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病理诊断的常用技术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在肿瘤学中的应用肿瘤学是研究肿瘤发生、发展、转移及治疗的学科。
肿瘤的发生是由于基因突变、多种环境因素和生活方式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作为一种快速、灵敏、准确的新技术,不仅可以对基因突变的检测、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表达谱进行研究,还可以对肿瘤的预后和治疗反应进行评估。
本文将从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概念、技术方法、应用及发展前景等方面详细介绍其在肿瘤学中的应用。
一、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概念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是指通过对肿瘤组织或体液中的一些分子标志物进行检测,以辅助肿瘤诊断和治疗的技术。
分子标志物包括基因、蛋白质、酶、免疫学指标和肿瘤相关遗传学变异等。
这些分子标志物的表达谱可以显示肿瘤细胞的状态及其分化水平,同时也可以显示肿瘤细胞的分子特征和病理类型,从而提高对肿瘤的鉴别诊断和早期诊断准确率。
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还可以对肿瘤分子靶点进行评估,提供个性化治疗的方案。
二、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技术方法分子病理学诊断技术的技术方法主要包括基因检测、蛋白质检测、免疫组化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基因检测是指通过对肿瘤组织和体液中的基因序列进行检测,对肿瘤分子遗传学变异进行评估,并为后续的个性化治疗提供依据。
目前常用的基因检测技术包括荧光原位杂交(FISH)、多聚酶链式反应(PCR)和基因芯片等。
蛋白质检测是指通过对肿瘤组织中的蛋白质进行检测,以评估其表达及功能状态。
蛋白质检测技术包括质谱法、二维凝胶电泳和蛋白质芯片等。
免疫组化是指通过利用抗体与免疫性分子标志物相互作用的特异性来检测组织或细胞中特定的分子标志物。
免疫组化技术可以对肿瘤细胞的表面标志物和内部标志物进行研究,是肿瘤分子诊断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
肿瘤标志物检测是指通过检测肿瘤组织或体液中的特异性分子标志物,评估肿瘤细胞的状态和肿瘤治疗反应。
如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用于前列腺癌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癌胚抗原(CEA)用于结直肠癌和胃癌的诊断和治疗监测等。
病理诊断中胸腹水细胞块结合免疫组化

病理诊断中胸腹水细胞块结合免疫组化在病理诊断中,胸腹水细胞块结合免疫组化是一种常用的方法,用于帮助确定肿瘤类型和诊断早期肿瘤。
该方法结合了细胞学检查和免疫组化染色技术,可以提供更准确的诊断结果。
胸腹水细胞块是从胸腹腔内积聚的液体中获得的细胞样本。
这些细胞样本可以通过离心分离后制备成细胞块,然后进行细胞形态学检查。
细胞形态学检查可以通过显微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大小、形状和颜色等特征,帮助鉴别是否存在异常细胞。
仅凭细胞形态学检查往往不能确定肿瘤类型,因为不同类型的肿瘤细胞形态上往往相似。
为了更准确地诊断肿瘤类型,免疫组化染色技术被引入到胸腹水细胞块中。
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特殊的染色方法,可以检测细胞表面或细胞内的特定蛋白质标记物。
通过与特定抗体结合,免疫组化染色可以准确地识别细胞中是否存在特定蛋白质,并通过判断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推断肿瘤类型。
典型的免疫组化染色方法包括免疫组化组织化学染色和流式细胞术。
免疫组化组织化学染色是将细胞块涂抹在载玻片上并固定后,使用特定抗体标记蛋白质,并通过染色反应可视化蛋白质表达。
流式细胞术是将细胞块中的细胞悬浮在缓冲液中,然后加入特定抗体,通过流式细胞分析仪检测蛋白质的表达。
这两种方法都可以提供关于蛋白质表达情况的定性和定量信息,从而辅助肿瘤类型的确定。
通过胸腹水细胞块结合免疫组化,可以明确诊断出肇因于胸腹腔内的各类肿瘤,如肺癌、淋巴瘤、转移瘤等。
对于早期肿瘤,细胞形态学检查往往不能及时捕捉到异常细胞的存在,而免疫组化染色可以通过检测特定蛋白质的表达情况,提高早期癌变细胞的检出率,从而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临床病理学:肿瘤病理的分子检测

ORR (%)
71.2 vs 47.3 84.6 vs 37.5 62.1 vs 32.2 73.7 vs 30.7
83 vs 36 58 vs 15 61 vs 22 66.9 vs 23.0
PFS (月)
9.8 vs 6.4 8.4 vs 6.7 9.6 vs 6.6 10.8 vs 5.4 13.1 vs 4.6 9.7 vs 5.2 11.1 vs 6.9 11.0 vs 5.6
ROS1 、 RET基因重排
ROS1重排见于2%肺肿瘤;少吸(<10包、年)/不吸 烟患者;年轻患者;腺癌。临床对克唑替尼敏感。 对EGFR TKIs不敏感。 RET基因融合见于1.3%肺癌,腺癌。
临床检测方法:FISH,RT-PCR
HER2在乳腺癌中…
HER2在乳腺癌中…
HER2扩增与肿瘤发生有关。肿瘤体积大 ,无病生存期 短 ,对CMF等方案耐药, 对蒽环类药物比较敏感,50% 患者为ER或PR阳性。
检测:定量PCR或测序。
ALK基因重排在NSCLC中…
发生率: 3-7% 临床特点: 少吸(<10包、年)/不吸烟
年轻患者 腺泡或印戒细胞癌
融合特点: 主要与EML4存在 至少9种融合方式,其他IFGALK, KIF5B-ALK 与其他癌基因变异不共存
靶向药物:克唑替尼
临床检测方法:FISH,增强免疫组化,RT-PCR
EXON
Genet Med 2009:11(1):21–34
胃肠道间质瘤与格列卫
c-kit/PDGFRA突变类型预测伊马替尼疗效,其中c-kit外显子11突变疗效最佳 PDGFRA D842V突变者对伊马替尼原发耐药。 检测方法:DNA测序
基因重排
分子病理学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

分子病理学技术在肿瘤病理诊断中的应用一、常用技术:1。
核酸提取:DNA, RNA2。
核酸分析:凝胶电泳,转印技术,原位杂交技术,FISH,多种PCR,原位P CR,比较基因组杂交技术,微点阵分析(DNA芯片技术),DNA序列分析,以及R FLP技术。
二、在肿瘤学中的应用:1。
肿瘤基因分析:人们发现在脊椎动物中,广泛存在着与由反转录病毒引发动物肿瘤的病毒肿瘤基因(V-onc)同源的所谓细胞肿瘤基因(c-onc)。
这些基因在控制细胞增生中至关重要。
例如:c-erb能翻译为表皮生长因子(与能在鸟类中引起红细胞白血病的v-erb同源);ras和能在大鼠中引起肉瘤的v-ras一样,参与控制细胞周期的信号传导;fas 能够调节细胞死亡和基因表达。
通过上述技术,如PCR,FISH, PCR 等等,就能对人体肿瘤组织细胞中是否存在肿瘤基因进行检测。
或者可以直接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其肿瘤基因产物。
比如在乳腺癌中检测c-erb对於了解肿瘤的预后或者转移十分有用。
在淋巴组织中检测bcl-2(细胞刁亡基因)对於鉴别淋巴组织的反应性增生或者滤泡型淋巴瘤也具有重要意义。
对肿瘤抑制基因p53的检测,对於肿瘤的预后,转移也是十分重要。
以下是经常检测的一些肿瘤基因:肺癌-myc宫颈癌-myc前列腺癌-ras (检测于ras有关的蛋白质p21)睾丸畸胎瘤-myc乳腺癌-ras (60%以上阳性),erb2(60%以上阳性)胰腺癌-ras (85% 病例阳性)神经母细胞瘤-myc结肠直肠癌-ras (60%以上阳性)2。
基因重排和染色体转位B 细胞淋巴瘤-免疫球蛋白重链重排T 细胞淋巴瘤-T细胞表面受体重排常见恶性肿瘤的染色体转位:大细胞间变性NHL- t(2;5)滤泡中心细胞NHL- t(14;18)Burkitt''s 淋巴瘤-t(8;14)套细胞淋巴瘤- t(11;14)AML - t(8;21)CML - t(9;22)乳腺癌 - t(9;22)滑膜肉瘤 - t(x;18)Ewing氏肉瘤- t(11;22)腺泡型横纹肌肉瘤-t(2;13)3。
病理征五个检查方法

病理征五个检查方法
1. 组织切片检查:病理学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通过将患者组织标本切割成薄片并染色,观察和评估细胞结构和组织变化,以诊断和评估疾病。
2. 免疫组化检测:利用特定的抗体与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相结合,可以识别和定位特定的蛋白质、抗原或细胞标志物,帮助确定疾病类型、确定治疗方案以及评估治疗效果。
3. 分子遗传学检测:利用PCR、克隆、测序、FISH等技术,
检测体液或组织中的特定基因或染色体异常,例如肿瘤基因突变、融合基因等,以帮助疾病的诊断、分型和预后评估。
4. 细胞学检查:通过对体液或组织中的细胞进行采集、制片和染色,观察细胞形态、结构和功能,从而帮助诊断和评估疾病,常用于液体细胞学(例如细胞脱落物、穿刺液)和细胞活检(例如细胞刮片、针吸活检)。
5. 血液和体液分析:通过对血液、尿液和其他体液的化学、免疫、生化等方面的检测,可以获得许多与疾病相关的有用信息,例如血液计数、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平衡等。
这些分析可以为疾病的诊断和监测提供重要的辅助数据。
特殊染色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应用

特殊染色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的应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是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它通过对肿瘤组织的形态学特征进行观察和分析,确定肿瘤的类型、分级和分期,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特殊染色技术是一种重要的辅助手段,它可以帮助病理医师更准确地诊断肿瘤。
特殊染色技术是指利用特殊染料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以突出某些细胞结构或化学成分,从而更好地观察和分析组织的形态学特征。
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常用的特殊染色技术包括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染色、银染色、PAS染色等。
免疫组化染色是一种利用抗体与抗原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的技术。
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免疫组化染色可以用于鉴定肿瘤细胞的来源、确定肿瘤的分型和分级、评估肿瘤的预后等。
例如,对于乳腺癌的诊断,免疫组化染色可以检测ER、PR 和HER2等分子标志物,从而确定肿瘤的激素受体状态和HER2表达水平,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依据。
原位杂交染色是一种利用核酸探针与靶分子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的技术。
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原位杂交染色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细胞中的基因异常、染色体重排和病毒感染等。
例如,对于宫颈癌的诊断,原位杂交染色可以检测HPV病毒的存在和类型,从而确定肿瘤的病因和预后。
银染色是一种利用银盐与某些细胞结构或化学成分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的技术。
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银染色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神经元、神经胶质和胶原纤维等。
例如,对于神经母细胞瘤的诊断,银染色可以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从而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PAS染色是一种利用PAS染料与糖原、粘液和胶原等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对组织切片进行染色的技术。
在肿瘤病理组织学诊断中,PAS 染色可以用于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糖原、粘液和胶原等。
例如,对于胃肠道间质瘤的诊断,PAS染色可以检测肿瘤细胞中的胶原和粘液,从而确定肿瘤的类型和分级。
临床诊断肿瘤常用的检查方法

临床诊断肿瘤常用的检查方法临床上诊断肿瘤通常需要进行多种检查方法的综合运用,以确诊或排除肿瘤的存在。
以下是一些临床常用的肿瘤检查方法:1.影像学检查:包括X射线、CT(计算机断层扫描)、MRI(磁共振成像)、PET-CT(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超声等。
这些检查可以提供关于肿瘤的大小、位置、形态以及有无转移等信息,帮助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2.组织病理学检查:通过组织活检、细胞学检查等方法,对病理组织进行显微镜下的观察和分析,可以确定肿瘤的种类、分级、浸润深度、分布范围等。
此外,常用的还包括切片染色(如HE染色、免疫组化染色等)和分子病理学检查(如蛋白质检测、基因突变分析等)。
3.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或肿瘤相关的生化指标,如癌胚抗原(CEA)、胃肠肿瘤特异性抗原(CA19-9)、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等,对于一些特定类型的肿瘤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4.骨髓穿刺检查:主要用于鉴别与血液系统相关的肿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
通过骨髓穿刺获取骨髓涂片或骨髓活检标本,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染色和免疫组化等检查,以确定肿瘤的存在及类型。
5.内镜检查:包括胃镜、结肠镜、支气管镜等。
它们可以直接观察和采集肿瘤的活检标本,并在一些特定情况下,通过内镜下的治疗手段,如黏膜下层剥离术(ESD)和黏膜下注射术(EMR)等进行治疗。
6.核医学检查:主要包括放射性同位素扫描和放射性核素测定。
如放射性碘扫描可以用于甲状腺癌的诊断;放射性骨扫描可以用于骨转移的检测。
7.微生物学检查:如HP(幽门螺杆菌)感染检测可用于胃癌或胃幽门螺杆菌相关病变的诊断。
8.遗传学检查:通过检测人体组织或体液中的基因或染色体异常,进行肿瘤的遗传诊断,如染色体核型分析、FISH(荧光原位杂交)技术等。
以上是一些临床上常用的肿瘤检查方法,不同类型和部位的肿瘤可能需要不同的检查方法来确定诊断。
在临床实践中,医生通常会结合多种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和判断,以最终确定肿瘤的确切诊断。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与诊断技术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与诊断技术随着生命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肿瘤的发生和治疗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和诊断技术是现代肿瘤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对肿瘤的分子病理学和诊断技术进行介绍和阐述,以期让人们了解到肿瘤分子病理学和诊断技术的最新进展和应用。
一、肿瘤的分子病理学肿瘤是一种多因素参与的疾病,发生的原因和机制极其复杂,常常涉及到多个基因和多个信号通路。
因此,肿瘤的病理学、分子生物学和遗传学等学科的交叉研究变得越来越重要。
而肿瘤的分子病理学正是这些交叉学科中的重要一环。
肿瘤的分子病理学主要是通过研究肿瘤细胞的分子遗传学和分子表型学特征,来揭示肿瘤的病理生理机制、分子分类和治疗的靶点。
在分子水平上,肿瘤分子病理学重点研究肿瘤相关基因、调控因子、信号转导通路等方面的分子变化。
这些研究对于肿瘤的早期预防、个体化治疗等方面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肿瘤的诊断技术诊断是肿瘤治疗的第一步,精准的诊断技术对症治疗至关重要。
肿瘤的诊断技术主要包括影像学诊断、组织学检查和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等。
1. 影像学诊断常见的影像学技术包括CT、MRI、PET等。
这些技术可以直观显示肿瘤的大小、形态、部位等,能够帮助医生做出最初的病变判断。
但是,由于肿瘤的病情复杂变化,影像学诊断不能够提供详细的病理信息和分子水平的信息,常常需要结合其它诊断手段。
2. 组织学检查组织学检查能够直接从肿瘤组织中获取更加精确的病理学信息,是肿瘤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目前,通过肿瘤切片染色方法能够检测到肿瘤组织中的细胞类型、生长状态、血流情况、细胞周期等多个指标,为肿瘤精准诊断提供了重要信息。
3. 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与组织学检查相比,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有着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能够从肿瘤组织中检测到更多的分子信息。
目前,分子生物学方法诊断主要包括PCR、FISH、NGS等技术。
其中,PCR技术可以检测病毒DNA和RNA、基因突变等病理因子;FISH技术可以检测蛋白质表达水平、蛋白质重塑等指标;NGS技术可以全面检测肿瘤中的基因、突变、表达水平、CNV等信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病理诊断的常用技术
肿瘤是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及多发病,其病理诊断技术对于肿瘤的及早发现及治疗极为重要。
肿瘤的病理诊断技术有多种。
常见的病理诊断技术有:细胞学诊断、电子显微镜技术、分子生物学技术、免疫组织化学技术等。
一、细胞学诊断
细胞学诊断是诊断肿瘤的Ⅰ级标准。
如图,正常细胞发展为癌细胞需经5个阶段,各阶段细胞均出现相应的特征。
当出现形态学异型性时,即开始向恶性过渡。
故通过涂片镜检观察细胞结构的异型性即可诊断肿瘤。
恶性肿瘤细胞细胞核大(核直径通常大于20μm),大小不一,核异性、深染,核仁变大,可见异常核分裂像。
通常细胞学诊断采用HE染色法观察。
对于特殊或不易分辨的结构可采用特殊染色,从而辨别肿瘤细胞并分型。
例如:支气管活检中有时挤压较重,一些深染的细胞挤压成一团,难以判断其为小细胞癌细胞还是炎症细胞。
此种病例染网状纤维有利于鉴别:炎症细胞不成巢,小细胞癌可有巢状或索状结构。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子显微镜分辨率高,可观察细胞内微小结构的变化,从而对肿瘤进行诊断:黑色素小体,尤其是Ⅰ、Ⅱ期小体的存在对于黑色素瘤的诊断具有意义;根据神经内分泌的颗粒形态可以诊断并分类神经内分泌瘤;平滑肌肉瘤的致密斑肌丝和血管内皮肉瘤的Weibelpalade 小体等均可诊断及鉴别软组织肉瘤。
三、分子生物学技术
通过分子杂交、基因探针及标记、多聚酶链式反应(PCR)、DNA序列分析、分子克隆等技术对肿瘤的癌基因、抑癌基因、生长因子及受体以及与肿瘤相关的某些染色体位点的改变进行检测,即可对肿瘤做出病理诊断。
其中,PCR特异性强,效率高,操作简便,是检测、分析癌基因及抑癌基因常用的分子生物学技术。
四、免疫组织化学技术
免疫组织化学是利用抗原抗体结合反应原理,在组织制片以针对某些物质的抗体进行结合反应,再以适当的方式显示其结合信号以证明其存在的技术。
其可用于监测血清中肿瘤标记物。
肿瘤标记物主要有CEA、AFP及HCG等。
CEA主要用作诊断结肠、直肠癌的参考,亦可用于诊断术后复发。
联合检查AFP和HCG,常用于判断原发性肝癌、绒癌和睾丸肿瘤。
另外,糖类抗原-125(CA-125)诊断卵巢癌的阳性率可达80%以上;糖类抗原-19-9(CA-19-9)诊断胰腺癌的阳性率可达79~90%,故部分糖类抗原的检测亦可作为肿瘤诊断的手段。
此外,血清碱性磷酸酶升高提示肝脏原发性或转移性癌症或有骨转移可能性;酸性磷酸酶升高有助于前列腺癌骨转移的诊断。
肿瘤病理诊断的常用技术对于肿瘤的快速、准确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同时,对肿瘤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患者的预后及五年成活率具有积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