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动物用的疫苗(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动物用的疫苗,所应用的病原微生物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用以接种动物能产生相应的良好免疫力。

1、疫苗的类型 (1)传统疫苗传统疫苗是指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传统疫苗在防制畜禽传染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疫苗。传统疫苗,包括有如下主要的类型:① 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以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灭活苗又分为组织灭活苗(如猪瘟结晶紫疫苗)、培养物灭活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猪细小病毒疫苗)。此种疫苗无毒、安全、疫苗性能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② 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

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丹毒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

③ 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之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如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系由6:B血清型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制造,对由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肺疫无免疫保护作用)。

④ 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

⑤ 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⑥ 同源疫苗: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用于预防各种品种猪的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症)。

⑦ 异源疫苗:指利用不同种微生物菌(毒)株,制备的疫苗,接种后能使其获得对疫苗中不含有的病原体产生抵抗力(如兔纤维瘤病毒疫苗能使其抵抗兔粘液瘤病),或用同一种中一种型微生物种毒制备的疫苗,接种动物后能使其获得对异型病原体的抵抗力

(如牛、羊接种猪型布氏杆菌弱毒菌苗后,能使牛和羊获得牛型和羊型布氏杆菌病的免疫力)。

(2)基因工程苗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制取的疫苗,包括亚单位疫苗,活载体疫苗,基因缺失苗及核酸疫苗。

① 亚单位疫苗:微生物经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去除其无效物质,提取其有效抗原部分(如细菌荚膜、鞭毛,病毒衣壳蛋白等),制备的疫苗(如猪大肠杆菌菌毛疫苗)。

② 活载体疫苗:应用动物病毒弱毒或无毒株如痘苗病毒、疮疹病毒、腺病毒等作为载体,插入外源抗原基因构建重组活病毒载体,转染病毒细胞而产生的(如狂犬病活载体疫苗)。

③ 基因缺失苗:应用基因操作,将病原细胞或病毒中与致病性有关物质的基因序列除去或失活,使之成为无毒株或弱毒株,但仍保持免疫原性(如猪伪狂犬病基因缺失苗)。

④ 核酸疫苗:应用一种病原微生物的抗原遗传物质,经质粒载体DNA接种给动物,能在动物细胞中经转录转译合成抗原物质,刺激动物产生保护性免疫应答(目前还处在试验阶段)。

(3)抗独特型疫苗根据免疫系统内部调节的网络学说原理,利用第1抗体分子中的独特型抗原决定位(簇)制备的疫苗,免疫后可引起液体和细胞性免疫应答,能抗拒病原的感染。此疫苗目前还处在实验室阶段。

2、应地制宜地建立免疫程序搞好免疫接种,是预防猪场疫病流行的重要措施,应该注意的是,免疫程序的建立,要考虑本

地区疫病流行情况,母猪母源抗体状况,仔猪、生长猪、肉猪的发病日龄,发病季节,免疫间隔时间等因素以及以往免疫效果。拟定一个好的免疫程序,不仅要有严密的科学性,而且要符合当地猪群的实际情况,也可考虑疫苗厂家推荐的免疫程序。根据综合的分析,拟定出完整的免疫程序。

下列系根据一般中、小型猪场常用的免疫程序,供参改。

(1)猪瘟① 种公猪:每年春、秋季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各免疫1次。

② 种母猪:每年春、秋季以猪瘟兔化弱毒苗各免疫接种1次或母猪产前30天免疫接种1次。

③ 仔猪:20日龄及70日龄各以猪瘟兔化弱毒苗免疫接种1次,也有在仔猪出生后未吮初乳前用猪瘟兔化弱毒苗免疫接种1次,接种后2小时可哺乳,于70日龄加强免疫1次。

④ 正常的猪场,可在50日龄时,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进行免疫接种,免疫期可达8个月。对于商品肉猪只需免疫接种1次。

(2)猪丹毒、猪肺疫① 种猪:春、秋两季分别用猪丹毒、猪肺疫疫苗各免疫接种1次。

② 正常的猪场,仔猪在50~70日龄时,可用猪丹毒、猪肺疫单苗或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或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免疫接种1次,免疫期6个月。

(3)仔猪大肠杆菌病妊娠母猪于产前40~42天和15~20天用大肠杆菌腹泻菌苗(K8

8、K9

9、987p)分别免疫接种1次。仔猪通过初乳抗体获得被动免疫。] (4)猪乙型脑炎苗在蚊蝇季节到来前(约4~5月份)用乙型脑炎疫苗对100日龄至初配的公、母猪进行免疫接种1次。

(5)猪细小病毒感染对种公猪、种母猪,每年用猪细小病毒疫苗免疫接种1次。

(6)猪口蹄疫25公斤以上的猪,用O型口蹄疫灭活苗每6个月免疫接种1次。

(7)猪流行性腹泻及猪传染性胃肠炎于母猪产前15~30天,分别以猪流行性腹泻疫苗或猪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免疫接种1次,也可用猪流行性腹泻及猪传染性胃肠炎二联苗免疫接种。对于断奶后各种日龄的猪,也可用上述疫苗免疫接种。

(8)对于猪支原体肺炎、仔猪副伤寒、猪链球菌病、仔猪红痢、猪萎缩性鼻炎及猪伪狂犬病等疫苗的使用,可根据不同猪场的具体情况选择。

3、疫苗的正确使用为保证猪在接种疫苗后,产生预期的免疫效果,应在使用疫苗时,对疫苗的正确使用方法,要有所了解。每一种疫苗,有其特定的免疫程序和免疫效力,是长期研究的成果,厂家通常都提供有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应严格掌握。为保证预防接种的免疫效果,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1)各类疫苗要有专人采购和专人保管,以确保疫苗的质量。

(2)各类疫苗在运输、保存过程要注意不要受热,活疫苗必须低温冷冻保存,灭活疫苗要求在4℃~8℃条件下保存。

(3)疫苗的使用按免疫程序有计划地进行,接种疫苗必须由技术人员操作、其他人员协助。

(4)疫苗使用前要逐瓶检查,观察疫苗瓶有否破损,封口是否严密,瓶签是否完整,是否在有效期内,剂量记载是否清楚,稀释液是否清晰等,并记下疫苗生产厂家、批号等,以便备案。

(5)疫苗接种前,应检查猪群的健康情况,病猪应暂缓接种,接种疫苗用的器械(如注射器、针头、镊子等)都要事先消毒好。根据猪场情况,一猪换一个注射针头或一圈换一个注射针头。

(6)接种疫苗时,不能同时使用抗血清。

(7)免疫接种过程,必须注意消毒剂不要与疫苗接触。

(8)疫苗一旦启封使用,必须当日用完,不能隔日再用。

(9)在免疫接种过程,疫苗不要放置日光下暴晒,应置于阴凉处。

(10)对仔猪进行免疫接种前,要特别注意防止母源抗体对免疫效果的影响,因此必须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

4、免疫失败的原因及对策在对猪进行免疫接种疫苗后,有时仍不能控制传染病的流行,即发生了免疫失败,引起免疫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猪只本身免疫功能失常,免疫接种后不能刺激猪体产生特异性抗体。

(2)母源抗体的干扰,母源抗体能干扰疫苗的抗原性,因此在使用疫苗前,应该充分考虑猪体内的母源抗体水平,必要时要进行检测,避免这种干扰。

(3)没有按规定免疫程序进行免疫接种,使免疫接种后达不到所要求的免疫效果。

(4)猪只有病,正在使用抗生素或免疫抑制药物进行治疗,造成抗原受损或免疫抑制。

(5)疫苗在采购、运输、保存过程中方法不当,使疫苗本身的效能受损。

(6)在免疫接种过程疫苗没有保管好或操作不严格,或疫苗接种量不足。

(7)制备疫苗使用的毒株血清型与实际流行疾病的血清型不一致,也不能达到良好的保护。

(8)在免疫接种时,免疫程序不当或同时使用了抗血清。

总之,免疫失败原因很多,要进行全面的检查和分析,为防止免疫失败,最重要要做到正确使用疫苗及严格按免疫程序进行免疫。

养猪场免疫程序参考表

免疫程序参考表 种类 时间 疫苗名称 用法 用量 备注 哺 乳 仔 猪 14日龄 圆环病毒疫苗 肌 1头份 喘气病用单针苗 21日龄 喘气病灭活菌 肌 1头份 25日龄 猪瘟细胞苗 肌 4头份 30日龄 伪狂犬基因缺失苗 肌 1头份 保 育 猪 40 链球菌多价苗 食血清Ⅱ型 肌 1头份 外购猪应将猪瘟疫苗先免,然后每隔7天注射副猪嗜血杆菌、链球菌口蹄疫、蓝耳 45 副猪嗜血杆菌苗 肌 1头份 50 口蹄疫高效苗 后三角肌 1头份 60 猪瘟组织苗 肌 4头份 后 备 公 母 猪 6日龄起每隔 7天 细小病毒灭活菌 肌 1头份 细小病毒首次应用21天后应再加 强一次 伪狂犬基因缺失苗 肌 1头份 口蹄疫高效苗 后三角肌 1头份 猪瘟组织苗 肌 5头份 蓝耳病灭活菌 肌 1头份 基 础 母 猪 妊娠期 妊娠期后80天间隔7天 空怀期产后15天起间隔7天 伪狂犬基因缺失苗 肌 1头份 1.口蹄疫3次/年,间隔4个月 2.传肠三联苗产前20-30天注射一次 3.猪瘟细小病毒应在产后注射 口蹄疫高效苗 后三角肌 1头份 传肠三联苗 后三角肌 1头份 副猪嗜血杆菌苗 肌 1头份 蓝耳病苗 肌 1头份 猪瘟组织苗 肌 6头份 细小病毒灭活菌 肌 1头份 公 猪 间隔7天 一年两次 猪瘟组织苗 肌 6头份 口蹄疫3次/年 间隔4个月 口蹄疫高效苗 后三角肌 1头份 伪狂犬基因缺失苗 肌 1头份 细小病毒灭活菌 肌 1头份 蓝耳病疫苗 肌 1头份 季节性 3.15- 4.1 乙脑弱毒活疫苗 肌 1头份 母猪 9.15-10.1 传肠三联苗 后三角肌 1头份 后备、保育、肉猪、 公猪 注:1.每季度对空怀母猪集中一次口蹄疫、猪瘟接种 2.配种后30天、产前后15天内不接种任何疫苗 3.根据各地情况,可适当增减疫苗种类,如传胸、伪狂犬、传鼻等

母猪常用疫苗的注意事项

母猪常用疫苗的注意事项 1 猪乙型脑炎 应用猪乙型脑炎活疫苗1头份,临用前用PBS液(磷酸缓冲液)或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肌注。注射时间为每年3-4月份,蚊子尚未活动时进行,南方最迟不超过5月上旬,北方最迟不超过5月下旬。一般接种一次即可,在怀孕早期可以补接种,但必须用2头份剂量注射。 2 猪细小病毒病 应用猪细小病毒活疫苗l头份,临用时用猪细小病毒稀释液(PBS)或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肌注,过半月再接种一次。注射时间为配种前一个月.或者与乙型脑炎活疫苗同时分点注射.注意本疫苗必须于配种前注射。配种后注射无效。 3 猪瘟 哺乳仔猪断乳后对经产母猪实施猪瘟免疫接种,可用猪瘟细胞活疫苗或猪瘟、丹毒活疫苗4头份,用生理盐水或0.2%亚硒酸钠2毫升稀释后肌注,这是注射活疫苗最适时期。现已不采用春秋二季免疫接种法,因为怀孕期注射猪瘟后,弱毒猪瘟病毒可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可导致胎儿带毒。发生新生仔猪猪瘟或向外界排毒,污染环境。 4 猪丹毒 每年接种两次,临床上常与猪瘟同时接种,可用丹毒活疫苗免疫接种。 5 猪肺疫 应用猪肺疫活疫苗1头份,20%氢氧化铝胶液l毫升稀释后肌肉或皮下注射,免疫期为6个月。也可用猪肺疫氢氧化铝甲醛灭活苗5毫升皮下注射。 6 仔猪黄、白痢 应用猪大肠杆菌K88、K99、9878、F41四联苗2毫升或大肠杆菌K88、K99工程苗1头份,用生理盐水2毫升稀释后。给分娩前2l天左右的怀孕母猪肌注,如发病严重的猪场,可在分娩前21天和l4天各注射l头份,能有效地防止新生仔猪黄痢的发生。虽不能完全控制自痢的发生,但有降低其发病率和缓解病情的效果。 7 仔猪红痢病(又称C型魏氏梭菌病) 应用猪红痢氢氧化铝菌苗给怀孕母猪肌注。初产母猪注射两次,第一次在分娩前45天,第二次在分娩前15天,剂量为5毫升。经产母猪如在前l和2胎已两次注射过此菌苗,那只要在分娩前l5天注射一次即可有效地控制本病的发生。 8 猪链球菌病

(整理)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动物用的疫苗(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动物用的疫苗,所应用的病原微生物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用以接种动物能产生相应的良好免疫力。 1.疫苗的类型 (1)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是指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传统疫苗在防制畜禽传染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疫苗。传统疫苗,包括有如下主要的类型: ①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以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灭活苗又分为组织灭活苗(如猪瘟结晶紫疫苗)、培养物灭活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猪细小病毒疫苗)。此种疫苗无毒、安全、疫苗性能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②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

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丹毒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 ③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之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如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系由6:B血清型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制造,对由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肺疫无免疫保护作用)。 ④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 ⑤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⑥同源疫苗: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用于预防各种品种猪的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症)。

夏季猪场疫苗保存及注射注意事项

夏季猪场疫苗保存及注射注意事项 夏季猪舍温度高,猪群应激大,给猪场饲养管理、疾病防控等带来很大的影响。疫苗接种作为猪场疫病防控的重要手段之一,如果这个环节做不到位,有可能给猪场造成灭顶之灾。 1.疫苗的运输、保存应注意温度 猪用疫苗运输、保存对温度要求比较严格。 冻干苗运输时,必须放在装有冰袋的疫苗专用运输箱内,严禁阳光直接照射,有条件的大型集团采购可以用专用的冷藏车进行运输,确保整个疫苗运输全程在零度以下环境。 猪瘟疫苗在-15℃以下保存,有效期最长不超过18个月,而在在0℃~8℃保存,有效期不超过6个月。 常用的灭活苗,像传染性胃肠炎-猪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口蹄疫疫苗等,应在2℃~8℃冷藏避光保存,同时不得冻结。 猪场仓库保管员应在冰柜或冰箱内放置温度计并每天记录各个冰箱的温度,防止前述类似事故的发生。 不同类型的疫苗一定要按规范的要求运输、保存,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疫苗质量和免疫效果。 2.注意猪群的健康状况 在给猪进行疫苗免疫前,要认真检查免疫猪群的健康状况。猪群营养不足,会影响动物机体的免疫系统的完整性,从而造成免疫功能低下。 当群体处在亚健康的状态下,如疾病刚恢复时,因身体的虚弱、机体免疫功能低下,这时抗体水平会参差不齐;如果猪群生病,这时就不能接种疫苗,接种疫苗后可能会加重病症。因此临床上只能对健康猪实施免疫接种,对患病或疑似患病的猪群,可以暂缓免疫接种,待猪群恢复健康后,再进行疫苗的免疫接种。但在特殊情况下,如猪瘟疫苗、伪狂犬疫苗可以尝试做紧急接种。 夏季猪群免疫,尽量宜选择在气温比较凉爽适宜的时间段,最好选择在上午10点之前,尽量避开一天中的高温时间段给猪群注射疫苗。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如果选择在一天当中最炎热的时间段给猪群做疫苗,很容易会出现过敏反应 3.疫苗稀释的注意事项 冻干疫苗在稀释前,首先检查是否为失真空或过期。失真空及过期疫苗往往作报废处理。每次注苗前防疫人员必须先统计好本次免疫接种的猪只数量,比如产房有550头小猪,需要增加5%左右的补针头份,本次稀释疫苗即为550*105%=580头份为宜,如果是50头份一瓶,就得稀释12瓶,这样就能保证使用疫苗足量。

种猪场免疫程序

骅牧种猪场免疫程序 一,仔猪 (一)出生一小时内做超免猪瘟疫苗1.5头份。 (二)出生三日内补铁。 (三)7日龄肌肉注射气喘病疫苗1头份。 (四)2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疫苗3-4头份。 (五)26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疫苗1头份。 (六)断奶前一周与断奶后两周饮料添加支原净+金霉素,或支原净+阿莫西林。 (七)60日龄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3毫升,2-3周后第二次注射口蹄疫疫苗4毫升。(八)55——6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疫苗4-5头份。 (九)冬季在9月底11月底2月底或3月初,3次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4毫升。 二,后备母猪在配种前两月注射 (一)5-6月龄同时分别肌肉注射细小病毒,乙脑各一头份,2-3周后再注射一次。 (二)以细小病毒和乙脑疫苗两次注射之间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5毫升,产前40天再注射一次。 (三)在配种前一个月肌肉注射伪狂犬疫苗2头份,产前30天再注射一次,同时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5——10毫升。 (四)肌肉注射猪瘟疫苗5头份。 (五)肌肉注射气喘病疫苗1头份。 (六)产前35天后海穴注射付流二联苗5毫升。 三,基础母猪 (一)细小病毒,乙脑在每二胎配种前仅注射一次。 (二)配种前肌肉注射猪瘟疫苗5毫升。 (三)产前40天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5毫升。 (四)产前30天肌肉注射伪狂犬疫苗2头份,同时肌肉注射亚硒酸钠维生素E5——10毫升。 (五)冬季在9月底11月底2月底或3月初,三次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5毫升。 四,后备公猪配种前4——8个月龄注射 (一)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5毫升。 (二)肌肉注射伪狂犬疫苗5毫升。 (三)同时肌肉注射细小病毒,乙脑疫苗各一头份,3-4周后再注射一次。 (四)肌肉注射猪瘟疫苗5头份。 五,成年种公猪 (一)每年1 ,5 ,9月份底分别肌肉注射口蹄疫疫苗5毫升。 (二)每年3 ,9月份肌肉注射猪瘟疫苗5头份。 (三)每年3 ,9月份同时肌肉注射细小病毒,乙脑疫苗1头份。 (四)每年4 ,10月份初个肌肉注射伪狂犬疫苗2头份。

猪场常规免疫程序

猪场常规免疫程序规模猪场的免疫程序要根据当时当地的具体情况而合理制定,目前在北方地区建议采用以下免疫程序: (一)仔猪阶段(0-35日龄) 1、猪瘟免疫:(1) 20日龄首免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剂量为1头份,肌肉注射。 *u+K!T(G-`兽医人技术联盟_中国专业兽医人的技术交流平台(2)在常发猪瘟病的疫场可采取乳前免疫的方法:在初生仔猪擦干体表黏液后,立即肌肉注射猪瘟弱毒疫苗1头份,待30-60分钟后再让仔猪吃奶。采用该方法时,20日龄不再做免疫,半年后再进行免疫。2、伪狂犬病免疫:发生过伪狂犬病的疫场,母猪妊娠后期未做伪狂犬病弱毒疫苗免疫的后代仔猪可在1-8日龄时进行伪狂犬病弱毒疫苗免疫注射,免疫剂量为1头份。(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有苗供应)3、仔猪副伤寒免疫:30日龄采用口服或注射的方法,免疫剂量肌注1头份,口服4头份。(二)小育成猪阶段(35-70日龄) 35日龄断奶后:(1)传染性胃肠炎免疫:采用弱毒或灭活苗。免疫剂量为1头份。以后每年进行一次。(哈尔滨兽医研究所有苗供应(2)五号病免疫:A、高密度灭活苗:免疫剂量为1头份,每半年进行一次免疫。B、一般灭活苗:免疫剂量1头份,每三个月进行一次免疫。1999年农业部推广的程序:父母代以上种猪场:仔猪断奶时免疫一次,间隔一个月再免疫一次,以后每隔半年免疫一次。商品代猪场:一般断奶时免疫一次,间隔一个月做一次加强免疫,直到出售。现北京市有文件强调每三个月免疫一次。(疫苗的免疫期为3-6个月) , 2、60日龄:(1)猪瘟二免:(20日龄首免,60日龄二免)免疫剂量2头份。(2)猪丹毒:用猪丹毒弱毒疫苗,免疫剂量1头份。(3)猪肺疫:用猪肺疫弱毒疫苗,免疫剂量1头份。以上三种病也可用三联苗同时免疫。以后每半年免疫一次。 (三)后备母猪配种前:1、细小病毒病免疫:用细小病毒病弱毒疫苗,免疫剂量1头份,公、母猪同时注射。2、乙型脑炎免疫:用乙脑弱毒疫苗或灭活苗免疫,每年春天在蚊蝇繁殖前对配种前的后备猪或正在配种的公、母猪同时进行免疫注射,方法按说明书进行。(四)母猪妊娠阶段:1、大肠杆菌病菌苗:产前一个月和产前半个月各免疫一次,剂量为一头份。2、仔猪红痢菌苗:初产母猪产前一个月、产前半个月各免疫一次,剂量为一头份。注射过本苗的经产母猪,产前半个月注射一次即可。3、伪狂犬病疫苗:产前一个月进行免疫,以保护一月龄内的仔猪不发病。4、传染性胃肠炎疫苗:在产前40天免疫一次,以保护一月龄内的仔猪不发病。 (五)空怀母猪:在配种前或配种后2周内注射猪瘟弱毒疫苗,免疫剂量为2头份,可有效控制非典型性猪瘟的发生。二、疫(菌)苗使用方法疫(菌)苗和类毒素是属于生物药品类,用细菌制成的叫菌苗;用病毒制成的叫疫苗;用细菌毒素制成的叫类毒素。疫(菌)苗又分为死疫(菌)苗和活疫(菌)苗,应用于预防传染病的发生。免疫血清是用病毒、细菌或细菌毒素多次大剂量给动物注射,使动物体产生对这种病原微生物的抗体后所获得的血清制品,给动物注射后能很快获得免疫力。疫苗、菌苗、类毒素和抗病血清都是特殊的生物药品,不同于普通的化学药品。其化学成分多为蛋白质,有些制品还是活的微生物。因此,它们一般易被光和热所破坏,保存和运输要严格遵照生物药品厂的要求来做,一般应注意以下几点:(1)疫(菌)苗应保存在干燥阴凉处,避免阳光照射。(2)温度对生物制品的影响特别重要,高温容易损害疫(菌)苗和血清的效能,最适宜的保存温度是2-8℃,有些制品需要在低温下保存,才能更好地保持它的效力。如干燥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在0-8℃条件下能保存6个月,而在10-25℃时,最多不超过10天就会失效。而猪肺疫氢氧化铝最低不得低于零度,冻结后不能使用。(3)运输活苗(疫苗、菌苗)时,应将疫(菌)苗装入有冰的广口保温瓶中,途中避免日晒和高温,尽快送到目的地,缩短运输时间,大量运输需用冷藏车。(4)在使用以前应仔细检查瓶口及胶盖的密封程度,并检查药品名称、批号、有效日期等是否完整清楚。使用时要详细查看说明书,不得马虎大意。(5)过期的生物药品,以及瓶内有异物、结块等异常变化的都不能使用。(6)要按规定浓度和稀释倍数稀释活苗,稀释后必须在4小时内用完,用不完的要废弃,次日不得再用。(7)在高温季节使用疫(菌)苗,要做到苗不离保温瓶,瓶不离冰。(8)使用生物药品的器械,在使用前后都须洗净消毒。废弃的疫苗要烧掉或深埋,不能乱丢。

猪场打针的方法及注意事项

猪场管理者或兽医人员在临床工作中总在抱怨:现在的药如何如何的假,现在的疫苗质量如何如何的不过关,可是否有人想过这一些都有可能是我们自已的一些基础性的工作没做好,如注射操作规程不合格等造成的。 正确的注射操作能取到很好的用药效果和疫苗应有的作用。若在注射疫苗时出现注射部位不正确造成漏液而导致剂量不足或注射入脂肪等都无法达到理想吸收效果等,因此正确的注射操作是有必要的,下面介绍几种注射方法及注意事项。 一、打针的方法 (一)、肌肉注射:经产母猪、后备母猪、公猪进行肌肉注射,最好选用16号,3.8—4.4厘米针头,以45度角度刺入皮肤,体重较轻者的适宜针头长度与规格,如下表: 正确的注射部位位于耳后5.O一7.5厘米,靠近耳根部最高处的松皮皱折部与紧皮交接处。 (二)、皮下注射:一般建议用比较短的针头(18或19号,1.2—2.5厘米)。下针的部位位于耳后凹陷外疏松皮下。用食指及拇指拉高皮肤,另一只手将注射针头呈现一定角度插入,将注射物注入皮下。 (三)、静脉注射(静脉推注和静脉输液):一般先将注射猪站立保定,选一侧耳边缘静脉血管明显,助手以拇指及食指紧压耳根部,用手拍耳部,使静脉努张鼓起,用碘酊或酒精棉球消毒局部,接近耳尖处开始刺针,慢慢向前推进,如有血回流说明已注射成功。 (四)、腹腔注射:一般用于仔猪脱水补液疗法。具体做法是把仔猪倒提,在倒数第一和第二乳头之间距腹中线l一2厘米处垂直进针。腹腔注射药液不宜过多,一般一次100—200毫升为宜,并要充分保证腹部注射部位的消毒和防止刺伤大肠。 二、注意事项 (一)、如对大公猪、母猪及一些性情比较暴躁的猪,确认已将欲注射的猪只保定妥当,最好用鼻栓保定后再注射。 (二)、紧急免疫时做到一头猪一个针头。 (三)、要对注射器进行拆洗,将注射器和针头一起高压消毒。

猪用疫苗的注意事项

常用八种猪疫苗的保管 疫苗的注意事项: 1、弱毒苗禁止与菌苗同时注射,稀释时发现失空禁用。发现苗瓶破损、没有标签或标签不清楚、苗中混有杂质、已过失效期、未在规定条件下保存的,均不能使用。 2、被注射猪只必须健康,如体质瘦弱、有病、体温升高、食欲不振等均不应注射。 3、注苗前后各一周严禁使用抗生素、抗菌素类药物。 4、免疫使用的各种工具,用前必须消毒。随着猪的体形大小选择针头型号。 5、每注射一头猪必须更换一次消毒的针头,严禁打“飞针”。 6、注苗时间,根据本场制定的免疫程序,对猪群进行疫苗接种。最好是进食后2小时或进食前。注意不要造成妊娠母猪流产或死胎。出现应激反应时用肾上腺素等药物治疗。 7、注射部位先用5%碘酒消毒、75%酒精脱碘,再进行注射。按疫苗要求选择注射部位。如有瘟疫发生时,由兽医师严格指导,安全区、威胁区、发病区依次注苗后并观察。 8、稀释后或开封的疫苗,根据疫苗的种类,在规定的时间内用完。严禁冻结或保存再用。 9、在寒冷季节注苗时,疫苗放置室温下2小时,再稀释或开封进行接种。 10、按疫苗的说明保存疫苗,冷冻或冷藏。一般干粉苗冷冻保存,水剂或油剂苗冷藏保存。 11、用完后的疫苗包装或空瓶,用5%火碱水消毒处理或高温焚烧按环保要求标准处理。 12、接种过程中须做好记录,注明接种猪的品种、大小、性别、数量、接种时间、疫苗名称、生产厂家、批号、失效期、注射计量和操作人员等。 一、猪瘟兔化弱毒冻干疫苗及猪瘟兔化弱毒细胞培养冻干疫苗 1.预防的疫病及对象:猪瘟,适用于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只。 2.保存方法:按批号、生产日期,在-15℃保存以下,不超过18个月,在0-8℃保存,不超过3个月,一般禁止零上温度保存。 3.使用方法:这两种疫苗皆为淡红色、海绵壮疏松物。按瓶标签说明的头份加无菌生理盐水稀释,各种大小猪只均肌肉或皮下注射1-4头份,注射后4天产生免疫抗体;根据免疫抗体水平,可以加大疫苗的接种剂量,尤其是细胞培养冻干苗。 种猪一年接种两次,4头份/次,仔猪20日龄和60日龄左右时各注射一次,3-4头份/次。 4.稀释后的疫苗在两小时内用完,如疫苗有多余时,亦可加大注射剂量。 二、猪口蹄疫灭活疫苗—II(高效苗进口佐剂) 1.预防的疫病及对象:猪口蹄疫,适用于各种年龄、品种、性别的猪只。 2.保存方法:按批号、生产日期,在2-8℃保存12个月,不宜冻结。避免日光直接照射。 3.使用方法:本品为乳白色或淡红色均匀乳状液,久置后,上层可有少量(不超过1/20)油析出,摇之即成均匀乳状液。各种大小猪只均耳根后肌肉注

猪的免疫程序表

推荐猪场防疫程序表

2、任何疫苗都可能有过敏反应(尤其是猪瘟),请备好抗过敏药物,如 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 猪场卫生消毒制度 1、进入猪场大门和生产区大门口处设消毒池,并设人员过往消毒通道, 消毒药物可用2%的火碱溶液,消毒对象主要是车辆的轮胎和人员的鞋底。 2、大门口处设喷雾器械,消毒对象是车身和车底盘。 3、工作人员进入生产区之前,必须经过消毒间,淋浴,更换工作衣、帽、 胶鞋,脚踏消毒池进入。经批准允许入场参观人员的消毒方法与工作人员相同,并按制定路线参观。 4、空猪舍在引入猪群前应彻底消毒, 程序为:清扫杂物、粪尿,用高压水管冲洗墙壁、地面及栏架。 水冲洗干燥后可用0.3%的过氧乙酸或2-3%的火碱溶液喷雾消毒。 对于封闭舍可随后关闭门窗及出风筒,用甲醛和高锰酸钾熏蒸消毒24小时(甲醛30毫升/立方米,高锰酸钾15克/立方米,加水15毫升/立方米)。 熏蒸时先将甲醛称好放入容器内(按猪舍面积均匀放开)。最后放入高锰酸钾,放高锰酸钾时动作要快,以免溶液溢出,烧伤皮肤。 并迅速离开现场,封闭门窗。 5、猪场过道及运动场每周可用2%的火碱溶液或1:800的百毒杀消毒一次, 饲养用具(如饲槽)必要时每周刷洗一次,同时可用0.1%的新洁尔灭消毒。 6、母猪进入产房前,将产房彻底冲洗干净,干燥后再用消毒药喷雾消毒。 母猪进入产房前,全身冲洗干净,经过消毒、驱除体表寄生虫后再上产床。母猪分娩前用0.1%的高锰酸钾消毒乳房和阴部,分娩后再用消毒药布擦拭乳房、阴部和后躯,并及时清理胎衣和产房。 7、作好配种时的卫生消毒工作。8、作好接产时的卫生消毒工作。 9、作好经常性的环境消毒、带猪消毒,消毒剂应按性质经常更换。

猪场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猪场疫苗使用注意事项 1.疫苗必须购自正规的是兽用生物制品生产企业,选择大品牌,生产企业必须 有GMP证书,产品必须有农业部的正式批准文号,由于疫苗需要冷链保存运输,因此采购疫苗必须到生产厂家指定的服务机构和配送处。 2.疫苗采购后,务必认真阅读并遵守疫苗使用说明书和标签。明确疫苗特点、 用途、剂量、稀释液的使用量、每头剂量、接种方法及注意事项等。活疫苗要冷冻运输和储存,灭活疫苗要求在2——8℃保存,切忌冷冻。 3.收到疫苗后一定要认真检查疫苗外观质量。凡未按要求保存、过期、无标签、 疫苗瓶裂纹、瓶塞松动、弱毒苗失真空(稀释疫苗时不自动吸水)及灭火苗冻结过的、出现分层的,一律严禁使用。 4.疫苗只能用于健康猪群,接种疫苗前应仔细观察猪群。被免疫猪必须健康无 病,发现发热、发绀、食欲不振、呼吸困难、腹泻、过度瘦弱、有慢性病和刚去势的猪只不应接种疫苗。紧急接种的对象时受到威胁的健康猪群,而不是发病猪。 5.给妊娠母猪接种时动作要轻柔,以避免引起机械性流产。配种后20天和临产 前15天以内不要注射疫苗,以防止机械性应激引起的流产。 6.疫苗自稀释后必须迅速用完,15℃以下4小时、15-25℃2小时、25℃以上1 小时内用完。 7.疫苗注射必须遵照正确的免疫程序,猪场需要了解当地的疫情以及猪场存在 的威胁,必须咨询生产厂家合适科学免疫程序。 8.做好免疫接种操作。注射器、针头逐一冲洗后煮沸10分钟,不能使用化学消 毒剂处理,否则残留的消毒剂会使弱毒苗失活。抽取疫苗时,不能用已给猪注射过的针头插入疫苗瓶中吸取,以防污染整瓶疫苗。可用一灭菌针头,插在瓶塞上不拔出,裹以挤干酒精棉球专供吸疫苗用。同一支注射器不得混用多种疫苗,也不能使用未经冲洗、消毒的注射器。灭活苗要充分摇匀,活疫苗在稀释时不能过度振荡,防止发生气泡和降低效价,,可用手拿着疫苗瓶作划圈动作,轻轻使其溶解,要现用现稀释。 9.稀释疫苗时一定按照疫苗使用说明的要求选用生产厂家配备的专用稀释液, 不能用白开水或矿泉水代替。灭活疫苗在使用时应注意回温到室温后再注射。

养猪场常用疫苗及免疫程序介绍

养猪场常用疫苗及免疫程序介绍 1.猪瘟弱毒疫苗 猪瘟弱毒活疫苗的免疫程序:①仔猪20日龄首免,60日龄左右做第二免疫接种;②乳前免疫:初生仔猪在吃初乳前进行免疫接种,1~2小时后再哺乳,在60日龄左右做第二次免疫接种。乳前免疫不仅费时、费力,而且需要很强的责任心,因此,一般存在有仔猪猪瘟,特别是哺乳阶段易发生猪瘟和母猪带毒比较严重的猪场,建议采用这一免疫程序;③后备种猪在配种前1个月再免疫1次;④繁殖母猪在哺乳仔猪断奶时进行免疫接种;⑤种公猪每年免疫接种2次。 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的免疫程序应根据猪场猪瘟的流行与发生情况和母源抗体水平等因素而制定。同时,应加强环境、猪舍的消毒卫生,以减少或杜绝猪瘟强毒的污染。 2.猪伪狂犬病疫苗 ⑴灭活疫苗。用猪伪狂犬病病毒鄂A株接种金黄地鼠肾成纤维细胞细胞单层,收获后,经甲醛溶液灭活,加油佐剂乳化制成的灭活疫苗。该疫苗的免疫期为6个月。采用颈部肌肉注射。 免疫程序:①育肥仔猪断奶时每头3毫升;②种用仔猪断奶时每头接种3毫升,间隔28~42日,加强免疫接种1次,每头5毫升。以后每隔半年加强免疫接种1次;③妊娠母猪,产前1个月加强免疫接种1次。

⑵弱毒活疫苗。猪伪狂犬病弱毒活疫苗是利用匈牙利的Barth-K61毒株或罗马尼亚的布加勒斯毒株,接种鸡胚成纤维细胞制成的冻干活疫苗。国内外都有相应的产品。采用肌肉注射。 免疫程序:①繁殖母猪在产前1个月接种,注射2毫升; ②免疫母猪所产仔猪可在8~10周龄进行接种。后备种猪应在配种前1个月再接种1次;③种公猪每年接种2次。 ⑶基因缺失疫苗。基因工程缺失疫苗的优点是它不仅安全有效而且能够区分免疫接种猪和野毒感染猪,它为该病的控制与净化提供了有效的手段。 3.猪口蹄疫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传统的灭活疫苗用于体重为10~25公斤的猪,每头注射2毫升,25千克以上的猪每头注射3毫升;浓缩苗用于体重为10~25千克的猪,每头注射1毫升,25千克以上的猪每头注射2毫升。①仔猪35日龄首免,70日龄二免,肥猪90~100日龄再免疫1次;②后备母猪经过35日龄、70日龄两次免疫后,配种前再免疫接种1次;③繁殖母猪和种公猪分别在每年的1、5、9月各免疫接种1次。 4.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 免疫程序:猪细小病毒灭活疫苗主要用于初产后备母猪的免疫接种,一般在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免疫2次,间隔2周。

猪场接种疫苗细节要点

疫苗接种好不好这些很重要 1、有针对性的选用疫苗 要掌握本地区及本场传染病的流行情况,有针对性、有选择性的进行免疫预防。免疫接种应遵循病毒性疾病免疫为先的原则,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病、圆环病毒、乙脑、细小病毒病等没有争议的病毒病疫苗必须免疫。 2、避免应激 接种疫苗前后数日,应尽可能避免造成剧烈刺激的操作,应激因素都会降低机体的免疫机能,虽然注射了疫苗,但产生的抗体少影响免疫效果。应避免注射活疫苗与消毒同日进行。 3、禁用抗菌和抗病毒药物。 注射活菌苗之前7 d和注射之后10 d内,均不应饲喂含有抗菌、抑菌药物(如各种抗生素、磺胺类、氟喹诺酮类等)的饲料和添加剂,或混饮、注射任何抗菌药物。猪喘气病活疫苗注射前15 d及注射后2个月内禁用土霉素、卡那霉素等药物及含以上药物的配合饲料。否则疫苗中的活菌会被杀死而影响免疫效果。接种后因有反应而用抗菌药物治疗的猪,应隔离或作好记号,待康复后2周重新注射一次。注射病毒弱毒苗后1周内,不得使用利巴韦林(病毒唑)、吗啉胍(病毒灵)、金刚烷胺、猪白细胞干扰素、聚肌胞等抗病毒药,更不能同时使用抗血清。

4、接种后必须观察15分钟 个别猪在注苗后可能发生急性过敏反应,表现为不安、发抖、发绀、口吐泡沫、呕吐、呼吸困难、卧地不起等,应立即用肾上腺素、地塞米松等抗过敏药物紧急抢救。在接种疫苗前7天和后7天可在饲料中添加给它维安宝防止免疫应激。 5、避免使用免疫抑制剂。 不论是注射病毒苗还是细菌苗,也不论注射活苗或死苗,在免疫前后5~7 d 都要避免使用影响疫苗免疫应答的药物和免疫抑制剂,如氟苯尼考、喹乙醇、磺胺类药、氨基糖苷类(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四环素类及地塞米松等糖皮质激素,因其它们对抗体的合成有一定抑制作用,或对T、B淋巴细胞的转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从而影响免疫效果。 6、避免两种或两种以上疫苗同时注射,以免互相干扰影响抗体产生。 猪瘟活疫苗、蓝耳病弱毒苗、伪狂犬病弱毒苗等病毒活疫苗之间,必须间隔7 d以上。猪口蹄疫O型灭活苗更不能与猪瘟活疫苗混合注射,要先免疫好猪瘟,后接种口蹄疫疫苗。 7、免疫后要加强饲养管理。 要保证提供的蛋白质、能量、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减少各种应激,不喂被霉菌毒素污染的饲料,以利产生抗体。

(推荐)猪场常规免疫程序

猪场常规免疫程序 黑龙江省二龙山农场畜牧兽医科霍立军 一、预防疾病: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付伤寒、链球菌、大肠杆菌、伪狂犬、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细小病毒、乙型脑炎、萎缩性鼻炎、口蹄疫、繁殖呼吸综合征。 二、使用疫苗:猪瘟、丹毒、肺疫、付伤寒、链球菌灭活苗、口蹄疫O型灭活苗、大肠杆菌苗、萎缩性鼻炎灭活苗、繁殖呼吸综合症征灭活苗、传染性胃肠炎和轮状病毒二联活苗等等。 一、种公猪、母猪免疫程序 1、每年春(2月)、冬(11月)两季。用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各免疫2次。 2、传染性胃肠炎TP二联苗:每年10月和次年1月各免疫一次。 3、口蹄疫苗年免疫4次:1月、9月、10月、12月各一次。 4、种母猪参加配种群集中配种前20天进行猪瘟疫苗、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仔猪副伤寒疫苗免疫一次。7天后猪射大肠杆菌七价苗免疫一次,使其产生坚强的母源抗体。

5、伪狂犬疫苗每年免疫二次,产前十五天加强一次。 6、细小病毒、乙脑二联苗每年四月免疫一次,、母猪在配种前十天免疫1次,间隔70天再免疫一次。 7、蓝耳病疫苗:种公猪每年的3-4月份、8-9月份免疫2次,母猪在每次妊娠后第40天及60天各免疫1次。 二、仔猪免疫程序 1、传染性胃肠炎苗、伪狂犬:出生后17天免疫一次。 2、猪瘟疫苗、蓝耳病疫苗::出生20日龄注射免疫一次。 3、仔猪副伤寒苗:断奶前2—3天或45日龄免疫一次。 三、育肥猪免疫程序 1、猪瘟疫苗,猪丹毒、猪肺疫二联苗:45日龄免疫一次。 2、如果是冬季,口蹄疫疫苗首免后,间隔30天加强免疫一次。 3、蓝耳病疫苗:在50日龄加强免疫一次。 四、注意事项: 1、用12号针头,深度2—3厘米,对群猪在猪体明显处用红色墨水或甲紫打印标记以便区别。 2、严格按疫苗使用说明书的要求操作。

规模猪场免疫程序

规模化猪场免疫程序 1、仔猪: (1)7-10日龄猪喘气病疫苗应用猪气喘病活疫苗1头份,用1毫升生理盐水稀释后给仔猪胸腔注射,方法是左侧横卧,于右侧肩甲骨后缘1.5-2.0cm处,用16G的针垂直刺入1-1.5cm深,缓缓注入药液,注射时必须把猪的头部和后躯固定好,避免猪挣扎乱动,以免针头划破肺组织,注射药液前后一周停止应用抗生素和磺胺类药。也可用进口猪霉形体灭活苗或弱毒苗分别给10日和30日龄仔猪肌注一头份(方便、效果好,但价格贵),瑞倍适。 (2)21日龄喘气病疫苗1头份。 (3)25日龄猪瘟应用猪瘟组织活疫苗(又称猪瘟兔化弱毒苗)或猪瘟细胞活疫苗(必须用猪瘟单联苗,并最好用猪瘟组织活疫苗)2头份,用生理盐水1 毫升稀释后肌注。如场内有猪瘟的发生,全场猪群必须采取紧急预防接种措施:①初生仔猪实施超前免疫(又称乳前免疫)接种,即仔猪出生后立刻肌注猪瘟组织活疫苗1-1.5头份,过1.5-2小时才能给予仔猪吃乳。如果吃过乳后再注射疫苗就会受母源抗体干扰,影响免疫抗体的产生。②所有20-35日龄哺乳仔猪可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用生理盐水2毫升稀释后肌注(因有母源抗体存在,必须用高剂量抗原刺激才能使抗体效价升到高值)。③断乳仔猪、培育仔猪、育成猪、母猪(除怀孕后期母猪外)、公猪用猪瘟细胞苗4头份肌注。经上述处理后的发病猪场可采用下列免疫方法:首免实施超前免疫,应用猪瘟组织苗1.5-2.0头份,注射后经2小时才能吃乳。二免为55-60日龄,剂量为2头份。现有报道二免剂量可用到4头份,才能显著提高免疫效价。 (4)30日龄猪链球菌病:应用链球活疫苗1头份,临用前用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肌注。注射后7天产生免疫力,14天后产生强大免疫力,免疫期为6个月。 (5)35日龄仔猪副伤寒应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1头份,用20%氢氧化铝胶溶液1毫升稀释后肌注。也可应用仔猪副伤寒活疫苗口服苗饮水或拌料给予。如发病场,要求30日龄首免后隔3-4周再注射或口服一次,免疫期可达9个月。 (6)50日龄口蹄疫苗应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3毫升,肌注。 (7)60日龄猪瘟、丹毒活疫苗2头份,用生理盐水或0.2%亚硒酸钠2毫升稀释后肌注。 2、后备母猪(配种前) (1)45天猪伪狂犬病应用伪狂犬病活疫苗2头份,用生理盐水2毫升稀释后肌注。注射时间为配种前或怀孕早期,可防止怀孕母猪由感染伪狂犬病毒引起的流产、早产、死胎、木乃伊的发生。如为了防止哺乳仔猪发病,可在产前一个月时再肌注一次,仔猪可由乳汁中得到抗伪狂犬病免疫抗体,持续3-4周。 (2)35天猪细小病毒应用猪细小病毒活疫苗1头份,临用时用猪细小病毒稀释液(PBS)或生理盐水1毫升稀释后肌注,过半月再接种一次。或者与乙型脑炎活疫苗同时分点心注射,也可在乙型脑炎疫苗注射后一周再注射细小病毒活疫苗。注意本疫苗必须于配种前注射,配种后注射无效。 (3)30天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1头份 (3)25天猪瘟4头份肌注。 (4)20天猪细小病毒。 (5)15天口蹄疫苗应用猪“O”型口蹄疫灭活苗3毫升,肌注,每年3次。 3、怀孕母猪 (1)产前45天和20天大肠杆菌苗(本场菌株制的菌苗更佳)应用猪大肠杆菌K88、K99、987P、F41四价苗2毫升或大肠杆菌K88、K99工程苗1头份,用生理盐水2毫升稀释后,肌注,虽不能完全控制白痢的发生,但有降低其发病率和病情的效果。 (2)产前30天和15天传染性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后海穴注射。应用猪病毒

生猪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

生猪养殖场卫生防疫制度 一、严格控制外来人员参观猪场,必要时须经场长许可。任何人员进入猪场生产区必须洗澡和更换生产区的工作服、工作鞋,个人衣物必须全部放在生产区以外,并遵守场内一切防疫制度。 二、猪场严禁饲养禽、犬、猫及其它动物,猪场食堂不准外购猪肉及其制品。生产区内不准带入可能染疫畜产品或其他物品,凡进入生产区的物品必须严格消毒。场内兽医人员不准对外诊疗猪只和其他动物疫病,配种人员不得对外开展猪的配种工作。 三、生产区外的车辆严禁进入生产区,运送饲料和物品的车辆必须固定专车,并只能停放在生产区外,司机不能养猪和进入其他猪场。所有运送待宰猪、淘汰猪、种猪的车辆只能经严格冲洗消毒后停放在装猪台外(包括司机),并避免其直接或间接与装猪台接触,每次装卸完后立即将所有污物,包括生产区内赶猪设施彻底冲洗消毒,并将污水排出场外。猪一旦出场不得返回。 四、场内饲养人员要坚守岗位,不得串舍,要随时观察猪群情况,发现异常及时报告。 五、猪舍每天打扫1~2次和定期消毒,每栋猪舍的设备和物品应固定使用,舍内用具不准带到舍外或借给其他猪

舍使用,防止交叉污染。猪舍物品进出实行“单向制”,凡是猪舍排除物品,均经污物通道运出,不得倒行。猪舍间的转运车辆不准进入猪舍,每次用完后必须清洗消毒。 六、病死猪不准在生产区内解剖,应用不漏水的专用车运到隔离舍或诊断室。猪只及其产品出场,须经县以上防疫检疫机构或其委托单位出具的检疫证明,出售种猪应进行疫病检测并出具免疫证明。 七、对违反本制度的相关责任人要根据其造成危害大小进行50元-1000元的罚款,后果十分严重的可直接开除。 八、本制度即日起开始执行。 2012年1月1 日广东新中联农牧有限公司生猪养殖场

猪场免疫程序

猪场免疫程序 猪场应根据本地或本场疫病流行特点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而片面套用其它猪场免疫程序容易造成免疫失败。以下仅推荐猪场的常规免疫程序,如果当地猪场有下列疫病流行情况时可按规定注苗,如没有该病流行则最好不注。 一、猪场免疫程序 1、仔猪、育肥猪 7-15日龄免疫接种一次猪气喘病灭活苗,1周首免,2周龄后第2次免疫。 1周龄和断奶后各免疫接种一次伪狂犬病病毒K61弱毒疫苗。 10-15日龄,猪水肿病多价灭活疫苗,肌肉注射。 20-25日龄,猪瘟兔化弱毒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25-30日龄,猪丹毒、猪肺疫疫苗,皮下注射。 30-35日龄,仔猪副伤寒疫苗,口服或注射。 35日龄(猪口蹄疫常发区)用灭活苗,进行首免非疫病发生区,每年3月份和9月份各注射一次。 55-60日龄,猪瘟兔化弱毒苗,皮下或肌肉注射。 60日龄,仔猪副伤寒,皮下注射。 70日龄,猪丹毒、猪肺疫疫苗,皮下注射。 每年秋冬季交接时注射传染性胃肠炎和流行性腹泻二联苗。 2、繁殖母猪、公猪 (1)、70日龄以前,可参考仔猪、育肥猪的免疫程序。 (2)、每年春秋两季,对繁殖母猪、种公猪接种猪瘟、丹毒、肺疫、副伤寒疫苗;猪败血型链球菌病疫区,还要接种链球菌病疫苗。 (3)、有喘气病的猪场,对成年公、母猪,后备公、母猪,胸腔注射1头份猪喘气病疫,每年1-2 次。 (4)、初产母猪,产前一个月、半个月时,两次肌注仔猪红痢菌苗。经产母猪,产前半个月肌注1次。 (5)、后备母猪配种前1个月,注射猪细小病毒病弱毒苗或灭活苗。 (6)、有伪狂犬病发生的猪场成年母猪及怀孕母猪产前1个月注射伪狂犬病疫苗。 (7)、每年蚊、蝇季节到来前1-2个月,对怀孕母猪肌注乙脑疫苗。 (8)、妊娠母猪产前40天和15天接种仔猪大肠杆菌腹泻K88、K99、987P三价灭活疫苗,预防初生仔猪黄痢。 (9)、近年来,国内发生的猪呼吸与生殖系统综合症(蓝耳病)宜应列入免疫计划。 公猪:采精或配种前2-3个月首免皮下或肌肉接种4ml/头,间隔20天以同样的剂量和途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母猪:配种前5-7天首免皮下或肌肉接种4ml/头,间隔20天以同样的剂量和途径加强免疫一次,以后每6个月免疫一次。 仔猪:出生后20天皮下或肌肉接种2ml/头。 (10)、受布病威胁的猪场,每年母猪、公猪都要进行布病疫苗的免疫。可在配种前1-2个月进行,亦可在怀孕时期使用。

猪场免疫程序

猪场免疫程序 一、常见猪病的推荐免疫程序 (一)生长肥育猪的免疫程序 1、日龄:猪瘟常发猪场,猪瘟弱毒苗超前免疫,即仔猪生后在未采食初乳前,先肌肉注射一头份猪瘟弱毒苗,隔1-2小时后再让仔猪吃初乳; 2、3日龄:鼻内接种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3、7-15日龄:肌肉注射气喘病灭活菌苗、兰耳病弱毒苗; 4、20日龄: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三联苗); 5、25-30日龄: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6、30日龄:肌肉或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疫苗; 7、30日龄:肌肉注射仔猪水肿病菌苗; 8、35-40日龄:仔猪副伤寒菌苗,口服或肌注(在疫区首免后,隔3-4周再二免); 9、60日龄:猪瘟、肺疫、丹毒三联苗,二倍量肌注。 10、生长育肥期肌注两次口蹄疫疫苗。 (二)后备公、母猪的免疫程序 1.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细小病毒、乙型脑炎疫苗; 2.配种前20-30天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 3.配种前1个月肌肉注射伪狂犬病弱毒、口蹄疫、兰耳病疫苗。 (三)经产母猪免疫程序 1.空怀期:肌肉注射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 2.初产猪肌注一次细小病毒灭活苗,以后可不注; 3.头三年,每年3-4 月份肌注一次乙脑苗,三年后可不注; 4.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5.产前45天、15天,分别注射K88、K99、987p大肠杆菌腹泻菌苗; 6.产前4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7.产前35天,皮下注射传染性萎缩性鼻炎灭活苗; 8.产前30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 9.产前25天,肌注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三联疫苗; 10.产前16天,肌注仔猪红痢疫苗; (四)配种公猪免疫程序 1、每年春、秋各注射一次猪瘟、猪丹毒二联苗(或加猪肺疫的三联苗); 2、每年3-4月份肌肉注射1次乙脑苗; 3、每年肌肉注射2次气喘病灭活菌苗; 4、每年肌肉注射3-4次猪伪狂犬病弱毒疫苗。

畜禽疫苗使用前后的注意事项

畜禽疫苗使用前后的注意事项 根据当地疫病流行情况及其他因素,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畜禽合理的免疫程序可从以下几方面考虑制定。(1)当地畜禽疫病流行情况。如果在一个饲养地区从未发生过某种疫病,则无必要接种某种疫苗,接种疫苗的种类应是当地比较流行或曾经发生及受威胁的病种。(2)不同用途的畜禽接种疫苗的种类不一。如育肥猪、母猪,母猪一般需要接种细小病毒疫苗,而育肥猪则不需要。(3)不同饲养季节应接种不同的疫苗。如秋冬季饲养肉鸡应接种鸡痘苗,而春夏饲养则不需要。(4)为了预防两种传染病有时可用联苗或同时接种两种疫苗,但对当地流行比较严重的传染病,为保证免疫效果,其疫苗最好单独接种,在产生免疫力之后再接种其他疫苗。(5)应根据母源抗体水平确定首免日龄。根据不同疫苗接种后,抗体产生的时间、免疫期或抗体检测情况,确定何时加强免疫。 畜禽健康状况接种疫苗的畜禽必须健康状况良好,体弱、发病、处于疫病潜伏期的畜禽则暂时不宜接种,待机体恢复正常后方可接种。 疫苗的选购接种畜禽的疫苗应选购通过GMP验收的生物制品企业。具有农业部正式生产许可证及批准文号。 在选购时应仔细检查疫苗瓶,凡苗瓶破裂、无标签、标签字迹不清、瓶盖松动、苗中混有杂质、变色、灭活苗破乳层分离、已过期失效、未按规定条件保存均不得选用。 疫苗的运输与保存外界环境温度不超过8℃,疫苗可常规运输,当超过8℃以上,需冷藏运输,可用保温箱或保温瓶加些冰块,避免阳光照射。 疫苗选购回来后应及时使用,若不能及时使用,可按标签说明妥善保存。 通常弱毒活苗须冷冻保存,灭活苗2℃~8℃保存,不得冻结。 疫苗在运输及保存过程中应尽量避免由于温度忽高忽低而造成反复冻融,以免失活或降低效价。 禁用消毒药及抗细菌病毒药物饮水免疫前后24小时,禁止在饮水中加入消毒药物,进行环境消毒时不要把消毒液喷到料水中。 使用菌苗前7日、后10日内禁止注射或饲喂任何抗菌药物,必须使用时,可在停药后10日补做免疫一次。 使用病毒苗前后1周内不得使用抗病毒药、干扰素及免疫抑制剂,如地塞米松等。 在使用疫苗的同时,可饲喂免疫促进剂,如左旋咪唑、VA、VC、VE等,以提高免疫效果。 注意不良反应从未使用过新型疫苗的地区,在使用前应小范围试用,无异常反应方可在大范围使用。 有些疫苗使用后会出现过敏反应,所以在使用前应备好抗过敏药物,如肾上腺素等。 注射疫苗后可能有少量畜禽出现减食或体温升高反应,一般1日~2日即可恢复。 怀孕后期的家畜应慎用或不用反应较强的疫苗。 合理选用稀释液用于注射的活苗一般配备专用稀释液,若无稀释液,可用生理盐水稀释。 饮水免疫,可用蒸馏水或纯净冷水,最好在饮水中按0.1%浓度加脱脂奶粉,不能用含有消毒药物(如漂白粉)的水。 紧急免疫接种顺序当一个地区面临疫病流行时,可实行紧急免疫接种,其接种顺序应先从安全区再到受威胁区,最后到疫区。 疫区应先从假定健康畜禽到可疑感染畜禽。 严格器械及注射部位消毒注射针头及器械可用高压蒸汽灭菌法或煮沸法严格消毒,注射部位宜选用75%酒精或5%碘酊消毒,每只(最起码每栏舍)畜禽更换一个针头,以防互相感染。

最新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养猪场免疫程序和怎样使用疫苗 动物用的疫苗(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钩端螺旋体等)、微生物代谢产物、原虫、动物血液或组织等,经加工制成,作为预防、治疗、诊断特定传染病或其他有关疾病的免疫制剂。动物用的疫苗,所应用的病原微生物应具有良好的免疫原性,经繁殖和处理后制成的制品,用以接种动物能产生相应的良好免疫力。 1.疫苗的类型 (1)传统疫苗 传统疫苗是指以传统的常规方法,用细菌或病毒培养液或含毒组织制成的疫苗。传统疫苗在防制畜禽传染病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我们目前所使用的疫苗,主要是传统疫苗。传统疫苗,包括有如下主要的类型: ①灭活疫苗:又称死疫苗,以含有细菌或病毒的材料利用物理或化学的方法处理,使其丧失感染性或毒性而保持有良好的免疫原性,接种动物后能产生主动免疫或被动免疫。灭活苗又分为组织灭活苗(如猪瘟结晶紫疫苗)、培养物灭活苗(猪丹毒氢氧化铝疫苗、猪细小病毒疫苗)。此种疫苗无毒、安全、疫苗性能稳定,易于保存和运输。是疫苗发展的方向。

②弱毒疫苗:又称活疫苗,是微生物的自然强毒通过物理、化学方法处理和生物的连续继代,使其对原宿主动物丧失致病力或只引起轻微的亚临床反应,但仍保存良好的免疫原性的毒株,用以制备的疫苗(如猪丹毒弱毒疫苗、猪瘟兔化弱毒疫苗等)。此外,从自然界筛选的自然弱毒株,同样可以制备弱毒疫苗。 ③单价疫苗:利用同一种微生物菌(毒)株或一种微生物中的单一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所制备的疫苗称为单价疫苗。单价苗对相应之单一血清型微生物所致的疾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能(如猪肺疫氢氧化铝菌苗、系由6:B血清型猪源多杀性巴氏杆菌强毒株制造,对由A型多杀性巴氏杆菌引起的猪肺疫无免疫保护作用)。 ④多价疫苗:指同一种微生物中若干血清型菌(毒)株的增殖培养物制备的疫苗。多价疫苗能使免疫动物获得完全的保护(如猪多价副伤寒死菌苗)。 ⑤混合疫苗:即多联苗,指利用不同微生物增殖培养物,根据病性特点,按免疫学原理和方法,组配而成。接种动物后,能产生对相应疾病的免疫保护,可以达到一针防多病的目的(如猪瘟、猪丹毒、猪肺疫三联苗)。 ⑥同源疫苗:指利用同种、同型或同源微生物制备的、而又应用于同种类动物免疫预防的疫苗(如猪瘟兔化弱毒苗、猪流行性腹泻疫苗,可用于预防各种品种猪的猪瘟和猪流行性腹泻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