旅游的发展将迎来崭新契机。

(一)一体化的区域信息共享有利于提高承德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区域信息的共享与互通互联是京津冀一体化的题中应有之义,通过区域信息的流通与共享,打破了地区之间相对封闭的状态,促进了地区之间的经济交往与文化互动,依托开放、共享、交流的信息一体化平台,可以实现地区之间信息的互通有无与资源共享。

承德市可以依托与北京、天津的信息共享平台,进行独具特色的承德市生态旅游宣传,以其生态涵养与文化底蕴并重的旅游特色辐射北京、天津,进而扩大其生态旅游的知名度与美誉度。

比如避暑山庄、外八庙、普宁寺、金山岭长城、磬锤峰、九龙松等承德旅游名胜都可以通过现代化的信息技术手段,依托京津冀一体化的信息共享平台,提高承德生态旅游的地域辐射能力,通过旅游信息的互联与共享,增强承德生态旅游的宣传力度,促使生态旅游走出河北,获得新的发展空间。

(二)一体化的区域资源整合有利于促成承德生态旅游融入京津冀旅游圈实现京津冀地区之间区域资源的优化整合是京津冀一体化的必然过程,通过北京、天津和河北三省市之间的资源互补与互通有无,可以极大地整合区域资源,实现区域资源的优化配置。

京津冀三省市都具有丰厚的旅游资源,三省市旅游资源的优化整合可以增强京津冀旅游一体化的多样性与丰富性,实现皇家旅游、红色旅游、生态旅游与都市旅游的协同并进,形成京津冀一体化多元的旅游发展格局。

承德生态旅游的建设与发展可以依托京津冀一体化的旅游格局获得新的发展机遇,进而通过“坚持科技引领、项目带动、集群推进,打造经济后发达地区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文化和科技、文化和旅游、文化和健康养生高度融合的全国特色文化名城。

”[1]通过融入京津冀旅游圈,承德生态旅游的发展可以获得机遇与市场,提升区域影响力。

(三)一体化的区域互联互通有利于实现承德生态旅游效益持续快速增长“京津冀一体化涉及很多方面,旅游自然是一体化发展中一个重要的层面。

京津冀历史上原本属于同一行政区划,三地在区域经济发展方面具有很多历史渊源,旅游资源也有很多互补性。

”[2]所以,通过京津冀一体化的互联互通,依托一体化的交通网络体系、一体化的旅游协同体系、综合化的区域发展规划等,都可以加快三个区域之间人力、物力和财力的流通,打破区域间孤立的存在状态,形成开放共享的发展格局。

而承德的生态旅游也将会依托一体化的互联互通平台,获得更多的旅游客源,在带来旅游经济效益的同时,也能够极大地繁荣生态旅游产业,促进承德市旅游效益的持续快速增长。

二、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对承德生态旅游存在问题的新审视京津冀一体化的区域发展战略在给承德生态旅游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的同时,也启示着我们去反思与剖析承德生态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以京津冀一体化的視角审视承德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

生态旅游资源组合集聚状态不佳,存在分散单一、组合不优化的特点;旅游场所的基本公共服务处于较低水平,难以满足游客高层次的旅游消费需求;生态旅游的生态文化内涵也有所欠缺。

(一)生态旅游资源组合集聚状态不佳京津冀一体化倡导地域之间的互联互通,注重区域的协同发展与整体推进,而这种一体化、整合化的发展战略思想也给我们的生态旅游建设带来了重要的启示。

生态旅游的建设与推进同样需要打造整合化与最优化的旅游资源组合,这样才可以打破各个旅游点相对孤立、分散、零散的自然状态,形成不同旅游资源多样组合、合理集聚的一体化优势。

承德生态旅游资源分布广泛,山庄、庙宇、奇山、园林等旅游资源种类多样,成为发展生态旅游的巨大优势。

但是,也存在集聚组合状态不佳的问题,由于自然地域、交通不便、分散零星等特点,使得这些生态旅游资源并没有形成最优化的地域组合,一体化的生态旅游效益并没有最大化,为了更好地推进承德生态旅游建设,应该着力解决好这个关键的问题。

(二)生态旅游公共服务水平亟待提高生态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生态旅游建设的重要标准,也是不断推进生态旅游发展的重要推动力。

当前,相当数量的国家生态旅游景区因为基本公共服务不到位、景区环境脏乱差、安全设施不健全、宰客等公共服务不到位的问题而被取消国家级景区资质,惨遭摘牌。

这既是教训,也同时引发我们对生态旅游服务水平的深思。

走进承德生态旅游的部分景区,我们也确实发现一些问题,比如景区的环境脏乱差、垃圾多,基本的公共服务,比如饮水、厕所等服务设施水平亟待提高等。

另外,部分景区还存在夸大宣传、景区内的安全保障措施不健全、景区指示牌不明确等问题。

这些普遍存在的问题确实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并加以解决。

(三)生态旅游的生态文化内涵有待加强生态旅游的建设与推进,不仅应该美在“面子”,更应该美在“里子”,应该既要“重颜值”又要“重内涵”,生态文化的凸显与诠释是打造生态旅游质量、提升生态旅游水平的重要环节。

当前,承德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缺乏一定的生态文化内涵,一些旅游设施的打造与建设过于形式化,缺乏生态文化内涵的支撑与引领。

比如,绿色、和谐、可持续、环保等文化理念还比较淡薄,也正是生态文化内涵的缺失,才使得生态旅游的质量与水平还停留在较低的发展层次,难以很好地适应京津冀一体化对于生态旅游发展的预期。

所以,生态文化内涵缺失的问题正成为阻碍承德生态旅游质量与水平提升的内在瓶颈,生态文化内涵的缺失难以真正打造精品化与高层次的生态旅游。

三、京津冀一体化视域下承德生态旅游路径探究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为承德生态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也引发我们对当前生态旅游建设的深刻反思。

为了适应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使承德生态旅游更好地融入京津冀一体化进程,我们应该针对承德生态旅游存在的问题提出进一步的改进路径。

即打造区域一体化的生态旅游路线,注重提高生态旅游的整体效益;提供更为周到安全的人性化服务,注重提高生态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通过生态文化引领生态旅游发展,增强生态旅游的文化内涵与意蕴。

(一)打造区域一体化的生态旅游路线,注重提高生态旅游的整体效益区域一体化的生态旅游路线打造应该从承德自身生态旅游建设与融入京津冀一体化旅游圈两个方面考虑。

立足承德生态旅游建设的实际情况,应该从本地生态旅游资源的现实分布与集聚出发,有效整合生态旅游资源,把零散、分散、集聚状态不佳的旅游资源通过一体化的整合方式进行重组与完善,打造一体化的旅游路线品牌。

而放眼京津冀一体化进程,应该从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旅游圈入手,通过互联互通的一体化平台,借助北京、天津的旅游资源与旅游品牌积极带动承德生态旅游。

整合化和一体化的生态旅游模式可以使有限的旅游资源发挥出最大的效益,进而从整体上提高承德生态旅游的效益。

(二)提供更为周到安全的人性化服务,提高生态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为了更好地融入京津冀旅游圈,适应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进程,还需要提供更为周到安全的人性化服务,提高生态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并不是一味地把满足人的各种需要作为生态旅游发展的追求,而是应该树立尊重自然、保护自然、爱护自然的生态文明观念,在旅游资源可承载能力的基础上,寻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比如,应该保护生态旅游资源的原始性与独特性,保护完整的自然生态系统,通过让游客体验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进而陶冶情操、愉悦身心,让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和满足游客的旅游需求实现协调统一。

此外,还应该加强生态旅游的安全保障服务,完善并健全景区内的安全服务设施,增强旅游的自我保护意识与景区自身的安全防范意识,提高生态旅游的公共服务水平。

(三)通过生态文化引领生态旅游发展,增强生态旅游文化内涵与意蕴生态旅游更应该重视生态文化的引领与建设,应该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以保护自然生态环境为前提,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和合共生为目标追求,依托自然生态系统开展体验自然、感悟自然的健康旅游方式,實现身心的愉悦与放松。

所以说,生态旅游的建设与发展应该以生态文明的实现为价值依归,“生态文明所主要解决的问题就是要调整人类文明的发展方向,减损文明的扩张性和对抗性因素,实现人与人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这也就在客观上规定了和谐应当是生态文明的核心价值理念,或者说和谐是生态文明的鲜明品格。

”[3]而以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开展生态旅游建设,既是生态旅游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也是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选择,二者在一定程度上相互配合,相互促进。

京津冀一体化的发展战略为承德生态旅游的建设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推进路径,我们应该积极从现存的问题入手,转变发展思路、反思存在问题、寻求现实路径,适应京津冀一体化的国家发展战略,积极推动承德生态旅游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旅游圈。

这既是推动承德生态旅游发展的现实选择,又是促进承德生态旅游融入京津冀一体化的有益尝试。

参考文献:[1]许新国,温玲子.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承德县域文化旅游产业发展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6(2):51-53.[2]孟祥林.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石家庄旅游业发展的瓶颈与对策[J].河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22-28.[3]刘湘溶,等.我国生态文明发展战略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7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