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唐朝诗歌发展的脉络

论唐朝诗歌发展的脉络
论唐朝诗歌发展的脉络

论唐朝诗歌发展的脉络

摘要:唐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光辉灿烂的鼎盛期,文苑诗林群英荟萃,名篇浩如烟海,体制繁复完备,风格多姿多彩,题材博大深厚,前所未有。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古典诗歌之冠冕。唐人传承和创新的精神十分饱满,全面发展汉魏六朝出现的各种诗体,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题、绝句,靡不备矣,尤将五、七言古今体诗的创作推向了巅峰,诗歌至唐朝,菁华极盛,体制大备。

关键词:唐朝;诗歌发展

正文:

初唐诗歌

隋及初唐文学上承复杂多变的魏晋南北朝文学,下与声名大振的盛唐文学相接,是一个跨越朝代的特殊的文学发展阶段。唐代建国伊始,统治集团接受了杨隋速亡的严重教训,把巩固王朝政权作为一切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不可避免地催发了文学的变化。唐太宗是此际文坛的核心,虞世南、魏徵等宫廷文人则是他的羽翼,他们的文学主张和作品产生了很大导向作用。

虞世南的诗歌创作可视为隋唐之际诗风渐变的实例。其《从军行》二首清代沈德潜评为:“犹存陈隋体格而追琢精警,渐开唐风”。但是虞世南的诗歌仍保留着南朝文士追求华美典雅的积习。魏徵创作成就高于虞世南,他的《述怀》借典故抒发胸襟抱负,表达了以身许国的壮志,言情激越。他的文章以谏疏为主,竭力为当朝政治服务。如《谏

太宗十思疏》,强调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十渐不克终疏》,指出“贞观”的善政未能善始善终。

而归隐田园的王绩却跳出宫廷牢笼,自弹心曲,为贞观诗坛培植了一簇引人注目的奇葩。他的诗歌内容大都为蛰居乡里的隐逸之姿,写得朴素真切、颇具田园风味的诗。他的突出贡献就是以平淡疏野的诗文风格自拔于宫廷文学之外,在南北文风的融合日趋深化中,他比贞观诸家走得更远。

从高宗永徽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的六十余年,唐代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空前激烈,帝位几易其主,年号频频更换。政治上强有力的人物武则天自立国号为周,这段历史称为高宗武周年代。此时的文坛景象已非贞观旧貌,一批年轻的诗人崛起于宫廷之外,他们不满宫廷诗风,努力培育新硕果。不过宫廷的文坛中心地位仍未改变。在频繁的游宴活动中“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侍从文人“惟以文华取幸”。宫廷诗的创作很快繁荣起来,表现技法上形成了对偶的规范化,律诗的定型化。高宗朝显赫一时的上官仪,武周时走红的“文章四友”,备受武则天恩宠的沈佺期,宋之问,则是宫廷诗人群里的佼佼者。

上官仪的诗现存二十首,内容局限于宫廷生活,单调乏味。“绮错婉媚”是“上官体”的最主要特征,讲求对仗精工,辞藻华丽,色调音韵。但是刻意求工,雕琢成癖的匠气淹没了他的才华种。上官仪总结前人经验,把六朝以来诗歌对仗方法归纳为所谓“六对”“八对”的程式,在初唐宫廷诗的发展进程中,它起到了从贞观到武周的过渡

作用。

杜审言、李峤、苏味道、崔融合称“文章四友”,均以律诗见长,其中杜审言诗才最高。其应制奉和之作较少,写了一些不假雕饰、形象鲜明而颇有生活实感的诗篇。如《登襄阳城》、《渡湘江》等描写山川景物、表达羁旅宦情的诗便是明证。在诗艺上,他对近体律,绝研练功夫深厚,擅长五律,其《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为胡应麟誉为“初唐五言律第一”。

沈佺期、宋之问是与“四友”先后在武周、中宗颇有文名的两位宫廷诗人。两者诗歌多是宫廷应制之作,外表华艳而内容空洞,常以美化封建统治者为旨归。另有表达官场失意或闲适旅游兴味的诗,也无甚可取之旨。但他们被贬流放期间,人生处境的落差所触发的真情实感,借助娴熟的诗艺酿就了神貌兼得、情韵俱佳的作品。

高宗朝“初唐四杰”是新兴的一代诗人,年辈不一,诗歌创作各具特色,“王勃高华,杨炯雄厚,照邻清藻,宾王坦易”。四杰的作品反映了唐王朝上升时期的社会心理、时代意识和审美情趣,他们对唐诗发展作出了独特的贡献。第一,积极拓展诗歌创作题材以及诗的表现领域。第二,诗情诗境得到一定程度的净化,饱满乐观的情绪,昂扬进取的精神洋溢于诗歌中。第三,继承和发扬了前人的艺术经验,竭力探求适合表达情志的诗歌形式。卢、骆的贡献在于发展歌行体,王、杨的功绩在于建设五律,促其定型。

从唐王朝建立到睿宗景云中约九十年左右时间,是盛唐诗歌的准备期,在对六朝诗歌的继承和革新中为盛唐诗歌高潮的到来夯实了基

础。陈子昂踵武四杰,肩负起开启一代诗风的历史重任,活跃文坛之上,力倡革新理论,扫荡浮靡余习,为唐诗的健康发展作出了贡献。陈子昂从根本上抛弃了宫体,继承《诗经》、《楚辞》等托物寄意的比兴手法,如幽兰、修竹、翡翠、白鸥,乃至神话中的青鸟、玄凤都被赋予了新的生命,成为诗人情操和理想的化身。初唐近百年文章还是以骈俪为主,陈子昂的文集里对策、奏议一改当时骈俪繁衍字体,破骈为散,去浮尚实。

盛唐诗歌

公元八世纪的前五十多年,是唐王朝的鼎盛期,也是我国古代诗歌创作光彩夺目的黄金时代。盛唐前期较有影响的诗人,概略来说:资深位显的张说、张九龄;职低诗少的王翰、王之涣;诗名远扬却终生未仕的孟浩然。较能体现张说风格的是议政、论事之文,除大量应制诗外,有不少朴实凄婉、浑厚老成的诗篇,其中抒情写景之作常为人称道。《邺都引》凭吊古都,虽有初唐诗人咏同类题材所流露的昔盛今衰之慨,但颂扬曹操文才武略,寄托自己的雄心壮志倒是歌行中的新意,而悲壮的辞情更似盛唐七古风韵。张九龄的应制和酬答赠送之作很多。最有文学价值的诗章,是他在荆州所写的《感遇诗》十二首,均为兴托讽谏之作,对促进初唐诗风向盛唐深入转化有着一定的效力。一言以蔽之,盛唐前期的二张,扩大了陈子昂的文学成果,特别是在创作实践上进一步证实其诗歌革新理论的深远意义,有力地提升了诗歌的艺术个性。

开元年间社会安定、经济富庶,给文人们提供了悠闲安适生活的

物质条件,佛、道二教的流行又为文人寄情山水造成了一种宽松的从艺氛围。在山水田园诗的创作领域里,孟浩然、储光羲、常建三位诗人雄踞一席之地。孟浩然的诗歌,大部分是描绘自然风光的山水诗。这类作品或于漫游行役中摄录山川景物,或于送别、怀友之际即景兴会。如《彭蠡湖中望庐山》、《早发渔浦潭》。孟浩然田园诗数量少于他的山水之作,但能于传统中展露新颜。如《过故人庄》中醇厚朴实的风俗人情,恬静优美的田园风光,馨香浓郁的乡土气息,都得到了生动的体现。与陶渊明相比,那种追求人生真谛的精神,愤慨世道污浊的情绪,在孟诗中全然隐去。描写田家生活的闲情雅趣则是孟诗的基调,但不能因其思想单薄而忽视他的艺术创新。

孟浩然及王维的创作实践突破了“诗言志”的理念,为诗歌发展增添了新质,提升了诗歌的美学意义。王维的思想大约以张九龄被贬为界,分为前后两期。前期怀有政治抱负,锐意进取,幽愤诗和边塞诗较为出色,表达了乐观浪漫、渴望建功立业、不甘消沉的士子之气。他的幽愤诗多是将心中的不平之气化为激愤的诗篇,有着强烈的批判精神。如《济上四贤咏》尖锐讽刺权贵的骄纵跋扈,对遭遇坎坷的才士表示深切的愤惋。王维的边塞诗一般认为写于早期的有《少年行》、《燕支行》,描写英武将士跃马横戈、驰骋沙场的战斗豪情。

后期,王维隐居,身为官吏却全身远祸于林下,写出了表示坚持自由高洁人生信念,充满空静绝俗审美理想的山水田园诗。如《渭川田家》写环境的宁静,村景的优美,乡农的安详引起作者欣羡之意。

盛唐之际,唐王朝国力强盛、疆域辽阔,在经济文化方面和边地

少数民族政权及外国邻域的交往日趋频繁。边事增多,战争也频频爆发。高适、岑参等人就是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创作了体现盛唐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的边塞诗。这部分作品可以概括为:第一,歌颂边庭将士保国御虏、奋发杀敌的英雄气概和战斗豪情。第二,像组诗《蓟门行五首》其一,为孤苦伶仃的边塞老兵代言,倾诉了他们的痛苦和不幸。其二,对戍边战士惨遭压榨的生活处境表示深切同情。其三,在讽刺边将奢侈专横的同时,表达了对长期征战不得返的戍卒的关切。第三,提出消弭边患,民族和睦的理想。《九曲词三首》其二、其三描绘了边地百姓和平安定的生活景象。第四,如《营州歌》、《部落曲》似姊妹篇,描写了遍地少数民族的风情习俗,颇有异曲同工之妙。岑参是天宝诗坛创作边塞诗的另一位卓越诗人,与高适相比,两家诗风慷慨悲壮是一致的,岑参诗缺少深沉的现实感而多了一些浪漫气息,他的峭丽飘逸与高适的浑厚质实也有明显的差异。两家都以七言歌行见长,岑参还善将近体诗的韵调、格律运用到歌行中,并吸收民歌刚健活泼、清新浏亮等特点,并打破长诗双句用韵的格式,参差错落,给人一种突兀、峭拔之感。

李白是中国诗歌史上与屈原、杜甫并称的伟大诗人,他主要生活在唐王朝由全盛转向衰落的玄宗、肃宗两朝,他的思想直接受到初、盛唐时期流行的儒、道、侠各种社会思潮的影响,可谓是民族传统文化精神铸成的一块合金,因而他的诗歌开创了诗歌的表现领域。

第一,李白诗歌关心国计民生,自觉描写社会现实生活,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情怀,对唐王朝存在的各种严重政治问题与社会弊端都有

一定程度的反映和批判。(1)诗人较早地揭露了盛唐时期统治集团的昏庸与腐败。如在《乌栖曲》中以吴王夫差荒淫耽色而招亡国之祸为史鉴,向玄宗后期荒淫误政敲了警钟,寓意深远。(2)李白诗歌犹如政治风云的晴雨表,反映了重大的时局变化。如《留别于十一兄》记录了对安禄山发动叛变阴谋的警惕,而《远别离》提醒玄宗不可姑息纵容贼臣、姑息养奸,倘若大权旁落,则下场可悲。(3)李白直接写普通劳动人民生活体材的作品,表现的思想内容却给人别开生面之感。如《丁都护歌》中纤夫的艰辛与悲苦,组诗《秋浦歌》其十四描绘冶炼工人的劳动场面,其十六叙述田舍翁夫妻夜以继日的渔猎情景。表现妇女生活和命运是古代诗歌的传统题材,但是李白的诗却突破宫怨、闺怨的范围,在更广阔的生活背景下为妇女们写心画像。如《子夜吴歌》其三、其四描写月下捣衣、彻夜絮袍的思妇,她们没有对辛苦和孤独的怨恨,而对和平生活的企盼成为她们的精神支柱。

第二,张扬个性,展示自我,表现了蔑视权贵的叛逆性格,以及自负独立、不肯屈己下人的抗争精神,为诗风开辟了前无古人的境界。(1)如《梁甫吟》诗中表示自己迟早会像吕尚、俪食那样得遇明主,施展政治长才。《梦天母吟留别》“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表现了他在王侯权门和荣华富贵面前不丧失独立人格。(2)李白描写山水诗不拘一格,千姿百态。如《蜀道难》纯凭想像描绘出蜀道奇险峻危的山川,是诗人积郁满怀和人生艰难之感,借自然界的山高路险,喷薄而出。

在我国古代灿若繁星的诗人中,杜甫以其杰出而独特的贡献,博得了“诗史”和“诗圣”的美誉。一部杜诗,题材内容宏阔厚重,风

格沉郁顿挫,展现出非凡的拓新精神,简述为以下几点:其一,感时念乱的忧患意识,心怀天下的爱国情结。如《兵车行》“边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以诗歌的形式向穷兵黩武的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其二,揭露统治者罪恶的批判精神,反映百姓苦难的爱民情怀。如《咏怀五百字》中大段描绘玄宗君臣在骊山行宫的荒淫生活,转而反振一笔,“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诗人写统治者穷奢极侈和人民饥寒交迫,深层之一旨意是强调由此产生的社会政治危机严重威胁了国家的命运。其三,反映战乱的社会悲剧,表达复杂的战争观点,是杜甫拓展诗歌内容的又一重要方面。在《彭衙行》里能看到诗人举家逃难而牢记终生的感受,《悲陈陶》则是战乱屠杀生灵罪行的纪实。著名的“三吏”“三别”展示了战乱把人民推进了苦难的深渊。

中唐诗歌

安史之乱后,唐王朝国势陵夷,中央权威遭到严重削弱,经历了从安定到灾难迭生的沧桑巨变,在乱世中成长的文人,面对满目疮痍的社会,艰难坎坷的人生,追怀盛世的辉煌,感慨乱世的黯淡,再也无法激起前辈那样昂扬浪漫的情怀,饱经忧患的歌喉吟唱着忧郁、哀怨并时带激愤的音调。“大历十才子”就是其中的代表。十才子诗歌内容以酬赠送别、感伤身世、隐逸思归为主,存在着贫乏狭窄、唯美伤感的倾向。诗人只是在诗中倾诉不知所从的迷惘和感伤情感,弱化了现实而强化了现实的感伤。其艺术风格的主要特征是省净精约,具体表现为意象的精巧,诗体的工整,语言的炼。大历诗风的出现标志着盛唐文学向中唐转变。

当十才子在北方京城周旋于权贵之间,迎送往来,刘长卿、韦应物或由于仕宦、或由于贬谪,在江南一带风景间排遣仕途失意,壮志难酬的哀怨,他们创作的山水行旅诗,使盛唐王、孟山水田园诗的清音再次回响在中唐江南的青山绿水间。由于时代精神的变迁,刘长卿诗作中即使关切国运,忧虑民生的诗篇,也常常是哀叹嗟伤之情多,济危拯溺之志少,缺乏杜诗那种慷慨激昂的气骨精神。如《穆陵关北逢人归渔阳》写幽州兵乱后屋舍皆空,人民俱尽的残破景象,悲景悲调。刘长卿尤其擅长写山川风景,且情不虚景,情景皆可,景总含情,其山水旅行诗“最得骚人之兴,专主情景”。刘长卿诗体物情深,工于铸意;清夷闲旷,饶有怨思。

韦应物的诗歌创作明显分为前后两期。前期诗作具有较为广阔的现实内容。如《温泉行》、《白沙亭逢吴叟歌》,怀恋盛世,讽刺荒纵。《经函谷关》歌颂英烈,追源祸端。韦应物后期创作的大量山水田园诗,最能体现他的诗歌艺术风格和成就。如《寄全椒山中道士》写清秋寂寞,风雨怀人,于简淡中见深挚之情。与大历诗人相同,他在诗中字句的锤炼上也倾注了心力。如“乔木生夏凉,流云吐华月”,“寒雨暗深更,流萤度高阁”,可谓字字如画,句句如歌。

安史之乱后,下层人民遭受着战乱与苛政的双重折磨,生存艰难,这使得那些关注现实的诗人受到极大的刺激。他们效法杜甫,自觉地用诗歌讽喻时政,反映民生疾苦,表达自己强烈的同情心。元结、顾况的拟古诗,以内容真实深切,形式古雅质直为特点,将儒家诗教精神与写实传统相结合,为随后而起的元、白新乐府诗歌创作开拓了一

条新路。元结的诗歌创作是其文学主张的具体实践。他的诗歌多采五言古诗形式,反映现实,干预时政。元结后期创作走出了前期单纯拟古,缺乏个性的模式,戛然独造,形成了独抒真情,急切危苦的个性风格。顾况的文学主张与元结相近,推重风雅,要求诗歌反映现实。他喜作古体诗,尤擅歌行,其代表作《上古之什补亡训传十三章》,从形式到内容均模拟《诗经》。其古体乐府诗也极有特色,《行路难》三首、《悲歌》六首,感慨世路艰险,抒发胸中不平。或长短错落,或一气流落,感情沉郁愤懑。

继元结、顾况等拟古诗人之后,贞元、元和之际,以白居易、元稹为首,包括张籍、王建、李绅等一批诗人,继承杜甫“即事名篇”的新题乐府手法,以光大儒家传统诗教说为己任,直面痛苦人生,揭露社会弊端,共同创作了大量“新乐府”诗,形成了一个以尚俗、崇实、务尽为特色的诗派。

作为元白诗派的代表人物,白居易的独特贡献在于,在全面总结自《诗经》以来诗歌创作经验的基础上,把正统儒家诗歌理论与当时社会改革思潮想结合,再次将功利主义的传统诗教说大大向前推进了一步,建立起独具中唐时代特色的现实主义诗歌理论,并在新乐府诗歌创作中努力加以实践。白居易诗论的要点主要为以下四个方面:(1)为时为事的创作原则。他鲜明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2)讽喻美刺的创作内容。(3)崇实尚俗的创作追求,诗歌应“系于意,不系于文”(4)形式与内容的辩证统一,情义为内容,言声为形式。

白居易的讽喻诗主要内容为如下四方面:(一)揭露统治阶级横征暴敛,深切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如《卖炭翁》中“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述老翁内心之苦。(二)抨击豪门贵族的骄奢淫逸,批判中唐社会的各种弊政。(三)抒发渴望收复失地的爱国主义思想,谴责穷兵黩武的侵略战争。在《西凉伎》中,他借老兵之口发出浩叹:“凉州陷来四十年,河陇侵将七千里。平时安西万里疆,今日边防在凤翔!”(四)关注妇女命运,同情她们的不行遭遇。如“须知妇人苦,从此莫相轻!”

元稹和白居易齐名,世称“元白”。元稹的乐府诗反映现实面相当广泛。有哀叹民生疾苦的,如《阴山道》、《织妇词》等。元稹乐府诗中还有批判荒淫,抨击奸佞的,如《上阳白发人》、《胡旋女》等。其悼亡诗字字真挚,声与泪俱,是古今悼亡诗的杰作。其中《遣悲怀》为悼念亡妻韦丛之作,寄托着对亡妻的沉重悼念和无尽思念。

贞元、元和诗坛,众派争流,人才辈出,与元白诗派的浅近通俗相对,韩愈、孟郊为代表的韩孟诗派则以奇崛险怪另开新局。同时,李贺的奇诡,刘禹锡的豪劲,柳宗元的清峻,也都自成一家,共同组成了此时文坛的灿烂景观。

韩愈对中唐诗歌的贡献在于,以充溢的才气,雄健的笔力,突破传统美学的藩篱,力矫大历清丽纤弱之风,在李白的雄奇豪放和杜甫的沉郁奇险的基础上,融入个人性情,出之以奇僻拙拗之语,开出千古未有之面目。韩愈之诗反传统。求新奇,独自树立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怪奇险恶的艺术境界,着力追求一种以丑为美的艺术

效果。在他的笔下,美丽的女子变成了“木石生怪变,狐狸骋妖患”的木怪狐精;酣睡的男子成了“有如阿鼻尸,长唤忍众罪”的地狱变相。二是以文写诗的写作手法,韩愈的诗歌有散文化的倾向。首先,是诗中多记叙铺陈。如《陆浑山火》中连用五十一个“或”字句式,形容铺排山火蔓延、群兽逃窜情形,完全是赋体手法。其次,诗中好发议论。第三,是将散文句法引入诗中,有意打破诗的传统节奏和圆润和谐之美,遣词用字力求生僻。当然,韩愈的刻意求奇求奇,有时矫枉过正,部分诗歌散化过分,怪诞有余,不堪卒读。

在元和诗坛上,年轻的李贺,以自己独特的视角、非凡的智慧、天才的想象,笔补造化,独树一帜。其诗歌艺术特色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丰富奇特的想象。如《管街鼓》思绪忽上忽下,忽古忽今,飘忽不定,完全摆脱了对客观事物的描述,也摆脱了时空的束缚。(2)诡丽幽冷的意境。在他的诗中,“死、很、愁、泣、寒、涩”等写恨传恨,表现凄苦迷惘心境的词处处可见。(3)是精妙绝伦的比喻。他笔下太阳是“炎炎红镜东方开”;月亮是“江上团团贴寒玉”。(4)是奇峭冷艳的语言。如李贺诗中喜用“刮、割、断、焚、斩、截”等动词表示大幅度的动作。

中唐诗坛上,刘禹锡和柳宗元也以各具个性风格的诗篇而闻名,“子厚骨耸,梦得气雄,元和之二豪也。”刘禹锡的政治讽刺诗观点鲜明,锋芒毕露。如《重游玄都关》,借玄都关内景色的今昔巨变,嘲弄政敌昙花一现,表现了对迫害者的蔑视。他的咏史怀古诗以其众多的杰作给予晚唐五代诗坛以深远影响。这类诗作。大多借古喻今,

托古寄怀,寓意深刻,犀利警拔,如《蜀先主庙》,此诗咏刘禅不能效法先主贤德,终于荒淫亡国的史实,嗟叹盛世不返,贤主难遇的现实。

柳宗元是唐代杰出的散文家,也是一位优秀的诗人,其诗歌深受《离骚》精神的影响,深厚的显示内容中激荡着强烈的情感。其抒情诗,大多抒写流窜边荒的苦闷和去国怀乡的哀怨。他的山水诗与其他山水游记一样,在寻幽探胜、模范山水中深蕴着骚人逐臣的忧愤和悲叹。柳宗元还善于在山水诗中用清绝超拔的意境,寄托自己清高孤绝的品性。如《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寒江独钓的渔翁,正是诗人超尘绝俗清高形象的绝好写照。

晚唐诗歌

文宗大和之后,唐帝国日趋没落,藩镇桀骜,宦官猖獗,朋党相争,外患频繁,封建政权的腐朽性越来越充分地暴露出来。“甘露之变”后,宦官操纵着皇帝的生杀废立,外朝大臣俯首听命。杜牧、李商隐,温庭筠的秾艳感伤,许浑,张祜等人清迥苍凉,五一不笼罩着衰败时代的阴影。杜牧和李商隐是晚唐前期诗坛上两位成就较高的诗人,文学史上常常把他们与李白、杜甫相并提,称之为“小李杜”。

杜牧诗歌的一个重要内容为感怀时事,抒发忧国忧民之情以及壮志难酬的悲愤。其咏史怀古诗,通过对历史片断的回忆,对照古今迁替,揭示兴亡的规律。他的写景诗,语言清丽,白描手法描摹自然之美,抒发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以及俊爽豪迈的心情。

李商隐是晚唐文学成就最高的作家,在文学思想上,他与杜牧一

样,对传统文学观提出了大胆的挑战。他的咏物、用咏史之作,交融着作者的心灵和人格。《蝉》中,诗人以蝉自喻:居高而饮露,喻自己清高而自持;有恨而费声,喻坎坷而不遇。他的政治诗内容深刻,情感悲愤。“甘露之变”后,朝野震慑,人人自危,李商隐却在事变后用诗笔真实地记录了这次动乱,《有感二首》、《重有感》、《曲江》均为这方面的名篇。使李商隐在中国文学史上卓然名家的是他的爱情诗。有婚前的倾心爱慕“唯有绿荷红菡萏,卷舒开合任天真。”;有初婚喜悦的“雾夕咏芙蕖,何郎得意初。”;有抒写婚后离别情意的《夜雨寄北》。李商隐诗的风格主要为:(一)结体森密,旨趣遥深,从不作平直之语。(二)用典使事,精工灵活。如《安定城楼》一诗连用四典:贾谊垂涕,王粲远游,范蠡泛舟五湖,庄子嘲笑惠施,自然贴切地把自己遭遇挫折但壮志不坠的复杂情怀表晓得婉曲而深刻。(三)语言凝练,对仗工稳。如“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一联,对仗极为工稳,而且给人以珠圆玉润的感受。

晚唐诗坛,除杜牧、李商隐两位名家外,其余如温庭筠、许浑等人,也以独具特色的创作,在当时产生了影响。温庭筠擅长乐府和七言古诗,他学习吴歌西曲和梁陈宫体诗的表现手法,又借鉴李贺诗奇诡艳丽的特色,形成了意象富丽的一家之风。他的咏史诗大多借对南朝君主荒淫亡国的咏叹,讽刺时君昏聩,具有较强的现实针对性。温庭筠的乐府艳情诗,擅长通过景物的铺叙和细腻的情态刻画,表现了女性的内心世界。如《湘宫人歌》抒写被幽闭宫女愁苦寂寞的怨情。他的近体诗大多感怀、写景之作,主要有两种风格类型:沉郁苍凉者

如《苏武庙》、《五丈原》,清丽秀润者如《春日野行》。许浑擅长近体诗,其七律在当时颇负盛名。他的律诗圆稳工整,属对精切,用字清新,标志着唐代律诗的纯熟。不足的是立意布局,缺少变化;写景赋物,句多雷同。

咸通元年,懿宗继位后,任用奸相,纳贿树私,崇奉佛教,奢靡无度,贬逐忠良,其倒行逆施终于酿成严重的社会动乱。僖宗光启以后,大规模的农民起义虽暂告平息,代之而起的又是宦官骄横,诸镇交乱,最终朱温篡逆而亡唐祚,中国历史从此进入五代十国多政权并存的分裂割据局面。这一时期活跃于诗坛上的主要作家有皮陆诗派与韦庄、郑谷等人,聂夷中、曹邺、刘驾等古风诗人,他们的诗作偏重于对时事黑暗和民生疾苦的客观暴露。而罗隐、杜荀鹤、李山甫等格律诗人,以及五代西蜀、江南的一些诗人的诗作则转向对世道人情的无情嘲讽。于元白新乐府诗相比,他们的创作已经消泯了那种“救济人病,裨补时阙”的政治功利目的,更多地和个人身世感伤结合起来,表现出日益强烈的怨刺色彩。此期诗坛,鲜明地打上了衰亡时代的烙印。

唐代诗歌发展历史概述

唐代诗歌发展历史概述 理学院130131112 吕霄博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隋唐五代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而历时近三百年的唐代,则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坛上百花齐放,文学成就辉煌灿烂。其中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4个阶段。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沿袭齐梁陈隋诗风, 宫廷文臣以及帝王后妃在诗坛上非常活跃,形成了阵营庞大的诗人群体。但大多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和诗僧王梵志等少数人能够清新脱俗,不被世风束缚。初唐四杰对歌行体进行改造,具有诗赋交融的特点。篇之恢宏,敷叙精巧,以气御诗,辞藻华丽。促进初唐诗歌混融意境的形成。陈志平. 四杰与初唐诗歌的新变[D]. 华中师范大学, 2003. DOI:10.7666/d.y513591.真正廓清梁陈诗风的是陈子昂,陈子昂针对齐梁文风,提出“兴寄”和“风骨“两种主张,唐诗风骨才为之一振,遂开盛唐诗风的先河。张澎. 陈子昂与初唐诗风的变革[J]. 语文学刊, 2012, (5).同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以及被称为文章四友的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其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以律诗著称。他与沈佺期、宋之问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盛唐诗歌在前人的努力下,进一步走向辉煌。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百年初唐后,李白横空出世,为诗国带来新的美学楷模,宣示了对宫廷陈式做派的胜利,他极大地影响了后代士人的人格并融入民族的精神史,而自贞元,元和以后则出现了宗杜思潮,诗人们以坚实的步履沿着“少陵路径”前进。罗时进. “前李杜”时代与“后李杜”时代——唐代诗歌发展的转关与演进[J]. 文学评论, 2007, (2):193-199.山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在盛唐诗中占有很大比重。边塞诗是中国诗歌发展的异域奇葩,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诗中往往写出一种远大、明确的社会理想,与天下苍生共同的理想。其诗不回避战争艰苦的生活,但诗人在描写战争残酷的时候,却能够表现信心和勇气。在述说艰难痛苦的时候,能够想到胜利和未来。王强. 初探盛唐边塞诗的特征[J]. 作家, 2008, (8).山水田园诗派就是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派。中国的山水田园诗不始于唐代,六朝时就有了,还是比较成熟的山水田园诗。但六朝时的山水田园诗是公开的,以陶渊明为代表是写田园风光的;以谢灵运、谢眺为代表是写山水的。二谢的山水诗,按前人的评价是“有句无篇”,只有些好句子,没有整个篇章好的。而王维的诗歌里描写性要强些,这与诗人具备的艺术才能无不相关,其空间画面感是其主要特色;而孟浩然单纯的经历和性情使得他的诗歌相较王维的而言,平淡许多。孟浩然的山水田园诗里有某种事实情节,具备一种时间接续的故事性。杨卫丽. 王维孟浩然山水田园诗异同论[D]. 山东大学, 2012. 中唐诗歌由于国家的衰落也变得不景气。此时期最为杰出的应数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中唐新乐府诗人在选择体裁样式时别具匠心,从中透射出他们的乐府观。一方面借鉴汉魏古乐府之体式,采用古体,有五言、四言、杂言等,风格古朴浑厚,富有情感张力。另一方面又有所新变,吸收唐代民间流行的歌谣体"三三七体"来改造乐府诗,这种体式流利宛转,易于唱诵,为时人所喜,便于实现诗人以诗为奏议的目的。中唐新乐府还采用组诗的形式全方位、多角度地表现主题,这类组诗有总题、分题,组诗内的每首诗风格一致,篇幅接近,各个单篇以某个视角来展现共同的主题,有助于深层次开掘主题,有利于传播组诗所呈现出的情感内容和艺术风格。陈瑞娟. 中唐新乐府诗体探析[J]. 理论界, 2012, (2). DOI:10.3969/j.issn.1003-6547.2012.02.039.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各有

简述唐代边塞诗的发展概况

简述唐代边塞诗的发展概况 唐代是我国历史上极其辉煌的朝代之一,政治上清明,相继出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局面,封建经济发展,文化繁荣,大兴科举制,加强对外的文化交流,兼收并蓄,有着极其丰厚的文化积累。强盛的唐帝国为边塞诗的繁荣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边塞诗在唐代发展到了顶峰,仅就其数量来说,就有近2000首,达到了各代边塞诗数量的总和。唐边塞诗的发展贯穿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四个阶段,其内容丰富深刻,体裁风格多样,异彩纷呈。初唐时期诗人写作的边塞诗,约略有几种情况:一是以李世民、虞世南的边塞诗作品为代表,是"洗濯浮夸,兴寄独远"之作,以雄放的境界,奠基了盛唐之音。二是由于贬谪而写作的边塞诗作,可以骆宾王为代表,因为是贬谪生活,同时,也因为初唐时代尚未形成盛唐的胸襟气势,所以,其边塞诗作中多有悲凉气氛,在雄奇的西域风光中融入了个人离国别乡、羁旅边地的愁怨;三是并没有到达过边塞,而写作对于边塞生活的渴望,是想象中的边塞诗,以所闻地名为点缀,以虚拟的故事或人物为背景,可以初唐四杰中王勃、杨炯、卢照临为代表。 初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郁勃。这种特色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强敌入侵的愤然抗击,一是对时事政治的喟然长叹。前者代表是骆宾王,后者代表是陈子昂。他们参加从军出塞,对边塞生活有亲身体会和深刻感触。唐初政治经济开始发展,知识分子积极参政,诗人们关心国家大事,对边塞战事有一定的关注。他们有对爱国精神的颂扬,有对征戍苦难的申诉,初唐边塞诗得到一定发展。 盛唐是边塞诗创作的鼎盛时期,涌现了著名的边塞诗派,代表诗人有高适、岑参、王昌龄、李颀、王维。盛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豪雄,体现了一种阳刚之美。在边塞诗中,一方面以夸张对比衬托的手法对战争残酷,环境恶劣进行展示,如“战士军前半生死”,“黄金百战穿金甲”,“孤城落日斗兵稀”。但另一方面,边塞诗作更凸显人面对战争时奔涌出的巨大精神力量。其中既有:不屈的意志和必胜的信心,保家卫国的豪情,还有在战场上建立功名的壮志。如“不破楼兰终不还”;“愿为腰下剑,只为斩楼兰”;“相看白刃血纷纷,死节从来岂顾勋”。 中唐以来,边塞诗的数量并未下降,在思想和艺术上也不断有新的追求和创新。李益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诗作豪放明快、雅俗共赏,富有音乐美,从多方面真实而形象地反映了当时边塞战争的实际,闪耀着现实主义和爱国主义的光彩。中唐边塞诗的主导风格是苍凉沉郁。唐由盛转衰,对外优势逐渐丧失,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降低,诗人们开始对朝廷进行讽刺,对征戍之苦的描写增加,边愁乡思成为主要写作内容。此时,边塞诗的创作有着浓厚的现实主义色彩。 晚唐时期,这一阶段的乐府题边塞诗情调凄苦,呈现出低沉黯淡的氛围,其主导风格是萧飒。晚唐,国运衰弱,战事起,边塞诗从边将报国之志,戍卒思乡之愁,征妇孤独之怨,边地沦陷百姓流离之苦等方面展现了晚唐边塞的真实图景。惨淡凄清的自然意象与晚唐边塞诗低沉萧飒的情感基调相适应,沮丧、绝望情绪蔓延。中唐后期及晚唐只有对昔日盛况的追慕以及凄凉现实的哀叹。 唐代边塞诗是对边塞战争和边塞生活的精彩描绘,反映了诗人们的创作才华,更反映了诗人们对国家民生的关心,远大的抱负,表现了鲜明的爱国主义、英雄主义、人道主义和民族进取精神,对后世影响深远,是一笔宝贵的精神财富。

《沧浪诗话》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诗歌的

《沧浪诗话》与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内容提要】 严羽《沧浪诗话》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理论影响最大的是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是宋代诗学批评辨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也是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同时显示了严羽试图在儒家理学体系之外建构诗学话语的努力,指引着明清诗学批评的基本路径,具有极其重要的诗学批评史意义。 【关键词】《沧浪诗话》;盛唐诗歌;宋代诗学 严羽《沧浪诗话》是整个宋代诗话中影响最为深远的理论著作,也是集宋代诗学辨体理论之大成的理论著作,它对明清诗学批评的最大影响是在标榜格调的理论旗帜下对唐诗尤其是盛唐诗歌的经典化。美国哈佛大学东亚系主任宇文所安教授认为:“《沧浪诗话》的流行产生了一个严重后果,那就是把盛唐诗经典化了,盛唐诗从此成为诗歌的永恒标准,其代价是牺牲了中晚唐诗人。虽然盛唐代表诗歌高峰的信念可以一直追溯到盛唐时代,但严羽给盛唐赋予了一种特殊的权威,一种类似禅宗之正统的文学之正统。绝对的诗歌价值存在于过去的某个历史时刻,这种观念,或好或坏,一直左右着后世读者对诗歌的理解。以盛唐诗为正统的观念时不时受到谨逊的限制或激烈的反对,但它始终是一种约定俗成的认识,其他见解都围绕着它做文章。”①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 侧重于强调诗学批评中存在着某种凌驾于具体创作之上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标准 与典范,这种标准与典范首先建立在这样的理论假设上,即任何一种文学体裁都具有某种最典范的创作阶段,这一阶段该体裁的创作具有整齐划一的时代风格,而这一风格则是超越时代的典型范本,必然成为后世长期师法遵循但永远无法达到的创作楷模。对这种典型范本的归依与膜拜是古代诗学辨体理论的重要特征,也是格调派诗学复古的潜在内涵。 首先,《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具有鲜明的现实针对性,是从贬抑宋诗新变的成就,重新思考诗歌发展路径开始的,具有正本清源的意味,也是宋代诗学批评辨析唐宋诗风差异的理论总结。 在严羽确立盛唐诗审美规范之前,北宋诗人黄庭坚、陈师道试图从中唐诗人杜甫、韩愈的刻意锤炼、辞必己出出发来奠定宋诗的崛奇拗峭、朴拙生硬的诗风;南宋诗人如陆游、杨万里试图从古诗及唐诗的美文传统中寻找新的审美规范来补救江西诗派末流的枯瘦艰涩、拗硬奇险的弊病,但是他们所景仰与效法的只是中晚唐诗歌的清新自然、圆转流丽的诗歌风格,与严羽取法乎上,效法盛唐的雄浑雅健、华采空灵的诗歌风格迥异。尤其是宋代诗人对传统儒家道德气节价值观与以美刺讽谏为中心的诗歌政治功能的强化,冲淡了其文学风格论的独特的诗学意义。故《沧浪诗话?诗评》称:“唐人诗与本朝人诗,未论工拙,直是气象不同。”② 《沧浪诗话》对盛唐诗歌的经典化,尤其是建立在对江西诗派的全面清算的基础上的。严羽在论述具体诗体上,如:“五言绝句中,众唐人人是一样,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Ting Bao was revised on January 6, 20021

[文档标题]

唐诗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洪荒时代,即便从《诗经》开始算起,也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和作品问世,其中以唐代的诗歌最为出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极为亮眼的一颗明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繁荣的篇章。 关键词: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晚唐诗歌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学生都要学习唐诗,甚至牙牙学语的小孩都会念《咏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普及,那么,唐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初唐诗歌 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张若虚、宋之问等。大唐建国之初,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使这种风气发生了转变。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气和壮烈的抱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盛唐诗歌 唐玄宗执政期间,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着名的“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李白和杜甫,二人合称“李杜”。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试论武则天时期唐朝诗歌发展状况及形成原因 袁梦蓓 摘要:武则天时期是唐诗走向繁荣的过渡阶段,为唐诗发展高潮的到来作了铺垫,使一批以文学见长的寒士跻身朝列,对盛唐文学的繁荣产生了直接的促进作用。武则天以她独特的女性视角和不同于男性君主的政治手段为诗歌的发展创造了一个独特的环境。 关键词:武则天诗歌文学 Abstract:Empress Wu Tang period was a transitional phase towards prosperity for the Tang Dynasty was foreshadowing the arrival of the development of high tide, so that a number of literary known for Scholars among the North Korea out of the prosperity of Tang Dynasty literature, had a direct role in promoting.Empress Wu of women in her unique perspective and different from the male monarch of the political mean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poetry created a unique environment. Key words:Wuzetian poem promoting 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统治唐朝达半个多世纪,对当时文学的发展产生了很大影响。本文以诗歌为例,粗略梳理武则天时期诗歌发展的状况,并进而探讨形成这种状况的原因。 一、发展状况 初唐是唐诗繁荣昌盛的酝酿准备时期。在近百年期间,由于宫廷内外诗人的相互推动,相互补救,唐诗一方面革除齐梁余习,一方面完善表现艺术,实现了重大的变革和发展。开国之初,太宗君臣在文学创作上明确提出反对浮华淫糜。为求文质彬彬的主张和理想,他们歌唱建国伟业,宣扬大唐声威。不少作品风度雍容雅正,气象壮丽恢弘,显示了南北合流的文学趋势,传达出诗歌变革的时代信息。高宗朝诗人上官仪适应诗歌演进的要求,在艺术表现、写作技巧方面进行有益的探索,为律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王勃、卢照邻、杨炯、骆宾王是宫廷之外的优秀诗人,史称初唐四杰。为了矫正六朝以来的浮靡风气,补救龙朔变体的缺失,他们坚持轻“绮碎”而重“骨气”的美学追求,突破宫廷诗歌应制奉和、歌功颂德的狭小气局,转向对江山塞漠和个人性灵的书写,极大地拓展了诗歌内容的领域。同时他们的创作又促进了五言律诗的成熟和七言歌行的发展。(1)但是他们的诗未能完全摆脱绮艳文风的影响,尚存在着“词旨华糜”的弱点。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文件编码(GHTU-UITID-GGBKT-POIU-WUUI-8968)

唐朝诗歌发展流派 唐诗在发展过程中经历的不同阶段的变换。每个阶段对它来说都具有不同意义的。唐诗在整个发展过程中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唐末五代5个阶段: (一)初唐:诗歌仍受到前六朝的影响。除了魏徵、王绩、王梵志等少数人能自拔于流俗。太宗李世民及周围的文人诗作依旧浮艳柔丽直到初唐四杰的出现才将诗歌的内容和形式开拓出行的面貌。可惜的是他们的创作依然带着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直到武后时期的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唐诗才开始走向自己独有的风格,摆脱以往的旧框架。与他同时而不同流派的,如沈佺期、宋之问和文章四友(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虽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他们在律体完成方面也贡献不少。沈、宋、杜三人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二)盛唐:在唐朝的鼎盛时期诗人在创作实践发展的过程中创造了各种体裁和形式的同时也开创了很多的流派。不同的流派在诗歌创作上表现了多钟头面貌的风格而让唐诗万紫千红、百花齐放的壮观。 (i)边塞派 代表诗人:高适、岑参、王昌龄等等(边塞诗人)。王翰、王之涣、崔颢、刘湾、张谓等。他们的边塞之作将边塞沙场奔驰、建功伟业的英雄壮志,爱国的思想和西北的奇异壮丽之色都生动的表述出来。同时也抱怨战争对夫妻、民族之间、将军和兵士之间的矛盾,反映出当时社会在战争的现实面貌。 (ii)田园派 诗人代表:孟浩然、王维、储光羲、陶渊明、谢灵运等等。这些诗歌的作品都以描写山川的自然和田园的闲适生活。通过他们的笔锋生动将壮阔的山河、有恬静的村庄和秀丽的园林灵活灵现的呈现在读者面前。不过这些诗人中也有描写边塞的作品。如王维的边塞名篇《老将行》。所以,虽为同派同人但却又展现独自的风格和特点。 (iii)浪漫主义派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doc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所了解的一些诗人、诗作的回忆,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灿烂的古典诗歌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的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了解唐诗宋词的辉煌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忆法 【教学设想】 这节课目的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和唐诗的大致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唐诗宋词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的位置和辉煌成就。从而为后面课程的学习进行铺垫并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的兴趣。 【教学准备】制作CAI课件,播放《唐之韵》影像资料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一)先秦时期

A.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的诗歌作品305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的精华部分。《诗经》的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的光辉起点。 1.桃之夭夭,灼灼其华.语出《诗经周南桃夭》。此以桃花的鲜艳茂盛比喻新嫁娘美丽成熟的风韵,语言质朴,但不乏流丽之态。 2.巧笑倩兮,美目盼兮.语出《诗经卫风硕人》。这两句诗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了卫庄公的夫人庄姜令人消魂的风采.微笑时酒窝中贮满了爱意,双目流动时,明亮的眸子更是黑白分明。 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东周初年,王朝大夫重返镐京,见到宗庙破败,黍稷离离的荒凉景象,不由得感慨万千,诗人说,了解他的人知道他心怀忧郁,不了解他的人会以为他在寻找什么,老天在上,到底是谁造成了这种局面?后一句尤为发人深省,其中既有对周幽王无道的谴责,也有对犬戎入侵的不满。 4.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语出《诗经小雅采薇》。这几句诗反映了守边战士在返回故乡的途中所表现的凄凉之感,诗中的"杨柳"和"雨雪"已经完全人格化了,它们和作者一道担负着人生的重压,成了人生聚散离合的直接参与者,此中语言的清新圆润,很容易使人想起魏晋以后诗歌的风调。 5.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语出《诗经郑风风雨》。风雨交加,天色昏暗,群鸡乱叫,这个时候,女主人公更需要精神上的安慰.因此,当意中人到来时,不由得欣喜若狂.诗句风格直率,无忸怩之态,十分快人心意。 6.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语出《诗经秦风蒹葭》。芦荻青青,白露成霜,在这寂寞的秋日,亲爱的人儿却在水的那一边.诗人以秋景作为发端,可谓道尽了人生的忧患.因为秋天是生命走向死亡的季节,天人相对,不能不激起满怀的悲绪,这是中国古代文人普遍的悲凉感,而这几句诗可谓其滥觞。 7.关关雎鸠,在河之舟,窈窕淑女,君子好求。《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译:水鸟应和声声唱,成双成河滩。美丽贤德的,正是我的好伴侣。 8.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国风·王风·采葛》 译:采蒿的姑娘,一天看不见,犹似三季长。 9.青青子衿,悠悠我心。《诗经·国风·郑风·子衿》 译:你的衣领青又青,悠悠思君伤我心。 10.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诗经·国风·卫风·木瓜》 译:他送我木瓜,我就送他佩玉。 11.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诗经·国风·卫风·淇奥》)

唐诗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

xx发展历程、主要风格流派和代表作家 一、初唐是唐诗繁荣到来的准备阶段。就表现领域说,逐渐从宫廷台阁走向关山与塞漠,作者也从宫廷官吏扩大到一般寒士;就情思格调说,北朝文学的清刚劲健之气与南朝文学的清新明媚相融合,走向既有风骨又开朗明丽的境界;就诗的形式说,创造了一种既有程序约束又留有广阔创造空间的新体诗——律诗。 1.“初xx”: “四杰”指大都生于唐贞观年间的王勃、杨炯、卢照邻和骆宾王。四人的创作个性是不同的,所长亦异,其中卢、骆长于歌行,王、杨长于五律。“四杰”作诗,强调要有刚健骨气,重视抒发一己情怀,作不平之鸣,因此在诗中开始出现了一种壮大的气势,有一种慷慨悲凉的感人力量。这种壮思和气势,在古体和歌行中表现得尤为充分。特别是卢、骆的七言歌行,气势宏大,视野开阔,写得跌荡流畅,神采飞扬,较早地开启了新的诗风。,“四杰”所写的五律,尤其是王勃和杨炯的五律,也透露出一种非常自负的雄杰之气和慷慨情怀,这主要反映在他们羁旅送别之作和边塞诗中。这种激扬文字的书生意气,是构成其诗歌“骨气”的重要因素, 2.xx与xx风骨: 陈子昂是武后时期才登上诗坛而崭露头角的诗人,陈子昂的诗歌创作表现出明显的复古倾向,主张恢复古诗比兴言志的风雅传统。壮伟之情和豪侠之气,是陈子昂诗歌创作的个性风采,也是他倡导的风雅兴寄中能反映一个时代士人精神风貌的新内容,被称为唐诗风骨的东西。 二、盛唐开元、天宝盛世,唐诗全面繁荣。诗人的创作中洋溢着强烈的浪漫主义气息,前人所谓“盛唐气象”,指的就是这种富于浪漫气息的精神面貌。诗中的代表人物是隐士和侠少。 1.盛唐xxxx: 代表作家xx、xx、xx、xx等。

古代诗歌以及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地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所了解地一些诗人、诗作地回忆,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地大致发展历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热爱祖国灿烂地古典诗歌文化 【教学重点】了解古代诗歌发展与唐诗地发展概况以及简要知识 【教学难点】理清古代诗歌和唐诗地大致发展历程,了解唐诗宋词地辉煌成就. 【教学方法】讲授法、回忆法 【教学设想】 这节课是《唐诗宋词选读》地起始课.目地在于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和唐诗地大致发展历程,从而使学生了解唐诗宋词在中国古代诗歌发展史上地位置和辉煌成就.从而为后面课程地学习进行铺垫并激发学生学习唐诗宋词地兴趣. 【教学准备】制作课件,播放《唐之韵》影像资料 【教学课时】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二、古代诗歌发展概况: 定义: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地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地思想感情与丰富地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地节奏,和谐地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地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地思想感情;第三,丰富地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诗歌发展经历了《诗经》→ 《楚辞》→汉赋→汉乐府诗→建安诗歌→魏晋南北朝民歌→唐诗→宋词→元曲→明清诗歌→现代诗地发展历程.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一)先秦时期 .中国古典诗歌最早起源于民歌,劳动创造了诗歌.《诗经》是我国地第一部诗歌总集.它收录了西周初年至春秋中叶约五百年间地诗歌作品篇,也被称为“诗三百”.《诗经》按内容分为风、雅、颂,其中“风”为民歌,是其中地精华部分.《诗经》地主要表现手法是赋、比、兴.有人将“风、雅、颂、赋、比、兴”归纳为《诗经》六义.《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地光辉起点. .在战国时期,出现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位文人诗人和他在楚歌地基础上创制地诗体,这就是屈原和楚辞.因楚辞地代表作是《离骚》,故楚辞也被称为骚体诗.楚辞地特点:句子长短不一,形式灵活,多用“兮”字.“骚”还常与《诗经》中地“风”并称为“风骚”,常用来代称文学作品,或代表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地创作传统. 屈原,是我国文学史上地第一个伟大地爱国主义诗人,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地先河.《离骚》是其代表作.《离骚》是现存我国古代最长地一首政治抒情诗,也是一首浪漫主义地杰作.其作品还有《九歌》(九为虚数,共十一篇)《天问》《九章》(九为实指)等. (二)两汉时期 .代表两汉诗歌地最高成就为乐府诗.乐府,最先是指汉朝地音乐机关,主要任务是搜集歌辞,训练乐工.魏晋六朝将乐府所唱地诗叫“乐府”,于是乐府由官府名称演变成一种带音乐性诗体地名称.汉乐府最基本地艺术特色是叙事性.代表作《孔雀东南飞》.

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唐代诗歌发展概况 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到隋唐五代时期发展到一个全面繁荣的新阶段,整个文坛出现了自战国以来所未有的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局面,其中诗歌的发展,更达到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唐代不到三百年的时间中遗留下来的诗歌就将近五万首,比自西周到南北朝一千六、七百年中遗留下来的诗篇数目多两三倍以上。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五六十个,也大大超过战国到南北朝著名诗人的总和。而李白、杜甫的成就,更达到诗歌创作的高峰。古体近体争奇斗艳,各种风格流派异彩纷呈。初、盛、中晚各期,名家辈出,星驰云涌。 一、初唐诗歌 初唐时代,当政的文臣多年深受齐染影响的前朝遗老,唐太宋本人也带头写浮靡浮艳的宫体诗,富丽呆板的宫廷诗,贞观年间的诗坛,多为奉和、应诏待宴等类作品,如虞世南、上官仪。如上官仪的《八咏应制》“瑶笙燕始归,金赏露初稀”,“风随少女至,虹共美人归”“残红艳粉映帘中,戏蝶流莺聚窗外”此外还有宋之问,沈住期等。 随上述宫廷诗人之外,先后或同时,还陆续出现了一些新起的诗人,他们在创作上努力突破宫廷诗风的统治,取得一定成就,即唐开国初年的王绩和高宗武后时期的四杰及陈子昂。 1、王绩,字无功,自长东臬子,早年有过一些事业抱负,但是仕途一失意,就心灰意冷,归田以后,常以陶渊明自比,作诗也处处模仿他们,但缺乏陶诗那种内在理想和热情,结果只剩下一种封建七大夫闭造懒散的生活情调,此外还从庄子学来一套既愤世又混世的人生哲学,如《过酒家》“此日长昏炊,非关养性灵。眼看人尽醉,何忍独为醒?”但是比宫廷诗显示出了清新朴素,可以说王绩是唐代山水田园诗农的先驱人物。 2、“初唐四杰”“以文章齐名天下”的“初唐四杰”地位都比较低下,但积极开始诗歌的思想题材的领域。 (1)王勃,字子安,是王绩的侄孙,一生处于下位,最后溺海而死,他是一个才学兼备的青年诗人,和宫廷诗人走着不同的道路,诗歌已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城阙辅三泰,风烟望五律。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同是宦游人的赠别,心情本来是复杂的,但他去用“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这样开朗壮阔的诗句把缠绵的儿女之情一笔撇开,变悲凉为豪放,表现了他不平凡的胸怀抱负。 (2)杨炯,四杰中他恃的数量最少,成就最低 (3)卢照邻,字升之,号幽忧子,一生不得意,晚年得恶疾,卧病十余年,最后自沉颍水而死,擅长七言歌行。 (4)骆宾王,作过小官,曾遭事下狱,最后因参加徐敬业起兵反对武后的活动,写了著名的《讨武檄》事败被杀。四杰中他的诗最多,擅长七言歌行,名作是《帝京篇》也写了不少边塞诗。 总之,由于历史条件以及他们本身生活的限制,他们的诗都没有彻底洗净齐梁的习气,

唐诗的发展脉络

唐诗的发展脉络

先秦两汉 一、《诗经》: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收录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500年间周代的诗歌305首,被称为(现实主义文学)的源头。 1、诗六义:风、雅、颂、(赋、比、兴);四书:《大学》《论语》《孟子》《中庸》;五经:《诗》《书》《礼》《易》《春秋》 2、代表作品:《卫风·氓》《秦风·蒹葭》《邶风·静女》。《卫风·氓》:叙述女子(从恋爱到被弃)的经过。“士之耽兮,犹可说也;女之耽兮,不可说也。 二、屈原《离骚》我国最早的一首(抒情)长诗,被称为(浪漫主义文学)源头。 1、这是屈原前半生心理痛苦的郁结,一种深广的忧愤,一出雄壮的悲剧。全诗通过述怀,上下求索而不改其志的描写,生动地再现了屈原高尚的人格和强烈的爱国爱民的精神,再现了他前半生不懈地追求理想而历尽坎坷的心理历程。 2、取兴作比构成象征,以香草美人和恶禽臭物构成两大肯定和否定的意象系统。 三、东汉文人《古诗十九首》:《迢迢牵牛星》 四、汉乐府民歌:“感于哀乐,缘事而发”《陌上桑》《孔雀东南飞》 魏晋南北朝 一、时代背景:

这是一个大动乱的年代,东汉末年农民起义——三国鼎立——司马炎建立西晋,八王之乱,十六国分裂——东晋——宋齐梁陈。佛道盛行,门阀制度等 二、代表作家作品:三曹:曹操《短歌行》、《步出夏门行》(其一东临碣石)(其四神龟虽寿);曹植(陈思王)《白马篇》《七步诗》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幹、阮瑀、应玚、刘桢。) 三、东晋陶渊明 1、作家生平:田园诗人之(鼻祖),字元亮,一说名潜,字渊明。世人称之(五柳先生)。 2、生活的时代背景:生活在危机四伏的大混战、大分裂时代,北方鲜卑的拓拔氏统一北中国,南方东晋偏安江左,过着腐化的生活,引起了此起彼伏的农民起义。门阀制度发展到了顶峰。陶出身低微,不可能在仕途上有所作为,为生活所迫而出仕,因受儒家“达则兼济天下,穷则善其身”思想及道家崇尚自然的意识影响而选择了归隐,躬耕田园,找到了自己心灵的慰藉,保全自己清高的品格。 3、作家个性:(“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拳拳事乡里小人邪”)(《晋书陶潜传》) 4、作品风格:(平淡自然)

唐诗的发展历程

唐诗的发展历程 [文档副标题]

唐诗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诗歌的历史源远流长,最早可以追溯到上古洪荒时代,即便从《诗经》开始算起,也有3000年左右的历史了。中国的诗词博大精深,历朝历代都有杰出的诗人和作品问世,其中以唐代的诗歌最为出名,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化中极为亮眼的一颗明星,是中国古代诗歌中最为繁荣的篇章。 关键词:初唐诗歌;盛唐诗歌;中晚唐诗歌 唐诗是中国诗歌的标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顶峰,是诗歌史上的“黄金时代”。现在的学生都要学习唐诗,甚至牙牙学语的小孩都会念《咏鹅》。唐诗作为中国文化的瑰宝在现代社会已经十分普及,那么,唐诗是如何发展起来的呢?它主要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呢?本文按照时间顺序进行了系统的介绍。 初唐诗歌 唐诗繁荣的准备时期,重要诗人有被称为“初唐四杰”的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此外还有陈子昂、张若虚、宋之问等。大唐建国之初,诗歌仍沿着南朝诗歌的惯性发展,柔靡纤弱,毫无生气。“四杰”的出现使这种风气发生了转变。他们才气横溢,不满现状,通过自己的诗作抒发愤激不平之气和壮烈的抱负,拓宽了诗歌的题材。陈子昂的《登幽州台歌》(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和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春江潮水连海平,海上明月共潮生。)都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作品。 盛唐诗歌 唐玄宗执政期间,唐王朝出现了历史上著名的“开元盛世”,政治、经济、文化都发展到了鼎盛。这一时期相继出现了两大诗歌流派和我国诗歌史上的“双子星座”,其中两大诗歌流派指“山水田园诗派”和“边塞诗派”;“双子星座”指李白和杜甫,二人合称“李杜”。 (1)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

唐代诗歌发展史

唐代诗歌发展史之三:盛唐诗人群体(1) 第三章.盛唐的诗人群体 唐开元、天宝年间,经济繁荣,国力强盛,涌现出大批禀受山川英林之气而天赋极高的诗人。初唐以来讲究声律辞藻的近体,与抒写慷慨情怀的古体汇而为一,韵律与抒情相辅相成,就如人们所说的“神来、气来、情来”了,达到了声律风骨兼备的完美境界。这就成为了盛唐诗风形成的标志。 第一节.王维与创造静逸明秀之美的诗人 一.王维与孟浩然 1.王维是盛唐山水田园诗的代表作家,从15岁起,他游学长安数年,于开元九年(721)擢进士第,因事获罪,贬济州司仓参军。此后他开始了亦官亦隐的生涯。天宝十四载(755),安史之乱起至德元年(756),叛军攻陷长安,他被迫接受伪职。次年两京收复时,他因此获罪下狱,但不久就得到赦免,不仅官复原职,还逐步升迁,官至尚书右丞,不过,王维晚年已无意于仕途荣辱,退朝之后,常焚香独坐,以禅诵为事,于761年卒于辋川别业。 王维早年对功名也是充满了热情和向往,有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王维赴河西节度使幕时到过塞外,他出塞前后写的诗如《从军行》、《观猎》、《出塞作》《送元二使安西》等,洋溢着壮大明朗的情思和气势。如《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1,属国过居延2。 征蓬出汉塞3,归雁入胡天4。 大漠孤烟直5,长河落日圆6。 萧关逢候骑7,都护在燕然8。 1.单车:单车独行。问边:慰问边防。

2.属国:一指少数民族附属于汉族朝廷而存其国号者。汉、唐两朝均有一些属国。二指官名,秦汉时有一种官职名为典属国,苏武归汉后即授典属国官职。唐人有时以"属国"代称出使边陲的使臣。居延:地名,汉代称居延泽,唐代称居延海,在今内蒙古额济纳旗北境。又西汉张掖郡有居延县(参《汉书?地理志》),故城在今社员济纳旗东南。又东汉凉州刺史部有张掖居延属国,辖境在居延泽一带。此句一般注本均言王维路过居延。然而王维此次出使,实际上无需经过居延。因而林庚、冯沅君主编《中国历代诗歌选》认为此句是写唐王朝"边塞的辽阔,附属国直到居延以外。" 3.征蓬:随风飘飞的蓬草,此处为诗人自喻。 4.归雁:因季节是夏天,雁北飞,故称"归雁入胡天"。 5.大漠:大沙漠,此处大约是指凉州之北的沙漠。孤烟:赵殿成注有二解:一云古代边防报警时燃狼粪,"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散"。二云塞外多旋风,"袅烟沙而直上"。据今人有到甘肃、新疆实地考察者证实,确有旋风如"孤烟直上"。又:孤烟也可能是唐代边防使用的平安火。《通典》卷二一八云:"及暮,平安火不至。"胡三省注:"《六典》:唐镇戍烽候所至,大率相去三十里,每日初夜,放烟一炬,谓之平安火。" 6.长河:疑指今石羊河,此河流经凉州以北的沙漠。 7.萧关:古关名,故址在今宁夏固原东南。候骑:侦察兵。王维出使河西并不经过萧关,此处大概是用何逊诗"候骑出萧关,追兵赴马邑"之意,非实写。 8.都护:官名。唐朝在西北置安西、安北等六大都护府,每府派大都护一人,副都护二人,负责辖区一切事务。燕然:古山名,即今蒙古国杭爱山。《后汉书?窦宪传》:宪率军大破单于军,"遂登燕然山,去塞三千余里,刻石勒功,纪汉威德,令班固作铭。"此两句意谓在途中遇到候骑,得知主帅破敌后尚在前线未归。

论唐朝诗歌发展的脉络

论唐朝诗歌发展的脉络 摘要:唐代文学是我国古代文学发展进程中的一个光辉灿烂的鼎盛期,文苑诗林群英荟萃,名篇浩如烟海,体制繁复完备,风格多姿多彩,题材博大深厚,前所未有。诗歌代表了唐代文学的最高成就,是我国古典诗歌之冠冕。唐人传承和创新的精神十分饱满,全面发展汉魏六朝出现的各种诗体,三、四、五言,六七杂言,乐府歌行,近题、绝句,靡不备矣,尤将五、七言古今体诗的创作推向了巅峰,诗歌至唐朝,菁华极盛,体制大备。 关键词:唐朝;诗歌发展 正文: 初唐诗歌 隋及初唐文学上承复杂多变的魏晋南北朝文学,下与声名大振的盛唐文学相接,是一个跨越朝代的特殊的文学发展阶段。唐代建国伊始,统治集团接受了杨隋速亡的严重教训,把巩固王朝政权作为一切政策措施的出发点,不可避免地催发了文学的变化。唐太宗是此际文坛的核心,虞世南、魏徵等宫廷文人则是他的羽翼,他们的文学主张和作品产生了很大导向作用。 虞世南的诗歌创作可视为隋唐之际诗风渐变的实例。其《从军行》二首清代沈德潜评为:“犹存陈隋体格而追琢精警,渐开唐风”。但是虞世南的诗歌仍保留着南朝文士追求华美典雅的积习。魏徵创作成就高于虞世南,他的《述怀》借典故抒发胸襟抱负,表达了以身许国的壮志,言情激越。他的文章以谏疏为主,竭力为当朝政治服务。如《谏

太宗十思疏》,强调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十渐不克终疏》,指出“贞观”的善政未能善始善终。 而归隐田园的王绩却跳出宫廷牢笼,自弹心曲,为贞观诗坛培植了一簇引人注目的奇葩。他的诗歌内容大都为蛰居乡里的隐逸之姿,写得朴素真切、颇具田园风味的诗。他的突出贡献就是以平淡疏野的诗文风格自拔于宫廷文学之外,在南北文风的融合日趋深化中,他比贞观诸家走得更远。 从高宗永徽元年至睿宗延和元年的六十余年,唐代经济发展,人民生活较为安定,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统治集团内部斗争空前激烈,帝位几易其主,年号频频更换。政治上强有力的人物武则天自立国号为周,这段历史称为高宗武周年代。此时的文坛景象已非贞观旧貌,一批年轻的诗人崛起于宫廷之外,他们不满宫廷诗风,努力培育新硕果。不过宫廷的文坛中心地位仍未改变。在频繁的游宴活动中“帝有所感,即赋诗,学士皆属和”,侍从文人“惟以文华取幸”。宫廷诗的创作很快繁荣起来,表现技法上形成了对偶的规范化,律诗的定型化。高宗朝显赫一时的上官仪,武周时走红的“文章四友”,备受武则天恩宠的沈佺期,宋之问,则是宫廷诗人群里的佼佼者。 上官仪的诗现存二十首,内容局限于宫廷生活,单调乏味。“绮错婉媚”是“上官体”的最主要特征,讲求对仗精工,辞藻华丽,色调音韵。但是刻意求工,雕琢成癖的匠气淹没了他的才华种。上官仪总结前人经验,把六朝以来诗歌对仗方法归纳为所谓“六对”“八对”的程式,在初唐宫廷诗的发展进程中,它起到了从贞观到武周的过渡

唐代诗歌发展史

唐代诗歌发展史 --我的古代文学作业源远流长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隋唐五代时,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局面。而历时近三百年的唐代,则是文学发展的黄金时期,文坛上百花齐放,文学成就辉煌灿烂。其中唐代诗歌是中国文学的骄傲,唐诗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初唐、盛唐、中唐、晚唐4个阶段。 初唐诗歌 初唐诗歌仍处于陈隋时期的影响下,宫廷文臣以及帝王后妃在诗坛上非常活跃,形成了阵营庞大的诗人群体。但大多诗作浮艳柔丽上官体绮错婉媚。只有魏徵、王绩和诗僧王梵志等少数人能够清新脱俗,不被世风束缚。一直到后来的初唐四杰,诗歌的内容和形式才有所开拓。但他们仍未摆脱六朝后期“采丽竞繁”的影响。后来的陈子昂提倡“汉魏风骨”,以复古为革新,抵制浮靡诗风。同时代的沈佺期、宋之问以及被称为文章四友的李峤、崔融、苏味道、杜审言,他们的作品多是奉和应制、点缀升平,但其中也有一些佳作。尤其是杜审言的诗,以律诗著称。他与沈佺期、宋之问被后世称为五、七言律诗定型的奠基人。 盛唐诗歌 盛唐诗歌在前人的努力下,进一步走向辉煌。开元、天宝年 间,诗歌全面繁荣,名家大量出现。他们的作品精丽华美、雄

健清新、兴象超妙、韵律和谐,表现了时代共同的艺术特色。山 水田园诗和边塞诗在盛唐诗中占有很大比重。山水田园诗人以王维、孟浩然、常建最知名,他们的诗多反映闲适、退隐的思想情绪,色彩清淡,意境深幽,多用五言律绝和五言古体。与前朝相比,山水田园诗人在发掘自然美方面有了很大进步,其中以王维成就最高。边塞诗派以高适、岑参、李颀、王昌龄为代表,其作品气氛浓郁、情调悲壮,多用七言歌行或七绝。李白、杜甫是盛唐诗歌最高成就的标志。李白以丰富的内容、题材,多侧面、多层次地反映盛唐的社会生活和时代特征。杜甫的诗则是反映社会真实的诗史,忠实地记录了国家的变乱和人民的苦难;博大精深,沉郁顿挫;开新乐府运动先河。 中唐诗歌 中唐诗歌由于国家的衰落也变得不景气。此时期最为杰出的应数韦应物,其田园山水诗高雅闲淡,而其乐府歌行则于婉丽流美中颇寄讽喻。此外,卢纶、李益有部分苍凉伤感、意境雄浑的边塞绝句。顾况、戴叔伦等也有反映民生疾苦的佳篇。永贞革新和元和中兴使诗坛重新活跃。白居易、元稹、李绅、张籍、王建一派倡导新乐府运动,写下大量广泛反映现实、批评时政的政治讽喻诗,风格舒徐坦易。而韩愈、孟郊、李贺、贾岛则以奇险峭刻见长。但各有特色,韩诗气豪,孟诗思深,李诗幽丽,贾诗清苦。除此之外,柳宗元的诗或澹泊雅丽,或哀怨激荡。刘禹锡的诗精练含蓄,意境优美,韵律和谐。诗人们的创新精神和个性风格发挥到了极致。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中国古代诗歌发展脉络简介 西周: 《诗经》是第一部诗歌总集,分为“风”、“雅”、“颂”三类,表现手法:赋、比、兴,(合称诗经六义) 战国时期: 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楚 辞》。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两汉时期: 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 意模仿,在东汉时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 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 汉末建安时期, “三曹”(曹操、曹丕、曹植),“建安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 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建 安时代之后的”竹林七贤”(嵇康、阮籍、山涛、向秀、阮咸、王戎、刘伶)中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 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 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魏晋南北朝时期: 乐府诗: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 《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 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 《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田园诗:代表人物是陶渊明,还有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被称为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的谢灵运。诗歌多描写自然风光的美丽,歌颂田园 生活的平和,也体现了亲自参加农业劳动的喜悦和辛劳。主要特点:平和醇美,自然冲淡。 唐朝: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

唐代诗歌的发展

初唐时期的诗歌,开拓了诗歌的题材。文风逐渐变的清新刚健,更加的贴近现实。 初唐时期的诗坛,有两大流派。一是以上官仪,杜审言,宋之问等宫廷文人为代表 他们总结了齐梁以来在诗歌,韵律,对仗方面积累的经验。明确了古体诗近体诗的界限。另一股以四杰,陈子昂为代表。他们把诗歌从宫廷楼阁带到市井边塞。从歌功颂德变成抒发情怀,咏叹人生。他们的诗风虽然绮丽婉转,不脱六朝。但又确实清新刚健。 在初唐这一时期,南朝纤巧绮丽的诗风还在影响着诗坛,但已经由华靡浮艳逐渐趋于凝练清新。而更突出的就是由于七言诗技巧的纯熟所带来的形式上的解放。篇幅较长的乐府歌行大量涌现。五七言八句的律诗也在这一阶段里正式完成。 初唐四杰的五律也正体现了技巧的纯熟和思想感情的形象化的统一。稍后一点的宋之问等人,不但五律写的情文并茂,七律也是极尽清丽工整。 紧接着的就是盛唐,盛唐诗歌就时间上来说是指开元,天宝至大历初年的诗歌。就诗歌特征来说,主要是指盛唐诗人所创作的具有昂扬雄浑,阔大恢弘的盛唐气象的诗歌。被称为,声律风骨兼备。 其风骨就不多说了,说说盛唐诗歌声律完备的主要体现。它主要是指律诗体裁的成熟和普及。诗人们已经可以娴熟的使用这一体裁表情达意,并将它发挥到极致。杜甫就是典型的代表。古体诗与律诗的截然划分,以及歌行与绝句的盛行都是盛唐诗歌达到高潮的标志。 盛唐流派纷呈,风格众多。用体裁来划分流派的话,有以王维孟浩然为代表的田园山水诗人。主要描写幽静宁谧的自然世界。也有以高適,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人。歌颂从军报国,建功立业的英雄气概。 而如果以创作方法来划分盛唐时期的诗歌流派,成就最大的影响最远的无疑是以李白为代表的浪漫主义诗歌和以杜甫为代表的现实主义诗歌。 中唐时候,社会动乱,民生也日趋凋敝,因而反应民间疾苦的诗人如张籍,元稹,白居易等逐渐出现。稍前于他们的刘长卿和大历十才子虽然现在比较平淡,但在当时也是享有盛名的。与白居易他们同时的还有在风格上力求新变而不免蹈于生硬艰涩境界的一派诗人,孟郊,李贺等。韩愈是这一流派的代表人物。 剩下的就是晚唐了。晚唐时期尽管大唐王朝气数将近,但晚唐诗坛却余晖灿烂。从太和以后到唐亡,诗词又重新走上初唐之风。代表诗人,李牧,李商隐,温庭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