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肪栓塞PPT课件
合集下载
创伤性脂肪栓塞综合征的护理PPT课件

精品课件
7
精品课件
8
继发性病因
休克
感染
精品课件
9
1
概念
目
2
发病原因
录
3
临床表现
治疗与护理
4
5
总结
精品课件
10
临床分型
1
多在48小时内出 现典型的脑功能障 碍症状且常进展为 木僵或昏迷,呼吸 困难,通常有心动 过速和发热。睑结 膜、及皮肤有特殊 点状出血点。
2
3
有骨折创伤史,伤 后1-6天可出现轻 度发热、心动过速、 呼吸快等非特异性 症状。由于这类患 者缺乏明显症状, 故意被忽略。
发热多在38度 以上,发生在创 伤后48小时以内, 并与脑症状同时 出现
精品课件
凡超出创伤应激和创伤后感染范围 的难以解释的突发性高热,常提示有 脂肪栓塞的发生。
20
瘀点
精品课件
21
发病特
点to edit
title style
1
以青壮年居多
2
80%在伤后48小时内发病,伤后1周者 发病者罕见
精品课件
脑脂肪栓塞 多成弥漫性, 因此极少出现 定位体征。可 有斜视、双侧 瞳孔不等大及 尿崩症出现
并伴有头痛、 呕吐、抽搐、 高热等脑缺氧 和神经功能紊 乱症状。
精品课件
16
大脑表现
脑 部 CT 示
精品课件
17
循环系统
脉搏突然增快
继而心率不齐, 血压骤降并伴有 心绞痛
ECG示Q-T间期延长,S-T
段电压低,T波低平等心肌
征症状。
肺脂肪栓塞具有典型 的X线表现,胸片成 “暴风雪”样的改变
精品课件
13
脂肪栓塞PPT课件

胸部X线呈典型的“暴风雪”样阴影。 血化验示血红蛋白下降、血小板减少、血沉快、血 清脂肪酶上升。 血气分析提示动脉血氧分压下降。
主要标准:①点状出血;②呼吸系统症状,肺部x 线表现;③头部外伤的脑症状。 次要标准:①动脉血氧分压低于 8.0kPa(60mmHg以下);②血红蛋白下降(10g以 下)。
(二)大脑表现 发生率约86%。起始症状包括谵妄不安、嗜睡和意 识模糊,继续发展可致昏迷。如治疗及时,大部分 病人可以完全恢复,但因大脑皮质的高敏感性可能 留下不同程度的后遗症,轻者如个性变化、创伤后 紧张综合征等,重者如四肢瘫、癫痫等严重神经病 理学障碍。
(三)瘀点 发生在大约50%-60%的病人中,常在伤后2448h内出现。在病人的两侧腋部、胸部前外侧、颈 前部、脐周、结膜和口腔粘膜等处出现。
2、重症病人,应迅速建立通畅的气道,短期呼吸 支持者可先行气管内插管,长期者应作气管切开。 一般供氧措施若不能纠正低氧血症状态,应作呼吸 机辅助呼吸。
(三)减轻脑损害 由于脑细胞对缺氧最敏感健康 搜索,因此脑功能的保护十分重要。对有因脑缺氧 而昏迷的病人应作头部降温,最好用冰袋或冰帽, 高热病人尤应如此。头部降温可以大大降低脑组织 的新陈代谢从而相应减轻脑缺氧状态和脑细胞损害。 脱水有利于减轻脑水肿健康搜索,改善颅内高压状 态和脑部的血液循环。有条件的病人可用高压氧治糖酐40(低分子右旋糖酐):有助于疏通微 循环,还可预防和减轻严重脂栓征所并发的弥散性 血管内凝血。但对伴有心衰和肺水肿的病人,应慎 用。
2、肾上腺皮质激素:效果较好有减轻或消除游离 脂肪酸对呼吸膜的毒性作用从而降低毛细血管通透 性,减少肺间质水肿,稳定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作 用,并减轻脑水肿,用量宜大,如氢化可的松 1.0~1.5g/d,用2~3 天,停用后副作用很小。
脂肪栓塞的护理PPT课件

• 2、无头部外伤的神经症状:意识模糊,嗜睡,抽搐,昏 迷
• 3、皮肤粘膜出血点
• 4、几种次要症状:
• 心率>120次/min
体温>39°
• 血小板计数<150*109/L 尿或痰中找到脂肪滴
• 视网膜栓塞
• 难以解释的红细胞压积降低
5
6
7
8
临床分型
• 1、典型脂肪栓塞综合症:多在48小时内出现脑功能障碍 症状且进展为木僵或昏迷,呼吸困难,通常有心动过速和 发热,睑结膜及皮肤有特殊出血点。
预防fes的病理生理途径仍不十分清楚外伤后预防性措施要引起重视1在病人抢救中骨折需十分小心正确处理骨折在长骨骨折患者搬运和复位过程中强调有效的制动和轻柔的操3严重创伤后及时补充血容量防止和治疗休克是预防创伤后脂肪栓塞综合症的最重要措施5药物应用
脂肪栓塞综合症的护理
主持人:李倩 主讲人:吉曼
2019年7月12日
• 2、控制肺部感染,及时吸痰,防止呼吸道交叉感染和肺 不张。
• 3、减少脂肪进入血流的机会:肢体固定要确定,尽量少 搬动患者,进行各项操作要轻柔。
• 4、控制输液速度:由于长时间缺氧,脑和肺出现不同程 度的缺氧水肿,在维持血容量纠正贫血的同时,要控制输 液速度,40-60滴/分,以免加重病情。
• 5、注意水及电解质出入量平衡:严格24h液体出入量统 计。
3
病因
• 1、骨折 主要发生在脂肪含量丰富的长骨骨折,尤 以股骨干骨折为主的多发性骨折发病率最高。
• 2、骨折手术 在关节置换,内固定扩髓腔,髓腔压 力骤升,脂肪颗粒进入静脉。
• 3、软组织损伤 多数由手术或外伤累及软组织所致。
4
临床表现
• 1、肺部症状:以呼吸急促、呼吸困难、发绀为特征,伴
脂肪栓塞综合征PPT课件

诊断标准
现行FES的诊断标准是沿用1970年Gurd的标准。 1、主要标准:①点状出血;②呼吸系统症状,肺部X线表现;
③无头部外伤而出现脑部症状。 2、次要标准:①)PaO2<7.98kPa(60mmHg);②血红蛋白<
100g/L。 3、参考标准:①脉快(心率>120次/min );②体温>38℃;
(1)主要表现为意识障碍(烦躁、谵妄、朦胧、嗜睡、昏 迷等),可伴呕吐、尿失禁、抽搐及自主神经功能紊乱等。
(2)常在早期出现 病理反射,重者可出现去大脑僵直。
(3)意识障碍可数小时至数十天不等,清醒后遗留不同程 度失语、反应迟钝、痴呆、精神异常或人格改变等。
脑影像学表现
其他表现
循环系统:心率常在100-120次/分以上,血压 尚正常,心电图显示心动过速,心肌缺血,及右 束支传导阻滞 。
③血小板减少;④尿中找到脂肪滴;⑤血沉快;⑥血清脂肪酶 升高;⑦血中有游离脂肪滴;⑧眼底镜检查视网膜有栓子。 有上述主要标准二项或主要标准一项,而次要标准或参考标准4 项以上者,临床诊断即可确立。无主要标准,只有次要标准一 项及参考标准4项以上者,为可疑诊断。
鉴别诊断
休克:脂肪栓塞一般血压不下降,没有周围循环障碍, 血液不但无休克时的浓缩反而稀释,但有血色素下降、 血小板减少、血细胞压积下降,晚期二者均有弥散性 血管凝血现象。
出血点:20%-50%;多分布在颈肩部、胸腋部。 发热:多在38℃以上,发生在创伤48小时以内几
乎与脑症状同时出现。 泌尿系统:尿内检到脂肪滴。
实验室检查
(1)血红蛋白降低:10g以下或在创伤后1-2天内迅速较原 水平降低30%以上。
(2)血小板降低 (3)血沉增快:>70mm/h (4)血脂代谢指标:50%患者出现血清脂酶和游离脂酸升高。 (5)特殊检查指标:
中国急性肺栓塞诊断与治疗指南PPT课件

*
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 易患因素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策略 治疗方案
*
临床表现
PE多发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3-7天;10%患者死于PE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 5-10%PE表现有休克或低血压;50%患者没有休克但是伴有右室功能障碍或损伤的实验室证据; 90%死亡病例是未治疗过的,只有10%死亡病例是被治疗的 0.5-5%的被治疗过的PE患者出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 未经抗凝治疗的有症状PE或DVT患者有50%在三个月内复发
(续左) 易患因素 患者相关 环境相关 中等易患因素(OR 2-9) 恶性肿瘤 口服避孕药治疗 卒中瘫痪 产后 浅静脉血栓 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
*
临床表现
对1880例PE患者(13.J Am Coll Cardiol,2011,57:700–706)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上述症状和体征出现的频度分别为: 呼吸困难(50%)、胸膜性胸痛(39%)、咳嗽(23%)、胸骨后胸痛(15%)、发热(10%)、咯血(8%)、晕厥(6%)、单侧肢体疼痛(6%)、单侧肢体肿胀(24%)
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 易患因素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策略 治疗方案
*
基本概念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指来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动脉血栓形成(pulmonary thrombosis)指肺动脉病变基础上(如肺血管炎、白塞氏病等)原位血栓形成,多见于肺小动脉,并非外周静脉血栓脱落所致,临床不易与肺栓塞相鉴别。
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 易患因素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策略 治疗方案
*
临床表现
PE多发于深静脉血栓形成后3-7天;10%患者死于PE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 5-10%PE表现有休克或低血压;50%患者没有休克但是伴有右室功能障碍或损伤的实验室证据; 90%死亡病例是未治疗过的,只有10%死亡病例是被治疗的 0.5-5%的被治疗过的PE患者出现慢性血栓栓塞性肺高压 未经抗凝治疗的有症状PE或DVT患者有50%在三个月内复发
(续左) 易患因素 患者相关 环境相关 中等易患因素(OR 2-9) 恶性肿瘤 口服避孕药治疗 卒中瘫痪 产后 浅静脉血栓 遗传性血栓形成倾向
*
临床表现
对1880例PE患者(13.J Am Coll Cardiol,2011,57:700–706)临床表现进行分析,上述症状和体征出现的频度分别为: 呼吸困难(50%)、胸膜性胸痛(39%)、咳嗽(23%)、胸骨后胸痛(15%)、发热(10%)、咯血(8%)、晕厥(6%)、单侧肢体疼痛(6%)、单侧肢体肿胀(24%)
基本概念 流行病学 易患因素 病理生理 临床表现 辅助检查 诊断策略 治疗方案
*
基本概念
肺栓塞(pulmonary embolism,PE):是以各种栓子堵塞肺动脉系统为其发病原因的一组疾病或临床综合征的总称,包括肺血栓栓塞、脂肪栓塞、羊水栓塞、空气栓塞等。 肺血栓栓塞症(pulmonary thromboembolism, PTE):是指来源于静脉系统或右心血栓堵塞肺动脉或其分枝引起肺循环障碍的临床和病理生理综合征。 肺动脉血栓形成(pulmonary thrombosis)指肺动脉病变基础上(如肺血管炎、白塞氏病等)原位血栓形成,多见于肺小动脉,并非外周静脉血栓脱落所致,临床不易与肺栓塞相鉴别。
脂肪栓塞图文ppt课件

结合临床,总分大于5分可诊断FES
影像学检查
颅脑CT扫描或磁共振
胸部X线片
高分辨胸部CT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
有阳性发现者占全部FES患者的1/3左右。早期可以正常,而后1-3天内逐渐出现肺间质改变及飞跑渗出,典型表现为两肺中下肺野多发斑点状实变影,似“暴风雪”样改变。若无并发症,肺部阴影约1周后即可消失。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67%的病例早期即表现为血红蛋白的减少(60~110g/L)。因此,血红蛋白减少也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血小板减少(50%的病人),因FES与其它严重多发创伤均可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二者鉴别尚须结合其它指标。
尿常规:尿脂肪滴阳性率为23%,出现较早。在排除假阳性情况下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脑部出血点标本切片
脑部出血点CT显示
胸部CT“暴风雪样”改变
诊断标准
脂肪栓塞综合症 FES
临床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3项
次要标准2项
参考标准7项
现行FES的诊断标准是沿用1974年Gurd的标准。
有上述主要标准2项目或主要标准1项,而次要标准或参考标准4项以上者,临床诊断即可成立。无主要标准,只有次要标准1项及参考标准4项以上者,为可疑诊断。
治疗措施
三、高压氧治疗在高压氧条件下血中溶解氧量显著增加,提高了血氧含量及氧分压,增加毛细血管血氧弥散距离,改善组织微循环供氧,减轻或消除病变组织水肿,改变组织低氧状态,增强机体的有氧代谢,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是提高PaO2的有效方法,在FES的治疗中起关键作用,如一般情况许可,应尽早给予高压氧治疗。
瘀点
瘀点
发生在大约50-60%的病人中,常在伤后24-48h内出现。在病人的两侧腋部、胸部前外侧、颈前部、脐周、结膜及口腔黏膜等处出现。
影像学检查
颅脑CT扫描或磁共振
胸部X线片
高分辨胸部CT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
有阳性发现者占全部FES患者的1/3左右。早期可以正常,而后1-3天内逐渐出现肺间质改变及飞跑渗出,典型表现为两肺中下肺野多发斑点状实变影,似“暴风雪”样改变。若无并发症,肺部阴影约1周后即可消失。
实验室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血红蛋白67%的病例早期即表现为血红蛋白的减少(60~110g/L)。因此,血红蛋白减少也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血小板减少(50%的病人),因FES与其它严重多发创伤均可出现明显血小板减少,二者鉴别尚须结合其它指标。
尿常规:尿脂肪滴阳性率为23%,出现较早。在排除假阳性情况下可作为早期诊断指标。
脑部出血点标本切片
脑部出血点CT显示
胸部CT“暴风雪样”改变
诊断标准
脂肪栓塞综合症 FES
临床诊断标准
主要标准3项
次要标准2项
参考标准7项
现行FES的诊断标准是沿用1974年Gurd的标准。
有上述主要标准2项目或主要标准1项,而次要标准或参考标准4项以上者,临床诊断即可成立。无主要标准,只有次要标准1项及参考标准4项以上者,为可疑诊断。
治疗措施
三、高压氧治疗在高压氧条件下血中溶解氧量显著增加,提高了血氧含量及氧分压,增加毛细血管血氧弥散距离,改善组织微循环供氧,减轻或消除病变组织水肿,改变组织低氧状态,增强机体的有氧代谢,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是提高PaO2的有效方法,在FES的治疗中起关键作用,如一般情况许可,应尽早给予高压氧治疗。
瘀点
瘀点
发生在大约50-60%的病人中,常在伤后24-48h内出现。在病人的两侧腋部、胸部前外侧、颈前部、脐周、结膜及口腔黏膜等处出现。
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治ppt课件

我国在PTE防治方面目前存在的 几个主要问题
三、对PTE的治疗上亦多有不规范处,突 出表现为两个方面:一是未能在对凝血 功能的监测下实施足量有效的抗凝治疗, 二是只要诊断PTE即给予溶栓治疗。
三、 VTE的发病情况
(一)美国: 每年新发生病例约65万 住院患者25万 死亡5万 发病率约 1 ‰ 占心血管病的第三位 占全部死因的第三位
其含量<500ug/L,可基本排除急性PTE。
七、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
(三)ECG 非特异性改变,动态改变较静态异常意义更大。 1、T波改变和ST段异常:V1-V4 2Q/、q波SⅠ及QTⅢ波倒TⅢ置征)(即I导S波加深,Ⅲ导出现 3、完全或不完全右束支传导阻滞 4、肺性P波 5、电轴右偏 6、顺钟转位
肺A收缩(神经体液因素、缺氧)
肺A高压
右心后负荷↑
左室舒服末期充盈压↓
室间隔左移
右室扩大
心排心量↓
右室功能不全
血压↓休克
五、病理生理
二、PTE对呼吸功能的影响
PTE
肺死腔量↑ 神经体液因素
肺泡表面活性物质↓
引起支气管痉挛 炎症介质引起cap通透性↑
V/Q失调
通气受限 肺不张
肺萎陷
肺梗塞
呼吸功能不全(Ⅰ型呼衰为主)
四、危险因素
PTE的危险因素同VTE,包括任何可 以导致静脉血液淤滞、静脉系统内 皮损伤和血液高凝状态的因素。
四、危险因素
表1VTE的原发(遗传)危险因素
先天性异常纤维蛋白原血症 血栓调节因子(thrombomodulin)异常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 抗心脂抗体综合征(anticardiolipin antibodys syndrome) 纤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因子过量 凝血酶原20210A基因变异 Ⅻ因子缺乏 V因子Leiden突变(活性蛋白C抵抗) 纤溶酶原不良血症 蛋白S缺乏 蛋白C缺乏
骨科手术术后常见急危重症的护理-精品课件.ppt

▪ 神经:感觉减退、主动活动无力、感觉丧 失
▪ 血管:早期脉搏存在、肢端毛细血管充盈 时间正常
LOGO
▪ 病因、病史
▪ 张力高、明显压痛
▪ 肌肉活动障碍
▪ 被动牵拉痛
▪ 感觉障碍
注意
▪ 远端脉搏存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 不能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
▪ 进行性发展,密切、持续观察
LOGO
治疗
▪ 非手术治疗
LOGO
临床表现
▪ 症状:疼痛、功能障碍
▪ 早期:进行性持续加重,不因肢体固定和一 般处理而改善
▪ 晚期:5P
无痛painless 苍白pallor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麻木paralysis 无脉pulselessness
LOGO
体征
▪ 肿胀(最早):张力高,皮肤水泡 ▪ 压痛:肌腹 ▪ 被动牵拉痛(重要)
LOGO
LOGO
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 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LOGO
骨筋膜室综合征
定义:术后造成筋膜间隔 区内组织压升高致使血 管受压,血循环障碍, 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 足,甚至缺血坏死,最 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 征。
LOGO
定义
▪ 骨筋膜室: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构 成的闭合空间。
▪ 骨筋膜室容量减少
▪ 包扎、固定过紧 ▪ 严重局部压迫:长时间
LOGO
室内压力升高
组织血供受损
LOGO
时间-病理变化
缺血时间 30min 2h 4h
6h 12h
神经 功能异常
肌肉 功能改变
不完全坏死
动无力 被动疼痛
永久性功能 永久性功能 永久性功能
▪ 血管:早期脉搏存在、肢端毛细血管充盈 时间正常
LOGO
▪ 病因、病史
▪ 张力高、明显压痛
▪ 肌肉活动障碍
▪ 被动牵拉痛
▪ 感觉障碍
注意
▪ 远端脉搏存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正常 不能排除骨筋膜室综合征
▪ 进行性发展,密切、持续观察
LOGO
治疗
▪ 非手术治疗
LOGO
临床表现
▪ 症状:疼痛、功能障碍
▪ 早期:进行性持续加重,不因肢体固定和一 般处理而改善
▪ 晚期:5P
无痛painless 苍白pallor 感觉异常paresthesia 麻木paralysis 无脉pulselessness
LOGO
体征
▪ 肿胀(最早):张力高,皮肤水泡 ▪ 压痛:肌腹 ▪ 被动牵拉痛(重要)
LOGO
LOGO
察患者有无胸闷、胸痛及呼吸困难、窒息感、咳嗽、咯血,一旦 出现上述情况,应立即通知医生
LOGO
骨筋膜室综合征
定义:术后造成筋膜间隔 区内组织压升高致使血 管受压,血循环障碍, 肌肉和神经组织血供不 足,甚至缺血坏死,最 后产生的一系列症状体 征。
LOGO
定义
▪ 骨筋膜室:由骨、骨间膜、肌间隔和深筋膜构 成的闭合空间。
▪ 骨筋膜室容量减少
▪ 包扎、固定过紧 ▪ 严重局部压迫:长时间
LOGO
室内压力升高
组织血供受损
LOGO
时间-病理变化
缺血时间 30min 2h 4h
6h 12h
神经 功能异常
肌肉 功能改变
不完全坏死
动无力 被动疼痛
永久性功能 永久性功能 永久性功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二、脂肪栓塞的后果
取决于栓塞部位及脂滴数量的多少,以及全身 受累的程度。少量脂滴入血,可被巨噬细胞吞噬 吸收,或由血中脂酶分解清除,无不良后果。若 大量脂滴(9~20克)短期内进入肺循环,使75% 的肺循环面积受阻时,可引起窒息和因急性右心
衰竭死亡。
4
三、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症状
脂肪栓塞综合征临床表现差异很大,分为 三种类型,即暴发型、完全型(典型症状群)和 不完全型(部分症状群,亚临床型)。不完全型 按病变部位又可分纯肺型、纯脑型、兼有肺型 和脑型两种症状者,其中以纯脑型最少见。 一般病例可有4h~15天的潜伏期(平均约为 46h)。临床出现症状时间可自伤后数小时开始 至1周左右,80%的病例于伤后48h以内发病。
多数脂肪栓塞属于不完全型(部分症状群), 仅有部分症状,病情轻微,又可分为以下四型: (1)无呼吸症状者:脑症状较轻微,病人仅有 发热、心动过速及皮肤出血点,可有动脉氧分压 下降。 (2)无脑及神经系统症状者:主要为呼吸困难、 低氧血症、发热、心动过速及皮肤出血点等。 (3)无明显脑及呼吸症状者:主要表现为皮肤 出血点、发热、心动过速,其中出血点可能是引 起注意的要点。 (4)无皮肤出血点者:最不易确诊。
5
暴发型:
伤后短期清醒,又很快发生昏迷,谵妄,有 时出现痉挛,手足搐动等脑症状,可于1~3天内 死亡,由于出血点及肺部X线病变等典型症状不完 全,临床诊断困难,很多病例尸检时才能确诊。
6
完全型(典型症状群):
伤后经过12~24h清醒期后,开始发热,体
温突然升高,出现脉快、呼吸系统症状(呼吸快、
啰音、咳脂痰)和脑症状(意识障碍、嗜睡、朦胧
10
临床表现:
(1)皮下出血:可在伤后2~3天左右,双 肩前部、锁骨上部、前胸部、腹部等皮肤疏松 部位出现,也可见于结膜或眼底,伤后1~2天
可成批出现,迅速消失,可反复发生。因此,
对骨折病人入院数天内应注意检查。
11
(2)呼吸系统症状:主要症状为呼吸困难、咳嗽、
咳痰(经常有血性),但湿性啰音不是特有症状。典
脂肪栓塞
1
内
容
一、脂肪栓塞定义 二、脂肪栓塞的后果 三、脂肪栓塞综合征早期症状
四、脂肪栓塞临床诊断标准
五、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护理
2
一、脂肪栓塞定义
由于循环血流中出现的脂肪滴阻塞于小血
管所致,常见于长骨骨折,严重脂肪组织挫伤
或脂肪肝挤压伤时,脂肪细胞破裂,游离出的
脂滴经破裂的小静脉进入血流而引起脂肪栓塞。
9
四、脂肪栓塞临床诊断标准
分为主要标准、次要标准和参考标准。①主要 标准:皮下出血;呼吸系统症状及肺部X线病变;无 颅脑外伤的神经症状。②次要标准:动脉血氧分压 低于8.0kPa(60mmHg);血红蛋白下降(10g以下)。③
参考标准:心动过速、脉快;高热;血小板突然下降;
尿中脂肪滴及少尿;血中游离脂肪滴。
涂眼及凡士林纱布覆盖以保护角膜。
18
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做好心理护理,向患
者解释病情,耐心疏导,缓解悲观和恐惧心理,
使病人增强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15
④干燥空气易损伤气管黏膜,并使分泌物结为干 痂而妨碍正常的排痰作用,故需用1~2层湿纱布覆 盖气管导管口,每4~6h雾化吸入,对粘稠痰在雾化 液中加入庆大霉素和糜蛋白酶可解除支气管痉挛, 使痰顺利吸出。⑤吸痰一般需深入支气管,若消毒不 严,可带入致病菌而致肺感染,在吸痰时要注意无 菌操作,每次吸痰都要更换吸痰管。⑥吸痰操作要轻 柔,抽吸力不宜过大。吸痰管必须放置一定深度后 再连续抽吸,边吸边外移,并轻微上下移动以及旋 转。每次吸痰时间<20s,间隔3~5min。
瞳孔不等 大及尿崩症等,因此,当有些骨折病例
出现难以解释的脑症状时,应怀疑脂肪栓塞。
13
参考标准:
(1)心动过速:脉搏在120次/min以上。 (2)高热:超过一般骨折病状,体温38℃ 以上有诊断意义。 (3)尿少及尿中出现脂肪滴:一般浮于尿液上层,故须令病 人将尿液完全排空时才能发现,或用导尿法检查。 (4)血小板减少:血小板可急剧下降。 (5)血沉快:红细胞沉降率升高,可分两种,一种为伤后立 刻上升;另一种为骨折后第3天急剧上升。因此,伤后5天内可上 下午各测1次。70mm/h以上有诊断意义。 (6)血清脂肪酶上升:创伤患者32.7%有血清脂肪酶上升,自 伤后3~4天开始,7~8天达到高峰。因此3~7天内这种检查极有 意义。 (7)血中游离脂肪:创伤患者血中游离脂肪滴发生率增高,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
16
高热护理:要密切观察体温变化,适时给予
药物或物理降温,头部应用冰袋冷敷,必要时使 用冬眠疗法以降低代谢率,减少耗氧量。
17
积极预防褥疮:对于昏迷患者要加强翻身按 摩,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在骶尾部使用垫圈,因 患者长时间留置导尿管,应注意尿管护理,每日 用1:5000呋喃西林溶液冲洗膀胱2次,定期更换尿 袋、管,严格无菌操作。用湿纱布盖口腔,防止 口鼻干燥,并进行口腔护理。用0.25%氯霉素眼膏
14
五、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护理
脂肪栓塞综合征患者往往出现低氧血症:对于
多发性长骨骨折要动态监测血氧饱和度,到低于
0.95时应引起重视。治疗措施是纠正低氧血症,对
于气管插管的患者护理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每6~ 8h清洁内导管,若有阻塞声应立即更换。②气管周 围敷料被痰液污染或渗液渗湿后应随时更换。③ 随时调整套管系带,防止导管下滑至皮下而引起呼 吸道梗阻。
或昏迷),以及周身乏力,症状迅速加重,可出 现抽搐或瘫痪。呼吸中枢受累时,可有呼吸不规 则、潮式呼吸,严重者可呼吸骤停,皮肤有出血 斑。
7
不完全型(部分症状群):
缺乏典型症状或无症状,不注意时易被忽
略。这类病人如处理不当,可突然变成暴发型 或成为典型症状群,尤其在搬动病人或伤肢活 动时可以诱发。
8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型肺部X线可见全肺出现“暴风雪”状阴影,并常有
右心负荷量增加的影像。但这种阴影不一定都能发
现,而且如无继发感染,可以很快消失。因此,对
可疑病例,可用轻便X线机反复检查。
12
(3)脑症状:主要表现为头痛、不安、失眠、
兴奋、谵妄、错乱、昏睡、昏迷、痉挛、尿失禁等
症状。虽很少出现局灶性症状,但偶然可有斜视、