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世界观》阅读答案
《我的世界观》中对于个人和群众的认识

《我的世界观》中对于个人和群众的认识《我的世界观》所说的“个人”和“群众”各具怎样的特点。
《我的世界观》这篇独立散文,据说是年过50的爱因斯坦在一次度假的休闲时光中写下的。
通过这篇文章可以感受到爱因斯坦不仅透视了精妙绝伦的物理世界,也在混沌的人类世界找到了一种普适的活法。
阅读《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文字,在人生的丰富多彩的表演中,我觉得真正可贵的,不是政治上的国家,而是有创造性的、有感情的个人,是人格;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
我之所以说“普适”,是因为古往今来许多哲学家、思想家、对人生有过思考并落于文字的人,似乎都采用这种活法,并称颂它为正确的、有意义的。
那就是——专注于探索外部世界。
这里所说的“个人”和“群众”各具怎样的特点?
答案:只有个人才能创造出高尚的和卓越的东西,而群众本身在思想上总是迟钝的,在感觉上也总是迟钝的。
《我的世界观

2.阅读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中的一段文字: 我完全不相信人类会有那种在哲学意义上的自由.每一个人 的行为,不仅受着外界的强迫,而且要适应内心的必然.叔本华说: “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从 我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 面临困难的时候,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容的源泉。 问:A根据文意表述这段话中所说的“哲学意义上的自由” 答:文中“哲学意义上的自由”应该是指超必然的绝对自由。 B 爱因斯坦是否赞同文中叔本华的观点? 答:爱因斯坦完全赞同叔本华的观点,并且从青年时代起,就将 之作为一个真正的启示。 C “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 话对爱因斯坦有什么作用? 答:这句话作为了他的一个真正启示,并且当他的生活面临困难 的时候,使爱因斯坦得到安慰,成为宽容的源泉。
她不 要要 惩愚 罚弄 你大 的地 !母 !亲 !, !否 则
人 还 自 大 吗 ! ?
从自由出发得到的是不自由 从不自由出发尊重规律,最终得到的是真正的自由
视 生 活 的 理 想 是 真 、 给 我照 新亮 的我 勇的 气道 去路 愉并 快且 地不 正断 的
c A B ,
“一个人只要宣称自己是自由的, 善 同时就会感到他是受限制的; 、 美 如果你敢于宣称自己是受限制, 就会感到自己是自由的。” “任意而行者为假自由, 行其所当者为真自由 ------一位哲人
2、作者既认为“客观世界”是“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 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却又坚持探索“最深奥的 理性和最灿烂美”的“宗教感情”,这如何理解? 答:因为作者认为“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 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虽然他认同“客观世界”是:“在艺术和科学 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但是他也不想让 自己的生活显得空虚,他之所以又坚持探索“最深 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宗教感情”,是因为 他有基于“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理念的献身 精神。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4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大学语文)模拟试卷4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单选题 2. 多选题 3. 词语解释题 4. 简析题 5. 作文题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早雁》中含有双关语义的是A.虏弦开B.仙掌C.孤影过D.逐春风正确答案:A2.在《吃饭》一文中,“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包括写文章在内),不仅表示头脑的充实,并且证明肠胃的空虚”这句话的意思是A.吃饭是头脑充实的基础,吃饭发展了头脑B.头脑高于肠胃C.人类所有的创造和活动,都与肠胃(吃饭)紧密相关D.头脑与肠胃平等正确答案:A3.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的、20世纪最伟大的科学家是A.罗素B.爱因斯坦C.亨利.梭罗D.裴多菲正确答案:B解析:A项罗素于1950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B项爱因斯坦于1921年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C项亨利.梭罗是美国作家、思想家,D项裴多菲是匈牙利诗人、革命家。
答案为B。
4.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正确答案:A5.下面文章中,用“狡兔三窟”这一成语来寓意巩固权力根基的是A.《秋水》B.《论毅力》C.《垓下之围》D.《冯谖客孟尝君》正确答案:D6.《张中丞传后叙》中南霁云的性格特征是A.宽厚谦和,为国让贤B.从容镇定,视死如归C.骁勇善战,忠实诚信D.嫉恶如仇,忠贞刚烈正确答案:D7.总体说来,《西湖七月半》的描写属于A.景物描写B.人物描写C.事件描写D.场面描写正确答案:D8.都江堰修建的时代是A.春秋时期B.战国时期C.西汉时期D.东汉时期正确答案:B9.下列对地坛的描述,具有“我”的人生象征意味的是A.“园子荒凉冷落得如同一片野地”B.“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C.“蜂儿如一朵小雾稳稳地停在半空”D.“园子荒芜但并不衰败”正确答案:D10.《行路难》中,情感运行的特点是A.逐层递进B.逐层递退C.平缓舒展D.起伏迭宕正确答案:D11.“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的情景交融方式是A.自然天成B.融情入景C.移情于景D.因情造景正确答案:B12.《八声甘州》上片的抒情方法是A.借景物抒情B.借举止抒情C.借比喻抒情D.借象征抒情正确答案:A13.下列词作,属于“小令”的是A.李煜《虞美人》B.柳永《八声甘州》C.李清照《声声慢》D.辛弃疾《摸鱼儿》正确答案:A14.《鹧鸪天》在构思上的一个突出特点是A.句句关合新垅与旧栖B.句句关合同来与异归C.句句关合生者与死者D.句句关合理想与现实正确答案:C15.《摸鱼儿》上片的抒情方法是A.借景物象征B.借人物象征C.借事件象征D.借典故象征正确答案:A16.杜牧《早雁》尾联“莫厌潇湘少人处,水多菰米岸莓苔”的主要情感内容是A.对入侵者的谴责B.对皇帝的讽谏C.对边民的宽慰D.对时局的忧虑正确答案:C解析:《早雁》尾联叮嘱大雁暂留南方,安居潇湘,实为同情百姓而又无可奈何的宽慰。
大学语文自考试题及答案

大学语文(一)第Ⅰ部分选择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下列文章,有“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一句的是【】A.《寡人之于国也》B.《秋水》C.《五代史伶官传序》D.《论毅力》2.劝贾岛把“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中的“推”字改成“敲”字的人是【】A.韩愈B.柳宗元C.苏轼D.欧阳修3.《我的世界观》主要阐述【】A.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情感”B.现代物理学中的相对论C.宇宙和谐之奥秘D.作者的哲学观点4.《咬文嚼字》、《散文创作谈》的文体是【】A.杂文B.驳论文C.讲话D.文艺专论5.庄子用五帝、三王、仁人、任士、伯夷、仲尼来说明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种论证方法是【】A.例证法B.演绎法C.对比法D.类比法6.《冯谖(xuān)客孟尝君》的中心旨意是【】A.如何巩固政治地位B.如何礼贤卞士C.如何报效知己D.如何求取功名7.《张中丞传后叙》中用来刻画南霁(jì)云形象的是【】A.停杯投箸B.抽刀断指C.背诵《汉书》D.杀妾食肉8.下列作品,体现思想文化变革精神的是【】A.《冯谖客孟尝君》B.《垓下之围》C.《赵武灵王胡服骑射》D.《西湖七月半》9.《先妣事略》写母亲娘家的良好家风和娘家人的受欢迎,对刻画母亲形象来说,这种表现方法是【】A.对比B.类比C.烘托D.象征10.张岱《西湖七月半》在各类游客中,最欣赏【】A.“名为看月而实不见月者”B.“月亦看,看月者亦看,不看月者亦看,而实无一看者”C.“看月而人不见其看月之态,亦不作意看月者”D.“亦看月而欲人看其看月者”11.《爱尔克的灯光》中,“爱尔克的灯光”的象征意义是【】A.封建家庭和礼教的没落与崩溃B.美好希望的破灭和旧生活的悲剧C.对旧家庭的憎恶和对财富的鄙弃D.对新生活的信念和对理想的追求12.称赞《蒹葭》一诗“最得风人深致”的是【】A.王国维的《人间词话》B.朱熹的《诗集传》C.郁达夫的《故都的秋》D.王夫之的《姜斋诗话》13.《陌上桑》写罗敷美貌所运用的主要表现方法是【】A.对比反衬B.象征暗示C.类比彰显D.侧面烘托14.《行路难》中,抒写英雄失意时抑郁悲愤心情的诗句是【】A.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B.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C.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D.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15.杜甫诗歌的风格特点是【】A.雄奇飘逸B.沉郁顿挫C.通俗易懂D.清朗峻爽16.《鹧鸪(zhègǖ)天》中,体现感情超越生死的词句是【】A.同来何事不同归B.头白鸳鸯失伴飞C.旧栖新垅(lǒng)两依依D.谁复挑灯夜补衣17.《一句话》中“火山爆发”的隐喻意义是【】A.蕴藏着巨大革命力量的民众B.民众中压抑不住的革命情绪C.民众革命运动风起云涌D.民众革命运动的巨大声威18.《祖国啊,我亲爱的祖国》的抒情方法是【】A.借景物抒情B.借象征抒情C.借举止抒情D.借典故抒情19.《苦恼》的主旨是【】A.反映专制统治下下层小人物的悲惨生活B.揭示专制统治下上层大人物缺乏同情心C.反映专制统治下的贫富悬殊和阶级对立D.揭示专制统治下人与人之间的冷漠无情20.《金鲤鱼的百裥裙>作者叙述故事的基本笔法是【】A.夹叙夹议B.幽默风趣C.充满激情的抒写D.不动声色的白描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我的世界观阅读练习及答案

我的世界观阅读练习及答案《我的世界观》阅读材料①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A)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的全部幸福;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的劳动为基础的,我必须以同样的力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仍在领受着的东西。
②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这句话从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时,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大的源泉。
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③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上来看,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
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C)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的思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以便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亲切的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我总觉得,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的——(B)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B)都是可鄙的。
④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在与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一事上所显露出来的淡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
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冒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有一定的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同别人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值得惋惜。
无疑,这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会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不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上。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赏析

爱因斯坦《我的世界观》赏析一.背景简介20年代末30年代初,也是世界滑向战争的动荡岁月。
法西斯专制势力正企图掀起战争暴力和其它种种暴行,爱因斯坦关注时事,对国家社会命运也进行深入的思考。
年轻时受基督教和犹太教思想的濡染,但在接触了当时的科技读物后很快开始怀疑《圣经》的讲义,转而钻研科学。
后接受斯宾诺莎泛神论,认为所谓上帝即自然,宇宙是自发自为的,探索自然的规律和宇宙的奥秘就是最高的宗教。
本文发表于1930年,译名或为《我的信仰》。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属议论文范畴。
二.结构内容1.、(1自然段)认识为别人而生存的(论点)对生命价值的初悟对劳动的尊重向往简朴的生活反对阶级划分2-4)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2、人生不可能享有真正的自由(要遵循客观规律“叔本华”)3、生活的目的在于追求真、善、美,而不是安逸和享乐猪栏的理想,(庸俗的目标)4、对社会的责任感——坚持独立思考(“孤独的旅客”)(保持科学家应有的思想,群众往往是麻木庸俗的)(5-6)政治思想是民主主义,反对暴力,厌恶战争政治思想是民主主义(注重个人价值,深感创造精神和人际真情的可贵)厌恶战争(基于对正义和人道的亲身体验)本文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政治思想和“宗教感情”。
人生观: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具体体现:尊重别人的劳动;认同检朴的生活方式;对别人的足够管容。
政治思想:民主主义。
具体体现:对“很快就会腐化堕落”专制制度的极度反感;对战争的深恶痛绝。
宗教感情:对科学的执着;对真理的追求;不信上帝和灵魂。
四、(其余部分)宗教感情——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奥秘”的虔诚心态,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追求和坚守,基于“宇宙无限,人的认识有限”的理念的献身精神科学和艺术有相通的底蕴。
第一段(第1自然段),宣告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每个人都只需要简单朴实的生活就足够了的观点,这是他世界观、人生观的基础和核心。
第二段(2—4自然段),表明自己对待生活的态度即:应该尽量做想做的,不能要所想要的,树立崇高的理想,追求真、善、美,坚持独立思考。
华师大第9课《我的世界观》爱因斯坦

12、在《我的世界观》这篇文章中,爱因
斯坦引用了叔本华“人虽然能够做他所想
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这句话,来
说明对人对己都要宽容的人生道理,这在
论证方法上叫做( A 反证法 C 归纳法
B )
B 演绎法 D 比较法
演绎法:由一般到特殊,由共 性到个性。 32/33
作业布置:
1、熟读课文,理解文章 深意。 2、选取课文一些重点语 句,揣摩品读。
《我的世界观》
作者:爱因斯坦
大学语文
【教学目标】 1、深刻理解爱因斯坦的生活态度、政治立 场、以及他对宇宙的奥秘,宗教的真谛所做 的哲学思考。 2、培养学生高尚的品德和独立的人格。 【教学重难点】 1、理解作者在本篇演讲词中所表达的人生 观、政治理想和宗教感情。 2、理解文题“我的世界观”的内涵。
二、政治理想
爱因斯坦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 他反对“很快就会腐化堕落”的 专制制度和战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努
力追求最美好的“奥秘”的经验,
是对 “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的美” 的追求和坚守,而决不是相信万能 上帝和死后灵魂的存在 。
思考:
作者既认为“客观世界”是“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 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却又坚持探索“最深奥的 理性和最灿烂的美”的“宗教感情”,这如何理解 ?
爱因斯坦不图名不图利 当爱因斯坦来到普林斯顿大学高等科学研究 所工作时,校方给了他年薪16000美元的待 遇,他却说:“这么多钱? 是否可以给我少一 点? 给我3000美元就够了。 据说,他曾把一张1500美元的支票夹在书里 当书签用,结果把书弄丢了。 有人请他在无线电台讲话,他拒绝了,说自 己不爱出风头。 还有人出了1000美元,请他讲一分钟话,他 也拒绝了,说自己不需要钱。 1952年,刚成立的以色列曾想授予他总统职 位,但被他拒绝了。
1.《我的世界观》解析

一、作家作品——爱因斯坦的生平
• 成功的秘诀 • 有一次,一个美国记者问爱因斯坦关 于他成功的秘诀。他回答:“早在1901年, 我还是二十二岁的青年时,我已经发现了 成功的公式。我可以把这公式的秘密告诉 你,那就是A=X+Y+Z! A就是成功,X就是 努力工作,Y是懂得休息,Z是少说废话! 这公式对我有用,我想对许多人也一样有 用。”
一、作家作品——爱因斯坦的生平
•
爱因斯坦与塞尔维亚物理学家米列娃有 一个未婚私生女丽瑟尔,不过在1903年到 1919年爱因斯坦娶了米列娃,后来米列娃 为爱因斯坦生了两个儿子汉斯· 爱因斯坦和 爱德华·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的第二任妻子 爱尔莎是他的堂姐和表姐,他们的母亲是 亲姐妹。这个婚姻从1919年到1936年爱尔 莎逝世。 但是爱因斯坦私生活很不检点, 他对妻子不忠。他与表妹有着暧昧的关系, 并且希望一直保持下去。并且他与十几个 情人有染。
二、文体知识
• 本文是一篇演讲词,属议论文范畴。
三、课文分析
• 第一部分(1-4):阐释“我”的人生观: “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 • 第二部分(5-6):阐述“我”的政治理想: 民主主义。 • 第三部分(7):阐述“我”对科学研究的 执着态度和追求。
四、思想感情 • 这篇演讲词主要阐述了作者的人生观、政 治思想和“宗教感情”。“人是为别人而 生存的”,这是他的人生基本理念,而对 他人劳动的尊重,对简朴生活方式的认同, 对别人的足够宽容,则是这一人生理念的 具体体现。他的政治理想是民主主义,这 主要体现在他对“很快就会腐化堕落”的 专制制度的极度反感和对“罪恶深渊”的 战争的深恶痛绝。他的“宗教感情”,指 的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奥秘”的 虔诚心态,是对“最深奥的理性和最灿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的世界观》阅读答案
小编整理了关于《我的世界观》以供各位同学参考和学习,希望对于同学们的学习成绩更上一层楼,也祝同学们的阅读理解的技巧更好,祝大家学习进步!
①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A)首先是为那样一些人,他们的喜悦和健康关系着我们的全部幸福;其次是为许多我们所不认识的人,他们的命运通过同情的纽带同我们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我每天上百次地提醒自己:我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都是以别人的劳动为基础的,我必须以同样的力量来报偿我所领受了的和至今仍在领受着的东西。
②叔本华说:“人虽然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这句话从青年时代起,就对我是一个真正的启示: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时,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大的源泉。
这种体会可以宽大为怀地减轻那种容易使人气馁的责任感,也可以防止我们过于严肃地对待自己和别人;它导致一种特别给幽默以应有地位的人生观。
③要追究一个人自己或一切生物生存的意义或目的,从客观上来看,我总觉得是愚蠢可笑的。
可是,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的努力和判断的方向,从这个意义上,我从来不把安逸和享乐看作是生活目的本身(C)我把这种伦理基础叫做猪的思想:照亮我的道路,并且不断地给我新的勇气,以便愉快地正视生活的理想,是善、美和真。
要是没有志同道合者之间亲切的感情,要不是全神贯注于客观世界——那个在艺术和科学工作领域里永远达不到的对象,那么在我看来,生活就会是空虚的。
我总觉得,人们所努力追求的庸俗的目的——(B)财产、虚荣、奢侈的生活——(B)都是可的。
④我对社会正义和社会责任的强烈感觉,同我在与别人和社会直接接触一事上所显露出来的淡漠,两者总是形成古怪的对照。
我实在是一个“孤独的旅客’’,我未冒全心全意地属于我的国家、我的家庭、我的`朋友,甚至我最接近的亲人;在所有这些关系面前,我总是感到有一定的距离,并且需要保持孤独。
同别人相互了解和协调一致是有限度的,但这不值得惋惜。
无疑,这样的人在某种程度上会失去他的天真无邪和无忧无虑的心境,但另一方面他却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不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上。
阅读题:
1.本文的中心论点是:________。
全文采用________结构方式。
2.第二段中“在我自己和别人的生活面临困难时,它总是使我们得到安慰,并且永远是宽大的源泉”,句中加点的“它”指代_____;“源泉”运用了___修辞手法。
3.“我”为什么“在所有的关系面前”“保持孤独”?
4.作者在文中说:“每个人都有一定的理想,这种理想决定着他努力和判断的方向”,请问作者的理想是_____。
5.文中A、B、C三处破折号的用法是A________B _______C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人是为别人而生存的(用自己的话括.意近也可) 总分式(或总论一分论也可)
2.“人虽然能够做他想做的,但不能要他所想要的。
” 比喻。
3. 因为保持孤独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不为别人的意见、习惯和判断所左右,并且能够不受诱惑,不把他的内心平衡建立在这样一些不可靠的基础上。
4.努力追求生活中的善、美、真。
a解释说明b解释说明c话题的转换。
这篇由YJBYS网整理的《我的世界观》阅读答案供大家练习,希望同学们的阅读理解能力能有所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